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聖紀赴扶風主簿序》閱讀答案及譯文

《送王聖紀赴扶風主簿序》閱讀答案及譯文

  送王聖紀赴扶風主簿序

  歐陽修

  前年五月,大霖雨殺麥,河溢東畿浸下田。已而不雨,至於八月,菽粟死高田。三司有言:“前時溢博州,民冒河為言,得免租者蓋萬計。今歲秋當租,懼民幸水旱因緣得妄免,以虧兵食.慎敕有司謹之。”朝廷因舉田令,約束州縣吏。吏無遠近,皆望風惡民言水旱,一以農田敕限.甚者笞而絕之。

  畿之民訴其縣,不聽;則訴於開封,又不聽;則相與聚立宣德門外,訴於宰相。於是遣吏四出視諸縣。視者還,而或言災,或言否,然言否者十七八。最後視者還,言民實災,而吏徒畏約束以苟自免爾。天子聞之惻然,盡蠲畿民之租。

  餘嘗竊嘆曰:民生幸而為畿民,有緩急,近而易知也。雨降於天,河溢於地,與赤日之出,是三者,物之易見也。

  前二三歲,旱蝗相連,朝廷歲歲隨其災之厚薄,蠲其賦之多少,至兵食不足,則歲糴或入粟以爵而充之。是在上者之愛人,而仁人之心易惻也。以易知之近,言易見之事,告易惻之仁,然吏一壅之,幾不得達。況四海之大,幾萬裡而遠,事之難知,不若霖潦赤日之易見者何數!使上有惻之之心不得達於下,下有思告之苦不得通於上者,吏居其間而壅之爾,可勝嘆哉!

  扶風為縣,限關之西,詎京師在千里外,民之不幸而事有隱微者何限,其能生死曲直之者,令與主簿、尉三人。而民之志得不壅而聞於州,州不壅而聞於上,縣不壅而民志通者,令與主簿、尉達之而已。

  王君聖紀主簿於其縣。聖紀好學有文,佐是縣也,始試其為政焉,故以夫素所嘆者告之。景佑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廬陵歐陽修序。

  練習題一

  5、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以虧兵食 虧:短少

  B、皆望風惡民言水旱 惡:兇狠

  C、告易惻之仁惻:同情

  D、然吏一壅之雍:堵塞

  答案:B:惡:討厭

  6、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一以農田敕限 而吏徒畏約束以苟自免爾

  B、甚者笞而絕之 而仁人之心易惻也

  C、則訴於開封則歲糴或入粟以爵而充之

  D、然吏一壅之 使上有惻之之心不得達於下

  答案: C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視者還,而或言災,或言否,然言否者十七八。(4分)

  【答案】視察的官員回來,有的說受了災,有的說沒有受災,然而說沒有受災的佔十之七八。

  (關鍵點:4分。每句1分,語言通順1分 )

  ⑵民生幸而為畿民,有緩急,近而易知也。(3分)

  【答案】這些百姓幸運地生(活)在京城附近,遇到急難,離朝廷近,容易被知曉。

  (關鍵點:3 分。 “畿民”“緩急”“易知”各1分)

  ⑶其能生死曲直之者,令與主簿、尉三人。(3分)

  【答案】那些能決定百姓生死存亡、是否得到公正對待的人,就是縣令、主簿以及縣尉這三個。

  8、作者“以夫素所嘆著告之”的目的是什麼?( 3分)

  答案:希望王聖紀能上下通達、體恤民情、恪盡職守。

  練習題二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皆望風惡民言水旱 惡:討厭

  B、甚者笞而絕之 絕:死亡

  C、蠲其賦之多少 蠲:免除

  D、有緩急,近而易知也 緩急:緊急情況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朝廷因舉田令,約束州縣吏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B、然言否者十七八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C、令與主簿、尉三人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D、州不壅而聞於上 吾嘗跛而望矣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京畿地區發生水災後,朝廷免除百姓鉅額租稅;接著發生旱災,朝廷採納三司建議,頒佈法令,官員便嚴格按照規定收稅。

  B、京畿百姓因無法忍受上級官吏對田賦的'逼迫,一再向上級告狀;皇帝委派官員實地調查,瞭解到實情,免除了百姓的賦稅。

  C、作者認為京畿附近遇到急難之事,朝廷容易瞭解處理,像遠在千里之外的扶風縣朝廷便難知難見,情況疏通關鍵在地方官。

  D、本文是帶有政論性的贈序.作者揭露官吏見風使舵而不體恤民情,讚譽皇帝聖明仁慈,對王聖紀任職為政寄予期待和勉勵。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今歲秋當租,懼民幸水旱因緣得妄免,以虧兵食,慎敕有司謹之。

  (2)況四海之大.幾萬裡而遠,事之難知.不若霖潦赤日之易見者何數!

  參考答案

  4.B(“絕”應為禁絕)

  5.C(“與”,和,連詞)

  6.B(朝廷遣吏視察,皇帝聞之免除百姓賦稅)

  7.(1)今年秋天該收租稅時,擔心老百姓僥倖(憑藉)水旱災害原因胡亂要求減免(賦稅),從而讓軍糧減少,(朝廷)鄭重下令有關官員謹慎處理這件事。(“因緣”、“妄”、“虧”、“謹”各1分,全句句意1分)

  (2)況且廣闊的天下,幾萬裡遠的地方,(很多)事情很難知曉,不像大雨、積水、烈日很容易看見,(這樣的情況)怎麼數得清呢?(“四海”、“若”、“霖潦”、“數”各1分,全句句意1分)

  參考譯文:

  今年五月,連綿的大雨毀壞了麥子,(接著)黃河氾濫淹沒了京城東部附近的窪田。不久,天又大旱,直到八月(沒有下雨),高地裡的豆類、粟類等作物乾枯而死。三司(宋代最高行政機構)提議:“以前黃河在博州氾濫時,老百姓曾經假冒黃河災害提出減免賦稅的要求,結果得以減免賦稅的百姓數以萬計。今年秋天交賦稅,恐怕百姓又要借水旱為由妄圖減免賦稅,從而使軍糧減少,因此朝廷應鄭重下令讓有關官員謹慎處理。”朝廷於是釋出了嚴格徵收賦稅的命令,要求州縣官吏執行。官吏們無論遠近,都迎合朝廷旨意討厭百姓說水旱災情,全部按照農田數目,依照規定繳納賦稅,甚至用鞭打方式禁絕報告災情。

  京城附近的老百姓上告到縣裡,沒有答理;於是就上告到開封,還是沒有理會;(百姓們)於是聚在一起在宣德門外站立,上告宰相。於是(宰相)派遣官吏到附近諸縣四處調查,調查的官員回來,有的說受了災,有的說沒有受災,然而說沒有受災的佔十之七八。最後巡查回來的,說百姓確實受災了,而各級官員只是懼怕朝廷命令,為苟且保全自己罷了(才不願說出實情)。皇帝聽說這件事後很同情,全部免去京城附近百姓的賦稅。

  我曾經私下感慨道:百姓生來有幸成為京城附近的居民,出現緊急情況,靠近(京城)容易知曉。大雨從天而降,河水淹沒農田以及烈日高掛天空,這三種自然現象,很容易看見。前兩三年,旱災蝗災接連發生,朝廷年年根據災情輕重,免去相應賦稅,等到軍糧短缺時就向豐收地區多收購糧食或者用官爵換糧食來補充。這樣看來,皇帝愛護百姓,仁者的心容易產生惻隱之情。(即使)處於很容易瞭解情況的京城附近,陳述容易看清的事情,向容易產生惻隱之心的仁人稟告,然而官員一旦從中阻隔,情況就差點兒不能上達(到朝廷)。

  況且廣闊的天下,幾萬裡遠的地方,(很多)事情很難知曉,不像大雨、積水、烈日很容易看見,(這樣的情況)怎麼數得清呢?假使皇帝有惻隱之心不能施恩於百姓,百姓有計劃上告的苦楚不能傳達到皇上,就是中間官吏阻隔造成的,(對此)能禁得住感嘆之情嗎?

  扶風作為一個縣,隔在潼關的西面,距離京城在千里之外,百姓的災難尚且不能被察覺的情況一定會很多,能決定生死是非曲直的人,就是縣令、你以及縣尉三人。百姓的意願能夠不被阻塞,能讓上級州官知曉,州官(資訊)不被擁堵能讓上級知曉,州縣不阻塞,百姓意願傳達到上面,就靠縣令、你、縣尉來做到了。

  王君聖紀到扶風縣做主簿。王聖紀喜歡學習,文辭較好,到扶風做官,是從政的開始,所以把我一直所感嘆的事情告訴你。

  景祜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廬陵歐陽修做贈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