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才市場出現反向流動的閱讀及答案

我國人才市場出現反向流動的閱讀及答案

  中國人力資源專家認為,外企長期壟斷高階人力資本的局面被打破,與中國經濟近些年來的迅猛發展密不可分。高階人才擇業,不再惟外企和薪資職位是瞻,而更看重自身創業和企業的發展機遇。據專門提供人力資源服務的上海市對外服務有限公司統計,2003年,面對較嚴重的就業壓力,中國內地高階人才市場仍呈求大於供之勢,與周邊國家和地區較冷落的行情相比,可謂“一枝獨秀”。在外企需求增勢不減的大背景下,高階人才市場出現了三大變化:一是民營企業以空前力度介入高階人才市場;二是部分國有企業成為高階人才青睞的物件;三是一批留學生放棄海外中高階職位回國創業,而一些僅有短期留學經歷的“小海歸”則擇業難。

  一批知名的民營企業,主動進入中心城市尋覓高階人才,目標不再侷限於技術研發、質量檢驗、資產運作等專業崗位,而是拿出公司總裁、財務總監、部門經理等正職給外來賢才,這與民營企業通常由“自己人”掌控核心崗位的做法形成強烈反差。專家認為,經歷了10~20年創業,中國一些民營企業的第一代創業者已臨近“退休”年齡,其第二代因年齡、能力、學業等因素尚不能順利接替,加之一些民企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破除傳統的家族企業觀念,引進一線高階人才成為必然。對國有企業來說,過去招不來“金鳳凰”,主要是因為固定的待遇、低下的效率以及複雜的人際關係等劣勢。但最新跡象表明,在汽車、電信、資訊科技、房地產等一些發展迅速、市場前景好的行業,國有企業的薪酬加上福利,開始接近外企的待遇水平,而事業上的創造空間更具吸引力。高速成長的中國經濟和沿海城市日趨成熟的法制和文化環境為“海歸”帶來了三種可能:一是學成回國的可能性比以往都大;二是放棄已在海外奮鬥來的高階職位,回國就業的吸引力提高;三是在大浪淘沙的人才市場中,“海歸”開始褪去往日的光環,過硬的學歷資格和工作經驗才是頂用的`“通行證”。

  1.對當前高階人才市場狀況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經濟近些年的迅猛發展打破了外企長期壟斷高階人力資本的局面,但外企對高階人才的需求卻持續上升。B.中國內地人才市場的一個巨大變化,就是無論民營企業還是國營企業,都開始高度重視高階人才的任用。C.2003年,中國內地人才市場仍呈求大於供之勢,而周邊國家和地區人才市場則出現了供大於求的尖銳矛盾。D.高學歷高能力的留學生回國後受到青睞,其中一些人開始主動創業,而一些留學期較短的“小海歸”則面臨就業的難題。2.對國有企業在當前市場經濟中的表現,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前國有企業吸引高階人才的有力措施,就是拉近與外資企業的待遇水平,併為就業者提供更大的事業創造空間。B.國有企業人才政策僵化,待遇低於外企,造成了優秀人才的大量外流,為外企長期壟斷高階人才提供了便利條件。C.固定的待遇、低下的效率以及複雜的人際關係等曾經限制了國有企業的發展,現在這些情況有所改觀,卻不會一下子根除。D.高速成長的國內經濟和日趨成熟的經濟環境為國有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增強了企業的活力和吸引力。3.根據原文所提供的資訊,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海歸”就業難的現狀不解決,容易助長拉關係、託人情上崗的不正之風。B.中國內陸沿海城市法制日趨成熟,文化環境優越,對海歸者有著一定的吸引力。C.高階人才不論在中國內陸國營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有可以施展才能的機會。D.中國內陸正需要高階人才,海外高階人才來內陸求職容易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答案:

  1.C

  2.B

  3.A 答案解析: 試題分析:

  1.‘“周邊國家和地區人才市場則出現了供大於求的尖銳矛盾”理解不當,原文只是說“周邊國家和地區較冷落的行情”。

  2.文中沒有提到國有企業人才政策僵化的資訊。

  3.文中說“過硬的學歷資格和工作經驗才是其用的‘通行證’”,“小海歸”之所以就業難,就是因為缺少過硬的本領,如果沒有真才實學,就是拉關係也沒有用,不會助長不正之風。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文中重要資訊和根據資訊進行推斷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