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路遙《人生》有感(精選35篇)
讀路遙《人生》有感
一、人生
《人生》是作家路遙創作的小說,也是其成名作。原載《收穫》1982年第三期,獲1981——1982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描寫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構成了其故事構架。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2018年9月27日,路遙的《人生》 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二、讀路遙《人生》有感(精選3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路遙《人生》有感(精選3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路遙《人生》有感1
《人生》是路遙的一部中篇小說,發表於1982年,它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敘述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作品不但給我們展現了主人公高加林曲折、起伏的人生經歷,更讓我們對人
生有了一種更深刻的理解、更透徹的認識、更明確的方向。
人生的奇妙在於其故事情節的曲折、起落,人生的奇妙在於你永遠也不會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些什麼。作者透過《人生》,剖示改革程序的艱難,透射出政治經濟體制改革所帶來的結構的整體變化,特別是思想道德和倫理觀念的變化。而高加林就是在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作者用自己的筆尖觸動著處於人生道路口的青年。
他是農民的兒子,卻又是不同於父輩的有高中文化的青年,對貧窮落後的農村生活的不滿和對城市生活現代文明的嚮往,構成他心中巨大的騷動。他是黃土地的兒子,又渴望掙脫黃土地的束縛,是農民的後代,又渴望跳出農門,用自己的只是和文化建設這個社會。他聰明,能幹,英俊,充滿活力和靈氣、正氣、才氣,吃苦耐勞,堅毅頑強。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對時代、對他人的責任。他的行為動機中,包含著對農村、農民、土地的蔑視,他的奮鬥帶有濃厚的個人主義色彩,他的負心也該遭到道德的譴責。
人生只有一次,高加林的每一個決定匯聚成最終悲劇的釀造。人生的未知性,人生的無數選擇,人生的美好愛情,人生的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如同無數細流匯聚一起形成了奇妙的人生海洋,讓無數人如同人生風雨中的船隻,經歷了搖搖擺擺,起起落落。一生都走對路,可能正確而安全,但絕對沒有奇遇和驚喜。走錯了路,可能把你引入一片意外的風景,有如仙境。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慢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作品探討青年人生道路,特別是農村知識青年人生道路、人生要義。透過城鄉“交叉地帶”幾名青年男女見的愛情悲劇故事,表現了他們面臨人生選擇關頭的希望、追求、痛苦、困惑於迷惘。我想,這就是人生吧。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
正處於七彩的二十歲的青年,在鬧鈴的喧鬧中不情願但心想吾夢甘心起床;在匆忙的早餐過後心想吾夢,保持飽滿的精神步入課堂;在繁碌的生活中,放慢腳步品一本好書、喝一杯好茶。這樣的二十歲人生,應該是人生最美的時候。
或以教書育人為己夢,或以文思淵博為己夢,亦或以筆尖勝利器為己夢。能在這茫茫天地間找到自己清晰的座標、避免庸碌已是不易。要是在有心無意間改變他人乃至改變社會和世界,倒也不枉此生。正如海子曾說,人“要有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凍,山高水遠,路遠馬亡”。
誠然,人生難免會遇荊棘,不要害怕,不要退縮。真正的人生需要激情,任誰不想在混混沌沌中度過我們的人生,在睡眼朦朧中迷失了自己,在迷茫的愛情道路上受傷哭泣,在不知不覺中揮霍了我們年輕的生命。人生唯有腳踏實地,亦不忘仰望星空。
需要知道,人生還有另一種方式,人生是需要奮鬥。人生的獨特在於贈予我們美妙的同時也附帶著考驗,歲月的河流伴著坎坷,我們不應該做那個在岸邊觀看的逡巡者,要堅定地邁著前進的步伐,勇敢地穿梭在人生的長河裡。銘記曾經為了人生拼搏付出的那些人,相信未來,追溯勇者的足跡,靠近人生的光環。
真正的人生應該是在一條繩索上,它不是繃緊在高處,而是貼近地面的,與其說它是供人行走的,不如說它是用來絆人的,只有被絆後,人們才能發現道路的價值。
讀路遙《人生》有感2
路遙,原名王衛國,在1982年寫下了《人生》。我盼望了好久,才從朱老師手上接過來。
翻開書,才讀了幾行就已愛不釋手了。高加林是一名教師,但由於高明樓的兒子三星高中畢業了,要去當老師,所以高加林就下崗了。為此他很生氣,卻毫無還手之力。我也很生氣,因為高明樓是仗著霸氣和關係下了加林的。劉巧珍是劉立本的二女兒,她和姐姐一樣是個文盲。她對高加林是一片痴情,所以無論馬栓怎樣討好,她都不願意見面。
巧珍喜歡跟著加林。一次,高加林去河裡游泳,巧珍給了他一個香瓜。他不想吃,還討厭她,因為巧珍的姐姐嫁給了高明樓的大兒子。高加林家裡沒有錢了,母親蒸了一鍋白饃讓他去賣,他沒有勇氣叫賣,所以一個也沒賣掉。是巧珍幫他賣了饃,還給他買了包煙,並對他說願意和他過一輩子,加林也同意了。此時,我真為他們高興。
當我讀到馬佔勝給加林找了份好工作——記者時,是又高興又難過,高興的是高加林可以有城裡戶口,有更好的發展;難過的是巧珍見不到加林了。高加林在城裡有個叫黃亞萍的同學,亞萍很喜歡他。高加林一聽說可以去南京有更好的發展,就果斷的離開了巧珍。我為巧珍而感到憎恨,因為高加林為了前途而背叛了她。但巧珍卻說自己配不上加林。
很快,高加林是靠關係找工作的被抖了出來,他沒了戶口,沒了工作,和黃亞萍斷絕了關係,回到了農村,但一切都晚了,巧珍已經和馬栓結婚了!我覺得高加林沒有把握住機會,他錯過了巧珍,錯過了好生活。
《人生》這本書告訴了我:人生的路很漫長,一個小選擇可以讓人痛苦一時,也可以讓人痛苦一世。我們要把握住機會,見好就收,不做盲目的選擇。
讀路遙《人生》有感3
高加林被高明樓違規操作失去代教工作,農民身份參加大隊勞動。高加林想辦法報復高明嘍!但高加林老爸老媽不但不允許他報復高明樓,反而要求他要對高家以禮相待,這可以看出當時社會現狀。
如果他老爸老媽不這樣要求任由高加林報復高明樓的話,可想而知他家以後的生活不知道要受到高明樓怎樣的虐待。
高加林回到農民身份後,可以說到了人生的低谷。就在他厭天憂人覺得整個世界都欠他的時候,劉巧珍帶著愛情闖入了他悲觀的世界。人在悲觀絕望時愛情就是最好的良藥,能把人拯救出來。
當高加林看到他叔叔來信說要復原到當地當勞動局局長時,高加林心情激動地跳了起來,因為他離開農村去大城市工作火種又燃起來了。雖然他叔叔不肯幫他安排工作,但他是勞動局局長的侄子,工作自然會有人把他安排好。因此他又再一次從農村走向了城市,第二個人生的小高潮就這樣糊里糊塗的到來了。
郭加林來到了城市,就把農村的一切都拋在了腦後,他的老爸老媽,她的愛人劉巧珍,還有他的根也都忘記了。傷害了巧珍,傷害了他的家人,傷害了張克南。失去了做人的道德底線。當一個人不擇手段不顧一切的往上爬的時候,它爬的越高就會跌得越慘。他就像一棵樹沒了根長的再高一樣會枯死。
就在高加林春風得意之時,是他飛的最高的時候,危險也悄悄的降臨。馬佔勝幫他走後門安排工作的事情被張柯南媽媽曝光了。他的悲劇又再一次重演,又回到了農民的身份,又跌回了谷底。
高加林的人生可以用一個M字母來形容,兩上兩下最終回到原點。
《人生》告訴我們,人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要遵守原則,守住道德底線,不能忘本。
讀路遙《人生》有感4
簡單的故事,明朗的線索,所謂的跌宕,名著《人生》即是如此。剝掉它華麗的外殼,呈現於人前的只有一個裸露的,懦弱的高加林,起碼我是這樣認為,就是我的收穫,不得不承認高加林能幹,正直,熱血,但這絲毫都無法掩飾他是人生指尖懦弱的顫慄者的事實。他懦弱,並不是指他行為上的逃避,而是指他面對抉擇的猶豫,軟弱。
正是由於他的懦弱,他軀殼表面飄浮的熱血被一點點的吞噬,甚至於埋葬了他的愛情與事業,最終成為一具被懦弱之絲牽引著的人生木偶。或許你會說這是時代結出的悲哀之果,但作為幕布的時代何以能夠左右真正的演員呢?時代只是客觀存在的背景,是高加林自己在一次次懦弱的掙扎中抽乾自己的熱血,染紅了時代,染紅了那黑色的幕布。紅與黑的交織正是那悲哀的極致色彩。
與猩紅的真實的血液相對的無色的精神的血液了,你儘可以用它衡量一個人受過多少良心的譴責,它就是道德的沙漏,只是再沒有翻轉的機會,高加林就是在懦弱的愚弄下流盡了它最後一滴精神血液。他的血為巧珍而流,為年邁的父母而流,為樸實的村民而流,甚至為他的家鄉高家村而流,他辜負了所有,傷害了所有,高加林越是被包容,他越是血流不止,他們越是給予高加林一顆火熱的心,高加林的熱血越是加快流逝。他必須為自己內心的懦弱付出應有的代價。於是沾染了精神血液的幕布有了自己的意識形態,那是一張張黑色的,嘲弄的笑臉,嘲笑高加林的懦弱。
俄羅斯尼耶斯夫彼斯基認為:人生就是在上地眨眼的剎那,傾盡自己所有的血液,在幕布上留下屬於自己的一絲色彩,哪怕只是悲哀。
讀路遙《人生》有感5
人生如雲,歷經漂泊不定的旅行,終成甘露滋潤世間萬物。
人生,總會有許多無奈、希望、失望、憧憬、彷徨,苦過了,才知道甜蜜;痛過了,才懂得堅強;傻過了,才會成長。生命中,總有一些令人唏噓的空白,有些人,讓你牽掛,卻不能相守;有些東西,讓你羨慕,卻不能擁有;有些錯過,讓你留戀,卻終生遺憾。
年輕的民辦教師高加林在那年的農曆六月初十被三星頂替,沒有了工作的他也將不得不像父親一樣開始自己的農民生活。沒過多久又遇到劉巧珍,他愛上了巧珍,巧珍也愛他,同時也知道馬栓愛著巧珍。本以為生活就以此定型。漫長的農村生活就像漫長的夜,美麗的憧憬和幻想,常使他短暫的忘記了疲勞和不愉快。之後高加林靠馬佔勝的幫助成為國家正式工人;雖然說再次來到縣城工作但依舊認真而出色的完成上級給的任務。同時又遇到已有男朋友的黃亞萍,於是又愛上黃亞萍和巧珍分手。可生活事事不如人意,黃亞萍男朋友克南的媽媽知道後大火,並查出高加林的工作走“後門”得來的,於是讓高加林失去了工作。最後巧珍也與她不愛的馬栓結了婚,黃亞萍與父母去了南京工作;他再次回到了農村。
讀了《人生》這本書,我深有感觸,我敬佩高加林對生活的堅毅,敬佩他那堅持不懈敢愛敢恨的精神。讀懂了人生就像浪潮時漲時落,無法預知的道理。
在成功的道路上,激情是需要的,志向是可貴的,但更重要的是那毫無情趣的近乎平常的堅守的毅力和勇氣,不管前方有多少險灘暗礁荊棘,你只要任由風雨過,守得雲開見月明。
生活中會發生什麼,我們無法選擇,但至少我們可以選擇怎樣面對。
征服困難,就是榮耀。困難是一塊頑石,對於弱者它就是絆腳石,對於強者它是塊墊腳石。
讀路遙《人生》有感6
很久不讀書了,確切的說是很久不能靜下心去捧著一本書讀下去,讀《人生》有感。自從離開校園,告別學生時代,走上社會參加工作之後,就不怎麼讀書了,雖然有時會看看報紙雜誌,但更關注的都是一些惹眼的新聞,比較八卦之類的。心裡開始變得浮躁起來了,追求也變得的更現實了,早已把理想這個詞眼拋到了腦後。
最近用手機上網下了一本電子書:路遙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相似,時間都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是我們父輩的故事;主人翁都是一位農村的知識青年,走在農村和城市的邊緣,讀後感《讀《人生》有感》。但也有許多不同,《平凡的世界》像是給我們再講一個故事,講一個人在奮鬥的故事。《人生》卻是在給我們講了一個道理,一個關於選擇和責任的道理:人生無非是矛盾和選擇的綜合體,無關對錯,僅僅在於我們能否在矛盾中做出選擇並勇於承擔一切後果。
書中背景都屬於很很久以前的事,我們父輩的那一代,還是農村的生活。也許現在有很多人都無法理解,無法去讀懂他們的生活,但是我還是喜歡,願意去讀,因為我就是在農村長大的人,我的父輩也都是農民。可是現在那種淳樸的生活好像再也找不到了,“打工”讓農民成了民工,我們這些農村的孩子走出校門就來到城市,為了夢想追著,趕著,忙碌著。農村再也讓我們找不到歸屬感,相反活在這個城市的邊緣卻感覺有種拼命紮下去的感覺。
對於我的人生,會有怎樣一個未來,我自己也說不清楚。但是有一個感覺,我把故鄉丟在的回憶裡,在這個城市裡尋找著自己的未來。
讀路遙《人生》有感7
路遙筆下曾經有一個矛盾的人,他出生於陝北高原的鄉村,他曾是家人的驕傲,他有過短暫的戀愛時光,他順利過,他潦倒過,他在一次次的抉擇中浮沉,他在一次次的取捨中徘徊,他身上有著年輕人對人生的迷惘、不知所措。年輕就意味著被原諒嗎?年輕就意味著可以肆意妄為嗎?人生有太多的抉擇與取捨了,若不是曾經因難以抉擇而跌倒過,曾經因不懂取捨而挫敗過,人哪裡會有成長,人生哪裡會豐滿起來?
每個人的人生中都難免會有高加林的影子。當我們失意的時候,我們會忘了自己最初追求的是什麼,我們會退而求其次,我們會因為抓著一根浮木而感覺心安理得。當我們重獲輝煌的時候,我們難免會拋棄浮木而登上豪華郵輪,面對這個抉擇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毫不猶豫吧。因為我們的人生需要登高,需要“會當凌絕頂”,這無可厚非。但是,人生僅僅需要輝煌嗎?拋棄那些曾經在我們最失意的時候給過我們溫暖的懷抱,當我們覺得世界都拋棄我們的時候,仍舊站在我們的身後做我們最堅實的支撐的他們嗎?難道這樣的付出,換不回我們對於名利的取捨嗎?
人生就是這樣,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矛盾,抉擇和取捨。誰敢保證失意的時候做出的抉擇都是經過思索的,誰敢保證當名利擺在眼前時我們做出的抉擇是理智的?或許我們都在一直做著錯誤的抉擇中成長,或許我們都因為難以放棄名利而曾傷害過別人迷失過自己。但是這種錯誤看似讓我們離成功越來越遠,但是我覺得這種錯誤讓我們品嚐到人生更多的酸甜苦辣,讓我們在一次次的受傷中變得更加的堅強,變得更加穩重踏實。
讀路遙《人生》有感8
這是我讀完《人生》的第四遍,看書時的熱情與讀完後的震撼絲毫不減前幾次,只可惜內心的波瀾與寫作的衝動並不等於寫作能力,在短暫的掙扎與痛苦的嘆息後我決定暫緩寫讀後感。對我來說看書是很爽的,寫東西是相當痛苦的一件事。我又看完了《活著》與《天堂向左,深圳往右》,這時該寫的讀後感已堆積起來迫使我不得不動筆了。辦公室裡靜悄悄的,我對著電腦,已經找不到一丁點讀這本書時的感覺,儘管只過去了三四天。我試著找找其它線索,翻開手機的便籤,讀《人生》的那段時間只記錄了這麼一句感悟:
“只有等我回頭再看《人生》時,才知道它對我的影響有這麼大。”
我曾這樣總結自己:四五年前,我一邊抓一把幹吃麵扔進嘴裡,一邊埋頭往網咖跑,而現在作為一個創業者,一個有理想有追求年輕人,儘管仍然沒有可拿出來說的成就,倒是累積了一肚子失敗的經驗,但我始終堅信我所做的事情是正確的,會成功的,依然能夠很坦然的面對生活。
“這就是我的人生”我想,我內心裡把失敗當做一種不錯經歷,我把生活中的影響自己情緒變化的事情記錄下來當做一筆“財富”等等,這些應該屬於價值觀或人生態度等精神層面的東西,這些東西絕不是隨著年齡與時間增長而必然產生的,我以前以為是創業這幾年豐富的經歷的原因。當我再讀《人生》時,才感悟到所有的一切與這本書是息息相關,冥冥之中受著書裡的鞭策與指引,它的教育意義絕對可以與書名相匹配。
作家往往的情感豐富,感悟很多,而他們總結出的生活感悟奧妙不會直接說出來,往往會夾雜在描述的故事中間,有些必須是從故事情節裡自我感悟,有些會直接描述出來,路遙就屬於後者。我讀第四遍時,就摘抄了不下六十句環境動作等的描寫以及作者想要說的告誡年輕人的話,現引用一句《人生》裡的句子:
“對待社會,我們常說要向前看,對一個人來說,也要向前看。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為一個方面不滿意,就灰心。”
剛聽到《人生》這本書的名字時,我還在想是什麼書敢叫這麼大的名頭,最後一看是路遙寫的,我便覺得理所當然。那會我剛看完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遍沒怎麼感覺,只是瞭解了故事的大概。但其實已經影響了我。舍友讓我給他推薦書時,我毫不猶豫的說“看路遙的《人生》吧,篇幅短,語言樸素又文采十足,而且意義非凡”
後來他讓我簡單給他講講書中的故事,我之前沒有準備,但還是斷斷續續講完了,那會哪能想到這些東西。我也與阿丹也爭論過主人公高加林,她說她不喜歡高加林,喜新厭舊,幾乎每個人都喜歡巧珍,我曾為他辯解過,具體怎麼辯解的記不清了。反正我是很喜歡這個角色……
讀路遙《人生》有感9
《人生》是著名作家路遙的優秀作品之一,《人生》之所以稱之為優秀的著作不僅在於書本身內容的精美還在於它對讀者的影響。馬雲曾說:“,路遙對我的影響最大。18歲時,我是蹬三輪的零工,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人生》可以算得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
《人生》主要講述了青年人高加林在幾次出農村與回農村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高加林是一個有志氣和理想的人,他不甘一輩子都留在農村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種地。於是他選擇出農村去讀書可上天跟他開了個玩笑,他沒考上大學只能回到農村來。好在他是高中畢業有點文墨便可以在農村當個教師。正當他還滿意教師的身份時,老天又跟他開了個玩笑把他從民辦教師的位置上拉下來變成了個地地道道農民。他只能灰溜溜地跟著農民們去出山,從那以後他經常跟自己賭氣,幹活時為了發洩心中的怒氣拼命的幹活,結果手磨破出血了、渾身難受。就在這時暗戀高加林許久的巧珍跟他表明了心意,高加林在巧珍的貼心的呵護下慢慢地重拾了生活的希望,每天都很努力的去幹活,以為自己會在農村娶巧珍一起生兒育女。可現實偏偏不往這方面發展,高加
林當上了縣城的記者。
他怎麼當上記者的呢,還得從那股不良的社會風氣說起,馬佔勝為了討好高加林的叔叔便給他走了個後門。來到縣城後的高加林感覺自己的人生一片坦途,更加努力的工作。就在這時他高中時的喜歡他的女同學黃亞萍向他表明了心意同時希望高加林能跟她到大城市去發展。高加林權衡再三後為了自己的前途決定跟巧珍分手選擇黃亞萍。巧珍跟高加林分手後悲痛不已、傷心欲絕後不得已選擇嫁給追求她很久的馬栓。高加林的好日子沒過多久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可是風雨欲來山滿樓呀。高加林被人舉報走後門,經黨紀委的決定將高加林送回農村改為農村戶口。這下高加林的心理簡直是坐過山車般的,高加林經過再三思考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是巧珍於是決定於黃亞萍分手,也為了亞萍的幸福。當高加林得知巧珍已另嫁他人了既悲痛又悔恨不已,這下高加林只能帶著傷痛的心又回到農村。好在父老鄉親都是些善良的人他們都友好的安慰高加林。
高加林在短期裡經歷了他個人生活道路上這個短暫而又複雜的變化過程,這些都讓他來不及思考就發生了。高加林本是個有理想和報負的青年,可他就是不能衡量現實與理想中的距離。正如書上所說他,希望的那種“橋”本來就不存在,“虹”是出現了,而且色彩斑斕,但很快也消失了。他仍要面對現實。
我們作為新時代青年在我們年輕時期更應該注重自己所走的道路,正如柳青所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應該擁有理想甚至可以去幻想,但我們千萬不能拋棄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不切實際的東西。我們應該正確的對待現實和理想,有個清晰的意識。如果不然在人生的道路上跌了一跤可能是毀滅性的打擊。這就是我在《人生》所領悟到的道理。
一千本《人生》,有一千個讀者,更有一千個解讀。
讀路遙《人生》有感10
也許是因自己生活的經歷還少,大二的時候,第一次讀路遙的書《平凡的世界》,只是感到他寫的是那樣的樸實,一幅幅鄉野山村的場面如同身臨其境,跟隨人物的悲歡離合感慨世事無常,卻不曾如此感同身受。《人生》讓我百感交集,不只是同情各個人物的崎嶇的經歷和結局,也提醒了我不要遠離了自己的根!有人說人生如戲,而我卻覺得人生如夢。
因為樸實,所以熟悉。《人生》讓我感到的分明是自己生活中的事。對於生於農村長於農村的我來說有著更加深切的感受,小說里人物命運和我們這些農村孩子何其相似。“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的兒子高加林,生活似乎跟他開了個玩笑,由於社會的不公,為了生活,昔日為人師的他要提上籃子到集市上叫賣。然而“一切毫無辦法,嚴峻的生活把他趕上了這條塵土飛揚的路。”當他狠狠嚥了口唾沫,閉上眼怪叫一聲:“白蒸饃哎——”時,我感到自己清清楚楚的聽到了在耳邊不斷迴響,那一刻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他的難看、悲哀。我想起我的爸媽,在集市上為了一毛兩毛錢而和攤主討價還價,為的就是多省下些錢不讓我們姊妹在外受委屈。“生活的變化真如同春夏秋冬;一寒一暑,差別甚遠!三年前這樣的夜晚,他或者在明亮溫馨的教室裡讀書;或者在電影院散場的人群裡,和同學們說說笑笑走向學校。現在,他卻拉著茅糞桶,東避西躲,鬼鬼祟祟,像一個夜遊鬼一樣。”
人生,常常都不是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他比別人付出更多,
釀下的苦果。不論何時,人都不能丟掉了自己的根本:“是的,現實是不能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誰如果要離開自己的現實,就等於要離開地球。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一時的絢麗或許激動人心,卻比不上一生平平淡淡的幸福。“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柳青
希望這段話能啟發我們的人生,在未來的生活裡,我們也會遇到許多的岔道口。我們在保持生活熱情的時候,真的要增加一些自我反省的力量!高加林的人生像一場夢,夢裡詮釋了人生。人生就是一個未知數,不要計較得失,所謂捨得:有舍才有得,舍即是得。努力過奮鬥過,結果還是那麼重要,不懈追求的過程就不精彩嗎?讓一切隨性吧,保留朝氣蓬勃的激情,保持理智清晰地頭腦,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自己源自內心最真誠的印記,或許遺憾,卻不懊悔;即使曲折,也要不懈的堅持,走出自己別樣的幸福:堅強、豁達。
讀路遙《人生》有感11
人生註定不會一帆風順,但是我們還要好好活下去,因為這裡有我們親愛的家人……
一個人的人生,很長很長,我們會面臨無數次選擇,走錯一步就會影響我們一生。
路遙先生筆下的《人生》講的是出生在農村貧困家庭的高加林,面對無數打擊後,如何繼續熱愛這的活下去。高加林從小生活條件極差,成績優異,但因為種種原因卻沒有考上大學,回老家當了一名老師。但是沒有任何理由,他卻被學校開除了。他只能去農村幹活,愛上了劉巧珍,生活再次來了反轉,他竟然去縣上當上了記者,卻愛上他高中同學黃亞萍。就與巧珍分手了。可他又被縣上無情的開除了,結果,他的事業愛情全泡湯了。
我們的生活何嘗不是這樣,不會處處順心,處處如意,我們也會面臨無數次選擇。挫折經常光臨我們的人生,但是我們需要熱情地活下去,不被挫折打敗,不畏人生的艱險,披荊斬棘,終究會塑造出一個完美的自己。
又是什麼驅使著我們繼續前行呢?不是那夢寐以求的崗位,也不是那楚楚動人的情人,而是永遠愛我們的親愛的父母。史鐵生先生在《秋天的懷念》中說:“媽媽昏迷前最後一句話是‘兒子和小女兒要好好活著’”父母希望孩子健健康康,為了孩子甚至願意犧牲自己。作為兒女的我們,為了父母的良苦用心,為了保持那最純潔最真摯的情感,讓我們繼續熱愛生活,熱愛自己與父母。
我11年的人生,也不是那麼順利,也會遇到很多問題,每每我想放棄時,我腦海中就會看到父母慈愛的眼神和路遙的《人生》……
讀路遙《人生》有感12
《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從代課教師變成農民再變成記者最後又變回農民可能最後又做了教師,這一路走來他的心理的變化,在現實和理想中苦苦的掙扎,在城裡做記者的時候他的人生達到了巔峰,在經過激烈的內心掙扎權衡利弊之後他拋棄了全心全意愛他勝過愛自己的女友巧珍,和曾經嚮往的高中好友黃亞萍開始了他們想往的浪漫的戀情。雖然在新的戀情裡他時常會對亞萍的強勢和做作反感,懷念那個全心全意用生命愛他的巧珍,但是對光鮮亮麗生活的追求,對大城市的想往,還有他自認為和亞萍可以有營養的對話,依然讓他痴迷於新的戀情。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當他再次被打回成農民的時候,在低谷裡他終於看清了自己的真心,他終於明白自己丟失了一顆金子般的心的巧珍,可惜巧珍已為人婦,一切已無可挽回。
特別喜歡裡面這段話:
是的,現實是不能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誰如果要離開自己的現實,就等於離開地球。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的追求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尤其是對於剛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輕人來說,這應該是一個最重要的認識。
讀到這裡,我似乎讀到了現在的自己。這段文字寫到了我的心坎上。接下來的一段文字更是寫的客觀不能再客觀,中肯的不能再中肯了:
可是,社會也不能迴避自己的責任。我們應該真正廓清生活中無數個不合理的東西,讓陽光照亮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使那些正徘徊在十字路口的年輕人走向正軌,讓他們的才能得到充分發展,讓他們的理想得以實現。祖國的未來屬於年輕的一代,祖國的未來也得指靠他們。
所以讀完這本書後,對於主人公高加林雖然他拋棄了巧珍,但是你不會覺得他是陳世美,他也不是作者書中的人物,他可能就是你自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也許你也會跟他做一樣的選擇。你會特別願意容易想要去原諒他的過錯就像你永遠都會原諒自己一樣,而更多的你是痛心是當時那個年代讓他做出那樣的選擇,所以你會喜歡上他。就像書中描述的那樣,所有的人都喜歡這個有理想有抱負有才華的年輕人一樣,不管是深愛他的兩個女友黃亞萍和巧珍,還是單身漢德順爺爺,甚至連大家都討厭的不作為甚至有點貪的村長高明樓,還是全村的父老鄉親,還是他曾做記者時的同事,大家都喜歡這個有理想有抱負有才華的年輕人,都會選擇願意發自內心的原諒他,因為他就是我們自己,這也是路遙所有作品最成功的地方——真實。
讀路遙《人生》有感13
在這次暑假期間,我讀了路遙的一本名為《人生》的書,令我感受頗深。
路遙筆下的高加林,是一位雖有一身才華但無用武之地的人,本過著平凡安逸的生活卻被他人所打攪。這怎會不令人惋惜,不心痛呢?在他人生最低落的時候,一位善良的女孩——巧珍走進了他的世界,並給他原本暗淡無光的生活帶來了一束光,讓他撿回來了失去的那份信心。
兩人本會攜手平平淡淡的走完這一生,但偏偏老天又給了高加林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野心本就大的他怎麼會放過?於是,憑藉著記者這一職位,他總算是混出了頭。可自命清高,愛慕虛榮的他,卻為了與自己尊貴的身份相稱拋棄了那位陪他走出低谷重振旗鼓的女孩,轉而去選擇了一位在他眼裡飽讀詩書的黃亞萍。他靠著這段關係攀上了更高的地位。可惜了,老天又怎會讓這樣有著骯髒思想的人幸福美滿?他那與黃亞萍靠著利益而維持的愛情又怎會長久?最終高加林靠關係的事情敗露,不得不重回以前那個小小的村落,沒有了錢和權的他理所當然的被黃亞萍所拋棄,回到了那個小小的村落後他去找回巧珍,可物是人非,巧珍早已成為別人的新娘。一切都是高加林咎由自取罷了。
讀罷全文,我不禁感嘆:世界上有太多的如同‘高加林’一般的人,當你選擇了某件你認為更有利更美好的事物的同時,必定會丟下那些原有的可能真正適合你的事物。當然,如果你追求的那些美好事物是真正屬於你的那必然是最好的,可若是你的選擇沒能讓你走上你想要的那條路時,回過頭你會發現,最初所擁有的便是那些羨煞旁人的,所適合自己的啊,可那些早已被你丟棄,又怎麼有資格去後悔呢?
反過來看巧珍,她是一位受條件限制讀書較少的農村女孩。她淳樸自然,善良的心地如同一片清澄明亮的湖水。少年時期的她就對高加林有了愛慕之心,本以為毫無色彩的她這輩子都不會和他有任何的關係,但在高加林處於低谷時照顧他的巧珍,第一次有了對愛情的憧憬和渴望。巧珍用他她最深沉的愛陪著高加林走出低谷。就算最後她被拋棄了,對他也沒有任何的怨言,而是及時的去規劃自己的人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這時的她,依舊是善良而令人惋惜的。
最後,無論是“高加林”也好,“巧珍”也罷,人生總要面對大大小小的選擇,在做出這些選擇前,總歸還是要好好地衡量選擇後的舍與得。無論選擇的結果如何,不違背自己的初心,不會讓自己後悔就好。
讀路遙《人生》有感14
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為一個不滿意,就灰心。
——路遙《人生》
情,兩個人一起在田間地頭唱信天游,兩個人一起在夜晚降臨時在一起聊東談西,兩個人同騎一輛腳踏車逛街,他們墜入了愛情的海洋,巧珍想著便可收他一生。其實劉巧珍也是對的,她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那就是愛這個文人高加林。
可是有些事說變就變,生活能把夢想變成現實同時也能把現實變成夢想,高加林的二叔從新疆轉業回來當了縣勞動局局長,而副局長馬佔勝為加林私底下在縣城謀了一份職業—縣委宣傳通訊幹事,後來加林慢慢的與自己興趣愛好相同的城市姑娘黃亞萍好了起來,一方面是他喜歡和她談古說今,討論國際問題,一方面他也想隨她去南京工作,去更大的城市發展自己,但後來張克南的母親不滿高加林把自己的兒媳婦黃亞萍搶過去,於是向地區紀委揭發了高加林走後門獲得工作的情況,於是高加林又回到了農村。
在高加林個人看來,自己是對的。但在整體的環境和巧珍、黃亞萍、張克南、德順、高玉德、巧珍父親看來,他是錯的,他不應該拋棄深愛他的巧珍,他不應該搶好同學克南的黃亞萍,他不應該忘記自己的出身,他不應該斷了根。
巧珍不希望加林離開他去城市謀求生路,她的加林哥有文化又寫的一手好文章,可以遠走高飛,但走出去以後會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愛她。而黃亞萍只是我個人覺得是在利用加林的心理弱點,使加林和她在一起,她心裡清楚,高加林是個志向遠大的人,將來隨她父母去南京工作對他有很大的吸引力,黃亞萍是自私的。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慾,拋棄了張克南,也讓加林違背自己的內心放棄巧珍和她在一起。
巧珍是善良的,無論是電影當中給人的一種感受還是路遙在作品中所表現的那種巧珍的形象,都是非常可愛,活靈活現的,不論任何一個人都是特別喜歡她的。她最大的悲劇就是沒有上學,不識字。她也試圖靠近自己的加林哥,也讓自己的妹妹巧英教她寫漢字,其中包括“高加林”這三個字
文中不得不提的一個重要地點就是大馬河橋,他第一次被下了教師後因不習慣體力勞動,她母親給蒸了一籃子饅頭去縣城賣,由於他的羞澀不敢張口向市井那樣喊叫“賣饃了”,在文化館呆到將近傍晚時才回家,現實情況是饅頭一個都沒有賣,可就在這兒巧珍幫他把饅頭賣了,一個也不剩,同樣也就是在這兒—大馬河橋,他狠心在半路拋棄了的巧珍,也就是在這兒,他又一次回到了土地。
在農村,在土地上可以釋放自己的天性,而在紛繁的城市之中,人性、人格會被扭曲,渴望走出農村,嚮往城市,又懷念農村的那份人與人之間的純淨。
讀路遙《人生》有感15
時隔多年,當人生再次步入十字路口,我又重新拿起了這本厚重的著作,試圖從中尋找一些夢想的痕跡。每個人的人生又何嘗不是一部《人生》,儘管沒有了高加林,現實生活中的90後大學生們又何嘗不是新時代的楊加林、武加林、薛加林。你以為你考上了大學,學習了經濟、檢驗、護理似乎就真的可以為祖國的衛生事業及金融行業貢獻你當初的宏偉大志,你以為這個社會就應該是尊重知識、崇尚自由、注重公平,實則既不是知識欺騙了你,也不是時代辜負了你,其實我們不得不如同高加林面對黃土地一樣,對待自己現在的生活,只有真正將自己的根在黃土地中扎穩紮牢,你才能在自己澆灌的樹頂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小說透過高加林的幾起幾落,及其與黃亞平、劉巧珍的愛情糾葛來推動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它所反映的絕不僅僅是小說主人公的人生起伏,更是對當時陝北農村現狀及變化的情景再現,是對知識分子命運的沉痛思考,是對國家未來的隱隱擔憂。
“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變成死狗了”(德順給高加林說)。“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小說中類似的論述不勝列舉,無論是透過人物對話還是穿插於篇章之中的對理想、對青年、對人性的闡述無不字字珠璣,讀來如夢初醒、當頭一棒。無論你身處何地、心在何方,更無論你年長年青、事從何業,一本《人生》都能讓你不再感念生活的艱辛,不再模糊心中的理想,不再荒廢流逝的時光。
從現在起改變不容撼動的習慣,停止刷動抖音的手指,戒掉想要吃雞的衝動,不要再讓手機擠佔你本不寬裕的時間。時間不等人,青春在流逝,活在當下,人應該對得起自己的青春,對得起曾經的十年寒窗,對得起自己曾經的初心和理想,是《人生》給了我新的人生。
讀路遙《人生》有感16
人生,什麼是人生?我依舊不能完整回答。但透過《人生》這本小說,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人生路上的選擇是何其重要。當我們整日為理想生活奔波時,請偶爾放慢腳步,回顧一下,在這條路上,我們是否被名利矇蔽了雙眼?這條路,真的值得我們繼續嗎?
當我們保持清晰的頭腦,我們才能做出理智的選擇,莫不能讓一時的衝動放棄最珍貴的東西,落下高加林的下場。
生活低沉、暗淡無光的高加林在劉巧珍的無私陪伴下,生活有了希望,有了熱情,於是他們之間開始了眾人反對的熱戀。因為叔父的關係,他進城了。他的私心、他的貪夢使他開始討厭那個處處為他,黑暗中陪伴他的劉巧珍,因為他想趁機討好黃亞萍,與她一起去南京,去大展宏圖......
生活總在不經意間改變了軌跡。他是走後門才有工作的,正當他自以為是,飄飄然肆意快活時,他被告了狀,他的夢頃刻間破滅了,他不得不回鄉做一輩子農民。巧珍的出嫁使他最後的美夢也化作泡影。他悔恨,他是該好好悔恨。曾經有一份真愛擺在他面前他沒有珍惜,肆意賤踏,如今當他一貧如洗時,那個真愛仍處處為他考慮,只是,他們回不去了。
我討厭高加林,雖然在高家村人眼裡,他是一個高尚的人,可在我看來,他不高尚,甚至卑鄙。他將別人的情感玩弄於手掌,眼前的美好讓他忘記如何去後悔。他辜負了生活,也終將被生活所辜負。可憐的巧珍,心像土地那樣寬廣,容納一切,為了心中的摯愛,犧牲一切。
人生就是這樣,一旦做出錯誤的選擇,就要做好承擔選擇帶來的後果的準備。人生路漫漫,選擇的機會何其多,一步錯,莫不可步步錯,我們能做的就是及時止損,將不好的後果降到最低。
讀路遙《人生》有感17
《人生》是作家路遙創作的小說,也是其成名作。
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描寫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構成了其故事構架。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人生是一段漫長的修行,因不斷追求夢想而偉大,但是在追逐過程中不應忘記初心。
小說中的高加林就是在追求夢想中因挫折而迷失了方向,沒守住初心,便沒了根。德順老漢對拋棄了巧珍的高加林說:“歸根結底,你是咱土裡長出來的一棵苗,你的根應該紮在咱的土裡啊!你現在是個豆芽菜!跟上一點土也沒有了,輕飄飄的,不知你上天呀還是入地呀!”——這是來自一個幾乎走完了整個人生的老漢的忠告,可惜“有文化、有理想”的.高加林並不放在心上。
當然,高加林的“豆芽”還體現在對待劉巧珍和黃亞萍的問題上。其實從巧珍和他表白的那一刻就會發現,高加林其實是對巧珍沒有愛慕之情的,只是因為那種情竇初開的刺激,他才會衝動地吻她。後來又因為一種報復的心理,也被巧珍的一些品行感動,才和她在一起。高加林面對有知識、有理想的黃亞萍,開始厭惡了巧珍,分別時的山盟海誓是如此不堪一擊。而高加林對黃亞萍的感情只是源於年少時的仰慕和虛榮。在對待愛情問題上,他的行為從不紮根於內心和良知。
但是高加林並不是一無是處,也有很多優點,在複雜的環境中,他成為了一個複雜的人。面對挫折,高加林沒有順其自然,選擇創造自己的命運,“扼住命運的咽喉”,但是迷失了自己的初心,一味地追求虛榮,讓這個看起來苦命的年輕人,捱了命運一記又一記響亮的耳光,冒雨報道抗洪救災一線情況,體現了個人英雄主義,可是他又給這個精神蒙上了一層虛榮與炫耀。在他的性格中,既有自尊、自信、自強、富有理想的一面,又有自卑、自負、自私的一面;既有樂觀、倔強、由於追求的一面,又有悲觀、懦弱、虛榮的一面;既有反抗的一面,又有妥協的一面。
黑格爾說:“人的特點就在於他不僅擔負多方面的矛盾,而且還忍受多方面的矛盾,在這種矛盾裡仍然保持自己的本色,忠實於自己。”高加林就是在這種複雜的矛盾中而迷失了自己。
小說很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沒有結尾,作者還特意在最後一章標註了“不是結尾”,從古至今,多少人都沒有辦法用有限的文字去記錄自己的一生,留給了讀者無限的想象。
怎麼樣的人生,才算是成功的人生?有的人追求感受,有的人追求意義。追求感受的人,或許他這一輩子都很平庸,但是他做一切事情都是為了快樂。追求意義的人,或許他這一輩子有很多光輝事蹟,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一定也做出了不小的犧牲。我們很難去評判一個人的人生是成功或失敗,因為每個人評判的那桿秤都不同。其實,我們每個人對於《人生》的評價都表露著自己的人生觀。
有追求、有夢想是對的,但是,無論遇到何種挫折,都不應犧牲良知站起來,無論飛得多遠都不應忘記初心。
讀路遙《人生》有感18
路遙寫的《人生》,馬雲說:路遙對我的影響最大。18歲時,我是蹬三輪車的零工,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
跟馬雲不同的是,我讀這本書時,已經快24歲了。
很巧,跟小說主人公(高加林)一樣的年齡。
昨天花了一個下午就把它看完,不知道《人生》會不會改變我的人生,但我透過這邊書看到了絕大部分普通人的人生。
如果在那個年代,我可能也會成為“高加林”。面對同樣的選擇題時,我可能會選擇跟他一樣的答案。
書中,當高加林每次面對人生的最大抉擇時,他無疑選擇了對自己未來看似“最優”選項。無論是落魄時接受劉巧珍的愛意,亦或是人生得意時,想跟黃亞萍一起到大城市“見識眼界,一展宏圖”。
作為高加林,從自身的角度上看,那的確是最好的選擇。
這沒有什麼不對,只是這樣的選擇,真的是最優解嗎?
從產品經理的角度上看,一個產品決策,從來就沒有什麼最優解。可以透過SWOT模型分析,得出一個比較合適的解法。
那麼對於高加林的人生,什麼樣的選擇才算是一個比較合適的解法呢?
高加林出身於“貧農”,但透過知識改變了自己只能下地幹活的命運,成為了縣城的通訊員。人帥肯吃苦有毅力有文采,打籃球也厲害,還善談國際時事,連村裡大隊書記高明樓都忌憚他。這是高加林的“S”(優勢)。
作為一個地道的農村人,雖然他很渴望離開貧窮落後的農村,到更廣闊的城市天地去生活,但自己所處的.階層,極大地限制了高加林本人的發展。這是高加林的“W”(劣勢)。
高加林遇到了兩個都喜歡他,而他自己也都很喜歡的女生。無論最後能跟哪一個女生走到一起,最後都會改變自己出生“貧農”的身份。這是高加林的“O”(機會)。
高加林能當上通訊員是馬佔勝“走後門”給他安排的。萬一將來“走後門”東窗事發,對自己將會是致命的打擊。這是高加林的“T”(威脅)。
綜合SWOT四個因素,比較合適高加林的人生解法應該是:繼續做好一名通訊員,選擇他愛和愛他的劉巧珍,並把她接到縣城裡一起生活。
而黃亞萍,本質上跟高加林的人生際遇、家庭條件相差太大了。他們兩個根本就不是同一個階層的人,有話題有感情,能成為知己,並不適合走在一起。
以上是我覺得對高加林的人生,一個比較合適的解法。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
對高加林來說,當人生的機會來臨時,他都能很好地把握住機會。但可惜的是,最後打算跟黃亞萍一起去大城市發展,反而“腰斬”了自己的人生。這樣的決定顯得太過於激進和冒險了,自己的未來充滿了太多的不可控因素。
但另外一方面無法改變的是,高加林的想法始終是擁抱更廣闊的城市天地,這導致了他最後只能重回鄉村教書。
路遙在小說的最後一章裡,寫到這不是結局。
也許高加林後來在鄉村教書時,遇到了跟他一樣處境的人,比如劉巧珍的妹妹——同樣是無法上大學只能在家鄉繼續教書,同樣向現實屈服的讀書人。
兩個年輕人因為類似的人生際遇,惺惺相惜,最終走到一起,並“催生”了更多的農村子弟嚮往城更廣闊的天地。
我想,這也是對高加林一個比較合適的人生解法吧。
讀路遙《人生》有感19
記得那是2022年一個淅瀝小雨的傍晚,在上海南京路西西弗書店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了這本被冷落在一旁的路遙的《人生》。
路遙最負盛名的作品是《平凡的世界》,所以當單薄的《人生》擺在精裝版的《平凡的世界》旁邊,不免蕭瑟落寞,但拿起翻閱後,卻被這本書的前言深深吸引了。
在《人生》這本書的前言部分,路遙引用了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譬如政治上的岔道,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彼時彼刻以及此時此刻的我也正是處於人生的岔道口,不知如何選擇,對自己人生的方向充滿了未知和迷茫,柳青的這段話如同電流一般瞬間流過全身,激發了我情感的共鳴!
忙裡偷閒、斷斷續續,終於在前些日讀完了路遙的《人生》,深以為然這的確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喜歡路遙極具個人魅力的語言風格,平平凡凡,樸樸實實,就像坐在你身旁,在你耳邊絮叨家常一樣,用最簡單的敘述就將八十年代初期多情、寥廓、厚重的黃土高原展現在眼讀者面前。小說描寫了高加林高中畢業後,因為沒有“關係”從城市被迫回到土地,透過“後門”離開土地,最後又被檢舉揭發回到土地的一波三折的人生變化。最最欣賞的是路遙對高加林的寬恕。“這並非結局。”,他將人生的溝坎看作每個人成長必經的過程,給主人公制造了無限的可能,也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
“人生,其實無非是矛盾與選擇的綜合體,無關對錯,僅僅在於我們能否有勇氣在矛盾作出選擇並勇敢承擔一切後果。”
——路遙《人生》
《人生》中高加林是一個集諸多矛盾於一身的青年:踏實認真,也浮躁不安;自尊自強,也自卑自負;對現實妥協,也抓住一切機會奮起反抗。其實每一個人都是這麼一個矛盾體的存在,無一例外。有些人外表強勢,但內心脆弱,他們看似堅強,其實內心缺乏安全感;他們因為內心的低自尊與自卑而有著較為嚴重的自我防衛,從而體現為外在的自尊自強,而我,就是這麼一類人。路遙筆下的高加林是叛逆的、不安分的、不馴服的;而我也正是因為骨子裡的叛逆、眼神裡的野性以及內心的不安分,有過許多“不按常理出牌”的選擇。
一直覺得人生就好比一個天平,有著眾多的砝碼,包括了自卑、自信、自尊和慾望,每一個砝碼都相互牽制著,同時社會環境等各種因素也分別主導著每一個砝碼的重量以及天平的平衡。人生啊,就是一種各種力量均衡後的結果,一種不斷地選擇想要達到平衡的過程,但最終的結果總是充滿了太多的無奈。
路遙還是積極樂觀的,他在《人生》中寫道:“命運總是不如願。但往往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難中,才使人成熟起來,堅強起來;雖然這些東西在實際感受中給人帶來的並不都是快樂。”
讀懂《人生》之前,我總是會對自己的人生道路感到莫名地恐慌和憂愁,我怕自己離鄉背井2年,輾轉北京、香港後,回到上海還是得不到重視與尊重,仍舊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醫生;怕自己在肆意、任性地闖蕩中也蹉跎了自己的青春,錯失了人生的另一種美好,類似閨蜜們相夫教子的幸福生活……捨棄、離開、堅持,都是我的選擇,而人在面對選擇時,往往不知道它們對自己的一生究竟有何影響,待懂得時,才明白自己錯過了什麼,正如同李商隱筆下的“只是當時已惘然”。但蕭伯納曾說過:誰不會犯錯呢,一個嘗試錯誤的人生不但比無所事事的人生更榮耀,並且更有意義。《人生》給了我勇氣,讓我明白,也許我們折騰了很久,在擁有過夢想的美好後,又回到了最初的生活,但這也沒有什麼可怕的。“生活啊,生活!有時候它把現實變成了夢想,有時候它又把夢想變成了現實!”無論是喜是悲,無論究竟是收穫了夢想還是屈服於現實,人生的路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才知道短長。“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人生就是如此變幻莫測,不可預測,沒有永恆的痛苦,也沒有永存的幸福。“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真正的成熟是學會了在經歷生命的浮沉後體會“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擁有“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的淡定從容。
時常會問自己,也會問身邊的親人朋友們,我們活在這個世上,最為珍視的、最重要的究竟是什麼?財富?權利?榮譽?是的,不可否認,若是擁有這些東西固然是好的,但當一個人真正地經歷過風雨後可能會由衷感慨,沒有什麼東西能比得上溫暖的人情、安定的避風港更有珍貴的了——我們能感受到的生活的真正美好,莫過於這些了。我也是離家之後,才感受到了余光中《鄉愁》中的深情。青年人為了夢想離開故鄉,走向遠方,但始終走不出精神上的故鄉。鄉土永遠是每一個人的精神依戀。
很喜歡《人生》中這樣的一個場景:回到城裡一段時間後,德順老漢再次見到高加林,一眼看透了高加林,並對他說:你是咱土裡長出來的一顆苗,你的根應該紮在咱的土裡,根上一點土也沒有了,輕飄飄的,不知你上天呀還是入地呀!《人生》中,路遙用“豆芽菜”這個詞來形容高加林,因為豆芽菜一旦沒有了土地的滋養,也就沒有了根基,喪失了穩固的成長基礎。每一個人都是這麼一顆豆芽菜啊!尋找鄉土,是我們的初心,也是所謂的立人之本。
爸爸在我很小的時候為了養家餬口也是一度離鄉背井,一個人被公司外派東北,我和媽媽只有在每年的寒暑假才可以一家團聚。爸爸是有能力有智慧的,東北的事業在他的管理、主持下風生水起,如果當初選擇繼續留在東北,金錢、財富估計都不在話下。但是為了我的學業,為了家庭的完整,也是因為對鄉土的情懷,爸爸還是選擇將事業轉交了他最好的兄弟,毅然回到了我們身邊,為我和媽媽建築起遮風擋雨的港灣。我們可能沒有多餘的財富、但卻有可以溢位的溫情;人生的選擇雖然是充滿善惡的交叉、悲劇與正劇的交叉,但是腳踩大地、堅守初心的選擇大多不會讓我們失望,因為,“大地的胸懷是無比寬闊的,它能容納人世間的所有痛苦。”
歲月無情,我們在追逐自己夢想的過程中,父母卻在慢慢變老;父母陪我們長大,而當他們需要我們陪伴的時候,我們又在何方?人,總是在失去之後,才會懂得,珍惜眼前人,別讓不切實際的虛榮、夢想毀掉自己的初心以及心中的那份踏實,才可獲得穩穩的幸福。《嚮往的生活》中,黃磊也曾不禁感慨,自己雖然有過長髮飄飄、才華橫溢、“國民偶像”的黃金時代,但更喜歡如今灶臺前為了柴米油鹽忙活的自己,能給自己心愛的家人做上每天可口的飯菜就是他最大的成就感。這絕對不是消極的人生選擇,而是在歇斯底里精疲力盡、並且破繭成蝶涅槃重生後收穫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然;是在頭破血流地鬥爭後收穫的與世無爭、隨遇而安的幸福;是在經受住各種誘惑、慾望後返璞歸真的勇氣和迴歸初心的堅守。
此次結束14天的隔離之後,就要開始面試找工作,面對人生的關鍵岔路。我堅持相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眾多選擇面前,我們無法左右大環境,但卻可以把我自己心的方向,不能丟失做人的良心和準則,否則“一步錯步步錯”。尋找鄉土,對人生具有重要的意義。
人生,就是充滿著矛盾,不怕選擇,不怕犯錯,那些珍貴的過往都是生命中的詩和遠方,雖然心底有遺憾,但在失意過後,可以抱著更大的熱情去面對生活。
人生包含著更廣闊的意義,而不在於我們實際得到了什麼;忠實於鄉土,堅守住初心,充實我們的心靈,虔誠擁抱對於生活的理想,將自己的腳印印在鄉土的土地上,不回頭的向前奔跑,腳踩大地,努力實現真實的人生,這才是幸福吧!
讀路遙《人生》有感20
人在年輕氣盛的時候,最容易浮躁,被自己的心氣兒和理想遮住雙眼,將自己放大化,將理想放大化,殊不知,浮得高,跌得重!重點就在這個“浮”字,意味著你沒有強有力的依靠和依託,也就是基地!高加林不是沒有能力,而是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家庭或貴人依扶,所以再所謂努力,也是一個人的奮鬥,一個人的掙扎,走錯一步,便跌入谷底,因為他沒有所謂理想的“後路”。
路遙的小說總給人一種樸實中加以哲理的感覺,高原質樸的氣息混著時間的打磨歷久彌新。
在他用文字抽絲剝繭般展示給我們的那個世界裡,有辛酸,有感動,有人性的掙扎與無奈。專屬那個年代的人和事,被他用文字定格成永遠,一代代傳承。
高加林就是那條時代長河中渺小的一員,他一身才華卻無奈沒有用武之地,本安逸於普通的教師工作卻被人靠關係取而代之。讀到這兒,我們不由地會為他打抱不平,諸如此類不公平的社會現象引人深思。還好,有那位善良乖巧的姑娘——巧珍,將他帶出了人生的低谷,重塑了他的信心與追求。本以為他們的生活就會這樣平靜地過下去,可上天卻偏偏跟他們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高加林一日之間成為了倍出風頭的記者,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前程和地位,高加林最終放棄了一直深愛他的巧珍,選擇了家世背景較好的黃亞萍。這種有名利成分夾雜的感情終究不會持久,最終高加林靠關係的事情暴露,不得不回到最初的黃土地,而巧珍,卻已經成為別人的新娘……
讀罷全文,一種憂傷的情緒如烏雲般籠罩在心頭,久久不能散去。高加林的悲劇,說到底是他自己一手釀成的,而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個這樣費盡心思卻悲劇告終“高加林”呢?突然想起以前見過的一首詩:沒有什麼使我停留,縱然岸旁有玫瑰、有綠蔭、有寧靜的港灣,我是不繫之舟。“我是不繫之舟”,這或許是許多人瀟灑的口頭禪,可真正能做到“不繫”的有幾個呢?生活的道路上充滿了形形色色的誘惑,也許你只看到那光鮮亮麗的外衣,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旦開啟,就再也無法停息。金錢、地位、利益,甚至生命,誘惑可以將一顆純潔的心靈瞬間侵蝕得滿目瘡痍。“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如果這樣,也許我們的人生不會飛黃騰達,至少可以活得灑脫,活得自在。
正如書中所說:“一切毫無辦法,嚴峻的生活把他趕上了這條塵土飛揚的路。”既然我們降臨到這個世界,就要活出我們的滋味。是雄鷹,就要展翅翱翔搏擊風浪;是大樹,就要汲取養分奮力生長;是嫩葉,就要燃燒生命奉獻自然。因為生命只有一次,沒有回程,所以才更要加倍珍惜。
人生沒有回頭路。
讀路遙《人生》有感21
深夜重蓋書頁後,心中五味雜陳,不知何滋味。
這已是我第二次再讀《人生》,竟是又一次的淚花朦朧,腦中百浪翻騰。巧珍,高加林,黃亞萍,張克南,高明樓……我企圖利用路遙的心思,一個個在腦海中刻畫他們各自的面容,卻猛地發現他們已是活生生的人,清晰地站在我的眼前,那樣的有血有肉,充滿生機卻也難掩眼中難以訴說的故事。
加林,我為他感到遺憾與惋惜,他親手埋葬了世界上最珍貴,最純真的東西——一顆似金子般閃光的,他的初戀愛人劉巧珍的心。巧珍!你這個如聖母般的傻姑娘啊!為何會愛上此等男子,你明明值得更好的呀!起初,看到你們年輕的心兒緊緊相擁,我想,我作為一個旁觀者也是興奮歡樂的,甚至真誠地祝福你們能夠走下去,儘管是在這種艱苦貧瘠的小山村中,儘管,加林他是個一文不值的農民。
但是加林不同啊,他太想要飛黃騰達脫離小山溝溝,去城鎮,去大城市!是的,他滿腹才華,容貌英俊,那瘠薄的一畝三分地怎能裝下他宏偉的夢想呢?他的歸宿,從來都是應該去耍筆桿子,去當教師,去施展他的才華,他雖有農民的精神,卻沒有農民的夢想。在我看來,加林就是一個矛盾的結合體,可惜碰巧,他走的也是一條全然為了自己,卻不顧他人感受的人生之路。他雖在解決著一個個不同的矛盾,努力擺脫自己矛盾的身份,卻沒有看到一路上丟掉了什麼。
在本書的開篇,作者路遙對整個故事就進行了啟迪式的預告,他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在農民與城市通訊幹事之間,年輕的加林當然選擇體面對口的通訊員,即使要面臨著被揭發“走後門”的風險,在美麗善良的巧珍和大膽奔放的黃亞萍之間,加林有過猶豫,但他深知,為了自己的事業也要選擇黃亞萍。誠然,還有一點,便是黃亞萍的學識遠高於巧珍。當讀到巧珍進城看望加林的對話時,我不由得潸然淚下。她小心翼翼地,害怕吐出的字中惹得加林不高興,像一隻極其溫順的羔羊,可她的眼界實在太過有限,和“高雅”的加林之間的話題僅能侷限在農村的老母豬,三星巧玲等等人的情況,加林的厭惡實屬令我感到憤怒,他和黃亞萍可以高談闊論,聊文學,聊國際,聊風花雪月,而巧珍不能,於是加林選擇更具優勢的黃亞萍。可愛情,它又如何能夠是權衡利弊?加林的心情是心情,憑什麼巧珍的心情,就不是心情了呢?
人生真是玩笑話,人生怎麼能順順當當按照自己的意願想過就過呢,你得到的一切,早在暗中都標好了價碼。一個人的人生並不是一個人的,一個人的人生應該也是一群人的人生,一個人的選擇也往往牽連著眾多人的選擇,加林選黃亞萍,黃亞萍就要放棄張克南,巧珍就要選擇馬栓,世界上哪有那麼多你情我願的事情呢,都是相互湊活成全罷了。加林和黃亞萍談了一陣快活的戀愛,接著懸崖勒馬,順流直下,自己乾的壞事被揭發了,愛人跑了,回頭看看,初戀巧珍竟嫁為人婦,他又回來了,原來是大夢一場空啊!他又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了!
本書在一片未知遠方的氣氛中悄悄散場,我不知道加林往後的命運,也不敢想,可能在巧珍的求情下回去當鄉村教師了吧,但他也配不上巧珍純潔無瑕的愛,更不配當這“體面”的教師。我只希望,沒有了月亮,加林的心也能夠皎潔。
讀路遙《人生》有感22
路遙的小說讀起來總是那麼苦澀、艱難、悲苦和淒涼,也許在那個艱苦、貧瘠、混亂、動亂的時代背景之下,舉步維艱、吃苦耐勞、勤儉節約、敗於現實、趨於命運就是人生該有的樣子,因此無論是路遙本身,還是小說的主人公高加林,他們都只能努力的活著、拼命的活著、不甘心的活著、磕磕絆絆的活著、平凡的活著,比較後在無聲無息、不情不願、不由自主的消逝而去,然後為自己傳奇的一生畫上句號。
小說《人生》中的男主人公高加林是一個悲情的人物,作為陝北高原的一份子,他迫於淒涼的宿命只能作出一個又一個艱難的抉擇,因此他內心充滿了煎熬、痛苦、迷茫和失意。所以也就有了高加林離開故土,回到故土,再離開故土,再度回到故土的曲折經歷,這讓讀者覺得很是難受、震撼、心疼和憐惜不已。而讓我感觸比較深的一幕就是高加林失去工作的瞬間,那一刻我似乎能感同身受的體會到高加林內心的質疑、不公、委屈和絕望,所以當高加林內心在哭泣嘶吼的時候,我也忍不住淚流滿面、心痛如絞。
高加林是一個有志青年,當他憑藉著努力、拼搏、辛酸和成為村裡的教師時,他是激動、開心、滿足和甘願的,自此他也以為自己真的做到工作穩定、前途光明、命運坦蕩了,他也是真的堅信讀書的真理了。可是時不逢人,高加林出生的年代給他戴上了沉重的枷鎖,所以當他的工作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的兒子頂替掉的時候,他連掙扎、投訴、控告、爭取、抗議的機會和平臺都沒有,這真是讓人覺得無奈、可悲又憤懣不已。可是正如高加林的父親所說,為了好好生存下去,人就要學會圓滑、妥協、忍耐和犧牲,因為當人處於低位的時候,那就得以低姿態的模樣去生活,而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人生》這部小說的悲苦基調極其符合當時那個艱苦的時代,而透過這部作品,我也再一次真切領略到了那個時期的文化、背景、生活和風情,這讓我觸動很深。再者,透過高加林這個人物,我也深刻了解了父輩們艱辛、悲慘、困苦的生活,這讓我更加懂得了艱苦奮鬥、勤奮上進、不卑不亢、頑強堅韌的重要性,所以我很喜歡《人生》這本佳作,也很欣賞路遙這個傳奇作家。
讀路遙《人生》有感23
路遙,這是一個熟悉的名字,我對他的印象來自於十年前,在大學寢室的床上一口氣讀完的《平凡的世界》,一本讓我深深感動的書。一個從莊稼地走出來的寫者,用平實的筆忠實的記錄著莊稼地發生的一切,充滿了偶然,而又是那麼很自然的發生。時隔多年,當他的《人生》再次在我的面前展開時,我再次的沉浸了下去。
真的,看完《人生》之後,讓我思考很久:人生的某一階段內你就是你的高加林,當你面對巧珍和黃亞萍的時候你會選擇誰?我會不會發現不了巧珍被黃土所覆蓋的金子本質,為另一個世界的霓虹所吸引、迷惑、拋棄了那個其實自己最渴求,也最需要的白熾燈的溫暖。
《人生》是路遙的一部中篇小說,發表於1982年,它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敘述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的這樣一個人生的變化過程。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一直以來,我都比較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作品,而《人生》也就是以它那一波三折的故事吸引了我。
高加林的人生是充滿的矛盾的一生。不得不承認他為了理想,從一個農民踏踏實實地做起。最後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事業的成功,一心想離開農村,不滿足現狀,去施展自己的才華,併為之奮鬥,的確讓人敬佩。但是他為了人生,事業擯棄當時的社會觀念,社會現實,最後落的這樣的下場,也讓很多人噓唏。
現代社會中有很多高加林,社會的現實往往跟我們個人理想有矛盾,當社會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的,我們卻能改變對待這個社會的態度。不能偏離最基本的做人原則。先做人,後做事,無論任何時候都是最重要的。
“人生的道路雖然慢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這是寫在《人生》扉頁上的一段話,路遙借用柳青的這段話概括了高加林的人生,當然,也啟發了我們的人生。我想,人生就如這段話一樣,讓我們慢慢去走,去體驗,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直到有一天,我們老了,回首往事時能欣然一笑。
高加林在人生不得意的時候依然點燃理想的火種,照亮了生命裡漆黑的路途。他的生活道路真的遇上很多岔道口。後來,他憑著真才實學平步青雲了,但在愛情這個岔道口前,他走錯了——他拋棄了昔日和他同甘共苦的愛人巧珍。
是的,社會是現實的,人生的岔口也有很多,選擇也就很多。在面對成績,成功時要保持冷靜,要戒躁戒躁,找到原本的自己,真實的自己。在失意的時候,在給自己希望,想想美好未來,重新看待自己,相信一切都會變好。在普通中,在平凡中要耐得住性子,需要努力積累,只有在積累後才能抓住機會,如果高加林沒有才華,他可能成為優秀的通訊幹事嗎?要有堅韌的性格,在困難面前理清思路,克服困難,堅定不移的走出自己的路。
最後,引用路遙寫在《人生》序言裡面的一段話,讓我們共勉,同時這也是我要對我自己要說的話。
我們要有堅強的性格。一個軟弱的人不能長期勝任艱苦的勞動。性格的堅定是建立在信仰的堅定的基礎上的。一個人要對社會、事業等方面沒有正確的認識和堅定的信仰,也就不可能具有性格的堅定性。而一個經常動搖的人怎麼可能去完成一項艱難困苦的事業?
性格也不完全是天生的,主要是在長期社會生活中形成的。我們不僅要在工作實踐中,更重要的是應該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尋找困難,在不斷克服各種困難的過程中鍛鍊自己的性格。不要羨慕安逸和享樂,不要陶醉在一時的順利和勝利中,我們應不斷的強迫自己自找苦吃!
對生活應該永遠保持熱情!”
人生就如一陣風,它是能穿越荊棘的。只有穿越過荊棘,這陣風才能吹綠萬山遍野,才能吹來萬紫千紅,才能迎來人生的春華秋實!
讀路遙《人生》有感24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的第一感覺。而這本書也不負所望的在細膩的流淌中,匯聚出了一幅波瀾起伏的畫卷。
高加林是一個出生在山裡的娃娃,他是不幸的。因為他有文采,有特長。卻只能在被人頂包後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去城裡賣饅頭換錢;甚至還要為了搶糞肥跟別的生產隊的隊員打仗。但是,他又是幸運的。因為大家都瞭解他、尊重他、相信他。他不但長相英俊、身體高大,還有一身的志氣和抱負。最重要的是他身邊還有一個青梅竹馬在十里八鄉里最漂亮的好女娃娃巧珍,一直痴痴的迷戀他。
但是高加林的背景並不是他被頂包,也不是他只能回家種地。而是他在叔父的餘蔭下,忘記了初心,迷失了自我。
誠然,高加林在城裡的工作並不是他自己千方百計求來的後門,他的工作水準也算是恪盡職守。但是,他的原本的倔強和淳樸的內心,卻被城市的繁花似錦衝擊的不堪一擊,然後逐漸迷失在黃亞萍那朵高中時代的藍蓮花的熱烈追求下,最後無法自拔的沉醉在了溫柔的奢靡享樂中。
巧珍是美的,姿色是美的,心地也是美的;巧珍是好的,對他是極好的,對他的家人也是極好的。但是這一切的美,這一切的好,都敵不過黃亞萍的一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你願意跟我一起走嗎?”高加林自私的內心在這一刻超越了一切。他吃過了一回走後門的香,妄圖在透過黃亞萍的後門,去到更大的世界,過上更奢靡的生活,抱得更引人注目的美人。
不過,高加林的如意算盤打得再響,也躲不過正義的雙眼。高加林為了條件更好的黃亞萍,狠心拋棄了在他最無助、最低落時,陪伴他,鼓勵他,支援他的巧珍。巧珍的心碎了!所謂曾經在一起時有多甜蜜,分開時就有多痛苦。傷心欲絕的巧珍心如死灰,匆匆的嫁了人。
當高加林正憧憬著將要來到的春風得意的美好生活的時候,他走後門的事情卻被人舉報了。於是大廈傾頹一瞬間,高加林的城市戶口沒了;記者工作沒了;女友黃亞萍沒了,連痴愛他的巧珍也沒了。
人生啊!到處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誘惑,和各種各樣的選擇。但是在誘惑面前能夠保持不忘初心,在各種選擇面前,要做到矢志不渝,是不容易的。高加林沒能抵抗得了誘惑,但是他忘記了,在誘惑的背後,不僅有口味甜蜜的糖,還有漆黑凝望著你的深淵!當高加林坐在高家村村口的黃土地上,抱頭痛哭的時候,他終究明白了。投機取巧換來的不僅是黃粱一夢,還有慘痛的代價!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希望每一個人在面對誘惑的時候,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讀路遙《人生》有感25
路遙把《人生》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寫得很客觀。
女主劉巧珍是與眾不同的,她面對高加林的背叛表現出了強大的隱忍,雖然她的內心並不是那麼雲淡風清,但她不給自己太長的痛苦時間,她答應了馬拴的求婚,且速戰速決,立馬完婚,用一種雖不能使自己心動但還踏實的生活去置換內心的痛苦。
當高加林弄虛作假的事情敗露,被退回農村後,巧珍怕他適應不了田裡的勞動又千方百計為他爭取去學校當老師的機會。
看到這兒,包括我在內的許多讀者不冷靜了,劉巧珍欠他的嗎?她這種付出值得嗎?有必要嗎?高加林會心安理得的接收嗎?巧珍不怕馬拴心裡不舒服嗎?
可能連巧珍自己也很難說清楚吧,因為愛,本來就是一筆糊塗賬!
但無疑巧珍是個性的,當初她是不顧家人的反對別人的看法毅然的大膽的去愛高加林的。她又是逆來順受的,當高加林委婉說出了自己想法,她知道這就是變相的提出分手時,她又毅然決然的離開了他。不管她內心是多麼的不願意,她都咬著牙低著頭強迫自己去接受“命運”的安排。
與高加林分手後,巧珍以閃婚的方式嫁給了馬拴,不是因為一眼定終身,而是看多少眼都不是加林的樣子。她是在用與馬拴的結合推翻自己以前的“不切實際”,試圖用一種踏實但沒有或者說眼下沒有多少溫度的生活去置換內心的向光感。
德順爺爺說,巧珍是塊金子。她善良樸實美麗溫柔,誠心誠意,敢作敢當,本分的沒有半點浪花,她與那片土地接洽得嚴絲合縫,沒有半點違和。她就是那個時代那片土地上好姑娘的代言。
我卻覺得巧珍在某些方面像《亂世佳人》中的郝思嘉,她從心底裡熱愛生活。還有點像北方曠野裡那隻咬斷傷腿而逃生的狼,她對自己夠狠!
在巧珍的感情被踩的亂七八糟的時候,馬拴又向巧珍求婚了。他明知道巧珍愛的是高加林,他卻還是要娶她,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只要我愛”吧。
其實,馬拴是有慧眼的,他早已認定巧珍是一個諾言感很強的人,嫁給了他,就會對他的感情負責,不管她內心的深處是不是一直驅不走高加林,她都會盡到一個妻子的本分。
能夠永久保鮮的愛情,中獎率太低了,找一個自己所愛的人去長相守,就已經不錯。
再說高加林,無疑他是有才華的,也有熱情有幹勁有成績,他想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他想在適合他的空間施展自己的才能,應該說他是一個理想青年。
但是,不同的時代,對同一件事情的判定可能不同。在那個城鄉界限分明的時代,農民的兒子,地裡刨食是本分,想土豬拱白菜,接近白菜地就很難。
但任何時代都有像馬佔勝這種弄臣,他們很會弄事。他把高加林弄到縣裡當了記者。於是高加林才華橫溢的稿子透過黃亞萍甜美的聲音傳遍了整個縣城,高加林因此有了更大的“非分之想”,也有了新的愛情,伴隨而來的還有他改變的初心。
黃亞萍因為高加林而離開了克南,高加林因為黃亞萍而離開了巧珍,克南媽媽因為自己的兒子受了委屈而揭發了高加林,高加林因為被揭發而被退回到農村,離開了黃亞萍也失去了巧珍,好似多米諾骨牌,嘩啦啦倒了一片,讓人瞬間傻眼。
正如孩子們見到高加林時所唱的民歌,高加林“罪”有應得。巧英和她娘起初有去找他出出氣,去落井下石的想法,但最終還是在巧珍的勸說下包容了他。
樸實的故鄉人,當同鄉做了無厘頭的事情時,大家會對他指手畫腳,可當同鄉落難時,大家又會伸出長滿老繭的大手把他拉起。這大概就是艾青“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的原因吧。
路漫漫,人們總在不停的續寫人生。有人說高加林後來會娶巧玲,因為他倆都去了小學當老師;有人說高加林不會當老師了,因為傷心,也因為是巧珍為他爭取的,他曾那麼深的傷過巧珍的心;有人說高加林不會在農村安於現狀,他會找機會再崛起。有人說高加林雖然和巧珍沒能走到一起,但他倆會永遠“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也有人說,也許開始的日子裡他們都把對方放在心裡,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心裡的東西會被別的感情給代替;還有人說,巧珍會一往情深,但高加林難說,他畢竟曾經為了一己私利把巧珍決絕的推開過,信譽指數不高了。
至於以後將會發生什麼,我們當然可以發揮想象力展開去猜,但必須要看的,一是社會的大背景大環境允許什麼,二是人們自身的變化。
不管時代如何變遷,抱朴守拙,棄惡揚善的初心不變。
讀路遙《人生》有感26
路遙著作的《人生》的封面淡雅的水墨畫卻像一縷輕煙在腦海中縈繞,尤其是那“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雖未翻開正文,卻已被前言中精闢的話語迷住,“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此時的我合上這本書,閉上眼睛,腦中遐想書中的畫面。令我失望的是,它是一個以悲劇結尾的,並沒有像:童話故事中公主與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對啊,那又有誰知道公主與王子後來的生活又怎麼樣呢?但是《人生》是一部衝擊人們心靈的著作。
在一場大雨來臨時,高加林也失去了他作為教師的工作,整日頹廢,自暴自棄。在他最困難最無助的時候,出現了一位改變他命運的女人――巧珍,巧珍喜歡唱信天游,有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同村的馬栓來娶巧珍,但巧珍不喜歡馬栓。她喜歡的可是高加林。但是巧珍的父親劉立本自然不會同意自己女兒跟一個窮小子過日子,不過經過高明樓的勸說,劉立本終於同意他們在一起。卻又來了一個讓人摸不著頭腦:幾十年不見的叔叔專業為局長,被人輕視的家庭終於揚眉吐氣,高家林因此被叔叔安排上有前途的職業,拜託了農民的身份。
然而,在高興之餘有些不安。下篇故事一波三折,來到縣城的高家加林果然一展才華,事業平步青雲,然後又收穫一段新的感情。此時的她在兩個女人之間很難抉擇。它衡量的標準不在是內心感受,為了內心利益為了事業拋棄了為他可以付出一切的巧珍,他用“缺少共同語言”這樣冠冕堂皇的理由欺騙自己。現在他已經不是原來那個善良,正義的高加林了,他已經被利益衝昏了頭腦,違背自己的內心的意。
後來,高加林英因為後門參加工作的問題,背帝紀委和縣紀委迅速查清了。常委會便做出了撤銷高加林的工作和城市戶口。最後巧珍也因賭氣嫁給了馬栓。
此刻的我與德順老漢一樣為高加林惋惜而生氣。
其實人生就如《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樣,人生的每一條道路都要認真地走,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的選擇。而高加林卻沒有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
你選擇一個時,你必定會失去一個。
讀路遙《人生》有感27
《人生》講述了主人公高加林起伏的人生故事。高加林是農村環境下的知識分子,高中畢業後回到農村成為普通的小學教師,體面地展示他的才能,讓他對未來充滿希望。但好景不長,村長高明樓兒子高中畢業無事可做,高加林替代。正當他失意被迫回到土地上時,村子裡最漂亮的女孩劉巧珍闖入了他的生活,在善良的劉巧珍眼中,高加林是完美的化身,她無視村民的指導,向高加林告白,故事似乎在向人們預料的結果發展。
但是,命運總是充滿驚喜和機會,當兵幾十年的叔叔榮歸鄉,為高加林提供了回城的機會。在街上,高加林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活潑開朗,事業上能幫助自己的現代女性,高加林經過不安的思想鬥爭,最終選擇了和農村女孩劉巧珍分手。
選擇總是付出代價。黃亞萍的戀愛被情敵張克南的母親告訴紀檢所走後門,高加林再次被命運操縱,必須回到養活他的土地上。善良的村民沒有看到他的笑話,家鄉人給了灰色的臉他各種各樣的安慰,德順祖父用樸素的話為高加林恢復了自信,和女性結婚的劉巧珍在聰明的大樓前面流淚為高加林工作……
讀完《人生》,給了我一些想法:
1、人生有時需要妥協,在高加林辭去農村教師職務後,他必須向村長高明的大樓低頭,放棄清高,面對現實,必須賣白饅頭買油鹽。在痛苦的生活中,不要和同學見面暴露自己的痛苦。
2、理想是浪漫和傳說,理想照顧現實時,我們可能只能適應現實,妥協現實。抱怨、抱怨不能改變適者生存的鐵律,妥協現實是智慧,考驗人們的勇氣。
3、人生,要面對大量的選擇。如果高加林經歷了生活的考驗,強有力的巧珍是他幸福生活的好選擇,如果沒有後來的變化,在放棄巧珍的同時告別粗俗的農民生活,高加林也將迎來更廣闊的未來。
4、人生,要學會珍惜和感謝。面對樸素的村民給予他的各種安慰、善良的劉巧珍背叛他的包容,德順祖父為村長面前調停,高加林趴在熱情的鄉下大聲哭泣。
如今,似乎每個人都有一個強大的內心世界,它驅使人們追求更大的權益,是人們自我提升的源泉。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必須面對很多岔路口,我們必須選擇自己的人生本源、價值道德和理性思想反覆鬥爭。走後,回顧自己的人生,也許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美好的回憶。我認為這就是人生給我們帶來的真正意義。
讀路遙《人生》有感28
記住人生這條路需要我們好好走,記住對我們好的人,永遠不要忘記。工作要靠自己的良心,不要改變自己的環境,保持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記住生命中,對你好的人。這句話,說得真對啊
帶著自省的心情,對路遙作品的敬仰。重讀路遙的人生,那句話說得對,有時經驗多,看得多,每次收穫都不一樣。
情緒總是在心裡流淌,壓抑了很久,那感情可能會升華,思維也會慢慢變得沉重。
所以,一週兩次在人生這本書上漫遊,打算寫點什麼,鼓勵自己,鼓勵自己現在不知道是否頹廢,荒廢的大學生活,給自己一點思考的餘地吧
人生就像我喜歡的透明玻璃杯一樣,不能容納汙垢,很容易看到你不喜歡的東西。人生道路漫長,求索的人真的很多嗎?也許很多,有夢想的人生,值得稱讚的,值得肯定的,人生活在光景中,也就是說,給你的精神注入了動力。
人是矛盾體,糾纏中沉淪,糾纏中失去自己,恐怕是對此的解釋。
20元買一本值得看的書,值得看。
我喜歡這本書,喜歡那個文字,樸素。
封面優雅的水墨畫像一縷青煙在腦海中徘徊。人生的道路很長,但重要的地方只有幾步,特別是年輕的時候。
記住這句話,這不是我現在的人生道路嗎?不知道自己到底遇到了什麼挫折和遺憾。
有一天,你真的接觸到了無數人口中提到的鉅作人生。
人生的道路很長,但重要的地方總是隻有幾步,尤其是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路,比如政治上的岔路口,事業上的岔路口,個人生活上的岔路口,無論哪一個,走錯一步,都會影響人生的時期,也會影響人生。
所以,我想繼續讀這本書。
寂靜的夜晚過去了。早上來了,我合上了書,腦子裡浮現著人生的感人畫面。我認為這本書沒有結束,人生的道路很長,很長,他們還沒有走很多道路嗎?
回憶這本書,高加林曾是老師。《人生》從他回到農村當農民開始,他在懊悔中遇到了美麗的女性劉巧珍。他們有一個浪漫的故事。但幻想終究被現實打破了。高加林因叔叔回鄉當官,透過縣勞動局副局長馬佔成為縣通訊組記者。巧珍並沒有放棄求高加林的愛,但高加林認為他們之間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高加林正好遇到了在縣裡當主播的高中同學黃亞萍。兩個年輕的知識分子有共同崇高的理想,一起。高加林也在糾纏中放棄了巧珍,選擇了亞萍。
人生,聽起來多麼華麗莊重的詞語。在這本書中,給出了不同的詮釋。就像致青春的臺詞得到同樣的東西時,註定會失去同樣的東西。生命中很多人註定不能預見。許多人錯過了,就不知道了。就像高加林自己選擇亞萍一樣,放棄了巧珍一樣,那巧珍不會傻傻地在等他。每個人的青春都很珍貴,沒有人能浪費別人的青春。
最讓我感動的還是那個沒讀過書卻有金子般心靈的劉巧珍。她對生活有著深厚的愛,對土地也有著深厚的愛。高加林拋棄了她,但她沒有抱怨他。她外表柔弱,但內心強烈令人欽佩。她沒有放棄生活,反而變成了對農村的愛。
高加林一樣,我認為我需要同情。其實每一條路都是他自己選擇的。但是他走的不是很帥。人生這條路需要我們好好走,記住對我們好的人,永遠不要忘記。工作要靠自己的良心,不要改變自己的環境,保持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月亮明亮,結果很冷。在朦朧的月光中,我在不同的時代看到了不同的人生。多年後,我可能會想起這個感動過我的人生。也許我也會面對人生的選擇。無論人生是否和想象中一樣帥氣。
正如路遙所說,書中的高加林故事還沒有結束,他不是絕對的失敗者或成功者,而是人生長途中艱苦旅行的探索者。的雙曲餘弦值。重要的是堅定積極的心情,生活有時會開玩笑,但人生會繼續,為了理想,為了愛我們和我愛的人們。
致親愛的,尊敬的路遙先生,謝謝你在我年輕的時候給我這本好書。
讀路遙《人生》有感29
或許你也曾經有過迷茫,有過困惑的時候,譬如在面對人生的十字路口的時候,你會因是跟隨自己的心繼續向前走,還是屈服於現實的重壓,如果你在處於糾結之中,那麼便可以像我一樣帶著疑惑去《人生》中尋找答案。
《人生》講述了一個因高考失利而在村裡任教的民辦男教師高加林,他出生於農民家庭。他的生活一直都不太順利。“大能人”高明樓的二兒子三星是一個靠走後門才上了高中的遲笨人,因為高中畢業沒有工作,便把沒什麼背景的高加林頂替了下來。高加林不服氣的待在鄉下,一心想著怎樣回到鎮上,但村裡“二能人”的二女兒劉巧珍又給予他愛情的滋潤。過了一段時間,高加林的叔父從遠方調回來工作還當了地區的勞動局長,下面的人為討好他,走後門把高加林帶到了縣城裡工作,高加林還和高中同學黃亞萍擦出了愛情的火花,甩了劉巧珍。可命運弄人,黃亞萍的前男友的母親對高加林懷恨在心,揭發了他走後門的事,導致他又被迫回到了農村。
高加林是個有血性的青年,他不甘屈服在命運的壓迫之下,他有自己的理想,也曾幻想未來美好的生活,可他憤怒、困惑、絕望,這都是人生帶給他的教育,他可能在人生的岔道走對了的路,又有可能在他人的推波助瀾下走錯了路,可誰有說的準呢?是錯是對都是相對而言的,高加林總覺得生活不順,可他也找到了好些快樂幸福不是嗎,有好些人在高加林選擇了城裡姑娘黃亞萍的時候大罵高加林沒良心,是個負心漢,但在當時那個時代大背景之下,也許選擇了黃亞萍就是多了一份在城裡生活的保障,而選擇機靈漂亮又樸實可愛但是個文盲的劉巧珍,在日後的生活中兩人的分歧可能會越扯越大。高加林不是沒有過思想的鬥爭,他痛苦著在當初第一次與巧珍生出情愫的地方和她說分開,也痛苦著在自己失去工作後主動跟為難的黃亞萍斷絕關係,他也還是有著愧疚的心。
在高加林失去工作回到農村時,故事也緩緩落下帷幕。高加林是莊稼人的孩子,他從未鄙視過任何一個農民,可他也從未有過成為農民的覺悟。他的人生如此跌宕起伏,三起兩落把他摧殘的險些失去生活的希望。可德順老漢這個和時間做著抗爭的老光棍早已悟出了人生的真諦,心性善良的他總會在關鍵時刻點醒高加林,好讓他繼續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下去。
德順老漢找到了他,他的話都讓高加林和我的心為之一震。他一輩子都打著光棍,旁人看起來可真是寂寞,可他卻說“我愛過,也痛苦過;我用著兩隻手勞動過,種過五穀,栽過數,修過路……遮羞難道不是活得有意思馬?——那你們年輕人的詞說教幸福。”啊!這就是德順老漢眼中的幸福。他還覺得“把書上的果子摘了分給村裡的娃娃們”就是幸福。高加林聽了這番教導,眼裡又閃起了希望的火星。這……這才是人生,也許經歷過挫折,跌入谷底,墜入深淵,可只要人活著,生活在這土地上,就是人生,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精彩的人生。我們都在探索著人生,沒有人能斷言你未來的人生會以怎樣的姿態存在,那些有經驗者也許能在關鍵時刻給你指明方向可真當實踐起來,又未免是隔靴搔癢。我們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尋找通往正確道路的岔口。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柳青的這段話被路遙先生作為《人生》一書的題記,也被我摘錄一段作為題記,是有著他的意義的。在這個錯綜複雜的世界,你沒辦法做到面面俱到,也可能沒辦法總是如願以償,你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儘量慎重地做選擇。
面對人生的岔道,可能會迷茫吧,也可能會困惑,但這就是人生的魅力所在,總是充滿思考充滿選擇,有著無窮無盡,無法用一板一眼的語言來表達的變幻。前進吧,不要害怕,不要抱怨,勇敢的做出選擇,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讀路遙《人生》有感30
夏日的悶熱凝固了周遭的空氣,但當我手捧著心愛的書籍時,卻宛如有春風化雨,滋潤著乾涸的心田。小小的一本書,用手掂著也沒多大重量,但裝幀精美,清新淡雅的封面一如其書名——《人生》
嘗聞“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人生正如戲曲般有著曲折、起落,你永遠也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些什麼。好比書中的主人公高加林在當民辦教師並夢想著熬成公辦教師時,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會被別人背後陷害,丟了工作;正當他準備在農村紮根,與劉巧珍生活一輩子時,又一下子迎來了在縣勞動局當局長的二叔,還被馬佔勝走後門安排到了縣委當通訊幹事;就在他的事業幹得風生水起,準備和黃亞萍一家去南京,追逐自己的夢想時,又一下子被張克南的母親揭發,不得不回到農村,老老實實的當一名社員。正是人生的未知性演繹著一個個精彩紛呈的故事。
合上書頁,我對人生的理解有了更深一層的感悟。人生充滿著選擇。書中的高加林所做的一個最大抉擇就是放棄了劉巧珍,而選擇跟黃亞萍去南京逐夢。雖然,結局證實他的選擇是錯的,但他在選擇的那一刻也不知道人生會給他開那樣一個大玩笑。誠如書的扉頁那一行小字所說的: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當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踽踽獨行時,有些選擇將決定你一生的命運。我們需要及時的停下腳步,懸崖勒馬,去重新思量並探索人生的道路。
情感也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我讀到高加林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拋棄了深愛他的巧珍時,他的背信棄義讓我痛心疾首;巧珍的大愛讓她選擇了放棄卻又令我悲慼嘆惋。從中表現出的愛情美好、純潔、容不得一點瑕疵,使我對愛情有了更崇高的定義。
另外,我也從中認清了現實和理想之間不可逾越的差距。正當年少輕狂之時,不是不想自由地奔跑,不是不想不顧一切地瘋狂追逐,只是現實世界有它的殘酷法則,而我們還沒有取得逾越的通行證。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也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一夜成名不應成為我們的奢望,腳踏實地才能實現最初的夢想。
人生如戲,分分秒秒匯聚一起形成了奇妙的人生海洋,讓無數人如同人生風雨中的船隻,經歷了搖搖擺擺,起起落落,最終走向死亡。人生只有一次,無論其結局是否圓滿,重要的是沿途的風景。中考在即,就讓我勇往直前吧,無悔的青春、無悔的夢想,將要為我的人生構築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讀路遙《人生》有感31
今天讀完路遙的《人生》,腦子裡嗡嗡的,是震撼。記錄下自己的讀後感,留作二刷、三刷的對照。
1、女主巧珍,美得讓人心疼。美麗、善良、勇敢、勤勞、聰慧,用德順老漢的話來說:金子一般的人啊。用我的話來說:幾乎滿足了我所有的幻想。路遙對她無疑是最愛的,讓她愛過,又給了她最好的結局。如果,她沒有快速得嫁,無疑是要和男主在一起的。然後呢,守著心中摯愛,在柴火油鹽中辛苦操勞,讓愛在雞毛蒜皮中一點點消磨殆盡嗎?男主的心不會那麼安定下來,一開始的歲月靜好,到後面的不甘與掙扎,到底意難平。也許這就是生活。
2、男主加林,有才有材,利己主義。就小山村小縣城而言,無疑是有才的。再往大了說,也只是普通人罷了,不然也不會考不上大學(對比大江大河裡的宋運輝)。故事的最後是被生活開了一系列玩笑後,加林回到小村莊。生活的這一頓捶,對他是福非禍。對他來說,廣大農村天地,大有可為。路遙說:來來來,筆給你,你來寫。於是:加林回村之後,開始閃耀在這片農村天地裡,帶領鄉親們勤勞致富,奔上幸福小康。又因其閃耀,天然吸引了巧玲(女主的妹妹),倆人是適合在一起的,有愛的火花,有思想的共振。也許這就是生活。
3、善良是做人的底色。雖然我經常告誡自己:不知其苦,莫勸人善。但我自覺:對絕大部分人來說,善良永遠是做人的底色。但也只是底色,以德報怨,何以報德。有詩云:伏法朝朝憂悶,強梁夜夜歡歌,損人利己騎馬騾,正直公平捱餓,修橋補路瞎眼,殺人放火兒多,我到西天問我佛,佛說…我也沒轍。
4、如果加林沒有被擼,跟著女二去了南京。最後是不是大機率落得一地雞毛?也許這就是生活。
5、如果加林被擼,卻沒有跟女二分手。路遙大師,來來來,筆還您,您看應該怎麼寫?
6、人生就是一個又一個不停地選擇,不同的選擇造就多姿多彩的人生。別說什麼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全部都要。說這話的才是小孩子。
7、體會到不同的人生,這是讀書的樂趣。還沒讀過這本書的小夥伴們,推薦讀一讀,因為它絕對值得一讀。
讀路遙《人生》有感32
《人生》是小說家路遙的代表作,這部小說我看過了很多次,每次看了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前幾天,我又看了一遍,這裡面的每一個情節都非常感人,看完之後,引發了我對人生的許多思考。從小說中讓我懂得了很多,也讓我真正的理解了人生的內涵,也讓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去正確選擇我自己的人生,在對人生進行選擇時,我們應該慎重,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走好我們人生中的每一步。
看完《人生》這篇小說後,我深有感觸,這篇小說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小說,這裡面的每一個情節我都非常的喜歡,這裡面描寫的社會生活非常現實,。看完這篇小說,我被這裡面的情節所深深的感染了,我非常欣賞高加林的才華,欣賞他的幹勁,他有一顆願為事業拼搏的恆心。我知道一個農民希望走出農村的那種急迫,他期盼著走出阻礙他與外界的座座大山,他希望進入一個大城市,甚至為此,他可以不惜一切為代價。他寧願放棄心愛的巧珍,他寧願不顧村裡人的閒話,為的只是走出這個困擾他的“牢籠”,邁向自己嚮往的世界去探詢、去深造,可是命運卻不總是讓人滿意,他所做的一切都失敗了,現實是殘酷的,有時候我們不能去該變現實,我們只有接受現實。
小說中的主人公高加林是村裡面唯一一個念過書的人,但後來他沒有考上大學,他雖然沒有考上,但對於他來說,他已經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了,他不僅是學校籃球隊的,而且他的文章寫得特別的好,如此優秀的他,在大家看來,他未來的生活肯定過得很幸福,果然如此,高中畢業後的他在城裡面的一所民辦學校中當教師,這是一個讓人羨慕的職業,可是時間不長,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村裡的村支書高明樓為了讓自己的兒子有一份工作,而讓他的兒子替換了高加林的民辦教師這個職位,從這以後,高加林沒有了工作,無賴的他只有選擇了回到了農村,面對如此不公平的做法,高加林是如此的失落和傷心,接連幾天他都沒有出門,他沒有辦法,他也沒有選擇的權利,無奈的他只要接受這個事實,從這以後,他整天都是愁眉苦臉的,他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他覺得生活對於他來說已經毫無意義了,然而,就在他絕望的時候,一個叫劉巧珍的農村姑娘出現在他的面前,劉巧珍雖然沒有讀過書,但年輕、美麗、溫柔、善良、純樸的他一直對高加林有著深深的愛意,這時的她給予了高加林生活的勇氣,並不斷給予他生活上的鼓勵和精神上的安慰,讓高加林重新看到了對生活的希望和重新掙作起來的勇氣和決心,從這以後,他開始變得上進起來。
後來,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村裡的一個幹部透過走“走後門”的方式讓高加林再次來到了他夢想的地方—城裡,在城裡高加林是一名通訊幹事,他每天都要寫文章,他的文筆也非常的好,寫的文章非常的不錯,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因而他的文章就被送到了城裡的廣播站裡去播放,而在這時,在廣播站播音的人卻是高加林的高中同學—黃亞萍,也正因為這樣讓高加林在一次在畢業之後遇到了黃亞萍,本來在高中感情就很好的他們,因為一個在農村,一個在城市,卻不得不分開了,而如今他們都在城裡遇到了,這無疑是一個很好機會,不久,黃亞萍便對高加林表達了自己此時內心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了自己的愛意,當高加林在面對黃亞萍對自己的深厚關心和愛意時,此時的他在劉巧珍和黃亞萍之間難以做出選擇,內心的十分矛盾,但經過在三的考慮之後,他還選擇了黃亞萍,而放棄了劉巧珍,當黃亞萍提出要高加林和她的父母一起搬到老家南京去時,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高加林透過“走後門”的方式而成了城裡的一名通訊幹事的事被揭穿了,無奈的他很快又回到了農村,而此時,心愛他的劉巧珍已經結婚了,他只好接受這個現實,從此之後的他,便開始自己的農村生活。
從小說中我知道了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有幻想也可以,但是也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的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有時會很大,因此我們要好好的把握自己人生理想,現實是我們無法改變的,只有有了理想,我們才會朝著理想的方向去拼搏努力。在漫漫人生中,其實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是人的內心過於複雜,總是希望自己好一點,再好一點,自己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不想要的,就拋棄,可是到最後,想得到的,沒有得到,而拋棄的,往往是最好的,我們要時刻懷著一顆平常心,即使是平庸的日子、平常的生活、平凡的人生,只要細細品味,也能品味與眾不同的滋味來。還有就是當我們在做某件事情時,我們是無法預料下一步會發生什麼,所以我們要做到是把當前的事情做好就行了。我還懂得了人要學會在困難和挫折中成長,不斷磨練自己堅強的意志,越是遇到困難,就越是不要放棄,而要堅持的走完每一個過程,因為困難會造就一個人。只有經歷過困難和挫折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
我還非常喜歡小說中柳青的的那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慢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誰的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一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我想,我們的人生就如這段話一樣,只有讓讓我們自己去慢慢去走,去體驗,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我們的人生才會更精彩,才會更加的輝煌。
讀路遙《人生》有感33
清晨,紫羅蘭與我一同夢醒。參差不齊的年輪日記上,風化了時間的氣息;曉枝上靜臥著的鳥兒,是否吟著春曲?捧一本路遙的《人生》,想起世紀老人冰心曾言:我不能說生命是什麼,我只能說生命像什麼。
同樣地,我無法說人生是什麼,我只能說人生像一條沒有回程的單行線,我們隨著時間的齒輪向前滾著,只能前進,不能後退。曾經有過這樣的夢境,那裡有寂靜而沸騰全世界炫目的白,乾淨的表層下埋藏著世間的美好與夢幻。那些美好,讓美貌永存;那些夢幻,讓幸福永恆。在這樣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擁有炫白的人生。然而每個人的出生便是一種原創,人生更不可能都是美好而一帆風順的。人生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疊而成過去,由對對錯錯的選擇構建而成未來,每一個選擇都是在人生的棋盤上走下慎重的一步。韓寒說:“生活實在是最無辜的事物,他明明最公正,卻常常被當做壞事的藉口,一切都是生活所逼,而生活卻從沒被抓住過。”多少人做著那些卑劣的事卻振振有詞地將責任推給生活,只為人生路上所謂的一帆風順。一帆風順的人生並非真正的人生,“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境地出現了,我們只能努力、奮鬥才能扭轉殘局,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說霍金是一個有智慧的人,與其說他有智慧,不如說他努力,面對殘疾的缺陷,即使再有智慧的人,摒棄努力又如何成功呢?霍金用他的努力讓人生的坎坷變坦途,讓人生的高塔閃耀著光芒。
不由得想起一群人,他們是蟻族,他們居住的地方叫蝸居,當社會的風霜吹涼了熱血,抹平了稜角,他們喪失了理想與追求,他們平庸了。沒有人生來就是任人踐踏的草芥螻蟻,當然,如果只有一顆甘於平庸的心,那唯一的歸宿就是草芥螻蟻。高加林不甘於平庸,因此他走出了農村,走向了城市。人生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擁有一顆強者之心,才能有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才能有辛棄疾“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登臨意,心懷鴻鵠之志,終能扶搖而上九萬里,攜長風,浩蕩而去。
看看我們自己,是生活幸福的90後,我們青澀得未卷芭蕉,笑容如撕裂的朝陽般燦爛,眼睛裡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我們總挑戰著社會的忍受極限,莫名其妙的“非主流”、“N重門”這究竟是青春個性,還是遊戲人生?方招、陳及時、何東旭三人跳水的瞬間給了我們震撼,也令我們感到自豪,我們90後的肩膀已經承受了無數的關注與期待,一個民族的成長與社會的變遷都映在我們的眼眸中,我們的明天應該是充滿希望的,我們的人生應該是充滿精彩的,我們應該在反省中成長,在客觀思考中邁步向前。
冥冥自嘆,我於何思?繁華一夢,攜一卷書,悟得人生的真諦是在合適的時間做好合適的事。願我用奮鬥、努力、信念、汗水,驚豔了時光,用溫柔的歲月,精彩了人生。
讀路遙《人生》有感34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路遙
路遙的《人生》,用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背景,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年青的農村小夥子高加林一年的人生經歷。高中畢業後回到農村當起了小學教師,他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滿足地生活著,可是因為村長的兒子高中畢業沒事做取代了他的位置,他回到農村當農民,在痛苦煎熬的時刻,村裡最漂亮但沒有文化的女孩巧珍走進他的生活。內心由彷徨轉為寧靜。這一切因為叔叔的調回使他返回城裡。同原來同學亞萍相見。亞萍與原男朋友分手而不顧一切追求,在都市生活中,加林與巧珍差距越來越大。最後放棄了巧珍,與亞萍好上了。加林走後門被揭發。加林又不得不回到農村,但巧珍已成為人家的新娘。但一切都悔之晚矣。
故事簡單但寓意深刻。高加林的奮鬥經歷在中國當代社會具有典型意義。高加林作為一個有知識、有理想、有抱負的農村青年,企圖以自己的智慧和奮鬥,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從表面上看,高加林所追求的是一種生活環境的改變,而實質上作品揭示的是鄉村文化與城市文化的衝突、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衝突。高加林始終處於矛盾之中,個人奮鬥與社會境遇的不協調、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矛盾衝突,最終導致了他的人生悲劇。
小說更深刻地分析了造成這一悲劇的社會、文化和歷史根源。高加林雖具有比別人更強的能力和才能,但卻被毫無理由地擠出民辦教師隊伍;即使他再有才華,幹得再出色,因為他是農民的兒子,他就必須被趕出縣城。高加林的悲劇,體現他選擇了一種與現存的人生觀相矛盾的奮鬥生活,更展示的是社會現實的不公正。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如果加林沒有和巧珍分手那麼他也許會在小城裡長久地工作下去,但是一個有文化的人能和一個大字不識的人生活一輩子嗎?如果加林選擇的不是亞萍而是另外的一個城市女孩,那麼他又會是哪樣地生活呢?人生沒有那麼多的如果,也沒有理想中的美滿,它總是或多或少地讓我們的現實與理想相背,一個人的性格與追求往往決定了他生活的大致軌跡。愛是什麼?它有多大的力量?生活又會給你這次選擇一個什麼答案?誰都不知道,所以只有周密而鄭重地做好人生的每一次決擇,做到不後悔。
歲月更替悲歡交織,命運跌打早就讓我懂的什麼是生命當中最值得珍惜的寶貝,幸福比金子還珍貴,這是生活教會我的真理,所以,只要幸福在裡面,不管是怎樣簡陋的一扇門,我都揮毫不猶豫地叩響它。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人生的路途坎坷,不必貪多,要的是過程。就算人生“對不起”我們,我們也不要做出“對不起”人生的選擇,那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負責。我極力推薦《人生》,並非它出色到不行,而是真的可以學到該學到的東西。
讀路遙《人生》有感35
人生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古今中外,任何一種文學樣式,任何一篇文學作品,無不是在書寫人生。人生也是個探討不完的哲學問題,一千個人會有一千種回答。人生二字,之於青年時期的我們,說到底,是一種理想信念的指引。如若在年輕的時候感到困惑迷茫,那麼年老的時候也很難對自己的一生感到滿意。而這盞明燈,這種理想和信念,我在作家路遙的《人生》中找到了答案。
人這一生,要用美德去完善自己,做一個高尚的人、優秀的人。從這一點來講,主人公高加林是我的榜樣。高加林高中畢業便去公社當老師。他雖是個剛畢業初出茅廬的學生,可他通達人情世故。對同是鎮裡顯赫家族沒上過學的孩子,他一點都不覺得自己比他們差。他甚至有時不認同他們的有些行徑。高加林是農民的孩子,他無法改變自己的出身,但他十分嚮往外面的世界,自由而又精彩的世界。工作地點由鎮到縣的轉變,使他對人生有了更清晰的目標和更高的追求。偶然的機會他來到省裡,透過學習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提升了境界,對人生、對命運有了新的思考,促使他毫無畏懼,奮力一搏,人生就應當永不停下前進的腳步。他知道,憑藉他的能力和努力,早晚有一天他能閱覽更廣闊的天地、能翱翔更自由的天空,能品位更精彩的人生。
做一個純粹的人,不迷茫心性,不慌亂步伐。高加林受過良好的教育,他非常好學。在他的心裡,總有那麼多有趣的話題可以談論,他常常感到世界一切都很新奇,都能讓他產生十分的熱情,是他這種青年人常常會燃起的熱情。世界在他的眼裡只有好惡之分。他厭惡的便會握緊拳頭,他甚至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憤怒。他喜歡的便愛得熱淚盈眶。無論何時,他的感情總是如此激烈。他遇到了書記劉玉海,景老師等他十分尊敬的人。他常常因為他們的優秀品質而深受感動和激發。他也遇到了高明樓,劉佔勝這樣做事不公正的人。他雖受過他們的好處,卻打心眼裡瞧不起他們。他熱烈地期盼成為前者。
流霧散盡,透過無涯的時間荒原,只需一眼,便懂得真情才是生命中彌足珍貴的東西。古有黃粱一夢徒留唏噓感嘆,透過閱讀我好像也做了這樣一場夢,似乎也得到了一番夢醒後的徹悟。作家路遙選擇用高加林的青年經歷告訴我們人這一生最珍貴的是什麼。人的一生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高加林在關鍵的就業問題上走了捷徑,當他失去縣裡的工作,再次被退回公社當農民的時候,他覺得很踏實,他知道這一切現在來得剛剛好,如果再晚一些,他會跌得更重。可是時間終究改變了一些東西,在虛榮心作祟下,他傷害了最愛他的巧珍,他失去了巧珍,原來巧珍對他的這份感情才是比金子還貴重的東西。
我覺得作家路遙的《人生》這本書是寫給青年人看的。他細筆描繪了高家村的一草一木,描繪了高家村的村民,給我們塑造了一個高加林成長的農村環境,具有非常廣泛的現實意義。我想我們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也是一樣,有珍愛我們的父母,他們總是擔心我們受到傷害,想給我們最好的保護。我們可能會遭遇高明樓,劉立本諸如此類人不公平的對待,但是我們身邊總有善良正直的人,給我們提供真誠無私的幫助,用最樸素的道理教誨開解我們,陪我們走過人生中最黑暗的長夜。
人這一生,誘惑很多,干擾也很多,很難清楚自己真實的想法。但越在這時候,越要把握住關鍵步伐,不急功近利,不好高騖遠,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繫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堅守初心,方得始終。人生路雖然充滿坎坷和荊棘,但困難與機遇同在,磨礪與成功並存,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越是來之不易的東西,越值得用汗水去拼搏,越值得用餘生去珍惜。前路多崎嶇,且高歌前行,單純熱烈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