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甲】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選自韓愈《馬說》)

  【乙】村陌有犬為人所棄者張元見之即收而養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為?將欲更棄之。元對曰:有生之數,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殺,自然之理。今為人所棄而死,非其道也。若見而不收養,無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許焉。明年,犬隨叔父夜行。叔父為蛇所齧,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聲不已。張元怪之,隨犬出門,見叔父幾死。速延醫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視犬如親。 (選自《北史.孝行傳.張元》)

  小題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4分)

  (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策之不以其道()

  (3)遂許焉 () (4)汪汪之聲不已()

  小題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2分)()

  A.①雖有千里之能②張元怪之,隨犬出門

  B.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今為人所棄而死,非其道也

  C.①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②若見而不收養,無仁心也

  D.①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②若見而不收養

  小題3:用/給下面文句斷句,要求根據語意劃出兩處。(2分)

  村 陌 有 犬 為 人 所 棄 者 張 元 見 之 即 收 而 養 之。

  小題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文句。(4分)

  ①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②叔父為蛇所齧,仆地不得行。

  小題5:和諧社會,人類要了解動物,更要和動物友好相處。甲文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比喻賢才難遇明主;乙文則主要表達了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主旨。(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4分,每個1分)(1)同飼餵養(2)驅使(3)於是,就(4)停止

  小題2:C

  小題3:(2分)村陌有犬為人所棄者/張元見之/目/收而養之。

  小題4:(共4分,每條2分)

  ①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兩個關鍵詞翼要到譯準確)

  ②叔父被蛇咬了,趴在地上走不了。(關鍵詞:齧僕)

  小題5:(共4分,每空2分)託物寓意(或託物言志) 關愛動物,善有善報

  試題分析:

  小題1:

  試題分析:先要大致瞭解文章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如本題中食為通假字,策為名詞動用,根據語境判斷字詞義。

  小題2:

  試題分析:注意題幹中的提示,意義指字詞的含義,用法詞的變用,哪一點相同都可以。瞭解文言常用字詞多個義項,根據語境判斷,進行比較。A①結構助詞,的,②代詞,指汪汪之聲不已;B①代詞,指馬,②代詞,指狗的生死;D①通假宇,通現,②動詞,看見,c均為轉折連詞,但是,故選C。

  小題3:

  試題分析:在瞭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判斷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分析其結構,按照現代漢語的閱讀習慣判斷停頓,比如主謂之間要停頓,修飾語與中心語之間可停頓。關鍵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小題4:

  試題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語境中大致瞭解句子的意思,第一句要注意設句的語氣和兩個其不同的用法,第二句要把僕理解準確,最後疏通句子。所學課文,做過翻譯練習要加強記憶,可直接寫出譯句。

  小題5:

  試題分析:注意此題題目的表述有點小問題,所提示的內容前後錯位。第二空要根據第一句來理解乙文的主旨,第二空可根據以千里馬不遇伯樂比喻賢才難遇明主一句理解以物寓意寫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