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調研報告格式模板範文(精選11篇)

大學生村官調研報告格式模板範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那麼什麼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村官調研報告格式模板範文(精選1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村官調研報告格式1

  大學生做村官是近年來各地為搭建農村人才"高地"、促進城鄉人才雙向流動、推動新農村建設進行的探索性課題,

  為了使首批大學生村官能夠真正走進農村,更快適應農村,更好服務農村,邯鄲縣委辦公室結合全縣"一村一名大學生村幹部"工程的開展,組織了專題調研。

  質疑"天下無馬"

  從北京、河南、瀋陽等地的實踐活動來看,大學生做村官,有成功更有失敗。有一部分人看到嘗試探索階段的幾個失敗案例,就先自消弭了信心,認為大學生村官要不得,不可行,理由是大學生對農村工作不熟悉,到農村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是一種人才資源的浪費,大學生會給農民增加負擔,一村一名大學生的時機還不成熟等。正如韓愈在《馬說》中指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在一些改革實踐中,其諸多矛盾的孕育、顯露、發展、鬥爭、轉化直至最終解決,需要較長時間,過早和輕易地下結論都是不嚴肅的。大學生當村官,無論從年齡、知識結構、專業技能方面來講,還是從新農村建設對社會發展提出的生產生活方式轉變要求來講,都有不可替代的素質優勢,而且極有可能就是拉動新農村建設全盤工作的"千里馬"。對於大學生村官,不作深入細緻的分析,而只是空空地"執策而臨",大呼"天下無馬",這種態度將會扼殺眾多千里馬的奔跑能力和希望。

  對於大學生村官,我們在對農村發展需要和基層人才訴求的歸納基礎上,鎖定了四大目標,即是否促進了基層班子的團結、激發了基層班子的活力,是否影響和提升了群眾的生活方式和質量,是否形成了生動鮮活和有效實用的實踐經驗,是否使村裡的政治經濟取得了較快發展。在四大目標的宏觀覆罩之下,大學生村幹部工程的推進過程成了一個充滿變數但也決不缺少成功希望的學習和創造工程。對此,我們分析如下:

  ——大學生村官工程的成敗取決於多種因素。在已有的大學生村幹部實踐活動中,縣鄉政府的重視和支援力度,村幹部與村民的歡迎與配合態度,大學生待遇的落實程度,專業素質、組織協調能力與村子發展實際的對接狀況,村子裡各種力量的此消彼長給大學生村官作用發揮提供的空間,凡此種種,這些從不同側面指出了影響和決定大學生村官取得成功與否的多種因素。

  ——大學生村官工程的成功規律具有一種不平衡的特徵。在某一個現實的實踐場中,常常會由於某一制勝規律的突出作用,引起工作中某個節點或某一環節的變化,山重水複而後柳暗花明,從而鎖定成功的路徑。比如,一個好的人緣和處事態度,一種有益於當地發展的農用技術,一次用努力和韌性把握住了的政策機會,一個適合本地發展的農業專案,一次有理有據、依紀依法排解的鄰間糾紛,都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埋下成功的種子。

  ——大學生村官工程的成功規律為主觀能動性發揮預留了較大空間,

  調查報告

  自身基礎與各種困難間的比例關係固然重要,但畢竟不是影響事情結果的決定性因素。事物發展的多樣性和不平衡性,使大學生村官的順利推進成為主客觀多種因素互動作用的複雜過程,成功的可能存在於人們將可能變為現實性的自覺努力之中。

  解讀"千里馬"

  邯鄲縣第一批大學生村幹部報名自20xx年8月1日始,到8月31日截止,報名人數463人,符合報名條件的為344人,專科278人,本科40人,其中有26人為在職人員。經過資格審查、筆試、面試和上崗培訓的層層選拔,100名優秀大學生將於月日走上基層工作崗位。調研組以問卷、走訪、座談和介入選拔程式等方式在全縣展開調查,共組織座談會5次,並針對鄉(鎮)黨委記、村支和應聘大學生三種人群設計了三類問卷,下發問卷165份,收回165份。調查組在進行了細緻的整理後,將問卷中顯示的主要問題歸納為"三個不可低估"、"三個不容樂觀"

  從調查情況來看,三年後,選擇繼續留在農村的大學生"村官"只佔極小比例。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村官"只是將"村官"作為一個比較有保障的過渡,內心深處期待著"跳農門"。不少基層幹部也認為,"人往高出走,水往低處流",大學生"村官"留不住,遲早是要走的,有的甚至還因此對他們不放手、不壓擔。我們認為,從大學生"村官"個人的長遠發展來看,期望他們留在農村不太現實,也不可能,而要按照中央的有關政策規定,讓大學生"村官"合理有序地流動,從而建立起大學生"村官"既"下得去"又"流得動"的機制,使選聘大學生到農村任職工作能夠健康地進行下去。

  關心眼前,還是謀劃長遠?

  "當人才使用,當子女關愛",是泰州市鎮村幹部關心大學生"村官"的真實寫照。大學生"村官"到村任職前,對農村情況缺乏瞭解,對農村工作的方式方法更是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為了讓大學生"村官"迅速成長成才,擔當重任,泰州市各市(區)採取多種形式,對大學生"村官"進行幫帶培養。一是創新機制多幫扶。各地建立了"三帶一"導師培養制度或者"4+1"幫扶機制,從思想、工作、學習和生活等多個方面予以指導幫帶,促其健康、快速成長。二是交辦任務多壓擔。各地均適時地安排大學生"村官"參與到一些中心工作,讓他們接受錘鍊,積累經驗。三是組織培訓增見識。多渠道積極組織大學生"村官"參加教育培訓,增長知識、拓寬視野、增強本領。

  鎮村幹部及周圍群眾對大學生"村官"的關心也從問卷調查結果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證。對"各級部門以及周圍幹部群眾對大學生"村官"關心程度"問題的回答中,認為"很關心"和"比較關心"的佔到91.9%。但是,尚有6.9%的人認為各級部門和幹部群眾對大學生"村官"只是"表面上關心,沒有關心到實處"。

  那麼,大學生"村官"到底面臨哪些實際困難需要關心幫助呢?調查顯示,缺少創業資金、與本地群眾溝通困難、工資待遇問題、戀愛婚姻問題等是眼前大學生"村官"們遇到的現實問題(見圖5)。在其他一欄中,部分大學生"村官"填寫的現實問題有:基層問題比較複雜、對村民村情瞭解不夠、缺少創業專案、缺少處理基層複雜問題的能力;部分幹部群眾填寫的現實問題有:缺少創業專案、缺乏基層工作經驗、與群眾缺乏真情實感等。

  大學生村官調研報告格式2

  為進一步瞭解村情民情,傾聽農民的心聲,摸清農民的需要,按照鄉黨委的要求,我於3月下旬開始,歷時3個月對xxxx村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xx村位於xxxx鄉西北部,由xxxx、北腦、張家、原家、紅嶺5個自然村組成,全村共有271戶,932口人,現有黨員28名,其中女黨員3名。總耕地面積約1685畝,農作物以馬鈴薯為主,有少量的玉米、蔬菜,中藥材(黃芩)種植面積達200畝左右。xxxx村人均收入3400元左右,村內無企業,主要經濟來源是農作物的種植,經濟收入單一、偏低。去年xxxx參與了街巷道硬化工程,完成了主村的巷道硬化,自然村的街道鋪設,改善了村民出行困難的問題。

  二、村民的困難和問題

  (一)致富路途難。目前,xxxx村的絕大部分村民仍以種地為主要收入來源,只有一小部分外出務工或者經營其他副業。

  1、種地收入僅僅解決吃飯問題。民以食為天,民以土為本。村民主要是靠那一畝三分地維持基本生活,由於xxxx村大都是山地,土地比較貧瘠,向土地要收入太難。其次耕種成本過高,村民王喜龍曾算過這樣一筆賬:拿馬鈴薯來說,種一畝,需化肥約150元,農藥70元,還有農膜、種子等雜費,保守估算需付出成本300元。

  在風調雨順的情況下,土豆畝產平均為1600斤,收入為1100元,減去成本,純收益為800元。如果遇到天災,必然引起減產減收,村民們辛辛苦苦忙一年,只能落個油鹽錢。農民之所以種地,用他們的話說“就是為了混點口糧”。三是生產手段落後,科技含量低。村民種地仍然是以人畜力為主,機械化水平不高,對農作物新品種的應用、種植、病蟲害有效防治等技術的掌握仍然很欠缺。

  2、外出打工受到限制。外出打工的農民首先要有一技之長,而對於大多數村民來說,缺乏技術,素質比較低,向外轉移很困難,尤其近兩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就業機會更是大幅萎縮。其次,是農民的觀念問題,有些農民寧願守在土地上,坐吃山空,也不願另謀出路。對於村上45歲—60歲的村民,他們沒有一技之長,技術活幹不來,重體力活又做不了,不好找工作。

  3、資訊閉塞,農民創富無門。受到條件所限,農民所得到的市場資訊、技術資訊等致富資訊短缺、滯後,有時甚至失真,使得農民在創富時難以找到合適門路。資金也是困

  擾村民的一個重要問題。走訪過程中許多村民反映搞種植業、養殖業缺乏資金,而很多人又受中國傳統思想束縛,不敢貸款,因缺乏資金而擱置。

  (二)子女上學難。走訪調查中得知,有40%的家庭表示教育消費佔到了家庭收入的50%,有30%的表示佔到了家庭收入的51%以上,也就是說,教育消費是一些家庭的最大負擔。

  1、上學遠。在xxxx村有一所小學,但隨著近年陵川教育改革,生源逐年減少,目前全校只有3名學生,1名老師。村裡的孩子一旦升入四年級就必須到離家二三十里的冶頭寄小或縣城上學,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得到好的教育,大多數村民從一年級就將自己的孩子送到縣城上學。雖然國家有“兩免一補”政策,但一年的房租、生活費、車費仍然需要1000到2000元,對於人均收入只有千元的農民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負擔。

  2、上學貴。高中教育的花銷對於農民家庭來說,是一筆相當大的開支,更不必說大學教育。教育成本之高,已使一部分農家子弟望而卻步,使大部分農家不堪重負。在xxxx村初中畢業後就放棄學業的孩子佔到了同齡人的65%。

  (三)就醫養老難。由於環境衛生狀況差,xxxx村不少村民,特別是50歲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壓、風溼關節炎、胃病等常見疾病,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小病熬著、大病扛著。農民收入特別是現金收入增長緩慢,醫療費用特別是住院費用大多超過了農民的承受能力。村民無錢出去醫治,就隨便買些止痛片、消炎藥來吃,小病拖成大病,才去縣城醫院診治。家裡有病人,除了有醫藥費支出外,還損失了一個勞動力,這樣的家庭將滑向更為貧困的深淵。

  2、什麼時候倒下,什麼時候退休。xxxx村有將近17名孤寡老人,30餘戶夫妻倆獨自居住的老人。這些老人中,最大的84歲,最小的53歲,幾乎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只要還能動,老人們都會不同程度地下田勞作。村民王小丑,今年65歲,患有高血壓、關節炎,妻子王滿英今年56歲,患有腦梗塞、高血壓,去年秋天左半身癱瘓,兒子一家在高平打工,很少寄錢回來,老人捨不得也沒錢買菜吃,日常吃的都是自己解決的,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

  (四)男青年結婚難。在走訪過程中我注意到,該村的未婚大齡男子比較多,xxxx村的王秦龍,40歲左右,兄弟4人全是單身。初步統計,目前該村30歲以上的男性,未婚的達16人,其中30-40歲未婚的達9人。

  1、貧困是造成結婚難問題的首要原因。xxxx村居住環境與生存條件落後,經濟發展薄弱,群眾生活並不富裕,無論群眾的生活環境還是生活質量都處於偏低狀態。

  2、地理環境差。據村民們講自從學校撤併後,為了讓孩子上學,好多村民特別是中青年人都到村以外的其他地方定居,不分男女都不願意再回本村居住,沒有本事外遷的,在本村結婚也很難。照這樣的發展形勢,xxxx村的將來誰也不敢想象,惡性迴圈,貧窮將是這裡無法擺脫的桎梏。

  3、男性本身的素質問題。當我與幾位大齡單身漢交談問及為什麼不出去打工掙錢時,有位過路村民插嘴訓斥他們太懶,有些男子連普通話都不會說,出去打工有困難。

  三、村民的努力和意願

  為改變xxxx村的現狀,村民們挖井引水,遠走他鄉務工,學知識、學技能,為這個貧困的山村帶回了新的理念和文化。同時他們深感很多事情是他們一個村無力解決的,需要政府和社會更多的理解和關注、幫助。

  (一)希望政府能將各項惠農政策宣傳和落實到位。我所到之處,所接觸到的農民,絕大部分都知道中央一號檔案精神,如取消農業稅、兩免一補等政策,不清楚的還主動打聽。一位村民說:“這幾年國家的政策是最好的,我們老百姓有了真正的奔頭,希望能長期堅持下去。”

  (二)社會及有關部門對農村的文化教育事業應該高度重視。解決入學難和留住教師難的問題,加強村級小學教育和學前教育已經成為農村的頭等大事,盼望有關部門給予村級小學更多的關注。

  (三)農民對農業生產、農產品銷售和農資市場行情等資訊需求量越來越多。希望政府及有關部門能多給予關心和支援,多在農業生產知識的普及、農產品銷路的擴大和順暢上下功夫。

  四、思考及建議

  近幾年黨中央一直把三農問題作為重要的戰略部署,老百姓都有深刻的體會。縱觀上學難、看病難、就醫難、養老難這些問題,歸根結底就是窮,這些都是窮造成的,針對此次調查走訪,提出幾點思考與建議:

  (一)精心打造致富資訊平臺。調查中發現,農民最渴望的就是資訊,缺乏資訊的農民在選擇外出就業與專案投入方面往往舉棋不定,心中沒底,容易由於判斷失誤而走彎路。市場資訊、科技資訊對農民就業與增收至關重要,我們要想農民所想,急農民所急,組織相關涉農單位及時蒐集與地方實情相符的農業科技資訊,並透過宣傳,使農民瞭解了勞動力市場,提高務工收入。

  (二)更加註重民生工程建設。從群眾最關心、最盼望實事入手,繼續加大村村通工程實施力度,改善我村小學辦學條件,繼續做好飲水安全工程,鞏固和擴大我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加強和完善我村計劃生育工作。

  (三)重點支援發展種養殖業。以增加人均收入為中心,進一步做大做強種養殖業,集中力量幫助發展有特色、有市場的種養專案。針對好的致富專案,應加以鼓勵並給予支援,在農村小額貸款方面給有致富專案的農戶加以支援,使農民更快的富起來。

  (四)注重新型農民培育。透過農業科技下鄉活動,利用遠端教育裝置,開展農業技術培訓,打造現代新型農民,切實提高群眾素質,推進農村全面進步。

  大學生村官調研報告格式3

  我是一名來自長沙縣北山鎮福安村的大學生村官,XX年8月份透過湖南省選的大學生村官考試分配到福安村擔任書記助理一職。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引領下,我對本村洪山廟組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調查走訪,透過實地走訪,透過與老百姓面對面的交談,我對現階段農業發展狀況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對農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農村現階段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措施有了更準確的把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在不斷降低

  糧食安全問題是一個國家的命脈,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百姓的溫飽問題已經基本得到解決,種糧已經不再成為農民賴以生存的物質獲取來源,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在不斷降低,主要原因表現在:一是國家的經濟結構不平衡。我們國家經濟總體水平在區域之間、行業之間、城鄉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導致更多的青壯年勞動力選擇外出務工,選擇到沿海發達的城市就業,而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裡,部分身體狀況好或者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的老人,為了能夠減輕兒女的負擔,尚能自給自足種上一畝三分地,然而對於那些身體狀況不好或者家庭條件相對富裕的老人,他們的農田基本上一年到頭荒在地裡,無人耕種;二是國家的種糧政策未落實到位。自去年以來,中央審時度勢,積極調整種糧政策,將糧食補貼政策調整為誰種田誰得補貼,然而這一政策在落實的過程中,卻遇到了矛盾和阻力,種田者礙於人情面子,與讓地給自己耕種的田主人達成了某種默契(補貼仍然歸田主人),村上的組長為了不得罪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之任之,而村幹部對於組長報上來的資料根本不瞭解實際情況,最終導致誰種

  田誰受益這一政策沒有落實到位,想種田的積極性沒有得到提高,不想種田的地仍然荒著。三是農民務工收入的增長遠遠超過種糧收入。透過調研,得出一組資料:

  表一:農民種糧收入(以1年種5畝地為例):

  表二:農民務工收入(以1年務工xx年代到xx年降低)。

  糧食安全問題關係著我們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關係著全中國13億老百姓的吃飯問題,我們應該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扭轉糧食安全問題繼續拉大的局面:一是加大投入,發展地方特色產業。政府部門應該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吸引更多青壯年勞動力選擇本地就業,為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逐步地縮小區域之間、行業之間、城鄉之間的差距,逐步地改善我們國家經濟結構不平衡這一現狀;二是嚴格落實種糧補貼政策。種糧補貼政策作為一個薄弱的環節,政府部門必須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以事實為依據,透過強有利的制度約束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局面;三是積極推進“家庭農場”發展模式,積極引導、鼓勵種糧大戶承包土地,使農業朝著現代化、規模化發展,逐步地提高糧食生產效率,逐步地增加糧食總產量。

  (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仍然艱鉅

  農村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農村環境直接關係到村容村貌,直接關係到老百姓的身體健康。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生活水平是提升了,然而農村環境卻在悄悄的發生變化,河流因生活汙水的排放而不再清澈、農戶房前屋後到處是白色垃圾、部分村落死角垃圾遍地、豬糞到處亂排等等現象,直接影響著農村的環境面貌,直接危害著老百姓的身體健康。國家意識到了農村環境的惡化,高度重視農村環境的綜合整治工作,出臺了一系列的相關檔案,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然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效果卻不容樂觀,任務仍然艱鉅,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權利過於集中,沒有下放。農村普遍存在村支書“一言堂”的狀況,凡事書記說了算數,書記如果不重視農村環境治理工作,權利不下放到環保專幹,環保經費落實不了,得不到保障,環保專幹就放不開手腳,有心無力,最終導致農村環境治理工作開展不力,農村環境面貌得不到改善;

  二是缺乏獎懲的長效機制,積極性未充分調動。農村環境治理工作一般由村幹部擔任環保專幹,向下佈置上級安排的工作任務,由村婦女組長擔任環保資訊員,負責傳達資訊和下戶檢查農戶衛生,然而,部分村由於沒有制定農村環境治理獎懲的長效機制,環保資訊員的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的調動,他們在下去檢查農戶衛生的過程中,也只是走走過場,沒有一個獎懲機制約束他們。

  三是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不強。意識是人的行動指南,指導著人的行為方式,作為生活在最基層的農民來說,缺少城市人所受的約束和良好習慣的影響,缺乏環境保護意識,習慣了隨意的生活,房前屋後、村落死角、池塘、田邊等等地方,都成為了他們亂倒生活垃圾的地方。

  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人人有責,我們應該以主人翁的姿態切實擔負起保護環境的重任,一是明確農村環保專幹責任制,建立績效考核制度。農村環保專幹作為環境整治的直接參與者和組織者,他更瞭解環境整治存在的問題,在明確他是第一責任人的同時,應該透過建立績效考核制度,有效增強環保專幹的責任意識,充分調動環保專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二是建立和健全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的長效機制,充分調動環保資訊員的積極性;三是加強宣傳力度,不斷增強老百姓環保意識。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最終的落腳點在於農民自身,我們只有不斷的加強宣傳力度,不斷的增強老百姓的環保意識,讓人人都成為“環境的保護者、家園的守護者”,我們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環境整治問題,從根本上改善農村環境面貌。

  (三)老百姓之間交往變少、感情在慢慢變淡

  中國的農民是淳樸的,也是善良的,家裡來了客人,笑臉相迎,熱茶招待,端椅子,擺瓜子,招呼得客客氣氣、週週道道,這種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待客之道一直在農村延續至今,然而,在這種傳統美德的背後,卻仍然避免不了農村的人情味在悄悄的發生變化,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在慢慢變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在慢慢變淡,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農村缺少公共娛樂場所,老百姓的生活過於單一,缺少一個平臺讓他們相互交流、增進感情,精神生活得不到滿足;

  二是農村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務工,獨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老人一方面要照顧孩子、要幹農活,另一方面因為年老體弱,出去串門的少,就算是串門也只是選擇臨近的幾家,稍遠的幾乎不去,種種原因導致了農村缺乏朝氣,缺乏生機,老百姓彼此之間缺少交流,感情在慢慢變淡;

  三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的“小農意識”仍然根深蒂固。我們不可否認,農民是純樸的、善良的,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農民是狹隘的、斤斤計較的,鄰里糾紛、土地糾紛、山林糾紛是農村最常見的糾紛,也是處理起來最棘手的糾紛,農民往往會因為一寸土地爭得死不相往來,哪怕是兄弟之間也毫無人情可言。

  守住我們“心靈的家園”,讓農村傳統美德、民風得以傳承,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一是加大投入,完善農村公共娛樂設施建設。政府部門應該加大投入,因地制宜,不斷完善農村公共娛樂設施建設,透過開展活動,不斷豐富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二是保護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剪紙、刺繡、皮影戲等等傳統藝術隨著時間的流逝在農村逐漸的消亡,我們應該充分的挖掘、保護和利用好這些文化,讓這些文化在農村得以傳承,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的發展;三是積極排查、妥善處理好矛盾糾紛,不斷增進老百姓之間的感情。

  農村是一片廣大的熱土,在中國農村仍然生活著7億農民,他們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他們的困難需要一步一步去解決,我們只有充分認識現階段中國農業的發展狀況,充分了解農民的生活狀況,充分挖掘農村農業農民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在種糧政策落實、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公共娛樂設施建設上不斷的完善和加強,我們才能在推進城鎮化的道路上克服重重困難,我們才能最終實現“中國夢,農民夢”。

  大學生村官調研報告格式4

  我叫xx,是xx鄉xx村的一名大學生村官。透過開展“村官六個一”活動,走村入戶三個月,我對xx村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並對制約村子發展的因素提出了幾點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村情概況

  xx村是黎城縣的古村之一,位於縣城東北5公里處,地處平川,勇進渠流經村東。因村所處地勢較高,且在下臺北村之下,故名xx。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315戶,997口人,耕地面積2270畝,共有勞動力556人,耕地多且集中連片,是以農業為主要經濟收入的村。主要農作物為玉米、小麥。村中無任何礦產資源。

  二、農村經濟發展

  1、經濟發展現狀

  xx村算是全鄉的落後村,XX年人均收入2300元,遠低於全鄉平均水平。經過調查,xx村村民的生活來源主要有以下兩種渠道:一是靠傳統農業,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除此之外,畜牧業以養豬、雞、羊等幾個傳統養殖類為主,種植業還有果樹、核桃樹,但由於結構、資金、銷售等因素制約,沒有形成規模。其次就是外出打工。據統計,XX年,外出打工人數達到335人,佔總人數的1/3。

  2、產業結構調整

  農業方面。以前村民是靠天吃飯,糧食留下自己吃的,多餘的就拿去賣。現在一部分農民在支村兩委幹部的帶領下,種植果樹、核桃樹、柿樹、大棚等特色產業,大力推進中高效作物規模種植。為提高耕地畝產量,灌溉方便,村自籌資金鋪設水泥路、維修支渠。另外,今年又積極籌劃200畝高效農田,改變傳統的產業模式,增加農民的收入。

  種養殖方面。xx村的產業主要以種植、養殖和林果業為主。村北主要是以養豬為主的養殖業,村四周是以果樹、核桃樹為主。

  三、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設施建設

  全村共有黨員36名,入黨積極分子6名,支村兩委成員6名,大學生村官1名。

  支村兩委幹部堅持與時俱進,採取多項措施,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進行新探索、總結新經驗,努力為實現“加快發展、富民興村”的目標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1、完善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2、鋪好東峪道路,方便村民種地。

  3、維修舊自來水管道,解決人畜飲水安全。

  4、重修了關帝廟,保護了村裡的古蹟。

  5、維修改造了老爺廟池,緩解了汛期排水問題,消除了安全隱患。

  6、健全乾部管理機制。在村幹部的管理上,進一步規範了黨員培養制度、幹部包隊、黨員包戶等制度,使村組幹部的管理進一步制度化、科學化、規範化。

  四、信訪穩定

  支村兩委幹部本著公平、公正、客觀的原則,經常深入組戶,積極幫助廣大群眾消除糾紛,化解矛盾,及時發現不穩定因素,從根本上消除了一切可能引起上訪的不良因素,實現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確保村子和諧穩定。

  五、目前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變化,但是經過這次走訪村民後,還有下列因素制約著我村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

  1、農民整體素質較低,不能適應農業產業化的要求。現在具有一定文化基礎和勞動技能的青壯勞動力都外出打工,留守村中大部分是老、弱、病、殘、婦、幼,這部分人整體素質偏低,思想觀念陳舊,習慣於傳統農業,對效益農業接受程度低。目前效益農業雖有所發展,但規模較小,技術含量不高,而且隨著扶持效益農業補助資金的減少,效益農業發展的步伐將會減慢,這些嚴重影響了農業產業化的進一步提升。

  2、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缺乏財源,村級組織戰鬥力不強。xx村無第三產業,村民收入多為玉米、果樹、核桃樹種植。村集體無任何經濟來源,鄉村兩級自身建設資金投入嚴重不足,村公益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難度增大。同時,隨著勞動力外出的增多,在家黨員年齡偏大,發展新黨員後備力量不足,造成村黨組織相對薄弱,後備幹部嚴重缺乏,缺少致富奔小康的帶頭人。

  3、農業生產經營規模過小,生產效率低。目前我村人均耕地僅有2.3畝,加上農戶生產經營地塊零碎、分散,難以形成規模效益。這不僅給科技推廣、澆灌、排澇、病蟲害防治、土地開發等帶來了很大困難,而且農業生產相對成本高。同時由於缺少投入,治理粗放,組織化程度低,導致生產效率低下,直接影響了村民的收入。

  4、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薄弱,抵禦自然災難能力差。近年來,雖然本村對各方面建設加大了資金投入,但一些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仍然比較落後,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差。

  5、由於地理環境制約,本村道路狹窄。這使第三產業缺少了發展空間,農村城鄉化程序緩慢。

  6、遠端教育收看效果不佳。儘管村委對遠端教育做了大量宣傳工作,配備了專門的遠端教育裝置,並定期播放遠端教育節目,但是收看運用效率仍然不佳。透過調查瞭解主要原因有:一是村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沒有自發的學習意識;二是本村向來以種植玉米、果樹、核桃樹為主,對其它技術村,民們沒有興趣,因此也影響了遠端教育的播放收看質量。

  六、加快本村經濟發展的對策

  1、要想擺脫貧困,實現小康致富,改變落後的思想觀念至關重要。政府在加大資金、技術幫扶力度同時,要不斷提高廣大群眾的思想意識和科學素質,提高群眾的“造血”功能,進一步啟用農民群眾要求致富的強烈願望。組織推廣普及農業新技術,引導和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與致富專案,為有創業能力的村民提供貸款辦理服務,業務指導,努力為村民提供多種形式的生產經營服務,千方百計培養一批致富典型。

  2、堅持從本村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發揮資源、區域優勢,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培育主導產業。xx村臨近縣城,耕地廣闊且集中連片,充分利用地緣優勢,引進適合本地的新產業。利用蔬菜大棚可發展生態高效農業,也可以進一步發展特色產業。發展傳統手工業既能解決婦女就業問題,又增加了村集體的收入。

  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確實改善貧困鄉村生產生活條件,是解決溫飽的基礎,也是鞏固脫貧致富的基礎。為此繼續幫助村民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結合村莊整治,加大環境衛生整治力度,改善居住環境。透過政府扶持,加快地區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抗災能力。不斷改善醫療衛生條件和交通條件,解決群眾看病難和出行難的問題,積極穩妥地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行大病統籌,杜絕因病致貧。

  4、加強勞動力就業培訓,提高市場經營意識。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是加快地方發展經濟,增加收入,脫貧致富的基礎。以實施“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為契機,圍繞本村特色農業的發展和市場勞務的需求,開展各種形式的實用技術培訓和勞動力技能培訓,讓廣大農民把握基本的農業生產知識和實用技術,提高農民就業和創收能力。同時透過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增強市場意識和適應能力,使廣大農民能夠自覺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來組織農業生產,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

  5、加強幹部隊伍建設,為發展提供組織保證。發展經濟,必須精誠團結,凝集合力,個人素質再強,但假如各吹各的調,只能是一盤散沙,最終一事難成。要始終緊扣發展“第一要務”,牢記“兩個務必”,踐行群眾路線。不斷加大對年青幹部的培養力度,不斷提高幹部隊伍素質,建設一支想幹事、會幹事、幹成事的幹部隊伍,為加快本村經濟發展提供組織保證。

  6、遠端教育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系統工程,作為大學生村官要當好遠端教育的管理員。要想搞好遠端教育工作就必須加強自身的學習與修養,當好農民群眾的資訊傳播員,農業技術的指導員,群眾放心的服務員;重視並做好宣傳工作,農民認識不足,就是我們宣傳不充分、不到位,只有宣傳到位,調動起農民的興趣積極性才能很好的開展遠端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計劃性、針對性,張貼或廣播遠端教育播放內容,讓農民對遠端教育瞭然於胸,只有做好計劃和安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調研感悟

  這次的“六個一”走訪活動,使我受益匪淺。大學生村官進行調研實踐,對於引導我們把書本知識與投身於社會實踐統一起來,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走出象牙塔,融入農民大眾,才會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艱辛,收穫的喜悅,才會真正把成長的根深深植入祖國的沃土。大學生村官進行調研實踐,有利於自身成長。調研實踐是知識創新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其實,在調查中我發現,農村真的很需要高素質的人才去建設,需要科技的支撐,更需要更多的有志青年學生到這裡來實踐。農村,並不僅僅代表著貧窮和落後,更代表著潛力和市場。農村是磨練和鍛造人才的地方,越是艱苦的地方越能更好的激發人的潛力。

  農村在召喚著我們當代大學生,農村也同樣期待我們為它的發展做貢獻,加入到農村的建設中來吧!新農村建設就像一顆花,需要不斷的滋養,只要付出,就會看到越來越多的燦爛之花的開放。

  大學生村官調研報告格式5

  近年來,隨著中央和省市選聘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基層任職的工作力度的不斷加大,一大批優秀大學生走上了我市農村工作的第一線,當起了“村官”,其中也包括了一批優秀的女大學生。市婦聯為了協助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單位關心好、引導好、使用好、發展好這支新生力量,進一步掌握全市到村任職的女大學生的基本情況,加強婦聯組織對女大學生村官的聯絡、服務,今年對全市女大學生村官情況進行了調研,建立了全市在崗女大學生村官資訊庫,並對一些現狀進行了分析和思考。

  一、基本情況

  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省委組織部共為我市選聘237名大學生到村任職,其中女大學生村官100人。目前,透過有序流動轉崗27名,在崗女大學生村官37名,佔在崗大學生村官36.68%。其中,2 -25歲的48人,佔65.8%;26-30歲的25人,佔34.2%,本科學歷72人,佔總數的98.6%;大專學歷 人,佔 .4%;已婚34人,佔總數的46.6%,未婚39名,佔總數的53.4%;中共黨員57人,佔總數的78. %;擔任副書記2人,書記助理4 人;主任助理23人,其他職務7人;最高年收入為3.5萬元,最低2.5萬元,平均年收入3.03萬元。

  二、培育現狀

  近年來,xx市各級各部門積極創造條件,創新舉措,建立載體,盡心關注、用心引導、傾心培育、真心扶持、貼心服務,全面提升了女大學生村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為女大學生村官在村任職夯實了堅實的基礎。

  一是用心關注,加大女大學生村官培養管理力度。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女大學生村官工作,把其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來抓,不斷加大對女大學生村官的培養管理力度,為女大學生村官成長成才和紮根基層,服務“三農”建功立業搭建了廣闊平臺。XX年在鄉鎮黨委換屆工作中,明確提出對符合鄉鎮黨委、人大、政府換屆提名人選條件要求的大學生村官,可按程式推薦作為換屆提名人選。各級各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對女大學生村官的教育、培養、管理、使用。

  市委組織部結合xx實際,討論制定了《xx市大學生村官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了大學生村官由市、縣、鄉、村四級組織和部門負責管理。同時,市、縣還建立了考核激勵機制,縣區組織、人事部門和鄉鎮黨委分別與大學生村官簽訂了目標管理責任書,實行平時考核、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制度,採取定期不定期檢查、個人向黨員群眾述職、民主評議等方式,與村幹部同步進行考核,並將考核結果記入本人檔案,作為獎懲、錄用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對於考核優秀的,由所在地黨委政府實行“三優先”政策,即:“發展黨員優先、提拔使用優先、推薦榮譽優先”,以此激勵女大學生村官不斷積極向上,奮發工作。各級黨委政府注重對女大學生村官使用培養,主動給她們壓擔子,交任務,將其置於複雜工作、複雜環境中進行鍛鍊,增長了見識,提高了本領。

  二是傾心培育,加大女大學生村官教育培訓力度。為使女大學生村官能夠迅速適應工作環境、進入角色,我市將女大學生村官納入幹部教育培訓的整體規劃,全市婦女幹部教育培訓計劃,圍繞農村政策法規、農業經營管理、農業實用技術推廣、做好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堅持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採取崗前培訓、定期培訓和日常培訓相結合的辦法,對女大學生村官進行集中培訓。同時,鼓勵和支援女大學生村官參加各類自學、函授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針對女大學生村官農村工作經驗不足、實際工作能力偏弱等問題,實行了鄉鎮幹部和村幹部幫帶工作機制,採取“一幫一”、“一帶一”的辦法,加強培養,使女大學生村官在實踐中學習工作方法和技巧,積累工作經驗,鍛鍊提高工作能力。

  三是真心扶持,加大女大學生村官創業扶持力度。為進一步調動全市女大學生村官投身農村創業實踐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升女大學生村官創業成效,xx市各級各部門透過提供資訊、政策引導、資金扶持、技術幫扶、活動助推等形式,推動女大學生創業就業。組織實施了大學生村官創業工程,積極為大學生村官發揮特長、建功立業搭建平臺,開闢創業園地。該工程每年確定並擇優審批50- 00個專案,每個專案給予 -2萬元的資金扶持。

  各縣區也確定了一批大學生村官創業實踐示範基地,在資金和技術方面給予優先傾斜,幫助大學生創業。全市各級婦聯組織採取發放調查問卷、面對面訪談等形式,不定期對女村官創業政策、資訊等方面的需求進行調查摸底,統計梳理,針對瞭解到的情況蒐集、推薦關於蔬菜種植、農產品加工、手工製作、畜禽養殖、果樹栽培等各類創業專案,使女村官們創業少走或不走彎路。全市婦聯絡統共為女大學生村官扶持婦女小額擔保貸款 2萬元、爭取專案資金35萬元、開展女大學村官創業座談會等活動。

  寧縣焦村鄉任村大學生村官肖玉川在市、縣、鄉的扶持下,流轉土地30畝,動員6戶群眾參加,新建了一處xx年5月,市委、市政府舉辦了首屆村官論壇,讓新老村幹部會聚一堂,講述體會,交流經驗。同時,由省委組織部主辦,市委組織部承辦了《大學生村官》期刊,目前已出刊 3期,為大學生村官瞭解政策、相互交流、也為全社會了解大學生村官暢通了渠道。市委組織部、市婦聯等部門注重優秀女大學生村官工作宣傳,透過巡迴報告、經驗交流、評選表彰等方式,大力宣傳女大學生村官幹事創業的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很好地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

  五是貼心服務,加大女大學生村官關愛服務力度。為了確保女大學生村官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充分調動其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全市各級黨組織積極創造條件,從食宿、辦公等方面為大學生村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目前,大學生村官工作生活補貼已達到了鄉鎮工作人員工資收入水平。針對大學生村官農村資訊相對閉塞,各級黨政組織採取多種形式為女村官和縣、鄉、村搭建交流互動平臺。華池縣指導成立了“大學生村官聯誼會”,聯誼會聘任縣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為名譽主席,制定了聯誼會章程,建立了補貼發放、跟蹤考核等多項機制,在營造村官基層歸屬感、增強服務三農意識、提高工作能力、引導村官實現自身價值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並依託縣婦聯建立的業務群與大學生村官qq群開展交流互動活動,及時向各級各界傳遞女村官們的工作資訊,及時為女村官宣傳市縣有關新農村建設、農業發展等政策及各類通知等資訊,鼓勵女村官在網路上談工作,講體會,互相啟發,共同進步,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村官之間的交流溝通,促進了大學生村官能力建設。

  二、任職期滿出路情況

  XX年選聘的女大學生村官聘任期已滿,在聘任期滿前2、3個月內,這部分村官流動量較大,共離職2 人,佔95.5%。從離職人員去向看,考錄公務員4人,佔 9.2%;提拔為副鄉鎮長 0人(其中 人同時考為省委組織部選調生),佔45.5%;招聘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3人,佔 8.2%;考為省委組織部選調生4人,佔 8.2%。對於XX年選聘的、目前仍在崗的只有 名女大學生村官,經與本人溝通,均表示願意在任期期滿後繼續留在村上工作,佔4.55%,我市被省委組織部XX年選聘的女大學生村官在任期滿後基本上實現了“流得動”。同時,其餘年份選聘的女大學生村官也有一定的流動。其中:XX年選聘的 人考錄為公務員, 人考取研究生, 人考為省委組織部選調生;XX年選聘的 人考錄為公務員, 人考為省委組織部選調生。目前在崗女大學生村官中有 3人擔任鄉鎮黨委委員(佔 6.7%),這為廣大女大學生村官“繼續幹”提供了新的舞臺。

  三、存在問題

  透過調查發現,女大學生村官通過幾年的農村基層工作實踐,雖然工作熱情高,服務意識、工作能力、基層工作經驗等都有了較大提高,但是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工作環境不優。農村工作的複雜性制約了女大學生“村官”作用的發揮。一是社情複雜,歷史問題多,農村思想相對保守、宗族觀念比較重,到村任職的女大學生很難透過短期的工作取得成效。二是由於女大學生村官的不穩定性使得少數村幹部不敢也不願讓她們過多地參與村級事務,工作安排不到位,使其參與重大事項決策、綜合事務管理的機會比較少,難以充分發揮自身作用。

  (二)開展工作較難。由於從校門直接跨進農村基層工作,年紀輕、閱歷淺,沒有經歷複雜崗位鍛鍊和艱苦生活磨礪,對農村的瞭解比較少,普遍缺乏農村工作經驗,導致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不夠強。同時,她們所學的專業較為多樣,涉農專業偏少,一定程度上存在專業不對口、所學知識用不上的問題,自身知識優勢不能得到充分發揮。

  (三)出路相對較窄。我市XX年選聘的女大學生村官高達95.5%的人成功進行了“分流”,這是各級黨政機關和社會各界多種有利政策疊加的結果,同時去年的鄉鎮換屆也“幫了大忙”,但分流出路很單一,全部湧向了公務員隊伍(含選調生、副鄉鎮長)和事業單位,自主創業、另行擇業、繼續學習深造的一個也沒有。因為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對大學生村官的吸納能力畢竟是有限的,鄉鎮不可能年年換屆,公務員隊伍日趨飽和,事業單位空缺編制越來越少,這樣的“出路”肯定難以持續。同時,由於缺乏專案選擇、資金運作、生產管理和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經驗,影響了女村官自身優勢的充分發揮,從而自主創業的積極性不高。

  四、建議及對策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要落實好大學生到村任職這一政策,並且使女村官們在特定的服務期內迅速成長起來並切實發揮作用,特提出以下幾方面建議及對策:

  (一)強化思想政治教育。要探索建立加強女大學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效工作機制,培養女大學生村官樹立高尚的道德品質。要透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幫助她們自覺樹立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同進步”的思想,在“五同”中做好“五學五進”,既學會尊重群眾、學會親近群眾、學會融入群眾、學會宣傳群眾、學會服務群眾;幹部作風進萬家、黨的政策進農家、法律法規進農家、實用技術進農家、文明風尚進農家。

  (二)強化素質教育培訓。要將女大學生村官納入幹部教育培訓的整體規劃,聯絡實際,分類指導,鼓勵、支援她們在職進行各類培訓和學歷深造。要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村工作基本知識、相關富民政策、農業實用技術、維護婦女合法權益等業務培訓,重點增強她們開展農村工作的實際本領,特別是處理基層複雜問題的能力。同時,協調相關部門,透過現場指導、交流觀摩、設立創業實踐基地等形式,組織女大學生村官參與創業實踐,提高創業能力。

  (三)強化創業專案幫扶。要引導她們立足“村官”的崗位和職責,幹好事業,帶領基層群眾共同致富。對於有創辦實體企業意向和能力的女大學生村官,要加大資金、專案、場地等方面的政策支援力度和資訊、技術等方面的指導幫扶力度。透過組織女幹部、女企業家、優秀女村官、女科技人員、婦聯幹部與女大學生村官結對幫扶,幫助她們選擇創業致富專案,引導和激勵女大學生村官紮根基層、創業富民,培植一批女大學生村官創業典型。

  (四)強化幹部培養選拔。要加大在女大學生村官中推優薦才的力度,將表現突出、能力較強、能為基層幹部群眾充分認可的優秀人才,向不同層次、不同戰線推薦,引導她們積極參政議政。要建立女大學生村官提升的激勵機制,按競爭擇優的原則,建立起女大學生村官提拔擔任村主要領導機制和各級黨政機關錄用優秀女大學生村官選拔機制,使女大學生村官將來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黨政機關的骨幹力量,現代化建設的棟樑之才。

  (五)強化優秀典型宣傳。要積極培育、善於發現優秀女大學生村幹部典型,並透過巡迴報告、經驗交流、評選表彰等方式,將女大學生村官幹事創業的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在更大範圍內宣傳推廣,發揮示範引領作用。要讓農村基層幹部和老百姓更加接受和信任女大學生村官,營造女大學生村官開展工作的良好氛圍。

  (六)強化資訊交流互動。廣泛透過各類新聞媒體開設女大學生村官資訊專欄、網站;建立多種形式的聯誼組織,開展內容豐富的活動,為女大學生村官提供多種互通有無、互幫互促的資訊交流平臺。結合正在開展的創先爭優活動,定期組織女大學生村官交流工作體會,總結工作經驗,提供溫馨服務,使她們在溝通交流中增進友誼、在相互學習中進步提高。

  大學生村官調研報告格式6

  1、選聘“大學生村官”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動機不純、素質不高、作風不實、形象不佳等一系列問題;具體表現在:

  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畢業即失業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對於大學生考任村官,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紛紛出臺了優惠政策,為大學生解決就業難題找到了一條有效途徑。大學生報考村官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甚至出現了大學生退學爭選村官,博士後爭聘村官的現象。但跟一些報考村官的大學畢業生談心,他們最直接的動機就是考任村官有相對誘人的工資待遇,相對安穩的工作崗位。

  有的大學生剛被考錄為村官,就急著託關係,找門子,要求直接進入條件較好的鄉鎮機關工作,根本不想去農村施展才華,發揮作用。接受艱苦條件的磨練,經受農村工作得歷練,顯然心裡準備不足。考任村官無非就是先找一份相對安穩的工作,獲取一個考任公務員加分的難得機會,將其作為將來跳出農村的有效踏板,合同期滿後,再透過考取公務員,重新回到城裡工作。

  大學生剛剛走出校門,即使是從小生活在農村的大學生,由於一直忙於學業,對農村的事情也知之不多,瞭解甚少。光有書本理論,沒有實踐經驗,心高能低,眼高手低,用理論指導實踐不會用,不管用,又不願付苦、不肯屈身向廣大群眾學習,向老同志學習,向基層實踐學習,致使工作無起色,與大學生能力素質不相符。

  大學生剛剛走出校門,需要老同志領著適應一下農村工作環境,調整一下角色定位也在情理之中。有的甚至入村一年多,沒有撰寫過一篇有價值、有見地的調研報告,大學生村官的應有價值沒有在實踐中充分體現出來。有的大學生村官工作能力不高,卻擺譜派頭十足,沒做什麼實質性的工作,就把尾巴翹到天上,不知天高地厚;有的大學生村官對村情不十分了解,就亂髮議論,品頭論足,甚至拉幫結派,人為製造矛盾,影響班子團結;有的不去在提高“知民度”上下真功夫、苦功夫、實功夫,而是挖空心思攀龍附鳳、攀權結勢提高“知名度”,千方百計為自己登高升遷搭梯子、找路子。群眾戲說,現在大學生村官不是來“鍊金”,而是來“鍍金”的,與咱群眾心離得遠,指望不上,高攀不起。

  2、“大學生村官”崗位作用發揮難;具體體現在:成因

  大學生村官呈現“三冷”、“三熱”現象,上級熱、下級冷;媒體熱;家長冷;村民熱,村幹部冷。不少大學生村官成了“困置裝置”。

  農村經過這麼多年人力資源的單向輸出而不輸入,農村人力貧困已是事實,但這並不說明派下去的大學生村官就一定能真正派上用場,叫大學生村官,但實際上又不是官,處於一種十分尷尬位置。目前的大學生村官呈現“三冷”“三熱”現象:上級熱、下級冷;媒體熱;家長冷;村民熱,幹部冷的局面。

  第一個熱冷現象是:中央政府很熱,要選派十萬大學生村官下基層,各級縣以上政府也層層加碼,好不熱鬧,但你去問一問鄉鎮領導,不少人會大倒苦水,說你編制要五年只減不增,目前還要把已有大批的鄉鎮幹部大大縮減,讓他們如何開展工作?他們心裡對大學生村官計劃其實是冷冷的,挺為難的。

  第二個熱冷現象是村民熱,村幹部冷。村民熱,是村民認為比起原有的村幹部,大學生可能更有熱情,也更願意為村民做實事,村民與村幹部本來就是一對怨家,不少村民對大學生村官抱有新鮮的感覺,但村幹部的壓力就大了,可能會覺得這些大學生村官遲早會搶了他們的位置,所以不少當地村幹部表面也可能贊成,但內部卻很是懼怕。

  第三個冷熱現象是媒體熱,家長冷。媒體對大學生村官一般都是重墨濃抹,因為大學生村官是新生事物,所以要多多宣傳。不少媒介也大炒熱炒明星村官,卻對這個群體的大部分無所作為不願或者不敢披露。而與此對照的是,家長冷得出奇,許多家長,尤其是農村的家長,是特別不願意孩子當村官的,好不容易魚躍龍門,透過考大學跳出了農村這個“窮炕”,現在學了幾年又跑回農村來了,搞得許多家長在眾鄉友面前抬不起頭,有無法交待的味道。而城裡的家長更不願讓孩子到農村當村官了,因為農村那麼窮,那麼苦,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苗苗,從小到大都沒有吃過苦,現在大學畢業了,卻要到農村吃苦去,城裡的家長們那能放心?

  大學生村官崗位職責模糊與大學生知識結構欠缺是兩大成因。

  大學生村官的崗位設定不清楚,非官非民,角度很模糊。“大學生村官”既不是村民,又不是村官,對村級管理沒有監督權,也沒有組織管理權。工作崗位不明確,基層沒有指派具體任務。大學生村官一般選聘結束後也沒有多少實際的培訓與指導,不少大學生村官被扔進“茫茫人海”,讓他們自己去“玩”。面對農村複雜的工作,不少初入社會的大學生感到一片茫然,不知如何應對。

  不少大學生知識結構欠缺,也不知道如何做農村工作,大學生在校學到的各種知識與農村實際相脫節,也是造成他們無用武之地的重要原因,近年來,大學生畢業後當“村官”的越來越多,但是,對大學生“村官”所需要的各種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卻沒有進入高校對大學生的培養過程。

  解決對策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人才是關鍵。但大學生“村官”知識的結構性欠缺阻礙著他們優勢的發揮。問題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缺乏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人際溝通能力較弱,嚴重影響了工作效率和業績。三是組織管理經驗缺乏,從目前大學生“村官”構成來看,大部分剛剛離開學校,沒有或極少擁有相關社會工作經驗。四是自我激勵能力有待提高,農村環境複雜,工作繁瑣,面對困難和挫折,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如何彌補自身的不足,完善知識結構,將其儘快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都需要透過培訓和管理等工作加以解決。

  總之,要解決所出現的各種問題,需要政府、社會、農村、各高校以及“大學生村官”個人的一道努力,從而真正發揮出“大學生村官”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

  大學生村官調研報告格式7

  按照縣委組織部“六個一”活動的要求,我在四、五月份兩個月對xxxx村在村的41戶村民進行了集中走訪。在村裡,我和村民同吃同住,經過兩個月的零距離接觸,增進了對村情民意的進一步瞭解,對制約和有利於本村發展的因素進行了歸納整理。

  一、基本情況

  xxxx村位於xxxx鎮西南10公里處。全村現有71戶、216口人,其中黨員15名,村民代表7名,兩委幹部5名。現有耕地520畝,有林地3800畝,宜林荒山1100畝,退耕地165畝。我村地處偏遠,經濟基礎薄弱,自然條件較差,村民農業收入以種植玉米為主,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本次走訪活動之所以沒有涵蓋所有村民,正是因為外出務工人員長期在外居住,甚至有的基本上已經變成了“城裡人”。

  二、村民普遍關注的話題

  (一)上學方面

  “撤點並校”給村上適齡上學的孩子帶來諸多不便,老人們講,原來的村子,每天熱鬧非常,婦女的閒聊聲、孩子的讀書聲交織在一起,而現在只能看到幾個老年人偶爾坐在街邊的情景。由於xxxx村離鎮上縣裡路途較遠,孩子上學給家裡增加了太多的負擔,為節省開支,家長不得不隨孩子到鎮上、城裡做飯、打工,孩子在城裡的學校面對城裡孩子先天的優越感而感到自卑,反而不利於他們的學習和成長。雖然所有的孩子都享受到國家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的優惠政策,九年義務教育在這裡已經得到普及,貧困家庭的孩子也能背起書包上學堂,但孩子中途退學的狀況仍然存在。

  (二)就業方面

  xxxx村沒有任何經濟產業,農民還是依靠種地為生,在村中種田,雖然分到的耕地不少,但種植品種單一,以種植玉米為主,輔以經濟作物土豆,也只是為了家裡蔬菜供給,村民沒有足夠的本錢將耕地進行科學的種植和管理。大部分的村民都在家務農,家中的主要勞動力會在農閒時外出進城打工。而外出打工人員,因為本身沒有文化、技術,只能選擇一些臨時性的建築工或高風險的煤礦工,到農忙時還需回家照顧耕地。

  (三)就醫方面

  主要是針對老年人,農村的老年人最感不便,他們在村子裡起早貪黑奮鬥一生,到老了落了一身疾病,還沒個依靠,在走訪中,老人們普遍反映患有高血壓、心臟病。村上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村民的需要,村民日常用藥、急病治療,因為村上沒有衛生所,缺醫少藥。遇到大病,又因為住院治療費用高昂而無力承擔,以致出現“小病拖著,大病等著”的現象。儘管政府和衛生部門推出種種醫療改革措施,擴寬了大病救助範圍,增加了藥品補助品種,併為多名患者辦理了慢性病卡,但看病難、看病貴現象依然存在。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農村“上學難、就業難、看病難”?我帶著這些問題走訪了不同階層的群眾,大家的普遍反映是經濟落後,我想,造成他們“上學難、就業難、看病難”也許就是經濟落後產生的現象,這是個根本性的問題。

  三、制約本村經濟發展的因素

  那麼,本村的經濟情況如何呢?近年來,全村的經濟社會發展雖然在原有基礎上取得了明顯進步,但是,從經濟發展的情況來看,我村經濟發展水平仍然很低,農民增收的速度仍然很慢,村集體基本無可支配收入。xxxx年底,人均純收入在3000元以下。由於多種因素制約,面臨的問題還很多。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是困擾我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

  (一)農業產業化程度太低,農產品附加值不高,推動農民增收困難。

  xxxx年以來,我村抓住市縣優先扶持xxxx發展的大好機遇,按照全鎮“5萬畝連翹野生撫育基地”的總體規劃,結合自身實際,先後種植荒山連翹300畝、大田中藥材100餘畝,中藥材種植已為廣大村民所認識。但由於農業產業化程序太慢,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太低,不能與市場有效對接,產品沒有形成有力的拳頭,產業沒有形成帶動農民增收的龍頭,產品優勢難以轉化為商品優勢和經濟優勢,造成農民收入很難提高。

  (二)村級債務負擔沉重,無力興辦村級事業。

  發展對於我們的村幹部來說不乏信心與勇氣,但是,面對沉重的債務負擔,發展只能是一個願望。截止目前,我村村級債務共計14萬元,其中,街巷硬化工程欠賬11萬元,環境整治欠賬3萬元。對於一個集體無收入,只有71戶的小村、窮村,相比之下村級負債已嚴重製約了我村經濟發展。

  (三)農民群眾思想不夠解放,參與市場競爭的意識不強。

  農村的發展,農民是主體。但是農民思想不夠解放,小農意識濃厚,多數群眾對政府提出的產業發展思路認識不深、理解不透,在生產實踐中,表現為漠不關心、我行我素。部分農民缺乏長遠眼光,一度出現過毀林種糧的現象,致使我村近年來的部分調產成果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

  四、促進本村經濟發展的優勢

  找到一條發展經濟的路徑是當務之急,經過調研,我認為,發展中藥材產業就目前來說有一定優勢。

  xxxx村山大坡廣,生態良好。全村平均海拔1500米,年平均氣溫7.9℃。複雜多變的地形地貌、多種多樣的土壤資源和溫差明顯的自然條件,孕育了連翹、黃芩、黨參、柴胡等豐富的野生中草藥資源,野生藥材採摘歷來是當地群眾農閒時間的一項主要副業和家庭收入來源。

  近年來,中藥材產業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催生了一批產業大戶和合作組織。xxxx年,我村第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陵川縣穗豐種植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健康運營3年來,已建成示範基地50畝,吸納社員20餘人,在農村產業發展中發揮了一定作用。

  我們現在應該抓住市縣幫扶之天時,山大坡廣之地利,群眾認識之人和。確立“從荒山找出路,向土地要效益,靠藥材求增收”的發展理念,堅持以現有產業為基礎,以基地建設為載體,以強化服務為保障,採用“合作組織+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逐步建立內聯群眾、外接市場的中藥材產業體系。真正把中藥材產業發展成為全村的一項主導產業。

  五、幾點建議

  (一)加大對中藥材產業的資金投入力度。

  積極向上級部門申請資金,透過村合作社吸納農戶入股,鼓勵非本村閒散資金介入,招商引資,創造優惠政策和環境吸引外資,加大對我村中藥材產業的資金投入力度,使更多有種植中藥材意向的農戶最大限度地參與,提高農民群眾創業就業的主動性。

  (二)加大對農民群眾的技術服務指導力度。

  農民群眾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在技術、市場、資訊等方面,最需要幫助指導和培訓,只有這樣才能使農民在許多方面少走彎路,求得更快發展。作為大學生村官,又是上級確定的農村科技特派員,要不斷髮揮自身知識優勢,義不容辭擔負起指導和培訓的重任。

  (三)加大對農民群眾的培訓力度。

  農民由於種種原因,可能在產業政策、技術要求、市場把握等方面有更多要求,因此,需要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使農民培訓緊密結合農業生產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和應用。開辦“田間學校”、“田間課堂”,在田頭開展培訓、指導、服務。農業規模經營者要經過培訓並持證上崗。

  (四)引導廣大村民利用自身優勢擴充套件就業空間。

  立足我村產業發展優勢,我村計劃在五年內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300畝,其中荒山種植連翹1000畝,大田種植黃芩300畝。中藥材產業總產值達到500萬元,其中農民從中藥產業中獲得的總收入達到80萬元以上;吸納本村勞動力成為中藥材種植的主力軍,村民種植、管護中藥材基地水平進一步提升,從而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

  只有本村經濟發展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生產、生活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這樣失業率會逐步下降、就業率逐年上升、百姓分到的紅利越來越多、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大幅提升、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建立並得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到那時,“上學難、就業難、看病難”的問題便會逐步解決。

  大學生村官調研報告格式8

  我叫某某,xx年x月,我榮幸地選派到折橋鎮xx村擔任黨支部副書記。到村任職一年來,我時刻立足村情,瞭解民情,堅持不懈地向村幹部學習,向村民學習,進行了實地走訪和調查,對xx村的發展狀況有了初步瞭解,並在此基礎上,對一些制約xx村發展的因素提出了幾點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 村情概況

  xx村位於臨夏市東北角,是個典型的城鄉結合部村。全村共有4個村民組,13個合作社,606戶,總人口5219人(戶籍人口2679人,流動人口2540人),黨員67名,耕地面積約1158畝。農民收入來源主要為農作物種植、家畜養殖、土地、房屋出租和勞務輸出,主要農作物以小麥、玉米、蔬菜為主,冬季以簡易大棚菜為主;養殖主要以養豬、養牛為主;勞務輸出主要是臨夏市的建築隊,各飯館等服務行業為主。

  二、 農村經濟發展情況

  1、 經濟發展現狀

  經過走訪瞭解,xx村村民的生活來源主要有以下三種渠道:最主要的是種植糧食和蔬菜,主要包括小麥、玉米等作物和一些季節性蔬菜;其次是依靠勞務輸出,村民在市區建築隊、餐館打工掙錢;

  是依靠出租土地、房屋,賺取租金,利用城鄉結合部的有利條件,將閒置的土地和房屋給有需要的人出租。據統計,xx村2010年外出打工的人數達到1500多人,佔總人口的1/3以上。

  2、農業結構

  農業方面。xx村人多地少,全村人均耕地0.4畝,隨著近年來城市化的程序不斷加快,xx村的耕地被佔用的情況加劇,這使得農業發展更加艱難。與此同時,農業發展方式也比較落後,主要是種植小麥、玉米等經濟效益較低的傳統農產品,發展集約型、高效農業尚需一個引導和幫助的過程。2009年成立了農業專業合作社一個。

  養殖方面。全村主要以養殖豬、養牛為主,有規模養牛場一個,小規模養豬廠3個,更多的是農戶以家庭養殖家畜為主,零散養殖方式佔主體,還沒有成立專業合作社。

  三、 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設施建設

  村兩委成員在黨支部耿玉芬書記的帶領下,在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學習政治理論和經濟、科學等方面的知識,不斷加強和完善基層組織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全村共有黨員67人,入黨積極分子1人,村兩委成員7人,其中大學生村官2人。村兩委班子團結協作,分工明確,各負其責,嚴格按照上級的工作要求,圓滿完成了村裡的各項工作。

  村兩委班子年初有工作計劃,年中有檢查制度,每年春節過後的第一次大會,組織全村十三個合作社社長及群眾代表,由支部提議,大家共同商議新一年的工作打算,承諾年內要辦的幾件實事,讓每個人都參與村務及重大事項的討論,讓每個代表都能領會村兩委班子的意圖,對村班子的計劃是否可行提出意見,監督和參與各項工作的檢查。

  四、 信訪穩定

  加強農村維穩綜治工作,是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環節。近年來,xx村由於租住人員比較多,治安管理任務比較繁重。鄰里間的矛盾糾紛、婆媳間的矛盾,社員相互間的土地、宅基地、地埂矛盾糾紛,年內發生11起,調解11起,做到件件都有答覆和解決,近幾年中,由於xx村兩委班子的共同努力,xx村一直被市上、州上評為綜合治理先進村,xx村黨支部連續11年被鎮上評為優秀黨支部。

  全村維穩綜治工作的開展,得益於村兩委班子的不懈努力。村幹部本著公平、公正、客觀的原則,經常深入農戶,積極幫助廣大群眾消除糾紛,化解矛盾,及時發現不穩定因素,從根本上消滅一切可能引起上訪的不良因素,實現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確保村子和諧穩定。

  五、調查結論和建議

  總體而言,xx村在鎮黨委、xx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在農業產業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村容村貌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為了使xx村能取得更大的發展,使我的工作能更有目的性,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 加大投資力度,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發展溫室大棚種植產業

  xx村因為耕地少,人口稠密,無法大規模發展糧食種植業。然而,xx村因為地處城鄉結合部,更適合發展集約型高效農業。蔬菜種植業能夠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因此,必須想方設法加大資金投入,為集約型農業發展提供條件,以前我村在這方面重視不夠,前幾年在村口很不容易搞起來的20畝溫室大棚,最後因為資金原因而經營困難,最後不得不荒廢,既浪費了土地,又白白耗費了群眾的勞力。

  本村沒有集體經濟收入,村級財政比較緊張,直接影響到我村的發展,許多基礎設施建設的開展和公用事業的進行都因資金不足而無法順利實施。建議在原來xx城小學的地方建設集體經濟專案,比如鋼鐵鑄造、溫室農家樂等,由村委會和村民共同參入股份,這樣既可以增加本村的財政收入,也可讓廣大村民共享發展成果,走共同富裕之路。

  2. 充分利用遠端教育平臺,提高農民素質

  提高村民素質,培養新農村的新型農民,是提高農民收入的根本途徑。我們村的農民因為進城務工的比較多,所以,比純粹務農的農民需要更多的知識和社會經驗。對於這一點,我們要充分利用好現代遠端教育平臺,組織本村黨員幹部和群眾定期收看遠端教育提供的各類節目。我們村經常利用村裡開會的時間以及黨員冬訓等,為黨員群眾播放影片,提高黨員幹部綜合素質,加強其對農業科技、法律法規等知識的學習;指導農民觀看種植、養殖科教影片,用科學知識與“土”經驗結合發展農業生產,促進農民增收。

  3、落實黨的農村政策,不斷深化農村改革。

  這幾年以來,黨中央十分關心農村的發展,連續幾年以中央一號檔案的形式,強調農村工作的重要性。所以,繼續落實好黨在農村的各項優惠政策,對於農村發展是十分有利的事情。一是繼續落實好農村合作醫療、養老保險政策,透過村幹部的入戶宣傳、耐心講解,把看病補貼、養老補貼等優惠政策落實到千家萬戶,切實解決群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問題;二是進一步深入抓好農村糧食直補等惠農政策的落實,抓好春耕中的農藥、種子發放,及時將糧食直補等資金髮放給農民,切實維護好、保護好、發揮好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4、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積極爭取資金,全面完成村部建設欠賬、道路建設欠賬,繼續按照新農村建設的20字方針要求,搞好村容村貌治理,爭取完成村級道路硬化、水渠管網改造。全面完成黨委、政府交給的工作任務。

  目前,在上級黨委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在xx村兩委班子的幫助指導下,在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兩委正在努力探索一條適合本村實際情況的的發展道路。作為xx村的'大學生村幹部,今後,我將繼續紮根農村,努力作好國家政策法規的宣傳員、村情民意的調查員、群眾事務的服務員和遠端教育的操作員,與xx村的幹部群眾一起,創造xx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跨越式發展!

  大學生村官調研報告格式9

  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是黨中央著眼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養造就經過基層實踐鍛鍊、對人民群眾有深厚感情的黨政幹部後備人才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新時期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的一項重要創新舉措。xxxx8年以來,xxxx市先後選聘5批共xxxx名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目前在崗大學生村官140人。為全面掌握這支隊伍的思想、生活和工作狀況,進一步改進大學生村官教育管理工作,近期,xxxx市委組織部成立專門課題組,採取集中座談、實地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全市大學生村官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形成報告如下。

  一、做法和成效

  為讓大學生村官來有奔頭、幹有舞臺、留有希望、走有收穫,五年來,xxxx市不斷完善政策措施,創新方法途徑,推動了大學生村官工作的健康有序開展。

  嚴格管理加壓力,確保村官“下得去”。參照公務員管理的有關規定,對大學生村官實行嚴格管理,確保了大學生村官在村工作的時間。

  一是明確職責任務。市委組織部明確規定大學生村官為“村級組織特設崗位”人員,為他們量身定製崗位職責,要求著重發揮好政策法規宣傳員、村情民意調查員、群眾事務代辦員、市場資訊收集員、矛盾糾紛調解員、遠端教育輔導員等“六員”作用。各鄉鎮結合實際,進一步細化了大學生村官的具體職責和工作任務,並與大學生村官簽訂了目標管理責任書。

  二是加強崗位管理。制定出臺了《大學生村官日常管理十條規定》,要求大學生村官週一至週五必須在村上班,每週住鄉村的時間不得少於4晚,並填寫好《履崗日誌》。特殊情況必須書面請假,請假1至3天的須經村黨組織書記審批同意,請假4至7天的須經鄉鎮黨委審批同意,請假8至15天的須經市委組織部審批同意。具體出勤情況由村黨組織每天進行一次登記、鄉鎮黨委每週進行一次統計、市委組織部每月進行一次督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嚴肅處理。

  三是規範考核辦法。建立完善了市、鄉、村三級百分制量化測評考核辦法,對大學生村官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均由市委組織部、鄉鎮黨委和任職村共同實施,按照任職村佔50%、鄉鎮佔25%、市委組織部佔25%的比例折算最後得分,考核方式採取個人述職、黨員和村民代表測評、村“兩委”班子評價等形式進行,考核結果作為大學生村官續聘、獎懲、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2.強化保障增動力,確保村官“待得住”。針對大學生村官工作和生活所面臨的實際困難,著力從三個方面解決大學生村官的生活難題和後顧之憂。

  一是注重人文關懷。市委組織部堅持優先將大學生村官分配到離鄉鎮機關較近、交通便利的村任職,並協調鄉鎮、任職村及時妥善幫助解決大學生村官的食宿問題。同時,定期組織開展工作例會、文體交流、聯合調研等各種形式的交流、聯誼活動,不斷豐富大學生村官的精神文化生活。近兩年,xxxx市委組織部召展大學生村例會31次,組織大學生官參與的調研活動6次、文體活動8次。

  二是落實待遇保障。按照財政部提出的“大學生村官待遇每年不低於2.2萬元”的標準,全面落實大學生村官的工資待遇,併為全體大學生村官統一辦理了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五類保險,所有相關政策xxxx市堅持率先落實、頂格到位。目前,全市大學生村官的年工資待遇人均超過了2.5萬元。

  三是強化政治激勵。對工作出色的優秀大學生村官,在同等條件下,實行“三個優先”政策,即:優先發展為黨員、優先推薦為後備幹部、優先評先評優。對成績突出、表現優秀、群眾信任且自願在基層工作的,鼓勵透過法定程式進入村“兩委”班子。目前,全市在崗的140名大學生村官中,黨員有64人,已進入村“兩委”班子的有41人。

  3.盡心培養提能力,確保村官“幹得好”。始終堅持把大學生村官當作後備幹部來培養,當作優秀人才來重用,當作自家孩子來關愛。

  一是健全幫帶制度。建立完善了市級領導結對聯絡、鄉鎮領導結對指導、村幹部結對幫教的三級幫帶機制,透過工作上手把手傳、行動上實打實幫、思想上面對面帶,有效促進了大學生村官的成長。該市明文規定,市級領導下鄉進村,必須看望所聯絡的大學生村官,瞭解工作生活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問題;鄉鎮辦事處黨(工)委書記每季度必須主持召開一次大學生村官座談會,交流情況、釋疑解惑。

  二是創設實踐機會。定期給大學生村官交任務、壓擔子,有計劃地安排大學生村官參與中心工作和急難險重任務,分批組織大學生村官到信訪、綜治部門跟班學習,提高了大學生村官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從xxxx1年開始,該市先後安排6批次30名大學生村官到市信訪局跟見習,讓大學生參與接訪處訪、經受鍛鍊。

  三是搭建創業平臺。市委組織部協調信貸、勞動、農業、科技等相關職能部門和金融機構,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大學生村官創業富民的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大學生村官在創業富民的生動實踐中歷練本領、增長才幹、積累經驗。馬水鄉湖德村村官肖志龍在獲得10萬元信貸支援後,自己帶頭種植烤煙100畝,並帶領村裡的群眾種植烤煙800餘畝,年創收入230多萬元,被評為“湖南省創業富民之星”。

  4.拓寬出口啟用力,確保村官“流得動”。在引導服務期滿大學生村官透過中央提出的“五條出路”有序流動的基礎上,結合本市實際,進一步拓寬了大學生村官的出口。

  一是定向招考一批。從xxxx2年開始,xxxx市委、市政府每年拿出5個全額事業單位編制名額,面向服務期滿大學生村官進行定向招考,同時硬性規定,凡事業單位缺額補員時,優先從大學生村官中錄用。目前,全市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中,具有大學生村官經歷的共12名。

  二是擇優選拔一批。今年,鄉鎮人大、政府班子換屆時,xxxx市堅持用好用足有關政策,透過定向選拔方式,擇優選拔了2名大學生村官作為鄉鎮人大、政府班子的提名人選,開啟了大學生村官直接進入鄉鎮領導班子的先例,全市大學生村官備感振奮,深受鼓舞。

  三是留村任職一批。對服務期滿但沒能透過其他方式及時流動的大學生村官,及時與他們簽訂續聘合同,積極為他們繼續留村任職創造條件,緩解他們二次就業的壓力。目前,全市xxxx8、xxxx9年選聘的41名服務期滿的大學生村官,已有29人考錄為公務員,6人進入企事業單位,1人另行擇業,其餘的5人全部簽訂了續聘合同,繼續留村任職,基本形成了有序流動、多元發展的局面。

  二、問題及原因

  總體上看,xxxx市在對大學生村官的管理、考核、培養和使用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客觀地看,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各類報告1.聘用制度還不夠完善。當前,xxxx市委組織部與大學生村官簽訂的聘用合同中,都是3年一個聘期,但對大學生村官是否要到服務期滿後才能參加公務員考試及相關企事業單位組織的招聘考試,因未能找到相關的政策依據而沒有作出明確規定,致使部分村官任職不到兩年甚至一年就考錄到了其他崗位。調查中發現,xxxx市xxxx8至xxxx1年選聘的129名大學生村官中,任職不到兩年考錄到其他崗位的達42人,佔總數的33%,其中,任職不到一年考錄到其他崗位的達13人,佔總數的10%。

  按照一般規律,一個大學生村官到村任職後,第一年基本上處於熟悉情況的階段,至少要到第二年才能真正融入工作、發揮作用,這些任職不到兩年甚至一年就考錄到其他崗位的大學生村官,基本上是平白領取了一段時間的工資,沒有發揮應有作用或者說發揮的作用不大,完全背離了選聘大學生到村任職的初衷,不僅打亂了大學生村官的選聘計劃,而且從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共財政的浪費,引起了基層幹部群眾的不滿。

  2.管理職責還不夠明晰。xxxx市對大學生村官的管理,實行的是市、鄉、村三級共同管理模式,但鄉鎮、村具體應承擔什麼樣的管理職責,沒有具體的實施細則,沒有統一的工作標準,更無行之有效的考核辦法,少數鄉鎮、村對大學生村官的管理顯得比較隨意、比較粗放、比較鬆散,不同鄉鎮之間、不同村之間,對大學生村官的管理、培養、使用力度和保障、服務標準還不平衡。

  此外,雖然為每個大學生村官明確了一名市級領導負責聯絡、一名鄉鎮領導負責指導、一名村幹部負責幫帶,但對市、鄉、村三級負責幫帶的領導,到底應盡到什麼樣的幫帶責任,幫帶效果如何考核,考核結果如何運用等,也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個別地方的三級幫帶工作實際落入了“市領導鞭長莫及較少管,鄉鎮領導精力有限不常管,村幹部因嫌麻煩不想管”的局面。從對120名大學生村官調查反饋的情況看,認為負責幫帶的鄉鎮領導和村幹部經常與大學生村官聯絡的僅佔65%,認為只是偶爾聯絡的佔22.5%,認為平時基本上不聞不問的達到了12.5%。

  3.流動渠道還不夠暢通。對大學生村官服務期滿後的出路問題,目前設計的出路主要是五條,即:留村任職、考錄公務員、自主創業、另行擇業和繼續學習深造。但在與大學生村官的座談中,多數大學生村官反映:“五條出路”中,最理想的是考錄公務員;其次是留村任職,希望任期滿兩屆後能解決全額事業編制;自主創業由於需要一定的啟動資金和必要的技術支援,能夠創業成功的實屬鳳毛麟角,對多數人來講並不實際;而對自行擇業和繼續學習深造,很多大學生村官直言,報考大學生村官崗位的本意就不是如此,若有這樣的打算當初可能就不會報考村官崗位。

  從xxxx至xxxx年選聘的3批大學生村官的調查問卷中,我們發現,希望考錄為公務員的高達72%,希望留村任職的佔15%,希望自主創業的佔7%,希望繼續學習深造的僅佔4%,而願意另行擇業的不到2%。因此可以說,絕大多數大學生村官實際上都在擠“考錄公務員”這根獨木橋,而近年來,由於大學生村官的基數越來越大,但針對大學生村官選拔的崗位並沒有相應增加,不少大學生村官表示壓力很大,對前途比較擔憂。

  4.作用發揮還不夠突出。調查中發現,一些大學生村官由於所學專業不對口,加之剛剛走出校門,對農村工作不熟悉,對農村政策不瞭解,一時很難勝任自己的角色,開展工作時往往感到無所適從、無處著力,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此外,一些大學生村官的“跳板”意識較濃,僅僅是把村官崗位作為一個過渡,作為撈取一些特設崗位報考資格和加分條件的手段,沒能真正把身子沉到農村基層、把心思用到服務新農村建設上,而且,現行的各種招聘和錄用考試中,考試內容多是一些純理論性的知識,大部分村官認為,在農村實際工作中學到的、用到的往往不會考,因此,把相當一部分時間和精力用在了看書和背資料上,特別是個別“逢考必考”的大學生村官,基本上處於“備考—參考—再備考—再參考”的迴圈當中,鮮少把時間和精力放在本職工作上,作用發揮自然無從談起。從對部分村“兩委”幹部和黨員群眾的調查問卷中發現,認為大學生村官作用發揮特別突出的只有24%,認為作用發揮比較突出的佔36%,認為作用發揮一般的佔31%,認為沒發揮什麼作用的達到了9%。

  三、思路與對策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根據調研瞭解的情況,就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村官工作提出如下對策與建議:

  進一步完善選聘錄用機制,力求專業對口、人崗相適。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選聘機制。實踐證明,在出生地任職的村官比異地任職的大學生村官融入工作要快;涉農專業的大學生村官比其他專業的大學生村官發揮的作用要大。因此,在選聘大學生村官時,要進一步細化選拔條件和標準,堅持優先錄取本籍大學生、所學專業與農村工作相關聯的大學生、有農村生活經歷和農村工作熱情的大學生,力求選聘的大學生村官“本土化”、“適用化”,儘量避免到村任職後出現“水土不服”或“學非所用”的現象。

  上級組織部門在制定選聘計劃時,要加強與地方的協調溝通,由地方根據本地產業現狀、發展規劃、資源優勢等,形成並報送選聘意向,客觀準確敲定人數、細化專業、明確標準。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聘用機制。在與大學生村官簽訂聘用合同時,必須明確界定大學生村官的服務期限,在服務期未滿之前,原則上不允許大學生村官報考公務員或其他企事業單位,否則,視為違約處理,避免大學生村官“當年來、當年走”的無序流動現象,力爭多一些“永久牌”大學生村官,少一些“飛鴿牌”大學生村官。

  2.進一步完善三級聯管機制,力求上下聯動、形成合力。對大學生村官的管理和培養,需要市、鄉、村三級協同配合、共同發力,任何一級出現“缺位”,都會導致整個管理鏈的斷裂,必須進一步明確各級的管理職責,落實各級的管理責任。在對大學生村官的履職情況進行考核的同時,也要與之相應地對鄉鎮領導和村幹部履行管理職責的情況進行考核,並把大學生村官的考核結果作為考量鄉鎮領導和村幹部履行管理職責情況的重要依據,促使鄉鎮領導和村幹部真正按照市裡的要求,貼心管理好大學生村官、細心服務好大學生村官、真心使用好大學生村官、盡心培養好大學生村官,努力為大學生村官當好工作上的“導師”和生活上的“保姆”。

  要強化考核結果的實際運用,對在培養管理大學生村官工作中履職到位、成效明顯的鄉鎮領導和村幹部,要給予一定的物資獎勵和精神鼓勵,反之,則要提出批評教育,作出組織處理,以此增強鄉鎮領導和村幹部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3.進一步完善教育培養機制,力求以用促學、學用相長。抓好教育培訓,是確保大學生村官儘快融入農村、適應崗位要求的前提。要在現有培訓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完善教育、管理、培養、使用和服務相結合的大學生村官教育培訓機制。按照學以致用、按需施教、講求實效的原則,有針對性地定期開展教育培訓。在培訓內容上,要特別注重傳授開展農村工作的基本經驗、方法,幫助大學生村官掌握與農民打交道、做群眾工作的本領。

  在培訓方式上,要堅持把培訓與實踐相結合、培養與使用相促進、管理與服務相併行的原則,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透過邀請專家學者集中授課,請大學生村官先進分子和優秀人物介紹工作體會,請從基層成長起來的領導幹部現身說法、傳授經驗,組織大學生村官進行現場觀摩和實地考察等方式,對大學生村官開展崗前培訓、集中輪訓和專門調訓,確保把使用和服務相結合的培養機制貫穿於大學生村官工作的始終。

  4.進一步完善保障激勵機制,力求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要進一步形成“人才到一線去,幹部從一線來”的用人導向,逐年增加面向服務期滿大學生村官招考錄用的崗位總量,激勵大學生村官紮根農村建功立業、鍛鍊成才。在定向選拔和考錄大學生村官時,可探索試行先考核、再考試的辦法。在考核辦法的制定上,要突出“重實績、重民意、重公論”的導向,使那些幹出實實在在的成績、得到任職村幹部群眾普遍認可的大學生村官優先獲得參加選拔或錄用考試的入場券;在考試內容的設計上,要緊貼農村工作實際,力求讓“幹得好”的大學生村官“考得好”,真正讓紮根農村、艱苦創業、帶民致富的大學生村官率先嚐到政策扶持的甜頭,把更多的大學生村官引導到幹好本職工作、服務農民群眾上來。

  要進一步暢通大學生村官的出口,著力為大學生村官在留村任職、自主創業、自行擇業、繼續深造等方面創造條件、提供幫助,減輕大學生村官千軍萬馬擠“考錄公務員”這根獨木橋的壓力。特別是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村官,要簡化專案審批程式、降低小額貸款門檻、加大技術支援力度,真正把有志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村官“扶上馬、送一程”。

  大學生村官調研報告格式10

  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是黨中央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戰略舉措,是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措施。為全面瞭解我縣大學生村官在基層工作和管理現狀,我們對在**縣基層工作的37名大學生村官的工作、生活和管理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並對其工作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加以歸納,提出一些意見建議,供管理單位、各級領導和村官參考。

  一、全縣大學生村官的基本情況

  自2008年開展選拔優秀大學畢業生到新農村建設一線工作試點以來,到**縣的大學生村官共有42名。其中:2008年選派5名、2009年1名、2010年17名、2011年19名,聘用期均為3年。在2011年縣鄉集中換屆時,從2008年選派的大學生村官中提拔進入鄉鎮黨政班子的3名,考上省、州公務員或選聘到事業單位工作的2名。截止目前,還有37名大學生村官在基層工作,均為2009年以來選派人員,年齡最小的22歲,最大的28歲,平均年齡25。4歲。其中:男性23人、女性14人,少數民族9人,中共黨員23名,任村黨支部副書記的23人、任村委會主任助理的14人。這些大學生村官在提高村級組織辦公水平、推動新農村建設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為農村基層組織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大學生村官隊伍建設存在問題及原因

  1、大學生村官的崗位職責和任務分工不夠明確。大部分大學生村官主要承擔遠端教育裝置管理和協助計生、新農合參保、整理材料、開會通知等輔助性工作,還有部分人員被留在鄉鎮充當打字員和內勤人員。

  2、大學生村官農村工作經驗缺乏。大多數人所學專業與現在的工作並不是很對口,沒能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大學生村官中具有農學專業知識的比例非常少,大多缺乏農村工作的知識背景和農民迫切需要的實用技術,大學生村官的能力與農民群眾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3、大學生村官“非官非農”,身份尷尬。農村需要的是帶領農民致富的領頭人,大學生村官“非官非農”的尷尬身份,使其很難融入當地環境,提出意見或建議的時候,經常得不到村“兩委”的重視。忙於應付村裡各種複雜情況和複雜人際關係,難以理出工作思路,群眾對他們缺乏認同感,絕大多數人在工作上有挫折感。而且,對在基層工作期滿後的管理問題、出路安置問題,普遍表示出極大的擔憂,情緒不穩定。

  4、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存在盲點。由於大學生村官的身份特殊,雖然出臺了《大學生“村官”選派管理辦法》,但管理和考核機制並未真正落實到位,特別是工作考核、業績獎勵、晉升方向、培訓教育等還不完善。

  大學生村官由組織人社部門負責選派,縣人社局與他們簽訂《到村任職合同書》,每年不定期召開1—2次座談會,年底進行考核,但是,大多隻是上交一份工作總結,對考核沒有引起雙方面的重視,考核主體不明確,考核流於形式。大學生村官雖由所在鄉鎮管理,但由於身份特殊,鄉鎮黨委政府既不能以一名普通鄉鎮幹部去管理和要求,又不能以一名農村幹部去對待和使用,在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上大多無“法”可依、無章可循,也不利於他們沉下身子、靜下心來工作,造成了工作積極性不高、工作勁頭不足。同時大學生村官檔案管理沒有規範,很多人的檔案都成了“壓箱貨”,與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管理要求還有很大距離。另外大學生村官培訓和扶持創業的機制還沒有形成。大學生村官的教育培訓還沒有納入全縣的總體《規劃》,培訓模式和方式方法有待進一步探索。

  三、對大學生村官工作的幾點意見和建議

  大學生村官從高校畢業到農村工作,從學生的身份轉變為基層工作者,是一個自我適應和群眾認可的過程,需要各級組織和各級領導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需要各級幹部特別是村幹部的真誠幫帶、用心培養。同時,大學生村官們也應努力提升自身能力以便能在農村工作中健康成長。

  1、逐步建立和完善管理體系。一是進一步加強管理,落實組織部長為第一責任人、鄉鎮黨委書記為具體負責人的管理責任,借鑑鄉鎮公務員管理辦法強化日常管理。二是加強聯絡和服務引導。組織部應指定專人負責大學生村官的聯絡服務,加強了解溝通,及時幫助解決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三是健全考核機制,積極探索管理使用方面的新方法,研究激勵機制,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可以借鑑公務員考核的方式,對大學生村官進行定期考核,年終總評,對優秀大學生村官給予相應的獎勵。四是規範檔案管理。將大學生村官人事檔案全部納入到縣人社局管理,各種歸檔材料及時入檔,確保檔案的齊全。

  2、加強大學生村官的教育培訓,提高綜合能力。要將大學生村官的培訓納入大規模培訓幹部計劃,除了崗前培訓外,每年至少要開展一次集中培訓,培訓內容上要突出基層組織建設、黨的農村政策、農村工作方法、農村實用技術、農村實用法律法規等。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組織外出考察學習促使大學生村官開闊眼界、轉變觀念。建立大學生村官傳幫帶制度,採取鄉鎮領導班子成員“一對一”幫、村幹部“一對一”帶等方式,進行結對幫帶,面對面進行幫助指導,提高大學生村官能力素質,瞭解掌握思想工作狀況,注意做好心理疏導,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引導其儘快熟悉環境、努力開展工作、發揮作用,切實為農村留住優秀人才,帶動更多的大學生到農村工作。

  3、大學生村官自身要轉變思想觀念,給自己準確定位。一是要激發自己服務於農村的熱情與責任,揹負起興農的歷史使命,樹立用知識回報社會、服務農村的志向,立足長遠鍛鍊自己,紮根農村,腳踏實地地工作,謙虛謹慎地待人,認真做好農村的每一項工作。二是要加強學習,增強實踐能力的鍛鍊。多向村幹部包括村民學習,培養自己的交流溝通能力,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要腳踏實地、謙虛謹慎。農村工作很複雜也很繁瑣,不能急於求成,要擺正好心態,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務實,從小事做起,踏踏實實、勤勤懇懇,樹立村民意識,融入農村生活。

  4、加強交流培養。結合當前開展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和“雙聯”活動,有計劃地安排大學生村官到鄉鎮機關相關職能科室、辦公室進行輪崗鍛鍊;或者採取“上午在村、下午在鄉鎮”的模式,讓他們充分了解鄉鎮機關工作的特點與有關科室業務。落實村幹部駐村制度,透過壓擔子、定任務和參與一線工作的形式,比如具體從事徵地拆遷、材料寫作、科技扶貧、計劃生育、綜治維穩等工作,不斷增強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實踐工作能力。同時,對工作積極、成績突出的大學生村官及時給予表彰和獎勵,提高大學生村官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實效。組織、人社部門要定期召開大學生村官座談會,開通大學生村官交流園地、編寫村官資訊,及時宣傳大學生村官有關政策及工作經驗,積極為他們搭建相互交流平臺。根據所學專業,有計劃地開展橫向交流,加強培養培訓力度,鼓勵開展相互間的合作,支援開展村官創業創新,使其能更快成長起來。

  透過加強教育管理、開展培訓培養等,幫助他們儘快熟悉掌握基層工作方式,增強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本領,準確找到自身定位,儘快融入農村工作,努力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新生力量。

  大學生村官調研報告格式11

  為響應區委組織部要求,我於20**年8月20日至20**年9月30日,對我所任職的潘集鎮潘集村進行了專題調研,結合我入村工作一個多月來所看、所想,寫下此份調研報告,做一個系統的整理和歸結。

  正文

  一、基本情況

  一)村情村貌

  潘集鎮潘集村位於潘集區潘集鎮中心地區,西鄰張圩村,北接茨淮新河,土地面積3373餘畝,其中塌陷地210多畝,被佔地287畝。轄4個自然村,1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684人,63名黨員,其中女性黨員12名,農民人居純收入達到4250元。潘集村礦產資源豐富,被潘一、三,朱集,潘北4個礦區所覆蓋,交通也比較便利,屬於潘集鎮下屬條件較好的村。

  二)經濟發展

  1)潘集村為典型的皖中農業村,這裡氣候溫和,四季宜人,土質肥沃,雨量充沛,生產稻、麥、雜糧。

  2)潘集村經濟作物比如各類蔬菜、瓜果。尤其是是酥瓜種的比較多。今年潘集村已種植了近百畝的酥瓜。

  3)村民養殖雞、鴨,牛、羊養殖比較普遍,不過未成規模,只有第6生產組有個比較大的生豬養殖場。

  4)村裡年輕人一部分外出打工,同時由於毗鄰幾個大型礦區,也有一百多人選擇進礦務工。

  二、基層黨組織情況

  潘集村兩委在村支書潘冠力、村主任潘明德的帶領下,努力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不斷加強和完善基層組織建設,成績斐然。全村共有黨員63人,村兩委成員7人,潘集村也成為新農村建設重點村。村雙委班子精誠團結,齊心協力,努力做好村裡的各項工作。

  潘集村兩委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採取多項措施,以改革創新精神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進行新探索、總結新經驗,全面、深入、紮實、持久地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不斷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水平,加快基層組織建設步伐,努力為實現“加快發展,富民興村”的目標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1)全面深化了本村的“爭先創優”活動。

  2)紮實推進了村級組織辦公活動場所建設。

  3)健全村幹部管理機制。在幹部的管理上,潘集進一步規範了黨支部“三會一課”制度、黨員培養髮展制度、黨費收繳制度、坐班督查等制度,使村組幹部的管理進一步制度化、科學化、規範化。

  4)以老百姓的利益為重,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為重地解決村內矛盾,極大的促進了村內的安全和穩定,從而較好的推動村子的發展。

  5)潘集村的基層機構

  ①建立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各崗位工作職責等規章制度,設有簡易的村務公開欄,透過該視窗欄目基本能做到不定期在向村民公佈村務、財務收支及計劃生育工作等情況。

  ②隨著市場的進一步開放,農副產品價格不斷上升,群眾收入也隨之提高,而且各村民小組建立了一支巡防隊伍,讓群眾加入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去,保一方平安,為脫貧致富奔小康營造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

  三、本村存在的問題

  一)特色經濟不成規模

  (1)雖然潘集村的養殖戶比較多,可以說家家戶戶都有,但是形成規模的只有6組有個生豬養殖場,遠未達到集中式長期發展的目的。

  (2)潘集村的經濟作物也是比較分散,除了這兩年新建了特色酥瓜種植園,而且規模也不大,其他的經濟作物都是自種自銷,沒人組織,想種就種,不想種就不種。

  二)交通問題

  今年上半年,我們村在鎮政府的支援下和村兩委的努力下,為了解決本村一隊,二隊,三隊,四隊,六隊,七隊,八隊、九隊和黃莊群眾出行難等實際問題,鋪修了用於生產和生活的4000多米長的矸石路,但是由於資金不足,矸石路路況不盡人意,特別是我村的經濟作物遇到天氣不好的時候,運輸並不方便,造成經濟損失。

  三)水利設施薄弱

  我村北部毗鄰茨淮新河,有天然形成加人工開鑿的三條溝匯聚而成的大漯河流經村裡,但因農田水利設施年久失修,原本的4條水渠現只有2條可用,對灌溉需求與設施跟不上的矛盾仍是讓村民頭疼的問題。

  四)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問題

  這兩年國家宣傳新農村的力度加大,我們總以為農民的生活都富裕了,其實農民還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我們去關注與關心的。有很多人鼓勵農民去城市創業,我卻不贊成這麼做。城裡人口壓力已經夠大了,如果再有更多的農村人湧進城裡,只會更多的給城裡造成的人口壓力。而且大多數外出務工人員都會把孩子留在家裡,這樣會出現大批“留守兒童”。孩子是未來和希望,所以我們要把更多的關心放在孩子的身上,與此同時,留守老人的問題也很突出,很多老人在家帶著孩子,但是這就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小孩教育不好,老人一般都是溺愛孩子的,還有的老人身體不好,沒人照顧。

  透過這次調研我認識到農村的現狀,認識到農村存在的問題和潛在的深層次矛盾。

  四、針對我村存在的問題,我的看法與建議

  一)解決我村的民生問題

  (1)修路:要致富先修路,這是所有經濟富裕村的經驗,也是想要發展必不可少的先提條件。要繼續加大村公路的覆蓋範圍,也要將原有矸石路拓寬,修整。

  (2)飲水工程:雖然我村因為靠近鎮裡,利用優勢率先完成了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計劃供水600戶,現在已有400多戶使用受益,但是這隻解決了我村的村民吃水問題,讓他們用上自來水,想要發展就還要新建一個排灌站,修復原本廢棄的水渠,解決我村的養殖業和經濟作物的用水問題。

  (3)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建造一座文化大院。儘快籌建文化大院,積極引導和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除了電視、電腦以及遠端教育平臺外,村裡基本上沒有其他的文化基礎設施和文化載體,文化娛樂和圖書科普等方面的設施或載體,以及健身場所和設施。村民勞作之餘,精神文化生活極為單調,給消極文化活動留下了可乘之機。建議想方設法籌集資金,儘快籌建文化大院,開闢村精神文明活動室,結合遠端教育平臺,既可以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增長他們的科技文化知識,提高身體素質,遠離不良風氣,促進村風文明。

  (4)著重關心留守兒童和老人工作

  ①堅持開展家庭教育工作、青少年維權工作和調查研究。

  ②貼近實際,創新活動載體,配合學校開展相關活動。

  ③繼續開展對青少年的扶貧助學活動,搞好留守兒童和貧困兒童的幫扶救助。

  ④組建關愛團,積極做好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

  ⑤建立完善的老年人組織,為留守老人建立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⑥加大農村保障力度,為老人編織一張牢固的安全網安度晚年。

  ⑦依法養老,對少數虐待、遺棄老人的子女,要以包括司法、道德、社會、政府等多部門、多渠道懲處他們的行為,保護老人的權益。

  二)大力發展特色經濟

  (1)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村裡的招商引資工作一直沒有起色。建議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將有意向的專案儘快落實,帶動本村經濟發展和就業。

  (2)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經濟

  ①以佔街頭和潘北礦為依託,積極引導群眾圍繞特色農業下功夫,鼓勵群眾經商。利用這一優勢,目前全村有1000多人從事這項工作。

  ②在積極引導的同時,還須前瞻性的採取一些有利於群眾的發展措施。目前以六組為龍頭的酥瓜生產,反季節生產不再單一,隨時都可供應市場,但是規模有限,下一步可以鼓勵並支援其擴大規模。

  ③拓寬村民再就業渠道,讓他們在礦上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來增加群眾收入。利用礦區優勢,我村可鼓勵村民到礦裡務工,同時要為他們做好服務培訓工作,進行安全教育,一方面可以增加村民收入,一方面也幫助解決留守兒童和老人的問題。

  三)注重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黨務政務公開

  (1)關於發展和吸收黨員

  建議大力宣傳鼓勵、引導農村青年、致富能手、回鄉退伍軍人和大學生積極加入黨組織,不斷壯大黨員隊伍,為基層組織注入新鮮血液,確保黨的事業後繼有人。把一些有知識、有文化、工作能力強,具有開拓創新、事業心強的年輕人充實到村兩委班子中去,使潘集村更加充滿活力,與時俱進。

  (2)充分利用遠端教育平臺

  不將遠端教育裝置當成擺設。遠端教育不僅對黨員幹部開放,也對廣大群眾開放。建議充分利用好現代遠端教育平臺對本村黨員幹部和群眾進行培訓,加強黨員幹部和群眾對農業科技、法律法規等知識的學習,提高黨員幹部綜合素質,指導農民發展生產,學習技術,促進農民增收。

  (3)關於兩務公開

  建議將村務公開和財務公開落到實處,廣泛聽取廣大村民的意見,尊重廣大村民的意願,不斷提高村民對村務的參與度。

  結束語

  以上就是我到村任職以來走訪、座談和查閱相關資料後的調研。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立足全村經濟發展的全域性,進一,步深入群眾當中,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學習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和農村相關法律法規,積極與村民和黨員幹部溝通,積極為村兩委建言獻策,努力做好國家政策法規的宣傳員、村情民意的調查員、先進文化傳播員、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員、群眾事務的代辦員、弱勢群體的救助員和遠端教育的操作員。以維護潘集村社會穩定為前提,以促進本村村民增收為目標,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為潘集村的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

  相信在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在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潘集村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