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4篇)

大學語文學習心得體會

  關於心得體會的寫作方法

  (一)簡略寫出自己閱讀過的書籍或文章的內容,然後寫出自己的意見或感想。明確的說,就是應用自己的話語,把讀過的東西,濃縮成簡略的文字,然後加以評論,重點的是(著重)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見。

  (二)將自己閱讀過的文字,以寫作技巧的觀點來評論它的優劣得失、意義內涵,看看它給人的感受如何,效果如何。

  (三)應用原文做導引,然後發表自己的意見。比如我們可以引用書中的一句話做為引導,然後發表見解。

  (四)先發表自己的意見或感想,然後引用讀過的文章來做印證。

  (五)將讀過的東西,把最受感觸、最重要的部分做為中心來寫;也可以把自己當做書中的「主角」來寫;也可以採用書信的方式來寫;更可以採用向老師或同學報告的方式來寫。

  大學語文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4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語文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語文學習心得體會1

  這個學期上了大學語文這麼課,我很開心,從高中開始,我就很喜歡大學語文這門課,如果要我說對自己的哪科最滿意的話,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說是大學語文。倒不是因為語文最好學,而是語文於培養了我的悟性和對美的感受,提升了我的修養。還有,每當學其他課程累了,我總喜歡去看看、讀讀有關語文方面的書,陶冶情操,增強學習的樂趣,緩解學習的疲勞。可以說,語文在我的學習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對語言方面的課程有一種偏愛,尤其喜歡大學語文。唐詩、宋詞將文字的種種不同風格的優美都演繹到了極致,而小說、散文、雜文又別有一種令人心動的風采,因此,我對學習語文尤其是學習寫作有一種莫大的興趣。說起來,以前讀書的時候,語文也曾是我的強項之一。學習語文關鍵在於興趣。但有一個階段,每次看到語文習題,總是覺得十分煩躁,覺得很沒意思,很枯燥。而對於作文,我則更有一種近似痛恨的感覺可能我這樣說有些誇張,但是有一段時間我的確是看到作文心裡就很不舒服。透過對大學語文的學習,我感覺到了語文的美,寫作的快樂。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興趣低落的問題。不僅認真學習大學語文,還去找來有大學語文詩詞的唐詩、詞選,每天讀上一兩首,讓自己重新燃起對語言文字之美的熱愛,平時多看看一些文學雜誌和小說,還把文中一些寫得好的片段、語句摘抄甚至是背下來。名言警句當然也不能放鬆,每天都要背上幾條。在自己的學習筆記裡開闢一個小小的專欄,寫上一句自己喜歡的佳言妙句,一天一換,還經常複習、咀嚼。語文的興趣得到了提升。為了彌補基礎知識太過薄弱的不足,我認真學習、反覆練習基礎知識,夯實自己的語文基礎。我找來一本詞典,備在手頭,用於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每天讀裡面的詩詞。還每天朗讀一篇好的文章,課本中的議論文、散文都可;遇到不認識的字不再輕易放過,而是將其查個水落石出;對語文基礎知識每天都背個十來條;堅持這樣做三個月後,我發覺,我越來越喜歡大學語文了,它不僅讓我增強了文學修養,還增養了耐心、細心、意志力等品質,我深深的感謝大學語文給我帶來的快樂、成就感。

  我非常喜歡閱讀文學作品,雖然我是一個典型的工科學生,可這阻止不了我熱愛文學,同學們都說我是一個非典型的工科男,我的專業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我們學習的很大一部分時間是做在電腦前度過的,那樣的學習生活有些許的單調和說不出的無奈。我喜歡體驗各種各樣的生活,是大學語文完成了我的這個願望,小說當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讓我充分體會到了不同世界不同人物的精彩。還有大學語文對我關於美的教育也是功不可沒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淨。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些文字是那麼的有質感,又道出了人生的許多道理,我愛語文,我愛文字。

  我最喜歡的一個小說作者是海巖,我讀過他大部分的小說《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一場風花雪月的事》《陽光像花一樣綻放》《五星酒店》《河流如血》,不過有點可惜的是學校圖書館裡沒有《玉觀音》《死不瞑目》。在這些書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當初看完這本小說,被裡面的愛所感動,寫了一篇QQ日誌。我喜歡海巖的文字,字裡行間透著希望。

  學習大學語文的這些日子裡,很充實,有動力,全身充滿朝氣,整個人都變得積極向上了。學習大學語文既帶動了自己學習的積極性,又使學習變得充實而快樂。

  大學語文學習心得體會2

  學習大學語文有感我們從小便開始學習語文,而學習大學語文就相當於學習我們自己的母語。母語作為一門語言,是一種有形無形的存在的,是歷史流注的民族精神,它孕育著我們每一個人。同時它作為一門基本的課程,是我們更好學習其他學科的載體。本學期我透過對大學語文的學習,讓我對於人文和科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完整,更全面的瞭解和感悟。

  大學語文與我們以往初中和高中學習的有所不同,它更多的是強調能從欣賞語文的角度上出發,語文沒有像以往學習時枯燥乏味的練習,它不再要求我們為了考試而循規蹈矩地學習。相反,它是讓我們在愉悅的氛圍中透過對它的接觸和了解逐漸去感受語文的獨特文化魅力。在學習當中,我們分別學習了中國的詩歌、散文、戲曲和小說。一方面,對語文的學習使我的國學文化積累有了一定的幫助,另一方面,它透過文化的手法像我們展示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

  本學期我們主要學習了古代文學,現代文學,當代文學以及外國文學。首先,我認識到在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在唐代,中國詩歌出現了四句的絕句和八句的律詩,而詩歌的發展也達到了頂峰,“初唐四傑”為唐詩的發展起了積極進步的作用,他們一改前朝詩歌綺麗餘習、浮誇之風,把詩歌從狹隘的宮廷轉到了廣大的市井,從狹窄的臺閣移向了廣闊的江山和邊塞,開拓了詩歌的題材,豐富了詩歌的內容,賦予了詩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當時詩歌的思想意義,展現了帶有新氣息詩風,推動初唐詩歌向著健康的道路發展,為唐詩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隨著唐朝經濟的發展,唐朝出現了所謂的“開元盛世”,社會文化也發展到了鼎盛,在這個時期,詩歌創作領域也出現大批優秀詩人,寫下內容異常豐富的詩歌。唐朝最具代表的兩位詩人李白、杜甫也出現在這時。

  在宋代,詞逐漸被人們接受,並代替了詩歌成為當時的主流文化,宋詞也逐漸形成兩大派,一個是豪放派,豪放派特點大體是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其中以蘇軾和辛棄疾最為突出。另一個這是與之相對的婉約派,其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等,婉約意為婉轉含蓄,因此婉約詞派的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慎密,重視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而元代出現了曲,元代的詞,比較宋詞,頗為遜色。元詞可以約分為兩個時期。第一時期的詞人大體上包括由金入元、由南宋入元的詞人和在蒙古王朝統治下的北方詞人三個部分。這時候的詞作中寫得比較動人的是表現故國之思的作品。第二時期的詞作家大抵出生在忽必烈改元之後。這一時期的著名詞人有張翥、薩都□和虞集等。虞集的《風入松》,薩都□的《滿江紅》《金陵懷古》,膾炙人口。而張翥的詞清麗細膩,尤具特色。最後到明清時期出現了小說,小說主要有白話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兩大類。明代的長篇小說按題材和思想內容又可概分為四類即講史小說神魔小說世情小說和公案小說等。元末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最典型的歷史演義小說,也是中國的第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代表了歷史演義小說的輝煌成就。在它的影響下,歷史演義大量出現,內容差不多從遠古傳說時代到漢晉唐宋都有所作。較著名的有《列國志傳》、《全漢志傳》、《唐書志傳通俗演義》等,其中以馮夢龍改編的《新列國志》成就較高,影響也較大。清代小說代表主要有《紅樓夢》。這些白話小說不僅對中國後世的文學戲劇電影有巨大影響也對日本朝鮮越南等國的文學創作產生過巨大影響其中的優秀作品被翻譯成十幾種文字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學習中國文化,這極大的培養了我們當代大學生對於祖國文化的熱愛,也增強了我們的愛國情操和文化責任感,而且,大學語文讓我從哲學的角度去審視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大學語文所提倡的“以人為本”和“人文精神”,幫助我認識了“我自己”,即傾聽自我心靈深處的呼聲和需求,學會去愛人,去關心人,達到對個人和社會的終極關懷。我個人覺得,在弘揚文化的今天,我覺得大學語文讓我們體驗了中國傳統文化和人文語文的魅力和智慧,實現了科學和人文的迴歸,讓我們不斷的完善自我。

  其次,在現在和當代文學的學習中,我們認識到,這個時期隨著歷史的不斷髮展,社會上不斷湧現出文人雅士。他們也為我們創造了許多文學作品,讓我們透過對這些文學作品的不斷學習,瞭解和認識到了各個時代顯著特點,並讓我們不斷的反思當下,進而促進我們歷史的不斷前進。

  最後,我們也對外國文學進行了一定的學習。老師為我們選讀了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之一。它主要講述的是復仇的故事中交織著愛恨情愁,透過對文章的學習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外國文學的特點,以及它與中國文學的不同之處,讓我們更好的學習文學知識。語文,覆蓋面最為廣泛,上至天文時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眾生,包羅世間永珍。它承載著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蘊含著中華民族獨特性格的精靈,是開啟中華民族瑰麗文化大門的金鑰匙。在本學期學習大學語文的學習中,我感受到了學習語文不只是課堂內老師的講解,更是出於自己對語文或者說對文學的一種熱愛,一種欣賞。除了書本,電影、雜誌、報紙都可以讓你體會到語文所帶來的一種美感,有時還可以是一點小小的感動。

  當然,語文也讓我體會到了不同朝代,不同年代的文化元素、文化品位、歷史事件,瞭解了某些詩人的氣節與處世之態。譬如:李煜的詩:“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從中,我感受到了他的亡國之痛,卻並無讀出他的亡國之恨和作為一代君主本應有的霸氣。他的詞向我們訴說了他其實無心政治,所經歷的這一切也許只是受到命運的擺佈而已。著實,一些詩歌美得動人。例如周邦彥的“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婷婷的荷花在清風中搖曳的曼妙身姿我已不敢想象有多美,荷之韻更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了。

  語文就像是一幅美麗的錦繡山河圖畫,它有優美的線條和斑斕的色彩,既道出了語文的複雜性,也說明了語文的重要性。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天生重要。學習大學語文使我更加嚮往文學的世界,想用最簡潔的文字表達複雜的情感,想用最平淡的語言創造一個不平凡的意境,想用粗糙的文筆記錄被揮霍的幸福。它讓我深深地感到文學的魅力,讓我想不斷的探索,不斷的求知,進而不斷的完善自我,讓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大學語文學習心得體會3

  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語文,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都是一門必修課。然而,到了大學,尤其是對於我們這些非漢語專業的學生來說,語文離我們漸行漸遠。選修一門語文,驀然發現,久違了的親切感又回來了,還有絲絲縷縷的新鮮感和幸福感。

  漢語——我們的母語。儘管買我們從一出生就開始學習,但漢語言文學博大深奧,未必我們各個精通。然而,學習大學語文,我們對基本的語言知識技能有了掌握和運用,系統的學習了語法規則。尤其是在這歷史悠久的千年學府,我盡情的在書海中沉醉,體驗到的不進食學到博大精深文學的成就感,更是一份對母語的強烈熱愛。

  從《詩經》到漢樂府,從唐詩宋詞到明清小說,從中國古典到外國經典,語文承載的不僅僅是人類智慧和勞動的結晶,更傳承著中華厚重的文化和經久不衰的思想之光。我驚歎於先哲們睿智的頭腦,被無數文人墨客恨意的才氣說震撼,更沉醉於流傳萬世而不滅的經典之中。我讚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我欽佩,華夏兒女才智驚人;我迷醉,千古美文精妙絕倫。“啊,我親愛的祖國!”每當徜徉在經典中的時候,我就想這麼高聲吟詠一句,尤其是在長沙,當你看到無數的白皮膚·黑皮膚·藍眼睛的人們捧著漢語書時,但你微笑著用英語和他們交流中華名著時,但你聽到他們用結結巴巴的漢語和你交談時,一種來自內心深處的自豪,一種深埋了幾百年的揚眉吐氣的自豪,像彩虹一樣的繽紛色彩的絢麗光環將你包圍,享受這世界最矚目的光輝。

  一首《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追尋的恍惚迷離,詩意的朦朧唯美,彷彿是棉紗線的神秘女郎,彷彿是蒙娜麗莎的微笑……每個人讀後都各自詮釋著心中的嚮往。在年少輕狂的青年人眼裡,“伊人”是心中美好的戀人;在求賢若渴的政客眼裡,“伊人”是寶貴的助手,遙遠而美麗。大學語文啟發的正是這樣一種發散思維,多角度,多立場地看問題。以前,雖然學了那麼多年語文,但從未這樣深入的分析,體會鬼文學這種立體的美感。應試教育束縛了我們斯文的翅膀,而在大學裡,我們幸好有找到了那些遺失的美好。

  雖然如今,人們對大學語文的教育提出質疑,但還沒有得出實用結論之前,學習大學語文,偶爾回顧一下經典,在忙碌的鑽研中給心靈一個暫時休憩的家,何樂而不為呢!

  大學語文學習心得體會4

  這學期我們開設了《大學語文》課程,經一學期的學習,我對大學語文知識有所掌握,同時,對我們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及外國的優秀文學有了新的、較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我感受到了學習語文不只是課堂內老師的講解,更是出於自己對語文或者說對文學的一種熱愛,一種欣賞。

  儘管我們從一出生就開始學習,但漢語言文學博大深奧,未必我們各個精通。然而,學習大學語文,我們對基本的語言知識技能有了掌握和運用,系統的學習了語法規則。大學語文與我們以往初中和高中學習的有所不同,它更多的是強調能從欣賞語文的角度上出發,語文沒有像以往學習時枯燥乏味的練習,它不再要求我們為了考試而循規蹈矩地學習。相反,它是讓我們在愉悅的氛圍中透過對它的接觸和了解逐漸去感受語文的獨特文化魅力。在學習當中,我們分別學習了中國的詩歌、散文、戲曲和小說。一方面,對語文的學習使我們的國學文化積累有了一定的幫助,另一方面,它透過文化的手法像我們展示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尤其是在這歷史悠久的千年學府,讓我盡情的在書海中沉醉的同時,也培養了我的悟性和對美的感受,提升了我的修養。

  從《詩經》到漢樂府,從唐詩宋詞到明清小說,從中國古典到外國經典,語文承載的不僅僅是人類智慧和勞動的結晶,更傳承著中華厚重的文化和經久不衰的思想之光。我驚歎於先哲們睿智的頭腦,驚歎於文人墨客的才氣,驚歎於那流傳萬世而不滅的經

  一首《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追尋的恍惚迷離,詩意的朦朧唯美,彷彿是棉紗線的神秘女郎,彷彿是蒙娜麗莎的微笑??每個人讀後都各自詮釋著心中的嚮往。在年少輕狂的青年人眼裡,“伊人”是心中美好的戀人;在求賢若渴的政客眼裡,“伊人”

  是寶貴的助手,遙遠而美麗。大學語文啟發的正是這樣一種發散思維,多角度,多立場地看問題。以前,雖然學了那麼多年語文,但從未這樣深入的分析,體會鬼文學這種立體的美感。應試教育束縛了我們斯文的翅膀,而在大學裡,我們幸好有找到了那些遺失的美好。

  雖然如今,人們對大學語文的教育提出質疑,但還沒有得出實用結論之前,學習大學語文,偶爾回顧一下經典,在忙碌的鑽研中給心靈一個暫時休憩的家,何樂而不為呢?

  當我們目睹金錢腐蝕權力,物慾吞沒崇高而感到萬分困惑時,當我們面對無情的生存競爭,“讀書只為稻粱謀”時,讓大學語文課帶我們走進文學天地,去與人類最優秀的心靈對話。

  我以為,學習大學語文,首先是為了培養我們對美的感受力,陶冶我們的性情,提高我們的文學藝術修養。而文學藝術在激發人的精神的豐富性、儲存和發展人對世界的多樣性想象方面,是其他東西不可替代的。在這個消費主義和功利主義喧囂塵上的時代,人們的生活與心靈越來越粗糙化和粗鄙化,而文學藝術可以潤澤我們的靈魂。大學語文就是一門帶領大家賞析文學經典的課程,在賞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陶冶情趣,提升境界,徹悟生命。

  在這裡,我們可以瞻仰到壯觀的人格之美:屈原的獨立不遷、陶潛的沖虛高遠、李白的豪邁飄逸、杜甫的憂情熱腸;還有僵臥孤村猶思報國的陸放翁,欄杆拍遍淚灑衣襟的辛棄疾,拼將熱血力挽乾坤的秋瑾??真是言為心聲,文如其人哪,滾燙的詩篇正是他們人格的顯現。這人格的`聖光會照亮我們,使我們摒棄為一己私利而營營苟苟的庸碌生活,在大至人生的進退取與,小到日常的飲食起居中,健全自己的人格,並努力使之臻於完美。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慷慨悲壯的“建安風骨”、生氣盎然的“盛唐氣象”,還可以遇到命運坎坷卻終身歌唱土地與太陽的艾青,以及鄉愁濃郁而堅守中國文化傳統的余光中??堅強樂觀是整個中國文學的基調,雖然有些作家個人面臨黑暗世事,個人命運多舛,但他們並不悲觀頹唐,“入世”則建功立業,“出世”則擁抱自然。不僅是詩文,在戲曲中也常常洋溢著樂觀精神,與西方古代悲劇中主人公在命運面前的無力相比,我國戲曲中的善良人民哪怕死去,也會化仙變神,懲治邪惡,伸張正義。讀著這樣的作品,我們怎會不受感染和薰陶呢?又怎麼會不昂揚進取,追求崇高的生命價值呢?

  在這裡,我們可以還受到優雅品味的陶冶。品味是一種藝術修養,也是一種人生修養。藝術品味高的人用“詩眼”觀察生活,用“詩心”體味生活,待人率真,處世樸拙。這在人心被銅臭所浸染、社會被假貨充斥之時,不啻是一劑自救的良方。要自救還可以投身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去淨化靈魂。許多文學作品能夠引導人們欣賞和熱愛大自然:例如“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壯闊、“平沙茫茫黃入天”的蒼茫,“玉鑑瓊田三萬頃”的澄澈,“波心蕩、冷月無聲”的悽清,等等。

  學習中國文化,這極大的培養了我們當代大學生對於祖國文化的熱愛,也增強了我們的愛國情操和文化責任感,而且,大學語文讓我從哲學的角度去審視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大學語文所提倡的“以人為本”和“人文精神”,幫助我認識了“我自己”,即傾聽自我心靈深處的呼聲和需求,學會去愛人,去關心人,達到對個人和社會的終極關懷。我個人覺得,在弘揚文化的今天,大學語文讓我們體驗了中國傳統文化和人文語文的魅力和智慧,實現了科學和人文的迴歸,讓我們不斷的完善自我。讓我們想不斷的探索,不斷的求知,進而不斷的完善自我,讓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當然,想在短短的大學語文課內就達到培養美感、陶冶情趣的目的,是不現實的。然而,這就如同培育花木,只要在它們的根部培上了肥沃的泥土,它們就能漸漸地從中汲取養份,抵抗病蟲害,蓬勃生長。古今中外的文學經典就如廣袤豐腴的土,為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成長提供了豐厚的養料,我們只能不斷學習才能充實自我,到達一個更高的層次。

  大學語文學習心得體會5

  經過一學期對大學語文的學習,使我認識到了以前只為考試而學習語文的方式是不對的,以前的我從未認識到大學語文是這麼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當你靜下心,細細品讀時,心中感受到的是另一種境界,學習這門課,不僅拓寬了我們的知識面,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從字裡行間學會對人生的思考以及對生活的感悟,讓我們變得睿智。

  透過自主學習專題八,使我認識到了元劇的發展和內容,以及崔鶯鶯與張生的悲劇戀情,都讓我深受感染和思考。元雜劇指元代盛行的北曲雜劇,是在金院本基礎上以及諸宮調的影響下,融合各種表演藝術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完整的戲曲形式,是一種綜合性的舞臺藝術。元雜劇的劇本主要由曲詞、賓白,科範三部分組成。曲詞是劇中人物的唱詞,有嚴格的格律,是元雜劇的主體。賓白是劇中人物的對白和獨白。元雜劇以唱為主,說白是賓,所以稱為賓白。科範則是劇本中關於動作、表情、效果等的舞臺指示。雜劇的角色主要分“末”、“旦”兩類。其中正末為男主角,正旦為女主角。末,又分正末、副末、沖末、大末、小末等;旦,又分正旦、貼旦、外旦、老旦、花旦等。此外還有淨(俗稱“花臉”,扮演性格剛烈或粗暴的男子)、孤(官員)、卜兒(老年婦女)、孛老(老年男子)、邦老(盜匪)、潔郎(和尚)等。元雜劇的發祥地山西、河北一帶,本身就有著民間藝術的深厚傳統和較為頻繁的演出活動,特別是諸宮調和金院本的演出,對北雜劇的形成和發展曾起了重要的作用。元雜劇的繁榮,與它作為一種新興的藝術樣式,對廣大觀眾有著比諸宮調、宋金雜劇更大的吸引力。城市的快速發展,使市民階層不斷擴大,產生了娛樂活動的需求。元曲四大家有關漢卿、馬致遠、白樸和鄭光祖。

  《西廂記》最早來源於唐代詩人元稹的傳奇《鶯鶯傳》(又名《會真記》),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說。小說敘述了少女崔鶯鶯和書生張生戀愛,終被拋棄的悲劇故事,故事中的張生是個騙取了鶯鶯的愛情,卻又另娶高門的輕薄書生,鶯鶯則是個飲恨吞聲的悲劇形象。在這篇小說的結尾,元稹誣陷鶯鶯為“不妖其身,必妖於人”的“尤物”,而把張生拋棄鶯鶯,“始亂之,終棄之”的卑汙行為美化成是“善補過”的明智之舉。這篇小說在描寫男女愛情上雖時有情致,但思想內容方面存在著嚴重的缺陷,暴露了封建士大夫的傳統偏見,通篇充滿了男尊女卑、女人是禍水的思想。看了《西廂記》之後我覺得這樣的愛情史完美無缺的,崔鶯鶯與張生的愛情有現在難得的一見鍾情,有經歷各種社會給予的磨難,有來自雙方家長的阻擾,他們之間的愛情可謂是越演越切,在我們看來可謂是天作之合。這個故事的結尾以中國似的大團圓給大眾一個交代。而我卻不太喜歡這樣的結尾,我覺的過於通俗化,所以有時我會去看一些國外的經典電視及作品,我覺得他們的結尾都會留下一些空間讓觀眾自己去細細品味,我覺的這樣才讓作品更有意義,才會促使人們去回味去發表自己的見解。就我個人而言我不太喜歡大團圓的結局或直接不用想就可以猜到的結尾,所以我不怎麼喜歡看韓劇結尾不是女主角得不治之症就是大團圓。看了結尾在看一下他的正文,你是否覺得崔鶯鶯與張生的愛情故事是否太過於完美了呀?好像他集聚了所有經典愛情的必要情節於一身,就一見鍾情而言,現在科學家研究機率很低,況且在古代女子足不出戶,所以崔鶯鶯與張生的愛情故事開始就有點夢幻般的感覺。

  後來又經歷了社會的考驗,為心愛的女子於權貴做鬥爭,可謂是要美人不要江山的壯舉,驗證了愛情史盲目的。在後來來自父母的阻擾,就像現在的父母一樣有愛情還不行沒麵包我的女兒會受苦的,於是一介書生張生為愛情上京趕考,得到上天眷顧榮歸故里娶了崔鶯鶯,這好似現代大多數人的愛情觀鮮花於麵包不可兼的,就會放棄愛情,但是張生做到了鮮花面包都要,即使高中也沒有拋棄崔鶯鶯這也很不容易,現在很多人都在爆發後拋棄自己的髮妻,我覺的《西廂記》中的這一點我比較喜歡。 在劇本里,老夫人出面的場合並不多,但她的勢力籠罩著全劇,壓制著鶯鶯、張生以及紅娘,在矛盾衝突中處於支配者的地位。她雖然道貌岸然,卻背信棄義,口是心非,為了維護門第與禮教,竟置女兒的愛情與幸福於不顧,嚴酷地設定了難以逾越的障礙,從而激起了鶯鶯的強烈反抗,和張生、紅娘一起走上了叛逆的道路。《西廂記》正是透過這一對矛盾衝突,透過崔、張兩人勇敢追求自由幸福並最終獲得美滿婚姻的描述,表達了反對禮教及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題思想。王實甫在劇中提出了“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婚姻觀,肯定了青年男女對自由愛情和婚姻的渴望,肯定了情性的不可遏制及它的正當性。《西廂記》的成功,不僅在於熱情謳歌了青年男女反對封建禮教、爭取婚姻自主的行動,而且還成功地塑造了幾個豐滿、生動的人物形象。劇中的女主人公鶯鶯是我國戲曲中較早地出現的追求婚姻自由、背叛封建禮教的貴族少女形象。

  作為宰相之女,她早已被父母許給母親的侄子鄭恆為妻,只待服喪期滿就將完婚。但是,為了追求愛情,為了婚姻自主,她一步步地戰勝了自己頭腦中的封建禮教的束縛與母親嚴厲的管教,置門第、富貴、功名於不顧,主動地愛上了一個窮秀才。她只傾慕張生的容貌、才氣、志誠與見義勇為的品格。她認為只要有情人終成眷屬,遠遠要比狀元及第美好:“但得一個並頭蓮,強似狀元及第”。鶯鶯的愛情,並沒有同功名富貴、夫榮妻貴等思想觀念糾纏在一起,保持著純潔的一面。作為相國小姐的崔鶯鶯,環境的約束,封建禮教的教養,對她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她的青春覺醒,在行動上經歷了不斷追求和動搖的曲折過程。她既是情不自禁地向愛情走去,但又竭力控制自己的感情,在行動上表現出來的就是反覆“作假”。崔鶯鶯在愛情中的“作假”,說明社會環境、封建勢力對她有巨大壓力;也說明崔鶯鶯追求婚姻自主與所受的封建教養之間存在著激烈的鬥爭;最後說明鶯鶯也揹著封建社會女子的因襲重擔。

  從崔鶯鶯的悲劇中我們可以看出在社會大環境不變的情況下,個人是很難衝破大眾普遍所持有的觀念的。這一段愛情流傳至今,可能是因為它留給了人們對心中美好愛情一方淨土吧!所以一直被後人推崇,但是這樣的純淨的愛情在此時物質橫流的現實社會中還剩多少,讓我們在自己的心裡回答吧!社會認知是什麼樣的,人們行為便會怎樣。生活在現代的青年們是幸福的,我們可以愛自己想愛的人。然而有利必有弊,現在的人對愛情過於輕率了,人們不再相信這世上有忠貞不二的愛情了,認為那只是美好的童話而矣。現在像崔鶯鶯一樣被人拋棄的女孩子實在太多了,而她們倒是比崔鶯鶯更想得開,因為這太普遍了。所以她們可以很快的再找到新的情人,因此上愛情便也就貶值了。若長此以往,恐怕以後再想看到純真的愛情,也真的只能在書裡找了。這才是真的可悲可嘆啊!所以說,真正的愛情是值得我們去讚頌和謳歌的。在生活中,尋找自己想做的,並真正做到了,那樣的人就是幸福的!

  大學語文學習心得體會6

  語文,清朝在廢除科舉制度以後,開始開辦新學堂。當時的課程以至教材,都是從西方引進的,只有語文一科,教授的仍是歷代古文,當時稱為“國文”課。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而在進入大學之前,我們已經上了大概xx年的語文課程。而這次語文課程的學習之前,我已經有一年沒有接觸到語文課程了。

  小學的語文學習,是以抄、聽為主,每次語文的課後作業基本上都是,把今天所學的字抄十遍,把今天所學的課文抄幾遍,回家聽寫字詞還有造句到了初中、高中,就是以記和做為主,十篇課文有八篇會有背誦要求,碰到優惠的時候,就是寫著,背誦你認為好的段落,而碰到了詩詞的話,百分百的需要記憶而在選修大學語文的時候,我已經做好了死大量腦細胞,掉大量頭髮的準備。可是在第一節課上,老師只是告訴我們,要寫5篇觀後感、讀後感之類的,並且在後來的學習中,也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記憶了大學和中庸。

  但是觀後感、讀後感又讓我頭疼了,在進入大學後論文寫的比較多,而且很多都是蠻官方的,在之前,因為考試的原因,也是議論文練的比較多些。並且在看書,或者看電影、電視劇的時候,可能娛樂的佔多數,碰到好的,有意義的也只是摘抄下來,或者和朋友調侃幾句,很少有用筆記下來。而且老師說的字數不限,讓進入大學後挺多了20xx字、3000字的要求的我很沒有安全感。但是,在這之後,在每次看書、或者看電視劇的時候,我關注的地方更多了,會想他的

  背景,會把裡面的人物做比較,也會想他是這樣的,而我碰到同一種遭遇的時候,我是怎樣的。在後來的學習中,覺得老師的上課方式真的很吸引人,並不像去年我上老師教的中國茶酒文化那麼枯燥,老師在教的過程中,經常用象形文來解釋,而且偶爾也會放些影片讓我們,觀看。在後來中庸和大學的學習中,詳細的解釋,讓我很容易的理解了它們的意思,並且記憶。

  大學語文學習心得體會7

  一個學期一眨眼又過去了,語文課也結課了,突然感嘆時間流逝的很快,在大學語文這門課上,我感到了新穎,她的魅力讓我講它的劃分從公必課上提升到了興趣參加的組織活動力。因為喜歡吳老師的課,喜歡吳老師在課堂上激情的講課,用一種特別的教學手法為我們傳授知識。在這一學期的語文課上,讓我學到了很多,吳老師不僅給我們講課本上的只是,還跟我們講了許多課外的知識,她講到她的親身經歷的時候有時候會潸然淚下,有時談到她女兒的時候又會很驕傲,我們的心情也隨著吳老師的心情而起伏。吳老師的教學方式與其他課堂上的大不同,她是以一種隨堂練的形式來考察我們的,不僅讓我們鍛鍊了我們的膽識,也讓我們知道了如何地更好的與別人溝通。

  其實,對於語文這門課,我們從小就開始接觸了。最簡單的語文,我們是從父母那裡獲得的,之後上了小學,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學,我們仍然要學習語文,因為它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其實,大學期間,我覺得學習語文是一種很枯燥的事情,每天面對著字音、字形、文言文、背誦等等細節方面讓我備受煎熬。

  但上了大學語文這門課之後,讓我擁有了一種不一樣的感受,我突然覺得語文其實並沒有像以往的那種生搬硬套了,她不再要求我們為了考試而去循規蹈矩的學習了。反倒讓我可以在愉悅的氛圍中透過對她的接觸和了解逐漸去感受語文的獨特的文化魅力。在這個語文的課堂上,我完全是抱著一種享受的態度來學習的,因為在這裡,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思維去思考問題,不會有人評論你說的對錯與否,你可以自由的發言,自由的與老師、同學交談。

  在大學語文的課堂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如何用心的看待欣賞一篇文章,如何接受自己之前沒有接觸和了解的事物,如何樂觀的生活。在這課堂上我感受到了古代文學的美,她優雅、含蓄、美好不失真實。人的成長,閱歷的積累對於人生的思考理解也是對更多東西認識、理解、認同的基礎。很多感受的共鳴,不同思想的碰撞才是作品的成功。

  但在這個課堂我體悟最深得還是一定要多讀書,多積累知識,擴充套件自己的思維,有了一定的文化積澱,厚積薄發才有機可談啊,並且與別人交流起來才會很自如。丘吉爾生命中的最後一次演講是演講史上的經典之作,在整整二十分鐘裡,他只講了兩句話:“堅持到底!永不放棄!”丘吉爾用他窮極一生的學習經驗告訴人們,學習的路上應該堅持到底永遠不要放棄。學習語文,也是這樣的,我們應該多讀好書,名著等等書籍,雖然會有一定的枯燥,但是我們如果深深的讀進去了,就會體會到她裡面的內涵,我們一定不要放棄語文的學習,因為她帶給我們更多的是生活道理,帶給我們更多的是如何與其他人更好的交流。

  大學語文的學習,是知識積累的平臺,是經驗收集的去處,是提高精神境界的良好地方,它帶我們走進了真正的文學的天地,去與人類最優秀的心靈進行交流。

  大學語文學習心得體會8

  大學語文的教學在相對自由的前提之下,應該具有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學習方法。語文老師教以我們一種叫做四層分析的學習方法讓我們在廣闊的語文課文之中能應變自如。所謂四層分析法,從其表面意義可知,即將分析分成四個步驟:第一,聲音層,從音韻、節奏、語言這三個方面來分析文學作品的表層含義;第二,語義層,從詞義、語義、主要內容對文章進一步的瞭解和分析;第三,隱喻層,透過對文章的反覆閱讀以及分析,將文章中反映時代、社會的普遍現象雕琢出來;第四,象徵層,在得以作者所要表達的真實情感之後,將文章的主題在此昇華總結,反映人類或世界所帶來的哲理。四層分析法的運用可以使我對文學作品的理解由表及裡,由此及彼,從表面的簡單基本的語句表達,到文章真正蘊含的寓意大致的把握。現在我就自己所學過的課文中找出,我認為最能反映各個層次分析的代表的文章出來,對四層分析法進行我的心得收穫。聲音層,戴望舒的《雨巷》堪稱代表。《雨巷》在語音層面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它所具有的強烈的音樂美。這種音樂美,主要是由詞句的重疊和韻腳的有規律反覆等手法的運用所造成的。

  如:該詩的最後一節除了將第一節中的"逢著"改為"飄過"外,其它詞句完全一樣;這種重複的寫法不僅使全詩在內容上首尾呼應,而且使基本相同的一段語音流在詩中重複出現,從而增強了全詩的音樂感。此外,該詩的每一節都有詞句的重疊;如:首尾兩節的"悠長、悠長";第二節中的"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以及"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第三節中的"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第四節中的"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悽婉迷茫";第五節中的"遠了,遠了";第六節中的"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及"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這種詞句的重疊在詩中的反覆運用以及某些復沓形式在詩中的前後呼應,使這首詩具有相當強烈的音樂性。語意層,我認為在古詩的應用上會比較有意義。在我的理解而言,語意層就是對文章的詞義進行解釋,翻譯為白話文,是人清楚明白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

  以《蒹葭》為例,該詩的大概含義為:蘆葦密密又蒼蒼,晶瑩露水結成霜。我心中的佳人,佇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流而下尋她,彷彿就在水中央。 蘆葦茂盛密又繁,晶瑩露水還未乾。我心中的佳人,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嶇難登攀。順流而下去尋她,彷彿就在水中灘,蘆葦片片根連根,晶瑩露珠如淚痕。我心中的佳人,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艱險如彎繩。順流而下去尋她,彷彿就在水中洲。古詩的語義得以分析之後,對文章的分析和進一步理解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隱喻層,常用在一些抨擊時政的詩中,詩人不是想用喻體去說明喻旨,而是思考當兩者被放在一起,並相互對照時所產生什麼意義,產生另外一種什麼意義。因此,隱喻不再是一種說明或解釋,而是對社會現象的另一種衍生 。

  杜甫的詩有“史詩”之稱,以其《兵車行》為例它揭露了唐玄宗長期以來的窮兵黷武,連年征戰,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不僅表達了戍卒們沉痛哀怨的心情,也表現出那種傾吐苦衷的急切情態。這樣通過當事人的口述,又從抓兵、逼租兩個方面,揭露了統治者的窮兵黷武加給人民的雙重災難。本詩透過爺孃妻兒送別從徵士兵的悽慘場面的描繪及對徵人生活的描述,揭露了唐玄宗天寶年間推行開邊拓土的窮兵黷武政策所帶來的災難,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悲憤和對人民疾苦的關懷。象徵層,是用具體的事物來表現某種特殊意義。以李煜的《烏夜啼 林花謝了春紅》為例,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李煜是南唐最後一位君主,在被宋俘虜之前,其次多描寫宮廷享樂生活;入宋之後,其詞轉為抒發亡國之痛和故國之思,該詞是李煜被俘之後的一首抒發亡國哀情的詩歌,借風雨催花之景抒發亡國之痛,其深刻隱喻義,還告誡人們,活在當下,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事物。以上就是我對四層分析法的各個層次的具體分析,也是我的大學語文學習的重要的心得之一。綜上所述,四層分析法確實為文學作品的鑑賞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達到以不變應萬變的效果。

  大學語文學習心得體會9

  在這一學期,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學習了大學語文。在老師的教導下,我明白大學給我們開這門課的目的是培養我們今後在職業生涯對應用文體的應用能力,加強我們的口才,提高我們的競爭力,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以前一直認為,語文嘛,無非就是叫你這樣去鑑賞詩歌詞賦,怎樣去找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怎樣去體會一篇文章的美。但現在美味人事到自己錯了,真的錯了。剛開始上了兩節語文課,老師就讓我們瞭解了大學為什麼要給我們開這樣一門看起來沒有多大用處的課程,讓我們知道大學語文不僅僅是教怎樣寫鑑賞詩歌辭賦,它還教我們怎樣寫應用公文,還教我們怎樣鍛鍊口才,那些都是在我們今後的職業生涯中極其有用的東西,誰都不敢說,他再今後的職業生涯中不會用到“應用公文”,而僅僅是沉浸在那些你看都看不懂的文章的欣賞之中。《高職實用語文能力訓練》,從這書名中我們就應該能看出:大學語文不同於以前我們所學的語文。

  在第一節課,老師就開始教我們利益,比如我們的坐姿,走路,如何表示對他人的尊重等等,這些東西,就已經是完全脫離我們印象中的語文課程了,在之後的一整個學期,老師都在對我們言傳身教,使我們獲益良多,在這半年中罵我們學到的不是鑽到書堆中,讀者深奧對不實際的理論,而是如何創造實際中有用的東西,這些是我職業中一定會用到的東西,卻是我們所缺乏的,那就是應用公文的寫作。

  在學習中,我知道了應用公文有十三種,它們都有自己的格式,有自己的模板,但我卻不知道如何去貫通。於是,在老師的知道下,我知道,它們是有共通之處的,是可以用一個膜拜去寫作的。知道公文不是小說,它不會讓你看起來流連忘返,更不是散文,讓你看一兩遍都看不出它在講什麼,它要求的是言簡意賅,語言簡短,而意思明確,不需要什麼華麗的辭藻,不需要什麼生動的比喻,只需要你把你要說的,要表達的,言簡意賅的說清楚,讓人家一看就知道該做什麼,就可以了,這是我對應用公文的理解。

  在這一學期的學習中,我有過慌神,因為我一時難以接受大學語文,十幾年的語文學習,使我對語文的理解已經根深蒂固,不過還好,老師的教學方式讓我很快地融入大學語文的學習中,並且每次的錯也我都很認真地完成,每堂課我都很認真地聽,每篇文章我都很仔細地去讀,盡我最大的努力去學習。語文的學習不是一觸而就的,而是一個終身的,實踐的過程。因此,老師的教學方式使我感觸很深,那就讓學生自己備課,並上講臺講課,再由老師點評。

  以前上課時,如果哪個老師有哪一點沒講好,我就會跟同學一塊,指點老師的不足,認為他們講的課好無聊,我自己上還能講得更好。終於,上大學後,我有了這樣的機會,那就是學校提出的要求,安排學生上臺講課,自己備講課稿。剛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我很興奮,終於有表現的機會了,並不斷地再腦海裡想象著自己上課時的情景:應付自如,滔滔不絕,並且想著到時要做些什麼樣動作才能讓自己感覺更瀟灑……

  在接下來的備課過程中,困難重重,一來是我沒跟同組其他成員達成團隊合作。因此有些方面備課效果不好;二來我選的是古文,有句話說的好,“現在的學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三怕寫作文”,我把學生們最怕的古文選來作為講課內容,而備教材,不僅要知道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還要聯絡上下教材,準確的把握你所教的這節課的知識、能力、情感目標。因此所備教材內容雜亂,沒有把握住輕重點,這就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我漸漸地感覺到力不從心,原來做老師並不輕鬆。

  在經歷了一週的煞費苦心之後,我那從四面八方收集整理得來的備課稿中終於出來。為了寫這份備課稿,我曾一次性在網咖待了幾個小時,查詢資料,也去找過其他的教案來參考,又去圖書館翻閱關於《春江花月夜》更詳細的資料。這些資料,打印出來後一共七頁紙。看著自己辛辛苦苦得來的成果,一週來的鬱悶全拋到了腦後,興沖沖地到班上後,找來其他組員,開始分配任務,並商量了一些講課步驟,就等著時間的到來。

  終於輪到我講課了,我心裡既興奮又有些緊張,興奮的是因為我沒想到自己居然能上臺講課,多天的努力終於可以展示出來了,緊張的是沒有把握講好課,畢竟這是第一次,而且講古文,最大的難題便是調動積極性。果然,如之前所預料,上課沒多久,同學們就開始無精打采,而我也因為資料太多,沒能分配好時間,導致後面的講課內容全亂了,很多準備的內容都沒有講。

  這次的上臺講課,給我的最大感受便是:當老師,不容易啊。當然講課最終結果對我來說是失敗了,但卻也使我獲益良多。第一,這次講課,使我更深刻地瞭解了教師這一職業,知道了老師為了給學生上一節課是多麼的不易。平時上課,我們不但不聽課,還說話聊天,無視老師的存在,而當自己站講臺上看下面的同學也是同樣的情況後, 我終於知道了老師心裡的滋味,因此,這次活動教會我們要尊重老師。第二,這次活動,讓我更加深刻體會到團隊的作用。老師在安排活動時,讓我們五人一組,評分自然以組為單位,這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增強我們的集體榮譽感,鍛鍊我們的團隊合作能力。一個好漢三個幫,一條籬笆三個樁,一個人的能力始終不如一個團體強,只可惜,這次活動沒能領會到老師的用意,不能發揮出更大的團隊力量,不過,它還是加強了我們對團隊合作的認識,我想,如果今後再遇到需要團隊合作的情況,我一定會讓其發揮出應有的力量。第三,許多東西不在於多,而是在於精,這次備課,找的資料太多了,因為害怕內容不夠,到時講課面臨尷尬的時間太多,而且本身古文內容就多,再加上對內容的不熟悉,使得自身沒能把握內容分寸,時間分配不合理,直接導致了講課的失敗。第四,這次活動,也讓我學會了閱讀,因為在備課過程中,為了把課講好,我們會從多方面、多角度地去看待同一個問題,讀懂作者的心思,體會他們的心境,感受他們的思想,這樣才能夠真正得欣賞一篇文章。除了以上這些,我們還學會了冷靜,學會了如何去把握輕重等。

  這個學期,老師除了安排了講課活動外,還給我們佈置了另一項任務,那就是課外閱讀,讀一本你覺得好的書。我選擇的是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

  大學語文學習心得體會10

  今年我選修了中國民間文學,在認真聽完了吳新鋒老師的每一堂課後,使我對於民間文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完整,更全面的瞭解和感悟。下面就是我對民間文學學習的總結和心得。

  首先,我想從教育的本質和大學教育的宗旨來了解中國民間文學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我一直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完善一個人,即“取長補短”,而非“揚長避短”,去充分發掘人的潛力,認識自我的價值,即“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所以,大學教育更重要的是加強通識教育,並非專業教育,是為了發展學生的個性,而不像高中時的培養學生的共性。這正是中國民間文學存在的大背景,大前提和大環境。透過我的學習感受,民間文學的存在,是作為中國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必要環節。

  然後,吳新鋒老師帶領我們學習了中國民間文學史上的經典神話與傳說,從盤古開天地,到女媧造人,從神話到傳說,從傳說到史詩。這極大的培養了我們當代大學生對於祖國文化的熱愛,也增強了我們的愛國情操和文化責任感,在“重理輕文”的今天,我覺得民間文學讓我們理科學生體驗了中國傳統文化和人文的魅力和智慧,實現了科學和人文的迴歸,因為感性的終點是理性,理性的終點是感性,哲學則是最高的智慧,也是兩者的終極目標。

  最後,我想起了當代中國的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所畢生追求的人生哲學和治學態度—“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

  極高明而道中庸。”我覺得,這就是民間文學教會我們應有的生活態度。

  大學語文學習心得體會11

  語文這個學科,是我們從小就一直開始接觸的。最簡單的語文,我是從父母那裡獲得的,之後上了小學,初中,高中,甚至一直上到大學,語文依然和我們息息相關。大學之前,學習語文是一件要分成很多細節的事情,比如字音、字形、背誦、默寫、文言文、現代文、作文等等,是要求面面俱到的。或許加上高考的因素,在很多情況下,學習語文就是以分數為目的,而並非以學習語文字身為目的。而上了大學才發現,在大學裡學習語文是一件很自由的事情,它不在強調咬文嚼字,不再強調面面俱到,不再強迫我們去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部分。在這種輕鬆的環境之下,我自己認為更能發揮自己的長處,去學習和吸收並掌握知識。現在我就這個學期學習大學語文談談自己的心得。

  俗話說:興趣是學習最大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奠基石。對語文學習感興趣,就為你的語文學習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兩千年前的“文聖”孔子就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正說明了“好”、“樂”對於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的追求,可以說是精神支柱。愛因斯坦說過:“在學校裡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動機是工作中的樂趣,是工作獲得結果時的樂趣,以及對這種結果社會價值的認識。”如果一個人連學習語文的興趣都沒有了,就算天天坐在教室裡也不可能學的好語文。我個人對語文的興趣較大,這促使我能夠在大學語文這個科目中有所收穫。學習大學語文的興趣,我認為有兩個因素,一個來自於本身,一個來自於老師。本身興趣的培養我認為在於平時多看一些文學作品,在文學作品中陶冶自身的情操,同時也可以積累一些文學常識,也燃起了學習語文的激情了。同時,老師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葉聖陶說過:“從小學老師到大學教授,他們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幫助學生養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學方面的良好習慣”。從而可知,老師在學習中發揮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在小學和中學的時候,語文老師給我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學習語文學習。而在相對自由開放的大學語文的學習中,老師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起決定性作用了。綜上所訴,興趣是開啟學習好大學語文的金鑰匙。

  大學語文學習心得體會12

  首先,我想從教育的本質和大學教育的宗旨來了解大學語文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我一直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完善一個人,即“取長補短”,而非“揚長避短”,去充分發掘人的潛力,認識自我的價值,即“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所以,大學語文的學習是通識教育,並非專業教育,是為了發展學生的個性,而不像高中時的培養學生的共性。這正是大學語文存在的大背景,大前提和大環境。透過我的學習感受,在課文中所體現的人生價值均為及其難得的思想資源。以民為本,孔孟思想的核心“仁愛”,仁者愛人:心懷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居安必須思危,高枕不能無憂;

  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異中求同,同中求進;人情世態,“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複雜多變,豐富多彩;論學品藝,以苦為樂,知難而進,執著人生的又一種境界……這些都是大學語文教以我們的做人的道理和我們所要具備的人生價值。此外,所涉及的相關的經典名著如《周易》,《離騷》,《中庸》,《大學》,《老子》,這極大的培養了我們當代大學生對於祖國文化的熱愛,也增強了我們的愛國情操和文化責任感,而且,人文語文讓我從哲學的角度去審視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我以為,世界觀是大我的存在,人生觀是小我的存在,而價值觀就是人的大我與小我之間的抉擇。而人文語文所提倡的“以人為本”和“人文主義”,就幫助我認識了“我自己,即傾聽自我心靈深處的呼聲和需求,學會去愛人,去關心人,達到對個人和社會的終極關懷。綜上所述,大學語文的學習為我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定位提供了更高的平臺。

  大學語文學習心得體會13

  轉眼睛間,這個學期短暫的大學語文生活隨著緊張的複習階段到來而結束了。

  回想這段時間以來,在語文課堂上,老師每一次生動精彩地講解,都能讓我聚精會神地聽著並認真做好筆記,在老師的言語中彷彿自己已從枯燥的書本文字裡走進了另一個世界,瞭解文章中的更多相關知識,促使我對文中的內容起了更濃厚的閱讀興趣。雖然自己白天的工作比較煩瑣,但是也利用空閒的時間閱讀課本,感覺課本中的每篇文章都是難得欣賞的好作品,所以更會細細的品位作者文中所用的詞句,和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在這些課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有這樣一段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是出自《老子死章》這篇課文,它形象地證明了大的事物是從細小的事物發展而來的,同時也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靠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我相信學習也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我知道要學習好語文這門課程,並不能只侷限於課本,雖然書本中的內容涉及的知識面也很廣,從古代的詩、詞、歌、賦到近代的散文、小說,以及外國的文學作品等等的選取,都是教育家們精心編制的,但是我們更應該注重多方面的知識積累,只有這樣才能收穫更多的人生哲理,領悟人性中的真善美,啟發心智,開拓視野。

  語文是我最喜歡的課程之一,回憶起那大學生活前的學習,語文這門課程就一直伴隨著我們成長,從最基本的“聽、說、讀、寫”開始,到歸納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由淺入深的走了過來,可是當時卻有著為“考試而學習”的被動心理,並沒有把知識牢固的掌握。如今自己經參加了工作,接觸的人和事物相對更多,越發自己的知識面狹窄,選擇繼續學習,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個人素質和心理素質,並且總結出語文學習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以致用,活學活用,取其精華,剔除糟粕。

  大學的學習是一個自發性的完善自我、塑造自我的階段,學習心態要轉為“為自己的發展而學習”,同時也把自己的人生聯絡在一起。語文課程的學習就是一種必要的補充,不論學習什麼專業,或是從事任何一種工作,乃至將來從事複雜的管理工作等,都需要與他人交流、溝通,說話的語言色彩以及感染力、說服力的培養等也都離不開語文。

  只要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即使離開了課堂上的學習,我們還依然能把它運用到其他的知識積累上,這對今後的工作、學習、生活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是的,語文讓我們學會了追問人生的真諦,讓我們不知不覺地樹立了人文關懷的意識,讓我們知道作為一個時代青年所肩負的責任。我也開始學著用獨立的思維和充滿想象的創造力來完善自己,確信學好語文便可以受益終身。

  大學語文學習心得體會14

  本次培訓,透過聆聽專家精彩地講課,與同行進行廣泛地交流,使我對如何開展《大學語文》教學,在學科定位、教學理念、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等方面,均得到極大的啟示。以下就三天聽課內容談談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把好學科定位,定好培養目標。李瑞山教學授鮮明地提出了大學語文的本質是“高等母語教育”的論斷。一段時期以來,由於教學理念的偏差,人們給大學語文承擔了太多的重負,以為大學語文是個大全,除了要履行工具性的任務外,還必須具有人文素質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歷史教育、美育的功能。學科的定位太高,目標實現不了,功能要求面面俱到,結果不勘重負,大學語文淪為四不象的邊緣學科。因此,必須守正出新,創新大學語文教學理念。本次培訓中,李瑞山、陳洪教授提出大學語文是“高等母語教育”,“根系民族文化、根植中文學科”的觀點,給出了大學語文準確的學科定位。只有教育目標、培養方向明確,才能使大學語文在大學教育中真正佔有一席之地。

  選“好教材”,用“好文章”。本次培訓中,周志強教授給出大學語文教學內容的新理念:《大學語文》教材地編寫要遵循一個“好文章”的思路,著眼於語文素養的提高,著眼於透過“好文章”的欣賞和體味來提高語文能力。“好文章”要講究經典,大學語文課本中的經典文字是幾千年先人智慧的結晶,思想的碩果,反映的是先賢哲人的生活與情感,雖然遠離現實,年代久遠,但這些文明的積澱並沒有消亡,仍然生生不息,給人以啟迪和感悟,依然能成為培養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的很好的範本。“好文章”的選擇也要與時俱進,在經濟全球化影響下,中國社會文化已發生了重大轉型,許多文學研究者,將自已的研究視點,聚焦到日益變化的社會大潮中去,用全新的方式去闡釋新產生的各種社會文化現象。通俗歌曲、影視文化、廣告文化、網路文學等都進入了文學研究的視野。因此,大學語文課程也必須面對全球化的大眾文化語境,更新教學內容,構建與時俱進的教學文字體系。只有以“好教材”為依託,以“好文章”為核心,大學語文教學才能以豐富優秀的民族文化薰陶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以科學合理的訓練體系,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用“好方法”講“好文章”。大學語文教學中,要盤活“教”與“學”的關係,要擺正“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教師如果滿堂灌,以一家之言強加於學生,而學生囿於教師權威的說教,缺乏學習的自主權,那麼,大學語文的教學就不能擺脫應試教育的桎梏,無以實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目標。大學語文文字的“好教法”是引導法。教師是導遊,引領學生在文字的山山水水一路游去,碰到風光無限處可以駐足,指指點點,略作介紹,自己真認為好時也可以大叫一聲“好”!但不要作定性地指導,把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學生,尤其不要重複別人的陳詞濫調。而是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文字欣賞強調的是整體感受,不能脫離整體感受來講具體的技巧。首先,把課文當成一個審美的物件,讓學生透過自己的體味感受文字是美文,是好文章,然後教師才能在技術層面上指導學生去把握為什麼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既使學生從反面理解文字,教師也不能強求學生觀點的歸一。只有允許對文字理解的多樣化,只有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體參與,才能把“好文章”講活。本次培訓中,周志強教授現身說教,用十篇文章詮釋了“好文章”的“好教法”。把教學方法用活了,用對了,教學相長,教師樂教,學生樂學。

  用“新技術”“新手段”上好一堂課。傳統的教學手段是“一本教材一張嘴,一塊黑板一粉筆”,其侷限性是課堂容量小,教師所講受限,學生所學不多;教學形式單調,教師膩味,學生乏味,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大學語文教學的需要。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包括多媒體技術在內的新技術成為除了傳統教學模式外的主要教學手段,在大學語文課堂中佔據重要地位。本次培訓中,馮大健博士給我們具體講授了新技術條件下的大學語文教學方法,包括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製作、教學網路與建設、網路教學軟體使用等知識,充分詮釋了現代教學手段的優勢:

  1.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網路為教師和學生提供無窮無盡的資訊,供廣大師生根據自己的需要盡情地挑選,為大學語文教學內容的延伸提供了資訊支援。

  2.新技術形式多樣化,如多媒體技術能綜合處理影象、聲音、文字、影片,使教學資訊處理多維化、整合化,大大豐富表現力,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形象性、趣味性,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促進教學活動的互動性。在新技術的支援下,人與人的互動,人與機器的互動,超越了時間、空間的限制,教學更為靈活,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啟用學生創造性思維,為培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能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三天短暫的培訓,使我有機會學習、借鑑名師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受益匪淺,我將把本次學習的收穫用於今後的教學實踐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