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讀後感800字(精選8篇)
大國崛起讀後感800字8篇
一、什麼是讀後感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然後將得到的感受和啟示寫成的文章叫做讀後感。
讀後感就是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簡單來說就是看完書後的感觸。
二、大國崛起讀後感800字(精選8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國崛起讀後感800字(精選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國崛起觀後感1
葡萄牙跟西班牙,考航海瞭解地球,成為了第一代世界大國。但是,這兩個依靠掠奪迅速崛起、卻在戰爭中揮霍財富,而沒有發展工商業的帝國很快盛極而衰,世界舞場上第一場大戲落幕。
“小國大業”,“大國崛起”,荷蘭這個面積只有兩個半北京的地方,如何撐起“大國”二字。荷蘭的崛起,是透過進一步將地理大發現的潛力進步一步發掘。
英國透過光榮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憲制,完成了現代社會的轉型,走向了工業革命。當亞當·勒密以《國富論》指出了自由競爭的市場規律後,英國人開始在本國強大工業能力的支撐下,推行自由貿易,拓展全國市場。
路易十四將法國的啟蒙教育得到了普遍傳播。拿破崙用武力方式將法國帶向了歐洲巔峰。然而武力不能維持這一切。在後來戴高樂帶領下,恢復了往日光輝。
德國總理勃蘭特在波蘭下跪,他是一位好總理。在二戰中被殺的二百五十萬多猶太人中,沒有一位是他殺的。,但是他下跪了。什麼是大國?敢於負責任的,能給國內人民帶來幸福,也給國際社會的跟平與發展帶來福祉的國家,才能堪稱大國。
盛田昭夫說堅持而成功的索尼,凝聚了日本這個國家的精神!
彼得一世與葉卡捷琳娜都是好學,重視教育的人。使俄國出現了大批像列夫·托爾斯泰一樣的知識分子。正是在他們的思考中,逐漸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文明。
列寧,是一個很成功很成功的人。很敬佩他,他保護了人民,也吸引了哈默、福特等外國投資者。蘇聯經濟逐漸復甦。又在斯大林的五年計劃的帶動下,使蘇聯成為了蘇聯強國。
美國的崛起,在我眼裡是一個奇蹟,從五月花號上的一百多名的英國人到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等各方面的世界第一強國。跟美國的科技發展迅速離不開。
看來,這些國家的崛起都有幾個共同點。有對外擴張的歷史,都曾經稱霸世界,都經歷過推翻封建王權或殖民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都在教育、工業、科技等某一方面有過突出的表現。再看看中國,要如何做才能成為一個大國。我想,中國能不能稱霸世界,這不重要。能不能成為工業、科技強國,這不重要。中國,這個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他能這樣存活到現在,本就是個奇蹟了。我想,中國一定也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推動著。
大國崛起觀後感2
《大國崛起》對美國的“西進運動”也是極度讚賞。“那是一段歷時近一個世紀、漫長而艱險的歷程。到達西部的人們面對的是一無所有的荒漠。他們必須在這裡學會生存,而且要一代代地生存下去。”“西進運動毫無疑問是美國曆史上充滿開拓、勇氣與冒險精神的一頁,很多歷史學家認為,正是它,塑造了透過自我奮鬥、實現個人夢想的美國精神。”“19世紀末,經過開墾和耕種的大草原變成了沃土桑田,曾經荒無人煙的西部成為美國乃至世界的重要糧倉。”(第10集)這裡提請讀者注意《大國崛起》反覆強調美國西部曾經是無人的荒漠。這樣的話,老實說,連嚴謹的美國資產階級學者都不會講。
讓我們看一看尊重史實的學者們是怎樣寫的。“西部的開拓是在剝奪印第安人土地的過程中實現的。對特庫姆塞領導的泛印第安人運動的鎮壓,結束了東部印第安人聯合抵抗白人侵犯的歷史。在1830年代,傑克遜總統實行強迫印第安人西遷的政策。中西部農業商品生產和南部棉花種植園經濟的擴大使白人擴張主義者急切地奪取印第安人的土地。1830年國會通過了《遷移法》(RemovalAct)。這是強迫印第安人西遷的法律依據。印第安人部族如索克斯(Saux)和福克斯(Fox)人在酋長黑鷹領導下進行了反抗鬥爭,於1832年試圖返回伊諾斯西北部的家園,遭到伊利諾斯州長派出的民兵的殺戮。住在佐治亞西部至密西西比河和向北到北卡羅來納西部和田納西東部的四大印第安人部族奇卡索人(Chickasaws)、克里克人、喬克託人(Chocktaws)和切羅基人進行了抵抗。佛羅里達的塞米諾爾人也一直頑強抵抗,但都遭遇到失敗。1844年,美國東部的3/4的印第安人被迫遷往密西西比河以西,而未遷走的30000印第安人大多留在蘇必利爾湖的偏遠地區。印第安人在遷徙中約減少了1/3的人口。美國的大陸擴張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墳場上。”
這段文字摘自楊生茂、陸鏡生著《美國史新編》的第160—161頁。這本書是高等學校文科教材,以上史實大學文科生是應該知道的。為什麼《大國崛起》的製作者們就不知道呢?《大國崛起》這種無視歷史事實、美化殖民主義的地方不勝列舉。
大國崛起觀後感3
《大國崛起》講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美國九個世界級大國相繼崛起的過程。探究其興盛背後的原因,我們要探索自己的強國之路。
回顧500年來各個世界大國發展的歷程,討論大國崛起的關鍵性因素。單一的因素一定是錯誤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卻值得關注:要形成一個統一的力量、重視思想文化的繁榮、重視科學和教育、善於學習但絕不簡單模仿別國的道路等。
對於地處西北歐、面積只相當於兩個半北京的小國荷蘭,是怎樣成為17世紀的王者?
在海潮出沒的溼地和湖泊上,以捕撈鯡魚起家從事轉口貿易,他們設計了造價更為低廉的船隻,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業信譽,逐漸從中間商變成遠洋航行的鬥士。日漸富有的荷蘭市民從貴族手裡買下了城市的自治權,並建立起一個充分保障商人權利的聯省共和國。他們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股份公司,東印度公司,壟斷了當時全球貿易的一半;他們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資本市場就此誕生;他們率先創辦現代銀行,發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體系。由於國土面積等天然因素,雖然17世紀末,荷蘭逐漸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權。但直到今天,荷蘭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蘭人開創的商業規則依然在影響世界。
成為富強的國家的道路,清朝的統治者的“閉關鎖國”肯定是不可取的,妄圖依靠戰爭打破和重建世界格局,已被證明結果事與願違。德國的興衰是最好的例證。我們不知道21世紀的變化將把大國帶向何方,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將是人類共同努力的方向。
大國崛起讀後感10
任何一個偉大的思想就像一個美麗的火焰,是否能夠產生巨大的能量還要看有沒有所需要的乾柴。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最主要的“乾柴”就是國民的素質和教育。依法國為例:
受文藝復興影響的16世紀宗教改革產生的新教教派與舊教分庭抗禮,他們爭奪兒童和群眾的手段就是教育。透過這場爭奪戰,各方在教育方法上重視數學、地理、歷史,注意採用實物教學和進行練習,著意發展學生的智力。這使得法國新一代的素質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創辦於1684年的訓練初等學校教師的講習所是歐洲最早出現的師範教育設施,對確保教師的質量起到關鍵性的作用。19世紀以前,法國高等教育享有桂冠的榮譽,其學術水平在西歐是很高的。
盧梭是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著名思想家,他出生於瑞士日內瓦。10歲時,父親因受人陷害逃離瑞士。盧梭13歲即開始自謀生計。他當過學徒、雜役,為人抄寫過樂譜,做過家庭教師。寄人籬下所遭受的屈辱和冷遇,長期漂泊不定的貧困生活,培育了盧梭對於"殘暴和不正義"的反抗意識。1762年,盧梭的長篇教育哲理小說《愛彌兒》問世。盧梭在這部構思20年,撰寫3年,精思熟慮的傑作中,對當時法國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別是教育進行了猛烈抨擊。他提出培養真正符合社會需要的新人的構想,描繪了一幅培養新人的'藍圖。這部長篇檄文剛一發表,就轟動了整個法國和西歐。法國政府下令逮捕盧梭,焚燬《愛彌兒》。盧梭被迫逃到瑞士,翌年又出走英國。1767年,盧梭返回法國,避居於巴黎市郊。1772年完成了自我評傳性的最後一部著作——《懺悔錄》。1778年與世長辭。
盧梭的教育方法被他的同胞,瑞士人裴斯塔洛齊所繼承。瑞士政府首先他的按年齡分組來發展兒童的不同能力的教育方法實行教育。後德、法、英、意、俄、美等國政府,也紛紛派遣專家和官員前來學習。裴斯塔洛齊所建立的伊佛東學校成了蜚聲歐美的“國際學園”。有趣的是,瑞士政府首先採用這種教學方法,美國政府發起了聲勢浩大的《盧梭、裴斯塔洛齊教育思想》的運動。前者成為今天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後者成為今天世界上的霸主之一。
大國崛起觀後感5
與這九大國相比,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在崛起的過程中全部奉行擴張政策,而這擴張政策也為他們當中的大多數的衰敗埋下了禍根。不論是從這些國家的經驗教訓來看,還是從現在的國際形勢來看,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決不能重蹈列強們的擴張政策的覆轍。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
對
以史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一個偉大的國家一定要呈現多元的文化,而多元的文化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這個民族以廣闊的國際視野去接納新
大國崛起觀後感6
只有開創新的路,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國家才有可能有跟別的國家不一樣的突破並強盛起來。
15世紀,歐洲最早誕生的兩個民族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國家力量支援下進行航海冒險:在恩裡克王子的指揮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們開闢了從大西洋往南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的航線;在伊麗莎貝爾女王的資助下,哥倫布代表西班牙抵達了美洲。
當麥哲倫完成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後,原先割裂的世界終於由地理大發現連線成一個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國也由此誕生。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競爭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線和殖民掠奪建立起勢力遍佈全球的殖民帝國,並在16世紀上半葉達到鼎盛時期,成為第一代世界大國。
但是,這兩個依靠掠奪迅速崛起,卻在戰爭中揮霍財富而沒有發展工商業的帝國很快盛極而衰,世界舞臺上的一次大戲悲劇性落幕。
恩裡克王子雖然沒有親自出海,但是他設立航海學校,以國家名義持續地鼓勵航海事業,他終身未娶,為航海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葡萄牙由此向海外擴張開啟了與各國的貿易,日漸強盛。西班牙也是因航海而與葡萄牙相互競爭,勢力遍佈全球,兩國成為第一代世界大國。
他們的航海冒險不說對他們自己的國家有益,對我們也是有益的,沒有他們的航海探險我們就不會知道世界還有這麼多的國家和豐富多彩的世界,而是一意孤行地認為我們所處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央,我們這裡就是世界的全部。多虧了他們,這個地球才被拼湊完整;我們也才知道地球不是方的而是圓的;我們才能更深入的瞭解這個神秘的地球;才有了各國的文化交流……
同樣的,只反覆做一件事不注意其他方面這個國家也會衰退。就比如葡萄牙和西班牙只知道掠奪和揮霍財富,這並非長久之計,還應該發展國家的各個方面。我們國家的宋朝重文輕武,別的國家就能輕易攻破城池,趁虛而入,這是同樣的道理。
大國崛起觀後感7
古代的篝火還在燃燒著,照亮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天空,三國紛爭的刀馬繼續演繹著大漢的壁畫裡的故事,明清時的繁華承繼著唐宋的詩詞裡的輝煌,還有那些數不清的星火無一不在顯示著他與眾不同[注:跟大家不一樣的身份——這是一個大國,一個名副其實[注:名聲或名義和實際相符。]的大國。
當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鬱鬱蔥蔥[注:形容草木蒼翠茂盛。也形容氣勢美好蓬勃。]時,他屹立著;當古埃及春分日的第一縷晨光照到獅身人面像時,他微笑著;當古印度的婆羅溼怒張著妙目站在蓮臺上時,他安詳著。是的,從沒有人能質疑他,也從沒有人懷疑過他,因為誰也沒有料到那一聲汽笛會使這個幾千年古國堡壘的崩塌,就如同被歲月風化了的雕像,瘋狂的被蠶食著。所謂的金身、羅緞在此時幾乎成為了一種罪惡,一種任人宰割的理由。緊接著就是烽火、鮮血。然後,不屈的人民開始了漫長的抗爭。但是,災難、戰爭、貧窮、落後、欺辱如同無法癒合的創傷狠狠的烙印在每一個國人的心底。
可是,當天安門上那火紅的旗幟不可阻擋地冉冉升起,迎著十月的金風舒展,一個偉人用他那濃重的湘音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時,中國人沸騰了。他們吶喊著,彷彿要把心底積壓的鬱氣全噴發出來。當一個明媚的春天裡,一個老人在南海邊畫了一個圈後,圈出了中國人一個嶄新的時代,圈出了無數機遇和財富,又圈出了多少國人的萬丈豪情。而那位老人銅鑄的雕以他慣有的慈祥,笑看國人解放思想,邁著大步走向輝煌,參觀的人彷彿還能聽見他那四川口音: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其實,自21世紀來,中國已由原來的不習慣關注、評論到坦然接受。因為我們崛起了,強大了,就像一頭已經覺醒並開始施展雄心的雄獅。我們不是那個藍灰的海洋,憑票吃飯的國家了,現在的我們有自己的色彩——多麼熱情莊重的中國紅;我們不是那和處處受排擠沒有發言權的國家了,現在的我們可以在國際上投出自己神聖的一票;我們也不再是那個孤零零的站在起跑線上一個人的奧運了,現在的我們可以在頒獎臺上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相擁而泣——為有這麼一個強大的祖國而驕傲、哭泣!
長城在烽火裡毅然挺立,現在的他以全新的姿態笑迎著四海賓朋。
黃河在炮聲中洶湧咆哮,現在的她以母愛的慈祥哺育著兩岸眾生。
大國正在崛起,大國已然崛起。就讓我們舉杯高呼,共同祝福這片土地:
美哉,我東方巨龍與天不老!
壯哉,我亞洲雄獅與國無疆!
大國崛起觀後感8
《大國崛起》前言部分有這樣的描述“15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這九個先後崛起的國家,在歷史興衰和發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義。闡述其發展歷史,探尋其發展軌跡,總結其經驗教訓,對於今天的中國尤其大有裨益。”這就對本書的高度總結和概括。
《大國崛起》一書以“九大國”的興衰為主線,剖析其興盛的背景和原因,並透過大國崛起探究其對世界歷史及整個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為討論國家發展問題提供了可借鑑的歷史資源和文明資源全書展示了九國透過不同方式、在不同時期內完成的強國曆程,既體現出各自鮮明的不可重複的時代特徵和民族個性,同時也探討了某些相通的規律。在中國全力爭取和平崛起,大國復興的戰略發展時期,此書具有非凡的感召力和時代性。激發了讀者對中國崛起強盛的希望和激情,這也就是我喜歡這部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15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原先割裂的世界開始真正意義上地連成了一個整體,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國開始相互認識和了解,也展開了相互的競爭。在近現代以來的世界舞臺上,九大國家應運時代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迅速崛起。透過本書不難發現,本來西方大國的定義並不是以國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來衡量,他們之間都或多或少的有著一定的共同之處:第一,曾經有過(或正在經歷)對外擴張的歷史或以進行殖民統治的方式達到稱霸世界的目的;第二,曾經經歷推翻封建王權或殖民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第三,就是在工業、科技、教育、文化、軍事和社會改革方面有過突出表現或對世界近代歷史的發展曾經產生過重大影響。
總之,《大國崛起》一書帶給人們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五百年來九個世界性大國的興衰更替啟迪人們:崛起,以前瞻性的眼光瞄準事物變化趨勢,立足創造性地化解難題,促進生產力飛躍發展的過程。進入二十世紀後,尋求擺脫危機的良策,保持持續、良好的發展態勢,則是崛起的必然要求。歷史昭示我們,在機遇和挑戰並存的重要歷史時期,只有世界所有國家緊密團結起來,共同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才能為人類社會發展創造光明的未來,才能真正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