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標兵事蹟材料(精選17篇)

道德標兵事蹟材料

  榜樣力量,道德標杆。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思想道德建設,湧現出一批事蹟突出、品德高尚、群眾認可度高、示範引領作用大的先進人物,為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樹立了道德標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道德標兵事蹟材料(精選17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道德標兵事蹟材料1

  她是我國器官移植史上無償為陌生人捐肝的第一人。利用康復期間社會各界的捐款在廣元市建起第一家老幼托管中心。汶川地震發生後,她志願來到災區全力救助受災群眾,用感人的義舉書寫美麗青春。

  2015年的一天,正在成都打工的羅瑋,從媒體上得知四川省蒲江縣婦女廖紅霞患肝壞死急需換肝,便趕到醫院表示願意捐獻自己的部分肝臟來挽救病人。但捐肝存在很大的風險,如果手術失敗或者留下後遺症,都將威脅羅瑋的健康和生命。而此時國內尚無一例無償捐肝者,她甚至寫下了遺書:“如果我失敗了,我想捐掉我所有健康的器官……”羅瑋的決定起初遭到家人和朋友的堅決反對,父母和哥哥專門趕到成都硬把她帶回了廣元。應對家人和朋友的強烈反對,羅瑋耐心說服他們,最終取得大家的支援,成功地為廖紅霞捐出一葉肝臟。在醫務人員的精心護理下,她和廖紅霞均恢復良好。

  羅瑋無償捐肝的義舉,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在她康復期間,各界人士為她捐款10多萬元。除治病和營養開銷外還剩3萬餘元,她又透過募捐,在廣元市郊區建起了第一家老幼托管中心,解決外出務工人員的老人、小孩的生活起居和學習輔導等困難。2015年以來,她又動員家人拿出自家的房屋補償款8萬餘元,在廣元市龍山鎮大牟村、雙河鄉場分別建起了“羅瑋留守學生之家”。她還向社會發出倡議,爭取3年內讓全市所有農村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有一個溫馨安樂的家園。

  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羅瑋一方面安頓好託管中心老人們的臨時住所和生活,另一方面主動到廣元市072醫院當志願者,奔赴青川重災區救助群眾,並陸續接收青川受災老人和兒童300餘人到託管中心臨時安置。2015年5月,在抗震救災中她光榮入黨。2015-2015年,她幫忙劍閣縣的鄉親們引資數百萬,利用閒置土地,帶動村民們種植核桃3000畝,大幅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羅瑋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全國創優爭先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道德標兵事蹟材料2

  作為開國將軍的家屬,龔全珍毅然放下優越的都市生活,陪伴丈夫來到偏僻陌生的山村,幾十年如一日,用心扶貧濟困,支援鄉村建設,把對家鄉、對人民、對祖國的摯愛寫在青山綠水間,刻在老百姓的心上。

  龔全珍是已故老紅軍、開國將軍、原新疆軍區後勤部部長甘祖昌的夫人。1957年下半年,甘祖昌主動請辭解甲歸田,回到家鄉蓮花縣坊樓鎮沿背村做起了農民。甘將軍逝世後,龔全珍用實際行動延續將軍的夢想。幾十年如一日,她兢兢業業地履行職責,嘔心瀝血教書育人。生活並不富裕的她,經常捐款捐物幫忙貧困學生。2015年,她應邀到鳧村中學作愛國主義傳統教育講座,發現該校圖書室書籍匱乏,立即購買了1000多冊書籍送到該校。不久後,她又捐出2400元資助縣關工委購買《激勵永遠》教育光碟捐贈給學校。這些年來,龔全珍與不少貧困學生結成幫扶對子。據不完全統計,近10年來,她捐助的學生達百人之多,捐款金額10餘萬元。汶川、玉樹地震發生後,她在女兒的攙扶下,分別將2600元和1000元特殊黨費親手交到縣委組織部。

  龔全珍經常說:“我沒有特殊身份,但有一份特殊職責,就是要把甘老的精神傳承下去。”為了這份特殊職責,離休後,她仍然關心著下一代的成長,走進學校、機關、部隊、工廠,義務對青少年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沒有人記得老人家去了多少地方、做了多少報告,但大家都記得,她從不要一分錢報酬,還經常自帶饅頭或麵包,就著白開水當午飯。

  道德標兵事蹟材料3

  黃久生是個從小吃“百家飯”長大的苦孩子。6歲時母親去世,留下黃久生和4歲的妹妹、2歲的弟弟。父親走街串巷修鍋補盆,十天半月難得回家一次,是鄉親們東家一碗飯、西家一件衣把他們養大的。為了報答鄉親們的養育之恩,13歲的小久生曾在一個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把鄰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滿水。18歲出門打工,從建築工地小工幹起,靠踏實肯幹逐漸致富的黃久生,內心時刻激盪著報恩的情懷。

  1996年起,每逢年節,家鄉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傷殘老人都會收到黃久生送來的衣被、米麵、肉油還有現金,17年從未間斷過,黃久生為此累計出資230多萬元。2015年,黃久生投資45萬元在家鄉雙柳樹鎮建設了一所敬老院。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國家發給的補貼外,其他費用全部由他個人承擔,包括養老送終。多年受黃久生資助的李鴻金老人臨終前拉著他的手泣不成聲:“活著你養我,病了你花那麼多錢為我治病,我死前能見你一面,也就安心了!”

  黃久生不遺餘力地支援家鄉建設,先後為援建家鄉小學、修路、購置醫療裝置等捐款310多萬元。在2015年5·12汶川抗震救災中,他個人先後捐款12萬元。黃久生算不上大富翁,但應對遭遇困境的人,他總是慷慨解囊。他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2.7萬元、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萬元。一位素不相識的女青年打電話給黃久生,說家裡三口人患了癌症,黃久生當晚就籌集3萬餘元現金送了過去。這樣的事他默默做了很多。

  在鄭州打工多年的黃久生,看到老家來鄭打工的人雖多,但比較分散,作為弱勢群體的農民工,工資被拖欠等權益被侵害的事時有發生。在黃久生的推薦下,“中共雙柳樹鎮駐鄭州農民工黨支部”成立,他被任命為黨支部書記,散居在鄭州市的56名農民工黨員有了“孃家”。農民工黨支部用心為農民工解決難題,僅討薪一項,就為農民工討回兩千多萬元。透過這個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農民工達一萬多人,每年還為家鄉帶回1.5億元的勞務收入。

  黃久生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入選“中國好人榜”。

  道德標兵事蹟材料4

  韋正雄的家在平卜河邊,附近的平卜小學宿舍較少,他主動把自家一樓騰出來讓32名學生寄宿。2006年6月12日深夜,天降大雨,平卜河發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洪水很快淹沒了房屋。從睡夢中驚醒的韋正雄一家,趕緊搶救困在一樓的學生。女兒海豐突然想起,隔壁二叔、三叔家都是平房,兩個嬸子和弟妹們肯定也在水裡,“他們也很危險呀!”聽到此話韋正雄頓時淚如泉湧。但情勢已十分危急!他吩咐女兒:“快!快到後牆處喊叔娘和弟妹們,我去救學生!”說完就衝到樓梯口處下了水,摸黑向樓下幾個房間游去。兩個女生最先摸到門口出來了,有5個學生在水中掙扎著,由於太黑暗,找不到出口,韋正雄急忙用嘴含著手電筒,往水裡趟去,把這5個學生一個一個拉到樓梯口。之後他又撬開一間被泥沙堵住門的房間,把6個男生拉出來。

  洪水還在暴漲,上氣不接下氣的韋老師不顧一切,立刻游到另一間快被洪水淹沒的女生寢室裡,兩次拉出來4個學生並把她們送上樓。還有15個學生被圍在洪水裡。幸好韋正雄家樓房牆縫都用水泥和石灰糊過,大水來勢太猛,裡面的空氣被擠壓在天花板下構成了約20公分的空間,學生們站在床架上能夠勉強呼吸。此時進去救人,會捲走空氣,學生反而會被憋死,韋正雄只得俯下身鼓勵孩子們堅持住。到13日凌晨1時許,洪水從二樓屋面消退,一樓大半截還浸在水中。韋正雄再也等不及了,找了一根長竹竿游下樓去,將孩子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只有一名學生不幸遇難。

  隨後,筋疲力盡的韋正雄迫不及待地直奔一牆之隔的弟弟家。然而,兩個弟弟的家已經被洪水沖毀,兩家7口人全部遇難。如果韋正雄先去救自家人,也許能救出一個、兩個或者更多,但是身邊學生的急切呼救聲容不得韋正雄有過多思考和猶豫,在痛苦的抉擇中,他捨棄了親人選取了學生。

  2006年,韋正雄被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評為見義勇為先進個人;2007年,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道德標兵事蹟材料5

  大院裡的居民提起李遂躍,都稱讚他是個非常熱心的好人。他是熱心的義務監督、宣傳員。在建立全國文明城區期間,天天在社群裡穿行,有時戴著志願者小紅帽在大街小巷進行文明勸導;有時拿著文明城區宣傳卡,挨家挨戶的上門宣傳講解。碰見可疑人員,就上前盤問;他非常注重保護環境,希望每個人都具備良好的素質,並始終堅持“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原則,遇見亂扔亂倒垃圾的住戶,就進行說服教育,時刻監督,並且做到垃圾入筒,碰到不文明的情況,他就會主動上前勸導,心平氣和的把對方說的心服口服。

  李遂躍為人隨和、開朗,助人為樂是他的家常便飯,更重要的,他還是個義務調解員,誰家夫妻吵架,婆媳不和,只要她一出面就沒有解決不了的矛盾。他所居住的小區是一個老住宅小區,汙水管道都已老化,經常出現管道堵塞現象,每次出現這種情況都是他跑前跑後,聯絡疏通、挨家挨戶收錢、無一不親力親為,經常累的腰痠腿疼,但從來沒有任何怨言,只要問題得到解決,他比誰都高興,他所做的一切,從來不計報酬,不計得失,並且無怨無悔。

  李遂躍精神十足,身體硬朗,動作利索,總是樂樂呵呵的,並且特別關心社群事務,主動協助社群開展各種活動和義務服務。2003年在大夥的幫助下成立了“惠風藝術團”。就這樣,大家在一起唱唱,跳跳、活躍了大家的文化生活。問他為何這麼關心社群事務,他就很嚴肅地說到,關心社群事務,維護居民權益,支援社群的工作是每一個社群居民應該做的`。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這就是社群男女老少都尊敬和愛戴的李團長。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平凡小事,但卻感染著小區裡的每一位居民,有事大家都主動幫忙,鄰里之間非常團結,整個小區充滿了文明和諧的氣氛。

  道德標兵事蹟材料6

  李成環,女,漢族,1987年6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甘肅省蘭州市二十四中學生活指導老師。

  李成環作為一名熱心公益事業的志願者,把幫助他人當成自己最大的快樂,在赴青海玉樹地震災區關愛孤殘兒童返回途中,不幸遭遇車禍,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蘭州市二十四中是一所寄宿制學校。作為生活指導老師,她和其他幾名同事一同照顧著全校600多名學生的生活起居。儘管崗位平凡,儘管自己家裡並不富裕,但李成環總是盡力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一次下了幾天陰雨,學生宿舍被褥受潮,李成環一個人將幾個宿舍的被褥拿出去晾曬,自己累得滿頭大汗。學校地處農村,女生宿舍樓上下用水不方便,樓內廁所不能正常使用,學生夜間上廁所要到100米以外的旱廁,很多女生膽小不敢去。李成環知道後,不管下雨刮風,都拿著手電筒一路護送。她用自己的熱心、細心和善良贏得了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李成環和丈夫龔大錟都非常熱心公益,夫妻倆相互理解、相互支援,無論在戀愛期間還是婚後,只要是關於孩子們的公益事業,他們都積極參與。得知青海玉樹震區結古鎮八一孤兒學校缺少過冬棉鞋和學習用品,李成環和丈夫多方募集善款,購置了700餘雙棉鞋和電腦、書籍等物品,打算在入冬前送到孩子們手中。當時李成環和丈夫還在蜜月之中,且已身懷有孕。由於路途遙遠,丈夫曾勸她不要親自去。但李成環堅持要和丈夫一起看望災區的孩子,度過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新婚蜜月。11月22日,她和丈夫與另外3位愛心人士前往玉樹結古鎮八一孤兒學校,返回途中遭遇大雪發生車禍,李成環因受重傷搶救無效,不幸去世。李成環去世後,人們讚譽她為“最美新娘”、“愛心天使”,以多種形式進行悼念追思和慰問。

  李成環先後被追授青海省紅十字優秀志願者、甘肅省“五四”青年獎章、蘭州市傑出青年志願者、蘭州市優秀青年、蘭州市“三八”紅旗手、甘肅省優秀青年志願者、蘭州市道德模範、甘肅省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

  道德標兵事蹟材料7

  趙女士,女,1970年出生,是莒南縣住建局市政公司一名普通的女職工。工作中,她吃苦耐勞、兢兢業業、團結同志、任勞任怨,是單位工作一位行家裡手,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生活中,她十七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常年身患重病的婆婆,譜寫一曲人間大愛,倍受稱讚。

  如果你在那一天早上七點,在莒南縣人民醫院看到一位長著一雙大眼睛,皮膚稍黑,扶著一位老人慢慢走向透析室,後面有時跟著一個文靜小女孩的女人,她可能就是莒南縣市政公司的職工趙女士。

  1999年8月的一天,趙女士經親戚的介紹認識了在部隊服役的潘增軍,相親過後的他們開始了書信的交往。本是平淡的相識,平淡的交往卻擦出真愛的火花。起初趙女士並沒有對這門親事太認真,可是老實本份的潘增軍喜歡上了這個清瘦稍顯青澀的姑娘,但母親長年有病和家庭經濟拮据,讓小潘心裡擔心姑娘能否看上他。交往中小潘老老實實的將家裡的情況告訴了趙女士,仁彩猶豫了,但母親說:“只要人老實就行,日子慢慢過總會好起來的。”從小看到父母對爺爺、奶奶細心照顧、和睦相處的情景深深地烙在了趙女士的心裡,仁彩決定嫁給這個本分老實的小夥,共同承擔起家庭的責任。

  一年後的臘月二十四日,母親說:“你婆婆身體不好,你去看看她,不要讓她擔心是她拖累了你們。”還有三天就要結婚的趙女士,在母親的催促下,帶著精心挑選的禮物踏進了婆家的大門。公公、婆婆殷勤的接待這個即將過門的兒媳,趙女士懂得婆婆的`擔心和歉意,她安慰婆婆的一番誠懇溫暖的話,讓婆婆感動的兩眼淚流。

  就在小潘入伍的第三個年頭,婆婆患上腦血栓,次年摔傷骨折,接下來又查出腎臟腫瘤,本來比較拮据的家庭一下子負擔又加重了。

  7月,對母親身體的擔心,對母親的惦念,對經濟的拮据,對妻子的愧疚一併襲來,讓小潘在電話中泣不成聲。仁彩電話裡安慰著丈夫:“自古忠孝兩難全,你安心工作,家裡的事有我和爸爸來處理,放心好了,現在醫療條件好,會好的。”籌集住院費,住院手術,照顧婆婆,沒日沒夜的開始了,有孕在身的仁彩沒有一句怨言,默默地幹著這一切。精心地照顧讓婆婆倍受感動,也心生愧疚,不想拖累這個純樸善良的孩子,為此,甚至有了輕生的想法。仁彩拉著婆婆的手說:“不為別的,就只為你即將出生的孫女,你也得堅強的活著,總不能讓孫女一生下來就看不到奶奶,我們一家一個都不能少。”婆媳兩個的交流,令在場的醫生護士無不動容,大家一直認為她倆是母女,卻原來是婆媳,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女兒潘捷妤降生了。仁彩長期的操勞和營養不良,讓剛剛到來的女兒體質很差,隔三差五的發熱感冒,讓仁彩應接不暇。一邊是患病的婆婆,一邊是可愛的女兒,強烈的責任感支撐著仁彩的身心,她告訴自己,不能倒下,必須堅強。堅強地支撐這個家的仁彩更瘦了,但她臉上掛的是堅強而倔強的笑容。

  婆婆的腎病再次加重,尿毒症終於在趙女士的擔心中發生了,3天透析1次,沉重的經濟負擔再次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丈夫的話更少了。為了省錢,透析的那天,他們早上四點鐘開始準備,用腳踏三輪車,將婆婆送到團林車站,坐車到縣城,然後再乘三輪車到醫院。即便這樣,每年也至少5000元的乘車費用,還不包括每年至少七八次的住院,日子就這樣艱難地走過了17個年頭。女兒也一天天大了起來,懂事的女兒每當看到媽媽疲憊的時候,總會用稚嫩的小手幫媽媽輕輕捶背,那一刻,一切的負擔傾刻消散,那一刻,幸福的笑臉上卻總是掛著淚花。

  孩子慢慢地長大了,租住的房子連孩子學習的空間也沒有,孩子的一句不經意的話:“媽媽爸爸,我們怎麼總住這裡的房子?小朋友們都住樓了,冬天暖和,夏天涼快……”夫妻對視,一時無語,歉意之情襲上心頭。終於2013年6月在有關部門和親朋好友的幫助下,一幢53平方米的廉租房為仁彩一家敞開了大門。這一天,最高興的是女兒,一起吃飯的爺爺、奶奶和丈夫喜悅裡透出了沉重,仁彩笑著說:“這不是日子越來越好了嗎?”

  夫妻兩人17年來沒有因為個人休息過一天,請過一天假,沒有遲到或早退過一次,因為他們捨不得...為了婆婆,為了孩子,為了這個家,也為了關心幫助他們的領導、同事和親朋好友。

  這就是發生在趙女士身上的故事,她曾先後榮獲《臨沂市第六屆沂蒙十佳敬老模範》、莒南縣《最美家庭》、全縣建設系統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道德標兵事蹟材料8

  孫三華,1979年出生,嫁到孫村鄉新建村一個普通農村家庭,與韋培琦結為夫妻。婆婆老實淳樸、厚道正直,丈夫韋培琦是一名手藝工,勤勞愛家。孫三華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親的教育薰陶下,自幼就是一個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愛幼、和藹可親的女孩。從嫁過來起,婆媳關係一直很融洽。婚後儘管家境一般,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諧,一家人其樂融融。

  然而,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丈夫外出做生意,虧了不少錢,不僅花光了家裡的積蓄,而且在外面還欠了不少錢。丈夫從此變得消沉起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呆在家裡。孫三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生怕丈夫想不開,從此消沉下去。於是苦口勸導,耐心疏導,對他說“我跟了你,並不是看中了什麼東西,而是看中了你這個人,你的不服輸的性格。”在孫三華的鼓勵勸導下,韋培琦慢慢擺脫了陰影,從老本行開始,生活慢慢步入了正軌,債務很快就還清了,而且日子也一天天紅火起來了。但是禍不單行,又一次的災難又降臨到他們的頭上,5月,孫三華的婆婆因病高燒三天不起,家裡人看遍了附近的大小醫院都沒有起色,最後送到了蕪湖弋磯山醫院,高燒是退了,但從此卻落下了後遺症,從此半身不遂,說話口吃、手腳僵硬,吃飯、穿衣、梳頭、起床這些最簡單的事都不能自理。於是,她開始擔負起了給婆婆餵飯、喂水,洗臉、穿衣等繁瑣的護理工作。

  自5月婆婆生病至今已四餘年,孫三華一直待在婆婆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從不言棄。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然而老人卻是久病床前有孝媳。當初,孫三華既要服侍婆婆,又要把家裡農活也帶上,農忙季節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飯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後出去做會兒事,晚上要收拾家務到很晚才休息,她起早貪黑,任勞任怨,毫無怨言,沒有抱怨,她知道:自己還年輕,只要吃點苦,一切都會有的,日子也會好起來的。她唯一的願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多麼簡單而又現實的要求。婆婆大小便不方便,便放了一個便桶在牆角,每天一次清洗;婆婆洗澡要備好衣物、洗澡水;吃喝拉撒無一不安排得妥妥當當。看著婆婆表達不準確,生活無法自理,難過又痛苦的樣子,孫三華心疼極了。她不辭辛苦,四處奔波,尋醫問藥,只要對婆婆病情有療效的藥,不管多貴,她都省吃儉用買來給婆婆服用。

  四年多來,孫三華很少在外過夜,都要趕回家侍奉婆婆,否則心理不踏實。有次內侄結婚,要到孃家幫幾天忙,她硬是把婆婆帶到了孃家。為了讓婆婆過得舒心,她買了一臺電視機放在婆婆床頭,替她清寂解悶。這些年,丈夫韋培琦在外面包工程,因為事情忙有時情緒不好語言上衝撞了老孃,孫三華勸他“家有一老就是活寶,我們也要老呀!”丈夫哭笑不得,心裡暗暗敬佩自己的妻子真是耐得煩呀!雷鋒同志曾說: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

  孫三華同志用十年來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她的為妻為媳之道,印證了她的孝心,展現了一個農村婦女尊老敬老、淳樸真誠的博大情懷,塑造了一個農村媳婦博愛、仁慈、善良的光輝形象。孝在傳頌中放射光芒,在孫三華的精心照料下,婆婆活得很開心,雖然生過大病半身不遂,口齒不清,仍然每天精神很好,身上乾乾淨淨。她經常用別人幾乎聽不懂的話說:“兒媳婦好啊,兒媳婦好啊!”

  現在整個村的人都知道,都說沒有孫三華的孝敬之心,她婆婆就活不到今天呀!這個家也就不像個家。孫三華的孩子,在她的感染下,勤奮學習,在學校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並十分尊重孝敬自己的母親。尊老愛幼成了這個家庭的家風,代代相傳,根深蒂固。孫三華孝順婆婆,敬重婆婆的舉動,深受周邊群眾的好評,也深深感染了周邊村民,孫三華的事蹟在周邊村隊廣為傳頌,大家在傳頌中受教育,在傳頌中受感動,在傳頌中昇華思想,在傳頌中學習榜樣。有力地倡導了尊老愛老,敬老養老的優秀傳統美德,為建立和美家庭、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表率,為新建村樹立了榜樣。

  而孫三華卻說“我是普通的農民,沒什麼文化,靠的是沒日沒夜的辛勤勞動過日子。我的願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能平平安安、和和睦睦的,婆婆就是我的親孃,我只是做了一個女兒應該做的。”

  道德標兵事蹟材料9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一線的教育教學工作。在工作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忠於職守、團結同事、熱愛學生,因此經常受到領導、老師的`一致好評和學生家長的讚譽。二十餘年的教學生涯中曾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先進工作者等。

  一、孝敬父母

  在生活上,我始終是“孝”字當先,“愛”字裝心,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無怨無悔的侍奉著父母雙親。我國是一個文明之邦,敬老愛老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孝敬父母更是我們中華兒女應盡的義務。

  我深深懂得“百善孝為先”的道理。我多年來始終無怨無悔地侍奉於父母的身旁,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照料。記住婆婆晚上不能吃辣,記住公公不能吃動物內臟和海產品,記住媽媽的關節炎,記住爸爸的頸椎病。最長情的告白就是陪伴,我陪伴在四位父母的左右,以他們的需要為第一需要,噓寒問暖,以實際行動為家庭其他成員做出了表率,贏得了單位同事和親朋好友的稱讚。

  二、愛重家人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是國家最基本的組成單位。在家中,我深愛兄弟姐妹和愛人、兒子,事事先為他們考慮,以寬容的心包容他們,以細膩的心關懷他們,以欣賞的心讚美他們,一家人和和睦睦,如惠風和暢。

  三、和睦鄰里

  我的家住再一個不太大的院子裡,周圍有零星幾戶人家,這些年來,我家從未和鄰里產生矛盾,大家都本這和平共處相互尊重的原則,一家有難、多家支援,有時其他鄰居出現矛盾,我還主動去進行勸解,把鄰里關係處理的很不錯。我們一家人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遵守村規民約,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多次捐出各種善款。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孝老愛親,是我們應該保持的優良傳統,我也做了一些自己應該做的事,但比起其他德行高尚的人還差得很遠,今後還要更加努力,爭取做得更好,努力發揚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美德。

  道德標兵事蹟材料10

  孔凡成,男,漢族,1954年5月生,中共黨員,中國鐵建十八局集團隧道公司四川錦屏二級水電站專案經理。

  作為一位資深隧道工程施工專家,孔凡成40年如一日奮戰在施工生產第一線,先後參與16項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他帶領的團隊攻克高埋深、高地應力、高壓湧水和高水頭等世界級隧道施工難題,為我國超長隧洞建設和國家水電建設作出重大貢獻。

  6月,孔凡成臨危受命,接手遭遇大塌方的四川錦屏電站交通公路犛牛山隧道工程。從簽下“軍令狀”那一刻起,他就冒著塌方、巖爆和大涌水等各種危險,整天泡在隧道里,摸索治理大塌方的最佳方案,一天三頓飯也在隧道里吃,實在太累了就在車上睡會兒。在他的帶動下,專案部奇蹟般地創造了月開挖288米的記錄,提前17天完成合同。

  在業主心目中,孔凡成是不可替代的“金牌專案經理”和專家型人才。錦屏二級水電站引水隧洞是水電站的核心控制工程,具有“埋深大,地應力高,巖爆強,湧水多”等特點。施工現場一邊是懸崖峭壁,一邊是滔滔江水,在這樣的環境下采用TBM挖掘機作業被美國專家認為是不可能的,但孔凡成和他的攻關小組經反覆論證,硬是在大山裡開鑿出一個組裝洞,經過149天的安裝除錯,TBM挖掘機成功掘進。美國監理豎起大拇指說:“中國人,真了不起!”8年來,孔凡成率領團隊,在錦屏水電站中標工程14項,中標額從最初的1700多萬元增加到30多億元。他屢創紀錄,為企業和個人樹起了金字招牌。同事說:“有他在,多難的隧道都能成。”業主單位領導說:“這裡沒有他,我們不放心。”

  1月20日,孔凡成老伴被查出患上了癌症。他強忍淚水對老伴說,他現在還不能趕回來,因為工地上千頭萬緒,他不能摞下攤子不管。他母親病重的時候,他正組織大會戰,等他忙完工作趕回家時,母親已經離開人世,他連最後一面都沒見上。他兄弟姐妹8人,多年在外四處打工,沒有一人從他那得到過任何好處。

  孔凡成榮獲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被評為“天津市廉政勤政優秀黨員幹部”。

  道德標兵事蹟材料11

  她中學初中三年級的一名學生,年僅15歲。從小生活在貧困的家庭,父親年過六旬,靠種幾畝地維持生活,母親精神紊亂,需要人照顧。貧困的家庭環境鑄就了她堅強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艱苦的家庭生活使她從小就懂得體諒父母的艱辛。為了減輕家庭的負擔,她努力學習,最終以優異成績考入了重點中學,身為班級幹部的她,以樂觀向上的心態感染同學,以刻苦學習的精神帶動同學,以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服務同學,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幫助同學,在老師和同學中極有口碑。

  一、勤奮刻苦 持之以恆

  學習中,她建立自身的座標,明白學習是人一生的要務。剛入中學一段時間學習成績並不是讓人很滿意,一向不服輸的她怎會甘心落在其他同學的後面?為了提高成績,她抓緊點點滴滴的學習時間。每天早上五點準時起床,天氣暖和的時候,就到操場上大聲的讀英語、讀語文;天氣冷的時候,就坐在食堂的角落裡,藉著燈光讀書。每年有四委更相交替,每月月有圓缺變更,每天天有冷暖變化,但是她的這一切從未改變。功夫不負有心人,無論是考試還是競賽,她的成績都名列前茅。

  二、認真負責 創新工作

  半年多的初中生活,造就了她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踏實肯幹的工作作風。

  她的家在農村,距學校35里路,那是一個很偏僻的小山村,到現家裡還沒按上電燈。初一入學,她每天往返學校和家之間,騎腳踏車1個多小時的路程,可她從沒有遲到過,風雨不誤。那些淘氣不愛學習的男同學都向她伸出了大拇指。入學時她有心理壓力,也有自卑感,不能很好進入狀態,透過班主任老師耐心開導,她振作起來,用百分之百的熱情投入到學習和班級的工作中。

  每天她早早到班級,檢查班級紀律、幫助同學打掃室內外衛生,輔導同學的學習。捕捉同學們的喜怒哀樂,用智慧和熱情為同學們服務,做好每一份細小的工作,為老師分憂,為同學解困,留下了閃光的足跡,並享受著付出的快樂。

  她用自己獨特的管理方法和感召力管理班級,使得班級秩序井然,環境和諧溫馨,學習氣氛濃厚。作為班級幹部,她為班裡同學的利益,為班級同學的健康成長,付出更多的行動:大掃除時,她主動承擔最髒最累的工作;同學有困難,她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參加集體活動,她積極協助班主任組織。集體需要時,她挺身而出。她還帶領班級同學多次取得優異的成績。初中一年裡,她所在的班級獲得了歌詠比賽一等獎,廣播操評比一等獎,演講比賽二等獎等,並獲得了校級優秀班集體稱號,她個人也被評為鄉級優秀班幹部。

  三、全面發展 展示自我

  在精於學業、忙於班級工作的同時,為了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她積極參加各類活動鍛鍊自己。在學校“文明禮儀伴我行”的德育活動中,她利用業餘時間參與編寫和表演的文明短劇“榜樣的力量”真實地反映了校園生活,在鄉德育活動比賽中獲得二等獎,在縣裡舉行的“迎奧運 促和諧”活動中,榮獲優秀獎。

  四、正視自我 懂得感恩

  作為曾經被幫扶過的物件,她感覺到了人間的真愛。她時刻銘記感恩,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生活、學習。在得知同學不幸得了白血病時,做為困難生的她,把自己在假期裡上山採山菜賣的50.50元錢全部捐獻給了李嬡嬡同學。在5.12四川大地震時,她又把平時省吃檢用積攢下的100元錢捐了出去,並積極組織全班同學捐衣捐款,為災區送去一份祝福,把陽光播灑出去,溫暖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在中學裡,她享受著陽光,沐浴著關愛,感受著溫暖,品嚐著幸福。她深知還有很多同齡人,因家庭貧困上不起學。於是她組織同學們在校園內外撿垃圾,併科學分類:把不可回收的,扔進垃圾桶;把可回收的,送到廢品回收站;把可利用的,變廢為寶,製成各種精美的工藝品,送給老師和同學,把枯燥的學習生活裝點得多姿多彩。她發動同學們把賣垃圾換來的錢攢起來寄給希望工程。或許這微薄之力不能解決什麼問題,但對她而言,是一種來自於生活磨礪的體味和良知。無論在哪裡,她都時刻牢記“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用自己一顆閃亮的心去照亮別人,溫暖別人。

  幾年來,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憑著自己踏踏實實的努力,在浩瀚的學海中遨遊。她用正直與善良為弦,以熱心和豁達為曲,彈奏著一曲質樸的曖人心扉的歌。她用理想和追求做筆,進取和奮發為墨,書寫著一張多姿多彩的人生畫圖。

  道德標兵事蹟材料12

  一個樂觀向上、全面發展、志向遠大、品學兼優的少先隊員。同學們心中的道德楷模。認真地做好每一件事,這就是同學。學習和工作中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就像一枝剛剛嶄露頭角的小荷,汲取著學校滋養她成長的清清池水,接受著老師哺育她成長的陽光,與她可愛的同學們一起茁壯成長。相信,自信優秀的正在堅持不懈地努力,向著自已既定的理想大踏步地前進。

  賦予智慧、靈性的一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少年。從一年級入學至今,鎮學校年級學生。一直擔任班級的班長,連續兩個學年被評為“優秀學生幹部”和“學習標兵”。

  善於思考,同學勤學好問。成績優異,有著遠大的志向。從小接受了良好的啟蒙教育,入學後在老師的悉心培養下,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珍惜現在優越的學習條件,刻苦認真,勤奮好學,勇於爭先,有強烈的進取心和求知慾。

  學校的各項活動和班務工作中起著骨幹帶動作用,同學有著很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和感召力。老師的得力“小助手”作為班長,身體力行,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時時想著為老師分憂,為同學服務,吃苦耐勞,認真負責,同學中樹立了較高的威信。每個學期都把自已最喜歡的圖書捐放在班裡的圖書角,讓同學們共同分享讀書的快樂;平時的零用錢,總是小心地放在小熊”儲蓄罐裡,學校和班裡開展愛心捐助活動時,就毫不猶豫地拿出積攢的全部零用錢奉獻愛心;值日時總是主動挑累活髒活幹,時時表現出在同齡孩子身上少有的寬容和忍讓。活潑可愛的早已成為同學心目中的小楷模”。

  團結同學,尊敬師長。樂於助人,勤儉節約,家裡她孝敬老人,有好吃的東西總是首先想到疼愛她爺爺奶奶,老人生病時,會像個大人一樣,時不時地噓寒問暖,端水送藥;媽媽平時工作忙得不可開交,總是幫忙幹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從學前班開始,每天飯後她爭著用那雙小手,幫助家人收拾桌子,洗刷碗筷。生活上從來不對家人提出過分的要求,取得好成績或過生日時,媽媽送給她禮物,都是精心選購的書籍。從不亂花一分錢,校時,還時時監督同學不亂花錢。班級裡,團結同學,善解人意,同學公認的愛心大使”同學生病嘔吐一地時,主動拿起潔具,把地上的汙物打掃乾淨。

  道德標兵事蹟材料13

  王維,女,中共黨員,43歲,增城區國家稅務局人事教育科科。

  王維自1988年參加工作以來,始終堅持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工作、生活中一直把救人於難、解人之困當做自己的義務和責任。因此,在從稅二十餘年的歷程中,她先後數十次為災區同胞、貧困學生、孤寡老人、殘疾兒童等弱勢群體捐款贈物獻愛心,累計金額達數萬元。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該縣綿虒小學的365名學生於當年8月集體來增城三中異地復課,她感到這些災後倖存的孩子心靈創傷未愈,現在又遠離親人,無疑是最需要親情呵護、熱忱救助的幼苗。於是,她主動與在四年級一班復課的董鄧燕、汪婷和王其雪等3名羌族女童結成親情對子,做了災區孩子的“愛心媽媽”。為幫助孩子們擺脫地動山搖、駭人聽聞的地震陰影,重樹奔向未來的人生信念,她不僅在衣食住行與激勵學習等方面用盡了親生母親般的關愛與呵護,而且利用多個節假日把幾個孩子接到家中一起生活。就這樣,孩子們在“愛心媽媽”的關心下順利的完成了一年時間的異地學習生活。現在,這些孩子都已回到了自己的故鄉,但是王維“愛心媽媽”的使命並沒有總結,還時常為孩子們送去購買學習用品的助學金,打電話關心這些孩子的成長情況,並表示:她永遠是孩子們的“愛心媽媽”,直

  到她們長大成人,大學畢業。王維精心呵護和傾力救助災區兒童的典型事蹟,不僅在遼闊的羌寨及增城各界傳為佳話,而且在《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中國婦女報》、《中國稅務報》等50多家新聞媒體上廣為傳播,成為2008年度全國聞名的新聞人物。

  2010年12月7日晚,四川省增城市增城區代市鎮流杯村一組村民蔣長春、唐小英夫婦在浙江台州打工時,因煤氣中毒雙雙而亡,留下9歲的女兒蔣啟玲、7歲的兒子蔣啟峰和71歲的老母。年幼的姐弟倆與年邁力衰的奶奶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得知蔣家婆孫三人的境遇後,富有愛心的王維主動與姐弟倆結成親情對子,這次她當起了孤兒的“愛心媽媽”。王維均表示,將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孩子儘快走出失去雙親的陰影,讓姐弟倆充分感受到博大母愛和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在無微不至的親情關愛中快樂地生活、安心地學習、健康、地成長。每逢節假日,她都會專程到流杯村去看望這對特殊的兒女,為姐弟倆送去學習和生活用品,並輔導他們學習,幫助孩子梳洗,讓姐弟倆切身感受到了“愛心媽媽”母親般的親情關愛。

  2010年6月給王維收到一封特殊的來信,寫信人是一名在押犯,叫陳志強。信中陳志強告訴王維,他正在南充高坪監獄第七監室服刑,其妻離去,留下一僅1歲女兒,由其體弱多病母親和年邁養父照顧。在《法制日報》上看到王維的

  “愛心”事蹟後,一直放心不下自己女兒的他報著求助的心理於請求王維幫助照料年幼的女兒。本著救助社會失足青年,王維主動回信,要求他安心服刑,認真改過自新,爭取重新做人,併到其家裡瞭解了相關情況。後來,王維多次到其父母和女兒現居住地南充探望,帶去家庭生活用品,並明確表示,在陳志強服刑的八年時間裡,將會一如既往的關心照料其女兒的學習生活。還多方為其年邁的養父聯絡工作,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挽救這個家庭,幫助他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

  無私奉獻擔道義,樂於助人美名揚,王維的事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先後被四川省婦聯、四川省國稅局聯合授予“全省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增城區委表彰為“優秀婦女工作者”,增城日報社評選為“年度感動增城的十大百姓人物”,增城區婦聯授予“愛心行動優秀志願者”稱號。

  道德標兵事蹟材料14

  文花枝,女,中共黨員,25歲,原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導遊員,現湘潭大學學生。“我是導遊,先救遊客!”中國女孩文花枝在生死關頭把生的希望讓給遊客,把死的威脅留給自己。她以不惜生命、先人後己的行動,兌現了誠實守信、服務遊客的諾言。

  8月28日,陝西洛川,一場旅遊途中突如其來的車禍,讓原本充滿歡聲笑語的車廂頓時陷入了極度的恐慌之中。旅遊大巴車被撞得嚴重變形,車內血肉模糊,亂作一團。危急時刻,車廂裡傳來導遊文花枝“挺住!加油!”的鼓勵聲。這個聲音雖然微弱,卻透著一股沉穩、堅定,像黑暗中的一線光束,讓受傷、受驚的遊客從死亡的噩夢裡看到生的希望。

  事後許多親歷者都說,正是這個很有穿透力的聲音,給了大家支撐下去的勇氣。其實,在這起6人死亡、14人重傷、8人輕傷的重大交通事故中,文花枝是傷得最重的一個,但重傷的她一直牢記著自己的神聖職責。當施救人員一次次向她走過來,她總是吃力地搖搖頭說:我是導遊,我沒事,請先救遊客!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救援時間裡,她多次昏迷,但只要一醒過來,就不停地為大家鼓勁、加油。文花枝是最後一個被救出來的。她左腿9處骨折,右腿大腿骨折,髖骨3處骨折,右胸第4、5、6、7根肋骨骨折。由於延誤了寶貴的救治時間,醫生不得不為文花枝做了左腿截肢手術。她才20多歲,正是一個女孩最寶貴燦爛的青春年華。半個多月後,得知自己失去了一條腿的殘酷事實,出事之後一直沒有流淚的花枝流淚了。但幾分鐘後,再抬起頭的她眼裡已沒有了淚水。也就是從這天起,花枝還是像從前那樣,總是用微笑面對一切。文花枝一直是一個用真誠和微笑對待遊客的陽光女孩。

  她常說:作為導遊就是要把遊客當成朋友和親人。每帶一個團,她都按事先的承諾服務;每到一個地方,她都提醒遊客購物要謹慎;每到吃飯的時候,她都先安排好遊客,自己最後才吃。遊客稱讚,她是我們人品上的“導遊”,是我們職業道德的“導遊”。

  文花枝獲得了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

  道德標兵事蹟材料15

  他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瘦弱,可他卻有一副鐵肩膀,一個人挑了六個人的擔,家裡家外一人擔,可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事耽誤過公司的工作。問起他,他說,自已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公司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這個人就是山西省壽陽縣段王煤業集團公司通風區防塵隊帶班長張俊成。張俊成,1965年4月生,壽陽縣平頭鎮潘溝村人。由於父母身體的原因,中學畢業後便回到村裡務農,一個人挑起了養家餬口的重擔。1994年2月進入段王煤業集團通風區工作。由於農村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和他認真負責的態度,很快便成長為一名帶班長。

  礦井升級改造,需要將3寸的防塵管路改為8寸管路,這項任務落在了張俊成負責的班組身上。地面安裝,井下線路敷設,那一個地方用閥門,那一個地方有支口,那些地方需彎頭。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數,對於管路的對接,彎道、岔口分支處的構件設計,都需實地考察,細緻的測量,細心的記錄,絲毫不能出錯,否則不但影響工程進度,還會造成材料浪費,更重要的是井下管路水壓高達3兆帕以上,管路介面要求偏差不大於1mm。設計不合理,安裝不規範,介面會在巨大壓力的作用下壓壞,沖毀巷道,損壞機電裝置。還會威脅到人員安全。由於工期緊,他一連十幾天都沒回家,仔細測量,每一個彎頭都需要認真測量好幾遍,為不影響施工進度十幾公里的路線一天跑兩三個來回。回到井上又伏在案上認真的繪圖,那段時間,有時工作到深夜兩三點。

  井下巷道岔道多,管線線路長,員工們在安裝過程中出現了“瓶頸”,於是他白天和工友們一起安裝,解決工程出現的問題,晚上檢視圖紙資料制定第二天的工作計劃。巷道打眼、管路支架安裝、管道安裝,水壓試驗,經過45天的緊張安裝除錯,終於提前保質保量完成領導佈置的任務,為礦井的安全生產築起了一道安全屏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管路試水的那幾天,他一直工作在第一線,指揮在第一線,連續工作四個班,被工友們稱為通風區“拼命三郎”。

  付出總有回報,他的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感染了班組每一個人,他的班組多次被評為先進班組,他個人也連年被評為公司優秀員工,先進個人。多次被評為公司業務骨幹,技術能手。

  工作以來,他以礦為家,從沒因家裡的事耽誤過公司的工作,兒女上大學了,一個人去千里之外,他說,孩子呢,需要給他自己一片空間,從小養成自力更生,是件很好的事。妻子生病了,總是一個人到醫院去治療,他時時想的是公司,處處想的是工作,他說,自已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公司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因為公司的興衰,聯絡上千個家庭的幸福。

  道德標兵事蹟材料16

  張桂梅,女,52歲,滿族,中共黨員,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

  張桂梅自幼喪母,由姐姐撫養長大。正是有感於自己的成長經歷,她才使自己變成了83名孤兒的“媽媽”。

  1995年,丈夫因患胃癌去世,孤身一人的張桂梅從大理市調入華坪縣民族中學任教。張桂梅一邊教書,一邊忙著籌辦兒童之家,她要讓孤兒們有一個溫暖的家。2001年,她開辦了華坪兒童之家並任院長,先後收養了83個孤兒。她每天往返於華坪民中與兒童之家,用自己細膩的母愛,耐心培養與孩子們的感情,細心照顧他們的生活,把母愛給了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們。來自多個民族的83個孩子把兒童之家當成了自己真正的家,在這裡幸福、快樂地生活和學習。孩子們無不對自己的“媽媽”充滿感恩之情。為了彌補資金不足,也為了讓孩子們體味生活的不易,張桂梅領著孩子們上街賣過布娃娃、鞋子。經費緊張、不時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這都沒有阻擋張桂梅把兒童之家辦下去、辦得更好的決心。她把社會各界給自己看病的捐款和各級黨委、政府發給自己的獎金全部轉捐給了學校,用來修建校舍、資助貧困學生。10餘年來累計捐款近60萬元,但她個人戶頭上卻沒有一分錢。

  在多年的教育中,張桂梅深刻認識到“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她要努力用知識改變女童們的人生軌跡。在她連續5年的多方奔走和不懈努力下,2008年9月1日,凝聚著張桂梅愛心的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正式開學。第一批入學的100名學生,全部是山區少數民族貧困生。張桂梅從對學生的愛心教育、感恩教育入手,在教學中引入體驗教育的內容,使學生真切、深刻地感受到全社會的關愛,教育她們要從內心鞭策自己,用實際行動來回報社會。作為一項愛心工程,麗江華坪女子高中幫助越來越多的山區貧困女孩圓了上學夢。

  張桂梅先後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傑、全國百名優秀母親、全國十佳知識女性、雲南省優秀共產黨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雲南省首屆興滇人才獎、雲嶺先鋒獎章。2007年,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

  道德標兵事蹟材料17

  吳恆忠,男,漢族,1946年5月生,重慶市潼南縣花巖鎮龍懷村村民。

  兒子車禍去世後,吳恆忠忍著老年喪子之痛,上山開荒種糧,日夜辛勞,節衣縮食,替子還債15萬餘元。由於長年勞累,自己卻落下一身病,但他仍在實現自己的諾言。

  生活在一個貧困的小山村的吳恆忠,曾經是一名軍人,身材不高卻精神矍鑠。2001年,兒子吳君自立門戶,沒過多久因家庭貧困,兒媳丟下不滿週歲的孩子,離開了這個家。為了養大孩子,吳君借錢買了輛貨車跑運輸,卻不幸於2003年因車禍去世,留下了一個4歲的孩子和19萬元的債務。

  兒子走了,吳恆忠沒有沉浸在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中,而是很快擦乾眼淚,主動扛下兒子那19萬元的債務。兒子下葬那天,他在兒子墳前哭著說:“你放心,你的債,我來還,孩子,我來養。”為了這個承諾,吳恆忠的生活徹底變了樣。面對亡子欠賬,吳恆忠老爹不躲不藏。他拿著寫滿了借錢人的姓名和金額的賬本,一戶一戶上門向債主承諾:“人死賬不能了,請你們放心,我一定想辦法把兒子欠的債還清,決不賴賬。”債主們的顧慮打消了,可19萬元的債務,對於吳恆忠來說,無疑是個天文數字。

  吳恆忠家裡還有殘疾的妻子和年幼的孫子,他無法外出打工,就只能種地,他將山上的撂荒地都開墾出來,一個人耕種了52畝地,成為當地種糧大戶。只要有了一點積蓄,他就拿去還債。“吳君以前借了我3萬元錢,他父親都來還了8次了,最多一次還了3000元,最少一次只有500元。”債主陳維文說,他不忍心看老人家這樣辛苦,曾多次主動說不要還了,可吳恆忠總說:“借了錢就一定要還,再說,我答應了我兒子的。”吳恆忠專門有個還債本,上面詳細記載了還賬的情況,生怕少還、錯還別人一筆錢。

  就這樣,10年來,吳恆忠靠自己勤勞的雙手為兒子還債15萬多元,將孫子送進了技校,而他自己平時卻連肉都捨不得吃,一家人穿的衣服都是別人送的。現在,債即將還完,吳恆忠卻因長期過度勞累落下一身的病,特別是腰椎間盤突出,讓他下地幹活就痛得直不起腰,可他咬牙忍受著,因為他答應過兒子,答應過債主。

  他的事蹟感染了很多人,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加拿大華僑徐女士從《多倫多週刊》上看到吳恆忠的事蹟後,匯來了800元加幣,還來信表示要認吳老爹為親人。“今生不欠來生賬,子債父還道德高。誠信老爹吳恆忠,信義無價美名揚。”這是當地百姓對吳爹的由衷讚歎。

  吳恆忠榮獲“重慶好人”、重慶市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