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紅旗渠觀後感600字(精選7篇)

電視劇紅旗渠觀後感600字

  一、觀後感的格式

  大體上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由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看了什麼影片,有什麼感想。一般來說,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是什麼?簡單但明確,不含糊,這樣就可以了!不必展開來說。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麼。我們讀書看電影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寫法上,可採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昇華。

  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絡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電影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願,把全文的情感昇華到頂點。

  二、電視劇紅旗渠觀後感600字(精選7篇)

  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電視劇紅旗渠觀後感600字(精選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視劇紅旗渠觀後感600字1

  7月24日,內科系統黨總支黨員在魏書記的帶領下來到了河南林州市參觀了紅旗渠那段震撼人心的歷史,每個黨員都被那種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所感動。

  “紅旗渠”宛如一條玉帶,蜿蜒曲折,流淌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之中,浮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見證。“光嶺禿山頭,水缺貴如油。豪門逼租債,窮人日夜愁。”

  水是生命之源,而林州境內山多水少,居民苦極,土薄石厚,鑿井無泉。每逢乾旱,居民懸釜待水,有取水十餘里外者。老弱婦幼抱甕提罐,遠道取水,人畜疲極。林縣的史冊中記錄著漫長的歲月因乾旱缺水而留給人們的災難與貧窮。舊中國的林縣人民面對乾旱缺水的生存壓力是何等之大。在新中國成立不久的1960年2月,林縣人民在縣委書記楊貴的帶領下,歷時數年,在太行山中用鮮血、汗水和生命修建了號稱中國水長城的水利工程——紅旗渠!壯志撼山嶽,膽略泣鬼神!天造山,人造渠,人工天河紅旗渠。

  林縣人民在艱苦的歲月裡為了求生存引漳入林,跨越兩省的崇山峻嶺,利用有限的生產力改造大自然,重塑山河,這一偉大壯舉,要何等的勇氣和膽識,真正體現了共產黨心繫百姓,全心全意地為人民謀福利。帶領林縣人民戰天鬥地,同惡劣的自然環境做鬥爭。一群最樸實的人,用最簡單的工具創造出了世界奇蹟。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深深震撼了我們,打動了我們,鼓舞了我們,心靈倍受觸動、情操倍受陶冶、鬥志倍受鼓舞、精神得到進一步昇華。

  作為一名普通共產黨員,我們將發揚紅旗渠精神,踏實工作,用信念和實幹精神投入到爭先創優活動中,為醫院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電視劇紅旗渠觀後感600字2

  很小的時候,就聽過爺爺談論紅旗渠,但總是聽的我一片模糊。

  隨著時間的走動,六歲那年第一次看到了紅旗渠,八歲那年與爸爸一起讀了《堅守精神高地,當好精神傳人》這篇文章,腦海裡漸漸清楚我們就是紅旗渠的傳人,就是紅旗渠精神的傳承者。

  我們林州的今天是幾代人對紅旗渠精神的篤定和堅守,今天的林州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拿出了修紅旗渠的態度,把任何一件事都當作是修紅旗渠,正是修紅旗渠這件事不停的重演,才成就了林州發展、林州自信和林州今天。

  她的精神,永不過時。“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河山重安排!”上世紀60年代,老祖輩們在巍巍太行懸崖絕壁上苦戰10年,鑿出1500公里的“生命之河”紅旗渠。十年的功力與汗水,十年的艱辛與智慧,十年的心血與砥礪,十年的追夢與收穫,孕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走進學校,走廊、樓梯,還有好些地方都張貼著有關紅旗渠的手抄報,最引人注目的是西三樓,處處都展示著紅旗渠的各種風采,那驚心動魄的畫面,感人肺腑的故事,無一不讓我震撼,令我感動。紅旗渠不再是單純的一項水利工程,它已成為一個地標。不僅是我們林州的、河南的,更是我們民族精神的一種象徵。

  每次來到渠岸邊,看一條藍飄帶纏繞太行,總有種“重整林縣河山”的召喚。作為一名紅旗渠的傳人,從小受著紅旗渠精神哺育,喝著紅旗渠水成長,它激勵我們一代又一代少年,去發揚、去傳承先輩們留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

  作為一名學生,我要守望著自己的精神家園,努力學習、克服困難、敢於擔當、學以致用,讓紅旗渠精神時刻支撐、指導、指引著我,讓自己更加積極努力,拼搏向上。

  電視劇紅旗渠觀後感600字3

  近日,單位組織了觀看《紅旗渠》。當年林縣自然環境十分惡劣,天干地旱,吃水奇缺,但是,林縣人民不等不靠,寧肯苦幹,決不苦熬,寧肯流血,決不流淚。積極想辦法,跑門路。縣委一聲號令,“引漳入林”,千軍萬馬奮戰於太行山懸崖絕壁上,天當房,地當床,吃野菜,帶乾糧,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逢山鑿洞,遇溝架橋,削平了1250個山頭,架設了151個渡槽,鑿通211個隧洞,硬是劈開太行山,修建了總渠長70.6公里。清清的渠水,惠及了全縣17個鄉鎮,林縣人民從此告別了吃水難的困境。“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給我們很多感慨。

  紅旗渠精神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建設者們不計個人得失,不講條件,樂於奉獻,不畏艱難,勇於犧牲。犧牲了許多英雄壯士,受傷者更是不計其數,然而人們卻未退縮,而是前赴後繼。

  紅旗渠精神是一種團結協作精神。1960年,在楊貴,李貴“二貴”為首的縣委縣政府的號召下,“引漳入林”無論男女老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聽從安排,團結協作。這種精神是我們今天需要發揚光大,在工作上互相扶持,真抓實幹。

  紅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恆的旗幟。紅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給人啟迪,催人奮進。我們弘揚紅旗渠精神,賦予紅旗渠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讓紅旗渠精神成為我們工作的強大精神動力,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了四院的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願紅旗渠精神代代相傳,永不消逝。

  電視劇紅旗渠觀後感600字4

  在集團公司的安排下,我和同事們一同去了河南林縣的紅旗渠參觀學習,知道了林縣歷史上是個“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窮山區,那裡的百姓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在不講任何條件和代價,在縣領導的帶領下,用十年的時間歷經千辛萬苦在山腰上人工開出一條百姓的救命之渠,它的修建,改變了林縣缺水的歷史,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改善了生態環境,是一種不畏艱難險阻,敢於改變現狀努力奮鬥的精神,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鑑和弘揚。這次學習對我感受頗深,讓我知道了只要敢想敢幹,沒有實現不了的事情。

  為了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林縣的百姓戰天鬥地、百折不撓,不向高山低頭,忍受百般痛苦,克服艱難險阻。形成了艱苦創業,自力更生的精神。為了修建紅旗渠,全縣上下一條心,男女老少齊上陣,這種艱苦創業的精神,這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想到這裡迴歸工作,工作中我們同樣會面臨新情況、新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牢固樹立艱苦奮鬥、團結一致、無私奉獻的精神。因為群體的力量是無窮的.,只要把群體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就沒有幹不成的事業。紅旗渠精神更是成功的保障,其內涵就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顧全大局,齊心協力,密切配合,萬眾一心,形成合力。林縣人民群眾正是靠這種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取得成功的,它既是時代的精神,也是永恆的財富。

  作為一名恆信青年員工,在深刻理解紅旗渠精神時,讓我有許多思考和啟迪,淨化了我的心靈,提高了我的修養。發揚紅旗渠精神最直接的就是體現在日常工作中,就是要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腳踏實地,兢兢業業。真正把全心全意工作的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改進工作作風、多做換位思考,以公司利益為重,實現工作價值的最大化。工作中更要勇於擔當,主動作為,嚴格要求自己,不擺架子,不務虛功,兢兢業業地把一件工作都做得讓領導放心、讓同事滿意。紅旗渠是林縣人民實幹出來的,是敢想敢幹,務求實效的典型範例。在工作中我將秉承紅旗渠精神,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以腳踏實地、堅忍不拔、鍥而不捨的堅毅精神把本職工作做到極致,發展自己,奉獻他人。

  電視劇紅旗渠觀後感600字5

  紅旗渠,可謂是人間建築之奇蹟,天下之水利之奇葩,是他們的不畏艱險的辛勤工作,是他們的不怕犧牲,最終完成了紅旗渠藍圖的描繪。讓千家萬戶,不再取水困難,為水而爭,解救了無數人的性命,讓林縣邊成了林州,讓這裡越來越發達,越來越美麗!由此,紅旗渠精神誕生了。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自強不息、開拓創新、團結協作、無私奉獻!

  這種精神,是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可以當作規範的典型精神。

  自力更生,乃是生存必不可少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便會知道什麼是自信。如果不懂得自力更生,而事事依靠著別人,就會喪失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被人們認為是弱者,之後,生活中,就會越來越是低聲下氣,這種活法有什麼意思呢?

  艱苦創業,這種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有著天時地利的情況下,沒有了艱苦奮鬥的精神,便會不由自主的`走下坡路,反之,若是有這種艱苦創業的精神,就可以長風破浪,更可能出人頭地,編織起自己一生的夢。不是有句很流行的話嗎,叫:不怕苦,吃半輩子苦。怕吃苦,吃一輩子苦。說的便是這個道理。

  自強不息,自然是任何人都少不了的,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精神,才有了一輩輩的英雄豪傑們的傳奇,才有了不斷進步的人生。有了自強不息的精神,才能誕生一代代的人物,一代代的才人,一代代的希望與輝煌。

  開拓創新,生物進步的寫照,不僅僅是人類,就連動物也是如此。多少種動物為了生存,找出了新的覓食方式。在太古時代,又有多少的發明創造,讓我們人類成為無愧與天地的萬靈之長,這是開拓創新精神的威力。

  團結協作,更始現代生活中所缺少的,雖然現在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多了,但又有多少人為了或做間的蠅頭小利勾心鬥角,最後不成,情誼也不在了。

  無私奉獻,這便是道德精神的最高境界,他包含了一切積極向上的精神,當你願意為祖國無私奉獻時,你會去好好的學習

  紅旗渠,讓我記住的並不是修成前,當地的落魄,也不是修成後當地的富饒,使我們安於現在的幸福狀況,而是讓我們記住,他的落差,正是因為有了紅旗渠精神,才有瞭如此打懂得落差。當我們擁有了紅旗渠的精神後,我們便能讓我們現在原本幸福的生活更幸福,快樂的生活更快樂!

  電視劇紅旗渠觀後感600字6

  從小,我就聽說紅旗渠。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遊覽了紅旗渠。它是林州(原名林縣)人民十個春秋的血汗與智慧的結晶。

  第一眼看到紅旗渠時,我真不敢相信它是人工挖的河。它的雄偉壯觀、風光秀麗就像天然形成的,它懸在太行山的半山腰。爸爸告訴我們:“歷史上林州嚴重乾旱缺水。林州是個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貧困山區。‘水缺貴如油,十年九不收。’是舊林州的真實寫照。”為了改變嚴重缺水的狀況,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偉大的林州人民在當時縣委的領導下進行開山引水的艱難工程。那時,科技還落後,沒有現代化的機械。人們只能靠一錘,一鏟和一雙手在太行山上修築成了這條長達1500公里的工程。我彷彿看見了以前林州人民起早貪黑,辛勤勞動的情景……

  青年洞位於紅旗渠總乾渠任村盧家拐村西,是總乾渠最長的隧洞。從地勢險惡,石質堅硬的太行山腰穿過。300名青年組成突擊隊施工。當時幹部民工口糧很低,為了填飽肚子,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撈河草充飢,很多人得了浮腫病,仍堅持戰鬥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終日挖山不止。終將漳河水引入林州境內,解決上萬人千百年來吃水困難的問題,灌溉萬畝良田。創造了被世人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人工天河。今天的紅旗渠成為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這十六個簡簡單單而鏗鏘有力的字是在紅旗渠修建過程中形成的紅旗渠精神。這種精神在我們今天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是要繼續學習和發揚的。紅旗渠精神以獨立自主為立足點,以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為核心,以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為導向,既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勤勞堅韌的優良傳統,又體現了當代中國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今天的紅旗渠,已不是單純的一項水利工程,它已成為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徵。

  電視劇紅旗渠觀後感600字7

  紅旗渠懸掛於太行山腰,氣勢雄渾,宛如一部交響曲縈迴耳際;堪稱“太行一絕”的“一線天”,幽靜深邃;橫跨兩山之間的步雲橋,舉步驚鴻;下山滑道,輕鬆刺激。

  最好玩的要數“一線天”了。

  我們過了凌雲亭,登上旋梯,進入一條山縫,這就是鬼斧神工的“一線天”。長50餘米,只能一人單身行,遇到身體胖的人還要吸著肚子才能透過。仰頭望,一條只有一尺寬的藍天映入你眼簾,手扶著旁邊的崖壁,步步踩實,向上攀登。縫中非常潮,涼風吹過,又覺渾身打顫。真謂天下一絕。

  過了“一線天”,繼續向上登,不一會,就來到了步雲橋。步雲橋為簡易加單跨懸空索橋,跨度146米,由四根鋼纜組成,主纜矢高7米,中心距1.8米,採用四根直徑54毫米,索橋跨度之長在華北地區所屬罕見,橋南北兩頭吊杆門框上各刻有一幅對聯,朝南聯為“春風扶我騰雲過,秋山迎賓駕霧行”;朝北聯為“有志敢行天上路,無膽驚看雲中人”。

  紅旗渠的建成,舉世聞名,成為新中國水利建設上的一面旗幟,不僅使林縣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被譽為“人工天河”、“中國水長城”、“世界第八大奇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