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火星救援觀後感(精選16篇)

電影火星救援觀後感

  觀後感格式

  大體上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由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看了什麼影片,有什麼感想。一般來說,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是什麼?簡單但明確,不含糊,這樣就可以了!不必展開來說。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麼。我們讀書看電影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寫法上,可採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昇華。

  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絡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電影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願,把全文的情感昇華到頂點。

  電影火星救援觀後感(精選16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電影火星救援觀後感(精選16篇),歡迎大家分享。

  電影火星救援觀後感1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看了電影《火星救援》。裡面的內容很驚險,看完我的心情很激動,因為這場電影裡的內容讓人驚歎。

  電影《火星救援》主要講了一個科幻故事,地球首次實現人們登上火星的願望,很幸運馬克這個幸運兒和他的同伴們首次到達火星,他們遇到了沙塵暴,所有人都立馬返回,不幸,在上火箭的時候,他們把馬克落下了,他們成功避難,但被他們落下的馬克卻暈迷在火星上。就在所有人都認為他死了的時候,馬克卻神奇的活了下來,但他無法跟別人聯絡,只能一個人想法子生活。

  首先,他找到了同伴們原本打算住的旅行倉,把所有水源、食物、電池都翻了出來,一算,他的同伴要來救他,要用四年的時間,可他的食物、水源卻不夠,但總不能等死吧,很幸運,他是個植物學家,便開始種土豆來養活自己。但是有一天,旅行倉自己炸了,他的莊稼全死了,旅行倉也破了,但很幸運的是,上級與他聯絡上了,當得知他還活著,他們的嘴張的大大的,可以放個雞蛋。然後,上級便想辦法救他,最後上級打算讓還未返回地球,也就是他的同伴們去救他。經過千辛萬苦,同伴們終於找到了他,並把他救上了飛往地球的火箭,他終於平安回到地球上。

  《火星救援》這個電影告訴我們,遇到事情,要選擇接受,要動腦筋想辦法,而且要學用利用僅有的東西,否則,你就沒辦法了。大家是不是覺得,一個人能在火星上活了五年有點太可怕了?是的,只要你想辦法和努力,就能創造出奇蹟。 我愛看電影,尤其是這種道理深刻而有意義的.。

  電影火星救援觀後感2

  馬特達蒙剛一出場的時候顯得又胖又腫,最後瘦的麻桿一樣的身材,我想不出國內有同樣為角色犧牲形象的男演員或者男明星的名字。

  為此,我深深佩服好萊塢的明星,為了角色,可以犧牲一切,太敬業!

  情節減掉太多了,以至於結尾處根本還沒來得及講馬特達蒙內心的寂寞與波動造成他形象的迅速變化,食物短缺,水源短缺並不是造成外觀形象大變樣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是:一個人,被遺失在荒涼的星球上,是這個星球上唯一的生命,夜間仰望星空,沒有大氣層的星空是那樣蒼涼,廣闊,孤寂。如果一個人內心不夠強大,不夠樂觀,不夠善良,不夠可愛,是絕對不可能求生意志那麼堅定。

  選擇默默餓死,或者直接自殺更符合邏輯與人性。

  但男主角並不是一個這樣軟弱無能個性缺失的男人,他樂觀,善於尋找快樂,知道自己不放棄,希望就存在,哪怕營救人員需要4年時間才能返回火星將他救回地球。

  要知道,還沒等到那時候,他早已餓死、渴死,甚至是絕望而死。

  一個簡單的概括,這電影就是一個被遺失在火星的宇航員被同伴救援的故事。

  可這麼幹巴巴的故事梗概,硬是昇華出每一分鐘都彌足珍貴的,視覺可觀的科幻電影。

  大量的資訊充斥電影情節中,都是當年我們最不喜歡的,枯燥的數學,化學,物理知識。

  從馬特達蒙的嘴巴里說出那些求生設計原理,是那麼的有意思,好玩,有趣。

  地球上的天才們也是花樣百出的迸發著智慧的火花,物理好好玩啊!

  最後的太空之舞堪稱經典!

  所有美好的都留存著,那些不開心,不快樂,絕望,聲嘶力竭,全部刪掉了,好像英雄永遠不會哭泣,永遠堅硬,永遠勇敢,但真要是那樣,就是人了。

  雖然依舊感人,卻太夢幻,前面所有的真實,都在太空之舞過後,成為虛幻。

  電影火星救援觀後感3

  吃完大草原烤肉,我們一群人去看了電影《火星救援》,這是一部科幻片,情節跌宕起伏,內容精彩絕倫,從開始到結束,我們時而緊張,時而驚歎,看得超級過癮!

  《火星救援》講述了主人公馬克在沙塵暴中執行任務因為意外被隊友誤以為犧牲,扔在了孤獨的火星上,他沒有悲觀,利用自己的知識,尋找活下去的辦法,歷經磨難,最後成功回到地球的故事。在影片中,當馬克在掩埋的沙土中醒來,發現只剩自己一人,沒有足夠的供給,他樂觀地面對,運用自己的智慧造水、造氧氣、種土豆,堪稱植物學霸和化學學霸,又將損壞的衛星修復,透過衛星與地球取得聯絡,簡直是物理學霸,使用十六進位制需要數學知識,要想活著,不但要有積極的心態,還要有全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影片中當我看到隊友們決定回到火星接馬克,需要馬克克服火星引力,攔截墨爾本號,他乘坐的回收艙因為推進器速度不夠,需要減負,最後連艙頂都卸掉,只罩著一層氈布,好像乘坐敞蓬車一樣進入太空中,看著四外漏風的回收艙,我笑得肚子都疼了。

  影片中當隊友得知馬克還活著的時候,冒著失去生命的危險,義無反顧地返回火星,看到隊長抓到馬克的`手又失去時,我的心懸了起來,看到馬克經歷磨難回到隊友中間,我由衷地為他歡呼!

  馬克終於回到地球上,為學生講課時,他說:遇到困難,你是想辦法克服還是消極等待,決定著你的命運。我懂得了這個道理!

  電影火星救援觀後感4

  週末,老師組織我們看了一場科幻電影《火星救援》,我深深地被裡面的故事情節所吸引,看完之後久久回味。

  電影《火星救援》講的是人類實現了首次在火星上登陸,美國宇航員馬克。沃特尼與其他五位宇航員兄弟遭遇巨型風暴,外太空之旅只能提前結束。他因為被誤認為無法生還而被留在火星,成了太空魯賓遜。清醒後的沃特尼發現自己遠離地球家園,食物只夠一個月的供應。幸好他天性幽默樂觀,而且還是個植物學家,決定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等到下次火星任務的到來,要等四年,沃特尼精心計算如何最大限度利用他在這顆星球上的時間,利用自制的肥料種植土豆,對手頭的所有材料物盡其用。而在地球上,公眾哀悼馬克的悲劇死之後,一位眼尖的NASA技術員在監看時注意到火星表面有運動跡象,懷疑馬克可能還活著,雙方重新獲得聯絡後,火星救援任務由此啟動。

  《火星救援》給我最強烈的震撼,一個人獨自留在火星,不放棄,不絕望,不甘就此坐等各種死的他運用自己的各種科學知識和動手技能在火星上殺出一條活路,雖然經歷了種種困難,但他堅持不懈,最後絕處逢生。他的國家耗上數以億計的資金,NASA高官搭上自己的前程,五位宇航員賭上自己的職業生涯乃至生命,只為拯救一個被遺落在火星上的夥伴,展現了生命高於一切的高尚。中國航天局以太陽神推進器作為重要的救援力量如救世主般出現,無私提供技術力量來與NASA一同完成拯救行動,把整部電影人權至上的立意推上了更高的境界。

  《火星救援》讓我豐富了科普知識:硬核的天體運動、空氣運動、火星種植土豆的原理。由淺到深,很通俗的為大家海量呈現。它會燃起人類探索太空的渴望,激勵新一代宇航員的誕生。

  大力推薦《火星救援》,它3D效果強烈、水晶般清晰的頂級畫面、唯美恰到好處的音效,不得不說是一部完美的科幻片。它讓觀眾跟隨沃特尼用大量科學公式和計算不斷闖過一個又一個難關,懸念迭起。在火星嚴酷生存環境下,他機智勇敢、堅韌不拔的無畏精神,讓我們學到了在逆境中生存和處事的精髓,在學習和生活中不管遇到任何難題,只要持之以恆,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電影火星救援觀後感5

  《火星救援》改編自安迪·威爾的同名小說,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雷德利·斯科特擔綱執導,馬特·達蒙、傑西卡·查斯坦、克里斯汀·韋格等主演。該片根據安迪·威爾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由於一場沙塵暴,馬克與他的團隊失聯,孤身一人置身於火星面臨著飛船損毀,想方設法回地球的故事。

  雷德利·斯科特作為科幻電影導演的開山鼻祖,他的大名可以說是不脛而走,聲名遠播。從《異形》到《銀翼殺手》再到《角鬥士》都是觀眾熟知的佳作。嚴蓬曾評論說:"《火星救援》不是哪個導演都能拍的,而雷德利·斯科特拍這部影片確實很適合。"同時他認為:"斯科特幾乎拍過所有型別、風格的影片,但唯獨沒有拍過喜劇。這部《火星救援》是一部特別純粹的影片,除了生存,就是靠科學來解決問題,斯科特大師真的是把原著真的拍了一遍。"作為科幻片的《火星救援》這次也是獨具匠心的將科幻和科學"運用一妙,存乎一心"了。《火星救援》將"科幻片"中的"幻想"成分減到最小,將"科學"成分增到最大,透過紀實性的表現手法,用大量基於現實科技與科學理論的細節,展現了宇航員火星求存與營救的壯舉,堪稱創造出一個前所未見的寫實科幻片的全新型別。

  《火星救援》的開場沒有過多的鋪墊和煽情,而是開門見山的將整個劇情擺在了觀眾的面前,就是在火星遭遇困境,進行自救的過程。和《星際穿越》相比,雖然失去了野心,也沒有上升到全人類利益的角度。但是正是因為這份"安分守己"才讓《火星救援》的口碑大讚。《火星救援》裡有著簡單易懂的科學知識,自帶吐槽模式的幽默男主,還有NASA內部的小爭小吵。隨著主人公一點點克服困難回到家園,觀眾得到了較為真實的體驗同時也滿足了觀眾對於外太空生活的好奇。

  電影火星救援觀後感6

  前幾天朋友推薦我看一下《火星救援》這部電影,之前我不太喜歡看科幻片,不過自從我看完了這部片子後,我發現自己突然對科幻片情有獨鍾。

  這部電影所闡述的是在一次人類登陸火星的任務中,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風暴,馬克。沃特尼與隊員失聯,從而被留在了寸草不生的火星。風暴很快平息了,馬克憑著記憶回到了原來的居住艙。當他覺得自己必死無疑時,又轉念一想,不能就這麼放棄。他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頑強的精神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食物快沒了的時候,他用自己的排洩物親手種植出了土豆,並進行光合作用,製造出了氧氣;水快沒了的時候,他靠氧氣和氫氣按1:2的比例把水製造了出來。在這之後的185天,日子一直都過得很好。可是,186天時,因為裝置故障,所以有4/5的空氣瞬間消失、100多株土豆苗化為灰燼……他不甘心呀!自己辛辛苦苦,靠汗水播種的勞動成果就這麼毀於一旦了?就在他等死時,發現了探路者號,並與地球上的人取得聯絡。人們知道他還活著,驚喜萬分,並準備營救他。在第538天,馬克成功搭乘火箭,返回地球。

  這部電影蘊藏的三大道理讓我記憶猶新:一、告訴我們遇到困難不要放棄。在馬克獨自一個人在火星上時,並沒有乖乖認命,而是堅持下去。二、愛不分國界。在美方準備營救馬克時,英方為美方制訂計劃,中方貢獻出了太陽能推進器。三、友誼的力量是偉大的。在得知馬克活下來的時候,他的'隊員們不顧自己的安危,執意去營救,併成功把馬克送回地球。

  看完這部電影,我被這兩個相隔5500萬公里的星球之間所散發出來的友愛深深感動了。在現實生活中,我也要珍惜、愛護我現在的友誼,正所謂“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

  這部3D大片《火星救援》讓我明白了朋友之間要團結友愛、齊心協力;當朋友有困難時,要互相幫助;和朋友一起取長補短,也要珍惜現在的友誼。

  電影火星救援觀後感7

     今天,我在老師的推薦下,和父母一同觀看了一部極具教育意義的電影——《火星救援》。

  第一鏡頭就是馬克·沃特尼和其他宇航員在火星上採集標本準備帶回地球,但突如其來的風暴使他們迫不得已撤離。就在上飛船之際,沃特尼被物體擊中,消失在漆黑之中。為了能讓飛船安全起航,只能把沃特尼留在了火星。可是,沃特尼並沒有死,反而異常堅強地活了下來。為了解決溫飽問題,他自行搬土、種土豆。還跑到大老遠找到訊號源,聯絡到了NASA。可是,上天並沒有看到他的努力,一次意外,把他的種植場炸燬了。他不能再種土豆來維持生計。後來,他的同伴知道他活著,決定回火星救沃特尼,這給了他很多的信心,他日夜兼程,來到了火星升空艙,也就是獲救地點。終於,沃特尼在火星過了512個太陽日後,重新回到了飛船上,回到了地球。

  在這部電影中,沃特尼最讓我敬佩的就是他那堅持不懈,永不放棄和樂觀的精神。當馬克一個人孤立無援的面對浩瀚的宇宙時;當無數次的希望和絕望交替,幾經絕境時馬克卻始終沒放棄哪怕一絲絲求生的希望,他沒有崩潰也從不輕言放棄,永遠是在想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實踐,還能自娛自樂自嘲,保持樂觀。這便是求生準則!

  最讓我深刻感受的幾句話就是:“當我獨自被困在那兒時,想過會死在那兒嗎?想過,當然想過。這是你必須知道的,因為他正發生在你身上。那是太空,它是不會遷就你的。在某個時候,一切都會變得越來越糟糕,當一切越來越糟時,你只能堅強地面對。這是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你要麼屈服,要麼反抗就是這樣。你只要開始進行計算,解決一個問題,解決下一個問題,解決下下個問題。等解決了足夠的問題,你就能回家了。”是的,如果說任何問題都能解決,那麼只需要你的時間精力和努力,沃特尼就是這樣度過這512個太陽日的。

  只要堅持,就有生的希望!

  電影火星救援觀後感8

  當你身處困境時,你應該怎麼做?電影《火星救援》給了我們精彩的答案。

  《火星救援》說的是美國宇航員馬克·沃特尼的故事。他和5名宇航員在火星執行任務時遭遇巨型風暴,他受傷昏迷不省人事,同伴們誤認為他已死,結束太空之旅回地球,沃特尼被留在火星。為了重返家園,沃特尼歷盡千辛萬苦。最後,終於在多方力量的幫助下,奇蹟般生還,回到了地球。

  《火星救援》告訴我們,不管遭遇什麼樣的艱難困苦,我們都不能放棄。遠離地球。沒有同伴,日漸減少的食物……沃特尼一度絕望,沮喪頹唐。但是,後來他對自己說:“我不能坐以待斃。”幽默樂觀的他發揮自己作為植物學專家的特長,利用自制肥料種土豆,善用一切資源,靠自己的力量在火星生存下來。

  《火星救援》還告訴我們,不拋棄才能共渡難關。僅僅靠沃特尼孤身一人是無法離開火星返回地球的,不拋棄是他獲救的重要原因。NASA沒有拋棄他,他的同伴們沒有拋棄他,甚至全世界都在惦記著他。NASA和中國科學家攜手努力,同伴們鍥而不捨捨身救助……可以說,火星救援行動集中了全人類的智慧、勇氣和努力。沒有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援和合作,火星救援任務難以完成。

  不放棄、不拋棄,不僅是沃特尼的獲救秘笈,也是我們應對人生挑戰的一大法寶。人的一生往往會遭遇各種艱難險阻,對個人來說,我們不能放棄,因為陽光總在風雨後,只要堅持、努力,就有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任何時候都不能自暴自棄、放棄希望;對大家而言,我們不能拋棄自己的同伴,哪怕困難重重,也要施以援手、同舟共濟。汶川大地震中,那些在廢墟中艱難求存的災民,那些為救助災民奮不顧身的救援者,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不放棄、不拋棄,漫漫人生路,讓我們共勉吧。

  電影火星救援觀後感9

  在剛開始的時候,即使《火星救援》在騰訊、愛奇藝等各大影片客戶端上佔據著顯赫的地位,我開啟看了發現沒有英文字幕,就把它關掉了,聳聳肩覺得它不是十分具備吸引力。

  後來,一個偶然,在音悅臺上無意中看到一個節目《與Taylor Swift的73道快問快答》,這是一個明星問答節目,十來分鐘時間,我感覺時間還是挺為短暫的也就看了。很意外的是,其中Taylor Swift兩次提到了《火星救援》這部電影。一次是記者問道:“最近讓你最感動的事情?

  “再一次是記者提問:”哪部電影曾讓你眼淚潰堤?

  “這就讓我內心一顫了,原來《火星救援》在一些明星人物眼中那麼高大上的,我也就決定去觀看一遍它了。

  的確,《火星救援》帶給我一種純粹的感動。它的故事情節雖然簡單,但是電影中的細節和許多技術使人覺得它很真實。其次,角色也是簡單化的,主要是馬克·沃特尼在唱獨角戲,而即使他被“拋棄”在無人的火星上,他卻依然樂觀以及充滿科學精神。

  他在火星的時候說:“我要用科學殺出一條血路!”而當他回到地球幾年後在學員培訓中對他們說:“你解決一個問題,然後解決下一個問題。當你把問題解決完了,你才有機會回家。”就是這麼一個有著科學精神的人對待苦境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樂觀主義,所以我們也不怎麼質疑他在火星上的生活。

  另外一個我想要說的是這部電影中沒有壞人,不像什麼宮廷戲充滿勾心鬥角,也不像童話故事總有個壞蛋。雖然在那麼一瞬間,NASA局長猶豫過要不要救援,但他是在考慮未來的航天計劃;中國航天局高層猶豫要不要暴露絕密的“太陽神計劃”……但他們都只是在衡量利弊,不代表他們是壞人。所以,就覺得這部電影充滿善意與人文關懷。

  就衝這是沒有壞人的一部電影,看了沒有沉重感與沒有陰暗的人性,我十分推薦這部《火星救援》。

  電影火星救援觀後感10

  電影《火星救援》主要講述了一個故事:一群宇航員來到火星,遇到了超級風暴,其中一個無法支撐,留在了火星上。他在火星上與各種困難作鬥爭,等待救援

  在與各種困難作鬥爭的時候,他表現出很強的毅力,這背後是他的獨立和學識。在荒蕪的火星上,他感到如此孤獨,以至於他想放棄,但最終透過自己的努力安全返回。

  當一個人處在一個陌生而死亡的環境中,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陷入絕望和悲傷,死在那裡。宇航員透過種植土豆把自己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獨立拯救了他。

  當今社會,父母愛孩子,不願意讓孩子做事。孩子習慣了,就成了穿衣服伸手拿食物張嘴的小皇帝。寫一點獨立能力都沒有。父母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否則孩子太依賴,對以後的生活不好。

  好在我媽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我可以做我這個年齡能做的所有事情,比如洗衣服,買菜,做飯,掃地。一步一步培養我的獨立性。

  宇航員自救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他的博學。火星缺水。他利用化學和物理知識,使兩種物質融合產生水。這屬於科學知識。他知道這麼多。

  現在很多孩子不想學習,這真的是一件壞事。如果你在一個荒蕪的地方,如果你小時候沒有好好學習,腦子裡沒有各種知識儲備,你會在現場束手無策,腦子裡一片空白。

  讓我們擁有強大的獨立能力,讓我們天天學習。未來會很美好!

  電影火星救援觀後感11

  大家一看見這個題目,應該會很驚訝吧,其實這是一部電影,今天我就去看了這部超級精彩的電影。

  這部電影的主題是說的由NASA國家航天局發起的“火星計劃”,一開始的由六人組在採取火星土質樣本時收到了訊息,火星風暴即將來臨,請各人員趕快進宇宙飛船的船艙,六個人中有一人沒有來得及進艙,被雷達蓋擊中,另外五名成員幸運的逃離火星,被擊中而受傷的成員成為電影的主角,而他也利用身邊僅有的資源頑強的活了下來,這個時候地球總部透過高科技手段也發現了他的活動跡象,因此確定他還活著。他這名頑強的成員在火星上種土豆維持著,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火星平原上發現了1997年失蹤的探路者號火星探測船,並透過探路者號上通訊裝置與地球取得了聯絡,告知總部他現在的情況和位置,總部因此制定了代號為“愛隆”的營救計劃,由赫爾本斯號衛星實施營救,最後營救成功,安全回到了地球。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任何情況都不要放棄,總是會有辦法的。建議大家去看看吧。

  電影火星救援觀後感12

  週末,我觀看了一部美國科幻大片《火星救援》。這部電影場面雄偉壯觀、對話幽默有趣、人們樂觀向上、永不放棄,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六名美國宇航員在火星上執行勘探任務時突然遭遇到沙塵暴,一名叫馬克的宇航員受傷和隊友失去了聯絡,另外5名隊友以為他已經死了就直接返航了。馬克被獨自留在了火星,面對著食物短缺、飲水不足等問題,他克服困難,作為一名植物學家,他利用自身的知識,在火星上成功種植了土豆,合成了水,頑強的活了下來,並利用衛星和地球取得了聯絡。為了成功拯救馬克,地球上的科學家們絞盡腦汁,想盡了各種辦法,而他的5名隊友更是冒著生命危險,重新返航營救他。正是大家的團結一致,才使馬克獲得營救。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非常佩服馬克。首先,我敬佩他的永不放棄的精神。獨自在火星上的500多天裡,馬克沒有等死,沒有放棄,為生存下去,他制定了周密的自救措施,利用火星上一切有限的資源,解決了生存所需的物品,為等待救援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在計劃執行中,居住艙突然爆炸,使所有種植的土豆全部死亡,但他並不氣餒。一面節約食物,一面積極和地球聯絡,為最後成功被救創作了機會。其次,他的樂觀積極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火星漫長的等待救援中,馬克每天都積極記錄當天的工作日誌,自己給自己講一些有趣的話作為鼓勵。有時寂寞的時候,便會拿出同事留下的光碟聽歌,自娛自樂。這是這種精神支撐著他度過孤獨寂寞的500多天,等來了最後的救援。

  在生活中,我也會遇到很多困難。我應該像電影中的馬克一樣,樂觀積極,永不放棄。

  電影火星救援觀後感13

       一群宇航員在火星執行任務期間遭到突如其來的風暴,撤離途中,宇航員馬克·沃特尼被飛船上吹落的零件擊中,由於生還希望渺茫,隊友們只得匆匆返航,並向世人宣告他已犧牲的事實。

  出乎意料的是,馬克以極低的機率活了下來。然而,他面對的問題是:與NASA失去聯絡,不知道別人會不會來拯救他;下一次火星任務要等到四年後,而基地內的補給僅夠他維持31天。

  遇到這樣的情況,我想象一下,無論是抱怨同事拋棄了自己,還是擔憂害怕自己的命運都是很正常的。然而馬克卻表現出樂觀冷靜的一面,從昏迷中甦醒過來就很有條理地解決問題。先把傷口處理好,然後吃點東西,再坐下來分析目前的形勢。

  食物不夠?自己種土豆。馬克還調侃幸虧自己是一個植物學家,並且開玩笑說:對不起阿姆斯特朗,現在火星被我佔領了。

  水不夠?自己利用化學知識燃燒氫氧來生產水分。

  與地球失去聯絡?找到過去被埋起來的裝置連線地球,利用16進位制編碼傳遞資訊。

  這個過程中,NASA一直關注著馬克,並且他的同事也足夠聰明猜到了他的意圖,才能夠及時取得聯絡,讓他知道地球上的人正在想方設法營救他。並且馬克種植的土豆也都生成了,足以保障他等待救援的到來。

  意外不可預估,但是面對問題的心態很重要,解決問題的知識和能力很重要,當然還需要神隊友的助攻。

  可惜禍不單行,突如其來的一場寒潮讓馬克的土豆全部被凍死了。食物的不充足使他等不到800多天後的救援。而救援又來不及在他食物吃完之前趕到。

  幸運地是此時有外援中國航天宇航局願意用保密中的太陽神來幫助美國救援,又有他的隊友們願意冒著風險在太空中多漂流500多天來拯救他。而在最後救援時因為距離太遠,馬克又想到了扎破宇航服,自己手動控制在太空中飄向隊友,最終實現了成功對接。

  這本是一次幾乎必死的災難,可是憑著幸運,馬克活了下來。憑著樂觀的心態,紮實的知識,馬克聯絡上了地球。憑著智慧和勇氣,馬克最終獲救了。

  真的是非常好看的一部影片。故事平鋪直敘,主題簡單明瞭。

  電影火星救援觀後感14

  簡單介紹一下本片的劇情:在一次人類登陸火星的任務中,宇航員馬克·沃特尼(馬特·達蒙 Matt Damon 飾)經歷了一場惡劣的風暴後,與他的機組成員失聯,所有人都認為他在這次任務中喪生。然而,馬克卻幸運地活了下來,然而他發現自己孤單地置身於異星球。面對貧乏的生命補給,馬克必須用他的聰明才智和頑強的精神存活下來,並找尋向地球發出“他還活著”求救訊號的方法,而地球上的人也面臨著是否前往火星去拯救他的分歧。影片改編自安迪·威爾的同名科幻小說。

  電影裡,馬特·達蒙滯留在火星上時,他非常樂觀,像個話嘮一樣不斷展示著一箇中青年理工宅的個人才藝,作為植物學家的他,一個人在火星上造水、造空氣,發電,甚至還用自己的便便種土豆。同時達蒙還吐槽不斷——不是對著攝像頭吐槽隊友的disco舞曲老土,就是吐槽NASA的行動遲緩如老頭,又或者自嘲自己是橫行火星的宇宙海盜,天天在火星上看風景。可以說,幽默是《火星救援》與其他科幻片最大的不同,馬特·達蒙的“呆萌”再次得到展現。

  另外,中國著名影視女演員陳數的加盟讓本片又多了一份看點。在《火星救援》裡,因為有了中國的無私奉獻和高科技技術,馬特·達蒙才最終回到了地球。陳數就在戲中出演了這樣一位重要角色——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Zhu Tao”,別以為這是為了討好中國觀眾加的橋段,在安迪·威爾最早寫作的同名小說裡,中國國家航天局就已經是救援能夠成功的關鍵因素。

  總的來說火星是一部質量不錯的偏向寫實的硬科幻電影,雖然3D效果很一般,但是一部適合一個人觀看的電影。

  電影火星救援觀後感15

  火星救援》的結尾相對於影片的其他部分感覺有些太像《蝙蝠大亂鬥》了,並沒給出任何洪亮的結語,最終少了些偉大的意義。同樣的問題也影響了原著小說,因為顯而易見的是隻有“反社會”的人,才會編出一個像《火星救援》這樣的神話,然後又省略掉一個大團圓的結局。

  不過《火星救援》要對世人產生影響或帶來啟迪的話,並不需要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電影。美國天文學家奈爾·德葛拉司·泰森說的沒錯,他經常指出在過去數十年間太空探索已經不再使人激動,由於預算削減和研究受挫——“我們已經停止了夢想”。儘管像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之類的私人公司,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車,以及最近在火星上發現水等等,點燃了公眾興趣的火花,我們與過去曾有過的“全球太空熱”仍距離甚遠。只有不斷向前,鼓勵代代新人在數學、教育和相關學科上學識過人,才可能使太空之旅成為現實。

  本片的主題就是科學,儘管其時常出現邏輯上的跳躍——畢竟我們在談論的只是一部電影而已——《火星救援》最大的成就或許就在於它進行了一次在不遠的未來可能發生的太空探索,並令觀眾覺得彷彿只要足夠努力,這種探索就會實現。如果沃特尼能從火星逃出生天,那下一代人就一定能找到將人類送到那裡去的辦法——這樣的情愫使我們受益良多。

  電影火星救援觀後感16

  克服困難,好好學習

  《火星救援》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宇航員被忘在了火星上,他靠自己的力量獲得了生存,最後被隊員成功營救。

  片中最大的亮點就是主人公馬特克服重重困難的頑強精神。馬特一個人在火星上,沒有水,缺少食物,孤獨沒有伴,但他沒有放棄,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製造出水,種植出土豆。中間經歷了種種困難,甚至差點因爆炸送了命,但他都頑強地堅持了下來,最終堅持到被救援。

  從馬特的經歷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剛開始學雙排鍵的時候,五線譜還不太懂。在家練曲子時,總感覺五線譜在飛,像一條條蝌蚪,密集在一起,好像在開聚會,又好像在刻意躲閃,又好像在竊竊私語;又猶如天上的星星,閃閃爍爍,數也數不清,顯得格外撲朔迷離。我無奈地看著這些跳躍的音符,不知該從何下手,便想放棄。但我最終還是克服困難,咬牙一遍又一遍地練習。哎!真奇怪!當我練熟了曲子以後,五線譜也變得親切熟悉了起來。當我能熟練彈奏曲子,優美的旋律在客廳裡響起時,我心中的快樂就像是要飛起來一樣。我明白了克服困難有多麼重要!

  困難就像是一把打向胚料的錘,扁了鐵塊,鍛成的的卻是一把鋼刀。困難其實就是生活中的絆腳石,但只要你勇敢,堅強不怕摔,成功的大門有一天總會向你敞開,而那時所經歷過的困難將會成為你腳下的墊腳石,你就會登上頂峰。

  《火星救援》這部電影還有一個亮點是充滿了科學知識。馬特在火星種土豆,需要運用植物學知識,他給自己做手術,需要運用醫學知識。他的隊友們在太空飛行,計算好飛行軌道來救他,需要航空知識,還有計算機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知識和學問多麼重要啊!在有學問的人眼裡,世界充滿著生機和美好。但在無知愚昧的人眼裡,世界、人生都是灰色的。要是一個什麼科學知識都不懂的人被遺忘在火星上,就只有等死的份兒了。為了獲得知識,我們需要學習,非常努力地學習。我們現在每天上學,就是為了多學知識,讓自己的生活更美好。但是現在還是有些孩子根本就不愛學習,整天逃課、打遊戲。這樣他們長大了以後,就會愚昧無知,像以前農村裡的那些老人一樣,依舊保留著迷信的風氣,口中唸唸有詞,然後做許多傻事兒。

  如果我們能用科學知識充實自己,又能不怕重重困難,我們的人生就會更加精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