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女兒電視劇觀後感(精選7篇)
大山的女兒電視劇觀後感
《大山的女兒》是由雷獻禾執導,楊蓉、劉奕君領銜主演,杜曉帆、涓子、李君峰等主演的脫貧攻堅劇。該劇於2022年6月26日在央視一套播出,該劇講述了黃文秀在研究生畢業後,放棄了到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感人事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山的女兒電視劇觀後感(精選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山的女兒電視劇觀後感1
《大山的女兒》作為脫貧題材劇,無論是人物造型,故事場景還是人物表演都返璞歸真,讓觀眾讚不絕口,直言土味十足,有了《山海情》般的美學質感。沒有美顏、沒有美白、沒有磨皮。劇中人物皮膚黝黑,穿著樸素,都以真實面貌展現在觀眾面前,非常接地氣。崎嶇的山路、綠色的大山,美麗但也貧苦,去一趟村裡就要十幾公里,不開車根本不行,村裡也是蕭瑟破敗,當時廣西百坭村的風貌也在劇中真實呈現,有著鮮明的“粗糲”感。
此外,楊蓉飾演的黃文秀戴著眼鏡,梳著馬尾辮,跟原型非常像。說著廣西普通話的楊蓉,既有原生態的味道,又有當代大學生的氣質,更演出了黃文秀的神韻,尤其是她被劉奕君飾演的農戰山誤會的那場爆發戲:我黃文秀不是來鍍金的,是帶著鄉親們脫貧的,可謂信仰堅定,張力十足。在劉奕君生活化演繹下,農戰山煙一點,眉頭一皺,廣西話一出口,一個土生土長的廣西鄉村本地幹部的形象躍然熒屏。眾多觀眾點贊:“《大山的女兒》各種小細節很用心,全民說廣西方言,特別是黃文秀說的那句‘不得噢’,很親切,太有感覺了。”“農戰山一臉正氣卻封閉固執,劉奕君將這種矛盾感展現得淋漓盡致。全劇可謂自然真實,“土”味十足,這不是貶義詞,而是鄉土,是接地氣。”
不精緻、不誇張、不做作!講實事、說方言、訴真情!有劇評人評價:“這部電視劇採用了較為純粹的現實主義敘事手法,質樸當中透露著真實感。”有觀眾表示僅看前兩集,就已經感受到這部劇的濃濃誠意與質感,“土裡土氣的劇集細節,讓人感覺無比真實,給人一種沉浸式觀感,同劇中人共情,感受鄉村扶貧的不易。”
大山的女兒電視劇觀後感2
《大山的女兒》在央視一套播出後,黃文秀的事蹟和精神不僅感染了普通觀眾,更讓黃文秀的母校師生以及廣西百色市幹部群眾深受觸動。
很多北師大師生每晚都在追看《大山的女兒》。一位北師大二年級同學表示:“以前透過新聞了解過黃文秀學姐的事蹟,現在看了《大山的女兒》很驕傲,也很受感動,她是我們北師大學子的榜樣,我也要成為她那樣的人,向黃文秀學習。”“文秀師姐的精神力量影響著每一個北師大人,我們要爭做黃文秀式好青年,讓青春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
在百色市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中,《大山的女兒》同樣引起強烈反響。在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村民們都被楊蓉飾演的“黃文秀”身影所牽引,情感與思緒隨之而動。作為“時代楷模”黃文秀的第二任“接棒者”、市委宣傳部幹部、現任百坭村駐村第一書記黃旭在觀看首集後,和很多百坭村村民一樣,內心滿是惋惜和感動。“黃文秀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優秀品質讓我深受鼓舞,我也決心接過她的接力棒,繼續奮鬥在鄉村振興一線,把百坭村建設得越來越好,讓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民警趙顯跟說:“作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我要學習黃文秀同志優秀品質,在工作中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堅守,把有限的青春投入到無限的奮鬥中去,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作出貢獻,實現自我價值。”
大山的女兒電視劇觀後感3
有些人從山裡走了,就不再回來,你從城裡回來,卻再沒有離開......2020年度感動中國的頒獎盛典上,白巖松這樣向黃文秀致頒獎詞,催人淚下。以“時代楷模”黃文秀為原型創作,正在央視一套熱播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則再次引領觀眾走進黃文秀30歲平凡而偉大的奮鬥人生,點點滴滴,情真意切,令人淚目。
換一種方式認識黃文秀。不同於以往平鋪直敘,娓娓道來的英模題材劇,《大山的女兒》節奏飛快,藝術表達新奇,開場就以倒敘手法將觀眾的情緒迅速拉到頂點。暴雨之夜,黃文秀獨自駕車行駛在崎嶇山路上,年邁父母擔憂返程的女兒,百坭村同事不停打電話發微信預警山洪,讓她不要回村,可惜一切都來不及了……該劇開篇用急促緊張的鏡頭真實再現了黃文秀生命的最後時刻,令人心痛。然而故事講到這裡,導演卻出人意料地採用了打破第四面牆的電影語言——楊蓉飾演的黃文秀直接面對鏡頭,像對觀眾訴說一樣,平靜地介紹自己:我叫黃文秀,由此拉開了她30歲的無悔青春。不少觀眾表示:“好故事越真摯,越打動人。開場的山洪,黃文秀坐在車裡的最後一次自我介紹,把我看哭了。”“今天的眼淚為黃文秀而流。看著黃文秀殉職前在車內的自我介紹,再看她帶著父親看天安門,我的眼淚忍不住流下來。也許是因為一開始就知道結局,她的笑容是那樣燦爛,越動人、越心痛。”“看《大山的女兒》,又像去年看黃文秀事蹟圖片展那樣忍不住哭了。舍小我,為大我。內心有多熱愛人民,才有如此堅定信念,將青春和生命奉獻給脫貧攻堅事業。向黃文秀致敬!”
大山的女兒電視劇觀後感4
在看了央視播出的《大山的女兒》,我內心感慨萬千,她犧牲的那一刻,我不禁潸然淚下。
北師大碩士畢業的黃文秀動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回到她的家鄉,在百色市委宣傳部任職,2018年她主動請纓到廣西最貧困的一個小山村百坭村任第一書記,白天她走村事戶諞訪貧困戶,晚上與“村兩委”研究脫貧對策,制定工作方案全力推進。黃文秀克服困難、不懈努力,在一年多時間內讓88戶貧困戶順利脫貧。但是一場暴雨卻將黃文秀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扶貧路上。黃文秀犧牲了,但是扶貧並沒有結束,其他人接過黃文秀的接力棒,努力使白坭村實現了全村脫貧,如今黃文秀為百坭村設計的願景也一一實現,一個幸福的百坭村逐漸呈現在世人眼前,該劇展現了以黃文秀為代表的新時代青年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和奉獻精神,描繪出一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畫卷。該劇是一部根據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黃文秀事蹟改編創作的現實題材電視劇。
2019 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這樣評價黃文秀:“有些人從山裡走了,就不再回來,你從城裡回來,卻再沒有離開。來的時候惴惴,怕自己不夠勇敢,走的時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華。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脫貧的戰場,你是醒目的黃花。
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在自己為之熱愛的工作崗位上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她將30歲的大好年華定格在扶貧路上,將知識帶回家鄉,用行動建設家鄉,用生命譜寫扶貧樂章,身體力行,不忘初心,知重負重,砥礪前行,她是脫貧攻堅道路上的踐行者,同為選調生的我們。更要以她為標杆,主動擔起帶領群眾脫貧攻堅的重任,紮根基層,腳踏實地,用實幹譜寫未來。
透過觀看電視劇《大山的女兒》,我對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蹟有了進一步瞭解,黃文秀同志對初心的堅守令人敬佩。新時代的黨員幹部,心裡要燃氣一團火,要像黃文秀一樣,在選擇理想的時候,要讓自己真正熱血起來,要主動響應祖國和社會的需要,投入到真正可以發揮拳腳的地方,在基層這邊給祖國謀復興,為人民謀幸福的'地方。
大山的女兒電視劇觀後感5
近期,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在央視一套熱播,全國網收視居高,熱度不斷升溫。該劇以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黃文秀為原型而創作,講述了北師大碩士畢業的黃文秀主動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選擇成為一名選調生奮戰在脫貧一線。黃文秀克服困難、不懈努力,短短的一年多時間,帶領全村透過易地扶貧搬遷脫貧18戶56人,教育脫貧28戶152人,發展生產脫貧42戶209人,共計88戶417人,貧困發生率從22.88%降至2.71%;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6.38萬元,實現翻倍增收。然而一場暴雨,卻將黃文秀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扶貧路上。雖然黃文秀犧牲了,但是扶貧並沒有結束,其他人接過黃文秀的接力棒,努力使百坭村實現了全村脫貧。而如今,黃文秀為百坭村設計的願景也一一實現,一個幸福的百坭村逐漸呈現在世人眼前。
黃文秀在風華正茂的年紀,選擇紮根基層、反哺家鄉,奮鬥在脫貧攻堅第一線。作為一名選調生,我深受感觸:
一是要堅定信念,汲取奮勇開拓的智慧力量、凝聚踔厲奮發的拼搏力量、迸發敢闖敢幹的青春力量,始終堅定不負人民、不負黨的決心,將青春熱血奉獻給我的家鄉。
二是要擔當實幹,俯下身子、深入地頭、聯絡群眾、做好調研,時刻聽取群眾的心聲、心願,用雙腳丈量鄉村的廣闊,用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樹立起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建立起實幹為本的工作原則,紮實做好每一項工作。
三是要提高本領,知識方興未艾,科技日新月異,新時代新形勢新變化對當代青年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加快知識更新、加強實踐鍛鍊,多到問題現場調研,多在基層一線墩苗歷練,加快成長為黨和人民需要的人才。
大山的女兒電視劇觀後感6
時代造就英雄,偉大來自平凡。剛剛看完《大山的女兒》最後一集,黃文秀坐在車裡看著山洪流著淚閉上眼睛的那一刻,不知她在想什麼,她會後悔嗎?她會如何評價自己這短暫的一生呢?劇外的我跟著劇中的他們一起爆哭。新時代需要這些英雄的故事來激勵和鞭策我們,但是我卻不希望我們是以這樣的方式認識他們。
主演楊蓉將文秀朝氣蓬勃、有理想、有深度的形象完美展現,那一句“無論受到多少委屈,都不要把教育農民變成教訓農民!”,讓人不自覺被這個“大山的女兒”感動到,真誠成就角色,感謝楊蓉,帶給我們這樣一個真實的黃文秀!劇裡劇外,文秀和楊蓉,都值得我學習!
“有些人從山裡走了,就不再回來,你從城裡回來,卻再沒有離開。來的時候惴惴,怕自己不夠勇敢,走的時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華。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脫貧的戰場,你是醒目的黃花。”再次致敬文秀書記!親愛的文秀學姐!優秀的時代楷模黃文秀同志!
大結局在第30集,她的生命停留在30歲。她的事蹟值得被更多人看到被更多人瞭解。黃文秀,一個務實的勇敢的理想主義者,當你試著瞭解她,你會發現她身上閃爍著人性的光輝,越瞭解越感動,越瞭解越欽佩,她的格局和信仰,她的責任與擔當,她的做事方式,她的魄力與果斷,她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她的執行力與前瞻性,她的真心與善良等等。
只有把個人理想融於黨和國家的理想之中才會更長遠。信仰從來都不是無形的、抽象的,從黃文秀身上真的能看到具體切實且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什麼樣子的,還有足夠的勇氣和堅韌的實踐行動,因為每一個時代都有這種舍小我為大我的擔當者和奉獻者,美好生活和夢想的變現和憧憬才會一直在。他們的境界和高度也許無法達到,但每一位為之付出努力甚至犧牲生命的人都不應該被遺忘更需要被公眾知曉,這些才是應該被放到教科書裡面讓大家學習的人物!
大山的女兒電視劇觀後感7
近期CCTV-1綜合播出以脫貧攻堅第一書記黃文秀同志為原型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片段都讓我潸然淚下。
司馬遷曾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黃文秀,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畢業,原本可以在首都找到一份體面且高薪的工作,然後她卻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也正是在開展工作中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了基層、奉獻給了脫貧攻堅,年輕的生命永遠的定格在了扶貧路上,年僅30歲。她把溫暖撒在了白坭村的每一寸土地上,她的形象深深的刻在了大家的腦海中。
讓我觸動最深的地方有兩個:一是黃文秀書記說總是有人要回來的,我就是要回來的那個人。二是遇到山洪的時候對自己的介紹,我叫黃文秀,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知識改變命運。大山裡的孩子,都是透過發奮圖強讀書走出去,用知識改變自己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多方多人多事證明,確實是出去了就再也不想回來,很多人都會忘記那個生養自己的地方,更有甚者都不願意提及自己的家鄉,更別說為自己的家鄉幹實事了。然而黃文秀做了一個別人不敢做、不願意做的決定,她堅持自己的初心使命和崇高信仰回到了那個生育她的貧困山區,開始了漫漫扶貧路。工作期間她自己手繪了一張村上的地圖,每個貧困戶的情況都有詳細的註解。她的細心、熱心、決心堅定了她的人生信仰,她有自己堅持要做的事情,想做的事情,她用頑強的意志力和迎難而上的勇氣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
元代詩人王冕的《墨梅》有云: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電視劇在拍攝期間,白坭村的老百姓驅車數小時就為了看一眼飾演她的女演員像不像她,這也充分的說明了鄉親們不捨文秀書記的深厚情誼,也說明了文秀書記人雖然走了,但是她的形象卻永遠的印刻在了每一個群眾的腦海裡。
文秀書記的故事值得我們品味,她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她值得我們懷念。她用青春書寫共產黨員的情懷,用生命詮釋共產黨員的宗旨。新時代的共產黨人,必然是勇於擔當,甘於奉獻,不落人後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