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策劃(精選8篇)

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策劃

  一、大學生三下鄉的意義

  大學生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儘管涉及面廣,內容豐富,但也必須與農村實際需要相結合,在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大學生可以也應該將自己在校所學的先進科學的生活觀念在廣大農村傳播,他們應該緊密結合所學專業技術知識,在農村開展多種形式的先進科技文化知識和生活觀念的宣講活動。大學生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程序,為大學生了解中國國情開啟了一扇視窗,密切了高等教育與新農村建設的關係,這有益於高教體系建立針對性和切合實際的促進新農村建設的策略和途徑,一般學校裡面組織的三下鄉活動形式以支教、調查為主,由於學生在衛生方面不是很成熟地掌握知識,故不為推薦。大學生可透過三下鄉活動豐富自己人生經歷,還可以提升自身素質。

  二、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策劃(精選8篇)

  大學生下鄉活動可以讓大學生在實踐中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以下小編整理的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策劃(精選8篇),歡迎閱讀!

  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策劃1

  一、活動主題:

  助人自助,弘揚社工專業知識;

  服務社會,促進鄉村文化建設。

  二、專案背景

  當前,中國農民的物質生活,在總體上已是溫飽有餘。隨著物質生活的改善,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表現出強勁的需求。然而,由於基層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應嚴重不足等原因,在一些地方,“黃、賭、毒”捲土重來,封建迷信活動也開始抬頭。基層領導幹部坦言:鄉級政府對農村文化建設普遍感到茫然無措。而這種情況,與新農村建設目標是格格不入的。

  (一)文藝方面

  農村地區之所以貧困,不是缺乏資源,而是缺乏開發資源的人才。歷史和現實都證明,文化不發展,經濟難以發展,社會難以和諧。美國人類學家劉易斯認為,窮人之所以貧困和其所擁有的文化——貧困文化——有關。文化貧困從根本上說是產生貧困的主要根源,而貧困文化則是文化貧困的直接後果。要想根治貧困,必須從貧困的主體——“人”——入手,走文化扶貧之路,向他們輸入新的文化、知識和價值觀念,傳授適用科技,輸入各方資訊,從整體上提高貧困群體的素質,驅散籠罩在貧困鄉民頭上的貧困文化的烏雲,讓他們可以利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變當地的潛在財富為現實財富,從根本上扭轉貧困。

  農村文化發展需要資金、更需要人才,農村文化生活的發展離不開鄉村文藝生活,而農村的自然閉塞和經濟落後,農村文藝人才更是缺乏,鄉村文藝生活少之有少,這樣在團結和組織農民,推動鄉村文化發展方面起著非常大的阻礙。

  (二)教育方面

  現在農村小學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是民辦轉公辦或村聘教師,他們中只有極少數受過專業教育,大部分是憑藉自己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開展工作的,相當一部分教師教法陳舊、觀念落後。教師隊伍整體存在著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知識面窄的問題。面對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面對改革後的義務教育新課程,他們往往顯得力不從心。因為人員緊張和學校經費緊張,他們幾乎沒有機會參加業務培訓、到外地聽課學習。

  農村小學教師工作生活的環境相對於城市小學來說非常差,條件也相當困難,老教師不斷退休,新教師不願意到條件艱苦的農村小學任教,造成農村小學教師緊缺。同時,農村小學教師負擔也比較重。一些生源少、教師缺的農村小學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基本上是包班任教,無論語文、數學還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師擔任,甚至還有一位教師擔任幾個年級課程的現象。教師應付正常教學尚且力不從心,更談不上推行素質教育。加之不少農村小學教師處在半耕半教狀態,農耕必然佔去相當一部分時間,完成正常教學任務也無法保證。

  三、活動地點

  哈爾濱市呼蘭區腰堡鎮永豐村,永豐村坐落在松花江畔,村裡治安非常好,但是村裡的教育系統卻完全達不到標準,只有一所小學,共有六個學生,村裡其餘學生都選擇去外地求學,由於靠近松花江大多數家庭都選擇以打漁為業,基本上都在江邊住,所以留守兒童就成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把他們集中起來進行輔導。

  四、活動的目的

  (一)提高農村人民受教育的水平,豐富農村中小學生的暑假文化生活。拓寬農村學生的視野,對其人生態度等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對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

  (二)讓大學生得到鍛鍊,培養大學生們的奉獻精神和服務社會的意識。為以後能更好的適應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和積累豐富的經驗。

  (三)充分利用大學生的社會宣傳作用,呼籲社會,將貧困地區學生生活學習情況反映給社會,爭取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支教活動。

  (四)透過與家長的座談,改變家長在教育中的錯誤理念,加強家庭教育在初等教育中的參與度。

  五、活動的主要方式

  本次活動主要以演出、電影放映、授課、講座和座談為主要形式。部分涉及面較廣的內容以講座的形式開展,由支教團隊成立的專門課題組開設。英語方面的以固定的課堂形式開展。家長培訓以座談的形式開展。

  六、活動的主要內容

  (一)文化下鄉

  1、電影放映

  (1)宗旨:開闊永豐村村民的視野,透過電影讓村民更加了解世界。

  (2)型別:影片和戲劇思想積極、健康、向上,影片題材反映農村現實,與農民實際緊密相連。可以邀請當地的一些戲劇團,也可以播放一些農業技術的宣講片,或者是農民百看不厭的戰爭片。

  (3)時間:下鄉期間的每個週六。

  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策劃2

  一、活動主辦單位

  xx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三農問題研究社

  二、指導單位

  xx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團委

  協辦單位:172校園活動網、大學生精英論壇

  三、實踐活動目標

  1、豐富當地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當地群眾的參與熱情。

  2、開拓當地學生的視野,強化當地青年人的家鄉意識,倡導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

  3、使參與的大學生能夠了解我國西部貧困地區的現狀,收集真實的農村資料,並透過實踐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建立較強的社會責任感。

  4、透過此次活動是隊員們能夠對自我認知方面有較大的收穫

  5、在實踐中不短探索,不斷總結,併為以後工作的更好的開展打好基礎

  四、實踐活動參與人員

  活動總指導:文軍(某某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團委書記)

  隊員組成:某某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三農問題研究社部

  分幹事以及文史學院、教育學院、化工學院、政法學院的同學

  實踐分隊人員及分工:

  隊長:馮旺副隊長:

  調研負責人:張桂芝支教負責人:

  文藝負責人:楊瀾、楊子芳運動會負責人:

  安全員:張超財務員:

  後勤負責人、通訊員:

  會議記錄員:

  紀律員:

  五、活動內容

  (一)支教

  決定實行班主任負責制,按年級分教學班,每個班兩個班主任。

  ⑴確定支教時間為10天,每天開設五節課,其中包括三節文化課以及兩節興趣開拓課。早上上3節,每節課時間為45分鐘,並決定增加眼保健操專案。具體的上課時間安排為:

  課前晨讀8:00—8:30;第一節8:40—9:25;第二節9:35—10:20;課間眼保健操10:20—10:40;第三節10:40—11:25;午飯及午休時間12:00—14:30;第四節14:30—15:15;眼保健操15:25—16:10;第五節:16:10—16:40(由班主任跟班可以進行寒假作業輔導,也可以開班會,由班主任自主安排);

  ⑵確定支教的課程為:

  基礎類:數學、語文(主要是寫作,歷史故事)、英語(英語入門、英語口語、英語會話、英語歌曲等)、

  素質拓展類:地理課、電影放映課、心理輔導課、趣味化學課、音樂、體育等;

  ⑶確定的興趣小組的專案為:朗誦、健美操、武術隊、舞蹈隊、合唱隊、話劇隊等

  (二)調研

  (1)設計調查問卷(分為教育、經濟、文化三個方面)

  (2)訪談當地高齡老人,瞭解當地歷史變遷狀況;

  (3)訪談個別家庭,瞭解當地家庭教育,人際交往的方面的情況及存存在問題;

  (4)訪談村內外出農民工,瞭解當地外出務工人員的`基本狀況及存在問題;

  (5)訪談學校教師及學生,瞭解當地基礎教育狀況;

  (6)走訪村內各個村社,瞭解當地農村建設,人際和諧的基本狀況。

  (三)其他活動

  定期召開主題班會。增進支教隊員和當地小學生的交流,消除陌生感,方便以後支教活動。

  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策劃3

  一、活動主題:

  服務家鄉發展,挖掘七夕文化

  二、活動理念:

  在社會上學習知識,在實踐中積累經驗;

  在基層中體驗生活,在活動中培養人脈。

  三、活動宗旨:

  在第二屆中國(鄖西)天河七夕文化節即將舉行之際,為了在家鄉鄖西崛起的過程中盡一份力,同時深入社會體驗基層生活,積累社會經驗,以達到鍛鍊自我能力,提高自身素質,展現人格魅力,實現自身價值!

  四、活動目的:

  1、透過本次活動,組織志願者們參觀七夕文化博物館,深入瞭解七夕文化,以及相關的傳奇故事,提升志願者們的閱歷,豐富志願者們的內涵;

  2、透過參與到這種大型文化盛會中去,不僅可以讓志願者們邊服務邊學習,積累實踐經驗,同時,也可以培養人際交往的能力,擴大參與者們的人脈圈;

  3、透過參與本次活動,可以深入瞭解家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文化資源,挖掘有潛力的專案,並做好調研分析工作,以備將來為家鄉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4、透過參與本次大型志願服務活動,將在學校學習到的相關專業知識,運用到實際活動中去,實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發揮專業優勢,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五、活動宣傳:

  1、和社會媒體(報社和權威網路媒體)特約合作,擴大宣傳力度;

  2、認識的同學之間以相互發資訊、打電話的方式宣傳;

  3、以qq訊息通知、分享日誌部落格、群郵件的形式在網上宣傳;

  4、收集活動照片、製作活動展板,以平面形式在人流量多的地方進行宣傳。

  六、活動時間安排:

  6月1號—7月10號:面向鄖西籍大學生招募300名志願者;

  7月11號—7月20號:對所有報名參加的志願者進行組織培訓;

  7月21號—7月25號:對志願者們進行考核選拔,並分為若干小組;

  7月26號—7月30號:給各志願小組分配任務,現場演練協調均勻;

  8月1號—8月4號:進行模擬測試,使各個小組在人員分配、服務水準上,都力爭達到活動要求;

  8月5號—8月6號:根據活動要求,將各小組調集到各個工作現場,為本次文化節做好各方面的服務活動;

  8月7號—8月15號: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整理活動相關資料,寫出活動報告,並針對活動存在的問題,向主辦單位提出可行性的改進方案。

  (這只是活動日程初步規劃,具體時間由鄖西團委統一安排,整個活動歷時3-5天)

  七、活動可行性分析:

  1、團隊優勢分析:

  我們團隊組成呈年級跨度學科交叉的梯形分佈,團隊成員的專業結構、知識層次結構合理,包括管理學學專業,統計學專業,會計學專業,旅遊管理專業等,具有較深厚的專業功底和良好的實踐能力與協作能力,可以充分利用多學科的交叉優勢,發揮出專業特長。同時我們團隊主要是鄖西人,服務家鄉建設的熱情很高,且對當地的地理環境、人文風貌都比較瞭解,同時,團隊負責人因過去的活動,和當地的相關領導建立了深厚的信任關係,活動過程中協調運作比較容易。

  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策劃4

  一、活動背景:

  教育是民生之基,學習是富民強國之本,發展農村的義務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規劃綱要》中指出,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有三個,其中第一個是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第二個是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第三是進入人力資源強國的行列。同時,綱要提出要把教育公平作為一個最核心的目標和原則,這就意味著加強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縮小城鄉差距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突出問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中也指出,農村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域性性的重要作用。

  學校為豐富大學生暑期文化生活,支援、引導和激勵廣大青年學生加強學習實踐黨的理論成果和創新意識,積極投身到推動科學文明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偉大實踐中,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和時代精神,在實踐中瞭解國情,奉獻社會,服務人民,提高素質。學院組織的“三下鄉”活動,希望透過社會實踐,鍛鍊我院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達到學生與社會間的雙贏局面。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理論聯絡社會實際,透過親身體驗,積累豐富經驗,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為響應按照校團委,院團委等上級部門的統一部署,我支部現決定到廉江市石嶺鎮廣勝小學開展今年暑期的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二、活動目的:

  1.針對當地教育水平,開設多種豐富多彩的課程,為當地青少年朋友帶去新活力、新思想、新科學,在豐富當地學生暑期生活之餘,提高他們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培養多種才能,開拓他們的新思維,激發當地他們的發憤圖強、不斷爭取的良好品質。

  2.設定手工課程,舉辦手工藝品大賽,鼓勵、引導更廣大的青少年正確認識環保、自覺踐行環保,不斷擴大社會各界對生態環保的重視和支援。

  3.開展普法知識教育,邀請當地的公安部門宣講法律知識,幫助學生及當地群眾增強安全意識,提高法律素養,並學會透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4.參加“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豐富了大學生暑假生活,讓大學生學會時刻關心鄉村教育的重要性,培養大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進一步激發大學生成長進步,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努力擴大大學生參與面和受教育面提高自身的素質,實現全面發展。

  5.培養大學生為鄉村服務的意願,樹立新農村建設的意識;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以提高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基本點,使參加實踐的大學生真正實現實踐一處,服務一方,也讓人民群眾真實地體會到新世紀大學生的高尚情操和美好情感。

  三、活動主題:

  豐富大學實踐生活,促進農村教育文明。

  四、活動基地及簡介:

  1.基地:廉江市石嶺鎮廣勝小學

  2.基地簡介:廣勝小學成立於1987年,地處風光如畫,美麗富饒的廣東省湛江市廉江市石嶺鎮,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實驗學校”,“湛江市‘雙優’學校”“湛江市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學校環境非常清幽,共有四棟教學樓,一棟教師宿舍,一個籃球場,最具特色的就是擁有幾十個乒乓球檯,還有種滿大王椰和榕樹的操場,是師生開展教育活動及體育活動,吸取知識,鍛鍊身體素質的理想之地。學校擁有一支思想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教師隊伍,他們以高度的事業心與責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並注重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經常會開展不同的活動,如演講比賽,乒乓球大賽等。今年該校的標語是“給力廣勝,幸福石嶺”。

  五、本隊基本情況:

  1.隊名2.負責人:

  3.口號:同一藍天下,幸福齊飛翔。

  4.指導老師:李老師

  5.隊員人數:25人

  6.實踐服務物件:

  7.時間安排:20xx年7月15日-20xx年7月25日

  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策劃5

  一、活動主題

  扶貧建功青春行

  二、活動地點

  三、活動時間

  20XX年7月21日—30日

  四、活動內容

  1.理論普及宣講。結合黨的十九大關於脫貧攻堅惠民政策,深入基層,入戶走訪調研,透過發放宣傳資料、懸掛橫幅、張貼標語、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向村民宣傳扶貧攻堅相關政策,營造人人知曉政策,人人參與扶貧的濃厚氛圍,引導廣大群眾擯棄“等靠要”的思想,樹立勤勞致富的理念。

  2.文化藝術服務。以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為導向,招募有文藝特長的志願者組建文化藝術服務團隊,以弘揚時代精神、倡導文明新風為目的,以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精心編排基層人民群眾喜聞樂見、貼近基層生活實際的文藝節目,到扶貧點開展文藝演出,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3.教育關愛服務。針對扶貧點基礎教育薄弱、教育資源匱乏、留守農民工子女相對較多的情況,結合我校學生師範專業特點及優勢,以關愛留守兒童為重點,為當地中小學生特別是農民工留守兒童舉辦課業輔導、素質拓展、親情陪伴、愛心捐贈等活動;探索高校與扶貧點學校結對幫扶的長效機制,幫助當地最佳化教育資源、提升教學質量。

  4.精準電商扶貧。借鑑我校往年扶貧經驗,繼續對扶貧點開展精準電商扶貧。依託經濟與管理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組織志願者開展“網際網路+農業”電商發展現狀調研行動,針對鄉村電商知識匱乏的現狀,開展電商創業技能培訓,對扶貧點貧困戶開展“私人訂製”一對一幫扶電商線上線下實踐行動,聯合農戶努力打造特色地標性農副產品線下零售終端與線上購物平臺聯合營銷。

  5.推普脫貧攻堅。深入扶貧點,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和精準扶貧戰略需要,發揮我校師範大學生的專業優勢和智力優勢,開展推普脫貧攻堅活動。透過開展普通話口語培訓、普通話標準宣講、閱讀寫作訓練、語言文字遊戲設計等形式,提高貧困落後地區人民特別是青壯年勞動者和青少年兒童的普通話水平。

  五、活動步驟

  1.宣傳發動。利用校園廣播、微信、海報、網站等方式在全校範圍內開展廣泛宣傳,各學院要深刻認識到社會實踐的重要意義,積極發動本學院學生參與,認真組織好本學院學生的報名推薦工作。

  2.隊員招募。各學院根據《20XX年xx師範學院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主隊隊員招募人數及要求一覽表》(附件1)組織學生報名,7月6日前將《20XX年xx師範學院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主隊隊員報名表》(附件2)以學院為單位上報校團委,電子稿發至校團委郵箱。由校團委組織隊員面試選拔。

  3.隊員培訓。實踐團隊組成後,校團委將對全體成員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安全、衛生、民俗、技能及其他一些下鄉基本常識等。各組指導老師也將對每組隊員根據實踐活動的需求開展相應的培訓,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

  4.活動實踐。按照活動計劃,在貧困點扎實開展各項志願服務活動。在實踐過程中及時總結開展情況,並上傳活動資訊,做好活動的宣傳工作。

  5.活動總結。活動結束後要及時總結,如實踐成果、團隊總結報告、團隊成員個人小結(每人一份)、活動照片、“三下鄉”簡報、各媒體對實踐活動的相關報道等。

  六、工作要求

  1.高度重視,加強領導。要充分認識組織開展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加強領導,加強協作,形成合力。校團委具體負責組織實施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有關工作,認真進行篩選組隊工作,並選派得力學生幹部和教師帶隊指導,服務內容切合基層實際和需要,切忌走馬觀花、變相旅遊等。

  2.精心組織,注重安全。要對活動方案進行精心、周密的策劃,做好活動預案;要充分做好活動前的準備工作,要制定實踐活動安全預案,並確定1名同志為實踐活動安全員。除對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志願者進行安全教育外,出發前所有成員必須簽訂《xx師範學院20XX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個人安全責任書》。

  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策劃6

  一、活動時間:

  7月17日至7月20日

  二、活動地點:

  田陽縣大楞鄉龍和村

  三、實踐主題:

  田陽縣大楞鄉龍和村生態環境調研

  四、口號:

  環境保護,人人有責。

  五、隊伍名稱:

  百色職業學院“環境調研小分隊”。

  六、時間內容:

  1、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對當地人對於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知識瞭解情況進行問卷調查。

  2、對旅行者對當地的環境保護情況做問卷調查。

  3、對當地環境保護情況做相關調查。

  4、根據問卷調查情況對當地的旅行者進行環境保護的宣講呼籲大家保護環境。

  5、根據問卷調查情況對當地人進行環境保護宣講呼籲大家保護環境。

  帶隊老師:xx隊長:xx隊員:xx

  七、主要特色:

  依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活動以“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為口號,瞭解當地災區情況,關心和關愛災民。

  八、預期目標:

  透過社會實踐,鍛鍊青年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我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為農村的改革與謀求發展提供好的建議,讓“三下鄉”真正把先進的科技、教育和文化新穎的形式下鄉,努力提高“三下鄉”活動的服務水準。這次活動同時也是我院“第二課堂”的.延伸,我院領導大力支援“第二課堂”,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鍛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不斷完善自己,努力做到“學以致用”。為了讓我校“三下鄉”活動更出色,並更一步豐富“第二課堂”的內容,這次活動我們做了充分的準備。

  九、注意事項:

  由於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開展時間相對比較長所以請參加暑期社會實踐集中實踐團隊及成員嚴格遵守暑期社會實踐相關安全規定注意以下幾點細節以保證我係暑期社會實踐的順利進行。

  1.活動期間必須以團隊為單位,禁止任何形式的單獨行動。不單獨去陌生或偏僻的地方;夜間不單獨出行,防範搶劫、詐騙等事故的發生;

  2.不去自然災害(例如地震)易發地及各種疾病感染高發區,不要在惡劣天氣下進行長時間的戶外活動;

  3.準備必要的藥品、充足的飲用水,高度警惕感冒、外傷等情況發生,注意帶足禦寒衣物;

  4.嚴禁去治安狀況差的場所活動,在野外活動時嚴禁夜間出行;

  5.出行在外時注意文明舉止,儘量避免與陌生人發生任何形式的衝突,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瞭解並尊重實踐當地的風俗習慣;

  6.嚴格遵守交通法規,杜絕交通意外的發生;

  7.在乘車、乘船及外出時保管好自己的行李物品;

  8.嚴禁在野外進行危險性活動;

  9.確保飲食安全,不喝生水,不在小攤小販處購買食品或就餐;

  10.實踐隊員在實踐活動結束後返回各地時儘量結伴而行,單獨返回的同學應特別注意安全,抵達目的地後主動向帶隊教師彙報。

  附表:

  物資準備或所需物品(總負責人:xxxxxx)

  1、團隊物品:

  (1)隊旗一面(學校的校旗幟)。

  (2)物資、宣傳問卷內容若干份。

  (3)工具和其他用品:相機等。

  2、個人物品:學生證、身份證、隨身現金等。

  十、經費預算:

  印問卷內容和宣傳資料200份x1.00元/份200.00元

  住宿10人x3x20.00元600.00元

  車票10人x2x10.00元200.00元

  伙食10人x3x15.00元450.00元

  合計:1450元

  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策劃7

  一、活動標題

  大學生三下鄉活動

  二、活動意義

  透過組織大學生下鄉活動,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培養大學生勤儉節約的習慣,宣傳大學生的生活

  三、活動前期準備

  由仙桃職業學院毛澤東青年學習會組織部負責參與活動同學的組織工作,宣傳部負責本次活動的相關宣傳工作,秘書部負責本次活動的相關聯絡人的通知,仙桃職業學院醫學院學生會籌備一場大型的文藝晚會。

  四、活動內容

  本次活動將由仙桃職業學院毛澤東青年學習會及仙桃職業學院醫學院學生會合作舉辦一場大型的大學生下鄉文藝晚會,仙桃市工業園區鐵匠灣村委會給予支援和配合。

  五、活動目的

  透過本次活動提高大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六、活動總結

  透過成功舉辦大學生下鄉及相關文藝晚會活動,是我們社團內部合作更加默契,各部門對自己各自職責更加明確,也在活動中發現了社團內部工作的不足,同時也對我們社團的宣傳工作期了很大的作用。

  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策劃8

  一、活動主題:

  服務農村體驗自然共享和諧

  二、活動目的及意義:

  1、當代大學生普遍缺少社會實踐經驗,渴望得到參與社會實踐、積累社會經驗的機會。

  2、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是學院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實踐平臺,使學生們的課堂知識在課外能學以致用、得到鍛鍊,學生們參與的積極性普遍較高。

  三、活動內容:

  1、活動時間:20xx年7月8日—7月17日。

  2、活動地點: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井底村

  3、帶隊教師:周xx陳xx

  4、隊長:xxx,隊員:藝術設計系動畫系15名同學

  5、隊伍名稱:傳媒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

  6、口號:

  四、具體實施方案:

  1、活動前期:

  制定一份完整的`活動方案,成立活動小組,招募參與實踐人聯絡活動地點,溝通協調活動內容,以及活動前期相關工作的安排部署。召開全體參與實踐人員的相關會議,分組、設組長、分工、安排工作專案與細節,並討論解決實踐人員的吃、住、行問題,並報告活動的行程和注意事項。

  2、活動中期:

  全體成員從學校組織出發去活動地,到達當地後,與當地負責人見面,安置好行李後,舉行活動開幕儀式,做好人員相關登記。

  活動具體內容為:

  a、在井底旅遊區做旅遊嚮導,為遊人作解說服務;

  b、在當地小學支教,教小朋友繪畫、唱歌、跳舞、智力遊戲等等,要求撰寫教案、教學日曆,規範教學。

  3、活動後期:

  檢點好行李物品,有序撤退。切記返程安全,做好返程人員登記。

  回校後所有隊員寫實踐心得與實踐總結,對實踐活動的影像、文字等資料進行彙總、整理、收集。做一次實踐交流研討,分享所獲。

  五、預期目標:

  透過社會實踐,鍛鍊青年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我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為農村的改革與謀求發展提供好的建議,讓“三下鄉”真正以先進的科技、教育和文化新穎的形式下鄉,努力提高“三下鄉”活動的服務水準。這次活動同時也是我院“第二課堂”的延伸,我院領導大力支援“第二課堂”,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鍛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不斷完善自己,努力做到“學以致用”。

  六、活動要求與安全預案:

  由於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開展時間相對較長,所以請參加暑期社會實踐集中實踐團隊及成員嚴格遵守暑期社會實踐相關安全規定注意以下幾點細節以保證我係暑期社會實踐的順利進行。

  1、隊員必須注意維護學校與社團形象,不做與身份不相符的事情。隊員要有良好的團隊精神,互相幫助,團結協作,親密配合。每天晚上19:00進行交流與彙總,隊員討論,安排次日工作。

  2、隊員必須服從統一的組織管理,服從集體的決定,活動期間必須以團隊為單位,禁止任何形式的單獨行動。隊員必須統一著裝活動,按作息時間工作與休息。不單獨去陌生或偏僻的地方;夜間不單獨出行,防範搶劫、詐騙等事故的發生。

  3、不去自然災害(例如地震)易發地及各種疾病感染高發區,不要在惡劣天氣下進行長時間的戶外活動。

  4、準備必要的藥品、充足的飲用水,高度警惕感冒、外傷等情況發生,注意帶足禦寒衣物。

  5、嚴禁去治安狀況差的場所活動,在野外活動時嚴禁夜間出行。

  6、出行在外時注意文明舉止,儘量避免與陌生人發生任何形式的衝突,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瞭解並尊重實踐當地的風俗習慣。

  7、嚴格遵守交通法規,杜絕交通意外的發生。

  8、在乘車、乘船及外出時保管好自己的行李物品。

  9、嚴禁在野外進行危險性活動。

  10、確保飲食安全,不喝生水,不在不衛生的地方就餐。

  11、實踐隊員在實踐活動結束後返回各地時儘量結伴而行,單獨返回的同學應特別注意安全,抵達目的地後主動向帶隊教師彙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