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狙擊手》觀後感(精選14篇)

電影《狙擊手》的觀後感範文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影《狙擊手》觀後感(精選1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

  大年初一晚上,一家四口去影院觀影,感覺《狙擊手》這部影片敘事波瀾壯闊,是一部優秀的以小見大的愛國戰爭影片,值得大家觀賞!

  1、我心裡難受

  影片一開頭,是戰地記者來採訪屢獲戰功的“五班”班長劉文武。因五班接到連長的緊急救人任務,於是把大永派去代替班長接收採訪。大永是個神槍手,也是五班學歷最高的,他在影片的最後關頭,以一人之力克敵制勝。記者問,在五班是什麼感受?大永說:“我心裡很難受”。他擔心自己的好朋友亮亮生死未卜,回答的直接了當,乾乾脆脆。戰友情呼之欲出,讓人感慨萬分。大永堅持要求參戰,在獲得連長的首肯後,追隨五班一同赴前線。

  2、我們有你,我們有我,我們有我們在

  拉鋸戰中,五班損失很大,敵人依靠有利地形,武器裝備一時獲勝。戰士悲憤的說:“我們什麼都沒有,除了一個望遠鏡”。班長劉文武打斷了他:“老子還在,你還在,五班還在。”這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英雄氣概。在影片的最後時刻,連長連續點名,五班犧牲的每個人都有人喊到,不禁讓人催然淚下。是的,我們有你,我們有我,我們有我們。戰爭中的人是最重要的,志願軍奮勇向前的英雄精神永存,殺敵致勝的英雄志氣永在,與敵人死磕到底的英雄氣魄永恆。

  3、不要哭,給我憋回去

  印象中,一個大男人痛苦流涕,是多麼丟人的啊。但是在影片中,大永,班長都有流淚的場面。而且,大永至少哭了三次。俗話說“英雄有淚不輕彈”。隨著劇情的反轉,大永從一個愛哭的戰士,迅速成長為一個名戰鬥英雄。班長劉文武面對哭泣,大聲說“給我憋回去”,自己卻暗自流淚。班長犧牲以後,大永採用班長先前教授的方法,最終戰勝了敵人。反觀敵人,卻從始至終沒有一滴眼淚。

  4、朝鮮小朋友

  影片中出現的朝鮮小朋友,是一個資訊傳遞的關鍵鏈條。亮亮最後傳遞的軍事資訊都在這個小朋友身上。希望大家看完電影后,要好好的對待小朋友,給他們發糖啊。

  恭祝大家新年快樂,虎虎生威,萬事如意,觀影愉快。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2

  近日,張藝謀導演和閨女張末聯合指導的電影《狙擊手》上映,去年就一直關注張導這部抗美援朝狙擊手題材的電影,小編也是第一時間購票觀看,現在小編帶領大家一起來解讀一下這部電影,和講述一下這部狙擊手題材電影的觀後感。

  其實以前的電影名更貼切《冷槍手》。估計是廣電給的意見要改,又因為冷槍這個詞可能有些貶義,狙擊手可能大眾更容易接受和快速瞭解劇情吧。

  首先,感謝張藝謀導演和團隊為我們講述了這段不為人知的無名英雄們的感人故事,展示出我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抗美援朝志願軍們的英勇善戰,不怕犧牲,保家衛國的英雄氣概。也一改以往我國戰爭電影總是以大戰事,大人物,大概念的敘述方式,以一場極其小的雙方狙擊手對戰為整部電影的主線,整部電影節奏緊湊,緊張,很過癮。

  在開始講述電影之前,我們先從整個朝鮮戰爭的冷槍冷炮戰術講起。自從我軍志願軍參戰以來,我軍就讓美軍為首的聯合國侵略軍吃到了苦頭,我們與朝鮮革命軍一起連續數月就讓美聯軍步步後退,最終在38線形成了戰壕僵持戰。美聯軍憑藉強大的後勤,炮兵,空軍力量將我軍壓制在一線部分制高點,我軍也憑藉頑強的戰鬥力,壓制住了美聯軍寸步難行。一開始,我軍就有部分老兵看到美軍在戰壕裡隨意行走,就有士兵放冷槍擊斃敵軍,但是,一旦我軍開槍,馬上迎來的就是美聯軍鋪天蓋地的炮火壓制,給我軍造成了不少的傷亡,隨後,我軍上級下令不得私自開槍。就這樣,我軍再也不敢隨便開槍,美軍變得肆無忌憚的在戰壕溜達,燒烤,派對,唱歌甚至大搖大擺的曬太陽。

  就這樣,我軍陣地一部分士兵還是忍受不住,有些老兵和槍法好計程車兵便私下組成冷槍隊,對敵軍陣地進行冷槍戰,很快這一冷槍戰取得了不俗的戰果,上級得知後,便下令各部隊有組織的展開“冷槍冷炮”運動;就這樣,我軍便打開了歷史上最傳奇的狙擊戰。也出現了以張桃芳這樣的傳奇狙擊英雄。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3

  2022年春節檔上映的張藝謀導演的《狙擊手》,是以張桃芳為原型,根據記載,張桃芳是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上著名狙擊手,是世界十大狙擊手中唯一的中國人,也是中國第一代戰鬥機飛行員,因透過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驚豔表現,志願軍總部授予他特等功、“二級狙擊英雄”稱號,朝鮮方面則給了他“一級國旗勳章”的榮譽。

  張桃芳憑藉一枝不帶任何光學瞄準裝置的老式蘇制步騎槍,單兵作戰32天,擊發442次,斃敵214名,而自己卻毫髮無損,全身而退,稱得上是“一個奇蹟,和一個更大的奇蹟”。

  我們要知道,在沒有瞄準鏡的情況下,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這與平時的刻苦練習是分不開的,向英雄致敬。

  我想透過另外一個角度來分析下這部電影背後的故事,劇中張譯再次用精湛的演技,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可歌可泣的英雄角色

  據報道,張譯這次演出是零片酬,很多人覺得張譯這樣做很傻,可我覺得張譯很令人敬佩,他懂得利他,要索取,必先貢獻價值,我相信一個懂得利他的人,不管在任何領域,一定會得到社會的青睞。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4

  張藝謀、張末執導的《狙擊手》,是這個賀歲檔我最滿意的一部電影。之所以這麼說,部分原因是競爭對手屬實拉胯,不過有一說一,這個具有獻禮性質的主旋律電影,也確實有其可觀之處。某些地方保留了張藝謀痕跡的同時,還帶來了新東西。

  我很喜歡它的“大背景,小故事”的設定,題材是抗美援朝,主體故事集中在一個班上。由劉文武班長帶領的一支狙擊手小隊,奉命要將他們的戰友——偵察兵亮亮帶回來,後者不光身負著重要情報,還被不知情的美國神槍手約翰作為誘餌設了個圈套,要活捉劉文武。

  約翰的目的是以小喻大,希望造個大新聞,用“美國神槍手擊斃中國死神”這樣的噱頭、個人英雄主義,告訴世界:優勢在美。

  對劉文武而言這場決死的鬥爭卻另有意義:它首先源自於上級命令,從而將小戰役統攝為抗美援朝大敘事的重要一環;其次是對戰友的情誼,正如約翰瞭解對手時所獲知的,劉文武僅有的兩次受傷,都是因為要救戰友。有大敘事,有革命風骨,切口雖小,電影指涉的內容卻並不單薄。

  並且,故事雖然簡單,推進過程中反轉很少很樸素,寥寥幾次也難稱出人意料,但就是這麼個事,拍得卻非常有看頭。

  由於陣地固定,後援難及,敵對雙方被鎖死在爭奪受傷員亮亮的一處舊陣地上。誰也不敢、不能率先離開,只得展開慘烈的消耗戰,甚至連亮亮本人的選擇也都牽動整個戰局。一個個設計精巧的對狙槍鬥,將觀眾的注意力死死吸引在這方不大的陣地上。每一次減員都是一次別出心裁的槍鬥設計,減員後隊友會把剩下的人數爆出來,消耗戰也打得更加白熱化。這種感覺,像是在看黑澤明的《七武士》,你會覺得每一個人物都特別有戲,每一場動作都和電影的敘事推進融為一體。

  《狙擊手》將動作本身當成內容,低成本、強戲劇性的槍鬥,讓對陣策略成為看點,用動作塑造人物性格。滿足觀眾對“動作”的期待的同時,也將狙擊手群像的非凡身手,戰場重要性,塑造的極具信服力。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5

  一年多之前,在陳堡草蕩微信文史群中就看到,以抗美援朝狙擊英雄張桃芳為原型的電影,將由張藝謀導演開拍。作為一位陳堡人,很是期盼能夠早日看到這部講述家鄉的了不起的英雄,透過電影的方式呈現。

  官媒預告,2022年的大年初一,電影《狙擊手》將在全國上映。這是張藝謀導演和女兒張末聯合導演的,也是他們第一部戰爭題材的影片加入春節檔。

  大年初一,為了先睹為快,下午就去博納影院看了電影《狙擊手》。

  《狙擊手》主要講述了我志願軍偵察兵“亮亮”遭遇聯合國軍槍擊,生死未卜,但敵方一系列舉動似乎又有險惡目的。“狙擊五班”劉文武、大永、胖墩、米老二、王忠義等7人小隊承擔了營救戰友這一重大任務,其中有被美方稱為“死神”的高手班長劉文武,有能揹負300多斤貨物的大力士胖墩,有心軟喜歡哭鼻子的大永(張桃芳原型)。“狙擊五班”戰士在與敵軍備差距懸殊的境地下,跟強大的美國狙擊精英小隊展開生死角逐。“狙擊五班”戰士面對不利的局面,依靠精湛的狙擊技巧、靈活機動的作戰智慧、大無畏的戰鬥精神,最終絕處逢生。“狙擊五班”小隊在營救亮亮的過程中,一個又一個的戰士倒在了敵人的狙擊槍口下,營救小隊只剩下了被敵人稱為“幽靈”的大永一人。

  這部電影都是在零下20多度的東北拍攝的。2017年我去過一次哈爾濱和雪鄉,感受到過東北的天寒地凍以及冰天雪地那種極寒的難耐。因為有過嚴寒現場的親歷體驗,所以我觀影時有很強的.代入感,如臨其境。在那種環境下,酷冷已經是讓人難以忍受的事了,何況還要冒著生命危險去幹隨時“拋頭顱灑熱血”的事。強烈的冷“熱”對比,猩紅的血和潔白的雪強烈的視覺衝擊,這是電影取景的成功之處。

  2021年7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上,一群青少年高亢激昂的詩朗誦,深深地刻入了我腦海,特別是最後一句“請黨放心,強國有我”更是讓我震撼。《狙擊手》中狙擊隊員們一起高唱《志願軍戰歌》的畫面,讓我感受到那個年代年輕人的大無畏精神。那一句“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就是“請祖國放心,保家衛國有我們!”天安門廣場上的詩歌朗誦者和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狙擊手,都是用最美的青春致敬祖國。

  電影中有一位戰士有些絕望地說:“那鬼子啥都有!各種望遠鏡,各種瞄準鏡,大炮,飛機,坦克咱啥也沒有!”班長劉文武回話:“哪個說我們啥子都沒得?老子還在!你娃還在!五班還在!”班長的話告訴我們,面對任何困難,我們決不能氣餒,更不能妥協,只要團結、機智,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反觀擁有強大武器的對手,關鍵時刻的臨陣退卻,戰場上的相互指責,更加體現出我們志願軍戰士在血與火的戰場上澆鑄出的生死戰友情誼。

  電影的尾聲,大永孤軍奮戰,如何破了敵人連環計的。他就像一個幽靈神出鬼沒,擊斃了敵軍的上尉,擊癱了敵軍的坦克,救下了朝鮮小孩,並從朝鮮小孩的頭髮裡取到了亮亮留下的重要情報。這個片段,把神槍手原型張桃芳的機智勇敢,特別是“冷槍”傳奇表現得淋漓盡致。

  看整個電影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完全進入了那個戰爭年代。場面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緊張得大氣不敢喘,看到一個又一個的戰士犧牲了,我眼淚就掉下來了。在冰天雪地裡,戰士流淌的熱血跟白雪形成了鮮明對比,戰爭的殘酷直擊心靈。

  電影《狙擊手》可能與我們家鄉張桃芳的真實環境有些偏差,因為電影“狙擊五班”小隊中,他們的方言不是四川話就是陝西話,但是,藝術的創作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透過這個電影故事,讓我們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特別是當今的年青人,能夠體會到這一點,這部電影就算是成功的了。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6

  今天,我和弟弟去看了電影——《狙擊手》。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戰爭“冷槍冷炮運動”神槍手集體的神奇事蹟。志願軍五班的戰士們接到連長安排的一個任務:一定要去白雪皚皚的戰場把偵察兵亮亮領回來,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5班的戰士們全部去山坡上埋伏。5班的戰士裡只有班長和大永具備精準狙擊的能力。班長用望遠鏡看到,亮亮身受重傷,一個人躺在雪地裡。

  班長劉文武是連裡優秀的狙擊手,一個人可以頂一個連。美軍中尉以為亮亮只是擔架兵,拿亮亮做誘餌,想活捉神槍手劉文武。

  交戰期間,雙方都有傷亡。這時,美軍談判代表用喇叭傳話說,他們願意用劉文武交換亮亮。

  5班的戰士們都不同意。班長說,亮亮是偵查員,如果亮亮身上有重要情報,亮亮就頂一個師。班長部署好接下來的戰略後,班長和另一個戰士一起走向美軍的戰壕。

  班長和另一名戰士慢慢走到亮亮旁邊。美軍說,讓劉文武先生先過來。班長劉文武說,讓這名戰士先把亮亮揹回去。美軍中尉思考了片刻,同意了。

  當戰士把亮亮揹回半路時,被美軍的其他士兵打了一槍。原來,是美軍上尉帶著部隊趕過來開的槍。

  大尉跟中尉說了亮亮的情況,中尉才知道自己犯了錯誤。原來亮亮不是擔架兵,而是重要的情報員。這時,班長劉文武引爆了手榴彈。班長跑向美軍,想和美軍同歸於盡。但是,班長犧牲了,美軍計程車兵們躲過一劫。

  亮亮在雪地裡甦醒了,他用血在紗布裡寫字,紗布裡寫著“孩子糖”。亮亮高高地把紗布舉著,想告訴藏在戰壕裡的戰友大永,情報在糖裡,他把糖給了一個朝鮮孩子。

  鏡頭回轉,原來,亮亮躺在雪地裡時,一個朝鮮孩子走過來想救亮亮。亮亮是偵察員,平常跟當地的村民打交道,關係很好。所以,孩子很想把亮亮帶回村裡。

  在戰場上,美軍和志願軍都不傷害孩子。所以,孩子很安全。亮亮被打了強心針,他甦醒以後,讓朝鮮孩子躺在他的臂彎裡。亮亮把糖果從傷口裡取出,藏在孩子的頭髮裡。

  亮亮把情報位置告訴大永以後,被4個美軍士兵抬走了。大永用遊擊的狙擊法,把4個抬亮亮計程車兵擊斃了。同時,大永也把司令官擊斃了。亮亮用盡最後的力氣注射氯氣自殺了。

  上尉被擊殺,部隊撤走了,只剩下美軍約翰。最後,大永和約翰鬥智鬥勇。大永用勺子反光的打法,“先見火光,一槍制人”,把約翰擊斃了。大永和五班的戰士們光榮地完成了任務。

  大永把情報交給了趕過來的連長。連長說,裡面的情報非常重要,是美軍的下一步計劃。

  志願軍根據這份情報,先發制人,及時地遏制了美軍的下一輪攻勢。讓中美雙方可以坐在談判桌前協商戰後安排。

  每一個狙擊手都很不簡單。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7

  2月8日,公司團委組織集中觀看了張藝謀執導的抗美援朝影片《狙擊手》,這是一部以興化籍英雄、“上甘嶺狙神”張桃芳為原型的影片。作為世界十大狙擊手之一,張桃芳創下了“冷槍冷炮”戰中志願軍冷槍殺敵的最高機率,立下了赫赫戰功。懷著對張桃芳的敬仰,對抗美援朝英雄們的敬意,青年員工們回顧了這一段悲壯的遭遇戰。

  電影講述的是“狙擊五班”戰士們在敵我軍備力量懸殊的境地下,為營救戰友、保護情報,運用靈活作戰智慧和頑強拼搏精神,“以戰術勝戰力”,與裝備強大的敵軍展開殊死對決的故事。

  這部電影中最讓我動容的,是狙擊五班在死傷了多個隊員後,為了喚醒偵察兵亮亮,齊唱“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場景,在這樣的冰天雪地中,他們內心除了飽含隊友犧牲的痛苦、對前線狀況的擔憂、對任務順利完成的執著,更多的是把祖國放在第一位,為黨和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信念。面對兇狠強大的對手,我軍狙擊手們沒有任何退縮畏怯,這與敵方的怯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些士兵的年紀和我們差不多甚至比我們還要年輕,他們眉宇間的昂揚鬥志和勇氣令人歎服。最後在幹掉最後一個敵人後,狙擊五班只剩下一位士兵,這場遭遇戰的勝利是來之不易的,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一個個挺身而出的凡人,他們身後就是祖國,所以沒有人後退一步。

  張桃芳從新兵到狙擊英雄的蛻變過程,是不斷地突破自我,不畏艱難,想辦法克服自己的弱點的過程,他手中僅有一支並不適合用來狙擊的蘇聯產莫辛納甘步槍,卻透過不斷地練習探索練就了狙擊神技。當時的志願軍們手持著最簡單的武器,與裝備精良的聯合國軍艱難作戰,到最後逆轉戰局獲得勝利,靠的就是像張桃芳這樣的不畏難、不怕苦、不斷突破自我的作戰精神,這樣的精神,需要我們去學習,去踐行。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我國迎來了幾十年綜合國力的提升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這個電影反映的是那個偉大年代抗美援朝戰爭的一個縮影,作為新一代青年人,我們不敢忘也不能忘記那段歷史,做到敢於攻堅克難,敢於直面挑戰,繼續發揚抗美援朝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奮鬥。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8

  2022年春節檔大片雲集,在同類主旋律電影中《狙擊手》獨樹一幟,以小切口的敘事視角,講述了一場小型遭遇戰。電影中沒有宏大的戰爭場面、沒有熱血的情緒渲染、沒有奇幻的視覺震撼。簡單質樸的表達,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返璞歸真的張藝謀。這樣一種極簡表達,給了觀眾強烈的心理衝擊,再一次為“最可愛的人”掉下了崇敬的熱淚。

  一場鮮為人知的“戰爭”

  《狙擊手》以抗美援朝戰爭中“冷槍冷炮”運動為故事背景。相較於五次戰役中的上甘嶺、長津湖、三八線等戰役,冷槍冷炮運動鮮為人知。五次大型戰役結束後,志願軍總部在總結前線情況的基礎上,號召開展冷槍冷炮運動,發揮我軍機動靈活的特點,集中優勢兵力打小殲滅戰,化小勝為大勝,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最終目的。毛澤東主席形象地將這種打法稱為“零敲牛皮糖”。從1952年5月到1953年7月,志願軍在冷槍冷炮運動中共斃傷“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5。2萬餘人,這一輝煌的戰績不亞於任何一場大型戰役,值得銘記。

  冷槍冷炮運動,前線戰士各展其能,在武器裝備極端落後於敵人的情況下,總結出多種行之有效、靈活機動的打法與技巧。張桃芳曾在33天中,以442發子彈打死打傷敵人214人,創造了朝鮮前線我軍冷槍殺敵的最高紀錄。冷炮射手唐章洪總結成了“六快”“四不打”的口訣:“觀察報告快,架炮快,瞄準快,修正快,發射快,撤炮快。沒把握不打,遠不打,計算不好不打,瞄不準不打。”電影中的5班戰士在沒有瞄準鏡的情況下以湯勺為觀察工具。等等如是,無不彰顯出普通戰士與群眾的智慧,這些智慧是甘灑熱血的無畏、保家衛國的信念中得來的。

  一個簡單直接的“故事”

  電影中以劉文武為班長的5班戰士,接到命令在營救偵察兵亮亮的過程中,遭遇早已以逸待勞的美軍精英狙擊小隊,雙方展開了殊死較量。影片中胖墩在戰友火力掩護下身背鋼板,解救戰場中間的亮亮,在歌聲中英勇就義,讓我們看到了信念之下為了戰友不怕犧牲的赤誠情懷;在戰友們樸實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聲中,奄奄一息的亮亮奇蹟般的睜開了雙眼,這是一種強大的家國情懷與熾熱的愛國精神,這種精神支撐起了志願軍戰士的鋼鐵意志;班長一句“老子陪你們玩到底”視死如歸,最終身背手榴彈,毅然決然走向敵方,壯烈犧牲。戰鬥最後只有大永一人存活,最終將情報順利帶回,贏得了勝利;由張譯飾演的連長帶領戰友“答到”的情節,此起彼伏、雄壯感人、直戳淚點。只要有一人在5班就在,勝利就是由千萬個5班一樣的戰士用生命與鮮血換來的。

  96分鐘的電影幾乎全部聚焦於戰鬥過程,拍攝手法與場景不可謂不簡單,這樣的簡單使得觀眾更多將目光聚焦於雙方鬥智鬥勇本身,鬥智鬥勇的情節反過來使得電影節奏愈加緊張,深深吸引了每一位觀影者。影片中除了張譯這位知名演員客串之外,其他主要演員均為新人,新人的面孔使得電影沒有任何光環效應,表演也愈加簡單真實。簡單的敘事、簡單的故事、簡單的演員,張藝謀確實不簡單。

  一名普通平凡的“戰士”

  電影中由新人陳永勝飾演的大永這一角色,有血有肉是一名愛哭的平凡青年,在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軍狙擊隊,目睹戰友接連倒下,大永向班長喊道“他們都有,但是我們什麼都沒有”,班長劉文武回覆“有你有我們。”,在極端條件下,5班戰士以智慧與勇氣生動詮釋了什麼叫人定勝天。班長犧牲後,大永帶著班長留下的唯一一個望遠鏡與湯勺,強忍悲痛,靠著平日艱苦訓練的經驗與鎮定自若的智慧,戰勝了敵人,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與使命。大永這樣一名普通戰士的快速成長,使我們看到了5班精神的傳承,信仰的延續。這種大無畏愛國主義精神就是由一個個兒子、丈夫、父親等普通戰士共同鑄就的。

  《狙擊手》是一部簡單純粹的電影,透過個體的小故事,以小見大描繪出了戰爭的宏大與殘酷。緬懷歷史、觀照當下,珍愛和平的同時我們不能忘記逝去的英烈,他們是一個個簡單且純粹、普通且高尚、平凡且偉大的熱血生命鑄就的。在記憶的歷史影像中我們應該銘記每一場戰爭、每一名英雄。

  在我們的心中,一個都不能少!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9

  我很喜歡《狙擊手》,全因其管中窺豹、以小見大,浩瀚極寒的雪原上零零星星不足二十人竟能打出滿嘴巴血腥味,劇情輕重緩急足以媲美國外戰爭片。狙擊手們架起長槍如同江湖俠客仗劍前行,兩支敵對人馬爭鋒較量,設下陷阱,互拋誘餌,放眼過去滿目深寒,剎那槍聲驟響便有鮮血潑灑滲入白雪和泥土,一擊斃命宛如豔麗紅梅點在軀體,生死勝負昭然揭曉,恍惚間瞥見武俠的影子迎著陽光斜照在雪原上。

  武俠引人心潮澎湃,但單槍匹馬永遠敵不過鋼鐵洪流與萬馬奔騰。恰逢冷槍冷炮運動歷史背景為高手對決提供了影像化的土壤,雙方高手身懷絕技、不相伯仲,幾回合交手打得一波三折,在眾人庇護下得以存活的“小師弟”在最後關頭領悟心法迅速成長,轉而展開絕地反擊,故事自然染上武俠色彩。

  染上再多武俠色彩,戰爭片總歸是戰爭片。張藝謀拍攝電影的能力無可置疑,他懂得如何調動觀眾的情緒,讓浪漫伴隨著壯烈犧牲荒蠻生長,將文戲穿插在生離死別之間,也不需要佈置太多火藥,只要狙擊手每一聲槍響都做到扣人心絃,就可以讓每一個死亡時刻變得彌足珍貴。

  雙方隔空對招容易審美疲勞,讓一個瀕臨死亡計程車兵躺在雪原中央等待救援才會真正令人提心吊膽,再送來一個朝鮮小男孩懵懂無知地四處走動,更是讓緊張氛圍超級加倍。瀕臨死亡計程車兵身懷秘密,亦是麥高芬式的存在——美軍誤以為其是普通擔架兵就作為誘餌隨手丟擲,殊不知此人帶有重要情報,到發現時為時已晚;志願軍知道其身份是偵察兵,可能帶著重要情報,便下了死命令要將人搶回來;到了主角所在的小隊,他們看見的不僅是情報,而是一個親密的戰友,一個具體的活生生的人,為了救下這個人,他們願意賠上全員性命也在所不惜——至於情報本身是什麼內容,對觀眾來說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圍繞這個瀕臨死亡的偵察兵,雙方會作出什麼驚人舉動展開拉鋸戰,故事情節順理成章延伸開來。

  《狙擊手》並不完美,儘管張藝謀竭力剋制情感表達、避免刻板印象,但也仍有濫用音樂煽情的嫌疑,每次成功擊殺敵人也要執著地展示拙劣的子彈飛行特效,更不用說坦克決戰前生硬的情節過渡。正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我寧願整部電影都沒有背景音樂、特效子彈和旁白的介入,放開雙手讓故事愈發地冷,讓槍聲也愈發地冷,讓風聲夾帶著冰雪純粹地敲打觀眾的心房,這樣的90分鐘也會更加地冷醒人心。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0

  《狙擊手》的歷史背景——抗美援朝“冷槍冷炮”運動。冷槍冷炮運動起源於第五次戰役結束後的陣地戰相持階段,美軍炮火強大,我軍開一槍,美軍回擊十炮,最初部隊上級要求不能主動惹事,不許私自開槍。美軍士兵得意忘形,在陣地上曬太陽,甚至唱歌跳舞,氣焰非常囂張。這時候,一名叫徐世禎的戰士氣不過,脫光衣服,抹上黃泥,摸到敵方陣地附近,兩槍放倒兩個敵人,敵人慌作一團,胡亂開槍。徐世禎心想,反正敵人也不知道誰開的槍,不如多開幾槍,最後一鼓作氣幹掉了7個敵人,才心滿意足地回到部隊,並向部門彙報並承認錯誤。營長聽完很無奈,就將情況上報到團裡,徐世禎覺得惹禍了,做好了被通報、關禁閉的準備,沒想到,團裡經過開會,特意請徐世禎給大家上培訓課,怎麼放冷槍打狙擊。最後,此事居然上報了北京,毛主席知道後很高興,起名字叫“零敲牛皮糖”,打小殲滅戰,化小勝為大勝,消滅敵人有生力量。於是全軍就將“冷槍冷炮”變成了一場群眾運動,其口號是“讓敵人低下頭來”,最後,“冷槍冷炮”運動收到了巨大效果:斃敵5。2萬餘人,其效果不亞於發動一場戰役,美軍看到損失成本太大了,最後只能簽下停戰協定。我志願軍用很少的代價,換來了最後的勝利和停戰。從某種角度可以說,因為一名志願軍戰士的勇敢創新,改變了戰爭的程序。

  那麼,美軍為什麼不開展狙擊運動呢?兩個字:怕死。美軍進攻的前提要有火力支援,否則只能躲在陣地中,而我志願軍戰士兩三個人都敢出去打偷襲,遍地都是我方的狙擊小組,敵人再強的炮火也發揮不出作用。《狙擊手》中,我軍五班戰士一個個前仆後繼,驚心動魄,蕩氣迴腸。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什麼能戰勝強大的敵人?不怕犧牲的精神是戰場的必要品質,不怕犧牲的精神來源於堅定的信仰和對祖國的熱愛。但取勝更需要優秀的戰術和卓越的智慧。其最根本的原因是,“這是歷史上第一支真正講民主的屬於人民自己的軍隊。”一旦群體智慧被激發出來,這支團隊就是不可戰勝的了,志願軍在戰爭中湧現出的創新意識,離不開這個團隊對每名戰士的尊重和信任,其實與寰宇互尊感恩的文化相一致。當個人的意見被群體尊重時,那麼員工就會從“讓我幹”變成“我要幹”。個人的主動性就會被徹底激發出來,其戰鬥力和創造力是無敵的。如今,抗美援朝戰爭已經結束,志願軍戰士的偉大精神鼓舞著我們,烈士犧牲的悲壯感染著我們,但這支人民的軍隊對個人的尊重,群體智慧的凝聚,科學民主的決策和高效的行動,不管是今天的團隊還是企事業單位,都值得我們借鑑並能從中受益。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1

  近日在公司組織下,我們觀看了抗美援朝紅色電影《狙擊手》,影片講述了一段中國志願軍狙擊小隊與美國狙擊隊之間的殊死對決,展現了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戰士艱難取勝的英勇故事和可歌可泣的奉獻精神。在一個冰天雪地的無名山坡上,五班的狙擊戰士與美軍英勇對抗,為了救自己的戰友回家,在敵我裝備力量懸殊的情況下,用難以想象的毅力和智慧戰勝敵人,影片最後,當聽到犧牲的一個個戰友的名字時,我們看到了有許許多多同樣的熱血英雄在不斷湧現,追隨著奮勇前行,那種震撼人心的力量久久不能平靜。

  目擊戰爭的殘酷,我們更應感恩今日的和平與安寧,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砥礪前行。要以史為鑑,汲取英雄前輩們不怕犧牲、不畏艱難的革命精神,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將對國家、對企業的熱愛轉化為我們工作的激情,傳播正能量,為公司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2

  電影《狙擊手》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敵我裝備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五班同志們用他們頑強而無畏的精神戰勝了美軍精英狙擊手小隊,一個個戰友犧牲了,班長最後也犧牲了,可是我們的頑強意志永遠不會消失,五班永遠都在。影片聚焦在一個無名角落裡的一場無名戰鬥,但卻將戰士們毫無畏懼、前赴後繼的精神展現的淋漓盡致,他們團結一心,和敵軍鬥智鬥勇,他們打出來了國威、打出軍威、打出骨氣,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留下光輝的一筆。

  當下,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要繼承中國人民志願軍頑強的意志和偉大的智慧,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難不要畏縮,要勇敢面對,用智慧去解決實際問題,不輕言放棄。我們要以先烈們的精神為動力,勇敢堅強、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爭做新時代的接班人。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3

  電影《狙擊手》從剛開始對敵方狡猾及專業裝備的塑造,與我方裝備簡陋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雙方軍備懸殊的情況下,更能體現了抗美援朝的志願軍們英勇奮戰的精神。而在影片結束,當一個一個喊出犧牲戰士的名字時,我想沒有人不為之動容吧,五班成為每個士兵的崇高精神。

  生活在社會主義美好當下的我們,我們更應該把五班精神傳承下去,把志願軍戰士,不膽怯,不畏難,不蠻幹的戰鬥精神,融入到我們的工作當中,發揚光大,我們的工作才能更出彩。

  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4

  電影《狙擊手》只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場小規模戰鬥,講述的是一個班組在一個不起眼的小山坡中的戰鬥故事。整場戰鬥敵我雙方條件極不對稱、條件非常艱苦,但是我們的志願軍戰士勇猛無懼,用生命換回了重要情報。

  正是因為他們這種機智勇敢、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神,才能換得我們今日的和平。片中“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的音樂到現在還在我大腦中不斷迴響,在我方重傷極寒的情況下,為了喚醒生命垂危的偵察員,士兵們接力吼出了這首氣勢雄壯,節奏鏗鏘的保家衛國歌曲。

  正是因為有這麼一群齊心團結緊的中國好兒女,用他們的智慧和勇氣,甚至鮮血和生命來奠定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他們是人民的英雄,他們是祖國的驕傲。我們要銘記歷史,珍愛和平,面向未來,砥礪前行。讓我們致敬這群最可愛的人!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揚先輩們的英雄精神,汲取力量,凝聚團結,勇毅向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