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精選24篇)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精選2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1

  為了教好語文,我係統地認真研究了初中的語文教材和相關的練習,並買來一些語文工具書籍。同時加強與其他語文老師的交流,認真研讀他們的教案、教學心得。經常抽空去聽其他語文老師的課堂教學,並認真、詳細地做好聽課記錄。對於學校的優秀語文教師,本人更是悉心向其請教,以儘快熟悉語文的教學。平時,我還大量查閱有關語文教學方面的書籍、報刊、雜誌,將一些優秀的與本地區情況相近的論文摘錄下來做為教學備用資料。對於語文科組的各項活動,本人都認真積極地參與,並做好記錄、整理。在上每節課之前,本人儘可能從網上、報紙、書籍上搜集相關的資料,結合本校學生情況,認真備好課,設計好教案。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常邀請一些語文教師來聽課,課後虛心地接受他們的點評,同時也將這些意見記錄下來,運用到今後的教學中。同時,針對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反應在課後寫好,每節課的成功與不足之處,以方便今後的教學。總之,都是為了透過積累他人的經驗和自己的教學體會,以提高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經人很快熟悉了語文教學的方法和技巧,這為我的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在本學期的語文教學中也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第一,學生對語文科目的興趣有所提高。

  我在吸收他人經驗及結合自己的理解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盡力改變以往的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填充式教學方法,按照新課程標準,在課堂上透過設計一些與學生實際相貼近的問題,以啟發的教學方式去引導學生思考並回答問題。在教學活動中儘量做到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裝始終處於一種積極的主動的狀態,在輕鬆的氛圍中理解、接受知識。並適當地及時地鼓勵、表揚學生的表現,肯定他們的回答,讓他們從回答問題中樹立信心。還透過設計一些難度較大的與現實有關的問題,讓學生分組探討。這不但刺激他們的求知慾望,讓他們在探討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完成教師的教學目標,而且還讓他們從中體會到一種團隊合作精神,集體的凝聚力,從而提高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增強了他們對語文這一學科的興趣。

  第二,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學生的知識面相對狹窄,平時閱讀書籍、報刊、雜誌等較少,這就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較差。針對這種情況,我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的現有書籍,有選擇的向他們推薦一些書籍,經常開放圖書館,延長他們的借書時間,盡力擴大他們的知識面,以提高他們閱讀理解的能力。而在課堂上,注意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學生透過閱讀後回答問題,並適當地引導,以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後,學生的知識面不但擴大了,而且閱讀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第三,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有所提高。

  本校的學生由於一些原因,口頭表達能力較差。為了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本人在課堂上,多注意讓一些羞於開口的同學起來回答問題,先用一些簡單的容易回答的問題,透過耐心引導其回答,並加以肯定、表揚,從中鍛鍊他們的膽量,樹立他們的信心。平時,還注意指定一些簡短的文章給他們朗讀,並且在班裡舉行一些朗讀比賽,獎勵小禮品,以提高他們的朗讀能力,從而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學生們口頭表達能力有所提高,這不但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在學校開展的朗誦比賽中,本班學且都獲得了不錯的名次。這反過來又刺激同學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第四,學生寫作能力有所提高。

  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在平時常佈置一些簡短的小作文,並在課堂上當場完成。小作文的內容多是些學生比較熟悉的,學生寫起來也容易。在批改時充分肯定學生的閃光點,並且在班上公開表揚,讓學生嘗試到一點成就感,最終調動其寫作的積極性。對於一些寫作能力比較好的同學或是對寫作感興趣的同學,我鼓勵其參加校小記者興趣小組,積極向校報、校外發表文章。這些都大大地增加了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一步探索,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2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走過馬年的歡暢,飛雪中迎來羊年的瑞祥。轉眼,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4)(7)班語文課教學工作,由於下學期就要面臨中考,因此,我對教學工作絲毫不敢怠慢,認真虛心向別人學習,深入研究教法,兢兢業業教學。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有許多不足。總結如下:

  一學期來,我以學校教導處及語文組教研工作為指導,以深化課改,努力提高學生成績為重點,以提高教育教學效率為中心,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努力完成工作目標任務。

  一、加強教育教學業務學習,努力提高自身教學素質。

  一學期來,我勤奮鑽研業務,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關心愛護學生,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努力完成教學任務。

  二、明確本學期的學習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做好學生思想心理疏導工作,加強對學生學習的督促。

  1、充分利用課內外時間,形式多樣地做好學生心理工作。九年級是學生在初中階段最關鍵的時期,學生的思想和心理關係到中考成績。學生的思想和學習狀況如果在這一時期出現異常,就會極大地影響他的學習動力。在開學初對所教班級學生進行分析,確定輔導的物件,明確了學習目標,合理安排輔導時間。由於教師對他們的關注和輔導,使許多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提高,學習態度進一步端正了,學習成績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別是九(7)學生樹立了積極學習,勇於前進,不甘落後的思想,形成了良好的學風。

  2、隨時與學生溝通,鼓勵他們發揮自己的優點。從尊重出發,教育差生課上遵守紀律,自覺學習。

  根據學生學習自覺性差,特別是九(4)班,個別學生貪玩,約束不住自己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或課下隨時與他們交流溝通,指出他們身上的優點,鼓勵他們相信自己,只要自己努力,成績一定會上升。從尊重出發,鼓勵他們刻苦學習,上語文課必須認真聽課,做到嚴肅緊張活潑有序。每當他們約束不住自己去說笑時,我就會給他們一個制止的眼神,他們馬上會安靜下來,這樣課堂氣氛好了,大部分學生的語文成績也有了相應的提高。

  3、創設情境,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傳授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還要讓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因此,無論是課文教學還是作業練習課,我都注意隨時創設情境,結合教材中的優秀傑出人物精神、品質、經歷等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促使其頑強拼爭,持之以恆,養成好的學習品質。

  三、強化教學常規環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根據計劃,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增強課堂內的容量,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備好課,努力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課前,我深入鑽研、細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教材結構、重點與難點;瞭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力求在備課的過程中既備教材又備學生,準確把握教學重點、難點,在此基礎上,認真撰寫每一篇教案。

  2、掌控課堂節奏,注意學生反饋。

  每次上課,我都要在上課之前調整好自己的精神狀態,以充足的精神,飽滿的熱情,讓學生感受到一種積極向上的情緒,以這種情緒來感染他們。這樣,學生上課就有勁,教師授課就有信心。當學生在課堂上,違反紀律時,我儘量採取合適的方式或用手勢、或用眼光、或用簡單的語言及時提醒,儘量使自己的情緒不受到影響,不帶到教學中,避免讓原本正常的講課受到衝擊,影響教學效果。同時在課堂上,能夠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面對全體學生,注意培優補差,加強對後進生的轉化工作。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語文邊緣化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讓學生學好語文,就要讓他們喜愛語文,對語文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厭倦情緒,不願學習。為此,我採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儘量多講一些文化生活故事,多讀一些源於生活的優秀文章,積極落實分層施教的原則,狠抓後進生的轉化和優生的培養;讓他們更瞭解語文,學會欣賞語文之美,喜歡學習語文。

  4、研究中考試題,指導解題規律。

  首先,加強與教研組內老師的交流與合作,做好學生應對中考的指導,結合試題,加強學生個人學習,教師研究中考試題的基本形式、考察方向、中考考點等,規範學生答題步驟。同時進行階段性檢測,及時瞭解學生的情況,對症下藥。借鑑一些名師和專家們的做法、經驗和理論,不斷調整教學策略。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教學效果和成績都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5、在課上,面向全體學生,依託中間兼顧兩頭,佈置不同要求的作業,即使是佈置同量的作業,也是分不同的要求,好的要完成得" 好、準、快" ,中間的要完成得" 好、準" ,中下的只要完成好就行。在課後,認真及時批改作業,及時做好後進學生的思想工作及課後輔導工作。

  6、在基礎知識方面,提倡自學,依據教師教的方法,以個人完成任務為主,團結協作為輔,針對新題型,在老師的帶領下,做一些典型訓練,並抽時間檢查學生的作業,督促學生鞏固所學的新知識。在平時的生活中主動積累並逐漸形成習慣,促使他們積極歸類知識,在多看多練中掌握技能。

  7、在古詩詞的積累方面,狠抓背誦。除教師在課堂上指導他們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背誦外,利用早讀時間背誦古詩文,並及時檢查學生背誦情況,以此來督促學生對古詩文的積累與運用。

  8、閱讀訓練方面。從課堂內開始嚴格訓練,依據課改新理念,利用現在有的各種材料、多媒體工具加強訓練。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體性,教師的指導性。運用瀏覽、略讀、細研等方法,在多讀中整體感悟,快速理解課文。在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後,深入重難點,細細體味,在團結互助協作中多方研討,儘量讓文字成為他們提高語文水平的一個工具,而不是他們一定得記住的死知識,不斷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從學生掌握的情況看,古詩文的課外閱讀和現代文的課外閱讀得分率較低,閱讀依然是個薄弱環節。快速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依然是今後教學一個長期而艱鉅的任務。

  9、寫作方面。本學期在老師督促檢查下,學生的書寫改觀了很多,但過去形成的書寫的不良習慣,一直難以糾正,特別是九(2)班學生書寫潦草,不守章法。每兩週按教學的要求完成一篇練筆作文寫作,在老師的歸納總結性的習作評講中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所增長。

  四、參與教研,加強研討,取長補短,努力提高教學教研水平。

  堅持積極參加校內外教學研討活動,參與集體備課、聽課、評課,講課活動,虛心向同學科教師學習,博採眾長,不斷汲取他人的寶貴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本學期,按照教研組的安排,聽了本校同事的10次公開課,完成了學校規定的聽課任務,並透過參與研討和集體備課等活動,使自己從別人身上學到了很多有益的經驗。

  五、正視自我,明確今後努力方向。

  本學期我主要從以上幾個方面開展工作,這當中我還存在許多不足,面對學生懈怠的狀態有急躁的情緒,對優秀生、後進生的輔導還不夠細緻,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改正不足,盡力把工作做好,爭取在教學上再上一個新臺階,取得好的成績。

  1、加強自身基本功的訓練,課堂上做到精講精練,採用多種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積極向同行教師學習經驗。

  2、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訓練不夠,對知識點的檢查落實不到位,致使課堂教學效率不高。今後將進一步加強對新課改的學習研究,推廣先進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狠抓對學生作業的檢查,落實對知識點的掌握,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3、加強學生的閱讀訓練,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思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上下功夫,利用教材進行全面的聽說讀寫訓練。抓住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切中難點,把握重點,進行多方位、多層次的聽說讀寫訓練。切實安排字詞--閱讀--寫作逐步訓練,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發展。

  4、對差生多些關心,多點愛心,多些耐心,使他們在各方面有更大進步。 總之,本人始終用自己的良心去教誨學生,用自己的真情去培育學生。堅持以新課程的標準實施教學,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倡合作學習精神,引導學生從生活源泉中不斷吸取發展思維和語言的養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結合中,開闢了課程學習的廣闊天地。吾生有涯,學海無涯,在今後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技能,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新形勢,新發展。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3

  1、鼓勵學生開展課堂練筆訓練

  古人劉勰曰:“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意思就是經過千百次的鍛鍊之後會有質的突破。現實語文寫作教學中,練筆訓練的目的是讓學生在經過多次寫作的鍛鍊後,寫作水平較之前有顯著的提升。課堂寫練筆訓練需要教師的精心指導,一個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寫作訓練過程中,也需要保證語文課堂開展的高效性。教師在備課中,需要預先設計符合學生寫作水平的題目,以此作為課堂練筆訓練的開頭,同時課堂練筆的結尾也很重要。課堂練筆是教師開展學習活動的基礎方式,基礎理論的產生、學生心智的發展和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都與此環節的學習有密切的聯絡。由於初中生沒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初中生大都沒有寫作的經驗和豐富的素材積累,因此,初中生在語文課堂寫作的積極性較差。學生在語文課堂的練筆訓練非常重要,在語文課堂的練筆訓練是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和水平最基本的途徑。

  2、促進寫作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對於充滿好奇心的初中生來講,課堂寫作是一件覺得枯燥乏味的事情。為了提升初中生寫作的興趣和熱情,可將生活融入到寫作中去,讓初中生切身感受生活的樂趣和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存在來提升自身寫作的熱情。生活中有許多很好的寫作素材等待學生去發現和積累,生活中許多趣事又能幫助學生提高寫作的興趣。寫作教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對初中生語文寫作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因此,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的引導學生體驗和觀察生活。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步驟,學生只有先學會對生活的多角度觀察,才能發現生活中的細節之處,學生才能主動的把生活中發現的各種素材積累起來。美好的素材在學生腦海中逐漸被儲存起來,並且累積的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刻,累積的寫作素材在學生寫作過程中就會很好的調動和運用起來。教師也可以透過組織一些創新活動,鼓勵學生參與活動,在活動結束之後佈置學習任務,例如佈置學生將活動過程中的所想所感透過文字描述出來。教師的積極引導有利於提高學生生活素材的積累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記錄能力和寫作習慣。

  3、鼓勵學生大量閱讀開闊視野

  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地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整體的閱讀。人們學習知識和提升技能離不開閱讀,閱讀不僅開拓了人們的知識面,增長人們的智慧,陶冶情操,而且還對人們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樂趣。初中生的人生經驗積累較少,在這樣的情況下,初中生在作文寫作過程中,自然會遇到素材儲備不足的困惑。因此,提高閱讀量是在提升初中生語文寫作水平方面的有效地途徑。初中生在文章的閱讀方面,需要對文章作者的資訊進行初步的瞭解,比如作者當時的生活年代背景、當時社會環境等等,瞭解作者創作此篇文章的心理狀態,這些對學生逐步掌握寫作思路和技巧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和作用。隨著學生閱讀量的增加,學生透過對閱讀文章的仔細分析與思考,會逐漸建立起一套更加縝密的思維,這對提升初中生語文寫作素養有很重要的意義。學生的閱讀不僅僅是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督促,而是需要學生建立自身自主學習的興趣,學生自發的閱讀和學習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最大門徑。

  4、改變傳統作文批改的模式

  傳統的語文寫作教學是教師在學生完成作文書寫任務後進行批改。教師會選擇寫的比較優秀的作文加以表揚,這是教師批改作文積極的一面,容易被忽視的消極的一面是大部分寫作水平較低的學生的寫作得不到鼓勵和認可,這樣容易導致寫作課上兩極分化的現象。兩極分化現象是寫作水平高一些的學生一直受到重視,寫作水平相對差一點的學生得不到鼓勵,可能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師在學習寫作之後的批改與講評環節也是非常重要。每一次寫作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的下一次寫作依然保持濃厚的寫作興趣,這樣才能提高語文寫作教學的課堂效率。為了能達到良好的寫作教學質量,教學模式中的批改環節可以改成學生互相批改的課堂活動。教師將作文批改的模式變成隨意將學生的作文發放給學生,學生之間相互審閱文章和相互批改並做出正確的批註,在相互批改過程中,學生會找出與自己相同的問題,比如語句不通順、錯別字較多、中心思想不明確等。這樣學生自己在再次的寫作過程中會格外注重這些問題,並且學生透過分析文章之後還可以學生之間寫作思路的交流,學習別人寫作的思路。教師最後做出總的批閱,再次批閱學生的作文和批改學生的批註。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到批改的環節是作文教學的新穎之處,學生的寫作水平會得到更大的提升。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提升的探索是一段漫長的工程。教師應致力於打破傳統教學的束縛,探索更加靈活新穎的教學方式,努力培養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注重學生素材的豐富積累,增強學生寫作的信心。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4

  本學期我擔任初一級語文教學。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學習。經過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絡,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最初接觸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易接受。

  一方面,農村的學生聽,說的能力相對較弱,授課採用較深的普通話教學,同學們還不能適應。而用方言教學,又削弱語文語感教學的功能。另一方面,二班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差生佔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不如理想。從此可以看出,瞭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例如我在講授《背影》的時候,這課的主題是“認識和理解有關音樂的內容”,教學難度比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講授,學生會感到困難和沉悶。為了上好這堂課,我認真研究了課文,找出了重點,難點,準備有針對性地講。為了令教學生動,不沉悶,我還為此準備了相關的音樂,授課時就胸有成竹了。在播放音樂時,學生非常用心,對此非常感興趣,教學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沒有認真備課的時候,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好,與此相比可見,認真備課對教學十分重要。

  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但同時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很講究方法了。上課內容豐富,現實。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所以,老師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課,我感到有點愧疚,因為有時我並不能很好地做到這點。當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向學,違反紀律時,我的情緒就受到影響,並且把這帶到教學中,讓原本正常的講課受到衝擊,發揮不到應有的水平,以致影響教學效果。我以後必須努力克服,研究方法,採取有利方法解決當中困難。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語文,就要讓學生喜愛語文,讓他們對語文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採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儘量多講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讓他們更瞭解語文,更喜歡學習語文。因為只有語文水平提高,他們才能提高同學們的語文寫作能力,對成績優秀的同學很有好處。

  因為語文的特殊情況,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好差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因此,絕對不能忽視。為此,我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我把這批同學分為三個組。第一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時懶動腦筋不學的同學,對這些同學,我採取集體輔導,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應有水平;第二組是肯學,但由於能力不強的同學。對這部分同學要適當引導,耐心教導,慢慢提高他們的成績,不能操之過急,且要多鼓勵。只要他們肯努力,成績有望搞提高;第三組是紀律鬆散,學習不認真,基礎又不好的同學。對這部分人要進行課餘時間個別輔導。因為這部分同學需要一個安靜而又不受干擾的環境,才會立下心來學習。只要堅持輔導,這些同學基礎重新建立起來,以後授課的效果就會更好。

  語文是語言。困此,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多讀,多講,多練。為此,在早讀時,我堅持下班瞭解早讀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課後發現學生作業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即時消化。另外,對部分不自覺的同學還採取強硬背誦等方式,提高他們的能力。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種考驗。無論成績高低,都體現了我在這學期的教學成果。我明白到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學期後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因此,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努力,多問,多想,多向前輩學習,爭取進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由於經驗頗淺,許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在各位領導老師,前輩的指導下,取得更好成績。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5

  新課程要求一線的教師更新教育理念,這個要求對特別注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語文學科具有重要價值,並且可以使語文教學更科學更合理,為語文教學行為提供了一個適合學生髮展、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大舞臺。結合新課程中的新理念,對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普遍行為,有必要進行反思,以便對新課程新理念認識得更為深刻。

  首先,對德育滲透的貫徹不到位。語文是綜合性最強的一門人文學科。透過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獲得語文知識,而且更要達到陶冶情操、淨化心靈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目的。但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往往偏重於對語文知識的傳授,對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辭方式的運用等等,而忽視了語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傳達的思想,精神、人生觀、心理狀態等,以及對於學生應該從中借鑑什麼,學習什麼、批判什麼。

  新課程“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為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強調“育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在成長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態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

  其次,弱化寫作環節。雖然在此之前我們經常倡導創新作文,也強調作文在教學中的份量,但在實際行為中,我們很多教師只在作文課堂上進行寫作教學,造成了學生為學作而寫作,沒有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日常化系統化教學,使大部分同學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動,有的只是優美詞語的堆砌或是乾巴巴的敘事。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我們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感悟生活,隨時寫,及時寫,讓學生情不自禁的、發自內心的、主動而積極地渴望去抒寫。日積月累的寫作,何愁作文課寫不出好作文?

  最後,考試分析過於簡單。教學中,我們往往考試過後只是簡單的評講試卷,關注正確答案是怎麼樣的,忽視了系統的考試分析環節,考試分析應當涉及的主要內容大致包括這樣幾個方面:試題特點,學生答題情況,反思與對策。這就需要教師肯下工夫去研究,去發現,才能有所提高。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6

  一、大量閱讀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閱讀對人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腹有詩書氣自華”,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人的一生。語言文字的'表達需要一個積累和內化的作用,長期而大量的閱讀是最好的積累。當孩子的語言有了很深的積澱後,寫作水平就會逐步提高。

  那些成績優秀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喜愛閱讀。因為閱讀廣泛,相較於那些不愛讀書的孩子,他們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以及邏輯思維更加突出,學習能力也比較強。

  閱讀量大的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積累,詞語的積累,素材的積累,情感的積累,在寫作上就會有異於常人的用詞和構思。總之,他們由於見多識廣而語文根底厚實。

  堅持閱讀是培養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特別是多讀一些文辭優美、氣魄宏大的散文,對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幫助,比如《魯迅文集》,《讀者》雜誌對培養這些能力和素養都很有幫助。

  博覽群書不但是孩子語文素養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是孩子成材的一個重要條件。因為豐富的知識是創造力必不可少的一個條件,也是見識增長,智慧來源的途徑之一。

  這裡需要強調一點: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不能遠離名著,培養孩子閱讀經典名著要從小引導,循序漸進。同時要注意不但要閱讀,而且要寫讀書筆記或者書評。

  二、背誦經典

  背誦經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養孩子語言素養基本功之一,中學畢業孩子如果能背誦150首古今詩詞,25首白話詩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現代白話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條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麼,他的語文功底應該是不錯的。如果在孩子記憶的黃金時間——16歲之前,讓孩子記誦大量的語言精華,那麼,這個孩子從小就奠定了堅實的語文根底。

  如果不能在孩子們閱讀背誦的“童子功”季節引導他們走向閱讀的海闊天空,讓他們在書中與歷史對話,與高尚交流,與智慧撞擊,從而打下沉實、厚重的文學素養、人文素養的基礎,將來孩子就很難成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創造性的現代人。

  三、勤寫日記

  日記能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別能力,增強孩子的自我約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練孩子的意志力和積累作文素材。

  寫日記的好處大大超過了教育者的想象。培養孩子寫日記的習慣要循序漸進,開始可以寫短些,每天一、兩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長。內容也不拘格,什麼都可以寫,想象的,現實的,國內的,國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國家大事,小到雞毛蒜皮等等,要做到有聞必記,有為必記,有見必記,有感必記。但一定不能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哪怕一兩句也要寫上,寫得荒誕一點,不合常規也行,但必須要寫下去,目的是為了習慣的養成,終止了,就前功盡棄了。

  只要老師與家長引導得當,一定能夠大幅提升孩子的寫作水平與語文水平。

  四、開闊眼界

  要孩子懂得: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語文學習應該在課堂上,但絕對不是隻靠課堂就能學好的,生活也是語文學習的課堂,語文學習還要在廣闊的天地中,引導孩子睜開驚奇的眼睛面對世界,去直面精彩紛呈的生活場景,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去逛書店、旅遊、看展覽、做採訪、搞調查、看焦點訪談;討論下崗分流、西部開發、腐敗現象、庸俗文化……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世界裡,懂得我們生活在奇妙的大自然裡,生活在多變的資訊社會中,感受人世間的愛與恨,美與醜。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7

  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而要備好課,不能光依靠於“教參”,要讓學生學好一篇課文,教師先要反覆研讀課文,摸清課文的思路、抓住重點詞語、弄清重點詞語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歸納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這方面,我作了如下歸納。

  一、設計好教學環節。

  我認為,在制定教學環節時,教師要像導演一樣,精心設計出層次性清、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引導學生自我實踐的課堂活動程式。要根據教材資料和學生實際,把握住教學必須突出的重點和需要解決的難點,圍繞一個“讀”字,做到以問促讀語文教學心得體會、讀必所思,以議細讀、讀能明理。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範讀、師生的齊讀等形式有機地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要精心設計課堂設問,每次讓學生讀書時,都必須帶著問題去讀。杜絕“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的讀法。課堂設問要有思維的容量、思考的價值、恰當的深度,著眼點要放在文章的關鍵處、作者的精心構思處、事物的聯絡處、學生的不意處、情感的發展處以及資料的矛盾處。相信,如果能做到這些,將會是一節不錯的課。而實際操作過程中,總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時明明是a想法,上課時卻變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錯,不成熟,令我汗顏。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

  有人說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教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進取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這樣學生就會從中潛移默化的受到薰陶和感染,課堂也將不再空乏,學生也將不再是可憐的傾聽者。

  三、聯絡學生生活實際。

  以課堂學習為核心,主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構成有序、趣味、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經過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資料奠定了基礎。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8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我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和選擇,是課程改革倡導的新觀念。長期以來,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被動理解式的學習,嚴重束縛了學生自主學習本事的培養。所以,讓新觀念、新方法走進小學語文課堂,是我們的必然選擇。那麼,在語文教學中應體現哪些新的教學觀念呢?

  1、教學的民主性。

  語文教學的民主性是指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現代教學過程。體此刻教學實踐中的民主性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教師的主角發生改變,由教學的中心和主宰變為服務於學生髮展的地位,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學變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富有創造性的人際交往活動。所以,教學應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援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二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作用在於指導學生構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中要給學生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重視展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研究和發現的成果。要注意開啟學生的內心世界,課堂上不要有這樣或那樣的清規戒律,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形式和資料,善於發表自我的獨特見解和體驗,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2、教學的開放性。

  語文教學的開放性是指開發和利用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語文教學的大課堂。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不一樣資料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活動。教學的開放性應體此刻:一是學習空間的開放。學生的學習不再受教室的限制,大自然和社會生活、圖書館、因特網等也應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課堂,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語文知識,構成語文字事。二是學習資料的開放。要打破封閉的學科知識體系,學生和教師都有自主選擇學習資料的權利,對教材的資料可根據實際進行改換、增刪,使學生從豐富的教學資源中獲取語文知識。語文教學應注重課程的整合,有機滲透數學、音樂、美術、自然等方面的知識資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三是學習方式的開放。要改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理解式學習方式,要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忙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選擇不一樣的學習方式,如觀察、實踐、調查、實驗、模仿、體驗等,讓學生自主探索,從而在教師的指導幫忙下,構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獲得語文素養。

  3、教學的合作性。

  語文教學的合作性是指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以小組為主體而進行的一種旨在促進學生主體發展的教學活動。它以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來實現解決問題的目的。生生互動的形式,凝聚了團體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於優勢互補,縮小個體差異;教學的合作性主要表此刻:以討論的形式研討教師或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在討論中一般要——“傾聽”: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交流”:發表自我的看法並對別人的意見進行評價和補充;“協作”:用自我擅長的形式(如讀、畫、唱、演等)展示問題的解決過程;“分享”:讓每個人獲得成功的體驗,並從中反思自我的學習行為。其他語文實踐中的合作會更加充分和自由,學生能夠自由選擇合作伙伴,就共同關注的問題進行研究。這個夥伴能夠是教師、同學、家長以及其他任何人,合作物件的廣泛性,有利於學生開闊視野,學會與人相處。

  4、教學的探究性。

  探究是最能體現人之本性和人之力量的心智活動,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基本方式。語文教學的探究性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經過自主探索式的學習研究活動,在攝取已有知識或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同化、組合和探究,獲得新的知識、本事和態度的教學活動。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探究旨在在體驗過程中敏銳地捕捉問題,緊緊地追問、探索問題的結果。語文教學中探究的領域十分廣泛,能夠是文章的思想、資料,也能夠是詞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能夠是學生感悟學習方法的過程,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凡是學生產生疑問的,都能夠作為探究的物件。兒童的思維和認知具有獨特的視角,不一樣生活經歷、個性特點的孩子有不一樣的理解和感悟。所以,教師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承認差異,不搞統一標準。另外,探究更重要的還不是結果,而是探究過程本身。要探究的不僅僅有思想資料,更有方法、情感、態度等;這些探究都能夠是深層次的,是更有探究價值、也更容易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的。

  5、教學的過程性。

  語文教學的過程性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思維方式等。學生的學習結果不必須是具體、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種見解,產生一個方案,策劃一項活動,注重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學習者對所學的資料有所選擇、確定、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應是全體學生積累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的年齡、知識積累和個性特點,決定了其學習品質的差異性、所以,反映在學習結果上差異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學生的差異有多大,只要是積極參與了學習研究的過程,都要給以肯定和鼓勵。承認差異就是尊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語文教學的過程性,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邊讀邊思,領悟語言表達之精妙,獲得情感體驗之愉悅。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討論交流的形式能夠多種多樣,或同桌研究,或分組討論,或自由組合交流,以期到達人人參與、各抒己見的目的;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時間,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尋求解決的途徑。教學過程中體現新的學生觀和質量觀,是對以往注重學習結果而忽視過程的評價觀念的挑戰。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9

  古詩是中國燦爛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然而,長期以來,古詩詞教學都是困擾師生的一大難題,多數教師認為不好教。一來,古詩詞產生的年代距離我們久遠,學生缺乏相應的情境感受;二來,古詩表達形式重含蓄,詩文講究凝練,學生不易體會到其中的深層含義。針對這兩點,我認為在教法上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應用獨特的方法,靈活有效的授課,讓學生學會古詩,愛上古詩。

  (一)“知人論世”。

  詩人寫詩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特點,所以應讓學生有意識的瞭解詩人的生平和事蹟。對於這方面,我一般採用課前預習、查詢資料與課上故事接龍的方式進行。如講到李白的詩,就讓學生先去查查李白的資料,自己進行歸類整理;到了上課時,就請同學用接龍的形式,一個接一個的來講關於李白的小故事或介紹他的一些情況、詩歌風格等。這樣,學生們對詩人有了充分的瞭解,甚至對詩歌也有了興趣,學詩時自然事半功倍。

  (二)從詩文入手,感知作者的寫作意圖。

  詩人都善於觀察,他們把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人、一事、一物、一景等,用優美精煉的語言刻畫出來。透過直觀啟迪,從詩文入手,讓學生對教材有感性認識,使學生體會到,原來周圍的一切是那樣的美妙,只要多留心就能夠觀察到。又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的教學,只需引導學生從詩文入手,順理而下,自然就領會詩中意味:碧空萬里,江水浩蕩,江面一葉孤舟,揚帆東去。站在黃鶴樓上的送行人李白,目送這隻小舟向天水相接的地方逝去,而他敬愛的孟浩然就在這舟上,他的心和眼都系在這片帆上,望呀,望呀,帆遠去了;望呀,望呀,帆只剩影兒了;眼一迷忽,帆影不見了。可見詩人矚望已久,思念之切。於是,長嘆一聲“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感情多麼真摯啊。

  (三)深入詩的意境,與詩文產生共鳴。

  古詩的表達往往是言近而旨遠,景近而情深。不論是寫人、記事、狀物或繪景的詩,不論是抒情和敘事的詩,無一不是社會生活高度集中的概括,使詩文思想感情昇華。

  如柳宗元的《江雪》,透過概括描寫環境,襯托人物,精刻細節,來突出人物性格,立意含蓄深刻,選材詳略得當。講授時,可隨學生知識儲備和思維能力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1、看懂畫面上描繪了多少景物,確定詩人觀察事物的立足點;

  2、理清畫面的層次結構,探索出作者觀察生活的順序和展開想象的思路;

  3、弄清楚字、詞、句的確切含義,體會出詩人感情愛憎的傾向;

  4、有條件的還要儘可能考查詩人的生平和所處的時代背景,評論出作者的功過得失以印證詩作。這樣既感觸到了詩人苦惱與孤立無援的處境,又堅決堅持自己的主張,寧折不彎,繼續探索的精神。

  (四)強化改寫,培養想象

  古詩詞的語言非常的精練,可說是字字珠璣。但對於初中生來說,他們都迫切地需要了解詩詞意,明白詩詞的字面意思,以達到快速背誦。因此,他們就認為象文言文一樣翻譯成了必不可少的環節。對於這一點,我認為,簡單的翻譯是枯燥的,很難將學生帶進詩詞意境,不能培養他們的想象力,[為您編輯]所以我花在此方面的時間是相當少的。而把更多的時間是花在指導學生改寫上,讓學生髮揮想象,對古詩詞進行體裁的改變,用自己最喜愛得體裁的語言把詩詞中所描寫的東西串成一篇優美的文章。改寫後再對照原詩進行對照品讀,且選出優秀者在全班朗讀,然後再講解詩詞語言上的特點。學生也就能突破狹窄的詩詞意空間,容易掌握知識,同時也得到另一番美的享受、美的薰陶,大大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

  古詩以它獨特的文學形式在我國浩如煙海的優秀文化中一直閃耀著燦爛的光芒。古詩教學也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特點,靈活科學掌握,把握好節奏、方法讓學生在熱愛古詩中去欣賞學習它。讓學生從古詩中開智力之泉,養浩然正氣,立奮發之志,為將來的成就奠定基礎。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10

  以追求美的享受——語文課注重審美體驗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本事,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資訊的本事。

  語文教育應當並且能夠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構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標中在闡釋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中將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本事、閱讀本事、寫作本事、口語交際本事。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構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語諧發展,作為重中之重。另外還需要清楚的是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當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很多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每個語言文字都是一顆跳動的生命,都具有必須的感情色彩,豐富的內涵,“花”能使你想到百花盛開,那五彩繽紛的大花園;還會是你想到,那不十分引人注目卻那樣堅韌,在風雪中傲立的小花。“百合花”讓你感覺到清純,淡雅。“玫瑰花”則讓你感覺豔麗芬芳,熱情似火。僅僅是“百合”與“玫瑰”兩個詞語的不一樣,僅僅是這兩個字的差別,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不一樣的刺激,感受。這就是我們的母語所賦予我們的空間,靈感。也是唯有我們的母語才有如此的魅力。每個跳動的音符都會激起孩子們的遐想,給人以美的享受。都能使你產生豐富的聯想,都會讓你想到一幅幅生動的畫面。

  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應指導孩子們賦予每個文字以新的生命賦予它變化的色彩,使他盡顯英雄本色,盡其使命。也應讓孩子們盡情享受文字給他們帶來的歡樂,用孩子們的特有的童音,用他們獨特的理解,讓他們暢遊在知識的海洋中,那是最高的一種境界。我在不斷追求著。我們努力創造機會,讓孩子們在學習語文中不斷感受美,創造美。讓每個中國人都喜歡我們的母語,這是每位語文教師甚至說是語文教育工作者肩負的職責。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11

  語文教學大體分為基礎知識、閱讀和習作。我就我平時的教學工作跟大家分享一點我的心得,期望大家能給我提出寶貴意見。

  一、基礎知識方面:注重點滴積累,重複出現

  學生語文素質的提升表現於基礎知識的遷移運用。基礎知識包括:拼音、文字、詞彙、句子、語法、修辭、邏輯,乃至細小的標點等等。實踐中我感悟到:嚴把關,是提成績的關鍵。處理這個環節的教學,我很多翻閱相關練習題,提煉出重要易錯的知識點,以重點強調,每一天聽寫,多種形式練習的方式反覆出現,久而久之學生們能熟記於心了。

  二、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升學生學習本事的重要前提,也是學生興趣培養的有效途徑。

  1、課前有主動預習,上課勤作筆記,課後自覺複習的習慣。

  2、閱讀過程中有查閱字典、詞典等工具書的習慣,自我解決生字、新詞。

  3、閱讀時自我提出問題,邊讀邊思考,設疑研讀的習慣。

  4、勵學生多讀作文書,多看課外書,增加知識儲備,豐富寫作素材。我班學生有這樣一個習慣,還沒上的課文,學生自覺、往後讀,還沒要求背的課文和日積月累,學生會自覺去背。所以,我在教學新課時,學生對新課已經很熟悉了,上起課來就比較簡便。

  三、寫作教學

  鼓勵孩子們多讀書多積累,平時注重積累寫作文時才有話可說。那麼如何積累素材呢?我認為可經過以下兩種途徑:

  1、閱讀中積累。在閱讀教學中,有很多課文的課後練習中都會出現“背誦自我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現實中,優秀習作舉不勝舉,學生能夠把課內、外積累的好詞佳句、片段、精彩的故事情節,分門別類地摘抄在自我的積累本上,並在後面寫上一點感想或是模仿一個小片段,時時去翻閱,這樣時間久了,用的多了,就會熟記於心。最終把積累來的東西變成自我頭腦中的東西。

  2、從生活中積累。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世界。《爬山虎的腳》和《蟋蟀的住宅》這兩篇課文,之所以能寫的準確生動都源於作者連續細緻的觀察。

  以上是我從知識教學上分享了我的一點兒拙見,我再從學生管理方面分享我的管理習慣。

  1、關心和愛護學生,僅有孩子們喜歡你了。才會願意跟你交流溝通。才會願意學習你的學科。

  2、聽講習慣的培養很重要。我喜歡營造一個簡便愉悅但不是亂而無序的課堂。這樣學生就喜歡參與到課堂中來。願意進取思考問題,願意進取回答問題。

  3、學習小組長的培養很重要。小組長管理本組學習、衛生、紀律,這樣一個大的團體就變成一個個小的團體。管理起來很容易,小組裡一幫一接對子還十分有利於後進生的轉化。

  4、班級裡乾淨整潔、秩序井然也有利於學習。我不相信亂哄哄的髒兮兮的教室會有人願意學習。有好的班風才會有好的學風。除了班級管理,我還注重學生夢想的樹立。學生有夢想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學習態度的端正也很重要,我經常對孩子們說:“學習態度就等於學習成績。沒有行不行、能不能、僅有想不想。”我們的口號是:別人能做的我就能做;別人不能做的我還能做。每一天提高一點點!有好的生活習慣,好的學習習慣,有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孩子的學習錯不了。

  5、關心重視後進生,多與家長溝通,多瞭解學生在家的生活習慣,多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情景,是轉換後進生的一個重要途徑。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12

  一、關注學生需求,尊重學生個性

  關注的心理基礎則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體體現,是社會交往中的素質要求,是誠信、關愛、協作等品質的形成基礎。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前言部分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正是老師把學生的學習過程看作是它“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學生的學習不是他個體的獨特行為,而是建立在師生間、生生間中的一種互動行為。就目前國內學生而言,學生獲取知識的最佳途徑是在課堂中。教師是課堂活動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師生的關係由以前的上下級關係變成平等關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到充分尊重學生。教師尊重學生,是實行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所在,不能尊重學生,就無法實現有效教學。古人常說的“師道尊嚴”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解釋,即有“尊嚴”的是知識,而不僅僅是早一點掌握知識的人,教師不應該僅僅停留在“陽光下最燦爛的職業”這一光環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態,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學生,才能切實地關注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關注學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學生,使每一個教學環節能夠在學生身上發生作用。我始終認為,課堂不僅是教師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更應是學生表現自己思想和才智的劇場。從這一點出發,我們的教學,就應該克服一“灌”到底,一唱“終”場的做法,而要把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有思考、探究和表達的機會。

  我在語文教學時十分注意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鼓勵學生求異、求新,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努力尋求獨特的認識、感受、方法和體驗,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從而體現出學生的首創精神,尊重學生和學生間認知上的差異,尊重學生和學生間情感上的差異,尊重學生與老師、作者間的差異。我曾經教過一個學生小沈,語文基礎差,而且很調皮,老師上課他總不願聽,我從發現他的優點入手,尊重他,表揚他,鼓勵他舉手發言,結果他對語文的興趣日益濃厚,經常看課外書籍,中考語文考了118分,有效教學在他身上得到體現。

  二、多積累,重運用,夯實語文基礎

  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打好語言基礎,使學生正確的理解祖國的語言文字。語文最重要的基礎,是語言的積累;語文最基本的素養,是語言的運用。只有夯實認字、組詞、造句的基礎,才能構建、組段連篇、成文的語文大廈。積累,首先要積累字詞。就目前農村初中語文教學而言,重人文,輕工具的現象比較嚴重,不少學生常見常用的字詞不能掌握,語文基礎非常薄弱,這將根本無法形成語文能力。其次,要積累詩文。“腹有詩書氣自華”,熟讀、背誦一定數量的經典詩文,對於增強語感,提高語言表現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後還要引導學生學會生活積累、思想積累、創新積累。“生活積累”指的是深入觀察生活,積極體驗生活,關注社會熱點,體察世態人情;“思想積累”指的是養成勤于思考,善於思辨的習慣,拓寬自己的認識空間,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創新積累”指的是在積累過程中,善於生疑、質疑、釋疑,鼓勵學生髮表與眾不同的見解,對身邊的生活和周圍的事物,學會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思考,達到更高的層次的積累。積累的目的在於運用,在於提高語言修養,讓字詞、詩文的積累,內化為自身的語文素養,從而豐富自己的生活,健全自己的人格。

  我們知道,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能力的提高是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的。具體到語文教學上來說,語文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而要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首先就要打下堅實的語文素質基礎學好語文知識。因此,我在語文教學中,非常注重落實各項語文知識,以便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打好基礎。我是這樣做的:採取分階段、分步驟、分類、分點的方法進行。七年級時,我在教學過程中,比較注意複習小學已學過的語文知識,並結合單元教學,介紹和講解語文知識有哪些類別、哪些知識點;到八年級時,有意識訓練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找出相關的語文知識,並分類歸納,讓學生在“找”的過程中熟悉和掌握各項語文知識;到了九年級時,由我作示範,再讓學生分類歸納,進行各項語文知識的梳理。這樣,學生不僅能夠熟練地掌握語文知識,並且還能瞭解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絡與區別。事實證明,準確掌握語文課中所涉及的各項知識,有利於進一步實施語文素質教育。

  三、選擇可行教法,提高學生語文素質

  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與老師辛勤的教導和採取可行的、適合學生特點的教法是分不開的。在語文教學中,我非常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力求讓課課都有新鮮感,堂堂都有誘惑力。

  首先,不同文體的課文采用不同的教法,有時同一文體的不同課文也採用不同的教法。例如:《春》和《濟南的冬天》都是寫景抒情散文。我在講朱自清《春》時主要是採用“朗讀體會法”。如:在講“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時,為了讓學生體會“鑽”字用得好。我先讓學生省略“鑽”朗讀(小草偷偷地從土裡出來),後全讀(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比較二者的效果。學生認為有這個“鑽”字好,我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朗讀思考:“鑽”這個詞用得好,好在哪裡?讓他們明白用了這個詞,不僅把小草擬人化了,而且還透露出小草頑強的生命力。在教讀《濟南的冬天》時,我採用了“討論歸納法”。如:課文最後一段中的“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其中“不忍得”用得好嗎?我是先讓學生相互討論,後舉手發言,最後由我或學生儘量採用同學們的意見來歸納:這三個字將水人格化。水是那樣的多情,為了水藻的綠,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凍上”。事實上,這樣的教學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不同年級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即使同一年級不同班級的學生其教法也不完全一樣。如訓練七年級學生閱讀文章時,我是先出好題目,然後有針對性地帶學生進行分析,而在教八年級學生閱讀文章時,我多數情況下是鼓勵學生自己出題目,自己品析文章。到了九年級,在分析文章時,我是放開手,讓學生自己做,我只是一個適時點撥的“引導者”。

  四、讀寫結合,相得益彰

  我認為,在語文學習中,閱讀的過程是“吸收”的過程,寫作的過程是“傾吐”的過程。閱讀過程是學生理解感悟文章的過程,寫作的過程是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思維訓練的過程。閱讀和寫作是互為逆反應的東西:閱讀,是別人寫好的文章我們去讀;寫作,是寫好文章讓別人來讀。閱讀對學生的寫作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反過來,寫作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課文是學生寫作的最好範例,學生透過教材中課文這一範例,可以找到很好的寫作範本和素材。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我經常將“讀”與“寫”有機地結合起來,在閱讀中給學生以寫作借鑑,在寫作中促進閱讀。我還經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這方面的體會,在閱讀教學中注重與寫作的聯絡,在寫作教學中又注重聯絡參考閱讀過的課文,讓課文成為學生寫作的最好範例。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13

  一、閱讀教學的三方面語感體悟

  1、形象生動。初中語文統編教材中選編的課文語言生動形象,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準確體會課文中精彩的語句,讓學生細細品讀。學生根據文中作者繪聲繪色的描寫,能再現文中一些精彩的畫面,勾勒出文中人物的大致輪廓,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感覺。九年級上冊《故鄉》中對“楊二嫂”的描寫:高顴骨,薄嘴唇;圓規式的姿勢;鄙夷的神色;憤憤的迴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等。透過這些語言文字的描述,展現在學生面前的是一個可笑、可氣、可恨而又可憐的人物形象。

  2、情感豐富。閱讀教材文字時,透過文中的語句,感悟作者的情感,體會文章中蘊涵的境界。學生閱讀教材文字時,透過文章中的語言文字,品味這些語言文字的魅力,感觸文中人物靈魂的深處,啟用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語感的發展。《楊修之死》一文中,作者透過六個小故事,寫出楊修為人恃才放曠,遭到曹操的忌恨,以至引來殺身之禍。透過楊修之死,揭露曹操的虛偽、奸詐,下令“厚葬”楊修,收買人心。

  3、意蘊深刻。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能夠領悟出文章所蘊含的深意。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章語言凝練,語句含蓄,另有深意,有的作者將深刻的思想蘊含在所描寫的事物中。韓愈的《晚春》中詩人透過“草樹”“知春”“鬥芳菲”的場景描寫,寫自己珍惜春天的大好風光;“春光”是不負“楊花榆莢”這樣的珍惜時光的有心人的。文章中的許多語言含蓄,有深刻的涵義,教師應引導學生讀出其中蘊含的內涵,還應將作品的意蘊開拓及延伸。

  二、訓練語感先從語言文字入手

  人類藉助語言文字傳遞著淵源流淌的文化及思想。初中語文教師運用語言向學生傳遞知識,語言是維繫“教”與“學”之間的紐帶。一節好課,就像欣賞一幅幅精美的畫,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陶醉其中;又如一首樂曲,餘音繞樑,三日不絕。因此語文教師高超的語言藝術,對學生的表達能力有著深遠的影響。課堂語言具有藝術性,語言是語文教學的靈魂,要使語文課堂充滿活力,教師必須有豐富的語言,去撥動學生的心絃,開啟學生思維,讓他們跟隨教師的語言,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遨遊知識的殿堂中。初中語文教師語言要準確、凝練,這是語文教師應具備的基本要求。教師表達不清,必然不能準確表達出文中蘊含的情感,甚至會對學生進行誤導,引起學生理解上的錯誤。因此,教師分析教材文字、講評作文、概括主要內容、歸納主題,應切中要點。教師精闢的語言,xx學生的疑惑。教學《秋天的懷念》一文,學生深深感受到,作者對母親的懷念,讚美母愛,卻不能體會作者悔恨之情———子欲養而親不待,懊悔自己對母親不解。透過教師深入的分析,學生能母親對兒子的摯愛,兒子的“暴怒無常”母親臨終前,仍不忘有病的兒子和未成年的女兒,從而準確地理解文章的內容。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易於學生理解教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營造形成語感的環境。

  三、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感的關鍵

  1、積累知識,提升感悟能力。語感包含語言文字正確的理解,也包含運用語言文字生動、形象的表達一種心情、見解、思想等。教師培養學生語感應從積累字詞入手,豐富他們的詞彙量,提高他們對字詞的感悟能力。酈道元的《三峽》一文,文章以凝練、生動的語言,寫出了三峽險拔、秀麗的美景。描寫景物時抓住特點。山連綿不斷、遮天蔽日。水不同季節有不同的景象。一百五十餘字,把三峽萬千景象盡收筆底。寫春冬之景,著“素”“綠”“清”“影”數字;寫秋季景色,著“寒”“肅”“悽”“哀”數字。描繪出景物的神韻,高峻的山峰,洶湧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成了一幅美好的畫面。要藉助已有的知識與體驗去感知語言文字的魅力。實踐與知識形成語感的基礎。學生應多積累知識,將積累的這些語言材料轉化為自身的語言,促進學生語感的發展。

  2、反覆朗讀,提升語感。教師應引導學生反覆讀,然後進行思考,能激發他們的語感。教學《隆中對》一文時,教師讓學生結合文中的註釋,初讀文章,排除語句障礙,進行初步感知。然後讓學生誦讀文章,在讀中培養語感。學生自由組合,分角色讀課文,要注意文中的人物語氣、情感的變化,把握句子間的聯絡。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反覆讀文中重點語句,體會文中人物,透過反覆誦讀,學生對諸葛亮的人物形象更豐滿。諸葛亮的高瞻遠矚實在讓讀者佩服。總之,培養初中生語感需要他們多閱讀、積累,不斷充實已有的語文知識。只有多讀、多訓練,才能駕馭語言文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計劃、科學、合理地訓練學生的語感,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深化學生的語感,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14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於教育,作為新時代的教育者,我們揹負著歷史的重託和社會的期望。“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在十幾年的教學生涯中,我不斷探索,不能說形成了一套理論,但也積累了一點經驗,供大家商榷。

  一 、學生是主體 關愛每一個學生

  常言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月有圓缺,學有遲速。學生的差異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韓鳳珍說過:“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

  1、給優生以雄心

  優秀的學生有他紮實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還有獨道的學習方法,基於這些優越的條件,我要求學生擁有的是雄心壯志,要定下更遠更高的目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13班的李冰倩和14班的成清源是極具語文天賦的女生,她們的語文學習興趣濃烈,文筆優美,閱讀鑑賞及審美能力都很強,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老是給她們灌輸要爭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闖的勇氣和決心,因此,在多次考試中,她們都能考出105分甚至是110以上的高分,她們的語文功底是不錯的。

  2、給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總是吊在中間,因而好多易滿足的同學也就樂於呆在這個位置,平平而過,懶懶散散,消極地對待自己的成績。針對這種心理,我給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勵他們透過努力趕超優秀生,因而好多學生恢復了信心,他們努力趕超,擴大了優生的範圍。原來有些人成績平平,但到了現在都取得了優異成績。

  3、給差生以上進心

  一個優秀教師的眼中,應該沒有“差生”,只有學有困難的學生。我尊重這類學生。努力激發他們的上進心,“我並不比別人差”,“我還有優於別人的長處”我班有個李某某,學習上一竅不通,但他會些小發明,因此我常常在課堂上擠出時間,讓他表演,獲得大家稱讚,還有一位王某某,學習極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難題(也許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機會大肆渲染,鼓勵他,促使他上進。這樣,這些所謂的差生嚐到了一點學習的甜頭,也就多了一點學習的勁頭了。

  二、把情傾灑給每一個學生

  1、 對好生注入嚴厲的情感而非寵愛。常言道,嚴是愛,松是害。我對學生要求嚴格,愈是好生,我更是當面說壞話,背後說好話。在我的班上,優生沒有趾高氣揚的神態和養尊處優的病態,因為他們跟所有同學是同等的,有時甚至更苛刻些。

  2、對中等生關愛並非溺愛。

  我所帶的兩個班級中,有這樣一類女生,語文成績較好,但理科成績弱,總名次總是上不去,因而也沒了位置,失去了信心。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於是找她們談心,肯定她們的長處,教會她們協調各科的關係,樹立她們單科精品意識。發揮自己的優勢科目,不放棄自己,因此,這類同學的語文成績往往保持優秀。

  3、對差生包容而非放棄

  王某某是個眾所周知的差生,但我對他採取了包容的態度,允許他課堂上犯一點點小錯誤,如聽課走神,作業做不完等,但我並沒放棄他的求知,能少做作業但不能不交、

  三、把業授給每一個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因此,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創造者。

  1、課堂進度顧及每個學生

  我通常上課的進度不快,我的每堂課要能使每個同學聽懂,每個同學有所得。

  2、課堂提問針對每一層學生

  提問中我因勢利導,難題拋給優生,而易題留給了中下等同學,這樣優生感覺有挑戰性,而差生也不會因答不上而尷尬,失去學習的信心。

  3、課後輔導落實每一類學生

  培優補差是落實的重點,對待優生我在課堂上進行拔高訓練,比如寫作技巧的指導,閱讀的綜合能力的提高,讓這類學生真正優起來,而對於差生則注重基礎的訓練,有關語文知識,學習方法,淺易的閱讀等達到一個鞏固過程,這樣因地制宜,適得其所。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15

  我是一名從事教育工作二十年的農村語文教師,學校曾多次組織我們出去聽課,學習其他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回來也曾多次效仿別人的教學模式,但結果總是不太理想。透過長期的實踐與摸索,我認為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實際出發,讓每個學生每堂課都能有所收穫,這才是我們所需要的。

  農村的學生和城裡的學生不同,透過比較,我認為最明顯的區別就是放不開手腳,學生比較害羞,知識面過於窄,語言表達能力差,這樣學生學習語文就有很大的難度,同時對語文教師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如何從實際情況出發,體現教學個性呢?我做了以下嘗試。

  首先,認識到有效教學的理念,關注學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關注的心理基礎則是尊重,尊重是平等的具體體現,是社會交往中的素質要求,是誠信、關愛、協作等品質的形成基礎。有效學習主要是指學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學習,這也是我們要著重發展的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尊重學生,是實行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沒有尊重學生,課改無從進行。 古人常說的“師道尊嚴”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解釋,即有尊嚴的是知識,而不僅僅是早一點掌握知識的人,教師不應該僅僅停留在“陽光下最燦爛的事業”這一光環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態,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學生,才能切實地關注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關注學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學生,使每一個教學環節能夠在學生身上發生作用。比如在我工作的學校,學生的基礎都比較薄弱。學生學習沒有一個計劃,系統性不強,許多學生不知道該怎麼去學習語文。在教學過程中,我遇到這樣一名學生,他的語文基礎比較差,又比較厭學,所以他每次考試時作文都不寫。當我第一次看到他的試卷時,我感到很驚訝。作為一名學生,語文試卷中作文不寫就意味著你考試失敗。於是,我就去詢問其他學生,經過多方瞭解,我知道了其中的原因了:一是因為他自己不愛學習;另一個是因為以前老師總是批評他,久而久之他就不願意去學習。針對這一情況,我在後來的教學中九經常讓他去回答問題並給予鼓勵、表揚,慢慢的上課時他也敢於發言了,考試時作文也能寫了。最終在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由此可見,我們對待每一名學生的態度都應該一樣,要尊重他們,要慢慢的去引導,讓他們逐漸樹立信心。

  其次,認識到語文是一門交際工具的學科,是人類語言的基礎,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指導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因此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對學生字詞句的積累,這是學生理解說話寫作的基石。針對那些放不開手腳,比較害羞,知識面窄,語言表達能力差的學生,要加強誦讀,特別是現代文的誦讀,優美的語段的背誦,古詩文的背誦等;加強造句練習;加強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特別是平時在搞一些活動時,要讓這些學生多發言,這樣既鍛鍊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又可以讓學生找到自信。

  再次,認識到實施有效教學,最關鍵的因素是教師。當前,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觀念舊,拿著新教材,用老的教學模式去教學。二是沒有創新,教師上課就抱著教參去講解、報答案,學生失去了思考的空間。因此我們平時就要注意多啟發學生,讓學生去思考、理解,從而提高他們的能力。

  鑑於此,在新課程背景下實施有效教學,我在以下方面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

  1、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理念是指導教學行為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對於教師來說,具有明確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應該是基本的素質要求。在推行新課程中,教師必須以新觀念來實施新課程。所以多次參加新課程培訓,更新觀念。

  2、豐富個人知識儲備。課外對教材的理解挖掘深度,拓寬廣度,我知道作為新課程直接實施者的教師,一定要不斷學習和探索,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內涵。知識的厚度增加了,課堂就能深入淺出,左右逢源。

  3、做一個有反思力的教師。葉瀾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話: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教師應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實現專業成長。

  為了開闊眼界,豐富自己的知識,學習別人的長處,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我的教學有效嗎?”“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從而在一堂課上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灌輸”為“樂學”。而這一切需要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正所謂,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

  最後,認識到實施有效教學,教師應該體現自己的教學風格,吸引學生參與,因此,在課堂上,我改變了過去的教學模式,採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新穎的比喻,與眾不同的教法,經常設定一些“小演講”、“辯論會”、“課本劇”、“朗誦比賽”等環節,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競賽”、“我說名著”、“讀書彙報會”,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鍛鍊學生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文成績。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16

  培養學生的能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透過對學生預習方法的指導從而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是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現將自己有關預習心得做點小結,以期不斷修正求得提高。

  一、入手,掃除語言障礙

  新課標要求教師“考察學生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掌握漢字基本意義的情況,以及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運用漢字的能力,藉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識字的能力。”學生閱讀文字,首先遇到的是語言障礙。因此,指導學生預習,培養學生的語文預習能力,首先是要抓好常規預習,從字詞人手,掃除語言障礙。常規預習主要是指標記課文段落,劃出生字新詞,解釋關鍵詞語,尤其是成語意思,摘錄文中令你最欣賞的句子,然後在摘錄本上抄寫或默寫字詞,並在課堂上檢測。

  二、讀入手,理解課文內容

  新課標高度重視學生默讀能力的培養,要求讓學生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於500字。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默讀能力呢?筆者的做法有三:一是默讀方式,針對很多學生還在用手指著字閱讀文章這種現象,要求學生必須兩手捧著書讀,默讀時嘴裡不能出聲;二是默讀時限,規定默讀速度每分鐘不少於400字為合格,不少於500字為良好,不少於600字為優秀,並且每次都給學生記成績;三是默讀要求,要求學生默讀時應做到眼看、腦想、筆動,真正做到“用心讀書”,根據各學段目標,從學生默讀的方法、速度、效果和習慣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查。

  三、讀入手,體會作者情

  朗讀有助於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新課標高度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要求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因此,掃除語言障礙、理解課文內容之後,教師指導學生預習時,就應指導學生從朗讀人手,體會作者情感。筆者的做法有二:一是要求學生朗讀時應做到字正腔圓,即普通話咬字要準確,吐字要清晰,聲音要洪亮,朗讀要流利,並且應根據課文的思想內容確定朗讀的語速與語調;二是指導學生掌握課文中的副詞與動詞、形容詞,散句與整句,長句與短句,議論與抒情以及不同標點符號的朗讀要求,讓學生意識到課文的思想內容和作者情感是可以透過朗讀體會出來的。

  四、材入手,掌握預習程式

  新教材的編排有助於學生掌握預習程式。“導讀提示”是本單元教材的學習指南,課文中的註釋便於學生掃除語言障礙,課文後的習題提示學習要求。教師應該認識到“導讀提示”、課文中的註釋與課文後的習題並不僅僅是用來指導教師的教,還可用來指導學生的學。因此,教師指導學生預習時,就應從教材人手,指導學生掌握預習程式:初讀課文前,閱讀“導讀提示”,明確課文學習要求;初讀課文時,尋找出生字新詞,並能根據課文中的註釋自行掃除語言障礙;課文閱讀後,應根據課文後的思考練習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與作者情感,檢查預習效果。

  五、疑入手,學會創新思維

  新課標高度重視學生質疑間難能力的培養。筆者的做法有三:一是透過積極引導學生質疑語句來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二是依據文學作品主題的多元性原理,引導學生質疑主題,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三是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能提別人所沒有提的,能問書上所沒有問的。魏書生先生在教學中,總是恰當地設計讓學生提出一定問題的情景,故意使學生不能單純利用已有知識和習慣方法去解決情景中所出現的問題,形成學生認識“衝突”,造成“憤悱’’的心理狀態,從而使學生饒有興趣地去探究。

  六、價入手,培養鑑賞能力

  新課標高度重視學生評價能力的培養。教師指導學生預習時,應從評價人手,培養學生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筆者的做法有三:一是評價題目,根據作者的命題鑑賞課文的主題;二是評價詞句,鑑賞作者遣詞造句的表達技巧;三是評價結構,鑑賞作者謀篇佈局的能力。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從評價人手,培養學生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因為學生能夠從三種評價、鑑賞中學習作者的命題方法;遣詞造句的表達技巧和謀篇佈局的能力,進而內化為自己的寫作技巧

  七、達入手,進行語言內化

  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理解與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為此,我們教師應要求學生善於活化課文的語言,並將課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因此i指導學生預習時,教U蹴應從表達人手,進行語言內化。筆者的做法有四:一是要求學生能夠複述課文,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二是要求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三是要求學生能夠背誦課文描寫精彩的段落;四是要求學生能夠與同學交流學習心得與感悟。可以說,這樣的語文預習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鑽研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交際與合作能力。

  此外,需要強調的是,由於中學生的興趣廣泛,好奇心強,但永續性不夠,因此,培養學生語文預習能力,除了應重視語文預習方法的指導外,還應重視展示學生的預習成果,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並透過肯定、表揚等激勵性措施來激發學生預習的內驅力,促使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具有永續性。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17

  7月27日至28日,歷時兩天的2017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學科教師培訓拉下了帷幕,但心情卻難以平靜。透過這兩天的學習,我對新版教材有了一定的瞭解,對於以後如何針對新教材進行教學設計也有了一定的規劃。下面就淺談幾點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整體把握教材,取其理念

  在新教材培訓的過程中,我在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同志的講話中以及人教社中語室主任王本華教授的影片“守正創新。構建三位一體的語文教科書編寫體系---部編《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介紹”中明白了新教材編寫的理念:以人文主題、文體組元的雙線組織單元,建立靈活的單元結構,努力做到一課一得,建構適合中學生的語文核心的素養體系和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設計,即由“教讀”到“自讀”再到“課外閱讀”強化閱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真正做到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體的書。

  二、注重名著閱讀的引導,給學生學習搭建平臺

  新教材和以往對比,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更加註重名著閱讀。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讀課中,重視名著導讀,運用一定的閱讀策略或閱讀方案,完成閱讀任務,達成閱讀目標的學法。可以採取多種靈活有趣的形式,例如設計搶答,遊戲等環節,讓學生對名著感興趣。完成從被動讀書到主動讀書的轉變。在自讀課中,指導學生在教讀課中獲得的閱讀經驗,自主閱讀,強化閱讀方法,沉澱為一種能力,關鍵是引導學生用法。

  三、教師設計教學,學生在自己體驗中學習

  在7月28日上午,我們觀看了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新增課文《竊讀記》的課堂實錄。從影片錄影中我領略到了名師獨特的教學方法。老師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課堂氣氛活躍,寓教於樂,很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給我今後的教學提供了指引和幫助。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應遵循新教材設計原則,在教讀課、自讀課、綜合課、作文課中解放學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解放頭腦,讓學生能想;解放眼睛,讓學生能看;解放雙手,讓學生能幹;解放嘴巴,讓學生能談;解放空間,讓學生能接觸自然;解放時間,讓學生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

  這就是我在新教材培訓中的點滴體會,抓住文字,取其本意。在今後的教學中努力鑽研,勤於總結,相信自己會有更深的認識與體會。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18

  在此,本人結合自己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充分發揮學生的智慧

  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的一個統一的腦力勞動過程。教師的腦力勞動必須始終與學生的腦力勞動協調一致,其最終目的還是學生積極開展的腦力活動。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必須擺正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位置。即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相長、相得益彰,如果教師不能夠以學生的觀點評價自己的教學語言,不考慮自己的話所引發的情緒情感,那麼,他的課必然是枯燥乏味、一潭死水,泛不起漣漪,這樣的課就不可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反而使學生覺得你的課有如漫漫長夜,煎熬難受,唯有下課的鈴聲才會使他們有一絲活潑的氣息。久而久之便會出現牴觸,對抗情緒,產生逆反的不相容的心理現象,扼殺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只能使育人益智成為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學習的興趣就在於進行緊張有序的智力活動和體驗到創造的歡樂,更在於教師本身所具備的特殊吸引力。教師自身所產生的特殊吸引力即激發求知興趣的刺激物是什麼呢?我認為,教師必須具備一種寶貴的品質,一種能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生熱愛、學習和渴求知識的引路人,傳授知識不是唯一目的,重要的是激發學生思維的敏感性,喚起他們的求知慾望,積極主動地進行創造性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就要對自己所教的科目對學生傾注極大的熱情,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選擇最佳的教法。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心理學研究表明,青少年學生的內心世界是一片汪洋大海,從來沒有平靜過,他們渴望豐富的情感體驗,強烈的情感共鳴,適時的情感宣洩。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情景交融、情理兼備的好作品,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作品去調動學生的情感,並將其內外為長久的興趣和執著的追求。

  例如,我在《七根火柴》這篇課文教學中,就利用課文豐富的情感資訊源,創造情感氛圍,使學生心中的情感之樹“抽芽舒葉,開出茂美的花,結出豐實的果”。因此,可以設計如下導語讓學生的思維在教學伊始就進入恰當的起點和軌道,“火柴在生活中可以說天天用到,看起來是那麼微不足道,但是,你們可曾想過,在艱苦的年代裡,在紅軍行經荒無人煙的草地時,就是這小小的火柴發出過多少光?放射出多少熱?它有怎樣的價值和意義?我們學習此篇,作者就是緊扣住了火柴,給我們描述了一個動人心絃的故事,譜寫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壯讚歌,同學們將看到在這一曲悲壯的讚歌中,火柴起著怎樣的作用。”用充滿真情實感的語言,奠定下悲壯的基調,努力營造一種濃郁的情感氛圍,從感情方面去深深撥動學生的心絃。這裡特別強調教師在授課時首先要著力凝聚熾熱的情感,率先進入課文的情景之中,並根據自己的體驗,生活和知識來豐富和補充作品的形象,真正把作者寄寓的情思化為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披文以入情,情動而辭發”。以此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滿足感和為學習語文進行力所能及的緊張思維活動後的有益的疲勞感

  二、使學生成為有思想的讀者,加強人文關懷

  心理學家韋特海預設為:“創造性思維不是零敲碎打,而是和整體特徵密切相關的,它們隨整體特徵而運算。”高品位的創造性思維就是求異求同思維的輻射與聚合,使學生成為有思想的讀者。這樣學生的思維活動才會有更高更深層面的創造性,即不僅反映事實的靜止性,而且反映文學現象間的相互聯絡,相互區別。既然如此,語文教學在源於教材的同時,適當地高於教材、異於教材是創造性學習興趣的觸發劑。

  創造性學習能撞擊出真知灼見的火花來,只有學生的思維經過活化、實踐、輻射三個階段,提出創新的說法且同時具有創新的價值,才能成為有思想的讀者。只有如此才能在創造性的學習活動中使學生興趣的火花勃發強勁奔放的生命活力。

  根據創造性思維的特點,學習過程中總是交織著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協同活動,促使學習者積極主動地問疑、質疑、探疑和釋疑。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指出:“思維自驚異和疑問始。”北宋哲學家張載說過:“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孟子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為此,我們要善於創設一個民主融洽的課堂教學環境,鼓勵學生精思多問,何況語文教學本身就是一個激發生動的,不可熄滅的興趣的,最令人讚歎的驚奇過程。如葉聖陶的《蘇州園林》一文,教學方法採用以學生質疑,教師點撥為主,使學生於無疑處生疑,讓學生認識此文的深意所在,學生在自學過程中,便能從中找出疑問點:為什麼蘇州園林的佈局故意避免對稱?為什麼說“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和閱兵式似的道旁樹”是不足取的?整個園林的建築都是不對稱的,為什麼設計師們會有如此超凡脫俗的意識?難怪蘇霍姆林斯基說:“真正的學校就是一所積極思維的王國。”如果學生對所學的課程缺乏興趣,他們的思維活動勢必淺嘗輒止,反映表象,不可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質,也就不可能進行創造性學習。

  要使學生真正成為有思想的讀者,就必須突破教材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不能讓學生只是簡單機械地記住一種答案或一種權威性的解釋,更不可使他們草率地作出結論,尤其不可搞所謂的標準答案,很可惜由於考試製度改革相對滯後的原因,初中學生上語文課至今仍然是被動地拼字組詞,解析句子成分,絞盡腦汁思索主題思想,費盡心思尋索寫作特色,在修辭手法,分析句子上打轉,沉陷在枯燥乏味且似是而非的知識點的泥潭中消極掙扎。語文教師為提高所謂的全科合格率依然照本宣科,學生從此便失去了自己的表達機會,忘記了甚至喪失了自己獨立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漸漸麻木於教師規範的那一套。教學過程單調枯燥,學生學習語文還有什麼興趣可言!語文教學如果仍然迷信以教參和大綱為載體的詮釋體系,生硬地肢解,割裂作品的思想內蘊與形式結構,必將扼殺青少年學生的母語感悟和天賦才性,嚴重摧殘他們思維的火花與文學審美的創新能力。中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原本充滿了人性美,人情美與語言藝術美的風光蘊藉的華章,如果教學過程中教師能積極地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興趣,感受到文學作品帶給人的崇高的審美趣味和愉悅的審美感受力,必將加速學生精神自由的迴歸,加快人文價值體系包括理想道德,個人信念,審美趣味的迴歸,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培養,學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感等將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三、教師綜合素質和教學藝術的提高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強大催化劑。

  初中學生的情緒具有不穩定、易興奮的特點,容易對某些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而興趣又常常使學生進入極大的激動狀態之中,表現在學習過程中或者對某些感興趣的學科特別注意,或者對某些老師“情有獨鍾”,他們帶著滿腔熱情願意學習他們所喜歡、欽佩的教師所教的學科。針對學生的這些特點,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擺在特別重要的位置,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全身心的投入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創造性活動,極大的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著名作家魏巍在散文《我的老師》一文中描寫他的恩師蔡芸芝老師:“今天想來,她對我的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是有著多麼有益的影響啊?”蔡先生在魏巍孩童時代就巧妙的激發他對語文學習,對文學的興趣,促使他走向文學的聖殿,積極投身創作,成為一代文學名家。確實如此,中外許多卓有成效的學者,在他們人生旅途的足跡中特別在初中階段,由於遇上了一位好老師,使他孜孜以求,刻苦鑽研,銳意進取,學有所成。從這個意義上看,一個真正合格的語文教師,其人格的感召力將成為學生學習興趣激發的強大催化劑。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深深感到教師要以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學生,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應牢牢抓住一個重要環節:教師本身的綜合素質。

  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還要抓另外一個重要環節:語文教學藝術。教師若要讓學生對語文學習始終保持一種極佳的興趣,自身必須對每一堂課傾注最大的熱情,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精心設計每一堂語文課,從課題匯入到整堂課的語言組織,問題設計,情景佈置、板書設計等等,全力圍繞如何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習慣思維而構建,讓學生常常置身於一種躍躍欲試的亢奮之中、一種“我要學”的衝動之中、一種創造的慾望之中。試想,每一堂這樣藝術水平極高的語文課,學生怎會不感興趣,怎會不開啟思想的閘門,讓創造的洪流傾瀉而出呢?

  青少年學生崇拜英雄,這種心理從當前他們狂熱的追星現象中能夠看出來。而一個知識淵博的語文教師,在學生們心裡很容易成為一位“英雄”,為學生所尊敬,所崇拜,從而激發他們走近教師,模仿教師,探究老師的興趣,進而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拿作文教學為例,我們許多語文老師談到如何寫作文,評講學生的作文來頭頭是道而及少看到他們自己有“下水作文”頻見報端,以至許多學生在下面切切私語:老師光會說作文,可會寫作文?筆者有意識地在教學之餘寫寫“下水文”在校文學社刊發表,同時把寫好的同題作文(與學生同題)與學生互評。這樣的作文教學讓學生既是學生的角色又充當了老師的角色,從此也便樹立了自身在學生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總之,作為一線的語文教育工作者,要善於從學生的心理入手,合理安排好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19

  本學期,本人擔任初一(x)、(x)班語文教學,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遵從學校的工作計劃和結合本科本班實際,按計劃,按要求,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下面是本人的教學經驗總結。

  一、教育理論方面

  本學期來,我及時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靈活掌握了不同型別的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育教學方面

  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課前準備:備好課,寫好教案。取長補短,確定自己的教學思路和風格。

  2、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3、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4、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資訊反饋,確保學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多組織一些課堂活動和討論,盡最大努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5、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讓學生多讀,多講,多練。為此,我堅持下班瞭解早讀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課後發現學生作業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即時消化。

  6、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提高教學水平,本學年我聽課達20節以上,完成學校規定的聽課目標。

  三、教學成績和不足

  本學期5次單元考,成績均較為突出;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比賽活動,科技節輔導學生作文競賽二等獎1名、三等獎2名。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種考驗。無論成績高低,都體現了我在這學期的教學成果。我明白到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學期後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因此,我會繼續努力,多問,多想,多向他人學習,爭取進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學期的工作總結,諸多地方還有不足,希望在今後的日子裡,能在各位老師的合作下,取得更好成績。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20

  時光匆匆,教學改革已有三年整,回首教學改革所做的點點滴滴,看見學生自學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設計實驗能力,分析歸納總結能力等大幅度的提高,頗感欣慰,這完全得益於教學改革。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學改革將進一步帶給學生更多的受益,培養學生更多的能力,現就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談我的一點體會。

  一、利用課前學案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課前預習對於“自主學習”方式來說相當重要,學生只有在課前掌握了一些知識,思考了一些問題,準備了一些東西,課堂上才能進行互動交流,我在課前下發學案,學案中提出知識要點,學習重點,學習難點。學案中設定查閱教科書,探究性問題,設計實驗等問題,學生預習中一定有問題,我讓學生講述本節課的知識要點,重難點以及碰到的問題,自學探究知識過程中發現了什麼,有什麼疑問,詢問學生透過預習學到了什麼知識。例如:講牛頓第一定律時,課前在學生交流時,學生沒明白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是怎樣推翻亞里士多德觀點的,我只點拔一下:當斜面變成水平面而且光滑時,物體受幾個力?學生答:兩個力。我又問,這兩個力怎麼樣?學生答:二力平衡。我又問:此時物體可不可以認為不受力?學生答:可以。我最後又問,那麼不受力對應物體的狀態是什麼?學生答:運動。此時學生恍然大悟,馬上反應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透過我及時給以引導和點撥,學生在課前能繼續自學探究。我的監督和引導無疑是學生自學下去的最大的動力。同時我也鼓勵和表揚學生,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從而更自覺的預習和探究,大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利用課堂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

  課堂是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主陣地。課前我科學的分組:學習好的和壞的搭配開,男生和女生搭配開,學生在我的指導下組成學習小組討論。討論基礎知識,重點知識,難點知識,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學習小組之間也進行合作探究。我也參與到小組討論中,成為與學生平等相處的參與者,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姿態。在講庫侖定律時,其中一組認為:兩個半徑為r的帶點球體相距為r時可以看成點電荷,而且拿萬有引力中兩個均勻球體都可以看成質點來對比,而答案說不可以。這組學生找我詢問是不是答案錯了。我請求另外一個學習小組幫忙探究。並讓他們一起探究分析實質,最後經過合作,半徑為r帶電體靠近時,電荷重新分佈不分佈在球心了,不能看成質點,而萬有引力中兩個均勻球體不涉及電荷重新分佈問題,因此可以看成質點,小組合作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學會團結就是力量,學會合作探究。

  三、利用物理實驗課堂,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設計實驗能力

  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做實驗是解決物理問題一份重要途徑,現在的物理課本沒有把演示實驗與學生實驗分開,目的就是讓學生多做一些實驗,而不是讓他們看著老師在臺上做。自己經歷過的與看別人的畢竟不一樣。在學習必修一“超重和失重”時,讓學生感受超重和失重的現象。學生自己設計出實驗:在加速上升電梯裡稱體重,看秤的示數大於人本身的體重;加速下降的電梯裡

  稱體重,秤的示數小於重力,從而讓學生徹底理解超重和失重現象,如何設計實驗,實驗原理,所用的器材,實驗現象,實驗資料怎樣處理。讓學生感受自己像一個科學家一樣做實驗來研究問題,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設計實驗能力。

  四、利用課後整理學案培養學生分析歸納能力

  歸納總結就是對所學物理知識進行整理,將一個個零散的知識點構建成有機的物理板塊讓學生在整理中鞏固提高。

  我每節課後都督促學生把學案中的重點知識,難點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在筆記上。在學習3-2的交流電時,有電動勢的瞬時值,平均值,最大值,有效值,學生課下及時整理筆記就會很容易區分開而不易混淆。一旦忘記或者混淆立即開啟筆記進行核對。透過歸納、整理,把本節課的知識能進一步梳理、系統,可以反思哪個問題還沒解決,哪個問題順利解決等,某一類問題的解題思路是什麼?物理模型怎樣?透過課後整理學案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總結能力。

  讓學生做課堂主人,讓學生在課前,課堂以及課後都成為主人,讓學生自己動起來,讓學生主動地去學習,從而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能力,相信這樣的課改!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我願意不斷探索適合二中學生的教學模式。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21

  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我們一生不斷創新、進取的不竭動力。一個人一旦形成一種自覺的穩定的內動力,就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進入初中後,我想沒有一個學生是真的不想學好英語,只是他們英語基礎比較差,自己喪失了信心。但是,他們都決心在初中這三年,把薄弱的科目補上去,都希望能考上自己理想的高中。因此,他們的學習慾望是十分強烈的。幫助學生樹立“不怕苦,不怕疲勞,不怕障礙,不怕失敗”的堅強意志。鼓勵他們不僅要做學習的智者、方法的賢士,更要做精神的勇者、意志的勇士。讓各種考試來證明自己的實力,要有鼓足幹勁,一拼到底的拼搏精神。事實證明,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的態度,使其產生內在的學習動力,會使教師所付出的勞動事半功倍!

  二、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重視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就是讓學生懂得如何學習英語,如何理解英語語言學習,瞭解和掌握英語語法結構及知識點之間的聯絡,這些正是學生學習英語的缺陷。因此,老師不能只注意灌輸知識,搞一言堂,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呢?

  1、幫助學生克服“記單詞難”的關卡。

  學生詞彙量的大小會直接影響做題質量的高低,對文章的理

  解程度,以及做題速度的快慢。但是,如何記住這麼大的中考詞彙呢?首先,我認為非常有必要花一定時間專門訓練學生的拼讀能力。透過複習字母組合,子音字母的發音規律及母音字母在開、閉音節的發音,使學生建立音、形結合的概念,做到會寫就會讀。其次,詞彙複習在初三總複習階段至關重要。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避免詞彙複習的枯燥性,增加其趣味性、科學性。我嘗試利用同義詞與反義詞,如複習read這個詞,我就把與“看”有關的單詞,透過這樣的排列對比,學生就比較容易記住單詞。還有一種我較常用的方法,就是把一個詞及與其有關聯的片語歸納在一起比較。這一方法,對初中學生特別有效,在複習階段尤其如此,並輔之以適當的練習,使學生有種新鮮感。這些方法,讓學生從縱向、橫向及各個方面將詞彙的雪球越滾越大。

  2、提高學生聽力理解能力。

  多年來,在中考中,英語聽力都是一個容易得失分的環節。在幫助學生記單詞的同時,也透過多聽一些聽力材料,只有在學習與實踐中,不斷總結與積累聽力的背景知識,還有在對日常生活用語方面的積累,用心體會生活,從生活中的聽、說、讀去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除了增加詞彙量,還要有針對性的訓練內容,學生剛開始做練習時有些困難,所以訓練前,可以先給學生複習有關知識。這樣透過實踐和努力,不斷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因此,在教學中,我不停反思、探索行之有效的聽力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聽力學習能力。

  3、加強英語閱讀能力。

  平時我們都愛看小說、雜誌和報紙,所以提倡多看些課外的與英語有聯絡的雜誌或讀物。在新課標的精神下,學生的閱讀篇章越來越長,詞彙量也不斷增加,這就給缺少背景知識的學生在短時間內無法消化多而繁瑣的單詞,從而難以理解文章的內容,針對這些現象,我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課文進行閱讀訓練。透過教材提供的題材各異的文章讓學生了解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擴充套件他們的文化視。野,同時讓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積極帶動學生去思考文章的內涵,形成自己的觀點,體會到思考的快樂。讓他們走出課文,深入自己,深入外界,不知不覺地提高了英語綜合能力。

  (2)著重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閱讀方法,科學的閱讀技巧和合理的閱讀速度的能力。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指導,如尋找主題句、猜測詞義、推理、跳讀、略讀等閱讀技巧來獲取資訊。同時,根據不同的文章題材,整理和歸納部分閱讀文章,如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等文章。針對不同體裁,抓關鍵資訊。如說明文,科普讀物和小品文等,首句通常為主題句,其餘的句子都是圍繞主題句進行說明或闡述;新聞報道的首句透過概括整個事件;幽默小品等的末句往往含蓄,要仔細品味。

  平時在訓練閱讀理解中常用的方法是:先看短文第一句或第二句,因為英語短文開頭往往是概括型的。學生看完之後,就知道該文涉及到什麼。然後直接閱讀所有題幹,並劃出關鍵詞。比如一些術語,數字,專有名詞等,再通讀全文。經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十分省時間,且在閱讀中可以有重點地讀,對提高閱讀速度和答題準確率有一定幫助。

  在講評閱讀理解時,不是單純對答案,而是幫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整體理解文章以及理解資訊形成內心思維構造能力。並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的長難句,特別注意培養學生閱讀信心和毅力,使他們儘快適應中考較長文章和多篇文章快速閱讀的要求。

  4、巧學英語寫作。

  限時模擬寫作訓練,加強考生臨場應變能力。每年中考的作文分為小作文和大作文,知識覆蓋面廣,這就要求學生在做題時必須注意速度和節奏,而中考書面表達從時間分配上看,最多也只能是25分鐘左右的時間,學生必須在這點時間內完成書面表達,並且意思連貫,無嚴重的語法錯誤。可以給學生做一些具體的練習題,每週五佈置下週要練習的文體,讓學生看懂上面的指導語,做對應練習,對照答案自己修改,把該記住的一些套語記住。摘抄出普遍性的錯誤,抄到黑板上,讓全班一起糾正,同時也暗示是哪位同學的錯句,其目的是給本人以深刻的印象,下次一般不會犯類似錯誤。寫作是一種綜合能力的訓練,是對學生所學語言知識的綜合運用,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應貫穿於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作為教師,必須長期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定全方位的訓練,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寫作的能力。

  三、加強教學的計劃性,安排好教學和複習

  每個學期初,教師要先根據內容和課時制定出切實可行的上課計劃,並注意上課內容的系統性。例如,語法內容在授課過程中一般都是化整為零,分散在各課,在複習時就將他們聚零為整,把幾種動詞時態放在一起復習比較,表示相近意義的結構放在一起進行識別。同時,還要處理好初中教學與高中學習之間的關係,在教學環節中恰當地滲透中考資訊。

  總之,教師只有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以有效的方法和培養良好的習慣來學習,學生才能滿懷信心地迎接中考,奪取更優異成績。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22

  雖然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只有短短兩年的時間,但是我卻深深的感受到語文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了,這時每位語文老師都需要仔細思索的,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設計好教學導語。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根據不同課文型別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鬆掌握有關知識。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要培養學生髮現美的意識。米開朗基羅在被視為平常的大理石中發現“大衛”,牛頓在蘋果落地後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卞和在執著信念中發現和氏璧。要想讓學生能發現美,除非培養他們善於觀察的眼睛。“一花一世界,一鳥一天堂”,運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這裡有母親的呵護,朋友的問候,老師的關心,一絲一縷中都寓含濃濃深情。要從身邊瑣碎生活小事中引導學生去發現美,感知美。從花的香、草的綠中體味自然,從陽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活,從絢麗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豐富。

  培養學生深刻思考意識。感覺於世界豐富多彩,體會生活絢麗繽紛,要能學會思考。創造人的是自然,啟迪和教育人的卻是社會。要能感動於社會中事、物、人,並且能激盪內心的揚善溢美的思想情感。學會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對生命意義感悟,對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的真諦。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23

  透過本學期教學工作的展開,收穫良多。下面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才能更好地把教學任務解決好,教材的理解是對教學做充分的準備,教師只有知道上什麼,怎麼上,什麼是重點、難點才能上好課。曾聽一位老教師說:“課本編的有他一定的道理,講課前首先要吃透課本。”當然這不是說講課就圍著書本轉來回的讀,而是不管怎麼變都是不會脫離這個根本的。

  課前準備包括備學生、備教材。作好充分、足夠的準備,教師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餘,揮灑自如。在這次的公開課交流中,我看到有的老師講起課來可以旁徵博引,不但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而且也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整節課精彩紛呈。也有的準備不夠充分,需要用到什麼事例講解的也是拿來就說,所舉事例考慮不周全,有時缺乏邏輯性嚴密性。

  我們說教師教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學生,那麼人自然要有感情,我們在教書中就應該投入自己的感情。我發現青年教師都能跟學生培養出一定的感情,有了感情的教學會擦出教學的火花,使教學變得更精彩。我們的學生都是很敏感,很聰明的,當你對他們給予了全部的愛心,飽含著熱情的上每一節課的時候,他們會回報給你百倍的情意。

  曾經有個學生因為受到學校的表彰,他當時要求擁抱一下我們的院長,在他的過去的學習生涯中都是差生的代表,只得到過老師的批評,第一次受到這樣的獎勵,讓他十分的感動。是啊我們的學生也許是最調皮最不好管理的,但是他們更是內心中情感最充沛的群體,而我們的教師就是要好好的引導他們。優秀的教師就是以他們人格魅力和品德來打動人的,而並不僅僅是學識。

  總得來說,這學期的工作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也使我認識到只有不斷的加強學習,不斷加強修養才能勝任教育這項工作。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心得體會24

  新一輪的語文課程改革需要教師改變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樹立嶄新的教育理念。這對我們每一位教師是一次通透的洗禮。如何教好新教材,用好教材,推進新課改,是對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的機遇和挑戰。作為新教材的使用年級,我校初一語文組在校領導和其他年級語文教師的指導和協助下,認真學習、大膽探索、勇於實踐,取得了些許成績。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我校教研採取短期培訓與長期學習相結合,集中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等形式,注重校本培訓,每週定時定點學習,讓理論學習成為教師的內在需求,並在專門的研討會上將教學中出現的預設外、生成性的問題共同解決;學校創設條件,選派青年教師參加新課改研討學習班和新課標培訓,同時請市、區教研員到校講學、講課,努力將最前沿的教育教學思想呈現於一線教師面前,有針對性的解決實際問題。透過這一系列手段使新課程理念滲透於教師的教學行為中,轉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觀念上變“以教師為本”為“以學生為本”,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組織者與引導者,在教學中我們準確把握師生角色定位,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掘學生潛能,舒張學生個性。在第一冊的“口語交際――這就是我”教學過程中,我們為學生設立了語文學習的成長記錄本,讓學生寫出一個真實的自我,“自我介紹”,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個性。

  在這一年的課改實驗中,我們充分反思過去備課的弊端,在此基礎上,對備課進行了改革,制定了"集體備課、互相協作、資源共享、個人加減"的新的備課方式。其中,集體備課是進行資源共享的前提,個人加減是體現教師個人創造和適合不同班級學生特點的保證。在備課形式上,我們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注意側重設計好教學的基本思路。教學設計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學生的學法,尊重學生思維的多樣性,講求教案的實效性和創造性。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提出了“讀書、積累、提高”的主題活動,運用各種措施利用生活中的語文資源。新課標下的教學每一步前進都需要探索總結。還有許多問題亟待明確。如新課程中“雙基”的落實情況,教學評價的把握,我們的課程內容對於形成學生素質過程中的作用等等。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語文無處不在,作為語文教師,應當讓學生愛上語文,因為它是一門神奇而美妙的學科,快樂地學習語文,學習快樂的語文。讓生活走進語文,用語文來描述生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