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策劃書(精選6篇)

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策劃書

  不經意間,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結束了,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新工作目標和挑戰,是時候開始制定策劃書了。一起來參考策劃書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策劃書(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策劃書1

  本次社會實踐服務團是由上海海事大學社會實踐隊、北京物資學院社會實踐隊、貴州大學明德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社會實踐隊組成。此策劃擬定後,提交共青團貴州大學明德學院委員會稽核批准後,轉交所屬實踐地共青團縣委員會審查同意,方可依照策劃根據實際情況實施。

  一、活動前言

  “三下鄉”是宣傳有關文化、科技、衛生方面的內容知識,讓農村知道,促進農村文化、科技、衛生的發展。大力開展有關文化、科技、衛生的“三下鄉”活動,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具體體現。上個世界八十年代初,黨中央首次號召全國大學生在暑期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1996年12月,中央宣傳部、國家科委、農業部、文化部等聯合下發《關於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的通知》。1997年,“三下鄉”活動在全國正式展開。作為當代大學生,作為一名優秀的青年志願者,應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以實際心動回應時代召喚,以親自體驗見證黨的光輝。

  大學生的“三下鄉”活動涉及面廣,內容豐富,但必須與農村實際相結合,如果不認真對待,可能會流於形式,成為“面子”工作。在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大學生也可以將當地政策和先進的規劃理念,在廣大農村傳播。

  二、活動背景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我們的黨走過了100年艱苦奮鬥的道路。在此情況下,我們發現無論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建設中皆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東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尤其是當年紅軍走過的地處高原土地荒漠化嚴重的烏蒙之地,歷史意義深遠但實際情況不容樂觀的貴州。我們作為當代青年,為祖國發展做出應有貢獻是義不容辭的。

  三、活動指導思想與宗旨

  為了進一步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和團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中青聯發[2005]3號)檔案精神,按照由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學聯共同舉辦的關於開展20xx年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是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談會精神,發揮社會實踐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瞭解基本國情,不斷增強在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的偉大實踐中奮發成才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決定,今年暑期繼續組織開展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並且今年是建黨九十週年,根據教育局黨委的要求開展建黨90週年系列活動,以營造慶祝建黨100週年的濃厚氛圍,回顧黨的奮鬥歷史,謳歌黨的光輝業績,進一步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進一步激勵大學生的堅定理想信念,進一步增強我們的歷史責任感,從而更加熱愛黨、堅定黨的領導。結合貴州省內的實際情況,由貴州大學明德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聯合上海海事大學、北京物資學院開展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四、活動主題

  “弘揚紅色革命精神、走工業強省道路”

  五、活動目的

  本次社會實踐旨在發揚我們“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向偏遠貧困的革命老區提供服務,進一步幫助鄉村拓寬知識面,推動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同時也為了更好的檢驗我們的獨立性,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全面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綜合素質而開展此次活動,便於以後更好的回報社會。充分利用大學生的社會宣傳作用,傳播志願精神,呼籲社會,爭取更多社會力量參與貴州建立工業強省的目標,支援貴州,發展西部經濟。

  六、活動形式

  活動開始在遵義會議會址舉行啟動儀式,啟動儀式完後,走訪紅色景區,深入瞭解長征意義,弘揚革命精神,探訪當地老紅軍,走訪當局,向人民群眾宣傳工業強省建立的意義及“貴州省十二五規劃”的目標。

  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策劃書2

  一、活動背景:

  教育是民生之基,學習是富民強國之本,發展農村的義務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規劃綱要》中指出,2020年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有三個,其中第一個是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第二個是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第三是進入人力資源強國的行列。同時,綱要提出要把教育公平作為一個最核心的目標和原則,這就意味著加強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縮小城鄉差距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突出問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中也指出,農村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域性性的重要作用。

  學校為豐富大學生暑期文化生活,支援、引導和激勵廣大青年學生加強學習實踐黨的理論成果和創新意識,積極投身到推動科學文明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偉大實踐中,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和時代精神,在實踐中瞭解國情,奉獻社會,服務人民,提高素質。學院組織的“三下鄉”活動,希望透過社會實踐,鍛鍊我院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達到學生與社會間的雙贏局面。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理論聯絡社會實際,透過親身體驗,積累豐富經驗,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為響應按照校團委,院團委等上級部門的統一部署,我支部現決定到廉江市石嶺鎮廣勝小學開展今年暑期的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二、活動目的:

  1.針對當地教育水平,開設多種豐富多彩的課程,為當地青少年朋友帶去新活力、新思想、新科學,在豐富當地學生暑期生活之餘,提高他們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培養多種才能,開拓他們的新思維,激發當地他們的發憤圖強、不斷爭取的良好品質。

  2.設定手工課程,舉辦手工藝品大賽,鼓勵、引導更廣大的青少年正確認識環保、自覺踐行環保,不斷擴大社會各界對生態環保的重視和支援。

  3.開展普法知識教育,邀請當地的公安部門宣講法律知識,幫助學生及當地群眾增強安全意識,提高法律素養,並學會透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4.參加“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豐富了大學生暑假生活,讓大學生學會時刻關心鄉村教育的重要性,培養大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進一步激發大學生成長進步,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努力擴大大學生參與面和受教育面提高自身的素質,實現全面發展。

  5.培養大學生為鄉村服務的意願,樹立新農村建設的意識;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以提高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基本點,使參加實踐的大學生真正實現實踐一處,服務一方,也讓人民群眾真實地體會到新世紀大學生的高尚情操和美好情感。

  三、活動主題:

  豐富大學實踐生活,促進農村教育文明。

  四、活動基地及簡介:

  1.基地:廉江市石嶺鎮廣勝小學

  2.基地簡介:廣勝小學成立於1987年,地處風光如畫,美麗富饒的廣東省湛江市廉江市石嶺鎮,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實驗學校”,“湛江市‘雙優’學校”“湛江市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學校環境非常清幽,共有四棟教學樓,一棟教師宿舍,一個籃球場,最具特色的就是擁有幾十個乒乓球檯,還有種滿大王椰和榕樹的操場,是師生開展教育活動及體育活動,吸取知識,鍛鍊身體素質的理想之地。學校擁有一支思想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教師隊伍,他們以高度的事業心與責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並注重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經常會開展不同的活動,如演講比賽,乒乓球大賽等。今年該校的標語是“給力廣勝,幸福石嶺”。

  五、本隊基本情況:

  1、隊名:

  2、負責人:

  3、口號:同一藍天下,幸福齊飛翔。

  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策劃書3

  一、活動主題:

  關愛留守兒童,建設兩型社會,學習雷鋒精神

  二、活動背景及目的:

  “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始終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程序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基礎性作用。三農問題的解決與否,關係著我國社會主義道路的程序,作為未來社會主人翁的當代大學生,更應該為三農問題的解決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然而在新農村建設的道路上,我們仍然存在一些阻礙。留守兒童問題就是近年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隨著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於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卻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我們希望透過此次活動,調研當地留守兒童的現狀,汲取關愛留守兒童的經驗,發現當地政府機關與相關機構針對留守兒童問題的管理工作之中存在的問題並嘗試找到解決方案,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資源的約束也越來越突出,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證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我們國家經濟結構正面臨轉型,即從過去“高投入、高能耗、高汙染、低產出”的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汙染、高產出”轉變。“兩型社會”的提出,不僅對於城市建設有重大意義,對於加快新農村建設同樣有其深刻的影響。我們希望透過此次“三下鄉”的社會調查,瞭解農村地區“兩型社會”的建設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切實合理的解決方案。

  大學生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程序,為大學生了解中國國情開啟了一扇視窗,密切了高等教育與新農村建設的關係,這有益於高教體系建立針對性和切合實際地促進新農村建設的策略和途徑。為了緊密關注新農村建設,積極響應校團委號召,

  圍繞“關愛留守兒童,建設兩型社會,學習雷鋒精神”這個主題,暑假期間我院決定率團赴xx,開展為期四天的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三、團隊名稱:

  xx大學xx學院20xx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團

  四、正式活動時間:

  xxxx

  五、活動地點:

  xxx

  六、參與人員(共人):

  帶隊老師:

  xxx成員及小組分配:

  團長:

  團長助理:

  新聞組:

  學術組:

  秘書組:

  後勤組:

  七、時間安排:

  (1)初期準備宣傳工作:6月初

  (2)前期工作佈置:6月中旬

  (3)隊員選拔:6月下旬

  (4)具體事宜準備:6月底、7月初

  (5)正式活動進行:7月中旬

  (6)後期宣傳報道:7月底、八月初

  (7)後期總結工作:7月底至八月

  八、活動流程:

  1.初期準備

  (1)前期宣傳與準備

  ①線上宣傳:

  a.6月18日(暫定),在xx上發表日誌(詳見附錄三),具體介紹三下鄉活動,明確註明對於實踐團成員的分組要求和能力要求;

  b.xx微博、xx人人同步宣傳,貼出xx博文日誌連結;

  ②線下宣傳:

  a.製作宣傳海報(2張)張貼於公寓樓下;

  b.各年級找一名負責人將報名表一張,三下鄉人員選拔通知一份交至各個班長,由班委在班級裡代為宣傳(紙質檔報名表,各班視報名情況自行復印)

  ③報名準備:

  a.製作報名表(見附錄一);

  b.建立報名專屬電子郵箱。報名表下載郵箱:xx

  (2)報名流程

  ①紙質檔投遞:

  在6月22日(週五,暫定)17:00之前以班級為單位統一上交紙質報名表至xx;

  ②線上報名:

  在6月22日(週五,暫定)17:00之前將報名表電子檔投至xx;

  ③報名材料稽核:

  在6月25日早上(週一,暫定)邀請xx老師以及主席團成員對提交的報名材料進行稽核篩選,選出參加面試的人員名單。

  (3)面試流程

  ①前期準備:

  a.6月25日早上初選結束後,將進入面試環節的名單于xx上公示,並安排進入面試環節的同學進行面試順序抽籤,以及告知(6月26日下午14:30分)面試環節的流程與注意事項;

  b.準備邀請函聯絡評委;

  c.聯絡xx借好場地。共兩間教室,分別用作面試和候場(如進入面試環節的人數偏多,則準備兩間候場室);

  d.製作用於候場室展示的電子相簿(內容關於歷年“三下鄉”活動風采);

  e.安排好候場室的工作人員以及面試主持人,製作好候場室的簽到表以及擬定主

  持人需要宣讀的面試注意事項與評分標準;

  f.製作好評委評分表(詳見附錄二);

  g.擬定好面試第二環節——抽題問答環節需要的題目;

  h.準備好筆與飲用水。

  ②面試流程:

  a.所有面試同學在候場室候場,由主持人宣讀面試注意事項與評分標準;

  b.正式開始,由工作人員引進單個面試者進入面試區,並讓後兩名面試者提前做好準備;

  c.第一環節:自我介紹(1分鐘-1分30秒)。主要內容包括自身優勢、才藝說明等,主持人計時,超過1分30秒酌情扣分;

  d.第二環節:抽題問答(1分鐘左右)。由主持人引導面試同學抽題,準備時間10秒,回答時間不超過1分鐘。主持人計時,超過1分鐘酌情扣分;

  e.第三環節:評委提問(1分鐘左右)。評委根據面試同學特點提問,回答時間不超過1分鐘。主持人計時,超過1分鐘酌情扣分;

  f.面試結束,參加完面試的同學可以選擇自行離場或者留在教室觀看接下來面試的同學的面試情況(每位面試同學的總時間原則上控制在3-5分鐘)。

  2.前期工作佈置

  (1)分組分工

  ①職能分工:

  團隊成員共分為四個組,分別為:新聞、學術、秘書、後勤組,具體分工如下:

  後勤組:負責落實xx的行程安排,包括車票、飲食住宿、欲調研的相關部門、教育機構以及所參觀的景點的基本情況等;負責購買相關禮品、物件。

  學術組:負責就此次主題搜尋學術材料支撐,編寫論文提綱,設計調查問卷。

  秘書組:負責重點團隊申報書的製作(重點);並協助學術組對前期準備材料進行加工製作。

  新聞組:負責記錄、拍攝活動開展流程,聯絡新聞媒體對此次活動進行跟蹤報道,包括當地的新聞媒體及xx本地的新聞媒體。

  ②成員分組:

  由xx老師及“三下鄉”活動相關負責人,根據成員自身能力特點進行分組,並在每組選出負責人,全權負責本組工作開展以及管理成員出行安全。

  (2)會前準備

  ①小組負責人會議:召集各小組負責人,佈置相關任務,明確職能分工。

  ②流程冊列印:製作此次“三下鄉”活動流程冊,並列印20份。

  ③動員會細節佈置:借教室、安排主持人等。

  (3)動員大會

  6月下旬,等“三下鄉”的成員確定後,立即召開團隊全體成員動員大會。動員大會包括以下環節:

  xx老師介紹此次“三下鄉”活動的基本情況和團隊的大致情況;xx對團隊成績和隊員自身行為兩方面提出要求;公佈小組分工;發放流程冊並組織成員一同閱讀,提出相關細節要求。

  (4)相關事物的準備

  a.安全告知書(由於此次“三下鄉”活動地理位置偏遠,安全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b.志願者旗、志願者服(出發前從校團委處領取);

  c.xx學院院旗;

  d.三至四臺膝上型電腦、錄音筆、數碼相機以及攝像機等電子裝置;

  e.必備藥品。

  3.正式活動

  (1)7月16日

  上午:

  清晨6:00全體成員帶好各自行李和活動用品在xx集合,統一乘坐312路公交車抵達xx火車站,乘坐xx次火車,約10:30分抵達xx。11:00在駐地開會,佈置重申三下鄉期間的主要任務及大體流程安排,後勤組的同學開始按計劃再次聯絡各個機構組織,確定好調研時間與方式等,並確定好出行的交通方式、時間、活動途中休息的地點等等,學術組與秘書組的同學整理好當地的各類資料,就資料先提出自己的看法與疑惑並記錄下來備用,新聞組的同學與當地媒體取得聯絡。

  下午:

  參觀羅盛教紀念館、抗日英烈陵園,瞻仰革命烈士,緬懷先烈事蹟。學習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羅盛教的精神,重新解讀雷鋒同志的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重溫羅盛教的故事,擦亮我們心中的信念之燈,開啟我們心中的情感之門,把對羅盛教的緬懷敬仰之情轉化為促進科學發展的巨大動力,讓羅盛教的精神永遠與我們同行,在前人豐碑的面前再建豐碑。同時,不忘抗日戰爭歷史,領會我們今天的發展機會得益於革命先烈的無悔付出,要把握髮展機遇,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晚上:

  向各戶發放問卷調查,主要圍繞居民生活滿意程度、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希望當地政府採取何種措施、xxxx等方面。並向居民發放xx知識普及手冊,普及xx知識,學會更好地xx。

  召開總結大會,佈置第二天的主要工作和注意事項。各組召開小組會議,細化組員分工,責任到人,保證第二天的活動不會出現問題,做好第二天的準備工作之後全員休息。

  (2)7月17日

  上午:

  參觀xx小學,參觀教學樓、教學裝置,瞭解學生人數與師資力量等。與留校老師深入交流,詢問其教學感受和對學校的發展建議。感悟地方基層教育的艱辛,尋求解決之道。

  看望當地留守兒童,並與他們進行面對面的親切交流。由xx向留守兒童贈送書籍。深入瞭解留守兒童的日常生活與心理成長、健康成長概況,從中發現相關部門措施的落實程度以及真實效果,分析記錄當地對待留守兒童問題的處理辦法上的可取之處,提出對不足之處的改進辦法。

  下午:

  前往政府機關,召開座談會(儘可能邀請當地各行業與留守兒童問題相關的人士,如婦聯代表,教委代表,在外務工人員代表,老師代表,政府工作人員代表,新聞界人士,當地針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負責人等等),座談會內容圍繞xx經濟發展的概況,產業結構特點,在外務工人員的情況、原因,當地留守兒童的現狀,主要存在的問題,當地各界對待留守兒童問題的態度,已經採取的措施及其效果,團員對於解決當地留守兒童問題的意見與建議展開,主要由學術組同學參與提問,新聞組同學做好現場拍攝工作,秘書組同學負責記錄座談會要點。

  晚上:

  召開總結大會,會上秘書組同學重申今天座談會記錄的情況,大家分塊分組討論,發現其中的可取之處與不足之處,再次提出自己的意見與建議並審查其可行性與意義,分別記錄下來,整理成文。佈置第二天的主要工作和注意事項,做好第二天的準備工作之後全員休息。

  (3)7月18日

  上午:

  考察xx,與經濟開發區的企業、商家交流,感受近年來迅速脫貧致富的變化,瞭解近年來xx工業發展的成果,瞭解企業投資狀況和投資結構。探究縣域地區工業發展的機遇與瓶頸,提出良好的發展方向與策略。

  參觀xx縣毛竹基地,與當地農戶進行深度交流。瞭解xx縣是如何抓住毛竹產業的發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建設成支柱產業、支柱財源,以及如何透過毛竹產業的發展摘掉xx縣貧困帽。分析xx縣毛竹產業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下午:

  參觀xx。感受獨特的xx景觀,瞭解旅遊產業對xx縣的發展所起的作用。

  晚上:

  召開總結大會,對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活動進行整體總結。團員講述個人感受,收拾好個人物品,準備返程。

  (4)7月19日

  上午8:30乘坐xx列車返回。

  4.後期工作

  (1)宣傳報道工作

  a.聯絡當地媒體:由新聞組負責,於7月16日到達後聯絡當地新聞媒體,在活動全程進行跟蹤報道以及活動結束時撰寫專題報道;

  b.聯絡本地媒體:由新聞組負責,於活動結束後聯絡本地知名媒體(報刊或電視臺),將相關圖文資料交給該媒體,有必要時與媒體進行面對面交流,幫助我院宣傳此次“三下鄉”活動;

  c.聯絡校園媒體:在下學期開學初透過校報、廣播站、網站等各種媒體進行全方位宣傳,對今年暑期我院“三下鄉”活動進行報道;

  d.展板展示:在下學期開學初聯絡院宣傳部繪製展板,先後放置在公寓,將活動情況真實呈現在全校同學面前;

  e.發表博文:在xx部落格上對我院“三下鄉”活動發表系列博文,體現我院風采。

  (2)活動心得提交

  7月30日前團隊每一名成員至少上交一篇高質量的心得,由秘書組彙編成集。

  (3)學術成果編制

  7月28日由學術組負責整理活動中的所有資料,以調查報告、論文等形式做出成果,真實反映當地留守兒童的生活、工作或學習狀況,當地政府與教育局的政策措施情況,並提出一些具體可行的改進方案。

  (4)工作總結撰寫

  由秘書組負責撰寫最終工作總結,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將“三下鄉”總材料彙編成冊,以電子相簿、電子文件等形式做好,內容要求真實、全面、深刻、創新。

  (5)學院經驗交流

  下學期開學第一週、第二週之內由新聞組聯絡部分院系,與其共同舉行一個小型的暑期“三下鄉”經驗交流會,在展現我院良好成果的同時,相互交流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相互借鑑,共同進步,將今後的“三下鄉”活動開展得更加圓滿。

  期間,會議實況拍攝由新聞組負責,會議記錄由學術組負責。會議期間,由新聞組負責照片拍攝,學術組負責會議記錄。

  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策劃書4

  一、活動主題:

  助人自助,弘揚社工專業知識;

  服務社會,促進鄉村文化建設。

  二、專案背景

  當前,中國農民的物質生活,在總體上已是溫飽有餘。隨著物質生活的改善,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表現出強勁的需求。然而,由於基層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應嚴重不足等原因,在一些地方,“黃、賭、毒”捲土重來,封建迷信活動也開始抬頭。基層領導幹部坦言:鄉級政府對農村文化建設普遍感到茫然無措。而這種情況,與新農村建設目標是格格不入的。

  (一)文藝方面

  農村地區之所以貧困,不是缺乏資源,而是缺乏開發資源的人才。歷史和現實都證明,文化不發展,經濟難以發展,社會難以和諧。美國人類學家劉易斯認為,窮人之所以貧困和其所擁有的文化——貧困文化——有關。文化貧困從根本上說是產生貧困的主要根源,而貧困文化則是文化貧困的直接後果。要想根治貧困,必須從貧困的主體——“人”——入手,走文化扶貧之路,向他們輸入新的文化、知識和價值觀念,傳授適用科技,輸入各方資訊,從整體上提高貧困群體的素質,驅散籠罩在貧困鄉民頭上的貧困文化的烏雲,讓他們可以利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變當地的潛在財富為現實財富,從根本上扭轉貧困。

  農村文化發展需要資金、更需要人才,農村文化生活的發展離不開鄉村文藝生活,而農村的自然閉塞和經濟落後,農村文藝人才更是缺乏,鄉村文藝生活少之有少,這樣在團結和組織農民,推動鄉村文化發展方面起著非常大的阻礙。

  (二)教育方面

  現在農村小學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是民辦轉公辦或村聘教師,他們中只有極少數受過專業教育,大部分是憑藉自己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開展工作的,相當一部分教師教法陳舊、觀念落後。教師隊伍整體存在著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知識面窄的問題。面對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面對改革後的義務教育新課程,他們往往顯得力不從心。因為人員緊張和學校經費緊張,他們幾乎沒有機會參加業務培訓、到外地聽課學習。

  農村小學教師工作生活的環境相對於城市小學來說非常差,條件也相當困難,老教師不斷退休,新教師不願意到條件艱苦的農村小學任教,造成農村小學教師緊缺。同時,農村小學教師負擔也比較重。一些生源少、教師缺的農村小學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基本上是包班任教,無論語文、數學還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師擔任,甚至還有一位教師擔任幾個年級課程的現象。教師應付正常教學尚且力不從心,更談不上推行素質教育。加之不少農村小學教師處在半耕半教狀態,農耕必然佔去相當一部分時間,完成正常教學任務也無法保證。

  三、活動地點

  哈爾濱市呼蘭區腰堡鎮永豐村,永豐村坐落在松花江畔,村裡治安非常好,但是村裡的教育系統卻完全達不到標準,只有一所小學,共有六個學生,村裡其餘學生都選擇去外地求學,由於靠近松花江大多數家庭都選擇以打漁為業,基本上都在江邊住,所以留守兒童就成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把他們集中起來進行輔導。

  四、活動的目的

  (一)提高農村人民受教育的水平,豐富農村中小學生的.暑假文化生活。拓寬農村學生的視野,對其人生態度等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對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

  (二)讓大學生得到鍛鍊,培養大學生們的奉獻精神和服務社會的意識。為以後能更好的適應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和積累豐富的經驗。

  (三)充分利用大學生的社會宣傳作用,呼籲社會,將貧困地區學生生活學習情況反映給社會,爭取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支教活動。

  (四)透過與家長的座談,改變家長在教育中的錯誤理念,加強家庭教育在初等教育中的參與度。

  五、活動的主要方式

  本次活動主要以演出、電影放映、授課、講座和座談為主要形式。部分涉及面較廣的內容以講座的形式開展,由支教團隊成立的'專門課題組開設。英語方面的以固定的課堂形式開展。家長培訓以座談的形式開展。

  六、活動的主要內容

  (1)宗旨:開闊永豐村村民的視野,透過電影讓村民更加了解世界。

  (2)型別:影片和戲劇思想積極、健康、向上,影片題材反映農村現實,與農民實際緊密相連。可以邀請當地的一些戲劇團,也可以播放一些農業技術的宣講片,或者是農民百看不厭的戰爭片。

  (3)時間:下鄉期間的每個週六。

  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策劃書5

  一、活動主辦單位

  xx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三農問題研究社

  二、指導單位

  xx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團委

  協辦單位:172校園活動網、大學生精英論壇

  三、實踐活動目標

  1、豐富當地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當地群眾的參與熱情。

  2、開拓當地學生的視野,強化當地青年人的家鄉意識,倡導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

  4、使參與的大學生能夠了解我國西部貧困地區的現狀,收集真實的農村資料,並透過實踐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建立較強的社會責任感。

  5、透過此次活動是隊員們能夠對自我認知方面有較大的收穫

  6、在實踐中不短探索,不斷總結,併為以後工作的更好的開展打好基礎

  四、實踐活動參與人員

  活動總指導:文軍(xx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團委書記)

  隊員組成:xx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三農問題研究社部

  分幹事以及文史學院、教育學院、化工學院、政法學院的同學

  實踐分隊人員及分工:

  隊長:馮旺副隊長:張文斌

  調研負責人:張桂芝支教負責人:趙明麗

  文藝負責人:楊瀾、楊子芳運動會負責人:郎振斌

  安全員:張超財務員:閆麗萍

  後勤負責人、通訊員:魏海寧

  會議記錄員:李蕾

  紀律員:李雲寶

  五、活動內容

  (一)支教

  決定實行班主任負責制,按年級分教學班,每個班兩個班主任。

  ⑴確定支教時間為10天,每天開設五節課,其中包括三節文化課以及兩節興趣開拓課。早上上3節,每節課時間為45分鐘,並決定增加眼保健操專案。具體的上課時間安排為:

  課前晨讀8:00—8:30;第一節8:40—9:25;第二節9:35—10:20;課間眼保健操10:20—10:40;第三節10:40—11:25;午飯及午休時間12:00—14:30;第四節14:30—15:15;眼保健操15:25—16:10;第五節:16:10—16:40(由班主任跟班可以進行寒假作業輔導,也可以開班會,由班主任自主安排);

  ⑵確定支教的課程為:

  基礎類:數學、語文(主要是寫作,歷史故事)、英語(英語入門、英語口語、英語會話、英語歌曲等)、

  素質拓展類:地理課、電影放映課、心理輔導課、趣味化學課、音樂、體育等;

  ⑶確定的興趣小組的專案為:朗誦、健美操、武術隊、舞蹈隊、合唱隊、話劇隊等

  (二)調研

  (1)設計調查問卷(分為教育、經濟、文化三個方面)

  (2)訪談當地高齡老人,瞭解當地歷史變遷狀況;

  (3)訪談個別家庭,瞭解當地家庭教育,人際交往的方面的情況及存存在問題;

  (4)訪談村內外出農民工,瞭解當地外出務工人員的基本狀況及存在問題;

  (5)訪談學校教師及學生,瞭解當地基礎教育狀況;

  (6)走訪村內各個村社,瞭解當地農村建設,人際和諧的基本狀況。

  (三)其他活動

  定期召開主題班會。增進支教隊員和當地小學生的交流,消除陌生感,方便以後支教活動。

  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策劃書6

  一、活動背景及意義

  “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標,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堅持為改革發展大局服務。並且在紮紮實實的實踐服務中,我們經受鍛鍊,增長才乾和社會閱歷,增強自己對三農問題的認識,發現自身的缺點和不足,從而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加以彌補,促進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從這個意義上講,本次活動會努力實現服務農民群眾與促進我們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有機統一。

  “三下鄉”也是我校共青團的一個品牌,透過社會實踐,鍛鍊青年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我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為農村的改革與謀求發展提供好的建議,讓“三下鄉”真正把先進的科技、教育和文化新穎的形式下鄉,努力提高“三下鄉”活動的服務水準,這也是我們此次活動的預期目標。

  這次活動同時也是我院“第二課堂”的延伸,我院領導大力支援“第二課堂”,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鍛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不斷完善自己,努力做到“學以致用”。

  為了讓我校“三下鄉”這個品牌活動更出色,並更一步豐富“第二課堂”的內容,這次活動我們做了充分的準備,主要緊扣一個目標,抓住二個重點,著力一個推進,強化三個結合,實現三大行動,抒寫三個篇章。

  二、公益目標:

  一個目的

  打造精品團隊,踐行“第二課堂”堅持以長才幹,作貢獻為原則,在活動中瞭解社會,認知社會,傳播文明,服務農村,充分體現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促進發展的積極作用。

  兩個重點

  1.關注農民,關注農村,深入農村,調查和反映民意。

  2.當地農村農業醫療合作發展的相關調研。

  一個推進

  推進青年大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社會閱歷的'程序,履行奉獻青春、奉獻智慧的時代諾言,抒寫實現宏偉藍圖的壯美篇章,並努力增強我院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協調能力。

  一個合結

  1.結合時代特色

  在實踐中,結合醫藥市場在三農問題中的重要性和時代特色,更好地發揮我們嶺南職業技術學院醫藥健康學院在藥品研究方面的成果的作用,更好的展現我校學生在服務地方和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風采。

  2.結合地方實際

  按照按需設項,跟項組團,雙向受益的原則,切實針對地方醫療的發展現狀、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來開展活動,著力在醫藥方面為地方,為農民,為農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使各項服務活動富有實效。

  3.結合專業特色

  利用我們所學的專業知識,深入實際的調查該地的農民對醫藥的認識及醫療業在農村的發展情況,分析國家有關政策——醫療業在三農問題中的可行性及重要性,切實為開拓農村醫療市場開闢道路

  三大行動

  1.關注農村醫療市場,走訪農家,調研農民對藥業的認識。

  2.科技下鄉,鄉村科技播火行動。

  3.投身農村醫療業的實踐行動,初步瞭解農村醫療的發展現狀

  我們還準備與當地鄉政府聯絡,希望他們對我們這次活動能給予肯定和支援。我們將透過調查問卷的形式,獲取資訊,並對資訊進行整理分析,給當地農村醫療發展現狀出謀劃策,更好的促進當地醫療的發展,切實讓農民認識到醫療業在三農問題中的重要性。

  三、預期成果

  透過這次活動,我們還可以提高我們的分析能力將所學的東西運用於實踐,回校後,我們將寫一篇詳細的調研報告,以展示我們此次下鄉的成果,並激勵我們以後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績。

  四、活動實施地點描述

  樂昌市黃圃鎮新元村位於樂昌市北部,靠近湖南省,處於山區,被小山丘包圍,交通條件差,農民以農耕為主,屬樂昌市較為落後地區,農民工具急需科技充實,當地網路並未形成,教育環境較差,基礎設施薄弱。水利設施差,基本上處於癱瘓狀態,公路通行狀況差。

  五、團隊構成和優勢

  我們的團隊由蔡穎芳、鄭曉花、白志佳三人組成,我們團隊的優勢是

  1、這個專案需要團隊的默契和分工合作,而我們正好在同一個宿舍的,平時的交流也比較多。在這個活動裡,我們分工合作——由蔡穎芳和鄭曉花負責提出具體方案和實施方法,由當地的白志佳負責聯絡當地和對穎芳和曉花所提出的方案的缺點提出整改意見。

  2、三個同學都是藥學專業,對於健康食療活動知識、健康體育活動、醫療活動和支教活動都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可以很好的實施這個方案。

  3、這三位同學都有加入學生會——生活部、紀檢部、秘書部,有較好的工作能力。

  六、目前的準備工作

  1、已建立部落格宣傳

  2、聯絡好當地村長和當地小學校長

  3、收集好該村相關資料

  4、收集好支教相關資料

  七、準備的調研

  工作和準備工作利用端午放假時間去到考查該村路段情況,熟悉環境,瞭解該村的生活狀況以及需求,拍照,回來之後在部落格上做好宣傳工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