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精選44篇)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
一、覺醒年代的劇情簡介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為貫穿,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講述了覺醒年代社會風情和百態人生。該劇以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相識、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為基本敘事線,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為輔助線,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一群熱血青年演繹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深刻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必然性。
二、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精選44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精選44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1
《覺醒年代》中既有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領袖人物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做出的偉大貢獻,也有周恩來、鄧中夏、趙世炎等青年革命者的實踐之舉,還有陳延年、陳喬年等愛國進步青年為國為民做出的流血犧牲……這些革命領袖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鋒芒,他們的革命熱情和獻身精神,使我深深震撼。雖然劇中好多內容我不是很懂,但是他們的愛國情懷,使我深受感動。
《覺醒年代》這部劇給我帶來了一場極其盛大的“視聽盛宴”,讓我瞭解了許多歷史事件,認識了許多革命先輩,進一步深刻感受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要倍加珍惜,努力奮鬥,時刻牢記:強國有我,請祖國放心!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2
《覺醒年代》這部電視劇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而作。
中國要想發展,獨立是必須的,必須有骨氣有方向,自己的命運自己爭取,不管是對國家還是個人。這句話一律適用,如果一個人失去了獨立之心,沒了前行道路,說句不好聽的,這樣活著和等死沒有區別。天下的路是給天下人走的,有志者事竟成。當時的中國需要一條獨立,民主,科學的道路,陳獨秀他們便將民主科學的道路展示給眾人看。
一個國家,青年是力量,條件變好了,為什麼我們不能比前輩們做的更好,我們要爭取自己的命運,有志者事竟成,中國的未來是我們的,我們必須扛起父輩們肩上的大旗,有骨氣,有實力,有方向,中國才能發展得更好。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3
花了大概一個多月時間,把《覺醒年代》看完了。
以前我是特別不能理解為什麼我們國家會拍那麼多的歷史劇,不論是古代的封建的各種朝代還是晚清、民國時期,抑或抗日、國共相抗時期,感覺拍來拍去全是拍的歷史劇,但是現在終於是能理解了,我們中華民族最寶貴的財富,就是我們的歷史,就是我們的文化積澱。正是因為這些歷史與文化積澱,才使得我們民族與國家是世界上最為獨特的,不同於他族、他國。
《覺醒年代》這部劇展示的是1915年《青年雜誌》建刊到1921年我黨成立時期,雖然短短只有6年,但是這無疑是近代以來我國最為重要的6年,這一時期是我國找到了正確方向的探索時期,這6年也發生了一系列中國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事: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進中國、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建立。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4
《覺醒年代》以陳獨秀先生,胡適先生,李大釗先生的相識到相知,再到走向不同的人生軌跡開始各自的理想追求為基礎,又以毛澤東,周恩來等熱血青年在追求真理艱苦奮鬥的過程為鋪墊、生動形象的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和一批有理想的熱血青年演繹出的追求真理,激情燃燒的歲月。
劇中還清晰地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過程,中國共產黨的創立使得中華民族在黑暗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正是有了蔡元培、李大釗、毛澤東這樣的英雄,中國這頭沉睡的雄獅才得以被喚醒;正是有了這些不求回報,不怕犧牲,只為救國的共產黨人,中國才能在困境中走出來,從而立足於世界競爭之林。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5
電視劇《覺醒年代》聚焦建黨風雲人物,突出展現了李大釗等中國共產黨革命先驅的崇高理想和卓越貢獻,客觀全面、鮮明生動地塑造刻畫了一幅立體而豐富的人物群像圖。
劇中既有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做出的歷史貢獻,也有周恩來、鄧中夏、趙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實踐之舉,更有陳延年、陳喬年等愛國進步青年為國為民做出的流血犧牲……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為核心事件,勾勒大時代,傳承大文化,抒寫大情懷,揭示出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歷史和中國人民的必然選擇的主題,藝術再現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夢想,傳遞出極富感染力的愛國主義情懷。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6
《覺醒年代》首次全景式展現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時代風雲和歷史畫卷,清晰地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全過程。
整部劇我印象最深的是為躲避北洋政府的'迫害,李大釗護送陳獨秀從北京出發,經由天津到上海去避難。馬車行至海河邊上,兩人看到了河堤上密密麻麻、飢寒交迫,來自全國各地的大量災民。聽了一位義和團倖存老人對混蛋政府的痛陳,以及為往日捐軀的戰友們的喊冤叫屈,陳獨秀再也難忍悲憤之情,失聲痛哭。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如今已是2021年,一晃100年過去了,當初這些革命先驅們的誓言經過無數仁人志士們的浴血奮戰,經過幾代共產黨人的共同努力,早已成為美好的現實,傲然展示在世人面前。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7
《覺醒年代》的藝術深度體現在把人物都作為完整的藝術形象來刻畫,藉助大量歷史資料的線索,利用創作者的想象,找到了每個人物的性格之核,也找到了他們共處一個特殊時代的文化共性,從而使得這些人物的思想動機、行為方式、道路選擇、情感衝突都有了性格支撐,也有了時代烙印。
全劇以袁世凱復闢、《新青年》雜誌創辦、北京大學改革、張勳復辟、文學革命、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分化、馬克思主義傳播、中國共產黨成立作為核心事件,全面展示了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為什麼會發生,以及如何發生、如何變化,馬克思主義為什麼會在中國傳播等歷史程序,呈現出那個歷史時代絕望與希望、衰老與新生、傳統與現代生死決戰的歷史氛圍和時代趨勢。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8
為什麼覺醒時代那麼好看呢?首先,這部劇從真實的歷史出發。該劇嚴格遵守從事實中尋求真相,從真實歷史開始,消除其光環不美化任何人,不貶低任何人的價值,還原他們最真實的一面。其二在劇中有許多隱藏在鏡頭中的細節,劇中的場景都不是多餘的。如果仔細品味,便可以理解隱藏的含義。其三劇情十分緊湊,沒有一句多餘的臺詞,主線十分清晰。其四所表達的當時知識分子想要拯救國家於水火之中的愛國精神與許多觀眾產生了強大的共鳴,激發起了每個人心中的愛國熱情。而劇中表達的正能量的思想也鼓舞著觀眾們。
覺醒年代想要表達的精神與它所展現出來的優良品行將會影響著每一個觀眾,那個時代中所體現的意志會被所有中國人民銘記心中。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9
該劇是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的優秀電視劇目,以李大釗、陳獨秀、胡適之等先驅的傳奇故事為基本敘事線,以毛澤東、周恩來、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為輔助線,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熱血青年演繹出的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必然性,一群鮮活的人物形象躍然屏前,感人至深。
站在歷史的肩膀上,中國就是一座巨人的搖籃,用江河為乳,以青山為脈,予以青雲之志,注以天穹宏偉,贈以大地寬懷。事實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10
這部劇講的是中國人的覺醒,這是新中國成立的關鍵,我們如今生活背後的腥風血雨。我認為它值得每一位中國人去觀看、學習。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看《覺醒年代》,就像在讀歷史,每一個人物都活靈活現,劇中人大多讓人肅然起敬,他們有故事,有思想,有理想,他們忠於人民,熱愛國家,追求真理。特別是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國共產黨的發起人、締造者,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時代急先鋒!
我們只有看清歷史,才能放眼未來,更加堅定自己腳下的路該怎麼走,該怎麼好地愛自己的國與家。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11
最近迷上了一部劇,覺醒年代,電視劇裡的每一個歷史性畫面,背景音樂一出,眼淚就不自主的留了出來。
在許多年前,有那麼一群人,為了拯救水深火熱的中國,甘願奉獻自己的生命,這是一件多麼偉大的事。
每次看到各位先生站在北大的講臺發言,不由得崇拜,心裡在想,先生們,你們都是我的男神,革命的道路上你們一往無前,披荊斬棘,從未有過一絲退縮。
電視劇的每一個人物性格鮮明,做到了與歷史人物貼合,值得一看。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12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一部電視劇《覺醒年代》深深地吸引了我。
100年來,我們的黨矢志踐行初心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開闢了偉大道路、建立了偉大功業、鑄就了偉大精神、積累了寶貴經驗,在中華民族發展史和人類社會進步史上寫下了壯麗篇章。100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為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前仆後繼、浴血奮戰,艱苦奮鬥、無私奉獻,譜寫了氣吞山河的英雄壯歌。
站在100年後的今天,我們是生於盛世、重任在肩的新一代。一定要牢記歷史使命,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先鋒,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鬥中,綻放絢麗之花。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13
《覺醒年代》光聽名字就使我很有感觸,覺醒年代並非高層官員的覺醒,而是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講述了覺醒年代社會風情和百態人生。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一群熱血青年演繹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
“改造中國,首先要改造國人的思想,提高國人的素質,要想光復中華。昔日之輝煌,首當其衝的要造就一代新人,”這是陳獨秀先生的一句話,我認為也是覺醒年代的目標,陳獨秀先生等愛國青年的革命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不管形勢有多麼嚴峻與複雜,用《覺醒年代》裡的一句話說就是“不敢擔當,就是失職”。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14
我觀看了一部名為《覺醒年代》的電視劇,這部電視劇講述了在民國時期,當全國人民都沉寂在封建禮教的統治中時,陳獨秀和李大釗等人領導著《新青年》和北大的諸多學子,開展了改變中國歷史的“新文化運動“。
這部電視劇還原了許多當時的情景,如魯迅寫的《狂人日記》,北大“紅樓”的修築,還有袁世凱,張勳的兩次復辟帝制……可以說常常使人浮想連翩,驚喜連連。
這部影視作品展現了一個黑暗無光的封建社會,但又塑造了陳獨秀等一群為祖國帶來希望光芒的人。
感謝《覺醒年代》,它讓我見識了先烈們是怎樣為了今天的新生活而奮鬥,也讓我明白,唯有擁有知識和膽魄,才能改變命運,改變時代!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15
國難當頭,中國出現了一批先進人士:陳獨秀、李大釗、章士釗、蔡元培等。他們主張啟發人民的心智,塑造一批新青年。於是,陳獨秀,李大釗等開始創辦《新青年》雜誌,掀起了一場新文化運動,進行思想改革,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科學與民主的洗禮。
觀看《覺醒年代》,使我認識到:當時中國之所以落後,不是因為武器裝備落後於列強,而是封建制度與封建守舊思想的腐敗與落後。我們的穩定而又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那是無數革命先輩用汗與血而換來的。我們應當珍惜當下,珍惜我們生活的每一秒。
落後就要捱打,因此我們更需要努力學習,堅決維護國家利益,捍衛國家主權與尊嚴,為國家的繁榮與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16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1915年的《青年雜誌》,以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為背景,講述了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認識到走上不同人生道路,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建黨的歷史。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完成了它的思想啟蒙任務。
整部劇塑造了許多英雄人物形象,讓歷史課本上的人物又一次出現了人們眼前,表達了對事物的渴望和對真理的追尋。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17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第100週年,《覺醒年代》這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便是為了慶祝其而誕生。
最令人激動的還是魯迅,在朋友的勸誡開導下,在新文化與舊封建體制社會的陋習惡俗的衝擊下,他意識到自己得為救國貢獻一份力量。經過多少個不眠之夜,奮筆疾書寫下中國第一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深刻地揭示了舊社會“吃人”的封建禮教,字字擊心,表達了魯迅對中國前途深廣的憂憤。
當今雖身處和平年代,但我們身上依然承擔著中華復興的重任,切不可沉浸在當下的歲月靜好,要學習先輩以國之重任為己任的精神,奮發圖強!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18
最近,我觀看了電視劇《覺醒年代》,讓我感慨萬千。
劇情清晰勾勒出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精神風貌。劇中的人物刻畫非常生動和形象,往往一出場,便令人肅然起敬,根本分不清誰才是主角。有故事,有思想,有現實,有理想,有情懷,有教育。展現了那個時代的文化人之風骨,為天下蒼生的擔當。他們不畏艱難險阻,勇敢地追求真理,以自己的一腔熱血和理想抱負,積極投身於革新運動中,著實令人敬佩不已。
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奮發有為,積極探索,刻苦學習,爭做國家棟梁,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19
《覺醒年代》告訴了我們,青春是用來奮鬥的,用來拼搏的,用來綻放的,是勇立潮頭唱大歌,敢持彩練當空舞的青春激情。如今,山河無恙,歲月靜好,老一輩的夢想實現,但是如今的中國青年少了一種激情,他們不再知性勃發,開始變得頹廢,開始虛度光陰,開始自以為是。
青春很短,轉瞬即逝,所以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為指導,廣泛傳播,強抓實幹,以迎難而上的心態面對一次次的困難與挫折。只有這樣,才能繼承和發揚上一代人的精神,在青春中發光發熱。
每個時代,都是一場長征;每一代人都是上一代人的接班人。在這跨世紀的接力中,我們青少年應該有披荊斬棘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斷回報祖國,回饋社會。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20
是哪些人創造了中國共產黨?他們是怎樣成立的?是哪些人為中國的發展尋求道路?馬克思主義是從何時源起?《覺醒年代》都會為我們揭開答案。
劇中的偉人表達著人類的感情,而並非冷漠無言,他們鮮活地站在我們面前,將他們的故事細細向我們講來,他們會笑會哭,一個個活靈話現。陳獨秀散發著知識的光芒,有著先覺者的超前思想;李大釗為人淳樸善良,關心工人;陳延年,陳喬年堅守原則,真誠且吃苦耐勞;蔡元培,北大校長,決心改革,深沉穩重;魯迅,沉默寡言卻心繫人民……還有一些老頑固,如劉申叔,辜鴻銘,但他們也是真真正正地為中國做貢獻。如辜鴻銘的《論中國人的精神》則是一響警鐘敲響了中國人的心靈,他有著知識分子的高傲,但也有著中國人的風骨。
李大釗先生說過:“吾願,吾親愛之青年,生於青春死於青看,生於少年死於少年也。”他叫醒了無教青年,也叫醒了時代,我們應從《覺醒年代》中找到覺悟,保持初心,推動中國不斷髮展。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21
電視劇《覺醒年代》主要以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的一段歷史展開的敘述。
劇情開篇,袁世凱復闢帝制的訊息引起國民鬨動,讓在國外留學的一部分有志者青年李大釗等人憤憤不平,他們紛紛回國尋求一條救國之路。
這部劇中也有很多風雲人物,比如留著長辮子端著菸袋講國學的辜鴻銘教授,張勳的辮子軍領兵復辟及海外留學回來,西裝革履的胡適等人,這些極具色彩與魅力的人物形象全部映入觀眾眼簾,他們讓我們看到當時那個時代有一批愛國人士正在不懼艱難險阻,努力尋找成功之路使中國登上歷史舞臺。
《覺醒年代》為我們展演了中國共產黨的建立過程,以深刻的歷史意義揭示了這條救國救民的正確道路,讚揚了覺醒年代時期一批共產主義者的一顆顆愛國之心。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22
《覺醒年代》以中國共產黨成立為核心時間,聚集建黨風雲人物,突出展現了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做出的歷史貢獻,也有周恩來、鄧中夏、趙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實踐之舉,更有陳延年、陳喬等愛國進步青年為國為民做出的流血犧牲……
每個時代都是一場長征,每一代人都是上一代的接班人,在這跨世紀的接力中,我們應該懷著感恩的心,樹立忠誠乾淨擔當的品行,永葆五四精神火炬生生不息,風雨兼程地投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23
《覺醒年代》這部電視劇主要講述了從1915年《青年雜誌》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的故事。該劇介紹了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相識、相知到最後分手,各自走向各自認為可以拯救中國的道路。中間還穿插了一些如陳延年、陳喬年、周恩來、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熱血青年演繹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激情澎湃的歲月,深刻提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必然性。
看完這部電視劇,我感受頗深。我們當今美好的社會不就是像他們那樣的人拼搏出來的嗎?我們要努力學習,不負他們對我們的期望。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24
《覺醒年代》整個劇情都很精彩,將新文化運動以及黨的成立等事件,以生動的劇情展示出來,讓我們看到的不再是書本上無聊的知識,而是活靈活現的人物故事。
《覺醒年代》中所給的一些特殊的景物的鏡頭,都蘊含著深意,比如李大釗到上海逃難時,有一個鏡頭是橋邊將木樁連起來的鐵鏈。我就在想,為什麼特意給了鐵鏈一個鏡頭呢?是有什麼特殊含義嗎?後來突然想到了前面的窮苦人民,就幡然醒悟了,原來這些鐵鏈,便意味著被困在各種帝國實力,官僚資本主義勢力中的中國。意味著別囚禁在亂世中找不到出路的中國人,更意味著枷鎖!
《覺醒年代》讓我們瞭解到亂世中的中國,讓我們知道了當時的中國人是如何衝破枷鎖,找到救中國的一劑良藥。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25
《覺醒年代》這部電視劇,是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而播出的優秀電視劇。在觀看的過程中,我不僅瞭解到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艱難曲折的經過,我還認識到了許許多多為革命作出巨大貢獻的革命黨人。
五四運動的勝利發展使人們認識到了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知識分子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工人宣傳馬克思主義。1920年夏,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
中國革命的嫩芽在思想、階級和組織基礎的共同幫助下,終於破土而出了。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了,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也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26
該劇是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的優秀電視劇目,它以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為貫穿,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以李大釗、陳獨秀、胡適之等先驅的傳奇故事為基本敘事線,以毛澤東、周恩來、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為輔助線,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熱血青年演繹出的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必然性,一群鮮活的人物形象躍然屏前,感人至深。
上世紀初,辛亥革命失敗後,中國沒有能夠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地位,三座大山仍然壓在中國人民頭上,軍閥混戰,倒行逆施,民眾矇昧、思想混亂,廣大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站在歷史的肩膀上,中國就是一座巨人的搖籃,用江河為乳,以青山為脈,予以青雲之志,注以天穹宏偉,贈以大地寬懷。事實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看《覺醒年代》,就像在讀歷史,每一個人物都活靈活現,劇中人大多讓人肅然起敬,他們有故事,有思想,有理想,他們忠於人民,熱愛國家,追求真理。特別是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國共產黨的發起人、締造者,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時代急先鋒!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27
昨夜,觀《覺醒年代》一劇,聞蔡元培先生在任職北大校長時的演講,五感有發,心情激盪不能寐,真悔未將即時所思所想略於紙上,止於今晨在一眾排練《唱支山歌給黨聽》嘈雜聲中慢慢憶之。
蔡元培先生在任職北大校長時以“三事”為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礪德行。三曰敬愛師友。
此三事,言簡意賅,孩童可解,放置於今,方可亦必可。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觀今日之榮耀,皆為革命先烈以鮮活生命繪就的錦繡之途,你我均為光輝照耀的受惠者。生而為人,自以入華夏為榮,當以再造盛世為責,或文或武,傳承一脈紅色血液的流淌。觀今日,我思想之匱乏,言語之有限,庸庸碌碌而為之,一個思想中的巨人、行動中的矮子罷了。反觀在那個跌宕起伏的年代,前途不明,一個個先驅者以革新為己任,生死遠在大道之外,求知求學之心遠在窮困之外,皆因其愛惜光陰,孜孜求學,抱定宗旨,為其砥礪奮鬥。德性根基穩固,就做新時代新青年,縱有思想澀塞,可與師與友相互勉勵,易通經絡。宗旨既定,日趨正軌。泱泱華夏,入目皆是信仰,切莫使光陰虛度,初心與現實大相背馳。
有感而發,諸君粗略觀之。若諸君近日思想略有匱乏,可借《覺醒年代》一觀。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28
中國,這隻雄獅在封建禮教的“催眠”下逐漸沉睡過去。而在那個年代,有一批人義不容辭、奮不顧身的將這頭雄獅喚醒,那是一個覺醒的年代,偉大的年代。
二十世紀初,中國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眼看就要有亡國滅種的危險。這時的中國需要有一條正確的道路引領它走下去。而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帶來了新文化,給當時的社會打了一劑強心針。此時的社會,猶如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一般,各種救亡圖存的方法層出不窮,大家在黑暗中摸索著那一條正確的道路。但這樣的社會,正是中國需要的社會。
昔日的京師大學堂,也改頭換面,成為了今日的北京大學,成為了新文化的主要陣地。而這裡,也像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新舊文化衝突不斷救亡圖存從未停下。這裡,也為之後中華民族的翻身奠定了基礎。新文化的傳播,改變了民眾的思想,堅定了民眾的信念,這象徵著中國慢慢的開始從泥濘中脫身。
一個國家如此,一個人亦是如此。要想成功,就要培養好習慣,若是有壞習慣在身,那就要儘快改正它,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讀歷史,就是要我們以史為鑑,完善自己。中國之所以一天天昌盛起來,與在那段黑暗中人們的不斷摸索有著極大的關係。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因初次涉及某方面而畏手畏腳,也不能因為失敗而一蹶不振,只有大膽嘗試、越挫越勇才能取得成就。
以史為鑑,不僅可以知興替,更能完善一個人。一部歷史劇,一本歷史書,在被我們津津樂道的同時,也讓我們變得更加完美。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29
《覺醒年代》這個影片片段,深深的震撼了我,這部劇讓我深刻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歷史的鮮活和革命者的偉大。
從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的入侵,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解救處於水深火熱的中國人民,喚醒麻木不仁的國民意識,一群仁人志士踏上救國救民、振興中華的道路,就是這樣一群擁有崇高理想且意志堅定的革命先烈,在1921年建立中國共產黨,為新中國的建立、發展作出壯烈犧牲,譜寫出一段段後世銘記於心的革命史詩。
讓我感觸頗深的是在北大開辦工人夜校,毛澤東和同學們邀請校工們參加學習,李大釗、陳獨秀、魯迅等教授先生在這裡教工人們識字,給他們開民智,看著李大釗先生激情澎湃的講課,陳獨秀先生誨人不倦的教識字,“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先生坐在地上教寫字,他們滿腔熱血的傳授、無私奉獻的付出只是為了開啟工人的思想,宣傳教育,讓我們不做愚昧不知、目不識丁的工人。他們給工人階級開啟思想新潮,為以後發動工人群眾,創造工人組織奠定基礎,讓工人階級起先鋒隊作用。
李大釗先生說:“一百年後的中國,他必會證明我今天的觀點,社會主義絕不會辜負中國”,如您所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當家作主人了。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會上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引中國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化強國的康莊大道,中國共產黨人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忠誠信奉者、堅定實踐者,正在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而努力著。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30
電視劇《覺醒年代》主要以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的一段歷史展開的敘述。
劇情開篇,袁世凱復闢帝制的訊息引起國民鬨動,讓在國外留學的一部分有志者青年李大釗等人憤憤不平,他們紛紛回國尋求一條救國之路。李大釗說:“我們必須要喚起民眾覺悟,推翻封建思想,振作民主精神”。同時陳獨秀也創辦了《青年雜誌》宣傳新思想,倡導白話文,為尋找一條救國之路打開了新思想湧流的閘門。
在新文化運動的標誌“北京大學”裡,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三顧茅廬請陳獨秀擔任北大文科學長,隨後又在民巷建立起“新青年編輯部”。此時北京大學的一些頑固的保皇黨也與新青年展開了激烈的爭執。這些畫面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共產黨誕生前的社會環境和思想文化。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不斷進化。
這部劇中也有很多風雲人物,他們的服飾習慣也反映出當時那個時代的繁雜和混亂。比如留著長辮子端著菸袋講國學的辜鴻銘教授,張勳的辮子軍領兵復辟及海外留學回來,西裝革履的胡適等人,這些極具色彩與魅力的人物形象全部映入觀眾眼簾,而且他們的人物特點也十分鮮明。在北大紅樓的襯托下,一批批洋溢著愛國熱血的青年學子也讓我們過目不忘。他們讓我們看到當時那個時代有一批愛國人士正在不懼艱難險阻,努力尋找成功之路使中國登上歷史舞臺。
《覺醒年代》為我們展演了中國共產黨的建立過程,以深刻的歷史意義揭示了這條救國救民的正確道路,讚揚了覺醒年代時期一批共產主義者的一顆顆愛國之心。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31
《覺醒年代》以中國共產黨成立為核心時間,聚集建黨風雲人物,突出展現了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做出的歷史貢獻,也有周恩來、鄧中夏、趙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實踐之舉,更有陳延年、陳喬等愛國進步青年為國為民做出的流血犧牲……
此外,魯迅、胡適、蔡元培、辜鴻銘、錢玄同等新舊文化陣營中的知識分子的思想和觀點也在《覺醒年代》中形成交鋒,塑造了豐富多彩的時代人物群像。這些共產黨早期革命領袖有血有肉、有鋒芒有理想、有困境有探究,他們的革命品格與鬥爭精神,深刻傳遞愛國情懷,傳播愛國愛黨,艱苦奮鬥的正能量。
五四運動中,無數青年學子以國之運為己之擔當,陳獨秀、李大釗等先進青年創辦雜誌《新青年》引革命洪流;抗戰革命中,青年毛澤東投筆從戎,秉心中之擔當義無返顧投身革命。正值青春的我們身處和平年代,不同於戰亂年代,不必顛沛流離,但我們仍身兼重大使命,不能懈怠,爭做永做時代的奮進者,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
此外,我們還需要培養正確的道德認知,不斷修身立德,明辨是非,認清世界變局切勿人云亦云,盲目跟風,樹一身正氣。
每個時代都是一場長征,每一代人都是上一代的接班人,在這跨世紀的接力中,我們應該懷著感恩的心,樹立忠誠乾淨擔當的品行,永葆五四精神火炬生生不息,風雨兼程地投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32
《覺醒年代》劇情以“五四”新文化運動為背景,講述了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相識、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的光輝歷程,生動再現了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和熱血青年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
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逆歷史潮流者,必被時代的洪流所淹沒。我們為了愛國,必須要救國,倒袁。我們為了我們的中華民族,更必須要救國,倒袁。”李大釗的這一字字,一句句,有理有據,慷慨激昂,直指人心!
劇中既有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領袖人物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做出的偉大貢獻,也有周恩來、鄧中夏、趙世炎等青年革命者的實踐之舉,還有陳延年、陳喬年等愛國進步青年為國為民做出的流血犧牲……媽媽說,劇中不少人物的事蹟,她也是第一次知道,在陪我看這部劇的同時,她也在重溫歷史,接受教育,和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這些革命領袖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鋒芒,他們的革命熱情和獻身精神,使我深深震撼。雖然劇中好多內容我不是很懂,但是他們的愛國情懷,使我深受感動。
《覺醒年代》這部劇給我帶來了一場極其盛大的“視聽盛宴”,讓我瞭解了許多歷史事件,認識了許多革命先輩,進一步深刻感受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要倍加珍惜,努力奮鬥,時刻牢記:強國有我,請祖國放心!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33
最近觀看《覺醒年代》真的是讓我感慨萬千,現在回想先烈們慷慨激昂的講話,依然讓我熱血沸騰。
《覺醒年代》以陳獨秀先生,胡適先生,李大釗先生的相識到相知,再到走向不同的人生軌跡開始各自的理想追求為基礎,又以毛澤東,周恩來等熱血青年在追求真理艱苦奮鬥的過程為鋪墊、生動形象的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和一批有理想的熱血青年演繹出的追求真理,激情燃燒的歲月。
劇中還清晰地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過程,中國共產黨的創立使得中華民族在黑暗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進一步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華民族前進的必然原因。
李大釗先生,陳獨秀先生等中共早期領導人,為了自己如宗教一般的信仰,為了中華民族的未來,在困境中,有鋒芒,有探索的進行著他們的革命鬥爭生涯。向我們傳遞出了深刻的愛國情懷,傳遞出了中華兒女不達目的不罷休,越是在艱苦環境中越是努力奮鬥的優良品格。中國正是有了這些能人志士為國家命運而忘乎自我,置之生死,前赴後繼的奮鬥,才使得我中國必不會亡國。
中華民族正是有了蔡元培、李大釗、毛澤東這樣的英雄,中國這頭沉睡的雄獅才得以被喚醒。中華民族正是有了這些不求回報,不怕犧牲,只為救國的共產黨人,中國才能在困境中走出來,從而立足於世界競爭之林,歷史必將會銘記先烈們的卓越功勳,我們必將會傳承他們的優良品格,擔起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34
《覺醒年代》讓我感慨萬千,熱淚盈眶,與角色傾情激昂,在內心多次呼聲:一個政黨,推翻一個錯誤的道路,引導走上正確的道路,有諸多艱辛不易。
在北洋軍閥的統治下,中華民國陷入了政治混亂局面。統治者軟弱無能,賣國求安逸,勞苦大眾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危難之際,一批愛國的鐵血青年,以陳獨秀、李大釗為首的領導者,在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的鼎力支援下,改變思想,造就新青年,探索了一條救國救民的道路。陳獨秀說:欲使共和名副其實,必須改變人的思想,要改變思想,必須辦雜誌。用筆桿子當槍,用輿論與封建勢力作鬥爭。因此,陳獨秀在上海火速創辦了《新青年》。
反動勢力囂張跋扈,利用政權打擊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胡適等愛國人士,鎮壓學生。社會各界,群雄激憤,紛紛譴責北洋政府,支援學生的愛國運動,各學校師生也群起激昂,爆發了“五四運動”。
民族處於極度危機,千鈞一髮,陳獨秀和李大釗突然明白:要形成一個組織,一個有力量的組織,有章有序的帶領群雄,才能戰勝封建勢力,才能儘快的救國救民。他們堅信,真理必定戰勝邪惡,迅速成立了黨組織,正式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組織。同時,毛澤東、周恩分別在長沙、天津成立了黨組織。一時,全國各地愛國人士紛紛宣誓加入了黨組織。
該劇再現了一百年前,一群熱血青年追求真理,改變中國命運而奮鬥的歷史詩篇。改變,就要拿出武器,就要付諸於行動。正如李大釗所說:要把思想覺悟和行動覺悟結合起來。光有思想,沒有行動救不了國家。是啊,有思想,不行動,是空談主義。現實中,要想事半功倍,只要是正確的事,正確的方向,就得將“思想和行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該劇,也是在歷史上第一次對陳獨秀大加褒揚。
《覺醒年代》重在“覺醒”。人們從被封建政權的壓迫,從愚昧到覺醒,到起義反抗,到救國救民。人們意識到一條道路越走越黑,就應該覺醒,拯救國家和民族。任何正確的道路,只要堅持真理,就一定能實現。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35
2021年適逢建黨百年,一部叫做《覺醒年代》的電視劇吸引了我的目光。1915年到1921年是一個動盪不安,時局不穩的年代,卻也是中國人民在黑暗中覺醒的年代。
正直的易白沙、憂國憂民的李大釗、棄醫從文的魯迅、首當其衝的陳獨秀等人原本都是近代歷史書籍上一個又一個冷冰冰的書面人物,彷彿毫無關聯。而在這部電視劇中,一位位冷冰冰的大家全部鮮活了起來,從歷史波瀾的畫卷中一躍而出在百年後的熒幕上為大家娓娓道來那個動盪年代的故事。講述了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到中國紅船革命之間近十年的歷史,短短十年,喚起了中國這沉睡了數百年的巨龍。
回溯到100多年前,辛亥革命以來,整個民眾的思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中國許許多多的有識之士踏上了探索國家新出路的征途。無數青年才俊毅然回到中國,力圖“求一可愛國家而愛之”。
在探索和發展真理時,十分艱難。在各種思想和主義的交鋒之中,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起來。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庶民的勝利》;魯迅的《狂人日記》;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等鉅作橫空出世,大大推動了有志青年探索救國道路的步伐。
覺醒一詞,用的恰如其分。很多人說“這個中國沒救了!”如果我是當時的李大釗,我就想逃避,但是李大釗卻反駁了那些人的觀點,在與陳獨秀的一次談話中說:“我認為這個國家還是有救的!”很簡單的一句話,包含了這個愛國者的偉大情懷,也深深觸動了我的心。
那個動盪歲月裡有封建士紳的洋務運動,有神鬼顛倒的太平天國,有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辛亥革命,有張騫為代表的實業救國,甚至有袁世凱為代表的軍政府復辟、張勳復辟……各派各流,粉墨登場,偌大中華,成了演練場,成了試驗田。凡此種種,皆以失敗告終。但在一系列的波折下,李大釗推行馬列主義,並與陳獨秀等創立了中國共產黨,開創了紅船精神,由此,中國人民逐漸走向了正確的道路。
中國之覺醒並非一朝一夕,是信念的堅守。“時代造就英雄,偉大來自平凡。”每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都是普通人,成為英雄是因為他們對國家的熱愛。一百年前的中國,有他們;如今,有我們!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36
近期,我們在學校的組織下觀看了《覺醒年代》這部作品。這部電視劇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而作,尚未完結,雖說只看了幾集,但給我的感觸頗深。等不到看完便來寫這心得,以下便是我的觀感。
《覺醒年代》從新文化運動講起,陳獨秀歷盡艱辛從日本回國之後,以文學為基,創辦《青年雜誌》,力求從思想上改變中國新青年,進行討袁運動。中國當時處在一個迷茫的路口,君主專制;君主立憲;民主共和…領導者不知道中國應該走哪一條路。袁世凱渴望恢復帝制,開倒車的行為為各路人士所不恥。新一代有思想的人不畏壓力將自己的考量,思路說與人們,中國的思想在陳獨秀,李大釗,胡適,毛澤東等人的努力下不斷髮展。片中給我感觸比較深的是陳獨秀由《國際歌》歌詞有感說出的話:大到國家,小到個體,自己的命運自己爭取。當初的中國剛剛推翻幾千年的帝制,新制度正在萌芽階段,袁世凱卻到處借款,依託外國支援,打擊新思想,新制度,這是不可取的。且不說袁世凱有復辟之心,就借外債、依託外國過活這一舉動來說,他就已經失去了獨立之心,一個國家,如果連自立自強,獨立更生都做不到,依託外國,與殖民地何異。中國要想發展,獨立是必須的,必須有骨氣有方向,自己的命運自己爭取,不管是對國家還是個人。這句話一律適用,如果一個人失去了獨立之心,沒了前行道路,說句不好聽的,這樣活著和等死沒有區別。天下的路是給天下人走的,有志者事竟成。當時的中國需要一條獨立,民主,科學的道路,陳獨秀他們便將民主科學的道路展示給眾人看。
由人推己,當代中國新青年是否有這樣的路?其實心中有路的人不多,我們現在吃穿住行都發展到更好的階段,混吃等死要不得。一個國家,青年是力量,條件變好了,為什麼我們不能比前輩們做的更好,我們要爭取自己的命運,有志者事竟成,中國的未來是我們的,我們必須扛起父輩們肩上的大旗,有骨氣,有實力,有方向,中國才能發展得更好。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37
《覺醒時代》以1915年起始,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機關讀物,展現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繼而到中國共產黨成立等歷史事件。以陳獨秀、李大釗等愛國救國人士為第一視角,更加真切的突出了一百年前,被政府壓迫的人民的艱苦和當時受辱的舊中國,內有政府的不作為,外有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入侵,這時就體現出了陳獨秀等愛國人士,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的大義,也體現出了中國共產黨是在危難中凝聚而成的,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
在危急的時刻一批批的愛國人士將生死置之度外前赴後繼的希望救人民於水火之中,經過了一系列的探索,在俄國的十月革命過後,給了中國一條全新的發展道路,那就是馬克思主義道路,於是乎中國共產黨高舉以馬克思主義道路發展的旗幟,用以氣勢磅礴的力量,喚醒了沉睡已久的東方巨龍,經過黨的一百年來的探索與實踐,事實上也證明了馬克思主義道路是唯一也是最適合中國發展的一條道路,也是一項需要時間發展的長期任務,需要我們一代接一代的人民永不言棄的努力奮鬥,在當今建黨100年的時候,我們國家從剛開始的一青二白到如今的蓬勃發展,都是在一代代像陳獨秀、李大釗等先進領導者的帶領與努力下,一步步完成的,在政治方面,我們的港澳迴歸,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各國互贏,成為常任理事國等等,在科技方面,我們從靠外國進口到自主研發,中國天眼,是世界最大的望遠鏡,北斗衛星,再到登月,這都是一代代先驅者的努力才讓我們可以生活的如此平靜祥和。
我們作為青年一代要將愛國銘記於心,國就像是肥沃的土壤,我們就像花朵一樣,若是離開了國,就像是失去了土地的花,失去了最重要的東西。我們更要智存高遠,努力奮鬥,因為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會成為國家的中流砥柱,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所以只有現在努力奮鬥,才會在以後國家需要的時候奉獻出自己最大的能量,而不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只有一聲嘆息。祖國的強大,就依靠我們青年一代。我們不能像有的'人那樣混水摸魚,渾渾噩噩的度過我們的漫長歲月,而是應該像陳獨秀、李大釗那樣為了祖國,為了未來,為了我們的美好時候而努力奮鬥,揮灑青春和汗水,以後的你會感謝現在努力的你自己。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38
《覺醒年代》以陳獨秀先生,胡適先生,李大釗先生的相識到相知,再到走向不同的'人生軌跡開始各自的理想追求為基礎,又以毛澤東,周恩來等熱血青年在追求真理艱苦奮鬥的過程為鋪墊、生動形象的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和一批有理想的熱血青年演繹出的追求真理,激情燃燒的歲月。
透過我對這部劇的觀看,北大校長,堪稱國士無雙的蔡元培先生,是整個劇的靈魂,北京大學的靈魂人物非他莫屬。北京大學之所以能夠成為今天的學府之都,就是有這些先進思想的哲學大師存在,如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扛起民族大旗,一呼百應的陳獨秀先生,一代愛國文學巨匠,魯迅先生,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敢為天下先,為中華民族利益而奔波,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偉大革命家李大釗先生,北京大學還有胡適,徐悲鴻,劉半農,劉師培等著名學術界權威性人士,正是有了這些人,北大才得以為國家培養出許多傑出人才。
劇中還清晰地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過程,中國共產黨的創立使得中華民族在黑暗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進一步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華民族前進的必然原因。劇中有一段話這樣說:“逆歷史潮流者,必被時代的洪流所淹沒。我們為了愛國,必須要救國,倒袁。我們為了我們的中華民族,更必須要救國,倒袁。”這些慷慨激昂的話語,無不展示出了那個時代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
李大釗先生,陳獨秀先生等中共早期領導人,為了自己如宗教一般的信仰,為了中華民族的未來,在困境中,有鋒芒,有探索的進行著他們的革命鬥爭生涯。向我們傳遞出了深刻的愛國情懷,傳遞出了中華兒女不達目的不罷休,越是在艱苦環境中越是努力奮鬥的優良品格。中國正是有了這些能人志士為國家命運而忘乎自我,置之生死,前赴後繼的奮鬥,才使得我中國必不會亡國。
中華民族正是有了蔡元培、李大釗、毛澤東這樣的英雄,中國這頭沉睡的雄獅才得以被喚醒。中華民族正是有了這些不求回報,不怕犧牲,只為救國的共產黨人,中國才能在困境中走出來,從而立足於世界競爭之林,歷史必將會銘記先烈們的卓越功勳,我們必將會傳承他們的優良品格,擔起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39
《覺醒年代》以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相識、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為基本敘事線,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為輔助線,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一群熱血青年演繹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深刻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必然性。
南陳北李相約建黨那段場景令人難忘。李大釗冒險送陳獨秀出城,路上下車,看到因為戰亂、災荒、饑荒……逃難的各種人,一個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破布和竹杆子搭的帳篷到處都是。特別是那個倖存的義和團老人,給他的義和團的兄弟放花燈。他為兄弟們的死感到冤枉,兄弟們為國犧牲已經有十幾年,中國依然餓殍滿地,戰爭不斷。他用那因憤怒而顫抖的聲音問到知識分子的陳獨秀和李大釗:“這國還有救嗎?”看到老人期待的眼神,二人沒有回答。默默地離開。他們內心是什麼樣的感受呢?一定是苦不堪言的,失望、無力、心痛、憤怒!兩人走開後,陳獨秀忍不住抱頭痛哭,遺憾中國當時沒有一個真正能表現民眾勢力的團體。李大釗感言:“我們若能成立一個強固精密的組織,那麼中國徹底的大變革便有希望。”陳獨秀贊同不已:“對!我們應當建議一個用馬克思學說武裝起來的先進政黨,這個政黨一定能指引中國走向光明,讓中國人過上好日子,她是中國美好未來的先聲!”他要建黨,要救這樣的國,要救眼前這一個個逃荒的百姓,讓他們像人一樣有尊嚴的活著。這一刻,他終於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麼了。接著兩人高舉右拳許下諾言:拯救人民,讓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併為這個目標奮鬥終生!兩位革命先輩壯志凌雲的背影,令人動容。一百年後的中國,真正證明了他們的信仰,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
作為先覺醒的中國知識分子,他們沒有隻考慮自己,而是一心想著救國。他們辦報紙,宣傳馬克思主義。雖然一直受到當局的阻撓和威脅,甚至遭遇抓捕的情況下一步步的艱難探索和追求真理。正是這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奔赴各地組織發動了全國範圍內的罷課、罷工、罷市鬥爭的五四運動,北洋政府迫於壓力才不得不拒絕簽訂巴黎和約,中國工人階級凝聚起了強大的奮進力量,成為中共誕生的強大基石。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40
適逢建黨百年,中央隆重推出了《覺醒年代》,詳細介紹了以陳獨秀、李大釗為代表的第一批中國共產黨員從反封建到求共產的轉化,在影視題材裡第一次正面大張旗鼓的樹立了陳獨秀先生獨立思考、個性張揚、奮發有為的形象。
覺醒一詞,用的恰如其分。清末以降,無數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圖存之路。有封建士紳的洋務運動,有勳親貴胄的君主立憲,有封疆大吏的東南互保,有神鬼顛倒的太平天國,有農民起義的捻軍,有不明真相的義和團,有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有張騫為代表的實業救國,甚至有袁世凱為代表的軍政府復辟、張勳復辟……各派各流,粉墨登場,偌大中華,成了演練場,成了試驗田。為國,時代精英和盲流們真是操碎了心。凡此種種,皆以失敗告終。當那之時,知識分子的苦悶,不可為不大,竟連周樹人,也無奈的沉迷故紙堆,考據金石,以古封今,麻痺自己!
新文化運動,白話詩文和小說,事實上降低了文化門檻和思想表達門檻,擴充套件了文化和文明的覆蓋面,有效降低了學習成本,將文化逐步的推向大眾甚至結合工農識字班推向工農。文化,再也不是皓首明經的有閒階級專享。
五四運動中,李大釗最早發掘並激勵了工人的力量,接觸馬克思主義後毛澤東認真思考了中國工人階級弱小需要同盟的問題,陳獨秀在武漢演講中公然丟擲了無產階級暴力革命的道路選擇。一代人的集體智慧,逐漸凝結,慢慢滴灌中華大地。
經過了理論傳播與思考、學習與討論、學生與工人運動結合,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條件成熟了,南陳北李相約建黨,在嘉興的遊船上,一個小規模的秘密社團建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此,經歷28年風霜雪雨,中國共產黨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的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覺醒年代》裡,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初心和使命,是為勞工、為大眾、為民族、為社會!觀看此劇,作為一箇中年人,我數次熱淚盈眶!我為是這個偉大組織的一員感到光榮和自豪,我願為人民的幸福、社會的進步肝腦塗地!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41
《覺醒年代》是一部具有思想深度、歷史深度與藝術深度的優秀電視劇。它第一次全景呈現了對現代中國產生劃時代影響的五四新文化運動,第一次生動塑造了陳獨秀、李大釗、胡適、蔡元培以及魯迅、錢玄同、劉半農等一代新文化巨人的群體風采,第一次在風起雲湧的歷史大背景下闡釋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邏輯和中國共產黨出現的必然性,第一次將五四新文化摧枯拉朽、一往無前的時代精神表現得歷歷在目、酣暢淋漓,第一次將五四青年追求祖國新生、追求民主科學、追求自由解放的初心表現得青春激盪、熱血沸騰。
《覺醒年代》的藝術深度體現在它並不是歷史文獻的影像還原,也不是對歷史人物的“概念化”重現,更不是歷史事件的編年堆砌,而是把每個主要人物都作為完整的藝術形象來刻畫,藉助大量歷史資料的線索,利用創作者的想象,找到了每個人物的性格之核,也找到了他們共處一個特殊時代的文化共性,從而使得這些人物的思想動機、行為方式、道路選擇、情感衝突都有了性格支撐,也有了時代烙印。每個人物的複雜性、多樣性也都統一在人物性格的內在一致性中。
作為一部歷史正劇,歷史深度是這部電視劇的重要價值。全劇以袁世凱復闢、《新青年》雜誌創辦、北京大學改革、張勳復辟、文學革命、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分化、馬克思主義傳播、中國共產黨成立作為核心事件,全面展示了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為什麼會發生,以及如何發生、如何變化,馬克思主義為什麼會在中國傳播等歷史程序,呈現出那個歷史時代絕望與希望、衰老與新生、傳統與現代生死決戰的歷史氛圍和時代趨勢。
電視劇用兩代人的選擇告訴我們,在那個中國即將被開除出地球“球籍”的時代,唯有壯士斷腕、革故鼎新才是中國的出路。雖然,歷史從來都不是按照人的主觀意願而發展的,歷史的河道有許多人們無法控制的暗礁、逆流,但是我們不能用所謂後來的“正確性”去否定昨天先驅者的嘔心瀝血和前赴後繼。從這個意義上說,這部電視劇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創作態度,正是這種態度確立了電視劇的歷史深度。
《覺醒年代》思想深度、歷史深度和藝術深度所支撐起的這部電視劇的特殊意義,值得珍惜。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42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優秀電視劇展播劇目、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史詩鉅製《覺醒年代》,將於今晚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檔,震撼播出。該劇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和安徽省委宣傳部聯合組織策劃創作,首次全景式展現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時代風雲和歷史畫卷,清晰地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全過程。
上世紀初,辛亥革命失敗後,中國依然沒有能夠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地位,三座大山仍然壓在中國人民頭頂,軍閥混戰、倒行逆施、民眾矇昧、思想混亂的社會亂象,將出路問題再一次擺在中國人面前。為探索救國救民道路,一群有識之士開始奮起抗爭。電視劇《覺醒年代》清晰展現了這一過程,揭示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必然。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為貫穿,透過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眾多歷史人物為中國尋找出路的種.種探索和思想交鋒,以及思想文化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藝術地再現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宏大背景、歷史卷軸。
電視劇《覺醒年代》聚焦建黨風雲人物,突出展現了李大釗等中國共產黨革命先驅的崇高理想和卓越貢獻,客觀全面、鮮明生動地塑造刻畫了一幅立體而豐富的人物群像圖。
劇中既有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做出的歷史貢獻,也有周恩來、鄧中夏、趙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實踐之舉,更有陳延年、陳喬年等愛國進步青年為國為民做出的流血犧牲……這些共產黨早期革命領袖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鋒芒、有困境更有探索,他們的革命品格與鬥爭精神,深刻傳遞愛國情懷,傳播了愛國愛黨、艱苦奮鬥的正能量。此外,魯迅、胡適、蔡元培、辜鴻銘、錢玄同等新舊文化陣營中的知識分子的思想和觀點也在《覺醒年代》中形成交鋒,塑造了豐富多彩的時代人物群像。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為核心事件,勾勒大時代,傳承大文化,抒寫大情懷,揭示出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歷史和中國人民的必然選擇的主題,藝術再現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夢想,傳遞出極富感染力的愛國主義情懷。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43
看完第六集的覺醒年代,我的感悟不可謂不多。今天,就由我為大家重點講述我對覺醒年代第六集的感悟。
故事的開頭,陳獨秀在與李大釗等朋友的交談下知道了《新青年》在北京的影響力之大,最終決定應蔡元培三顧茅廬之邀前往北大任教,並把《新青年》搬到北京。但陳獨秀的任教卻引來了辜鴻銘、黃侃等教授的不滿,他們在蔡元培發表就職演講前就在臺下對陳獨秀議論紛紛,並當眾進行嘲諷、貶低。在之後的教工會議上,辜教授更是拒絕為陳獨秀的就職鼓掌,還刻意提問陳獨秀的學歷、學術專著,與陳獨秀展開激烈的爭論。最後,故事以蔡元培阻止兩人爭吵,正式開會結尾。
在這一集裡,我印象最深的有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學的就職演講。這個演講不長,只有短短的六分鐘,但其中的內容引人深思。他提出的第一個觀點是“抱定宗旨”,並指出“宗旨不可以不大”,號召我們要愛惜光陰,孜孜求學,不能考試一結束就將書籍束之高閣。我們的學習自然也需要抱定宗旨,不能為了讀書而讀書,處處敷衍了事,要為了追求學問而讀書。他提出的第二個觀點是“砥礪德行”。不能被苟且、敷衍的社會風氣所影響,要嚴謹對待和修養自己的品行,去扭轉社會風氣,這樣國家才能強盛。這也提醒了我,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強自己的德行培養,不與社會不良人士同流合汙。達到北郊公民素養、精英品質的育人目標。第三個觀點是“尊敬師友”,要坦誠相見,開誠佈公,相互勉勵。我們的生活中尊敬師友自然也是重要的一點,這也是我們在進入18班這新集體後一定要做的。
令我印象最深的第二件事陳獨秀追求思想變革的決心。他明知道自己學歷不夠,會成為眾人攻擊的重點。但他毅然走上了把新文化帶進北京的這條路。正是有了他這樣追求真理的決心,中國才真正迎來了“覺醒年代”。今日的我們也要學習他那種不怕困難,求真務實的精神,為咱們的新中國做出貢獻。
大學生《覺醒年代》的觀後感44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一部電視劇《覺醒年代》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為之感慨,為之激動,為之震撼,心潮難平。
視線,把我們拉回到100年前:黑暗的舊中國,滿目蒼夷,生靈塗炭。這部電視劇以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共機關的刊物為時間線,再現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建黨這段風起雲湧的歷史畫卷,再現了以李大釗、陳獨秀等為首的革命先驅,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為首的革命青年,為濟世救民捨身取義、慷慨赴難的英雄壯舉。革命先輩用實際行動,演繹了最“燃”的青春,展現了最熱血的擔當!
觀看《覺醒年代》,就像在讀一部中國的革命歷史。劇中一個個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其中,有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五四”運動領導者陳獨秀,有敢為人先、為民發聲的革命先驅李大釗,有一代國士、北大校長蔡元培,有“科學與民主”運動的旗手、文學巨匠魯迅等。還有陳獨秀的兩個兒子、革命烈士陳延年和陳喬年,他們熱情滿懷,又嫉惡如仇;他們善良厚道,又堅持原則……就是在父親面前,也是從不認輸、從不低頭的“刺蝟孩子”,最後,為革命獻出了年輕的、寶貴的生命。
觀看《覺醒年代》,我一次次感動得熱淚盈眶、熱血沸騰。100年來,我們的黨矢志踐行初心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開闢了偉大道路、建立了偉大功業、鑄就了偉大精神、積累了寶貴經驗,在中華民族發展史和人類社會進步史上寫下了壯麗篇章。100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為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前仆後繼、浴血奮戰,艱苦奮鬥、無私奉獻,譜寫了氣吞山河的英雄壯歌。
站在100年後的今天,我們是生於盛世、重任在肩的新一代。一定要牢記歷史使命,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先鋒,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鬥中,綻放絢麗之花。這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也是我們的堅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