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幼兒園調研報告(精選7篇)

大學生幼兒園調研報告

  一、調研報告的特點

  注重事實

  調研報告講求事實。它透過調查得來的事實材料說明問題,用事實材料闡明觀點,揭示出規律性的東西,引出符合客觀實際的結論。調研報告的基礎是客觀事實,一切分析研究都必須建立在事實基礎之上,確鑿的事實是調研報告的價值所在。因此,尊重客觀事實,用事實說話,是調研報告的最大特點。寫入調研報告的材料都必須真實無誤,調研報告中涉及的時間、地點、事件經過、背景介紹、資料引用等等都要求準確真實。一切材料均出之有據,不能聽通道聽途說。只有用事實說話,才能提供解決問題的經驗和方法,研究的結論才能有說服力。如果調研報告失去了真實性,也就失去了它賴以存在的科學價值和應用價值。

  論理性

  調查報告的主要內容是事實,主要的表現方法是敘述。但調研報告的目的是從這些事實中概括出觀點,而觀點是調研報告的靈魂。因此,佔有大量材料,不一定就能寫好調研報告,還需要把調研的東西加以分析綜合,進而提煉出觀點。對材料的研究,要在正確思想指導下,用科學方法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過程,從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中,找出起支配作用的、本質的東西,把握事物內在的規律,運用最能說明問題的材料併合理安排,做到既要弄清事實,又要說明觀點。這就需要在對事實敘述的基礎上進行恰當的議論,表達出論文的主題思想。議論是“畫龍點睛”之筆。調研報告緊緊圍繞事實進行議論,要求敘大於議,有敘有議,敘議結合。如果議大於敘,就成議論文了。所以要防止只敘不議,觀點不鮮明;也要防止空發議論,敘議脫節。夾敘夾議,是調研報告寫作的主要特色。

  語言簡潔

  調研報告的語言簡潔明快,這種文體是充足的材料加少量議論的,不要求細膩的描述,只要有簡明樸素的語言報告客觀情況。但由於調研報告也涉及可讀性問題,所以,語言有時可以生動活潑,適當採用群眾性的生動而形象的語言。同時注意使用一些淺顯生動的比喻,增強說理的形象性和生動性。但前提必須是為說明問題服務。

  二、大學生幼兒園調研報告(精選7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生幼兒園調研報告(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學生幼兒園調研報告1

  一、調研的目的:

  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看似平淡、繁瑣,卻隨處蘊藏著深刻的教育價值。良好的一日常規活動不但能保障幼兒的安全、創設積極的活動氛圍,更有利於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發展生活自理能力。同時也便於教師科學合理地安排、組織幼兒一日活動,提高保教質量。現在我園教師們正處於小幼轉型的中級階段,對幼兒一日常規活動的實施有待於逐步完善和提高,因此我在全園展開了一日常規活動管理的調查研究,希望透過調研能準確地掌握教師們對一日常規活動的組織、管理情況,找出不足,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提高管理質量,促進師幼共同成長。

  二、調研時間、物件及方法:

  今年8月至9月份,歷時一個多月時間,我對東遼一幼全園9個班級進行了調研,共發家長問卷00份、有效問卷96份、訪問了30名家長、8位教師,整個調研以《幼兒園一日常規活動細則要求》為標準,透過檢視、聽課、問卷、幼兒能力測評等方法展開,並且選擇中班為物件進行半日活動跟蹤觀察,全面瞭解、分析全園一日常規活動管理的現狀。

  三、調研結果與分析:

  根據調研結果,我進行了分析,發現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一日生活常態管理隨意性強、目標意識薄弱

  我以《幼兒園一日常規活動細則要求》(文字)為依據製作調查問卷,測教師和保育員,統計結果顯示:在一日活動中明確知道每個時間段自己應做什麼、該怎麼做的佔68%,印象模糊、籠統,帶有隨意性的佔32%,由此可見,對於每天都在做著的日常生活管理工作,教師因熟悉而忽視,對一日常規管理工作細節瞭解不透徹,帶有很大的隨意性。

  由訪問8位教師對每個環節的計劃性及近期、遠期目標的明確性和具體化的結果來看,活動目標明確的佔70%,目標模糊的佔30%。可見仍有部分教師未能科學構建幼兒生活常規培養的系列內容,把一日生活常規的重點內容與其它內容等同,眉毛鬍子一把抓,長期和近期的目標不清晰,工作缺少計劃性、目的性。

  第二、正規活動內容設計缺乏科學性、有悖幼兒認知規律

  在聽課過程中我發現38%的老師組織教育活動時,講授的時間過長,孩子們在被動地聽,教育過程沒有體現讓孩子參與活動。孩子顯得無精打采,學習效果不好。幼兒的年齡小,注意力時間短,應抓住有意注意時間科學合理安排組織教學。教育活動內容和設計應體現動靜交替、運用故事、兒歌、遊戲等多樣化的策略,科學安排教育活動。第三、非正規活動的隨機性被忽視,錯失偶然的教育契機。

  一日常規活動由正規教育活動和非正規教育活動兩部分組成,幼兒園80%以上的時間都被非正規的時間佔用,這是幼兒園區別於學校的最大特點。幼兒園非正規活動大部分由生活環節構成,諸如吃飯、喝水、入廁、盥洗、自由遊戲以及這些環節的轉換時間。從抽取的中班年齡段樣板班級進行半日活動跟蹤調研,主要看孩子們在半日活動中的具體表現,尤其關注幼兒在非正規活動下的常態表現。(因為大班即將離園,小班年齡小不足以彰顯幼兒園常規特點,中班有了近兩學年的幼兒園生活,已經初見成效,所以選擇中班為樣板班級)從觀察結果來看上課等有組織的教育活動良好的佔85%,吃飯、喝水、入廁、盥洗、自由遊戲等環節管理良好的佔60%。由此可見,存在重視正規教育活動的質量,忽視非正規活動所蘊涵的教育價值的問題,有的老師可能錯失了一些本來很好的提高生活和自理能力的教育契機。第四、家庭教育觀念滯後教育鏈受阻,防礙良好習慣養成。

  從家長調查問卷中看85%家長重視幼兒讀書習慣、藝術活動的培養,忽略養成教育。其教育思想和觀念還停留在傳統認識上,尤其是現在的獨生子女家庭對孩子嬌慣、溺愛,不是過度保護就是過分縱容,使得幼兒的常規培養不受重視。在幼兒園注重培養生活習慣、自理能力,而在家中往往被家長取而代之,使幼兒的教育鏈嚴重斷條,不能夠形成統。

  當然調研中也有令人可喜的方面:

  一、愛心育人,一日常規管理工作初見成效。

  教師們工作認真、踏實,細心到位,對孩子有愛心。能對照教育教學常規儘量做好各項工作。幼兒的生活習慣、言行舉止、文明禮貌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幼兒的語言表達、動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如:大班幼兒學習的坐姿、執筆姿勢、書寫姿勢、傾聽習慣等已養成,這些良好的習慣孩子將受用一生。

  二、區域延伸,遊戲陪伴幼兒快樂成長

  一日活動中,區域活動開展特色鮮明。區域活動是集體活動的延伸和有效補充,是關注個體差異的有限途徑。幼兒園每個班都設定了相應的活動區域,如建構區、玩具區、美工區、益智區等,教師們能精心設定,活動區材料的投放符合幼兒年齡特點,並都有一定數量的自制玩具,除在時間上的明確保障外,看到的是一種有序進入和離開的常態,區域活動滿足了孩子們“玩”的興趣。可見各班區域活動的開展並非一日之功。也真正體現了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的特色和特點。

  三、特色發展,蒙特梭利本土化實施

  蒙特梭利教育是東遼一幼引進的先進教育理念,帶動了全園的特色發展。蒙班的小朋友經過一年的常規管理,現在不但能夠自覺遵守各種規則,(比如:誰先拿到的誰先玩、學會了等待;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不打擾別人,學會了尊重;做錯事情會主動道歉,學會了溝通。)而且已經逐漸將其默化為一種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不需要教師一再地重複管理,孩子們就能夠自覺地完善個性發展。本學期,應家長的強烈要求,幼兒園又開設了一個蒙班。

  四、對策建議

  針對分析出的上述限制幼兒一日常規管理工作最佳化的主要原因,我認為可以採取以下對策建議予以扭轉。

  大學生幼兒園調研報告2

  一、地區幼兒園教育現狀及問題

  (一)地區幼兒園教育現狀

  近年來,隨著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家長的早教意識不斷提高,地區行政部門進一步加大了發展幼兒教育的力度,社會各界高度重視並支援幼兒教育,地區幼兒園教育呈現出積極繁榮的景象,但是從整體水平上看,地區的幼兒教育水平依然不高,發展程度參差不齊。據統計,當前地區現有幼兒園共所,較20xx年相比,新增幼兒園所,其中鄉鎮新辦的中心幼兒園共所,幼兒的入園率高達%。

  (二)地區幼兒園教育存在的問題

  雖然近年來,地區幼兒園的教育取得了快速發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基礎設施不達標。透過本次調研發現,地區還有很多幼兒園的基礎設施不達標,如:教室的面積和班級人數不相適應,缺乏活動室、舞蹈室、功能室等,現代化教學設施裝置不足,有的幼兒園缺乏多媒體網路教室和多功能教室,還有極少數的幼兒園連最基本的玩具、圖書、卡片等配備不足,教學基礎設施不能達到國家和省市的標準,嚴重影響幼兒教育教學的順利開展。

  2.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嚴重。在本次的調研中,筆者發現地區還有很多幼兒園教育存在小學化傾向,不是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而是一味要求幼兒做作業、背課文、做數學題。幼兒教師也只是簡單的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與幼兒年齡特點相違背,無法讓幼兒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有的幼兒園對幼兒行為和學習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小學化傾向比較重視,與素質要求背道而馳,為幼兒帶來了負面影響。

  3.幼兒教師隊伍結構不盡合理。從地區幼兒園教師隊伍來看,有一些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也有剛剛畢業從事幼兒教育的青年教師,但是從整體上看,教師隊伍不夠合理,青年教師所佔比例較高,教師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其主要是因為,無論是經驗豐富和老教師,還是剛剛接觸幼兒的青年教師,同樣需要透過不斷學習提高其綜合素質,以便更好的滿足幼兒成長髮育的要求。另外,當前地區幼兒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還主要表現在:男教師數量偏低,甚至個別幼兒園中無男教師,這不利於幼兒健康人格的培養。

  4.幼兒教育和家庭教育相分離。家庭作為幼兒生活時間最長的場所,家庭教育對幼兒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家長作為幼兒的啟蒙教師,在培養幼兒方面非常重要。但是個別家長片面地認為將孩子送到幼兒園中,自身便不再需要教育了。再加上幼兒園教師缺乏同幼兒家長的充分溝通,不能及時將幼兒在學校中的情況反饋給家長,不利於家長及時糾正幼兒不良行為和習慣,影響幼兒健康發展。

  二、地區幼兒園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缺乏穩定的經費來源渠道

  當前,地區幼兒園基礎設施不達標的根本原因是經費不足,教育部門並未長期將幼兒教育納入學制系統內,導致幼兒園教育缺乏穩定的經費來源渠道,雖然教育部門多次強調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並未像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那樣在經費方面做出明確規定,不僅如此,幼兒教育在公用經費的投入方面也沒有明確的定額標準。

  (二)幼兒園迫於升學壓力

  縱觀我國基礎教育,升學的主要標準為考試成績,這也是由我國基本國情決定的,但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國的基礎教育帶來了阻礙,導致很多新的教學理念無法得到落實。即便我國教育部門明確規定幼兒在升小學時不需要透過考試,但是因為缺少優良的資源,依然有個別小學為了獲得較好的生源採取入學考試,並根據學生考試成績分班,正是迫於升學壓力,幼兒園不得不根據小學的要求,更了讓幼兒進入師資優良的學校而提前開展小學教育。

  (三)教師缺乏培訓,師資隊伍缺乏政策保障

  當前,地區幼兒園的教師隊伍還存在著觀念陳舊、知識老化等問題,因此無法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本次調研中,幼兒園中近3/4的教師學歷為職高或者職專專業以及大專以上的畢業生,還有很大一部分教師為非幼教專業,專業幼師專業的教師所佔比例過低,甚至還有個鄉鎮中心幼兒園的教師主要由中心小學的教師擔任,這些教師未接受過系統的幼兒教育的學習和培訓,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為教師隊伍建設缺乏政策保障。

  (四)缺乏對學前教育正確認識

  當前,還有很多幼兒家長缺乏對學前教育規律、教育目標以及教育內容的深入瞭解,片面的認為只需將孩子送至幼兒園中即可,接下來的教育工作便是幼兒園教師的事情,而自己主要負責好孩子的飲食起居即可。也不會主動詢問幼兒教師孩子在幼兒園中的生活和學習情況,無法較好地同幼兒園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幼兒教育質量。

  三、進一步提升地區幼兒園教育質量的對策

  (一)加大對幼兒園資金投入,拓寬幼兒教育經費

  幼兒教育事業本身具有公益性特徵,正是該特徵決定了政府部門對幼兒教育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當前,幼兒教育的主體依然為國辦園,並且在短時間內這種格局不會發生改變,因此各地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幼兒園的發展,要進一步加大對幼兒教育的投入力度,在每年制定財政預算時,安排必要的經費用於幼兒教育,並實現專款專用,保證幼兒園教學發展需要。除此之外,情況允許時,幼兒園還可以積極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吸納社會資金用於幼兒教育中的辦法,改善幼兒園教學條件,不斷提高幼兒園辦園水平。

  (二)做好幼兒園和小學的銜接

  對幼兒進行教育,一方面要注意體現幼兒學習的科學性和適當性,另一方面還應該注重教育內容的啟蒙性和豐富性,做好幼兒園同小學教育的銜接。消除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嚴重的問題並不等同於不關心幼兒園和小學的銜接問題,而是應該凸顯幼兒教育不被小學教育的要求所束縛,幼兒教育應該充分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發展需求,運用符合幼兒健康發展的方法進行教學,以促進幼兒健康發展。與此同時,幼兒園還應該為幼兒將來升入小學後的學習打好基礎,運用各類益智活動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幫助其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以便為今後及早適應小學教育夯實基礎。

  (三)加強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

  首先,幼兒園教育管理機構安排幼兒教師參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崗位培訓途徑來提高其專業能力;其次,要積極改革幼兒園教師人事制度,建立起科學的考評機制以及競爭淘汰制度,督促廣大幼兒園教師自覺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然後,要鼓勵廣大幼兒教師採取“走出去”的方式,參與各種學術交流活動,拓寬自己視野,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最後,教育部門要透過採取一定措施聘請男性幼兒教師,以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

  (四)家園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幼兒教育是由幼兒園、家長乃至整個社會共同形成的教育體系,因此要高度重視家園合作。首先,對幼兒園來說,其在自身辦園過程中不能只注重自身收益和社會影響,而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深刻意識到幼兒教育重要性,科學、合理的開展幼兒教育活動。其次,幼兒園要關心每一個幼兒的家庭情況,掌握幼兒家長的文化程度和素養等,特別要關注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兒童。然後,因為幼兒的身心發育還不夠成熟,它們對家庭的依賴性較強,因此要轉好家庭教育。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提出:家庭作為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兒園要遵循“尊重、合作、平等”等原則,獲得家長的支援和理解,積極協助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最後,幼兒園要透過多種渠道和形式跟幼兒家長進行交流和溝通,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及時解答幼兒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和難題,幼兒園也可以透過開展家庭教育宣傳和經驗交流活動等,糾正糾正家庭不良教育習慣,形成一個教育合力,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

  總之,雖然近年來地區的幼兒教育工作開展情況良好,但是依然暴露出一些問題,在幼兒教育方面還需要很多改善的地方,在上文中,筆者針對地區幼兒教育現狀,對如何進一步提升幼兒教育質量發表了幾點自己建議,還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深刻意識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不斷改革幼兒教育方法,推進幼兒教育發展。

  大學生幼兒園調研報告3

  一、幼兒園特色的問題分析

  (一)追求功利

  一些幼兒園把建立辦園特色作為一種功利化手段,把建立辦園特色作為一種教育時尚來追求,掛起了辦園特色的招牌,但只是做了點表面文章,不在內涵上下功夫,或是隻說不做,,說多做少,看似轟轟烈烈,實則很蒼白無力.

  (二)特色等同於特長教育

  很多幼兒園以犧牲幼兒的全面發展為代價換來發展特長以彰顯所謂的特色,幼兒園的特色成為特色班、興趣班或特長的代名詞,特色僅特指藝術教育、體育等方面的工作,它造成了幼兒單方面的發展.

  (三)刻意模仿,失去自身特色

  有些幼兒園受社會、家庭等外在因素的干擾,弱化並拋棄了自己的強勢,而刻意去模仿別人的辦園模式,從而導致幼兒園從有特色到無特色.

  (四)專案過泛

  有些幼兒園不從實際出發,什麼專案都想打造成特色,眉毛鬍子一起抓,結果是樣樣想做、樣樣都做不成.

  二、幼兒園特色問題的成因分析

  (一)社會評價的制約

  當前社會對幼兒園的評價往往是簡單化的、非理性的,多以培養出來的孩子能識多少字、背誦幾首古詩、會算多少道題、能跳多少個舞蹈等來衡量幼兒園教育的優劣,幼兒園為了生存,就一味地迎合社會和廣大家長的需求,這必然導致幼兒園誤入特色發展的誤區.

  (二)幼兒園因素的制約

  首先,園長自身的素質制約著幼兒園特色發展的方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評價一個學校先評價它的校長。一個好校長能帶出一所好學校.園長對辦園特色的形成會起到主導作用.但目前這種專家型的園長極為稀少。

  其次,幼兒園教師的素質制約著幼兒園特色發展的水平.教師是幼兒園的生命和活力所在,幼兒園辦園特色的形成,教師是關鍵.一所幼兒園如果沒有一批教育理念先進、知識功底深厚、教學水平高超並不斷追求創新的教師,其他一切都成了水中月、鏡中花.

  再次,建設幼兒園文化也是建立幼兒園特色的過程。

  (三)幼兒園家庭因素的制約

  家長片面的教育觀和質量觀是特色難以被認可長期以來,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不正確的教育價值觀、重知識輕能力、重認知輕情感等觀念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甚至是當前家庭的主流教育觀,這種教育觀會制約和限制著幼兒園教育改革和創新,同時嚴重阻礙幼兒月特色建設。

  三、幼兒園特色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改革管理模式,下放權力,各幼兒園適當的自主權

  幼兒園特色的發展需要有足夠的自主權,需要激發幼兒園和教師的內在動力和熱情.所以,幼兒園特色教育需要給幼兒園讓出發展個性和創新的空間.

  (二)實現園長專家化和幼兒教師的專業化

  要建立幼兒園的特色,院長要有獨特的理念、獨特的管理風格、獨特的人格魅力,要有深厚的理論品質和個性化的教學思想,即成為專家型的園長.要充分了解每一位教師的個性特點,並注意提供機會讓其展露自己的長處,要為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創造條件.

  (三)幼兒園與幼兒家庭加強溝通,讓家長參與管理

  實現幼兒園的特色教育,必須加強幼兒園與家庭的合作與溝通,讓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園的管理、決策和事務工作,使家長在合作參與中對幼兒園的特色教育產生認同感.

  大學生幼兒園調研報告4

  隨著幼兒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而要在挑戰中贏得發展,歸根到底在於構建優秀的校園文化。而作為校園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幼兒園工會文化,對校園文化的建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能調動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性,激發她們的才智,增強組織活力。本文調查了城西幼兒園18位教工,就幼兒園工會文化建設的內涵、目前工會文化建設的現狀以及教工對本園工會開展文化建設的意見,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調查彙總,發現教工們對工會文化建設一知半解,有和校園文化建設概念混淆的情況,對本園工會近年來所作的工作比較認可,同時渴望在當今工作壓力大的社會形勢下教工身心健康的維護。報告對調查的結果進行了闡述,並對成因進行分析得出相關結論,且依據結論提出了改進設想。

  一、問題的提出

  幼兒園文化是幼兒園群體成員在教育教學和管理實踐中,逐漸積累和共同創造生成的價值觀念、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及其活動結果。它是幼兒園精神、制度和物質等的特色表現,因此它是幼兒園內涵發展的需要,是幼兒園爭創品牌的必需品。“用文化的方式發展有靈魂的教育”是文化教育的發展思路。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各界對教育越來越關注,教育體制的陳舊,家長的期望,生活的重擔壓得教師喘不過氣來,越來越多的教師或多或少產生職業倦怠感,影響了教師核心價值觀的認識,阻礙了幼兒園精神文化的形成。

  工會組織擔負著建設、教育、參與、維護等職能,在當今錯綜複雜的社會形勢下,除了協助行政做好相關工作外,還應發揮引導、激勵等作用,透過各種生活價值教育活動將承載師德內涵的“愛與責任”教育貫穿幼兒園的文化建設。關心教工生理、心理健康,滿足教工合理需要,幫助教工正確認識自我、調整心態,積極參與工作、學習、生活,努力實現“教書育人”“管理育人“良好格局。

  由於教工個體認識的偏差,社會價值取向的不同,使幼兒園在提升教工整體素質,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文化時常常遇到困難。為了瞭解我園教工對工會文化建設的認識,對本園工會目前開展文化建設的滿意度以及對工會今後開展文化建設的期望值,從而更好地開展教工喜歡的,提升幼兒園內涵的文化建設。我們開展了本次調查。

  二、調查目的

  針對社會上一部分教師產生職業倦怠的現狀和幼兒園發展對文化建設的迫切需求,我們開展本次調查。一方面瞭解教工的需求,我園工會實施文化建設的現狀;另一方面分析目前工會文化的缺失或存在的問題,思考應對策略,並在今後文化建設中得以體現。

  透過調查,瞭解城西幼兒園幼兒園工會實施文化建設的.現狀,梳理總結城西幼兒園工會在實施文化建設方面的經驗,分析城西幼兒園工會在文化建設上存在的缺失或問題,思考應對策略,提出建議,同時獲得對工會文化建設的認同、方法與經驗,從而透過工會文化建設,增強工會活力

  三、調查物件與方法

  1.調查方式:調查問卷法

  2.調查物件:抽取本園不同年齡、不同學歷、不同層面的會員18位。

  3.調查內容:對工會文化建設的認識;本園工會文化建設開展的情況;對工會文化建設的需要及建議。

  四、結果與分析:

  (一)不同年齡教工個人愛好、生活改善指標、對文化建設的理解及重心確定的調查。

  表一:不同年齡教工的個人愛好、改善指數、文化建設理解及重心確定對照

  由上表可以看出,一般情況下教工的個人愛好、生活改善指數等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文化底蘊的變化而變化,年輕的教師喜歡活潑、時尚的運動,容易接受一些先進的科技資訊等;年齡偏大的教師對文化建設的認識可能注重實際一點,對一些比較高位的理念有牴觸情緒等,而對目前工會文化建設的要求可能也就低一點。為了杜絕這些無關因素的影響,本次調查特意對教工的年齡、文化程度、性格愛好進行統計分析。從調查結果來看教工的興趣愛好、改善指標、對文化建設的理解都比較集中,並沒受教工的年齡、文化層次、家庭結構等因素的影響。可能時幼兒園長期開展團隊活動,營造和諧氛圍的結果,大家意識形態比較相似。

  (二)對本園工會文化建設的現狀調查(見表二)

  在對工會文化建設的現狀調查中發現83%的教工都參與過幼兒園的法規學習,尤其是關係到教工切身利益的《女職工相關權益》的學習,有100%的教工參與教代會、民主管理等的工會活動,說明本園工會能維護教工的合法權益。滿足教工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另外透過組織教工開展師德徵文、關愛兒童、師德標兵評選、募捐等不同形式的活動在園內大力弘揚先進,並帶領教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參加師德建設;工會能關心教工生活,關注教工身心健康,除了積極參加上級工會組織的各項文體活動以外,還在園內開展讀書、走進經典等活動,提升教工的內在素養,陶冶情操。工會也能滿足教工高層次的需要,積極主動的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展示亮相活動,幫助教工樹立自信,實現自身價值。

  (三)對教工工會文化建設的期望調查

  以評判題的形式請教工在選項中列舉前三項作為自己的答案,統計過程把得票最多的選項依次計入下表(見表三)

  從調查中發現多數教工對目前的工會工作還是比較認可的,認為幼兒園在近兩年的師德建設、文明班組建立還是有成效的。另外對自己希望的或者說是自己喜歡的工會活動形式做了選擇,選擇的結果體現了教工們理性的一面,反應了教工對沒有壓力的娛樂活動的嚮往,也正如教工在問答題中反映的最好是組織一些沒有任務性的娛樂活動,來活躍教工的身心。

  (四)對教工問答題部分的彙總發現:一部分教工提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改善一下伙食結構,增加一些粗糧、酸奶等等。而且對雙休日組織外出旅遊的呼聲很高,對工會實施文化建設建議可以開展教工獻計獻策活動,和教科研、師訓工作有機結合,加強整合。

  從以上的調查結果可以瞭解到:

  1.種種壓力造成部分教師產生職業倦怠感

  從以上對照表中可以瞭解到:三個年齡段教工的最大愛好都偏向於外出旅遊。確實現在教工工作壓力大,遠離都市的嘈雜、放鬆心情親近大自然、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對教工的良好性情的培養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外出旅遊可以陶冶情操,培養教工間的團結協作的精神。但是我們從更深層次的分析,教工們很想工會組織活動,最好是那種沒有任何思想負擔的外出旅遊等等。因為工作、學習、生活上的種種壓力已經讓他們心力交瘁,厭倦了那種一成不變的東西。隨著身體素質的不斷下降,年紀大的老師面對不斷更新的教育形勢覺得力不從心,所以不想給自己更多的壓力,年輕的教師由於生兒育女佔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使他們無暇顧及學業和事業的發展,以至於缺乏自信,在紛繁的競爭中顯得很茫然。以至於他們都想尋找釋放壓力的時間和空間,而外出旅遊是教工用身體勞累替代心理疲憊,幫助教工暫時忘掉煩惱,達到調節工作節奏目的的最佳途徑。

  2.教工核心價值觀的缺失

  從教師對改善指標的確認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大部分教師首選健康指數,而只有少數教工提出學歷水平、價值體現等方面的改善。當然健康是根本,只有健康才有充沛的精力應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當前社會各界對教育的期望值很高,教育體制的陳舊,獨生子女給發展帶來的弊端,社會上收入的不均衡使教師覺得壓力大,教師這個職業的幸福感無法得以實現,導致了部分教師責任感的缺失,形成核心價值觀的偏離。教師們安於現狀,把教師這一職業作為謀生的職業,對自身缺乏約束,對價值體現缺乏追求。

  3.校園文化建設和工會文化建設概念混淆

  工會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部分,在調查中多數教工能認識工會文化建設的外延,但是也有少數教工把工會文化建設與工會的職能和校園文化建設等概念混淆。這是因為:我園多年來始終堅持依法辦園,民主管理,透過先進教工之家的建立瞭解工會的職能,但對工會文化建設的宣傳力度不夠,導致了教工在選項面前無所適從,因而出現一部分教工無法識別的情況。

  4.已有價值教育成功經驗為教工接受

  從上述調查中還可以清楚的看出教工對工會文化建設的重心的認可上比較統一,大家認為精神文化是關鍵,這是大家得以遵從、追求的目標,另外團隊建設也是大家的首選,因為城西幼兒園多年的生活價值教育活動的成功經驗讓工會在文化建設中得到借鑑,讓教工在活動中加以體驗、感悟和反思。例如:利用三八節開展“慶三八·唱紅歌”教師拉歌賽時,我們以年級組為單位,鼓勵組內成員合理分工,友好合作,優勢互補,創意完成。這是我們對教工開展以合作為主題單元的價值教育時,採取的體驗、感受合作的快樂,使組員的長處得到充分發揮,也使處於劣勢的教工減小壓力。在反思時教工們最大的感受就是享受合作表演給她們帶來的快樂,感受年級組團隊活動給她們的樂趣。

  五、小結和建議

  (一)減輕教工負擔,幫助教工消除職業倦怠感

  隨著課改的深入,教師工作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況且各類文案的撰寫佔用了教工大量的時間,造成了教師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她們渴望工會活動能給她們帶來一線生機。但是目前工會組織教工的讀書活動、師德徵文、學陶論文徵集等都需要大家用文案的形式呈現,使教工對工會活動失去信心。為此要消除教工職業倦怠感,必須瞭解教工所需,從實質上關心教工的生活,可以採取多種形式為教工減負。

  1.工會活動與幼兒園工作有機融合

  針對幼兒園教師工作壓力大的情況,工會利用各種途徑幫助教工減負。將工會活動有機地融合在幼兒園各項活動中。例如,與教研組聯手開展讀書、參觀活動,師德建設與師訓工作結合,愛生活動也可以和家長工作結合。幼兒園的民主管理會議可以和常規的代表培訓、骨幹會議、教代會等同時進行。這樣從時間上可以減少無謂的消耗,從精力上也可以減少教工的負擔。讓教工既完成了相關任務,又得到身心愉悅。騰出時間、騰出精力投入教學工作,避免教工帶著任務參加活動。

  2.小型多樣的娛樂活動舒緩教工的壓力

  深入教工,瞭解她們的所需,關心教工生活,特別關注教工的身心健康,整合各方資源開展一些健康知識諮詢、心理健康遊戲等,幫助教師瞭解健康的秘訣。定時開展體育鍛煉,做到定人、定點、定時。繼續開展二週一次的教工活動,建立和諧寬鬆的人際關係,幫助教師增強心理適應能力。利用雙休日、節假日多組織教工開展一些有利於身心健康的外出旅遊活動,使教工緊張的情緒得以及時排洩。

  3.積極爭取教工福利維護教工合法權益

  工會要想方設想為教工辦實事,關心弱勢群體,解決她們的後顧之憂。除了做好民主管理,維護教工參與權、監督權以外,還要積極為教工爭取福利,改善辦公條件,使教工合理的需要得到滿足,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

  (二)注重“價值”教育,幫助教師形成核心價值觀

  “價值教育的核心是在幼兒園生活和工作的各方面建立一套被認可的原則和被深信的理念”。是透過各種主題單元教育活動,讓教工設身處地的認識自身的角色,感悟教師這一職業的使命感、責任感,從而反思自己的行為符合正確的、社會認可的道德觀,久而久之形成教師核心價值體系。把教育本身的價值意義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價值。工會在文化建設中必須塑造員工的核心價值觀,以德塑行,以行錘範,在這一過程中享受到教書育人的樂趣、自由創造的喜悅和自我價值的昇華。

  1.師德建設融入價值文化

  愛心與責任是我們師德建設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當今社會種種誘惑面前,教師是不是從內心裡對工作的認同,看到了工作過程中的意義和價值,透過職業體現生命的價值,取決於教師對職業倦怠的克服和幸福感的啟用程度,而這些往往要透過對教師的職業道德的呼喚。教師應在正確認識自我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個性、興趣、優缺點和工作能力,建立合理的角色期待,制定切實的目標,從而避免挫敗和由此造成的心理失衡。可以透過“愛與責任交融,價值與文化兼程”為主題的經驗分享活動的開展,挖掘教師的閃光點,分享不同個體的成功經驗。透過愛心傳遞,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包容身邊的每一個不如意,調整心態,用無邊的大愛激發公民對社會的強烈的責任感,從而實現自身的價值。

  2.價值教育滋生職業道德

  愛心和責任也是生活價值教育主題中的兩個重要核心內容。透過主題活動的開展,讓教師體驗、感悟從而反思自己的行為。工會除了對教師進行愛心與責任相關的師德教育,還要藉助教工之家、和諧校園的建立,開展愛心與責任的價值教育,可以學習勞動模範、三八紅旗手等先進人物的事蹟對教工進行薰陶,用鮮活的事例詮釋職業道德的力量,讓教師設身處地的感悟愛與責任的魅力。結合幼小銜接工作的開展,組織教師與小學老師座談,瞭解幼兒園的啟蒙教育對孩子智力的開發和學習習慣的養成的重要性,用簡單而生動的例子讓教師體驗幼兒園教師這個職業的幸福感,從而形成正確的核心價值觀。

  (三)加強宣傳培訓,理解工會文化建設的內涵

  針對教工對工會文化建設內涵理解的模糊。工會一方面要作好教工的學習培訓工作,一方面還要注重工作成效的展示,為此:

  1.加強學習管理,瞭解工會文化建設內涵

  幼兒園成立文化建設學習培訓工作機構,建立相關的培訓制度,責任到人、落實學習內容,有效利用社會資源,透過自學、邀請專家講座等多種途徑,對教工宣傳培訓,在反饋中,工會掌握教工的學習動態,及時干預。且組織教工參與工會的相關活動的策劃和工作的落實,讓教工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提升理解度從而更自覺地參與工會文化建設。

  2.加大宣傳力度,瞭解工會文化建設進展

  利用工會之窗宣傳報道學校工會文化建設的花絮,讓教工更好的瞭解工會工作,聽取教工的反響,以合理化建議的形式動員教工為工會文化建設獻計獻策。對教工關心的熱點問題組織教工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從中掌握教工的心理變化,更及時、有效的與教工溝通交流。

  (四)豐富建家內涵,推進工會文化建設的實施

  教工之家涵蓋了工會文化建設的全部,透過教工之家的建立推進文化建設不愧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在此過程中我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1.從建“家”園著手,推進物質文化建設。在園內辦公室、走廊、廁所、食堂等各個地方進行精細化的佈置,滲透生活價值教育中簡樸、尊重、自由的元素。為教工爭取福利,安排一個活動場所,添置一些活動器材,讓教工在工作之餘能寫意片刻。以人為本,體現溫馨、溫暖的家氛圍。

  2.以定“家”規為載體,推進工會制度文化建設。在十二五規劃制定期間,調動教工的積極性,發揚主人翁意識,人人參與家規的完善工作。深入群眾聽取意見、反映訴求、維護權益、推動發展,促進和諧。

  3.以樹“家”風為宗旨,推進工會精神文化建設。號召全體教工團結互助、和平相處,包容同伴的過失,對困難的教工有愛心、有行動,同事間誠實守信,營造溫馨的家氛圍為幼兒樹立典範。同時藉助年級組活動這一載體,透過讀書交流活動、參觀活動,瞭解社會流行元素。

  4.以立“家”業為目的,推進工會的行為文化建設。工會加大力度對教工進行宣傳,發揚每一位教工的閃光點,鼓勵大家以自己的行動樹立教師的形象,愛崗敬業、樂於奉獻,努力擴大周邊影響。繼續以年級組為單位,藉助幼兒園共同體的運作模式,提高教師的業務素養,透過展示亮相,積累經驗,不斷壯大幼兒園這份家業。

  當前,我園工會文化建設還處於一個探索和實踐階段,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提煉,形成具有幼兒園自身特色的工會文化。透過工會文化建設,夯實共建共享的思想基礎,將工會文化與幼兒園發展融為一體,相互促進、相互發展,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切實加強和改進工會工作,充分發揮工會在幼兒園管理中的作用。

  大學生幼兒園調研報告5

  遊戲是幼兒園最基本的活動。在幼兒園的課堂教學中引入遊戲的機制,並不是將遊戲與教學簡單的相加,而是在遊戲與學習的聯結點上,將教學與“學習”統一起來。幼兒園遊戲被納入課堂教學中,是以幼兒的主動學習和主體性發展為主要特徵,體現生動活潑、積極主動、興趣與能力並重的時代特色的教學活動模式。

  一、遊戲在幼兒園課堂教學中缺乏運用的現狀分析

  在幼兒園的教育實踐中,遊戲和教學的概念常常被混淆,遊戲成了有各級教學目標的、按教師意志和計劃進行的活動,把課堂教學的功利性和嚴肅性帶入遊戲中,幼兒成為了被動接受知識灌輸的學習者,在喪失了內在品格的遊戲中,兒童就得不到充分的“享樂”“體驗”與“表達”,因而在幼兒園中的教學體系中出存在著“灌輸式”和“放羊式”的教育現狀。

  二、幼兒園遊戲與課堂教學的關係分析

  幼兒園遊戲作為幼兒的基本活動,是與幼兒年齡特點相適應的學習方式。在遊戲活動中發生著大量的學習活動,遊戲是幼兒園課堂教學的途徑之一。由於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幼兒園教學必須以遊戲作為基本的途徑,教師組織與指導幼兒的遊戲活動,目的不僅僅在於讓幼兒“玩”,而且還在於引發、支援與促進幼兒的學習活動,使“玩”轉化為幼兒的學習經驗。

  教學是現代社會幼兒學習的一種特殊形式,它不同於幼兒在日常生活(包括遊戲)中自發的學習活動,它是由教育目的控制的有方向性的學習活動。課堂教學應當包括教師對幼兒學習活動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與指導幼兒的學習活動,根本目的是透過對幼兒學習環境的控制來達到對幼兒學習經驗的控制。

  從某種程度上講,兒童的遊戲就是一種隱性學習,遊戲和學習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的,遊戲的過程就是幼兒學習的過程,“在遊戲教學中,兒童過去的經驗得以再現,當前的現實得以表徵,未來的可能得以萌發和預期。在遊戲中,兒童既有對客觀知識與規律的探索與發現,有對做人準則的道德規範的實踐與演練,也有對美的事物的崇尚和體驗。”當然,學習只有成為一種有趣的“遊戲”時,幼兒才會忘我的投入,才會把學習的過程變成一種遊戲的過程。由此,二者是不可分離的。正確理解和把握這種關係,幼兒可以在學習中游戲,“學中寓樂”;也可以在遊戲中學習,“樂中寓學”。

  遊戲與教學是有內在聯絡的,這種聯絡表明兩者不是對立的。但遊戲與教學又是各自獨立的,這種獨立表明兩者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不能混為一談。前者更多地強調“目的”“計劃”“效果”,強調的是教師指導下的幼兒活動。後者更多地強調“興趣”“表現”“過程”,強調的是幼兒自主的活動,兩者的規範不一樣,本質的規定性方面也不一樣。因此,對幼兒來說,遊戲與課堂教學都有獨立存在的價值。

  三、迴歸幼兒園課堂“遊戲化”教學

  1、創設輕鬆愉悅,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

  幼兒園課堂教學環境是一種“隱性課程”,它對開發幼兒的智慧,保證幼兒的心理健康,促進幼兒個性全面協調發展具有獨特的功能和價值。因此,教學過程不應是刻板的、僵化的、複製的、一成不變的,而應是開放的、自由的、平等的。讓幼兒自始至終都處於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

  2、精心的遊戲教學準備

  一個成功的教學遊戲應符合以下的質量標準:選擇的遊戲因素契合幼兒的年齡(遊戲因素可分為操作遊戲動機、遊戲性體驗、夥伴關係和外部條件);選用的遊戲因素與教學內容相匹配;遊戲任務難度與幼兒已有經驗相匹配。

  3、明確教師在課堂遊戲中的角色定位

  (1)教師是幼兒遊戲環境的創設者。

  (2)教師是課堂遊戲活動的觀察者。

  (3)教師是課堂遊戲活動的參與者與指導者。

  (4)教師是課堂遊戲活動的評價者。

  (5)教師是幼兒課堂遊戲活動的反思著。

  4、將遊戲體驗迴歸教學精神

  迴歸幼兒園“遊戲“課堂教學活動,充分將遊戲與幼兒園課堂教學相整合,挖掘遊戲對幼兒的教育價值,具備遊戲精神,使它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手段,也是幼兒園教學體系中不可疏忽的一種童年精神。遊戲精神是兒童精神的基本表達和基本概括,這是一種原發性的生命精神,一種成長的精神,一種完整而和諧的精神,一種自由與創作的精神,為幼兒的成長髮展積累更多有價值的社會經驗。

  大學生幼兒園調研報告6

  近十幾年來,隨著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幼兒園(所)數量驟增,辦園形式日趨多樣化,陳舊的幼兒園的管理方法和手段顯得難以適應,暴露出的問題亦越來越突出。

  1、幼兒園管理者素質偏低,難以掌握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管理仍處於“經驗型”的水平

  從我們掌握的情況看,我國幼兒園園長的素質普遍較低,少數園長不具備國家規定的合格學歷和任職資格。據調查,華北某省有1/3的園長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學歷要求;在所有園長中,受過幼教專業培訓的僅佔31.92%。這樣一批素質較低的園長很難勝任科學的管理工作,導致一些幼兒園的管理仍停留在“經驗型”的水平。管理缺乏目標,整天忙於具體事務,能做多少算多少;工作不分主次;辦事憑感覺和經驗;對上滿足於所佈置的工作,對下滿足於發號施令,指揮多於引導,命令多於說服,加之目前許多幼兒園經費匱乏,園長把主要精力放在籌措資金上,無暇學習和鑽研管理理論,自身素質和管理水平更是難以提高。

  2、管理缺乏整體性和協調性

  幼兒園有效的管理應該是從幼兒園的整體目標出發,充分協調管理中人、財、物、事、資訊、時空六大要素之間的關係,加強各部門之間的配合與協作,實現最佳的整體效益。但我國的幼兒園往往不能正確地處理整體和區域性的關係,過分強調區域性利益,以區域性代替整體。例如:在保育和教育管理上,重教輕保;在教育教學管理上,偏重智育,忽視體、智、德、美諸方面的互相滲透和有機結合;在制度管理上,重規章制度的規定,輕規章制度的檢查和落實;在人、財、物的管理中,重視裝置設施和經費管理,忽視園風建設和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各部門各自強調自己的權利和利益,缺乏協作和溝通;園領導有時只搞集中不搞民主,挫傷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失去了凝聚力。這一切都嚴重影響和阻礙了工作的正常運轉。

  3、幼兒園管理目標與實際工作脫節,預定目標無法實現

  以往經驗型、事務型的管理模式,不重視管理目標的制定,現在的幼兒園雖然意識到了目標管理的重要性,但目標與實際管理活動之間常常是脫節的,表現在:

  一是園領導的工作常常偏離目標。雖然制定了目標,但園領導在做具體工作時,經常把目標丟在腦後,心中無數,目標形同虛設;

  二是不能對總體目標進行分解,使目標落實到各部門和各項工作、活動中,目標過於籠統,缺乏可操作性;

  三是缺乏實現目標的具體計劃、措施和手段,也就是說目標與管理活動之間缺乏實現的橋樑。

  4、缺乏評價管理效果和質量的可靠標準和方法

  衡量一所幼兒園的保教質量的辦園水平,需要藉助科學的評價手段。但目前幼兒園的評價工作缺乏可靠性和科學性,表現在:

  一是一些行政管理部門或幼兒園自定的評價標準過於籠統、抽象,缺乏可操作性,一些指標根本無法測定;

  二是評價中主觀性、隨意性較大,方法和手段欠科學。如:評價方案中各專案的權重和分值基本上是評價者憑藉主觀經驗賦予的,很少採用量化方法,對評價結果大多采用定性的綜合分析和等級評定,缺少量化分析;

  三是評價只注重結果,不注重整個管理過程的正確性和有效性。評價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大大降低了評價的信度和效度,影響了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真實性。理自身所存在的問題外,一些與幼兒園管理有關的不利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約著幼兒園管理工作的改進和提高。

  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上級主管部門的有效指導

  目前,絕大多數幼兒園是部門和單位辦園,在領導體制上隸屬於主辦單位,這些主辦單位在資金、裝置、人員方面給予了幼兒園必要的支援,但他們往往缺少懂幼教業務的專業人員,不能對幼兒園實施有效的指導。而幼兒園的業務主管部門又必須透過主辦單位來實施對幼兒園的業務領導,這種間接的業務管理難以產生直接效果,甚至會出現上級管理要求和意見不能及時傳達到幼兒園或幼兒園在貫徹執行上出現偏差的現象。

  2、幼兒園的辦園自主權得不到落實

  雖然《幼兒園管理條例》和《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規定“幼兒園園長負責幼兒園的全面工作”,但在幼兒園實際管理活動中很難得到落實。幼兒園的經濟權、人事調配權、教職工的聘任權基本由上級主管部門掌握,園長的責、權、利不統一,只能履行職責但缺乏相應的權力。特別是在用人上,“想要的人進不來,不想要的人推不出去”,使得幼兒園的管理改革無法順利進行。

  3、幼兒園收費偏低,辦園經費短缺,辦園條件簡陋

  長期以來,幼兒教育作為一項福利事業收費一直偏低。近年來,隨著物價的上漲,辦園經費支出越來越大,收取的保育費難以應付日常開支,加之許多主辦單位只撥付教職工的人頭費,使得幼兒園無力再拿出資金改善辦園條件。一些陳舊的裝置得不到更換,房屋得不到修繕,玩教具、教學材料、圖書數量不足。保教質量、管理效果自然受到影響和制約。

  4、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幼兒園管理體制對市場經濟缺乏承受力和應變能力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幼兒園基本上是處於主辦單位“全包”的封閉狀態,事事由主管部門安排,幼兒園只管關門辦園。而面對市場經濟的新形勢,許多幼兒園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和承受力,一旦沒有了上級部門的財力支援,就顯得無所適從,難以應對。當前,一些企業在轉換經營機制,為減輕企業負擔,將幼兒園從企業中分離出去,幼兒園成為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面對這種管理上的轉軌,由於沒有配套的改革措施,導致一部分企業辦園陷入困境,被迫關、停、並、轉。

  透過對幼兒園管理中的主要問題和制約幼兒園管理水平的相關因素的分析,使我們對幼兒園的管理現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為深化幼兒園的管理改革,切實提高管理效益和質量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啟示。

  大學生幼兒園調研報告7

  為了全面瞭解我市民辦幼兒園目前的辦園狀況,我們於20xx年組成專題調研組,分別對全市128所成型民辦幼兒園進行了調查研究。調查研究採取聽取介紹、實地察看、檢視資料、檢查賬目、個別走訪、問卷調查等方法,重點從依法辦園、辦園條件、園務管理、保教工作等四個方面加以調研,每所幼兒園調研結束時均把有關情況與被調研幼兒園的負責人作了交換,並對其中的19所辦園較差的幼兒園提出了整改意見。

  一、主要成績

  1、辦園理念不斷更新。農村幼兒園改制後,廣大辦園業主的辦園理念在教育實踐中逐步提升。他們不僅把辦園作為一種家業,更作為一種事業。他們普遍認識到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把全面貫徹幼兒教育方針,全面提高保教質量作為辦園的指導思想,認真貫徹《民辦教育促進法》、《幼兒園管理條件》、《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自覺接受當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統籌規劃和監督管理,接受教育主管部門的教育管理和業務指導。

  2、辦園條件不斷改善。改制前我市幼兒園的辦園條件普遍較差,改制後廣大業主積極籌措資金建造園舍,添置教育現代化設施裝置、購置大型玩具和圖書資料(material)等,辦園條件得到較快改善。目前各鎮中心幼兒園的教學、生活用房及衛生、安全、消防、供水、排水、供電等設施裝置基本配置到位。各幼兒園的廚房設施能嚴格按照市衛生監督所的要求改造、添置。與此同時,不少幼兒園重視了幼兒園環境的淨化、綠化、美化工作,努力使幼兒園的生均佔地面積、生均建設面積、生均綠化面積逐步達標,園內環境逐步最佳化。

  3、辦園行為不斷規範。總體上說,廣大辦園業主的法制意識逐步增強。

  一是依法保障教職工人員工資、社會保險和福利,按政策規定發放教職工的工資。

  二是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規範辦園行為。

  三是按類別、按政策收費,財務、會計制度逐步建立,代辦費和伙食費能按時結清並公示,辦園所需經費和發展資金基本有保證。

  四是在多數幼兒園實際擬訂了辦園的目標和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五是加強了幼兒園的安全管理、建立了安全長效機制,尤其是幼兒接送等制度,基本消除了“幼兒接送車”現象。六是大多數幼兒園能按年齡限班額編班。

  4、辦園質量不斷提高。各幼兒園都把提高保教質量放在重要的位置。

  一是提高保教隊伍的思想素質,主動派送教師和保育員外出學習培訓交流。

  二是制訂園務、教研、衛生保健與保育、一日活動安排等計劃,並按計劃實施、檢查、總結,保證教學有序進行。

  三是加強了家園聯絡活動,重視幼兒個性發展和良好行為養成教育。四是科學安排一日活動,以遊戲為幼兒的基本活動內容,激發興趣,開發智力。五是重視健康教育,建立了幼兒健康檢查制度和健康檔案。

  二、主要問題

  法規意識比較淡薄。一些幼兒園沒有辦園許可證照樣在辦園;有個別幼兒園仍違規使用幼兒接送車;有個別幼兒園違規收費;一些規模小、設施差的村小幼兒園為搶生源惡性、壓價收費競爭、缺乏規範管理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