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古拉》音樂教案
《達古拉》音樂教案
《達古拉》音樂的歌詞
《達古拉》是一首流傳於草原蒙古族中古老的民歌,斯琴格日樂用蒙古語演繹。加以現代音樂方式編曲,讓這首擁有非常感人愛情背景故事的歌曲煥發新的生命力。
天邊泛起一片白雲,孕育著一場陰雨,我的心裡忐忑不安,是可能要和達古拉分離,滿山的果樹雖然那麼多喲,結果實的沒幾棵喲,相識的姐妹,雖然那麼多喲,知心的還是達古拉喲。
《達古拉》音樂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達古拉》音樂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達古拉》音樂教案1
一、教學內容:
演唱歌曲《達古拉》
二、教材分析:
《達古拉》是一首蒙古族的短調民歌,歌曲分為兩個樂句,全曲旋律優美、流暢、給人以連貫一氣呵成的感覺。本課為湘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教材內容,教學內容圍繞一個蒙古族民歌《達古拉》唱歌教學展開。
三、教學目標:
1.能用優美、舒展的聲音演唱歌曲《達古拉》
2.能用筷子、身勢律動等參與表現音樂,感受蒙古音樂風格特點。
3.能夠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表現歌曲,感受歌曲情緒變化。
四、教學設計意圖:
以一首歌曲為主要內容的唱歌課教學,即在一節課以唱好一首歌曲為主要教學內容,這種課型教學時不只是純粹的學唱歌曲,而是需要反覆參與感受,即以聆聽音樂參與律動為引導,採取反覆聆聽歌曲做不同層次的動作表現,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的表現力、熟記歌曲旋律,瞭解歌曲的旋律特點及相關的音樂常識。教學圍繞學唱歌曲《達古拉》展開,透過多種層次的參與感受,讓學生充分感受了歌曲的旋律,最後完整表現歌曲。
五、教學設計亮點:
本課設計了多種參與聆聽音樂、感受歌曲方式。如:聽音樂恆拍律動、用獻哈達方式感受旋律起伏等等,透過聆聽參與表現歌曲讓學生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歌曲,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以音樂為本的新課程新理念。
六、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優美、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達古拉》
難點:歌曲中八度大跳音準、切分節奏、長音的聲音控制,把握好蒙古歌曲的韻味。
七、教學準備:
鋼琴、黑板、筷子、哈達、多媒體教學裝置。
八、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題
師言:同學們,請看大螢幕上的這幅畫,這一望無際、層層疊疊的綠海把我們帶到了哪裡呢?寧靜寬廣的大草原上有碧綠的小草,湛藍的天空、翱翔的雄鷹和小花般點綴在綠地上的蒙古包,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段來自草原的音樂,請你們把我們圍坐的地方當做草原上的蒙古包,聽著音樂圍著蒙古包走一走,請一定合上音樂的節拍。
(設計意圖:語言匯入,讓學生快速進入情境,感受身臨其境的感覺)
二)、感受歌曲
1.初次聆聽歌曲《達古拉》,感受四拍子的韻律和歌曲情緒。
師:請同學們隨著音樂走一走,合上音樂的節奏,並想一想這首歌曲的情緒怎樣?他是三拍子還是四拍子?
2.第二次聆聽歌曲《達古拉》,用雄鷹展翅飛翔的動作,感受四拍子的強弱以及歌曲悠遠綿長、柔中帶剛的韻律特點。
要求:飛翔的時候腳走恆拍,手的節奏4/4 X — X —第一拍拍擊臀兩側,第三拍空中振翅,像老師這樣,合上音樂的節拍,飛翔到草原上任何一個地方,飛翔的時候請你文明禮讓,不要和別人相撞。(師適當的數節拍)
3.第三次聆聽歌曲《達古拉》,加入筷子感受歌曲韻律
師導言:剛剛孩子們雄鷹飛翔的動作很優美,草原上的人們能歌善舞,他們的舞蹈來源於生活,在草原上他們會隨著音樂跳起蒙古的筷子舞蹈。下面請你輕輕就近飛到座位處拿起你的筷子,讓我們模仿雄鷹展翅的動作來敲擊筷子。像老師這樣合上音樂的韻律,自由的感受音樂帶給我們的美。
4.第四次聆聽歌曲《達古拉》,加入筷子感受歌曲樂句變化
師導言:我彷彿看見了一群自由的蒙古人在草原上隨音樂起舞,下面請你原地不要動,轉向老師,看看老師做的動作和你們有什麼不一樣?(老師做的四個方向的變化。)這首歌曲分為兩個大的樂句,兩個大的樂句裡面各有兩個小分句,共四個分句,下面請你在小分句處換方向做動作。
(設計意圖:透過四次不一樣的方式聆聽表現音樂、感受音樂,讓學生在表現感受音樂的同時瞭解歌曲情緒、拍子、樂句,並熟悉了歌曲音樂。)
三)、歌曲學唱
1.老師範唱歌曲,解讀歌名《達古拉》。
剛剛我們聽到的.這首優美的歌曲名叫《達古拉》,是一首蒙古族短調民歌。下面老師將這首歌曲獻給你們,請你邊聽邊看歌詞,並想一想《達古拉》會是什麼意思呢?“達古拉”是蒙古女孩常見的名字,相當漢語“招弟”“引弟”的意思,是大人希望再生個男孩的意思。這首歌曲的“達古拉”是指很久以前草原上的一位勤勞、善良、勇敢的蒙古女孩。
2.學習曲譜。
①聆聽歌曲,劃旋律線。
②看圖譜分析歌曲旋律特點,引導學生關注歌曲旋律,用“嗚”音感受旋律。
③用獻哈達的方式參與旋律線的感受。
師:剛剛孩子們捧著雙手,哼唱著歌兒讓老師想起了蒙古人民聖潔的象徵“哈達”,為了迎接遠道而來的朋友,他們會拿起象徵著聖潔哈達獻給他們,讓我們也來當一當蒙古人,隨著音樂的起伏獻一獻聖潔的哈達。
《達古拉》音樂教案2
教學目標:
1.瞭解蒙古族的風情,學唱《達古拉》。
2.透過學唱歌曲《拉古拉》,讓學生領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一、學唱歌曲,瞭解蒙古族音樂的特點。
二、唱好附點節奏及一音多詞的小節。
教具準備:電子琴、錄音機、節奏卡片、節奏樂器、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發聲訓練
三、學唱歌曲《達古拉》:
1.播放課件,匯入新課:老師今天給大家介紹幾位小朋友,看看哪位同學認識她們,知道他們的家在哪兒?播放《草原英雄小姐妹》課件或相關課件。啟發學生進行有創意地自由回答。
2.瞭解蒙古族人居住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等特色。
3.聽歌曲範唱《達古拉》,提問:透過歌曲我們聽到他們都唱了什麼呢?請學生說說歌曲內容。
4.學唱歌曲,師生合作,教師彈伴奏,學生裝跟唱。
5.處理歌曲的難點,重點練唱歌曲的附點節奏,和一音多詞的地方。
6.表演:學蒙古舞的扭肩膀、擠奶、騎馬等動作,配合歌曲音樂進行表演。請舞蹈隊的同學上來表演,其他同學拍手唱歌。
7.遊戲:拼節奏卡片,一部分同學表演,一部分同學選擇敲擊小樂器為歌曲伴奏。
8.加入樂器,為歌曲伴奏。
9.完整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