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風俗小學生日記(通用14篇)

端午節的風俗小學生日記

  日記的寫作技巧

  一、不僅“記”,還要“析”。

  日記記錄的是最真實的生活,能為寫作積累大量的生活素材。但只擁有素材還不行,還要學會提煉和挖掘,看出素材背後的意義。因為一篇作文的優劣不光看你寫的事是否有趣,寫得是不是生動,最重要的還看你是否寫出它的意義、價值。因此,同學們寫日記時可以試著一邊記事一邊分析。

  二、會發現“珍珠”,更要會拿著“磁鐵”尋寶。

  生活中偶然遇到有意義、有意思的事及時記錄下來,自然值得高興,但有時我們會發現,每天發生的事太多,而且事與事之間往往缺少聯絡,每件事都要想想有什麼意義,不僅累,而且由於思考的問題太多,很難想得更深入。此時,我們可以事先準備好一個主題,然後帶著它到生活中尋找有關的事件。因為是有備而來,不僅能使記錄的事件更集中,而且記起來也容易一些。

  端午節的風俗小學生日記(通用14篇)

  很快一天又過去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穫的,這時候,最關鍵的日記怎麼能落下。那如何寫一篇漂亮的日記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風俗小學生日記(通用1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的風俗小學生日記1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馬上要來了。為了紀念屈原,有的地方賽龍舟。我們河南有包粽子的習俗,我們家也不例外。

  今天一大早,奶奶就忙著洗粽子葉、泡花生、糯米,我問:“今天包粽子麼?”“是啊!下午才包”奶奶說“那為什麼這時候泡啊?”我說“因為提前把粽子泡四個小時,容易熟,粽子軟,口感好。”奶奶說。

  下午奶奶開始包了,我搬個小凳子在一旁看著,奶奶一邊包給我講:“先把粽子葉折成三角形的鬥裝,為了米不灑出來,先放花生再放米然後放棗,上面蓋一層米,把餘下的葉子蓋過來包著下面的米,把尾部折過來,纏上線,一個粽子誕生了。

  看著容易,做著難。奶奶包一個成一個、我包一個、撒一個。我不灰心,接著包。一次又一次我終於包成了一個沒有型的粽子,”不錯,煮熟就能吃。“奶奶說。我一連包了十幾個,樣子還不錯。

  我吃著自己包的粽子,軟軟的,甜絲絲、香噴噴,真好吃啊!

  端午節的風俗小學生日記2

  端午節到了,這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還有一定來歷呢,聽老師和媽媽講是為了紀念屈原。

  戰國時期楚國大詩人屈原因為受到排擠,投了汨羅江自盡。當地百姓聽說後就划船去尋找他的屍體,沒找到就投進去用粽葉包著的米讓魚吃,為了不讓魚吃掉屈原的屍體,這些習俗發展到後來就成了賽龍舟和吃粽子。

  為了好好過端午節,媽媽也親自包了粽子,我在旁邊也跟著學。

  媽媽先拿出一片乾淨的粽葉,將粽葉圍城了漏斗的形狀,然後在漏斗裡放入了米,當放到一半時,媽媽又在米上面放上了兩個洗乾淨的紅棗,接著,又在棗上放米,直到把整個漏斗都裝滿了。把米裝滿後媽媽就粽子包成了三角形,包好後又用細線綁緊,一個粽子就做好了。

  我一看原來這麼簡單,也跟著做,但是做的卻不好,不是米裝不滿,就是綁線時粽葉開了,真是很難包呀。不過還好,有媽媽幫著,好多了。

  不一會,媽媽就把包好的一部分粽葉放到鍋裡煮了。煮好後,我就立刻拿起一個吃起來,雖然很燙,但感覺真香真甜。

  這個端午節過的真快樂呀!

  端午節的風俗小學生日記3

  今天,就是端午節了,所以,我和媽媽一起來包粽子,因為,以前我們都是買粽子,我今天突發奇想,想要自己學一學包粽子。

  一天,媽媽和小寶貝去美麗華,我在家尋思怎樣包粽子。過了一會,媽媽回來了,她正好在美麗化學會了,回來教給我。我甭提有多高興了。好了,下面,開始包粽子吧!

  包粽子的材料是:粽葉、江米,這兩樣都是主料,配料是:葡萄乾、蜜棗、肉……自己想吃什麼,就加什麼。

  第一步:煮棕子葉,泡江米。把粽子也放入鍋中,煮上兩個小時,江米同樣浸泡兩小時。

  第二步:包粽子。首先,把粽子葉的根的梗剪下來然後用這頭往裡一勾,就有了一個圓圓的東西然後手捏著那個角,把江米放進去,配料自己想加什麼,就加什麼,加完以後,一直沿著邊纏,等把葉子纏完以後,再用繩子一道一道地纏纏的時候,先留一個頭,最後一搓,就可以了。

  第三步:煮粽子。最後一步就是煮粽子了。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鍋裡,煮上兩個小時,就大功告成了。

  別看包粽子只有三步,包起來還挺難得。

  兩個小時後……

  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粽子的.葉子,放到碗裡,剛要吃,爸爸問我放糖了嗎?放過了糖,我們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吃著格外的香,心裡格外的甜。

  端午節的風俗小學生日記4

  端午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有著許多習俗。比如:划龍舟、吃粽子、佩香囊和懸掛艾葉與菖蒲。

  端午不僅有許多風俗,還有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關於端午節來源的傳說故事裡,最為有名的莫過於屈原投江的故事了。相傳,在春秋時期,秦國攻破楚國,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就要滅亡,心如刀絞。於農歷五月初五寫下絕筆之作《懷沙》,然後抱石跳入汨羅江中,以死報國。後來,人們就用吃粽子和划龍舟來紀念屈原。

  關於端午節,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包粽子了。包粽子看起來很簡單,其實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包粽子的第一步是卷粽葉,要把粽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卷緊,不然米會漏出來。第二步是裝糯米。第三步是把餡裝進去,再在餡上放一層糯米。最後就是把留在上面的粽葉繼續包好,用繩子綁牢,放到鍋裡煮了。當煮得差不多的時候,那濃濃的粽香就從廚房裡飄了出來,直鑽到我鼻子裡。粽子出鍋了,把粽葉開啟,咬上一大口,哇!美味極了!

  端午,我最愛吃的是粽子,最愛看的是賽龍舟。它們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中華文化。也是這兩大習俗編織成了這個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的風俗小學生日記5

  快到端午節了,又要包粽子了。每年看著媽媽包粽子,我都覺得十分有趣。這次,我也想試試,便向媽媽要求,讓她教我包粽子。

  首先,媽媽先把包粽子的葉子放在水裡浸泡。然後,準備好鹹蛋、豬肉、蜜棗把要用的這些餡料煮熟,就可以正式開始包粽子了第一步,把葉子重疊,捲成一個菱角。第二步,把糯米放入分之,再把自己愛吃的放進去,再填上糯米,封住口。最後一步,用細繩繫住粽子然後,放入鍋中蒸煮。

  我看媽媽三下五除二就把一個粽子包好了,覺得很簡單。可我一包起來就出了許多毛病,有的變成了四角的、有的被我弄扁了,這又不是給“神十”的宇航員吃,而且,宇航員吃到的,肯定比我好10倍。怎麼辦呢好在媽媽再教了我一遍,再進過精心修改,終於勉強包了幾個。

  我包的粽子雖然外形不怎麼樣,但味道還不錯,讓我口水直流三千尺。今天真快樂!

  端午節的風俗小學生日記6

  五月初五 星期三 晴

  五月五日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詩人節等。端午節流行於漢、壯、衣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

  端午節的許多習俗也與“五”有關。人們用紅、黃、藍、黑、白五色線在兒童的脖頸、手腕、足踝上,稱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裡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每到這一天,我就想起一個傳說,秦國進攻楚國,屈原不想當亡國奴,便投汩羅江而死。人們為了不讓魚蛟蝦蟹吃了他的屍體,便往江裡投粽子,紀念這位死去的愛國偉大詩人。

  端午節,真是一個充滿神秘物日子。

  端午節的風俗小學生日記7

  五月初五 星期五 晴

  我今天非常高興,你知道麼?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據說是為了紀念古代楚國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大家就把粽子投下去餵魚。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聽爸爸說,我們這裡的習俗是端午節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草和菖蒲劍。我還和爸爸一起在門口掛了艾草和菖蒲劍,聽說是驅邪的。

  奶奶要做粽子了,我連忙跑去觀看。奶奶做的`是蜜棗棕,她先準備好箬葉,然後再把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的箬葉裡,再在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後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紮上線就可以了。把裹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煮,我就開始耐心等待了。

  粽子煮好了。我接過粽子就是一口,啊!又甜又軟,真好吃!我吃了好幾個,肚子都快撐破了!

  端午節的風俗小學生日記8

  儘管如今過端午節,母親每年都會包粽子,編絡子給我,儘管母親的手藝一點也不比外婆遜色,但我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我真懷念兒時的端午節啊!

  端午的粽子:很多年沒有回老家過節了,真是想念那香香的三角粽。老家的習俗很多,而我記著的不多。

  系百索子。奶奶每年都會把五色的絲線擰成細繩,很長很長。第二天早晨起來,我的胳膊上早已係上了。不用說,是奶奶第一個來到我的'身邊。

  貼符。每年,門框上都要貼符的。有的是用單色的黃紙折的,有的則是用五色紙編的。奶奶也曾經教我折過,到現在已經淡忘得一乾二淨了。

  不知道別的地方有沒有這樣的習俗:地裡也埋百索子。那時,奶奶說,埋在地裡的百索子會變成花蛇,保一年豐收。雖然我很頑皮,卻從來沒有挖過那些“蛇”,害怕它們出來咬人。後來才知道,那是老人們瞎編的故事,用來哄小孩,怕破了“迷信”。

  再別的習俗我真是記不起來了,只是每年端午的百十來個粽子卻不能忘記。

  粽子包起來不太容易,必須把粽葉摺好,否則會“露餡”的。雖說難包,種類也不少:大米包的紅棗粽子,小米包的蜜棗粽子,還有江米包的什麼粽子。

  煮粽子要用大鍋,時間也得很長。往往我都等得要流口水了,奶奶還是不給我吃,太難熟了。剛剛出鍋的粽子不好吃。有一次,我迫不及待,吃飽了,才知道舌頭上起了泡。

  馬上,這些噴香的粽子會被放進盛滿涼水的盆裡降溫,那時我早已吃飽了。後來的許多天,一日三餐總會有粽子的。

  街上賣的粽子可不太好吃,不是米硬就是米不香,吃起來沒味。這叫什麼粽子,簡直就是水米糕。

  香香的粽子勾起我的思緒,甜甜的吆喝勾起我的思念。

  端午節吃粽子:

  端午節是全年四大節之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時,居三毒之端。端午節又叫“五月端”。五月是整個熱天的開端,五毒蛇開始活躍,鬼魅魍魎也會猖獗,這些都會給人特別是會給無所顧忌又無抵抗能力的孩子帶來災難,必須在五月端這天集中地為孩子消災防毒,因此,人們又把五月端說成是“小孩節”或“娃娃節”。

  端午節的活動很豐富,從早晨天矇矇亮開始,一直持續到正午才結束。

  五月端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煮粽子的鍋裡一定要煮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粽之後,要再吃蘸鹽的雞蛋“壓頂”。據說吃五月端粽鍋裡的煮雞蛋主夏天不生瘡;把粽子鍋裡煮的鴨蛋、鵝蛋放在正午時陽光下曬一會再吃,整個夏天不頭痛。

  端午節的風俗小學生日記9

  我國有許多傳統的節日,例如:中秋節、春節、元宵節……但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名愛國詩人屈原,他得知百姓遭難後,五月初五這天,他便跳下了兇猛的激流中。百姓知道後,為了不讓海底的動物傷害屈原的身體,就扔下粽子給它們。於是,人們把這天叫做“端午節”。

  端午節的粽子是不可少的,到了端午節這天,我們都買好了材料,有:鴨蛋黃、肉、綠豆……許許多多材料。我們先把粽葉洗乾淨,再將所有材料放在桌上,彷彿要做一份美味的大餐。接著我們把糯米鋪好,然後將所有的材料放進去,再鋪上一層好了。做好後,就用粽葉把它們包好,再用草線給捆好就行了。

  我們將許多的粽子放進鍋裡,到五小時就出鍋了。我聞著那香味,可謂“天下美食”。那香味瀰漫在整個屋裡,甚至飄到了全世界,將美好的祝福送給了他們。我覺得那味道無法形容,我連忙解開草繩,弄開粽葉,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一大口地咬了一大半,“簡直太好吃了”,我讚歎道。那裡面的材料好吃得簡直無法預料,我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一連吃了兩個,都還想再吃,它們像一個個可愛的孩子吸引著我,使我越“吃”越想“吃”,又像一朵香氣撲鼻的花朵,使我越吃越香。

  傳統節日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又像沙漠的沙子,但我更喜歡端午節,更愛端午節的習俗——吃粽子。

  端午節的風俗小學生日記10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聽到這首兒歌,就想起了小時候過端午節時熱鬧的場面。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賽龍舟不為了撈救屈原。把粽子投進江裡,是為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經過很長時間的演變,往江裡投粽子漸漸變成了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吃粽子。

  端午又稱重五,所以許多習俗和“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紅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時,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喝雄黃酒。

  啊,我真喜歡端午節啊!

  端午節的風俗小學生日記11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瑞陽節、重五節。據說端午節的由來和屈原有關。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富國強兵,可是遭到了小人的的陷害,被楚懷王趕出都城,流放到異地他鄉。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是在農曆的五月五日,抱起石頭,跳進了泊羅江。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悲痛欲絕。紛紛來到泊羅江邊打撈屈原的屍體。漁夫們划著船在江上來回尋找,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一位老醫師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希望蛟龍水獸喝了以後暈倒,就不會去傷害屈原的身體。後來人們怕蛟龍把飯糰吃掉,就用楝樹葉包上飯,外面纏上彩線,變成粽子丟進江裡。

  從此,每年的5月5日,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端午節的風俗小學生日記12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傳統的節日期——端午節。

  相傳,古代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因為反抗壞人的殘酷迫害,於五月初五那天投江自殺了。百姓們便組織小船到江中尋找屈原的屍體,同時,為了不讓詩人被魚蝦吃掉,就把粽子投到江裡餵魚蝦,好讓魚蝦吃飽不去吃詩人。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便把五月初五這天叫做端午節。

  又因為五月初五有兩個“五”,所以民間有許多跟“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的。人們用藍、白、黃、黑、紅五種線系在兒童的手腕和腳上,稱“長命縷”。小孩子繫上這種線會給他們帶來好運。

  在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的門上插菖蒲、艾草等東西,讓這些東西給人們帶來平安;在這一天,大人們為我們準備了水,在水裡放了些艾草,給我們淋浴,希望我們一年不生病。每逢端午節,人們把屋子打掃得乾乾淨淨的,灑下艾草水,把毒蟲殺死。

  端午節的風俗小學生日記13

  每年的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這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演變而來的。

  屈原二十多歲被封為左徒,得到了皇帝的信任,但是有好多人歧視他,在皇帝面前說他的壞話,使屈原被降職為三閭大夫,但他還是對皇帝忠心耿耿,有好多好的建議,但皇帝始終不採納。屈原就去了一個小村子,每天到江邊散步,藉以排解心中的苦悶。不久,皇帝去世,兒子繼位。皇帝的兒子整天國事不管,終於,在他繼位二十多年時,秦軍攻破了都城,消滅了皇帝。聽到國亡時,屈原想不開,抱起一塊大石頭跳到江裡自殺了。村裡的人聽見了連忙划著小船去救屈原,可江水悠悠,哪還有屈原的影子啊!村裡人只好把粽子往江裡扔,不要讓魚蝦吃掉屈原的身子!

  我們從小要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小時候努力學習,將來向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端午節的風俗小學生日記14

  今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媽媽問我:“泓傑,你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嗎?”我還真沒在意,隨口說了一大串:“勞動節、兒童節……”我拍了拍腦袋:“噢,想起來了,端午節。”媽媽說:“端午節要吃粽子的。”媽媽很快買回來粽子。

  我看見粽子呈三角形的,裡面有糯米,還有紅紅的大棗。一聞就會讓人垂涎三尺。媽媽說:“想吃嗎?”我抓起一個就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

  “叮鈴鈴!”門鈴響了,會是誰呢?我拿起對講電話,一聽竟然是我弟弟。他叫我下去教他玩活力板。

  我下樓一看,他是真的一點兒也不會。我就讓他自己練習,他有了基本功後我開始教他了。我教得很仔細,他也學的很認真。我們正教學投入的時候,媽媽說學作文的時間到了,我們也就戀戀不捨的離開了操場。

  今天我這個端午節過得很充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