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報告(精選10篇)
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報告
一、什麼是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是對某一情況、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質,尋找出規律,總結出經驗,最後以書面形式陳述出來。
二、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報告(精選10篇)
在不瞭解某一情況、某一事件時,我們通常要進行專門的調查研究,並最終寫出有價值的調查報告。好的調查報告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報告(精選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報告1
一、調查目的:
當今社會,科技經濟發展飛速,市場竟爭日益激烈。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成為社會的熱門話題。社會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隨著這一發展潮流而產生變化,掌握當今社會真正需要什麼型別的大學生,對大學生以後就業大有裨益。並且有利於在校大學生了解最新社會人才動態需求,做好準備。調查報告範文
二、調查人:
...等五人
三、調查物件:
深入農村,城鎮,企事業單位,調查走訪社會各階層
四、調查時間:
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五、調查方法:
經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50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調查問卷及資料統計詳見附錄)
六、調查資料:
經過對鄉村、城市、企業及社會各行各業各年齡段人員的問卷調查,瞭解社會對大學生本事的要求,社會人士對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評價及期待,以及剛畢業已從業大學生給在校大學生的良好提議,對大學生的未來全面發展,成為滿足社會市場需求的人才,實現人生價值具有重要意義,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影響。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七、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中70%的被調察者屬於25-45歲年齡段的各個學歷層次各個行業的人。從調查中發現,大部分人對大學生關注度還是挺高的。80%的人對大學生未來的發展趨勢比較樂觀,70%的人認為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得十分努力,20%的人認為困難很大。我們不得而知,大學生的的就業前圖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會人士觀念還是比較開放的,90%的人認為名牌大學學生的本事並不比一般大學學生強,。僅有堅持這種客觀的態度,社會、企業才會給大學畢業生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普通大學的畢業生們才會拋棄那些沒有必要的包袱,減輕思想壓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態在應聘面試的激烈競爭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調查顯示,不一樣的人對“您認為此刻什麼專業的大學生更容易就業”這個問題有不一樣的答案,例如:經濟類、管理類,機械類、工程類,教育類、語言類,醫學類、法學類,其他。這就說明,社會並不偏向任何單獨某一類專業,俗話說的好“行行出狀元”,只要我們肯虛心好學,腳踏實地的奮鬥,都會創出一片屬於自我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我沒選對專業了或者是對所學專業失去興趣了,其實,無所謂什麼專業不專業,只要自我愛學習,不是專業的也能成為自我的專業。調查報告範文
社會上認為,大學生的最大優勢在於“自信,有夢想抱負,可塑性強”、“有創新精神,思維活躍”。當代大學生最缺乏的必備精神是“勤儉節儉,愛崗敬業”,在“誠實守信、職責奉獻”方面也有待提高。讓大學生清楚的瞭解自我的優勢和缺點,有利於揚長避短,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嚴格要求自我,培養成為“有夢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
調查證明,現代社會對大學教育相對滿意,當代大學生極少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大學學校不只是從前人們讚美吟誦的“象牙塔”,更是一個鍛鍊本事、展示才幹的舞臺。被調查者普遍認為,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任務是“認真掌握專業知識,進取參加社會實踐,制定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構成良好的人際交往圈子”。大學生不應當在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現代書呆子,而應當接觸社會,開闊視野,“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對自我感興趣的領域早點涉及。
當今社會,大學生能夠說是遍地開花、隨處都是,競爭異常激烈,壓力也隨之而升。所以大學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須及時充電,增加自身的“資本”,提高自我的價值。社會上認為大學生要找到夢想的工作,除大學文憑外,“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優幹、三好證書”等還是十分必要的。
調查中,大部分人認為東部沿海發達城市是大學生較為容易就業的地區,因為東部就業崗位多,生活條件優越,可同時也存在勞動力供過於求,競爭更為激烈的弊端。還有不少一部分人認為大學生更應當回到家鄉,因為家鄉是從小長大的地方,對周圍環境頗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認為大學生應當嘗試去中西部,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實施,內陸地區慢慢發展起來,就業崗位空缺多,一切基礎設施開始逐步建設,大學生如果能克服困難在那邊安居樂業,也會過上美滿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會為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奉獻自我的一點力量,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學生身懷真才實幹,勇敢拼搏,艱苦奮鬥,不只是貪圖安逸享樂,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找到屬於自我的位置。
民眾普遍認為,大學生擇業前不應當首先研究經濟收入、生活環境、工作穩定性,而更應當注重個人發展機會和專業知識的應用,以更加長遠的眼光看待自我的事業,不只侷限在眼前。社會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社會最應當在政策方面給大學生加大支援力度,其次資金、技術方面也應當迎頭趕上。經濟危機下,大學後並沒有被斷了後路,還有很多選擇的機會,比如考研、出國留學、考公務員、選調生、自主創業、直接就業等等。社會人士反映,大學生應當從大二就開始涉及就業上崗、人才市場方面的知識,大三時親身參加社會實踐,將學到的理論應用到現實中去,鍛鍊培養個人職場本事,積累工作經驗,適應工作環境,為大四就業提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人們對大學生期望還是蠻大的,都為大學生的未來祝福。
八、調查結果分析:
據調查,較受用人單位和社會認可青睞的大學生包括以下幾點:思想素質較高;有事業心和職責感;有吃苦精神;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外語水平高、懂計算機知識;動手本事強;懂專業、會管理、善交際。而大部分群眾對當代大學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實幹,有專長,高素質,充滿活力。待人有禮貌,孝老愛幼。。。這些優良傳統應當具備。大學生是祖國下一代的期望,大學生的發展意味著祖國明天的興盛。當代大學生活潑向上,青春充滿活力,樂觀自信,有夢想有抱負的精神風貌必須發揚廣大。
為了能夠在不遠將來的職場生涯中運籌帷幄,我們大學生還應當具備以下素質和本事:
1、自我決策本事
自我決策本事是一個人能否獨立思考,果斷處事和獨立完成某項工作本事。對於即將畢業走向社會的大學生來說,面臨求職擇業,別人的意見和忠告各種各樣,最終要靠自我決定,這就是對自我決策本事的一次檢驗。在未來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個問題以及它們的變化進展都不可能像在學校那樣有教師給你作指導,而必須靠自我迅速作出決定,及時予以處理。所以,具有良好的自我決策本事對大學生就業是十分重要的。
2、適應社會本事
適應社會和改造社會是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現實生活常常不盡如人意,五彩紛呈的現實生活使剛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眼花繚亂,很不適應。大學畢業生應對現實生活中的消極現象常常產生不安、不滿的情緒,而常常以改造社會為己任的大學生卻忽視了適應社會這個前提。人類禮貌總是在繼承與創新的矛盾運動中發展的。適應社會,正是為了擔當社會賦予我們的職責和使命。適者生存,生存正是為了發展。對社會、環境的適應,是主動的、進取的適應,不是消極的等待和對困難的退縮,更不是對消極現象的認同,大學生僅有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本事,走向社會後才能儘可能地縮短自我的適應期,充分地發揮自我的聰明才智。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3、實踐操作本事
實踐操作本事是人們知識轉化為物質力量的憑藉,是專業工作者必須具備的一種本事。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教學、科研、生產第一線,大學生實踐操作本事的強弱,將直接影響到其作用的發揮。比如,作為一名教師,僅有豐富的知識還是不夠的,還要有把自我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的本事。所以,大學生應注意克服只注理論學習,而輕視實踐操作的傾向。一個大學畢業生如果在實踐操作上有過硬的本領,必須會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仍以教師這個職業為例,許多用人學校在挑選畢業生時,往往注重的是畢業生的試講本事和試講效果,而不只是他們的專業考試成績。
4、表達本事
表達本事是指運用語言闡明自我的觀點、意見或抒發感情的本事,主要包括口頭表達本事和書面表達本事。一個人想讓別人瞭解你,重視你,更好地發揮你自我的才能,前提就是要有表現自我的本事。要準確表現自我,就離不開出色的表達本事。不僅僅在參加工作走向社會後,會立即強烈地意識到這一點,並且,在求職擇業的時候就會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寫求職信、自薦信、個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員提問,理解用人單位的面試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較強的表達本事。
5、社交本事
社交本事實際上就是與他人相處的本事。社會上的人際關係遠不如學校中的同學、師生關係那麼簡單。大學生步入社會後,要與各種各樣的人發生這樣那樣的關係。能否正確、有效地處理、協調好工作生活中人與人的各種關係,不僅僅影響一個人對環境的適應狀況。而影響著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業的成就。所以,大學生自覺地培養良好的社交本事十分重要。
6、組織管理本事
雖然不是每個大學畢業生都會從事管理工作,可是在實際工作中每個從業者都會不一樣程度地需要組織管理才能。現代社會職業證明,不僅僅領導幹部、管理人員應當具備組織管理才能,其它專業人員也應當具備。隨著時代的發展,純書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近年來,許多用人單位在挑選錄用大學畢業生時,在同等條件下,往往會優先研究那些曾擔任過學生幹部,具有必須組織管理本事的畢業生。這正反映了時代的客觀要求。
以上主要是從普遍性這個角度來談大學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的技能,此外,大學畢業生如能撐握一技之長,諸如文藝、球類、駕駛等等就更能增加順利就業的砝碼。
社會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大學生就是這方面人才的後備軍,我們有本事、有職責、有信心把祖國的明天建設的更完美!
九、調查總結與提議:
雖然時下大學生越來越普遍,大學生的地位也不如昔日高階。但這也是社會發達的一種表現,是社會發展到必須階段的產物,是發展的必然。說明了國家的教育越來越普及,全民素質不斷提高。再者,與中國十三億人口的相比下,時下大學生的數量也是偏少的。所以,社會對當代大學生的要求不斷提高也是無可厚非。因為我們是建設祖國的生力軍,是早晨八九點中的太陽,世界屬於我們,未來也掌握在我們手中。瞭解當代社會對我們的要求是必須要做的,這會讓我們懂得社會最新的發展動態,時刻做好準備。經過這次調查,我們更加清楚了自我社會地位,身為大學生的職責和義務,以及社會對大學生的期望。我們在校大學生必須會珍惜大學階段的學習機會,把握年輕的大好時光,讓今日的大學學校更完美,更燦爛;我們緊握時代的脈搏,緊跟社會的步伐,讓明天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揚眉吐氣。
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報告2
一.大學生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的比較少
在調查中瞭解到,大學生對就業資訊的關注還是比較少的,僅有24%的同學表示一向在關注就業資訊,而71%的同學只是偶爾關注,在看到時留意下。而對就業情景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了對為所選職業所做的準備程度和將來職業所帶來的成就高低。同學們大都表示對未來的工作有擔心,但在實際生活中卻缺少了這種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現。
總結照成這方面的原因:1.因為學生此刻仍在安逸,舒適的學校中生活,對激烈的社會生活沒有足夠的瞭解。在經濟上仍依靠父母,忘卻了就業壓力帶來的緊張感,每一天仍是如中學生活,上課、下課,對就業缺乏了準確的瞭解和認識。2.學校供給的就業指導不到位。同學們表示,雖然學校開設了就業指導課,但只是泛泛的講些大道理,缺少了實際的操作本事。
二.大學生個人本事存在缺陷,自我認識不足
自我認識包括個人的興趣與特長、個人的性格與價值觀、個人所選定的目標與需求、個人的情商、個人的工作經驗、個人的學歷與本事、個人的生理情景等個方面,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資料之一。
經過對部分用人單位的瞭解,發現社會所需要的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綜合素質應當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講誠信,善於協調、容易與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基本的法律法規知識。
調查顯示,有60%的大學生認為造成就業難的狀況,除了社會壓力大,企業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問題還是在於自身的工作經驗的缺乏,缺少實戰經驗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大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和本事缺失,突出表現為相對缺乏社會實際工作經驗,缺乏解決現實問題的本事,缺乏艱苦創業精神,在與人合作與溝通方面存在著障礙。在調查中發現,有57%的同學認為自我表達本事和人際交往關係是自我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難題。
職業生涯目標是指可預想到的、有必須實現可能的目標。而職業目標的選擇並無定式可言,關鍵是要依據自我實際,這就要求我們要對自我有所瞭解。經過個人分析認識自我,估計自我的本事,確認自我的性格,發現自我的興趣,明確自我的優勢,衡量自我的差距,並以此來開發自我塑造自我,使自我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然而調查證明,大部分大學生對自我的本事、興趣、職業傾向都缺乏深度瞭解,自然對職業生涯目標是模糊的。
三.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職業期望狀況
影響職業期望因素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地理位置與單位性質、社會經濟因素),內在價值因素(是否能發揮自我的才能、自我的夢想),外在價值因素(家庭的經濟條件、薪水和福利、)。在調查中,被調查者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單位性質、自我的夢想、家庭的經濟條件、父母的決定、社會經濟因素、是否能發揮自我的才能,按自身在選擇工作時所起作用從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職業選擇中研究的首要因素的選擇情景,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單位性質和父母的決定為同學們所所首先研究下的,接下來是自我的夢想、是否能發揮自我的才能、家庭的經濟條件、社會經濟因素,男女生沒有顯著的差異。
據調查發現,以往的學生對自我就業後工作的要求,無論是單位性質反面還是薪資方面,要求都比較高,但此刻的就業形勢似乎不允許初出茅廬的學生有挑工作的機會了,大學生們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大部分同學都表示能夠理解“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對於以後將從事非專業的工作,有61%的同學都表示能夠理解,看招聘單位給出的工資待遇和發展前景。但在就業公司選擇時,有58%的同學期望能夠再外資企業和政府部門工作,對那些民資企業僅有極少部分的同學表示會研究,這也是大學生好高騖遠的表現,似乎也有點不切實際。
幾點意見:
從調查顯示目前大學生對就業的態度表現為:1.對就業形勢的關注度比較少。2.個人本事存在缺陷,自我認識不足,缺少實戰經驗是致命因素,沒有準確的目標3.大學生的職業期望還是比較高。
(1)學校要切實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儘快完善就業指導體系
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的工作同等重要。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屬於就業匹配的促進措施。其核心在解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之間的資訊不對稱問題,經過向大學生供給就業資訊並根據這些資訊理解職業指導,幫忙他們進行有效的職業決策。在借鑑國外經驗的基礎上,高等院校應經過改革傳統的管理體制,逐步構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質和職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為畢業生供給就業資訊服務和就業幫忙。具體措施包括建立大學生就業資訊系統,並與全國勞動力市場資訊系統聯網,構成一個完整的資訊系統;建立職業指導機構,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職業開發以及制定工作尋找戰略,為學生供給充分的資訊與指導服務;建立職業指導課程,列入學校教育課程資料和教學計劃,實施在校學生的就業指導與實習政策等等。
(2)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
首先大學畢業生要認清就業形勢,轉變就業觀念。當前全社會就業形勢比較嚴峻,除了表此刻就業需求與勞動力供給的矛盾外,城鎮和農村就業問題同時出現,新生勞動力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相互交織,這為大學生就業增加了困難。所以大學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業不就”的思想,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和正確的就業觀。調整自我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到基層去謀求發展,到艱苦的地方去創業。其次轉變到靈活就業,先就業、後擇業的動態就業上來,轉變到行行出狀元,“幹一行、愛一行、幹好一行”的敬業觀念上來。最終認清自身的素質和條件,正確認識自我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尋找與自身條件相適應的、適合於自我的用人單位。畢業生應當給自我做出一個正確的評價,自我評價要全面、客觀,既要看到長處的一面,又要看到短處的一面,既要對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質進行具體的評價,又要對其他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既要研究全面的整體因素,又要研究到其中占主導地位的重點因素。
(三)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的本事,在校期間也能夠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如學校安排的社會實踐,社團的下鄉活動、進取參加學校組織的招聘會,也能夠在不影響自我學業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職,提前適應社會生活,瞭解此刻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積累一些社會經驗,豐富自我的閱歷。這些都是將來找工作的資本。
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報告3
相關報告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國本科生簽約率為39,未簽約率為59,另有2的本科畢業生雖已簽約但被僱主解約。究其原因,就業難不光有社會大環境的問題,大學生自身在求職方面也同樣存在著眾多問題。近日,易才網就此現象進行了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專項調查,發現大學生在求職的三個環節上問題比較嚴重。
以特殊才能為後盾
調查顯示,78%的大學生就業目標不明確,對於未來的職業選擇完全是一種迷茫狀態,他們不明白要找什麼工作,也不明白自我適合做什麼,甚至連自我的性格與特長都不瞭解。他們到處投放簡歷而沒有針對性,以至於求職成功率極低。
提議(易才網就業指導專家王進彥,下同):在校大學生要增強職業生涯規劃的自主意識,在求職時既需要認真地分析自我,又需要多瞭解社會需求,以求定位準確。
在職業選擇時要明確以下幾點,你究竟要什麼?你擅長什麼?你是什麼型別的人?在何種情景下有最佳表現?你有什麼比別人佔優勢的地方?再結合自我的專業特點以及自我在某一方的特殊才能來判定職業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以特殊才能做後盾,求職將更有競爭力。目前就業競爭比較激烈,身上有“亮點”的學生更容易被注意,也更有可能被用人單位選中。所以,發掘並增強就業競爭力應從發現自我與其他人的不一樣之處入手,發揮自身特長,並不斷強化,有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一個方向準備一種簡歷
作為求職敲門磚來說,簡歷製作是求職過程中的第一步,也是相當關鍵的一步。用人單位經過簡歷上的資訊,對應聘者進行初步的資格篩選。求職者最終能否獲得面試機會,簡歷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調查顯示,此刻仍有一些學生製作簡歷不惜工本,彩色列印、銅版紙印刷、貼藝術照,而一份簡歷洋洋灑灑寫四五頁的大學生在20左右。
提議:太過花哨的求職材料反而容易讓招聘者感覺求職者華而不實,不如把自我的學習、特長、經驗等關鍵資訊經過最簡潔、顯眼的形式展此刻一張簡歷中,做到詳略得當,簡單明瞭,並且一種職業方向最好準備一種簡歷。
例如,你想應聘市場類職位,最好詳細描述在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範文校期間的一些學生活動和社會實踐情景;如果是應聘研發類職位,最好詳細描述專業學習情景和專案經歷,包括所使用的平臺、工具、語言等等。對於那些沒有什麼工作經歷的應屆生,不需要造假,也能夠把簡歷寫得吸引人。即使沒有長時間的工作經歷也會有在學校時的各種實踐或者兼職工作經歷。要好好挖掘自我的長處、仔細闡述自我的本事,也許用人單位會因為你具有的某種異常的優勢而選中你。做什麼事都要用心,即使是對於寫簡歷和麵試,也要當作一個專案來做,這才能在簡歷環節增加自身的另一個亮點,增加成功的機率。
不能貪圖一時的安穩
此刻的人才市場大多呈現一種怪現象,一方面很多的求職者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不少企業卻抱怨人才難覓。85理解調查的hr經理表示,此刻的大學生還是怕吃苦,像公司業務員、銷售員這樣絕大多數涉及“底薪提成”收入和每月業績掛鉤的崗位,都很難吸引大學生的目光,而一些文職類的工作卻吸引了不少大學生尤其是女生的青睞。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有些求職者聽說公司距離自我住地需要40分鐘的車程而放棄面試的機會。
提議:據易才網相關資料統計,截至4月底,招聘職位數居首位的工作是營銷人員,佔總職位的18.53,缺口較大。相反,辦公室文員、文秘、行政助理等文職類人員明顯供大於求。求職意願為文職類崗位的人數比高達21.23,但文職類崗位招聘數量僅佔總招聘量的5.33,競爭最為激烈。
此刻許多單位對文員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例如外形、身高、專業限制、英語水平、寫作水平,製圖軟體的使用等。並且,大多企業要求文職類人員在28歲以下,所以文員往往幾年後將應對職業轉型或再次就業。並且文職類工作的薪水是固定的,提升機會比較少,很難有所突破。但做業務、銷售就不一樣了,按業績說話,多勞多得。大部分企業的優秀銷售人員都是從應屆生開始一步步成長起來的,企業選擇他們時更多的是看重他們能吃苦敢於拼搏的精神。
年輕人就應當有衝勁,不能一味貪圖生活上的安穩,而不思進取。其實,很多人浪費了大好的時間,如果早點兒就業,積累經驗,此刻沒準已經是擁有主管級別的高薪一族了。
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報告4
由麥可思研究院撰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16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及《2016年中國高職高專生就業報告》在北京釋出。報告對25萬2015屆大學畢業生進行跟蹤評價,同時對2012屆畢業生三年後就業情景進行分析。報告顯示,雖然經濟下行壓力大,但創業、深造確保了大學生就業率繼續堅持穩定。
收入
大學畢業生收入呈現上升趨勢
報告顯示,2015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後平均月收入為3726元,比2014屆3487元增長了239元,比2013屆3250元增長了476元。其中,本科畢業生2015屆4042元比2014屆3773元增長了269元,比2013屆3560元增長了482元。高職高專畢業生2015屆3409元比2014屆3200元增長了209元,比2013屆2940元增長了469元。從近三屆的趨勢能夠看出,大學畢業生半年後月收入呈現上升趨勢。
同時,“211”院校2015屆畢業生月收入4718元比2014屆4394元增長了324元,比2013屆4123元增長了595元;非“211”本科院校2015屆畢業生月收入3907元比2014屆3649元增長了258元,比2013屆3447元增長了460元。連續三屆呈現上升趨勢。
在2015屆本科學科門類中,畢業生畢業半年後月收入最高的是工學4313元,最低的是醫學3462元。2015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月收入最高的行業類為“媒體、資訊及通訊產業”4823元,其次是“電子電氣儀器裝置及電腦製造業”4552元。
就業
過半大學畢業生進入中小微企業
據報告顯示,大學畢業生在民營企業就業的比例從2013屆的54%上升為2015屆的59%,而在國企就業的比例從2013屆的22%下降到2015屆的18%,在外企就業的比例從2013屆的11%下降到2015屆的9%。
此外,麥可思研究院副院長郭嬌介紹,300人以下的中小微企業的就業大學生比例持續提升,3000人以上大型企業大學生就業率是下降的,不管本科還是高職都是這樣的趨勢。
資料顯示,從2013至2015屆的本科畢業生中,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單位就業的比例從27%下降到25%,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單位就業的比例從45%上升為50%。高職高專畢業生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單位就業的比例從56%上升為60%。這意味著中小微企業僱用了超過一半的大學畢業生。
此外,報告還顯示,大學畢業生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的就業比例上升。2013~2015屆大學畢業生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就業比例從2013屆的`52%上升為2015屆的55%。其中,2013~2015屆本科畢業生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就業比例從2013屆的46%上升為2015屆的48%。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比例從58%上升為61%。
創業
畢業直接創業三年後一半存活
報告中稱,2015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為91.7%,與往年持平。郭嬌介紹,分析大學生就業穩定的因素,自主創業是原因之一。郭嬌介紹,自主創業在過去三年持續提升,今年到達3%。“可能這個數字大家感覺有點小,可是相當於90%以上的就業率高的情景下每增長1個百分點都相當得有意義。”郭嬌說。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釋出的普通本專科畢業生人數680.9萬估算,2015屆大學生中約有20.4萬人選擇創業。報告也指出,大學生創業三年的存活率僅一半。2012屆大學畢業生畢業時創業的比例為2%,其中畢業時創業三年後還存活的僅約1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存活率僅在一半左右。
在創業資金來源方面,報告指出,2015屆畢業生自主創業的資金主要依靠父母、親友投資或借貸和個人積蓄,本科生的比例為78%,高職高專學生的比例為75%,而來自商業性風險投資、政府資助的比例均較小,還不到5%。
同時,報告對大學生創業的結構進行分析,2015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自主創業主要集中在教育產業(21.1%),其後是零售商業(12.8%)、媒體資訊及通訊產業(11.6%)。2015屆高職高專創業主要集中在零售商業(13.2%)。
對於大學生創業的回報,報告也披露,2015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自主創業人群的平均月收入為5131元,比2015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平均月收入4042元高1089元。
專業
物流管理專業就業率最高
立刻就進入高校招生錄取季,什麼專業的就業情景好,是廣大考生關心的問題。報告披露了2015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就業率最高的和最低的十個專業,其中物流管理專業的就業率為96.6%,就業率最高;而口腔醫學的就業率僅為83.4%,為最低。
根據失業量、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報告評出了2016年本科生就業的綠牌專業和紅牌專業。綠牌專業指的是失業量小、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高的專業,分別有軟體工程、網路工程、通訊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審計學、廣告學、車輛工程等。應用心理學、化學、音樂表演、生物技術、生物科學、美術學被評為紅牌專業。
從行業上分析,報告指出,2015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比例增加較多的行業類有“教育業”(增加3.6個百分點)、“醫療和社會護理服務業”(增加2.8個百分點)、“媒體、資訊及通訊產業”(增加1.8個百分點)。
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報告5
調查目的: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就業壓力逐漸增大,就業難度日益突出,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逐步增多,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為了解我校畢業生的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瞭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經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係;為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忙大學生儘快認識自我,學校為學生供給就業引導,使學生能謀取夢想職業。為同學們在今後的求職就業過程中供給參考。
調查時間:
20XX年10月20日~20XX年11月25日
調查物件:
廣州大學學生
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觀調適對策
一、資料分析(在附錄中已附上調查問卷及調查原始資料)
此次的調查物件主要是面向廣州大學的學生,共計100名,男生46名,女生54名。經過調查資料顯示這次調查主要以廣州大學大三
學生為主,一方面瞭解他們的就業觀念,另一方面期望能經過對廣州大學學生的調查,幫忙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心態,正確的擇業觀。
在被調查的物件中,100%的人認為當前社會的就業形勢嚴峻,就業困難,可見此刻的大學生對自我未來的就業還是一片迷茫的,大學生對就業蒙上了一層迷霧,自我感覺就業困難重重。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不斷髮展,在短短几年內,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時代。高等教育大眾化已成為一種必然,但一些問題也由此而帶來,教育大眾化要求中國普通高校進行大規模擴招,而擴招的直接結果之一就是高校畢業生的快速增長。在社會人力資源需求沒有明顯增長的前提下,這種量的變化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影響是巨大的,大學生就業也從精英化走向了大眾化。
83%的同學選擇在東南沿海工作,因為本學校在廣州,所以廣東以及東南地區的學生佔很大比例,有一些外省或者本地同學處於一些研究對工作地點無要求,還有少部分同學要求在家鄉工作,這樣的選擇結果,不禁讓人擔心,大學生的自我觀念太強,沒有太多服務社會的意念,我想這樣的就業觀念還是需要學校和社會的努力,去改變大學生的想法,此刻一向都有說支援西部,如果大學生都沒有榜樣去支援,那還會有多少的人會去。這一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包括學校,政府,社會和大學生自我。
在問到自我此刻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當前的競爭狀況時,36%的人對自我沒有信心,41%的人覺得一般,23%的人選擇不明白,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對自我所學的專業充滿著疑問,沒有很好地去了解自我所學的專業,對自我的實力存在著質疑。
在被調查的物件中,46%的人能夠理解就業與專業不對口的工作,30%的人則是先就業,後找自我專業對口的工作,24%的人則是因為就業,而無奈理解。這一是個還不錯的結果,可見此刻的大學生並沒有執意要找自我的專業對口工作,而是在就業中慢慢地來,先就業後找自我專業對口的工作,這是一個不錯的開端。
在問到對自我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時,80%的人選擇的事3001-5000元,17%的人選擇20XX-3000元的範圍。這一資料充分體現了,此刻的高職大學生的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酬大多數是介於中層薪酬的,既不太高,也不太低,此刻的大學生的就業越來越理性了。
在擇業的時候,更多的人注重的是企業所在城市,工資與福利待遇,還有就是工作環境與工作的穩定性。這樣的選擇是比較理性的,更多的是工作的安穩性和公司的待遇問題,但我們再擇業的時候也應研究一下該公司的發展前景,這樣才能有更多的發展自我的空間。
在問到學校對大學生最應當培養的本事時,大多數的人是全選的,可見高職大學生渴求的是全方面的發展,不斷地提升自我,充實自我,這一選項也給了高職院校一些啟示,在培養學生的時候,是否做到了全方面地去發展學生,培養學生。
經過這些的問題分析總結,最終得出了一個基本的就業觀念:先就業後擇業,發揮個人特長,貼合個人興趣,薪酬介於中層,企業待遇較好,就職地點是:經濟較發達地區。
二、目前就業形勢
從20XX年畢業生人數突破600萬以來,每年仍在增加,去年已達670萬,20XX年估計近700萬。中國超過700萬人口的城市有幾個,但我們一年的畢業生卻有700萬,再加上近三年未實現穩定就業的,何止1000萬。大學生就業壓力大是事實,這是社會問題,不是誰能夠隨便解決的,但對於我們每一個人,卻是很現實的問題,我們必須解決。畢業了,意味著我們要工作,要獨立生活,要賺錢養活自我。一個月沒工作,這個月的生活費便是問題。所以——不能哭泣,生活不相信眼淚。我們必須進取應對,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相應調適對策
1.充分了解自我所學專業
所謂充分了解自我所學的專業,就是了解自我所學專業是什麼,學什麼,有什麼特色,在社會上的就業度是怎樣的,自我專業的發展前景是怎樣的,你自我的努力方向是什麼等等,僅有在充分了解自我所學專業的基礎上,我們才會有清晰地思路去學,去研究自我應當要怎樣去應對自我的未來之路,未來的就業方面。以至於,我們在踏入社會的時候,不會是一片迷茫和無知,只是認識到就業的嚴峻,而不會有所準備。
2.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此刻的社會,能夠說競爭力是十分強大的,多數學生只會一味埋怨,學生太多,就業壓力大,卻不從自身找原因。我們必須承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呈逐年下降趨勢。就業壓力大的大環境我們無法改變,我們能改變的僅有我們自我。不要做無用的埋怨,進取應對困難和挫折,採取措施,進取主動的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報告6
進入21世紀,中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尤其是在進來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的打擊下,作為“金磚四國”之一的中國也不能倖免。過於龐大的待業人群,不斷增加的大學生數量和失業率,以及連續不斷的國際形勢的衝擊,浪路漫漫,我們新一代大學生將何去何從,中國的未來又將何去何從?作為八零後九零後的大學生,已被深深印上自由的印記,那就突破所謂的傳統,慣例,我的方向我做主,我的未來我抉擇。
從小學初中的懵懂,到高考的拼搏,我們馬不停蹄,一路急急衝來。而今,漫步在庸懶的大學學校裡,椰風海韻,與感情、自由的邂逅,一切放佛苦盡甘來。事實是否果真如此?非也非也!20XX年的日子也過了大半年了,事實上中國09年前七個月的大學生就業率僅為68%,千萬不要心懷僥倖;而去年全球金融危機還超過一半呢,不要所以就掉以輕心,一個不慎便可能被劃歸到那不行的三分之一。所以,09年的大學生就業情景應當是對我們的當頭棒喝,驚醒那花前月下,而不是直接忽略。千萬不要太多指望家族關係和國家機器,救世主是從來不曾有的,上帝說:“人啊,你當自救。”
一、調查物件
海口經濟學院即將面臨畢業學生
所學專業型別:室內設計、物流管理、資訊管理、行政管理、市場營銷、旅遊管理、工程造價。
二、調查形式
問卷調查50份,收回有效的40份。
三、調查目的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在當前市場經濟、改革開放、高校不斷擴招、就業制度改革、畢業生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已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瞭解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傾向,有利於瞭解大學生的擇業心態,同時,也能夠經過了解大學生的擇業觀的構成的最根本的原因,從而讓社會了解學生真正所需,及早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擇業觀。最真實的掌握當前大學生就業現狀,瞭解未來幾年大學生的就業趨勢;最真實的掌握企業招聘大學生現狀,瞭解企業用人標準,以嘗試在畢業生和企業之間建立一次溝通對話的機會。從而能為大學畢業生、為高校、為企業供給相關有價值的資訊,促進學生就業起到進取的作用。
以下是此次調查結果統計:
1、職業規劃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僅有12%的學生在其大一的時候自我進行職業規劃,在大三之前有進行職業規劃的學生僅有27%,由此能夠看出有73%的學生在大學四年的前半段時間是沒有進行任何個人的職業規劃的,一半以上的同學並沒有認識到就業形勢的嚴峻,沒有強烈的就業危機感。同時,能夠明白大部分的學生是沒有明確的目標的。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日,沒有很好的職業規劃,對於各位在校大學生來說,是很不利的。
2.大學生自身素質的評價
大學生們清楚地定位了自我應當具備的個性品質,他們認為企業看重的個性應當是“勇於創新”(18%)、踏實(17%)、合作(16%)、樂於參與競爭(10%)等,與資訊時代倡導的個性特徵相吻合。
3、關於所學專業與職業需求
大學生,必須得“專業對口”嗎?
那句成語“學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沒有得到太多體現。當問到大學生對“專業對口”的看法時,44%的人回答“找工作儘量專業對口,但不必強求”。30%的人認為“專業並不重要,只要工作適宜就行”,也就是說有近34的人並不強求專業要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我學了4年的專業知識。而認為“應當專業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我的專業知識”的人僅有兩成。甚至為了某種原因願意放棄專業的佔5%。經常聽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說,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有42.1%的學生選擇專業的時候是根據自我的興趣愛好選的,也有31.6%是聽從父母教師的提議選的,可是,卻僅有4.7%的人是十分了解自我所學專業的就業方向的,
而37.4%的學生也只是有所瞭解。對於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景,也僅有31.5%的學生是有所關注,有所瞭解的。從這些資料的顯示,我們能夠看得出來,大部分的學生對於自我的專業的方向以及未來可能的就業情景是不太清楚的。與此同時,有28%的同學仍然是期望在畢業後儘量找到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可是也有31.6%的同學認為大學培養的是適應社會的本事,不拘泥於是否與自我專業相關。
4、就業途徑與地點
據調查得出,現今大部分的大學生都有自強不息的奮鬥精彩,有55%的同學畢業後是選擇依靠自我的本事參加招聘會。但也有17%的同學是期望依靠父母親戚的幫忙的。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傳統的三強依然沒有改變,只是上海已代替北京成為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對於夢想的工作地點,大部分學生會選擇東部、家鄉以及大學所在地。在大城市與小城市之間,更多的學生還是比較趨向於大城市的。
5、關於如何提高自我的就業競爭力
此刻大學生人很多,競爭很激烈,找工作十分困難,大部分學生更看重的自我的優勢是:能很快適應工作以及具有團隊合作精彩,處理人際關係本事強。為了增強自我的就業機會,大部分大學生會考取如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等專業的相關證書來證明自我的本事:也有部分學生會選擇參加社會實踐,提高自我的本事,積累經驗:同時,還有部分同學選擇利用現有資源,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的技能以便為自我以後找工作時服務。
6、應對第一份工作與薪酬
應對自我的第一份工作,55%的學生會選擇堅持做,做多久不定,培養自我的本事,把它當作追求更高夢想的平臺。可是如果對第一份工作為不滿意的話,67%的學生認為,應當先幹著,再抓緊時機再找別的工作,20%的學生表示會試著理解讓自我喜歡它,但也有13%的同學認為沒商量,重新再找一份工作。大學生對職業的報酬最直接的認識就是工資待遇。在調查資料中大學生對工資待遇的要求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至於剛剛開始工作為的薪酬方面,有23%的學生能夠理解的薪酬是1000-2200,47%的學生選擇的是2200-3000,21%的學生選擇的是3000-4000,僅有9%的學生選擇5000以上。
四、我的個人提議
1、關於職業規劃的提議
在大學期間,儘早進行職業規劃,明確自我的目標與方向,有所準備。
2、關於處理所學專業與職業關係的提議
多瞭解自已所學專業的資訊,瞭解其就業方向與專業範圍
3、關於就業途徑與地點的提議
就業途徑能夠多樣化,儘量擴充套件自我的就業途徑,讓自我能夠有更多的選擇
4、關於如何提高自我的就業競爭力的提議
考一些與自我專業相關的證書以及多參加社會實踐,這會有利於提高我們的就業競爭力
5、關於應對第一份工作與薪酬的提議
在做第一份工作時,我們要能沉得住氣,多學點東西,以後不管是否要在原先的單位工作,至少我們提升了自我。
此外,在我個人看來,當前大學生就業難題的出現,是社會追求片面,盲目
發展的必然結果。恢復高考,改革開放之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社會的整體素質大大提升,但一系列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尤其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不少家長不由將考大學與光明的前途、有面子聯絡在一齊,再加之大學擴招的推波助瀾,教育界到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雖然恢復高考給了中國大學一個新生,但中國的大學還是不太成熟,區區32年,是比不上西方雄厚的歷史底蘊的,向西方大學學習成為了大勢所趨。可偏偏這拿來主義用的不盡如人意,其實在高等教育這一方面,德國是一個值得學習的物件。
德國素來以注重辦教育而著稱,但德國教育所努力的方向並不是要把所有的孩子都送進大學。因為大學作為學術研究和教學綜合的統一體,它與具體的職業訓練之間還是存在必須的距離。據統計,在教育發達的德國,在15—18歲的青少年國民中有60%以上受過高素質的職業訓練,政府為此制定了《職業教育法》、《青少年勞動保護法》和《職業教育促進法》來保障這一制度的發展和運轉。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沒有豐富的資源做後盾的情景下,德國卻能以尖端的科學技術水平和精益求精的產品在國際競爭中取勝。因而高等教育僅僅集中於大學教育是不夠的,教育界應當更加註重職業教育,而社會也該正確認識職業教育,承認其作用與地位,將其與大學教育平等對待。
另外,在大學裡發展自我的興趣愛好是必要的。一個父親曾告誡自我的女兒:“你必須要把鋼琴練到十級,將來就是去賣藝也能養活自我。”當然這只是一個玩笑,卻又不單是一個玩笑話。將你的興趣愛好發展為特長,說不定將來這就是你的優勢。甚至能夠因為愛好而選取職業方向,這樣就能夠歡樂的工作,歡樂的生活。何樂而不為呢?
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報告7
一、摘要:
高校畢業生是人才市場上十分重要的人力資源,近年來,隨著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是畢業生的就業問題。而事實上,在畢業生和企業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渠道,企業的用人標準、企業人才的選擇條件沒有在有效的時間內傳遞給大學生,同時大學生的培養缺乏市場導向。這使大學生就業時缺乏足夠資訊,從而產生就業盲目性。
(一)調查目的:主要了解在校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瞭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經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為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忙大學生儘快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學校為學生供給就業引導,使學生能謀取夢想職業。
(二)調查物件:服裝公司前臺秘書徐麗
(三)調查地點:嘉興凱特服裝公司
(四)調查時間:20XX年12月1日
(五)調查形式:填寫調查表的形式
二、正文: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且有越來越嚴峻的趨勢。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我們為大學生就業供給資料與研究依據。
(一)調查情景:
徐麗自從大學畢業之後進了一家嘉興服裝公司做前臺秘書,從事這項工作已經兩年了。她每一天早上8點30開始上班,可是她需要提前半小時就要到公司開始打掃辦公區域的衛生;之後準備好今日一天需要的檔案資料;
接收郵件,按處理郵件的程式對郵件進行處理;還有接收傳真、接打電話等等工作,當然她每一天最重要的工作是接待來訪。她說一開始做這項工作的時候很害羞,一點也不自信,總是出錯。可是慢慢的經歷過來,此刻對她而言接待工作簡直是小事一樁,沒什麼能難倒她。
徐麗的工作看似簡單,實則很複雜。除了簡單的接待工作之外,徐麗還要負責很多瑣碎的工作,幫領導整理檔案資料、列印影印檔案、撰寫辦公文件包括排版等等。事情多難免會出點錯,比如檔案丟失,造成公司經濟上的損失;接待難搞野蠻的來訪者時引起來訪者的不滿,難調解的時候直接影響了公司的形象;還有有時候也會與同事相處不融洽,也同樣直接影響了工作……所以在工作中要求秘書具備高度的精力集中,靈活的處理問題,注重細節,還要求秘書人員在工作中若與同事發生衝突,必須要妥善處理,以免影響工作。但在徐麗看來,這些都不算什麼,最讓她頭疼的是遇到惡意上訪胡鬧的來訪者的時候還有突然發生緊急狀況的事情的時候,總是讓她手足無措,亂了陣腳。她的上司主任經常教她遇到這種麻煩事的時候必須要先穩住自我的情緒,用良好的服務態度應對並穩住對方的情緒,再認真的勸說。
徐麗平時也會被要求起草或撰寫一些文件資料,比如說通知、簡報、報告、信函、總結、公司檔案、便條和合同等等,除此之外還會做一些統計資料之類的事務。所以這要求了前臺秘書在寫作方面和計算方面有必須的本事。
(二)調查體會:
綜合徐麗的工作情景,我得出了一下幾點體會:
1.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各大企業對前臺秘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僅形象要好,因為秘書代表著公司的公關形象,公司對秘書人員的個人儀表要求甚高,尤其是前臺秘書,並且還要具備各種本事,主
要的有辦事本事、公關本事、創新本事、計劃本事、表達本事、公文寫作本事、分析本事等等;還有在知識方面的要求也很高,精通秘書人員應當具備的知識,如秘書知識、外語和計算機知識。
2.若想成為一名受社會受企業及領導的器重和賞識的秘書,光學習專業知識是不夠的,還要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除此之外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經驗,在課外我們應當多參加一些活動或者比賽,不僅僅能增長知識,還能鍛鍊自我。在放假的時候我們還能去一些小公司兼職,熟悉熟悉秘書的辦公環境和辦公條件,為今後的秘書工作打下紮實的基礎。
3.秘書這一工作不好做,要學的東西學都學不完,,可是隻要努力了就必須能成功,像徐麗一樣。
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報告8
這次暑假回家,和同學交流,覺得最大的改變就是大家都開始關注就業了,我們口中所談論的不再是那些衣服,奢侈品了。更多的人開始把眼光放在這幾年的就業形勢上。所以寒假和同學走訪了幾個保定有名的人才招聘會場以及人才中心,我們得出了以下結論。
此刻的大學生普遍都有了危機感,不再覺得自我未來能夠不經奮鬥,就一片大好了。同時,各個單位對人才的要求也相對提高了。就大學生就業的幾個熱點問題,總結如下
一.大學生就業難,普遍覺得報酬太低。原因何在?
首先,大學生需求方面存在著深層次的體制問題。主要是民間投資受到制約,中小企業數量人少,民問中介、社群等組織不發達,自由職業者受到限制。日本1.25億人口有660萬個中小企業,中國近13億人口僅有700萬個。從世界性的規律來看,一個國家的企業,99.5%以上是中小企業;觀察中小企業數量與在企業中就業人員的關係,中小企業平均從業者為10人左右:而從就業的結構看,一個國家65%――80%的勞動者在中小企業就業;隨著發展水平的不一樣,每千人企業數量也不一樣,發達國家中小企業數量平均每千人50個左右;而許多大學生畢業後,為中小企業的技術工人、管理人員、創業者等,中小企業就是大學生就業的最多去處。中國為什麼就業難,就是因為每千人中小企業數太少。除了社會、家長和大學生“吃皇糧”、官本位等觀念外,辦企業市場準入門檻高、時間長、手續多、成本大,開辦企業後貸款難,政府收費專案多,中小企業很難經營和成活,是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太少的最主要體制原因。
再次,我覺得應當從大學生本身找原因。作為企業,他所支付給員工的工資肯定是建立在員工能為他供給經濟效益。顯然,能為企業帶來越來越多的經濟效益得到的報酬就會越多。那麼一個本科生究竟能為企業帶來什麼呢?據調查:1.教育培養的技能性和創業性人才較少。大學教育中企業所需要的培養。高階技術技能人才的專業、課程、實驗、操作、實習等較為缺乏,許多畢業的大學生到企業後,實際操作本事較差,無法適應崗位需要。而在大學中幾乎不開創業課程,大學生畢業後,對於怎樣開辦一個企業,怎樣研究和開拓市場,怎樣進行核算,怎樣經營和管理企業等等,一無所知。另外,此刻大學生的觀念上也存在一些問題。我們的大學教育過去是培養“吃皇糧、捧鐵飯碗”人才教育。大學畢業後一般分配到黨政社團、國家事業、國有企業單位計劃分配,工資有必須標準並穩定提高,除了國有企業外,工資來源為財政經費,在過去大學生畢業數量較少的情景下,很多的分配到這些單財政還負擔得了。此刻,黨政社團、事業單位都在進行機構改革和人員精簡,國有企業每年也要減出幾百萬人來。此刻還有很多人能從這種思想中走出來。
對於以上問題,首先:解決大學生就業難、收益低問題,一是高等教育要進行調整和改革,從吃皇糧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調整專業,改革課程,加大技術技能專業的設定;另外,大專和本科所有專業,在畢業前一年內,開設必修的創業課程,使大學生掌握必要的創業謀劃,尋找合夥人。簽訂合夥協議、註冊登記企業、經營管理生意等方面的知識。二是政府要網開一面,各部門要降低註冊登記企業的門檻,縮短開辦企業的時間,減少開辦企業的審批手續,減免開辦企業的各種收費,放開較多的行業讓中小企業進入;在企業開辦後。銀行應當進取地為中小企業貸款,發展較多的擔保公司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政府和銀行可推出大學生創業小額貸款,杜絕政府各部門向中小企業收費和罰款。這樣才能增加對大學生的需求,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就業的難。
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報告9
我們採用問卷的調查方式對我校學生進行了大範圍的調查!我們主要採取網路和走訪教室、圖書館、宿舍和路邊攔截的方式,傳送調查問卷。團隊合作為了順利完成教師交給的任務,同時也想幫忙更廣大的在校大學生了解當前和未來的就業形勢!在採訪物件中有剛邁入大學不久的大一新生10名,處在風華的大二學生23名,更有已經到了擇業和繼續深造的大三學生27名。能夠全面地瞭解在校大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的看法和了解
中國改革開放的30年也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30年,在這期間大學生的數量更是突飛猛進。大學生也有過去的“天之驕子”成為今日的“無人問津”!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情景,怎樣才能讓大學生更好的就業,充分發揮自我的優勢呢帶著這一問題和思考,同時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我們進行了這一次調查並進行了準確統計和深入分析:
被調查的學生為我校大學生。我們採用自制的“大學生就業調查問卷”,經過qq線上、深入宿舍、自習室、圖書館和路邊攔截的方式進行!共發放調查問卷70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60份。有效問卷調查者主要來自機電專業、工業設計專業、外語專業、資訊專業、經管專業和金融專業!採取隨機抽樣的調查方法。男女比例24:36、
從調查的資料看出,大學生未來就業形勢嚴峻主要是由社會、學生、學校和用人單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問題體此刻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本身的工作本事和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不足和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嚴重不一致造成的。我們主要對這四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激烈的市場競爭情景
我們的人力資源,尤其是大學畢業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國7億多龐大的從業人員中,高層次人才稀缺,受過高等教育的僅為5%左右,那為什麼還出現大學生就業難呢除了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外,主要是難在就業市場機制不完善。在我們的調查中,無一人對當前形勢樂觀,60人之中僅有2人認為當前形勢還是較好,有9人佔調查的15%認為還算正常的就業形勢,而其他50人佔總體的83%普遍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感到壓力重重。此刻大學生都普遍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在受訪者中有僅有2人不瞭解、一人認為其不重要,而認為重要的佔到調查的75%。在當前學的專業和工作不對口的情景下,大多數人還是覺得自我的專業是有前途的,其中認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認為自我專業較有前途的則到達36位,佔所有調查者的80%,僅有6人認為本專業很沒前途。能夠看出大學教育還是相當重要的。由於競爭的加劇,大多數的學生對自我有個清醒的認識,在問及畢業初的薪酬時,有31個人認為起初工資為1500元,14人認為應當為2500元,兩部分加起來佔總人數的75%,在物價日益增加的基礎上,大學生要求這樣的工資是不高的,能夠看見競爭的大學生的影響。
第一,隨著企業改革的深化,還會不斷有一些工人下崗或者失業,這批人的就業難度是十分大的。第二,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人數比較大。比如說大學生,今年應屆大學畢業生將到達495萬人,這也是近幾年來最高的。今年要求職的大學畢業生在600萬人左右。第三,中國農村有很多的富餘勞動力要轉移到城市裡就業。基於這三條原因,做好就業工作,今年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當前社會普遍壓迫大學生,尤其是剛畢業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他們的本事還只浮於理論上,社會經驗不足,處事和辦事本事不夠,況且每年有那麼多大學生,供大於求從而造成當前的局面。
二、學校對安排大學生就業方面指導不足
在我們受訪的大學生中,僅有5人對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感到很滿意,感到較滿意的有24人,兩者合計佔48%,而感到不滿意和很不滿意到達52%,充分體現我們學校的就業指導還需加強,照顧到更大多數學生的情景。教育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因素還有很多,我們主要從以下三點進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問題是,教育與生產相脫離。我國此刻生產模式是“世界加工廠”,主要需要的是廉價勞動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經驗的技工,是體力勞動者,而大學教育培養的是高價勞動力的腦力勞動者。所以,要說“頭腦還缺乏市場經濟意識”,那不是大學生,而是指責大學生的專家、學者和領導者自我。但這不是我們認識問題的出發點,我們認識問題的出發點應當是:中國不應當是大學生供過於求,需要降低大學生的價值體現,而是要儘快改變我國的生產模式,使大學生的價值能夠充分體現;使中國能夠自主創新,發展生產。黨中央一再強調發展自主創新經濟,但大學生就業難卻成了問題,這種情景說明發展自主創新經濟還沒有落到實處,還是停留在檔案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大學生就業的實際,能夠檢驗黨的發展方針。
第二,重要的問題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產業化要“正義”,說法能夠不改,但含義要矯正:教育產業化是為社會生產人才。那種為學校、校董和一些教授生產利潤,應當叫做“教育資本化”;此刻許多學校名曰“產業化”,實質資本化。而社會培訓機構被“產業化”人士評為資本化,是為自我謀利益,卻為市場化人才做出了具大貢獻。像我們最熟悉的北大青鳥教育就能夠稱得上IT教育航母。教育改革要撥亂反正,要改變對學校亂擴大升級,對學生“廣種薄收”的狀況;要學習培訓機構,根據社會發展的程序需要,決定學校培育人才的結構,各專業的高、中、低人才要有比例。
第三是觀念問題。中國是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國家。所以,中國的教育應當是“公有制為主體”,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教育不應當是個人的投資,而應當是社會對發展的投入,是一種社會積累。教育費用應當由國家、社會承擔,從物質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為祖國、為社會“回報”而學習的思想觀念。教育費用由國家、社會承擔之後,還縮小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勞動力的生產價值的個人差別。這不僅僅有現實的意義,並且有很深遠的意義。
三、大學生自身素質因素
在談到畢業後的打算後的打算後,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創業等,從中能夠看到很多大學生是害怕應對社會競爭的,採取考研是為了更晚一點應對競爭,也是對自我以後能找個更好的工作。在問及到,畢業後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是什麼時,有15個人認為興趣是最重要的因素,佔總人數的25%,而更多的人選擇最要的因素是“個人發展空間的重要性”,佔總人數的61%,而其他因素則被大學生看輕。在大學生研究工作的地方時,20個人選擇留在大學所在地,10人則選擇回家
鄉,38人則是主張去發達城市闖一番,而對於崗位過剩的西部地區則僅有2人選擇。在大學生所重視的素質中面試技巧和計算機因素對大學生的影響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佔50%左右,而專業本事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此刻的大學生就業是專業不對口的結果。大學生就業難不可忽視的因素是大學生自身準備不足造成的,在受訪者中,有相當一般分的大三學生對所要去的企業竟然一點也不瞭解,佔總人數的33%。調查中他們普遍感到經驗不足是造成他們就業形勢嚴峻的主要因素,約佔50%。除了這些方面,我們大學生還存在以下問題:
(1)、誠信問題,不少畢業生髮現求職時有必須的證書、文憑、履歷能為找工作帶來方便,有的大學生憑勤奮刻苦,在大學期間努力爭取獲得相關證書,不刻苦學生則經過投機取巧或造假來騙取企業初步信任,對大學畢業生整體形象造成必須的損害。
(2)、大學生整體素質有下降趨勢。由於近幾年公辦高校擴招,加之民辦高校急增,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招生分數不斷降低,加上不少大學生大學學習不認真,動手本事差,缺乏實踐經驗,大學生整體素質有下降趨勢。
(3)、大學生自身定位偏頗。都期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單位。由於我國不一樣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東西部地區之間、沿海地區和內地之間的差距較大,大學畢業生選擇就業區域時,過度集中於北京、上海、深圳等熱點地區,造成這些地區的就業壓力明顯增加。同時,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嚴重影響就業。據中新網報導造成本科學就業難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狀態。
(4)、求職途徑把握不準。不少大學生經過參加各種各樣人才交流會“廣泛撒網”的方法,或期望經過熟人“託關係”、“找門路”以捧上“金飯碗”,不善於“推銷”自我,沒有針對自我的切實優勢,經過重點了解用人單位實際需求情景,提高就業率。
四、用人單位誤區
(1)、過分關注文憑。不少用人機構認為,學歷越高越好。選人學歷化,造成受聘人員水平和本事與崗位不相適應,或人才浪費,比如有些單位招聘計算機軟體研究生僅用於本單位的打字等簡單文字處理。現實工作中有些人的本事與文憑並不能直接劃等號,不少本科或大專學生的業務本事不比研究生業務本事差。
(2)、存在性別歧視。女大學生明顯處於劣勢,不少用人單位研究女大學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動機,以及生育保險費和女工勞動保護費用等。同等情景下女大學生將來工作成本比男大學生大,這是女大學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3)、生源地域歧視。不少用人單位研究到本單位的業務情景與當地聯絡緊密程度,期望招聘的大學生熟悉當地方言及風俗,甚至有必須的人際關係網等,選用人才時優先研究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務員時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視,實行地區保護主義,不利於大學生公平競爭。
(4)、過分看重工作經驗。經驗不足是大學畢業生最大的劣勢,不少用人企業經營有困難,急於招聘某一方面能人,並且期望很快給企業帶來變化,而一般大學生則無法滿足用人單位要求。用人單位忽視大學生的潛力和可塑性,其實經驗總是在實踐中培養起來的,大學生有較高理論水平,只要經過短期實踐即能勝任工作崗位。
就是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太樂觀。
在我們的調查中,能夠很清楚的發現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並在大學生之中構成了一種“談就業色變”的狀況。可是從另一方面,大學生對自我和就業形勢有了一個很清晰的認識和認真思考,這對他們以後他們的努力方向和激勵都是很好的。總之,大學生就業形勢已清楚的擺放在面前,學校、社會和大學生們應當找到合作點,到達共贏。
1、學生應努力提升綜合素質。
(1)、注重專業學習。專業強、基礎實、理論深、技能佳,是每個用人單位渴望的人才標準。大學期間的專業學習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基礎,大學生在校期間必須注重加強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苦練內功,提升素質,培養本事,掌握技巧,為順利就業打基礎、創條件、做準備。
(2)、加強實踐鍛鍊。從進入大學起就要有意識的進行就業規劃,經過各種途徑尋求實踐機會,為將來的就業競爭增加砝碼。要在加強專業學習的基礎上,重視校內和校外的社會活動,這些活動異常是社會兼職能夠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加強實踐學習,熟悉工作流程,豐富社會經驗,拓寬人際關係,是大學生進行本事鍛鍊、施展個人才華的重要舞臺。
(3)、調整就業心態。對於大學生自身來說,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直面壓力和挑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異常是我國現階段,社會的轉型和轉變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變社會的情景下,要逐步調整自我的心態,適應社會的要求。改變過去那種“一步到位”的就業心理,放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舊知識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務員當成“救命稻草”(畢竟能如願的只是極少數),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健康觀念,先爭取工作崗位,為社會和家庭“減負”,再在工作中磨練自我,尋找機會進行突破。
(4)、還應在大學時全面關注社會動態,早早做好職業規劃,並不斷朝著這個方向奮鬥。同時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景下,適當的做些兼職工作,增加對社會的認識和經驗的積累。充分利用大學的資源,全面掌握知識,以便在各行各業都能夠快速接手工作。同時大學生們也應避重就輕,不要總湧往發達城市,西部地區更有利於發揮大學生的抱負和才能,並且薪酬待遇普遍高於東部,為西部發展做出貢獻。
2、單位:切實糾正用人偏見。
用人單位一方面要與學校加強互動交流,多瞭解學校裡各專業的特色,還能夠借鑑大學生見習制度的思路,為在校大學生供給寒暑假實習基地,既鍛鍊了學生的實際工作本事,也有助於企業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單位要進一步轉變思想,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切實糾正用人選材的偏見。一個單位要想得到可持續發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從我們的調查情景來看,多數學生充滿活力、有闖勁,富有創新精神,並且理論功底紮實,理解新鮮事物快,可塑性強,如果對他們適當加以培訓,必須能為企業帶來更好更長遠的發展。所以,企業不能只圖眼前的短期利益,過分看重工作經驗,而要有長遠的人才戰略眼光,要改變唯經驗論、唯文憑論的做法,還要糾正性別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見,切實做到不拘一格招攬人才,實現企業與人才的雙贏。首先,用人單位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改變唯經驗論、唯學歷論,摒棄用人歧視,鼓勵人人都作貢獻,人人競相成才。
其次,選人標準要合理。用人單位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說明書,細化崗位職責,按照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準,確定招聘人員質與量。第三,確定科學招聘程式。要確定招聘考核的程式,制定考核資料,在按程式進行考核後,擇優錄用。
3、高校提高大學生就業對策
(1)、應當努力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應樹立正確的教育目標,進取培養大學生知識和本事,培養具有不斷追求真理、追求科學精神,能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以上的綜合素質優秀的大學生。
(2)、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須以市場為導向,緊密聯絡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景,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現有科類結構與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升級和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能完全適應,必須適時調整。
(3)、建立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高校要儘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導和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建立以服務為主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機構,並能獨立開展工作,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供給資訊服務,諮詢服務,指導服務,培訓服務等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的服務資料和服務形式,為大學生確立正確的職業夢想和擇業觀,掌握競爭技巧,進取參與人才市場的競爭創造有利條件。
(4)、學校應當實行進取的大學生安排就業政策,不僅僅在未來的發展方面,並且在心理調節上頭,減輕大學生的就業焦慮心理。同時教師們應當對學生們加強教育,並進行進取暗示,多增加學生們的鍛鍊機會(別出現面試事心裡緊張表達不清等情景)。
4、社會及政府其他對策——應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還須政府社會共同努力。
政府社會必須進行相應總體性調整。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的發展及人們對高等教育價值的確定。政府要經過努力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尤其是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來增加對人學畢業生的吸納本事,使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的人才使用銜接好,這是政府和社會的職責。
大學生擇業觀調查報告10
一、前言
1.【調查背景】: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
2.【調查目的與意義】:主要了解在校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瞭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經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的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係;為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忙大學生儘快認識自我,學校為學生供給就業指導,使學生能謀取夢想職業,為同學們在今後的求職就業過程中供給參考。
3.【調查時間】x年5月28日――x年6月7日
4.【調查地點】:滄州市
5.【調查物件】:滄州市各大高校學生
6.【調查方式】:問卷調查
7.【調查過程】:首先設計調查問卷,然後到各高校進行調查問卷,調查完畢後,做資料分析,歸納與整理。
二、正文
1.大學生就業問題現狀:
大學生就業難,遍地都是大學生。每到找工作的時候,大家都會爭先恐後得去招聘會擠,到頭來可能有些人花了錢進入會場,卻連和招聘官交談的機會都沒有,很多人投了簡歷都如石沉大海,無聲無息去也。“找到一份適宜的工作實在太難了。”很多應屆畢業生從心底發出這樣的慨嘆。x年,據估算全國至少有80萬名畢業生要應對“一畢業,即待業”的窘境。很明顯,我們人才缺口大和大學生就業難構成一個矛盾,當高教供給與社會需求之間出現失調時,便會出現一個“擴招怪圈”:高校擴招――本科畢業生就業難――碩士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後層層擴招――就業矛盾“後推上移”――高一層次畢業生擠壓低一層次的畢業生,層層擠壓,整個社會就業形勢更趨嚴峻――繼續加速擴招。如此構成惡性迴圈,容易引發教育通脹,由此帶來的畢業生就業矛盾被“後推上移”,隱患將日益凸顯。並且會加劇人才“高消費”現象,大馬拉小車,造成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
2.大學生就業問題出現原因分析:
從調查的資料看出,大學生未來就業形勢嚴峻主要是由社會、學生、學校和用人單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問題體此刻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本身的工作本事和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不足和社會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嚴重不一致造成的。我們就這四方面原因進行了分析:
(1)用人單位
用人單位選擇大學畢業生,最主要是看重學生如何“調整就業心態”,而“提高職業素質”、“提高技能”反倒其次;而大學生甚至學校看來,“提高技能”及“提高職業素質”是最主要的,“調整就業心態”並不重要。用人單位認為“德才兼備”是用人的恆久標準,單位對畢業生“品德”的重視程度遠遠比畢業自身的重視程度要高得多。
(2)自身原因
①、畢業生就業觀念存在誤區。一是選地域。在大學生的意識中,大都市
總是意味著機會、高薪和前途,這導致最需要大學生的地方少人問津,而都市的大學生求職者則人滿為患。二是挑單位。大學畢業生都期望選擇一個地域條件好、待遇優厚、社會地位高的職業。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觀念在大學生中流行,帶來了就業難。
②、畢業生綜合素質缺憾。一是學業不精。有的學生在學校裡只是混,沒有靜下心來學習。二是社交本事欠缺。說話辦事的本事、溝通合作的本事、交際公關的本事欠缺。三是缺乏社會實踐經驗。有的學生很不重視社會實踐,甚至連學校要求的暑期社會實踐都不能認真完成,更談不上學到具體的實踐。
(3)社會原因
①、出口減速。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中國的出口。有研究證明,在中國經濟外向度較高的情景下,中國外貿出口每波動1個百分點,將影響中國18萬~20萬人的就業。受負面影響較大的主要有紡織服裝、製鞋、玩具、摩托車、傢俱、照明器具、腳踏車等出口依存度較大的行業,而這些行業多是勞動密集型行業。
②、從緊的貨幣政策。從2008年開始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意味著企業資金的獲取難度加大,投資受到約束。全國工商聯最新的調查顯示,2008年一季度全國稅收增長33.8%,而私營企業稅收增長33%,低於全國整體0.8個百分點。這是自2000年以來私營企業稅收增幅第一次低於全國水平。作為吸納就業的主體,民營企業異常是中小企業經營困難會在很大程度上對就業產生衝擊。
③、企業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及勞動力價格均呈上升趨勢,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兩稅合一等政策,也會提高出口型企業的生產成本。《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也在必須程度上提高了企業人工成本。目前來看,受成本上升影響較大的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由此對就業產生的消極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4)學校原因
①、調查發現一半以上學生對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感到不滿意。高校大規模擴招,造成市場“供大於求”。造成目前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很多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情景,許多人認為是因為我國高等教育培養的人太多了,過剩了。其實,我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僅佔總人數的5%左右,而發達國家的這個數字已經到達13。所以,我國的人才過剩時相對過剩,並且,社會對畢業生的需求跟不上高等教育擴招的步伐,也為高校畢業生“供大於求”製造了假象。我國的大學生畢業生在大城市、大企業、大公司人才濟濟,人滿為患是過剩了。而一些中小企業,事業單位,偏遠地區,經濟不發達地區則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高等學校的專業設定。層次結構、課程資料、教學水平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在大學生就業市場化的情景下,大學的專業設定和調整卻顯得十分滯後,致使畢業生專業結構與市場供求出現了錯位,從源頭講,這已經成為制約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定滯後於社會的發展是教育的特點,但沒能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主觀調動,進一步放大了專業及課程設定的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造成共給結構嚴重失衡。不少學校專業劃分過細,難以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而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實際操作本事、適應工作本事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3.大學生就業問題對策和提議
(1)學生應努力提升綜合素質
①、注重專業學習。專業強、基礎實、理論深、技能佳,是每個用人單位渴望的人才標準。大學期間的專業學習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基礎,大學生在校期間必須注重加強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苦練內功,提升素質,培養本事,掌握技巧,為順利就業打基礎、創條件、做準備。
②、加強實踐鍛鍊。從進入大學起就要有意識的進行就業規劃,經過各種途徑尋求實踐機會,為將來的就業競爭增加砝碼。要在加強專業學習的基礎上,重視校內和校外的社會活動,這些活動異常是社會兼職能夠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加強實踐學習,熟悉工作流程,豐富社會經驗,拓寬人際關係,是大學生進行本事鍛鍊、施展個人才華的重要舞臺。
③、調整就業心態。對於大學生自身來說,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直面壓力和挑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異常是我國現階段,社會的轉型和轉變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變社會的情景下,要逐步調整自我的心態,適應社會的要求。改變過去那種“一步到位”的就業心理,放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舊知識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務員當成“救命稻草”(畢竟能如願的只是極少數),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健康觀念,先爭取工作崗位,為社會和家庭“減負”,再在工作中磨練自我,尋找機會進行突破。
④、還應在大學時全面關注社會動態,早早做好職業規劃,並不斷朝著這個方向奮鬥。同時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景下,適當的做些兼職工作,增加對社會的認識和經驗的積累。充分利用大學的資源,全面掌握知識,以便在各行各業都能夠快速接手工作。同時大學生們也應避重就輕,不要總湧往發達城市,西部地區更有利於發揮大學生的抱負和才能,並且薪酬待遇普遍高於東部,為西部發展做出貢獻。
(2)單位:切實糾正用人偏見。
①、用人單位一方面要與學校加強互動交流,多瞭解學校裡各專業的特色,還能夠借鑑大學生見習制度的思路,為在校大學生供給寒暑假實習基地,既鍛鍊了學生的實際工作本事,也有助於企業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單位要進一步轉變思想,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切實糾正用人選材的偏見。一個單位要想得到可持續發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從我們的調查情景來看,多數學生充滿活力、有闖勁,富有創新精神,並且理論功底紮實,理解新鮮事物快,可塑性強,如果對他們適當加以培訓,必須能為企業帶來更好更長遠的發展。所以,企業不能只圖眼前的短期利益,過分看重工作經驗,而要有長遠的人才戰略眼光,要改變唯經驗論、唯文憑論的做法,還要糾正性別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見,切實做到不拘一格招攬人才,實現企業與人才的雙贏。
(3)高校提高大學生就業對策
①、應當努力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
②、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須以市場為導向,緊密聯絡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景,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
③、建立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高校要儘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導和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
④、學校應當實行進取的大學生安排就業政策,不僅僅在未來的發展方面,並且在心理調節上頭,減輕大學生的就業焦慮心理。
(4)社會及政府其他對策
應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還須政府社會共同努力。政府社會必須進行相應總體性調
整。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的發展及人們對高等教育價值的確定。政府要經過努力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尤其是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來增加對人學畢業生的吸納本事,使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的人才使用銜接好,這是政府和社會的職責。
三、結束語
關於大學生就業出現的問題複雜多樣,調查具有侷限性,不能準確反映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所提出的提議只適用於部分人群,還有許多方面需要改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