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幹部文明家庭先進事蹟材料(精選11篇)

村幹部文明家庭先進事蹟材料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用到過事蹟吧,事蹟可以起到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到底應如何擬定事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村幹部文明家庭先進事蹟材料(精選11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村幹部文明家庭先進事蹟材料1

  提起何靜,認識她的人都會流露出羨慕的眼神。因為她們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何靜同志,家住南鄭區小南海鎮鄭家壩村二隊,中共黨員,現任鄭家壩村黨支部書記。多年來,夫妻恩愛,孝敬老人,熱心助人,鄰里和睦。她用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詮釋了家與愛的真諦。

  一、家庭和睦,鄰里團結

  何靜夫婦多年來家庭和睦,尊老愛幼,團結鄰里,樂於助人,是鎮、村有口皆碑的“模範家庭”。生活當中,每當發生摩擦時,她們都能設身處地地換位思考,從而較好地解決了問題。她既是村兩委會大“家”的主心骨,又是自己小家庭主婦,把家庭照顧的細緻入微。長期以來,她既忙於村集體事業,又要侍奉老人,教導孩子,料理家務,受到鄰里的高度讚揚。夫婦兩人十分注重言傳身教,以德育人,會經常帶著孩子探望、照顧雙方父母,讓孩子們從小養成孝敬老人尊敬長輩。雖然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掛齒,但它就象催化劑使她們的感情日益融洽、家庭和睦。在這個家庭裡,雖然她們各人的性格、文化、志趣等不同,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現矛盾,大家能互相體諒,尊老愛幼、民主平等、寬容謙讓,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的文明家風。

  真心待人是她們全家的處事態度,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鄰居們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幫忙,她都熱心幫助。她們一家人都希望透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為那些需要幫助的鄰居解決一些燃眉之急,用實際行動為建設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同舟共濟,事業有成何靜夫婦是南海片區鎮知名的茶葉加工緻富能人。家庭是船,事業是帆,帆兒推動船行,船兒揚起風帆。在丈夫的理解和支援,何靜安心的放開手腳大幹茶葉加工製作業。2009年她透過市場調查和依據本村擁有多年種茶的優勢,決定在自己院子裡開辦小型茶葉加工業,一邊經營茶葉製作與銷售,一邊照顧家庭,還擔任本村的婦女主任工作。丈夫擔心她一個人太勞累,也堅持不外出打工,在家幫忙,夫妻倆遇到事情一起商量,遇到困難一起解決,生活上共同照顧雙方老人,事業上互扶互持,二人相互理解、尊重、關心、支援,從來沒有因生活瑣事而吵架打架。由於夫妻倆誠信經營,本分做人,製茶技藝精良,所制各種茶葉品種十分暢銷,幾年下來純利潤可觀,家庭收入翻番增長,生活質量迅猛提升,夫妻倆成了該村的優秀致富帶頭人。2012年來何靜曾先後被當選為鎮、區人大代表。

  三、勤儉持家,崇尚環保

  何靜倡導家庭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學理財、合理消費、勤儉節約。她時常教導兒女:“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生活中點點滴滴要從每件小事做起”。家裡面的每樣東西能修復利用的,從來不輕易地丟棄,儘量使其再發揮作用。平時做到人走燈滅,生活環保,從不亂扔垃圾,養成隨手關燈的良好習慣,只要家裡或辦公室沒人就關掉一切電源,注意節約每一度電和每一滴水。勤儉節約的意識已深入到她家每個成員之中,併成為全家人的一種良好生活習慣。

  四、熱心公益,助人為樂

  致富不忘飲水思源,何靜夫婦非常熱心社會公益事業。作為基層村級黨務工作者,既要宣傳鎮黨委、鎮政府的政策法規,還要帶頭樹立榜樣,在村各項社會公益事業建設中帶頭捐獻愛心。近幾年來,本村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與關心下,多方籌措資金解決了大部分村組道路硬化。但人畜飲水、茶葉加工、組道硬化還相對滯後,2016年支部換屆被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後,她結合脫貧攻堅工作,在包聯幫扶部門和駐村工作組的幫扶與支援下,主動聘請專家實地考察,尋找水源,多方奔走,力爭相關部門的立項支援,投資160萬元在本村建起了人畜飲水池,供全村和政府駐地周邊450餘戶1800多人的安全飲用水。同時,本村內誰家有困難都積極相幫。不但自己慷慨解囊,還號召全村的黨員幹部積極捐款。貧困戶王金成,因病急需住院,她知道後,主動拿出500元,並號召全村黨員幹部募了7000餘元讓其順利治療康復;村民王顯林因騎車意外嚴重受傷,她第一時間帶頭捐款500元,並積極發動村兩委幹部,黨員、本村知名致富能手為其募集了15000元愛心款為其救治。幾年來,何靜她熱心助人的細小善舉,深受當地群眾和家庭的愛戴和好評。

  美好的家庭是需要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人人獻出一點愛,家才會溫暖。何靜夫婦牽手相伴二十六個春夏秋冬,相濡以沫、風雨同舟,一同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夫妻倆從沒因生活瑣事紅過臉、吵過嘴,她們用自己的真誠、善良和孝心換來了家庭的美滿、幸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文明和諧家庭的深刻內涵。

  村幹部文明家庭先進事蹟材料2

  在新林村有這樣一個家庭:他們夫妻恩愛,互相提攜,尊老愛幼,熱心助人,鄰里和睦。他們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點點滴滴的情詮釋了家作為愛的港灣的真諦,受到了父老鄉親的一致好評。他們就是新林村盧琳芝、周琳夫婦一家。

  盧琳芝今年45歲,小學文化,為人和善、純樸善良,家中人口4人,兩個女兒,一個還在上學。丈夫是中共黨員,夫妻和睦,生活快樂美滿,把小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條,是移民群眾廣大家庭學習的楷模。

  一、家庭團結、鄰里團結

  男女平等、夫妻和睦是該家庭的良好的家規與家風,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愛。晚輩對長輩尊敬、孝順,長輩對晚輩愛護。妯娌之間、姑嫂之間關聯十分親近,是一個人人羨慕的家庭。在對待鄰里關聯上,全家人能夠善待左鄰右舍,幫忙他們排憂解難,鄰里關聯親如弟兄,情同手足。

  平時村裡的各項活動,她都熱心參與,在文體娛樂活動中,更是經常見到他們一家的身影,雖然家庭重擔一再壓的她喘但是氣來,但是她依然以開朗、積極向上的心態應對著生活中的一切。

  二、崇尚科學、勤勞致富

  她自主創業,勤勞致富。在新林村擔任食堂工作人員之餘,還在家經營豆芽生意貼補家用。由於豆芽生產需要每一天換水3、4次,經常半夜還要起來換一次水;早上天不亮還要到菜場銷售,中午再到村裡食堂做飯。雖然辛苦,但是眼看著兩個孩子長大成人,家裡條件越來越好,她毅然覺得很快樂。

  三、率先垂範,做子女的楷模

  為了使子女能夠更加健康的成長,夫婦一方面潔身自愛,發奮提高自身素質和品位,另一方面率先垂範,為兩個女兒做出榜樣。

  1、生活儉樸。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物質生活追求淡泊,不慕新潮,不擺闊氣,從不浪費,提倡節約,精打細算,用之有度。經常教育女兒一菜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在她們的教育下,她的孩子衣著樸實大方,從不大手大腳亂花錢,養成了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好習慣。

  2、嚴於律己。為了以言行影響兒女,為兒女創造良好的成長氛圍,夫妻倆在家討論家務事,總是以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規為標準,發奮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不行"。他們從不玩牌賭博,不搞封建迷信,不作違法亂紀的事情。

  3、敬老尊長。自結婚起,他們對老人十分尊敬和孝順。不僅僅僅在生活上予以照顧,家中大小事也徵詢他們意見,使他們覺得受尊重,在家裡有地位,因而情緒開朗。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她們的兩個女兒文明懂事、健康活潑,小小的年紀就十分為大人著想。

  盧琳芝一家是千千萬萬個家庭中很普通的一個家庭,但又是一個很不一般的家庭。正因她們這個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是那麼的文明守法,那麼團結和睦、那麼融洽,她們是熱愛生活的家庭,這個家庭願意並肩為建設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村幹部文明家庭先進事蹟材料3

  提起佘慧家,望城區橋驛鎮楊橋村的很多人都會流露出羨慕的眼神,因為她們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佘慧是望城區勞動局的一名普通職工,她的家是一個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上有高堂公婆,下有不諳世事的孩子,她們夫妻恩愛、孝順、熱心助人、鄰里和睦,全家人團結友愛和睦相處,家庭中充滿著溫馨與祥和。她們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點點滴滴的情詮釋了家與愛的真諦,深受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一、孝敬父母,感恩老人。

  佘慧與丈夫結婚至今,一直和父母同住一套房、同吃一鍋飯,不管是以前的破舊平房,還是現在的寬敞樓房,不管是原來父母身體健康,還是現在父母年邁多病,她從來沒有說過一個不字,從來沒有一句嫌棄的話。她總是和丈夫說:“爸媽是從那些苦難的歲月裡走出來的人,一輩子經歷的苦難不可勝數,更何況,在艱難的時候,還要拉扯大你們四兄妹,真的不容易。現在,改革開放了,日子是越過越好、越來越紅火,可他們歲數又都大了,身體又不好了,所以,我們要好好的孝順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晚年的幸福。”

  常言道:“順者為孝”,老人有什麼需要,她們總是盡力滿足;老人有什麼病痛,他們總是第一時間帶著老人去看病、照顧吃藥;老人上了歲數,話多嘮叨是經常的,每當這個時候,她與丈夫都是滿臉笑容,耐心地聽老人講,和老人說話也總是輕言輕語,不高聲大調。好心就有好報,他們對父母的精心照料,同時也換取了父母對兒孫的疼愛,每當工作都忙的時候,父母總是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照顧好上學的孩子,讓他們安心工作。 不幸的是,三年前,她的婆婆,突發腦溢血中風,從此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靠別人輔助。因他們工作繁忙,平時照顧的重任就落到公公的頭上,做飯,一口一口地餵給婆婆吃,每天無數次幫她換尿布、洗褲子、洗被子,從無怨言。公公對婆婆的好讓她感動不已,也覺得自己還可以做得更好。於是,她總是每週五工作一結束,就趕緊回家,左手一袋,右手一包,都是她為婆婆買的藥、營養品和為家裡買的菜、生活必需品,回到家後,她二話不說,顧不上休息,就捲起衣袖做飯,搞衛生。等到閒下來的時候,她就和婆婆按摩,擦身洗腳剪指甲,保持皮膚乾淨以防止褥瘡發生。天晴的時候,經常抱婆婆出屋曬太陽,她還經常和婆婆聊天,在精神生活上給老人家體貼和安慰。

  所以,婆婆雖患病在床,但因為有了家裡人共同的關心和照顧,生活很舒適、開心。

  二、夫妻和睦,教育有方。

  要建造一個和睦的家庭,最重要的是必須處理好夫妻關係。因為在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是最基本的關係。秉持著無私奉獻,彼此關愛和相互間的理解、支援,佘慧夫婦就是這樣相攜著走過了十多個春秋。十多年裡,她們相處的方法就是:夫妻互相尊重,工作上互相支援,生活上互相照顧,相互關心,體諒對方,好事多謙讓,困難共分擔,大事多磋商。她們夫妻平時相敬如賓,在家中能搶挑重擔,任勞任怨。他們的家裡當然也會出現不同的意見和想法,但是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援,知道彼此都是為了對方好。所以不會爭吵不會紅臉。在處理家庭的大事的時候,夫妻平等對待,互相理解,共同磋商決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議,都會求大同存小異,做到辦每件事雙方都心情舒暢。佘慧在家庭生活中還能勤儉持家,合理安排家庭經費,從不鋪張浪費,家務事處理得井井有條,整潔舒適,更是讓丈夫和老人放心。

  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兩人齊心協力,為了培養孩子成才,他們重視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他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他們不僅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學習的能力。並且在任何時候都未放鬆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處處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使自己的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比如,她總是和孩子說:“尊敬老人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常言說:家有一老,猶有一寶。不要和老人計較小節,雖然有些話年輕人不愛聽,但絕無惡意,而且都是為我們好的。我們要耐心聽,等聽完再作解釋,這樣就會化解某些誤會。”孩子在他們夫婦的影響下,也對爺爺奶奶孝順有加。

  所以我們常常會看到他們一家人臉上洋溢的幸福的記號。

  三、姐弟連心、姑嫂和睦

  佘慧丈夫有姐姐三個,雖然都已嫁出家門過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她們是分家不分心,每當家庭有事或困難的時候,他們總是聚在一起,共同商量解決困難的辦法,特別是對待老人的問題上,他們都是爭先恐後地孝敬父母的。比如:每當她的婆婆住院交藥費的時候,姐弟四人都是爭著去交錢,爭著在醫院照顧。當時的醫生都受了感動,說:“在這裡住院的病人這麼多,但像你們這樣伺候父母的,還真少見,真為你們感到高興。”她們姑嫂之間更是互相謙讓、互相體諒,從不為雞毛蒜皮的事計較,都本著以和為貴的態度對待對方,對待侄子、侄女,都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子女一樣,一心一意。

  遇到問題的時候,她總是想:“她們是我丈夫的姐姐,就是我的姐姐,我絕不可以因為各自的小利益而破壞我們之間的感情,不可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傷了我們的和氣。”結果姑嫂都本著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的態度,本著吃虧是福的心態。這些年來,正是她們的高風亮節,大仁大義的做法,使她們這個有十幾口人,關聯到四個家的大家庭和睦幸福,從來不爭吵,讓四鄰羨慕,並且得到大家的稱讚。

  四、團結鄰里,互幫互助。

  佘慧夫妻倆與鄰居相處十分融洽,從沒有與任何一家鄰居吵過架,待人真誠、熱情,都喜歡互相幫忙。街坊鄰居哪家有個什麼事,只要用的著、能幫的上的'他們都會伸出手來幫一把。就拿鄰居家孩子辦婚事來說吧,辦喜事都圖個喜慶熱鬧,人自然少不了,請客也是難免的,光應付這就得好幾天。佘慧夫婦只要有空就主動上門去幫忙,一幫就是三四天。拔蔥倒蒜、洗碗摘菜,做完這個做那個,象給自家辦事一樣踏實。有人說你一個鄰居過來應付一下就行了,何必要做的那麼辛苦呢,那麼多人做事你少做點也無所謂。可她卻說:都是鄰居住著,誰家能沒有個事,互相幫幫就都過去了。普通的人,樸實的話,可這裡麵包涵的意義卻令人深思。

  五、遵紀守法,熱心公益

  佘慧一家在各自的工作、生活等社會活動中,總是能率先垂範,處處起模範帶頭作用,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遵守社會公德,遵守村規民約,積極完成各項任務,從未出現過任何違法亂紀的現象,她也曾被評為勞動局的優秀職工。

  她們還很熱心公益。在單位,響應上級號召,積極參加“獻愛心捐款、捐物活動”; 在家裡,響應政府號召,積極搞好家裡、家外的環境衛生。每次到她家,感覺都是乾乾淨淨、整整齊齊;每次村上衛生家庭評選,她家總是“最清潔”;每次經過她家門外的村道,都是打掃經常,沒有垃圾的。

  在家裡,她們是好兒子、好媳婦、好父母;在親戚中,她們是好弟弟、好弟媳;在外面,她們是好鄰居、好家庭、好村民。她們“真誠待人、尊老愛幼、和睦相處、互敬互愛”,她們建立了和睦的家庭,她們做到了鄰里的融洽,她們更點燃了和諧的希望!她們以自己平凡而實際的行動彰顯了中華民族的美德,也體現了現代世界的社會主義風貌,在當地起到了很好的帶頭和表率作用,確實是一個當之無愧的“五好文明家庭”!

  而面對社會的好評,佘慧說:尊敬老人、愛護老人、關心老人,是我們應該保持的優良傳統,我也做了一些自己應該做的事,但比起好的家庭來還差的很遠,今後還要更加努力,爭取做的更好。

  是的,只有家庭和諧,社會才能和諧,希望像佘慧這樣的和諧家庭、先進事蹟,能以她們的榜樣力量來推動更多的家庭走向和諧。

  村幹部文明家庭先進事蹟材料4

  患難與共三十載 無怨無悔伴永遠

  家庭是幸福生活的港灣,是溫馨的愛巢。新壩鎮曙光村的杜發奮家庭他們用心經營愛情,共同克服生活中的坎坷,相互理解包容,杜發奮用他勤勞、善良、耐心和無微不至地關心呵護著生病的妻子,他用堅實的身體為多災多難的家庭撐起了一片溫暖的天。他的大愛和感人事蹟被眾鄰里傳為佳話,並被新壩鎮黨委政府授予“最美丈夫”榮譽稱號。

  妻患重病 不離左右顯大愛

  1987年,杜發奮與丁玉桂結為夫婦,婚後小兩口的日子過得拮据而清貧,但夫妻兩人恩愛有加,相敬如賓,相互關愛和支援,一起承擔著生活的重壓。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1996年妻子丁玉桂患上了精神病,這個噩耗對於他們家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妻子終日鬱鬱寡歡以淚洗面,此刻的他心疼著妻子又擔心著家庭未來的生活,但他知道他不能倒下,因為他是這個家唯一的支柱。杜發奮帶著妻子開始了漫漫求醫路,從大醫院到小診所,從西藥到中藥乃至民間偏方,兩年多時間過去了,妻子的病情沒有絲毫轉變,反而欠下了上萬元的債務。從1996年至今,二十載寒暑交替,他對妻子和家庭的付出超越了人們的想象, 他把生活的苦澀留給自己,把歲月的重負悄然擔起。

  抗爭命運播撒真情偉丈夫

  夫妻本是同林鳥,病苦來時不分離。杜發奮扛起家庭的大梁,肩負起當家作主的責任。二十年如一日照顧妻子和孩子,每天重複著給妻子洗漱、穿衣服、按摩、做飯、喂藥這些瑣碎事情,有好吃的先讓妻子和女兒吃,買新衣也先顧著她們。因為精神問題,妻子脾氣古怪,有時會莫名其妙的大喊大叫和扔東西,但他從來不衝妻子發脾氣,心裡更多的是對妻子的心疼,每到這個時候他會耐心的抱著妻子讓她慢慢平靜下來。妻子丁玉桂雖然智力如兒童那般,但是每當有人問她,“你丈夫杜發奮好嗎”,她便會呵呵的傻笑,口齒很不清晰的唸叨著,“好好.....” 家中15畝土地耕田打耙全由杜發奮一人承擔,從春播到秋收,他的脊背已有些彎曲,雙手粗糙滿是老繭。多年來從沒聽他在別人面前抱怨過生活的苦累,他常說:“我不覺得苦,打心眼裡感激妻子為我生了可愛的女兒,給我一個溫暖的家,照顧她們就是我的責任。”

  言傳身教良好家風育春苗

  光陰荏苒,時光如梭。眨眼間,女兒杜愛萍一天天長大了,現在是一名高三的學生,學習成績也一直在全班名列前茅。杜發奮既當爹又當媽,既是丈夫又是“保姆”。他在學習和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懷著女兒,有時女兒回不了家,他就託人為女兒送去衣物和家裡做的好吃的。在培養女兒方面,他要求女兒不僅要有良好的品質,還要學會農民家庭的吃苦耐勞。在家中,他提倡“講愛”,用“愛”來維繫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對鄰里講的是“禮”,凡事禮讓三分。如果他家的孩子與外面的孩子發生了口角和矛盾,可別指望家庭中的人為其“出氣”和“幫忙”,因為他們首先是找自己家中孩子的不足。因為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才使得女兒德才兼備,村民鄰里都誇杜發奮的女兒有教養。

  熱心公益 勤勤勉勉好乾部

  杜發奮之前擔任曙光村村委會文書,因為手勤、腿勤、腦勤,工作認真負責,被村民選為村委會主任。擔任村委會主任後,他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每天早早處理完家裡的瑣事,安頓好妻子後,準時去村上上班。作為一名基層黨員,他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抓思想、做實事,積極為村裡爭取一事一議專案建設,修渠鋪路,架設路燈,建文化廣場,豐富老百姓的物質文化生活,在村幹部們的帶領和群眾的積極配合下,現在村裡的居住環境明顯改變,村民素質顯著提高,幹群關係進一步密切。杜發奮謙虛好學,平時特別愛看書,博聞多識,村民們都特別喜歡和他聊天。而且他為人熱心善良,無論誰家有困難還是矛盾糾紛,他都會盡力去幫忙解決。曙光村的村民們對杜發奮紛紛伸出了大拇指,說他是個好丈夫、好男人、好乾部。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才是愛的真諦,三十年光陰,從青春小夥到半百老人,從最初的守護到現在的始終不渝,青絲變白髮,他用真情讓這個小家安然無恙,用一雙堅強的臂膀,為所愛的人撐起了一片晴空。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一起走過艱難困苦的從容,是一種透析人生苦短的姿態,是默默無語相伴一生的美麗。幸福不是在別人的眼裡,而是在我們自己的心裡。

  村幹部文明家庭先進事蹟材料5

  這是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12口人,既有嫡親的祖孫四代,也有主婦殘疾的哥哥。30年來,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一桌吃飯,一屋住,家庭成員至今從未紅過臉,父子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婆媳勝似母女,姑嫂情同姐妹。

  這是一個事業蒸蒸日上的家庭,大兒子子承父業,經營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小兒子遠赴貴州發展,成立名副其實的青年企業家,企業涉足建材、礦產資源、房地產、酒店、商業超市等行業,全家齊心協力、共謀發展。

  這也是一個備受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尊重的家庭,數十年來,家庭成員傾心社會責任,積極投身公益事業,扶弱濟困,儘自己的力量回報社會。

  坐在方早德家的庭院中,聽著他侃侃而談家事,真正懂得了家和萬事興的含義,深深地為這個家庭所蘊含的魅力所折服。

  方早德先後擔任了湖坊公社農技員、農技站長、農民副鄉長、鎮黨委副書記、鎮人大主席等職務,並於2019年退休。退休了,這位身上安裝著心臟起搏器的老人,並沒有因為歲月更替、職位變換而消磨工作的激情。懷著一顆為民奉獻的丹心,方早德又接著在新農村建設上唱響一曲奉獻者之歌。

  2019年湖坊鎮灣裡自然村被上級列為全縣新農村建設試點,鄉親們渴望改變家鄉貧窮落後面貌盼了幾十年,深受群眾信賴的方早德,被村民推選為理事會顧問。老百姓說,有了方書記來村裡管事,我們最放心。

  為了將灣裡建設成全縣乃至全市、全省一流的新農村,方早德將自己的整體構想告訴了遠在貴州遵義創業的小兒子,並且掏出了心裡話:我從年輕時就立志要讓鄉親們過上城裡人一樣的生活,再說,回報家鄉也是企業家的社會責任。灣裡的新農村建設就是咱家的事!兒子方勇軍被父親所感動,承諾:除上級專項劃撥資金和群眾自籌資金外,其餘所需建設費用均由方家全部承擔。

  那些日子裡,方早德不顧自己已經是60多歲的老人,心臟病可能隨時發作的危險,經常忙裡忙外,操心費力。夏日炎炎、暑氣逼人,他頭戴草帽,挽起褲腿,同村民一起在工地上幹活;寒冬臘月、北風呼嘯,他又提著熱水瓶跑前跑後給正在建設新農村的村民兄弟沏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香茶,給大家加油鼓勁。

  為了美化村容村貌,建設公共設施,為農民提供休閒娛樂場所,方早德一家投入83萬元資金。鉅額的資金投入,大量的心血付出,換來了灣裡面貌的大改觀。2019年灣裡在全縣、全市新農村建設評比中名列榜首,被江西省政府確定為全省十個最美的村莊6之一。2019年、2019年灣裡6組新農村建設圖片在人民網滾動播出60批次。從省內外慕名前來參觀者絡繹不絕,他們對灣裡新村的建設讚歎不已。

  如果說方家是一棟生機盎然的房子,那麼每一名成員就是支撐起家庭的一根根柱子。每個家庭成員看似普通低調,但個個擁有一個寬廣的心胸和甘為人梯的奉獻情懷。他們各自堅守著自己的職責,為方家的每一步跨越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心力,為社會的和諧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小兒子方勇軍開始創業生涯時,大哥方加軍已接過父親的衣缽,成了一名農技員,後來還當上了鎮裡的農機服務站站長。憑著鑽勁和過硬的育種技術,把農技站經營的紅紅火火。

  與此同時,弟弟在當地鄉鎮水泥廠上班並透過入股煤礦掙取了人生第一桶金,由此介入當地的一家水泥企業改制。工作量驟然增加,工作強度加大,資金、管理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就在弟弟創業啟動缺少資金時,方加軍不光拿出了自己全部積蓄,還以自己的名義貸了20多萬給弟弟;一聽說弟弟要遠赴貴州發展,而本地的那家水泥企業需要人管理時,毫不猶豫地離開農技站,到弟弟手下當了三年的廠長,直到弟弟將所有業務全面轉往貴州發展時,他才重新回到農技站,由弟弟投資成立了江西省江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幹回了自己喜歡的老本行。

  如今小兒子方勇軍的蛋糕越做越大,獨資的10家企業分佈在黔、贛兩省,已形成以水泥為主,科、工、貿、農多業並舉的綜合性經營實體,各類企業累計年實現利稅6000多萬元。

  沒有兄弟姐妹之間團結互相扶持,沒有來自家庭的力量源泉支援,我的企業不可能發展至如此規模。方勇軍對此滿懷感激。

  回首1969年到鉛山湖坊落戶至今,方早德對自己家的變遷,總結為"三個變"和三個不變"——變的是家中的富裕生活,變的是家庭由農耕邁向企業的生活方式,變的是由溫飽轉向小康的生活質量;而不變的是勤儉持家、勤勞致富的光榮傳統,不變的是和諧美滿、敬老愛幼的家庭關係,不變的是團結互助、和睦相處的鄰里關係。

  的確,和諧、敬業、勤儉,鋪就了方家事業成功的基石,成就了方家的幸福美滿!

  村幹部文明家庭先進事蹟材料6

  楊有庫,男,現年45歲,是北留鎮南留村的一名普通村民.

  年富力強的他尊老愛幼、樂於助人、勤勞致富、家庭和睦。在外是好村民、好鄰居,在家是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他把事業和家庭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成為新時代和諧家庭的典範。

  他成功地把家作為事業的基地,夫妻恩愛,夫唱婦隨。他在家和在外一樣勤快,夫妻倆平日裡常和老人走動幫老人做點事情,逢年過節更是去拜見並孝敬老人。他教子有方,兒女在家庭的溫暖下茁壯成長。

  平時鄰居常常能看見他們全家其樂融融、親密無間的身影。

  一、互敬、互助、互愛,家庭和睦

  楊有庫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普通農民,有著農民與生俱來的樸實,為了村民能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他不怕苦不怕累,毅然做起了別人都不願做的掏糞工。他全心全意為民工作,哪家地裡要上肥,只要言語一聲,他就會及時地把肥料送到地裡,他沒有時間照顧家庭,繁重的家務、子女教育和照顧老人的工作都落在妻子常聰苗一個人肩上,她不緊不嫌氣丈夫的工作不體面,反而全力支援丈夫的工作,而且在家裡做妻子、做母親,相夫教子、孝敬老人她同樣做得非常出色。

  常聰苗放棄個人的業餘愛好和休息時間,承擔起全部的家務。家務活是一個極其繁雜、出力不出活的工作。她為讓丈夫安心工作,生活中她常抽空和其他幾個妯娌相互走動,相互溝通,促進彼此間的感情。每次只要是輪到她們家照顧老人,她總是在打發走丈夫和上學的兒女後就急忙往婆婆家趕,幫婆婆做家務。為料理好兩家的家務,她養成了中午不休息的習慣,始終把家務做得井井有條,整潔舒適,給丈夫、女兒和公婆創造了一個舒心安逸的生活環境,同時也受到鄰里的讚揚。

  在處理家庭的大事時,夫妻平等對待,互相通氣,共同磋商決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議,求大同,存小異,做到辦每件大事雙方都心情舒暢。他們勤儉持家,合理安排收入,從不鋪張浪費。添置家居用品,洗刷買燒、培養子女上學以及其它生活瑣事,妻子常聰苗獨自承擔,從不讓丈夫操心。並在工作上全力支援丈夫為民做事。

  二、重視教育,悉心培養子女成才

  為了培養子女成才,他們重視對子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由於丈夫工作忙,老人又無力幫助照看,子女上學的接送、生活照料管理的工作,基本上全有常聰苗一個人承擔。子女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艱辛的事情,特別是對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來說更是如此。她愉快地承擔起子女上學接送、管理的全部事務。她不僅注重子女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子女的獨立生活、學習的能力。時時關心子女沿著正道走,勉勵子女勤奮刻苦學習、政治上積極要求進步。團結、禮貌待人,並主動與學校老師聯絡,瞭解、關心子女的成長狀況。楊有庫深知妻子的辛苦,有點空閒時間他也顧不上休息,總想著幫妻子做點事情。他們夫妻間相互忠誠信任,互相關愛,形成了一個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環境,他們的子女學習成績好, 愛好廣泛,身心健康。

  三、尊重老人,孝敬父母獻愛心

  生活日常開支,常聰苗能合理安排,克勤克儉,該花的一定花,不該花的,從不浪費。在雙方父母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盡心盡力給予幫助。他們對年邁體弱的老人,能經常利用閒暇時間去看望他們,或帶上一些水果、營養品之類的東西孝敬父母;老人頭痛腦熱時,帶他們去醫院看病、拿藥。在家庭經濟關係中他們雙方都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處理得非常好。對雙方的老人都能做到經常去關心照料,並掏錢幫助解決問題。他們常教育子女要關心敬重老人,常回家去看看老人,問寒問暖。在他們夫妻的教導下,孫子、孫女樹立了正確的敬老觀,每逢雙休日和節假日都會去看望老人,並講一些新事情、新思想給老人聽,幫助老人瞭解當前的社會形式。

  四、團結鄰里,互幫互助。

  楊有庫夫妻倆都是熱心腸。街坊鄰居哪家有個什麼事,只要用的著、能幫的上的他們都會伸出手來幫一把。就拿鄰居家孩子辦婚事來說吧,辦喜事都圖個喜慶熱鬧,人自然少不了,請客也是難免的,光應付這就得好幾天。楊有庫的妻子常聰苗主動上門去幫忙,一幫就是三四天。拔蔥倒蒜、洗碗摘菜,做完這個做那個,象給自家辦事一樣踏實。有人說你一個鄰居過來應付一下就行了何必要做的那麼辛苦呢,那麼多人做事你少做點也無所謂。可她卻說:都是街坊鄰居住著,誰家能沒有個事,互相幫幫就都過去了。普通的人,樸實的話,可這裡麵包涵的意義卻令人深思。

  在家裡,他們是好兒子、好媳婦、好父母,在外面他們是好鄰居、好家庭、好村民。他們建立了和睦的家庭,他們做到了鄰里的融洽,他們更點燃了和諧的希望。

  只有家庭和諧,社會才能和諧。大力宣揚和諧家庭先進事蹟正是希望利用我們周圍觸手可及的榜樣力量來推動更多的家庭走向和諧。

  村幹部文明家庭先進事蹟材料7

  朱麗琴家庭,家住丹陽市丹北鎮常興村,家庭成員6人。

  一、孝老愛親,家庭和睦育幸福

  自結婚之日起,朱麗琴就一直跟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朱麗琴像照料自己的父母一樣孝敬伺候著公婆。公公朱榮根今年80歲,在2009年查出患有食道癌,動過手術之後,一年需住院5-6次做化(放)療,這麼多年來,朱麗琴一直悉心照顧著。當公公患病後,一直心情焦慮,浮躁,不想吃飯,認為生命即將結束。她盡心勸阻,多處找與病魔作鬥爭的書刊、雜誌及報紙給公公看,使其轉變了心態,手術至今已有十年,身體較好穩定。婆婆也是常年眼睛不好,腿腳不便,2016年在鎮江康復醫院,眼睛因白內障又動了一次大手術。丈夫早晚要去工廠上班,伺候公婆的重擔主要落在了她頭上。十幾年來伺候二位病重公婆,從不叫苦。端茶送水十幾年如一日,冬天公婆臥床,從起居到衛生,從穿洗衣褲到飲食調養,天天一人承受。她熱心伺俸老人,從沒叫過一聲苦,也沒說過一聲累。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然而公婆老人卻是久病床前有孝媳,這一做就是十幾年,她無怨無悔。朱麗琴丈夫今年8月份被查出直腸癌,手術住院在醫院,朱麗琴為了避免老人擔心,至今瞞著老人,頂著30多度的高溫,天天兩頭跑,再累再苦沒有一句怨言。在她心中丈夫的父母就是她的父母,照顧公婆就是她的職責,公婆對她也有了深厚的感情,逢人便說“都是媳婦照顧得好,讓我多在世上活了幾年”。

  二、勤勞致富、勤儉持家奔小康

  朱麗琴勤儉持家,合理安排家庭收入,從不鋪張浪費,添置家居用品。洗刷買燒能儉則儉,樸素勤儉為本。就連桌椅、沙發等傢俱都是很普通的木製品。走進朱麗琴的家,你會感到有一股農民的質樸氣息,但是簡而不亂,物品的擺放井井有條,環境整潔舒適。

  三、和諧鄰里,共築禮貌譜新風

  朱麗琴在生活中,總是為別人著想,樹立榜樣影響至村,團結鄰居,她與親朋鄰里友好相處和兩個姑子也是互相幫助,做到以誠待人,不計小節。大家都覺得她十分親切,很有新和力。每當左鄰右舍遇到急事,她都會及時趕到,無償勞動,儘自我的全力做力所能及的事。

  四、愛在頌揚中沉澱

  溫馨的家庭是和諧社會的源泉,朱麗琴用自己我實際行動提倡了全民禮貌、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孝道精神,“尊老、敬老、愛老、養老、助老”的傳統美德。情繫老人、情繫村民,彰顯了一個先進農民的優秀品質。她的愛發自於內心,從沒有隨著物質,榮譽浮起,在村民的稱讚中,她顯得更加樸實。

  作為一個好媳婦,朱麗琴沒有感天動地的事蹟,沒有震耳發聵的表白,不發豪言壯語,不要宣傳報道,她以一個典型的東方女性的心態埋頭做著她認為該做的事,把“孝”字深深刻在自我的字典裡,抒寫著“孝”的樸實無華,這就是我們學習的好媳婦!

  朱麗琴的“孝”和“愛”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朱麗琴於2019年10月被鎮江朱子文化研究會授予“八佳好媳婦”稱號。

  村幹部文明家庭先進事蹟材料8

  世間萬物因和諧而美麗,社會是這樣,家庭也是這樣。高臺縣黑泉鎮十壩村一社的邢玉芳、常國武家庭,她們是千千萬萬家庭中普通的一戶家庭,雖然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但她們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和善良努力創造富裕美滿的生活,守護著自己最平淡的幸福。

  家庭和睦樂融融

  邢玉芳與常國武於1999年組建家庭,結婚17年來夫妻倆在生活上互敬互愛,相敬如賓,孝敬老人、教育孩子,成為人人羨慕的模範夫妻。人們都說最難處的就是婆媳關係,結婚後,公公婆婆一直把兒媳當成自己的閨女看待,邢玉芳也把兩位老人當成自己的父母來孝敬,經常給她們買新衣服、陪她們聊天,講講外面發生的一些趣事。2009年公公癱瘓在床,邢玉芳兩口子毫無怨言地照顧著公公的生活起居,為了使半身癱瘓的父親能儘快恢復健康,常國武四處尋醫問藥,每天下班後為父親按摩手腳,幫助父親做運動,希望讓父親能早日好起來。看到丈夫那麼累,邢玉芳疼在心裡,忙完了地裡的活,拖著疲憊的身子搶著為公公端飯送水,以盡兒媳的孝道。2010年公公因病去世後,邢玉芳又繼續擔負起了照顧婆婆的重任,直至12月婆婆去世。她們也很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由於受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兩個女兒雖然小,但很懂事,在家中尊敬長輩,孝敬父母,自理能力強,都是人見人愛的好孩子,大女兒多次被評為學校“三好學生”。

  勤勞致富奔小康

  以前邢玉芳和丈夫常國武依靠傳統的種植小麥和玉米增加收入,投資不少而且很辛苦,增產不增收,難以發家致富,在進行農作的同時,她們一直堅持學習,尋找創業商機。2006年鄉上鼓勵發展胭脂雞養殖,夫妻倆覺得養殖業創業起點低,加上政府對規模養殖都有扶持政策,創業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在缺少資金又沒有養殖專業技術的境況下,真正搞起養殖,其困難可想而知了。但她們以過人的勇氣,多方籌措資金,起早貪黑,苦心經營,自此開啟了她們家的養雞事業和致富夢想。創業之初由於技術不成熟,管理不到位,也虧損了不少,但她們並沒有灰心,為了解決養殖技術不成熟的問題,她們不斷研讀書籍,虛心請教別人,積極參加培訓,經過艱苦奮鬥,她們的養雞規模已發展壯大,養殖年經濟收入達到了5多萬元,日子過得紅紅火火。致富不忘眾鄉鄰,當她們看到其他養殖戶因為養雞技術落後、市場資訊不靈、盲目跟風飼養等導致養雞效益不高的現象,邢玉芳和常國武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主動幫忙提高他們的養殖水平,讓鄉親們的腰包都慢慢鼓了起來。

  熱心公益促和諧

  文明和諧的家庭不但要求家庭成員在家庭中和睦相處,在社會上也必須做一個對社會有益,有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文明公民。在公益事業上,邢玉芳家庭更是不遺餘力,無論是村上號召愛心捐贈還是同事鄰里有困難,她們家庭都有一份愛心表示。,鄰居的兒子常宇傑不慎燙傷,需要做多次植皮手術,近十萬元的高額醫藥費對於本來就貧窮的農村家庭無疑是個天文數字。邢玉芳夫婦得知這一訊息後,便走村串巷,呼籲同村農戶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孩子渡過難關,為小宇傑募捐一萬八千多元。如今小宇傑已基本恢復健康,又開始上學了,邢玉芳夫妻倆商議,每年常宇傑生日她們都會送去一份小禮物,讓宇傑在社會這個大家庭的關愛下快樂健康的成長。邢玉芳還先後榮獲“2013年高臺縣道德模範”、“黑泉鎮和諧家庭標兵戶”等榮譽稱號。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播種文明,收穫幸福。一個幸福、快樂、和諧的家庭需要每個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只要每個人都奉獻一點愛,家才會更溫暖,只要每個家庭都幸福了,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和諧。

  村幹部文明家庭先進事蹟材料9

  鼎山街道高牙村打石崗經濟合作社張澤雲、吳發芳家庭,雖然普通,但堪稱最美家庭。這是一個擁有著一個幸福的五口之家,夫妻倆、兩位老婆婆,一個女兒。她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和寬容守護著最真實的幸福,享受著最舒心的生活。數十年來,夫妻倆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一家人勤勞善良,樂於助人,女兒懂事好學,受到了鄉鄰們的一致稱讚和好評。

  互敬互愛是家庭幸福的基礎,也是家庭美麗幸福的源泉。婚後幾十年來,夫妻倆在生產生活中相互照顧、相互信任,相互支援,共同孝敬老人,照顧女兒;如今,夫妻倆都六十多歲了,不但要照顧年近九十的婆婆,還把一百多歲孃家老媽媽接到自家照顧。端飯遞水,洗臉抹汗,噓寒問暖,盡責盡孝,無微不至。每當看到兩位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臉,夫妻倆如同吃了蜜糖一樣的甜。每逢農忙時,挖地種菜,為花椒修枝剪葉、施肥澆水,夫妻倆往往從凌晨三四點就要出門,除了回家照顧老人,一忙就忙到中午,雖然勞累但因為擁有一個溫暖而幸福的家庭讓他們倍感欣慰。為了老人和孩子能幸福快樂,夫妻倆付出什麼都在所不惜,心甘情願。

  說起女兒張利,是吳安芳和丈夫最大的驕傲。女兒從小就非常聽話懂事,平時在家,掃地、做飯等家務都幫忙分擔,若是碰上農忙的時候,更是會主動地去幫忙。吳安芳經常說:“自己再苦再累不算什麼,只要孩子們有出息,自己就心滿意足了”。雖然家庭生活並不富裕,但在這對農村夫婦的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那就是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為了供孩子讀書,夫妻倆一門心思扎進莊稼地,為的就是莊稼收成能好點,多賺點兒錢,供孩子們讀書。同時夫妻倆也很注重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教育,他們以身作則,孝敬老人,鄰里和睦,為的就是給孩子做好榜樣,使她能成為一個正直善良的人。在他們心中,孩子才是他們的希望,自己苦點累點都沒關係,只要孩子有出息,他們這心裡才踏實,日子才更有盼頭兒。女兒也在他們的關愛和呵護下茁壯成長起來。功夫不負有心人,夫婦倆的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女兒張利幾年前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現留學美國。雖然女兒在家的時間少了,但是在外的她總是常打電話回來關心兩位婆婆的健康,提醒自己的父母注意身體,每當節假日回家時總帶些好吃好用的禮物回來孝敬他們。看到孩子如此孝順,夫妻倆心裡總是美滋滋的。鄉鄰們有時會問起他們關於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吳安芳覺得言傳身教,做好行動表率非常重要,與其說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認認真真做一件。他們任勞任怨、勤儉持家、肯於吃苦以及尊老愛幼,給孩子做了個好榜樣。

  幸福美滿家庭的建立離不開和鄉鄰們的和睦相處。在對待鄰里關係上,他們全家人都一直堅持著“鄰里關係親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鄰居家只要誰有了困難,他們知道的,就一定會伸出友愛之手,主動去幫助大家,為大家排憂解難,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張澤雲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相識是一種緣份,而能在同一屋簷下共度一生,則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所以夫妻倆經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樂,善待自己與家人,而他們的努力也讓他們收穫了幸福和溫暖。夫妻倆用孝心,愛心、真心演繹了小家庭最溫馨的幸福,詮釋了平凡的偉大,樸實的珍貴,幸福的最真實內涵。

  村幹部文明家庭先進事蹟材料10

  楊愛蓮,家住成縣紙坊鎮代塄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村家庭婦女,擁有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自己,愛人,兒子和年邁的婆婆,她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和寬容守護著最真實的幸福,享受著最舒心的生活。二十多年來經過夫妻的共同努力,建起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丈夫勤勞善良,兒子懂事聰明,婆婆熱心愛人,受到了鄉鄰們的稱讚和好評。

  身為人妻,人母和人媳的楊愛蓮一直堅持著中國傳統婦女的樸素,孝順和勤勞,盡心盡力地做好一切照顧好老人和孩子,關心體貼丈夫。希望能夠透過自己的努力給予家人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她的家庭變得更加溫暖。丈夫是一名愛崗敬業的村幹部,平時一直忙於村上的工作,為了讓丈夫能安心工作,楊愛蓮會主動打理大大小小的家務。每逢農忙時,她往往從凌晨四五點就要出門,一直忙到中午,雖然勞累但因為擁有一個溫暖而幸福的家庭讓她倍感欣慰。孝敬老人長輩是家庭和諧的重要因素,對於家裡的老人能盡責盡孝,每當看到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臉,她心裡如同吃了蜜糖一樣的甜。

  作為一名農村婦女她一直主張主動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來發家致富,他的丈夫工作非常積極努力,嚴肅,敬業,奉獻是群眾對他的評價。由於工作比較繁忙,丈夫照顧家庭的精力相對較少,但妻子並不埋怨他,看丈夫為村民辦實事,她的心裡也非常驕傲,心裡更多的是一種喜悅和幸福。對於丈夫的工作,她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援。丈夫雖然工作繁忙,但是隻要一有空在家,都會主動積極地幫助妻子承擔起自己應承擔的責任。孝敬老人,教育孩子等大事小事都與妻子商量,互相配合,很少因為生活瑣事而吵架,兩人相處的非常融洽。

  幸福美滿家庭的建立離不開和鄉鄰們的和睦相處。在對待鄰里關係上,他們全家人都堅持著“鄰里關係,親如兄弟,情同手足”的理念,鄰里之間他們會主動幫助大家,為大家排憂解難,他們認為只有大家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他們總結出了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楊愛蓮經常告誡自己好和丈夫要懂得知足常樂,善待自己家人和鄉鄰親友,他們的努力讓他們收穫了幸福和溫暖。

  村幹部文明家庭先進事蹟材料11

  她是寺下鎮龍潭村的一名普通農家婦女。丈夫是龍潭村黨支部書記、主任,兩個兒子已成家立業,婆婆已經九十多歲,她們和大多數家庭一樣,只是一個平凡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但是全家人遵紀守法,明禮誠信,善待鄰里,樂於助人,相敬相愛,家庭和諧、溫馨,深受村方、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一、夫妻恩愛,孝老愛親

  互敬互愛是家庭和睦的基礎,是家庭幸福的源泉。陳水鳳夫妻倆恩愛和睦,一起承載工作、生活的重壓。自從公公去世後,陳水鳳就把婆婆接過來一起住,看作是自己的父母來孝敬。凡事多向老人請教,聽取她的意見;平時邊做家務邊與婆婆聊天、溝通感情。婆婆年老多病,陳水鳳從不嫌棄她。一發現她身體不舒服,就馬上送她去看病,端茶送藥,精心照料。雖然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掛齒,但它就象催化劑使婆媳感情融洽、家庭和睦、快樂。她們的鄰居經常說,她倆結婚三十多年來,從來沒有聽到她們因為贍養老人,操持家務等家庭瑣事而紅臉吵,一家子和和睦睦,很讓大家羨慕。

  二、頑強善良,和睦鄰里

  “我今天能為龍潭的百姓做點事,與我愛人在背後的默默支援的奉獻離不開,沒有她我可能堅持不到今天。”陳水鳳的丈夫鄔金華說。陳水鳳的丈夫鄔金華自從1996年就當選為龍潭村村委會主任以來,連續七屆當選為龍潭村村委會主任、書記。龍潭村是一個大村,人口多,矛盾糾紛較多。作為龍潭村的書記、主任,鄔金華經常是一個電話就下到農戶家中調處糾紛,化解矛盾,一去就是一整天,甚至好幾天,經常把自家農活和家務耽誤了,有時村民還不理解,經常在陳水鳳面前冷嘲熱諷……,對此,陳水鳳毫不介意,以一已之力把家務操持得井井有條,與鄰里和睦相處,對孤寡老人更是施以援手,熱心幫助。“他要為全村人著想,沒時間顧家,我不怨他,更不能拖他的後腿。”陳水鳳說。陳水鳳的善良大度逐漸得到了村民們的理解與稱讚,大家都說龍潭村書記鄔金華有一個“賢內助”。

  三、春風化雨,教子有方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言談舉止對孩子成長產生很大影響。在家裡,陳水鳳夫婦經常教育子女做人要老實本分,樂於助人。兩個孩子也在陳水鳳的教育薰陶下成長為本分有為,善良勇敢的好青年。陳水鳳的小兒子鄔輝在7月8日從縣城水南橋頭縱身躍下,救下一名落水女子。對此義舉,市民們紛紛點贊。鄔輝也被上猶縣評為“雷鋒式”好青年。面對榮譽,鄔輝是這樣說的:“當時也沒想那麼多,主要是家裡父母經常教育我們要熱於助人,以後遇到這樣的事情我還是會這樣做的。”

  這是一個平凡的農家婦女,一對平凡的夫妻,一個極其平凡的家庭,但她(他)們都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遞著凡人善舉的正能量,詮釋著人間大愛的“真、善、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