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返鄉創業先進事蹟材料(精選8篇)

大學生返鄉創業先進事蹟材料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事蹟吧,事蹟是為了表揚先進、弘揚正氣、推動工作,對工作、學習中湧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蹟如實記載和反映的書面材料。我們該怎麼擬定事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返鄉創業先進事蹟材料(精選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學生返鄉創業先進事蹟材料1

  12月3日,在達州經開區么塘鄉新民村1組,22歲的向媛像往常一樣走進雞舍,一邊“咕咕咕”地喚著,一邊把手中的玉米撒向食槽裡,一隻只舊院黑雞歡快地圍攏過來,爭相覓食。“這一年多時間裡,出欄的舊院黑雞大概有1200只。”對於辦好自己的養殖場,向媛有足夠的信心,“等以後經驗充足了,規模擴大了,我打算成立一個專業合作社,帶動鄉親們一起致富。”

  從女大學生到“雞倌”,向媛一路走來並不輕鬆。2013年6月,從四川文理學院美術教育專業畢業後,向媛沒有選擇留在城市發展,毅然回到老家經營起了黑雞養殖場。“國家對大學生創業有很好的扶持政策,所以我想在家鄉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企業。”向媛說,2011年初,她開始了創業籌備;2012年暑假,她四處考察,尋找合適的專案;2012年春節,她到萬源市一家舊院黑雞養殖場學習養殖技術。

  對於向媛的選擇,母親王禮秀有著太多失望:“當時知道她想回農村養雞,我們一致反對,畢竟供她讀大學,就是想她找一份‘體面’的工作。”

  王禮秀最終沒能說服倔強的女兒。2013年4月,依靠父母打工積蓄的2萬元錢,向媛請人搭建了一個簡易養殖棚,再從萬源市舊院鎮引進了一批黑雞苗,開始了自己的創業夢。但向媛的黑雞養殖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儘管有父母的幫助,但缺乏養殖經驗的她很快遭遇了創業路上的第一道坎,第一批雞苗因為高溫、疫情等原因損失超過100只。

  這次失敗,讓向媛明白了創業僅有激情遠遠不夠。頂著巨大壓力的向媛沒有放棄,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她請教內行、參加培訓、網上學習,同時,向親友借了將近10萬元,請人重新設計修建了雞舍,開始了第二次創業。2013年10月,向媛引進了第二批雞苗,在她的精心飼養下,雞苗成活率大幅提高。

  雞養成了,可向媛又遇到了創業路上的第二道坎――沒有建立固定的銷售渠道,銷售成了難題,“雞遲遲賣不出去,資金就回不了籠。多餵養一天,就多出兩三百元虧損。巨大的壓力,逼得我好想放棄。”

  父母挑著黑雞到集市上賣,向媛向親戚朋友、老師同學推銷……就在養殖場最艱難的時候,當地就業部門幫助聯絡了一些經銷商,一舉解決了養殖場的銷售難題。

  如今,向媛的黑雞養殖場步入了良性發展軌道,建立起了穩定的批發、零售銷售網。對於未來,向媛思路清晰:實施生態養殖,打造綠色養殖基地,帶動周邊農戶共同致富。

  大學生返鄉創業先進事蹟材料2

  寬敞的大院內放養著一大群體型健壯的藏香雞,林周縣卡孜鄉託門村恰西組林周霞晰畜牧養殖有限公司裡一派生機勃發的景象。回鄉養雞創業的女大學生扎西白珍在今年將原本只有50平方米的養雞場擴建到了1000平方米,她計劃在今年提高土雞的養殖數量、增加產品品種讓公司盈利翻番。

  現年31歲的扎西白珍畢業於西藏職業技術學院,在校期間主要學習林業技術。大學畢業後,扎西白珍曾在拉薩市的一家保險公司任職,雖然在保險公司工作有著較好的前途,但在扎西白珍心中始終有個夢想,那就是能夠回鄉創業,為自己的家鄉作貢獻。

  扎西白珍最終選擇了回鄉創業。靠著父母資助她的10萬元和申請到的5萬元大學生創業補助資金,扎西白珍把本土養殖藏香雞的優勢與國家關於大學生創業的政策相結合,於2017年12月創立了林周霞晰畜牧養殖有限公司,踏上了創業之路,現公司存欄藏香雞已多達200餘隻。

  扎西白珍告訴記者,她在內地考察期間發現內地養雞場都修建了雞棚,所有雞都關在鐵棚裡進行餵養,關養的雞雖然長勢較快,產蛋率也較高,但雞蛋的大小、口感、營養價值都和生態雞有著很大的區別。

  “我剛開始養雞時,只是簡單地把房前屋後的院子圈了起來,然後就將雞放在院子裡散養,平時都是讓雞在院落裡自行覓食,兩天才餵食一次小麥,從未給雞餵食過含有激素的飼料。我始終覺得散養的雞比關養的雞好,因為雞也需要一定的運動量,這樣養出來的雞不僅長得快,而且產蛋量也會提高,自由散養的雞才是真正的生態雞,所產的蛋才是真正的生態雞蛋。”扎西白珍自信地說。

  “我們養雞場的雞蛋也很受歡迎、供不應求,購買雞蛋的顧客還需要提前預訂,雞蛋的價格也從2017年的3元一個,漲到了現在的4元一個。今年我投資25萬元擴建了養雞場,雖然現在養雞場盈利還不多,但我會繼續努力,並積極向縣‘雙創’部門申請大學生創業資金擴大養殖規模,等條件允許的時候,我還會安排貧困戶到養雞場工作,增加他們的經濟收入。”扎西白珍滿懷信心地說。

  大學生返鄉創業先進事蹟材料3

  我叫趙琳,從小生長在農村。童年時看著土裡刨食的父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勞,聽著靠天吃飯的他們因年景不好而手頭拮据的嘆息,我就想著要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用科學改變家鄉的面貌和父老的生活。

  大學畢業以後,我頂著家裡的壓力和周圍人的不解,從父親那裡得到了第一筆援助款,蓋起了兩個蔬菜大棚。創業初期,雖然得到一些人的支援,但也有有更多的鄉親在背後偷偷議論質疑。可我知道,時間是檢驗真理的最好辦法。當我的棚菜喜獲豐收之時,我的這套老菜農們瞧不上的技術終於得到了充分肯定。每天上門求教的菜農絡繹不絕,而我也毫無保留,將我所知道的種植新技術手把手地傳授給大家,有時還親自到其他菜農的大棚裡進行現場指導,鄉親們被我的熱情感動,更看重我從農大帶回來的先進技術,漸漸地,周圍年輕的菜農願意跟我一起幹,我選的新品種他們敢和我一起種,我採用的新技術他們也願意效仿。10戶、20戶……在我的帶動下,改變了無組織無計劃種植狀態的菜農幾乎都實現了增產增收,也讓越來越多的菜農意識到,在新時代背景下,傳統的種植方法需要變革,只有革新技術、更新血液才能生存。

  時代發展日新月異,新農人更加不能輕易滿足於已有的`成績。新品種新技術雖然讓棚菜的產量不斷提升,但產量大了,銷售環節又嚴重的滯後了。為了能讓蔬菜有個好的銷路,我上網查閱了很多的資料,逐漸體會到,要想開啟市場,就必須要有自己的'品牌。

  二道嶺有非常適宜種植的特殊土壤,加上我領辦的合作社的為大家提供的科學管理知識,出產的農產品大多質量上乘。像我們種植的西紅柿,就比一般的西紅柿更加甜脆爽口。但是面對質量參差不齊、品種五花八門的菜市場,能一眼識得“好貨”的買家真是少而又少。因此,只有亮出自己的牌子,才能闖出自己的市場。要做“生鮮電商”的想法就在這時應運而生。幾經波折,投資了50多萬元的“精品食材”店終於開起來了,小店雖小,但店裡所有的食材都是安全健康綠色的,很多母親選在在我的店裡為孩子購買安全穩定的食材,我不僅實現了創業夢想,還得到了很多媽媽們的信任和感謝,這更加堅定了我做品牌健康食品的信心。

  2017年,我們又實現了“走出去”的戰略,在遼寧省莊河市、東港市、吉林省松原市、白城市等多地進行了“水稻抗鹽鹼種植方法”實驗田,並取得了巨大成功,總結出了在國內具有領先地位的“水稻綠色無公害抗鹽鹼種植方法”,大大提高了鹽鹼地水稻種植的品質和產量。2018年將繼續大力推廣,為鹽鹼地塊的土壤改良和農民增收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實現“綠色夢想”砥礪前行。

  大學生返鄉創業先進事蹟材料4

  我叫佔xx,今年28歲,共青團員,畢業於江西旅商大學經濟管理系。家住xx省xx市xx縣,作為新農村建設生力軍的一員,能夠在這裡選撥為鄉村好青年既感到榮幸和激動,更感到責任重大。

  我是來自農村的孩子,祖上以來都是漁民,從大學畢業後我就進入一家銷售管理公司任職,現在重提這份工作感覺壓力確實很大,但我還是堅持了五年,在當初的就業過程中我就想到創業,再細想這個社會我們到底適合做什麼?當自己在這樣的困惑中琢磨很久時,想想自己是漁民來自農村,又得知國家對農村經濟的大力發展,使我回鄉創業的想法更加堅定。

  選擇回鄉創業去建設可愛的家鄉,更是有一種感恩的情懷,2012年,我選擇了原生態水產品加工,銷售及出口,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投資近600萬建立了我縣最大的集水產養殖,鮮貨,冷藏及急凍為一體的功能型合作社,主要養殖青蝦,棍子魚,毛刀(長江刀魚一種類)餐條和鯉魚,主要加工蝦仁,鯉魚乾,野生雲魚等。產品主要銷往江蘇,安徽,湖北,黑龍江,山東和內蒙古。佔地面積50餘畝,員工158人其中專業生產管理人員23人,是一支管理及生產的專業團隊。我們的理念是把鄱陽湖真正的綠色原生態產品輸送到廣大消費者手中,讓廣大消費者食用無汙染更無任何新增劑的原生態綠色產品,所以原生態是我們理念經營的重中之重。2013年我們正式投產營運,在運作過程中我們考慮最大的問題是和我們的原材料供應商就資源如何分配問題,讓漁民如何賺的更多讓他們更加有積極性,更加牢固我們的合作關係。在這良好合作的框架下2013年我們的生產銷售額達到近978萬,各項生產計劃和銷售任務基本完成。在合作社全體員工努力下,員工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這更是奠定了我們今後在不斷髮展強大和行業影響力加下堅實的基礎。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該不遺餘力地開展農村建設,要盡情發揮青年才智,使我們在農村經濟發展中起到積極作用,為跨越非發展提供新思想、新動力。更要發揚發揚傳統,勇挑重任來體現我們的價值。優品課件,意猶未盡,知識共享,共創未來!

  大學生返鄉創業先進事蹟材料5

  今年29歲的揭花蓉是鳳鳴鎮龍洞村4組人,2008年在成都大學畢業後一直在那裡打拼。幾年後,她放棄城市打拼,決定返鄉養殖蚯蚓。

  說幹就幹。回到家鄉的揭花蓉姐弟倆在父母的支援下,投入10多萬元,承包了附近村民1公頃多土地,從成都引進優良蚯蚓品種,請朋友進行技術指導,在網上查閱相關知識。就這樣,他們的蚯蚓養殖工作開始了。

  揭花蓉在成都工作生活時,看到有人用牛糞養殖蚯蚓,這種變廢為寶的做法,既消除了牛糞對環境的汙染,又可以改良土壤,還能增加收入。她覺得這既是商機,又是責任。

  由於不斷改進蚯蚓飼養方式,並吸取經驗教訓,揭花蓉姐弟的蚯蚓養殖已經卓有成效,每公頃收入22.5萬元左右。從一開始的零散出售到現在的大批次銷售,從內江本地一些漁具店到成都、自貢等地的定期銷售,她的蚯蚓很多時候都是供不應求。兩三年後,其蚯蚓地裡的土壤也將作為天然有機肥進行出售,這樣往復迴圈,效益將會大增。

  她這種迴圈往復,變廢為寶的商業模式在現代的社會中很受推崇,一方面整合了有效資源,不讓有效資源無故流失,同時也能增加收益,一舉多得,正是商業所追求的終極目標。

  大學生返鄉創業先進事蹟材料6

  大學畢業三年,宜賓長寧縣梅硐鎮清江村27歲的傅興海如今已擁有屬於自己的健身俱樂部,年毛利潤近300萬元。

  傅興海2010年大學畢業返鄉創業,在長寧縣城創辦了該縣第一家健身俱樂部。2012年,他的海力健身俱樂部第一分店入駐江安縣,目前他正在籌備他的第二個分店。創業有成

  傅興海:“我們的會員已發展到近3000人,年毛利潤近 300 萬元,為當地 提 供 就 業 崗 位60個。”

  兼職:大學期間任某公司副總

  2006年,傅興海考入四川理工大學學習,出生在農村的他從小就喜愛體育運動,在學校常參加體育比賽。

  “大學第二年,我向學校申請了留籍離校,除了重要課程及考試、校運會等回學校外,平常自由分配時間。”傅興海說,學校是充實知識的地方,但校外能豐富個人技能,增長見識。

  傅興海選擇的第一份兼職工作是學做健身教練。

  傅興海告訴記者,他在做兼職那段時間,時常跟總經理一起學習器械銷售和維修與維護管理。2009年下半年,還沒畢業的傅興海在一家健身器械管理公司擔任副總經理一職。

  抉擇:放棄副總一職返鄉創業

  2010年,傅興海大學畢業,他又大膽做了一個決定,放棄副總經理一職,選擇了返回家鄉長寧創業。

  “長寧是一個極其休閒的城市,生態、健康產業將成為長寧的朝陽產業。所以,我選擇在家鄉創業。”傅興海說,人們對健康非常關注,但對健身卻不怎麼了解,應該是有市場的。

  就這樣,24歲的傅興海回到家鄉創業,然而,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突圍:年毛利潤已近300萬元

  創業一開始就遇到了很多困難。經過努力,他說服了家人,取得了家人的支援和鼓勵。緊接著,資金成了傅興海最大的困難。

  “租場地、買器械、裝修等,初步估算也要40萬元。每天就東奔西跑找親戚朋友借、找銀行貸籌錢,最終,在各方努力和長寧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支援下,還是搞起來了。”傅興海說,最初他只招了4個工作員作為營銷團隊,還需要手把手去教去帶,為了提升服務,他還把員工送到其他大型健身房學習。

  “我們的會員已發展到近3000人,年毛利潤近300萬元,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60個。”傅興海說,健身俱樂部吸納了一些大學生,同時,他們平時也樂於幫助想創業的大學生,他會給出他們講自己的創業經驗,讓他們少走彎路。

  大學生返鄉創業先進事蹟材料7

  王馳,畢業於陝西科技大學,曾在世界100強外資化工公司工作。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一個平凡的90後,可是平凡的他卻有著不平凡的農業夢想。在看到了農村發展的巨大潛力後,他毅然辭去世界100強外企工作,回到了老家周至,當起了一個“不走尋常路”的農民。

  作為新農民,他善抓政策與市場兩隻手

  2015年是王馳創業的起點,也是他接觸農產品的第一年。當時他看到有鄉黨用冷凍的薺菜包餃子,便有了將秦嶺薺菜銷往外地的想法。在經過一系列市場調研之後,他選取了秦嶺薺菜、野生洋槐花等投資小、競爭低的產品,並在周至縣電商微商聯盟的幫助下,迅速銷售一空。在獲得了第一桶金後,他開始認真地審視自己的家鄉。“如何讓這些好產品走出家鄉,幫助農民獲得收益,也讓遠方的朋友嚐到不一樣的秦嶺味道?”成為了這個年輕人每天思考的問題。

  2016年起,他與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著手打造了“不平凡夢想農場”:五個瓜果大棚,一個花卉大棚,十畝苗木,十五畝獼猴桃和兩畝果桑園,與團隊嘗試種植的“童年味道”西紅柿—普羅旺斯,走進了扶貧超市,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

  同時,王馳團隊加入周至縣電商聯盟,瞄準了洋槐花、婆婆丁、香椿等秦嶺特色季節性產品和獼猴桃、櫻桃、水蜜桃、黑布林等周至特色農產品,幫助10戶農戶銷售黑布林8萬餘斤左右,幫助30多農戶銷售獼猴桃65萬斤左右,創造了超過8000小時的勞動機會,更幫助15人走上了水果電商之路。

  作為新農民,他善把科技和產業融合在一起

  返鄉創業的王馳,先後獲得首屆西安市農村電子商務大賽創業組第一名;第二屆西安市農村雙創大賽三等獎;第二屆西安市豐收節第二名;周至縣農廣校農村致富帶頭人創業導師;陝西省技能大賽職業經理人組第一名;陝西省技術能手稱號;創業事蹟入選農業農村部網站。

  王馳說:“公司制定了萌芽期、成長期、穩定期和擴張期階段性成長目標。在發展初期以農產品電商營銷為核心,拓寬產品銷路,打好經濟基礎,這一萌芽期目標已經實現,目前正處在成長期,即以農旅結合為核心拓展業務,建設第一產業,探索第三產業。”

  作為新農民,他善領一方群眾脫貧致富

  王馳以種植、電子商務、觀光采摘培訓等為抓手,研究政策和市場,帶動影響周邊人,以2019年為例:他的“鐵桿”客戶數量增加到1000個,帶動人群數量超越5000人,全年銷售額185萬左右,合作團隊8個,活躍代理30多個,5個線下店鋪。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積累超過了3000名有效客戶和30多條營銷渠道,帶動600餘戶農產品銷售,使100多脫貧戶持續受益,2021年實現收入203萬元,實現淨利潤65萬元。

  在他的影響下,當地湧現出來很多愛家鄉、愛農業、愛學習的青年,他們用熱情、真誠和智慧努力拼搏,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實現著自己“不平凡”的價值!

  新農民,新農村,新希望。

  隨著陝西省職業農民培育領導小組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我省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一定會迅速壯大,他們必將成為未來農業生產的主力軍,全省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讓我們一起,共同為孕育更多的新農民培植沃土,見證陝西高素質農民紅遍三秦大地,建功新時代的高光時刻。

  大學生返鄉創業先進事蹟材料8

  我叫周國振,現任山東星達彩印包裝有限公司總經理。

  我和眾多青年人一樣,曾有過美麗的生活遐想、美好的事業憧憬和燦爛的人生構想。當初,懷揣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定要做出點成績來證明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初心回到家鄉創業。如今,我的創業夢正逐步實現。

  2015年大學畢業後,到啤酒廠技術處任職。2015年末由於廠子經濟效益下滑,公司結構發生變化,銷售也是急需人才,我覺得趁著年輕就應該多出去跑跑,所以毅然選擇做了一名普通的銷售員,但好景不長,由於各種原因,我被迫辭職。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我正處於興家立業的艱難爬坡階段,精神上的打擊讓我很迷茫和深度的痛苦,作為一個來自農村的大學畢業生,到底該做出怎樣的選擇,很糾結,幾番思想,我毅然決定回鄉創業。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結識了一位朋友,從他的隻言片語中,我發現了很大的商機,那就是我們這邊啤酒廠家很多,所需紙箱量也很大,經過市場考察,可行性非常強,所以我毅然決然的邁入了紙箱加工這一行業。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企業創辦之初,也走過了一段艱辛之路,企業剛創辦時,缺乏專業技術工人和專業管理人員,走了很多彎路,自己又要搞生產,又要跑業務,還要當採購員,沒日沒夜的考慮著企業的發展,尤其當時環保查的特別嚴,更是雪上加霜。終於,黃天不負有心人,經驗一點點累積,經過兩年的發展,公司終於邁入了正規化,實現了跳躍式發展。星達包裝現擁有固定資產3000多萬元,其中包含德國進口印刷機一臺,高速瓦楞紙板生產線一條,全自動覆膜機三臺,全自動高速裱紙機三臺,全自動模切機三臺,以及打包機、叉車等其他附屬裝置。

  企業要發展,要壯大,產品是根本,沒有適應市場的產品作保證,企業就沒有希望。對於從零開始從事紙箱加工的我而言,一路走來遇到的種種問題與困境,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專業的技術指導、科學的管理方式等等,是保障產品良好發展所必須的。

  為了確保產品符合客戶的需要,我往往讓技術員與客戶時時溝通,從而確保產品能夠被客戶認可。我在生產中不斷摸索,對產品質量嚴格把控,逐步取得客戶的信任,技術創新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從而使得我們公司的紙箱在德州市所有啤酒廠紙箱供應中佔到百分之六十以上。作為帶頭人,我一直把科技創新作為新的動力推動著公司的發展壯大。

  經過幾年的探索與磨鍊,企業有了一定的基礎的知名度,有人曾對我說:你現在是一個老闆了,該享受享受了。聽到這樣的話,我往往一笑了之,我現在首先想到的不是享受,而是要富而思源,把有限的資金用到擴大再生產上,用到帶動周邊群眾就業創業的浪潮中去,用到助力農村扶貧脫貧的社會中,進而帶動了周邊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再就業,帶動了農村的經濟發展,提高了村民的整體收入水平。

  為適應社會的發展建立和諧勞動關係,與員工簽訂了勞動合同,辦理了社會養老保險,工傷保險,為員工提供安全生產措施和勞動保護用品、工資按時足額髮放。

  “創業有起點,事業無終點”。我深知,今天取得的一點小成績只是明天事業的一個基點,只是人生的一小步。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我堅信,事在人為,只要堅定信心,沒有過不去的坎,成不了的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