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致富帶頭人事蹟(精選13篇)
創業致富帶頭人事蹟
作為一名創業致富的帶頭人,要主動探索致富的方法,積累成功的經驗,率領群眾向致富之路走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創業致富帶頭人事蹟(精選13篇)供大家參考!
創業致富帶頭人事蹟1
xxx,女,漢族,1965年5月出生,20xx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城郊鎮堡子村的一個農村家庭的普通農村子弟,卻憑自己良好的素質和驚人的膽識,搏擊風雲,以他不平凡的人生奮鬥軌跡充分展示了白手起家創業致富的風采。
一個人要想成就自己的事業,實現自身的價值,除了有過人的膽識外,就是要能敏銳的覺察到創業的時機和善於利用自身的資源。認識到在創業初始階段,尋找一個良好的創業專案是成功的關鍵。1995年,在工程隊打工的丁華,敏銳的觀察到,近幾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承包工程為代表“包工頭”如雨後春筍般在河州的大地上湧現,丁華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他產生了以承包房屋翻新、新建為主的小型工程的想法,但是,在最初的創業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找活,為了找活丁華想了很多辦法。由於以其獨有的人格魅力,以及誠信待人和他工程隊工作的幾年中結交了大量的朋友,這些“熟人經濟”中蘊藏著巨大的金礦,只要善於挖掘、巧於利用、長於合作,就會創造出雙贏的良好局面,就能為自己帶來巨大的收益。只有巧妙地利用各種條件來發展壯大自己,借外在的力量完成自己的目標,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創造最佳的機遇,以最少的投入創造最大的利潤。在他的大力說服下,很多親戚朋友為他介紹工程,順利的解決了沒活幹難題。
在當時對於丁華來說搞工程就是出力氣但並不難,如果想搞出個名堂,卻不是一件容易事兒。為了在群眾中樹立好的口碑,增加收益,丁華多方獲取資料,深入研究房屋建築知識。由於他吃苦、善鑽研,慢慢的找他承包工程的人越來越多,他也成為了一個小隊長,他以工地為家,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在他的時間表裡,沒有星期天、節假日,除了工作還是工作,不知幹了多少個通宵。在施工過程中,他白天於施工人員一起幹活嚴把工程每一關,晚上加班整理資料,工程質量被得到了群眾一致好評。
有了致富路,應該帶領鄉親一起走。為此,丁華帶領更多的鄉親搞起了承包工程。有了帶路人,鄉親們就少走了很多彎路。“丁華人很熱心,口才也好。對於工程中出現的問題,他總是及時幫助我們解決。”
創業如浪中行舟,要堅定信心,矢志不移,果敢地搏擊衝浪,就能到達成功彼岸,這是丁華對創業的感悟。風雨幾載,始終銳意向前,雖然創業的過程是艱辛的,但創業成果卻令人欣慰,也讓人刮目相看,成為當之無愧的致富帶頭人。用他的話說:“我以我的成功作為示範,把經驗和理念傳授於人,讓大家一同致富,是我理所應當的義務。”
創業致富帶頭人事蹟2
麥洪長出生於一個養蜂世家,自幼便追隨父親到各地放蜂,立志致力於發展養蜂業。2002年畢業於福建農林大學蜂學系,全國只此一間蜂學系本科,並取得了檢測上崗證。其父為了更好地發展養蜂業,於2008年6月17日組織養蜂人士,註冊了養生園蜂業專業合作社,當中的一些成員在當地的養蜂界中都有一定的聲望,並具有一定的養蜂規模。
麥洪長曾說,養蜂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於一體的事業。養蜂業提供的產品,符合富有營養,迴歸自然,力求保健的世界食品消費潮流。養蜂業具有投資小、見效快、回報率高的特點,如今,養生園蜂業專業合作社在麥洪長的領導下,蜂群數量、蜂產品產量穩定增長,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蜂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已初具規模。
他領導的合作社秉承以質量為生命、以使用者為上帝、以市場為導向、以誠信為根本的宗旨,給社員訂了一個《養蜂場採蜜制度》,進行規範化管理,以高質量謀求合作社持久的發展,為了符合國家對食品的嚴格要求,本合作社更置辦了一個符合國家QS標準的加工廠。
麥洪長為了促進各地養蜂業的發展,經常到各地進行培訓,透過各類農業科技推廣計劃及專案的實施,推廣先進、適用、成熟的養蜂新技術、新品種。2009年6月被邀請到海南省參加中歐天然林管理專案擔任養蜂培訓導師,同年9月被邀請到四川寶慶縣擔任養蜂培訓導師。2009年註定是一個豐收之年,麥洪長成為了廣東養蜂學會的理事。
麥洪長並沒有滿足於目前的現狀,奔走於各地大力推進養蜂業的標準化、規模化、優質化和產業化發展,逐步推動蜜蜂有償授粉,促進蜜蜂授粉形成產業。2011年,受邀參加省農業局和廣東省養蜂學會組織的會議,共同制定養蜂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創業致富帶頭人事蹟3
張家樹,1976年2月出生,中國共產黨黨員,1994年12月入伍,服役期間參加過98九江抗洪,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現為高流鎮花木協會會員,綠園花木合作社社長,家樹園林綠化供苗公司負責人,目前花木種植面積253畝,有100多個品種,主要經營常規綠化用苗為主,年銷售收入達300萬元,每年獲利30多萬元。2006年以來因成績突出多次受到表彰,先後獲得致富帶頭人,優秀黨員,優秀十佳黨員致富帶頭人,黨員創業致富帶頭人榮譽稱號,2010年2月18日作為科學發展學習代表,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採播。
作為高流鎮花木協會會員,遠近聞名的花木種植大戶,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開拓進取精神,能吃苦,會鑽研,是花木種植的示範戶,勤勞致富的帶頭人。他致富不忘鄉親,積極帶動周圍群眾共同致富。幾年間共扶持26戶花木專業戶,為80多名群眾解決了勞動力出路,多次自費慰問困難戶及孤寡老人,2008年共三次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並繳納“特殊黨費”1000元,支援災區生產,受到了黨員群眾的一致好評。
花木產業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高流鎮耀南村老百姓有著種花養花的傳統習慣,但過去都是零星種植且品種單一,檔次較低,群眾種花只能解決油鹽醬醋等生活補貼,並沒有起致富興農的作用。張家樹與生俱來就對花木格外感興趣,1994年12月入伍後來到浙江金華,發現金華原來是全國著名的苗木之鄉,於是利用課餘時間,到當地的花農家取經學習,在當地的新華書店,購買了大量有關花木種植、培育等書藉。有點空閒就到當地的花農家無償幫工,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積累,從基礎理論到田間地頭,他寫下了大量的心得體會,又有幸得到老花農鮑克文的親身指導。1998年在部隊退伍回來,利用在部隊所學到的知識,充分發揮自己的種花養花的特長,克服資金不足等不利影響,走上了艱難的創業路。首先從精心挑通過幾年的打拼,他的花木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手裡的資金多了,經驗多了,做事的信心足了,開始醞釀自己更大的引進新品種,搞起了示範園,積極引導當地老百姓走出了一條依託花木產業奔小康的路子。
近年來,他承包綠化工程30多個,還無償為周圍群眾提供資訊,幫助銷售。周圍許多群眾剛開始種花時,都是張家樹供應種苗,手把手指導種植技術,防病治蟲,聯合成品銷售等。使周圍的群眾每人增加收入近3000元。張家樹已連續多年被評為鎮級致富能手,成為遠近聞名的花卉狀元。經過幾年的打拼,他的苗圃面積已達200畝,每年獲利都在30萬元以上。他深知: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高流花木協會成立後,他把帶領群眾致富的突破點放在花木產業上,以做大做強花木產業來實現群眾的共同致富。
為了使廣大會員種上“放心花”,張家樹以個人名義與群眾簽訂包銷合同,讓群眾吃上“定心丸”,耀南村唐莊組的土地全部規劃種花木。村民馬明發說什麼也不願意種,張家樹多次上門做工作,唐恆水就是不聽,張家樹又對他說“苗子種好賣給我,要是因為種花沒飯吃,你一家都到我家吃。”就這樣他還是想不通,張家樹和他商量,最後以當時最高價每畝280元的價格承包了他的10畝地,當年在承包的土地上種植了金葉女貞,一年後,以每株0.55元的價格全部出售,當年獲利15萬元。村民的想法變了,馬明發的思想也通了。第二年,在張家樹的帶領下,全組百分之八十的農戶都種起了花木。馬明發自己也承包了二十多畝,他逢人便說:“聽他的沒錯,多虧了他幫忙”。張家樹就這樣走村入戶做大家思想工作,並且和鎮裡的技術人員一起,向花農無償提供技術支援,主動解決大家的後顧之憂。以實際行動把大家的思想都統一到“種花發家”這一點上,當年村裡花木種植面積擴種2000多畝。
為了更好的發展花木產業,以張家樹為主的向個花木種植大戶成立了高流花木協會,以花木協會為龍頭,動員廣大村民發展花木生產營銷,發揮較好的示範帶動作用,形成了“協會+農戶”的良好經營模式。目前,耀南村700多戶、2800餘人從事花木生產經營,其中有80多名會員在沭陽等地承包土地,帶動囝高一村、高二村、程徐村、夏塘村、高流村、三岔村、溝埃村等周邊村民發展花木產業,為鎮政府爭創“國家級花木之鄉”打下了良好基礎。長年在外的花木經紀人有200多人,大江南北都有耀南村的客戶。
為了擴大知名度,暢通銷售渠道,張家樹積極在《中國花卉報》、《苗木商情》等雜誌刊登廣告,本著當了帶頭人,就要有奉獻精神,廣告費全部由張家樹和幾個花木協會種花大戶分攤,沒有向普通會員要一分錢。而在售花過程中始終優先銷售群眾花木。
在生意場上以誠信經營為立身之本是張家樹的座右銘,有時協會按照貨主要求,貨到後再付款。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讓群眾放心,張家樹就親自跟車送貨,來回10多天,路上辛苦可想而知。從來不克扣群眾一分錢,所有差旅費自掏腰包。家人、朋友說他是自討苦吃,但他心裡卻感到踏實。
2004年春,張家樹和天津一個客戶魏玉龍簽訂34萬株紅葉小檗銷售合同,合同簽訂後一個月,他來取貨時,紅葉小檗每株市場價格比合同價漲了2角,供應苗木的協會花農說反正沒關係,仍按合同價格,按時起苗裝車發走。客戶十分感動:“別看你們是農民,做生意卻不為小利而動,重合同,守信用,真是實在,以後,我肯定還會來買貨的”。楊老闆現在已是該村的回頭客。今年,他又透過傳真和協會簽訂了價值100萬元的綠化苗木合同。就這樣和客戶們加強聯絡溝通,密切了感情,並透過他們在大連、瀋陽、北京、山東等地設立了銷售視窗,及時瞭解外地市場行情,擴大了高流花木的知名度。
在下一步的產業規劃中,以市場為導向,以技術為支撐,以適合不同地域不同氣候為多種新品種為所示目標,在下一步促進花木產業的升級換代,配合鎮政府提出的花木四期規劃,明年繼續擴大花木種植規模3000畝;努力提高花木的技術含量,打出自己的品牌;完善銷售網路,努力實現提高城市品位,綠化山山水水,為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做出自己的貢獻。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張家樹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特長,引導當地群眾走上花木致富之路,帶動更多的農民在花木產業上發展致富,加快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實實在在的顯示出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創業致富帶頭人事蹟4
xxx,男,1982年出生,中共黨員,土橋鄉楊河村青年農民。2000年從土橋中學畢業後,到到西安學習電焊技術。後到油田務工。20xx年底回家創業,大力發展種草養畜業,現在是土橋鄉農村青年創業致富的典型之一,年獲利達20萬元。
現年31歲的倪彥虎,給人的感覺他是一個頭腦靈活、思維敏捷的人,而且他敢闖敢幹,大膽創業,吃苦耐勞,勤奮好學。當年從土橋鄉中學畢業後,不甘心一輩子在家守著幾畝簿田過日子,毅然選擇了外出務工。透過虛心學習和悉心鑽研業務,在短短三年時間,倪彥虎熟練的掌握了電焊技術,透過熟練的技術他成為油田公司的一名電焊工,他在這裡一干就是7年,在這7年中積攢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20xx年春節回家,看到以前和自己一樣的同齡人生活還是很貧窮,於是他想:“我能不能回來帶領大家一起致富。”20xx年1月他去了外地進行專案考察,他認為種草養畜很適合自己的農村,因為這裡有土地等養殖場地和豐富的飼草來源,同時羊糞又是很好的肥料,能給村民減少種草所需的花費,最後他選中了在當地很容易發展的種草養羊產業。隨後他翻閱各種養殖書籍,學習養殖理論知識,併到周邊一些養殖場借鑑他們的寶貴經驗。20xx年8月他用自己的積蓄蓋起了三間羊棚,購買羊只100只,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歷程。
創業後,他邊幹邊學,遇到困難不悲觀失望,更不氣餒退縮,而是積極進取,分析研究,努力學習科學的養殖方法;
透過各種途徑籌措資金,逐步擴大養殖規模,積極主動改變傳統養殖習慣,靠改革創新觀念。在鄉黨委、政府的支援下,大力發展種養業,依靠“雙聯”貸款活動和信用社的擔保貸款,擴大養殖場規模,擴大再生產,走規模經營的路子。
通過幾年來的摸爬滾打和艱苦奮鬥,他的養殖場已經從一個三間羊棚的小羊場逐步發展成為一個面積達25畝的立體養殖基地,實現了自己規模化養殖場的理想。
通過幾年的不斷努力,如今,倪彥虎已經成為土橋鄉的能手之一,青年致富的領頭雁。在自己致富的同時,他沒有忘記為鄉親們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本村和外村的養殖戶來求他幫忙,他總是很熱心地幫助他們,無償提供技術諮詢和養殖書籍。幾年來,共為群眾講解技術問題近百次,到村民家中提供服務四十多次,無償提供養殖書籍二十多本,同時,倪彥虎同志在多年的實踐中摸索出了一些非常實際的養羊經驗。
在廣大村民看到倪彥虎養殖場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後,各村民紛紛上門取經,積極效仿,大力發展種養業,都想透過種草養畜發展家庭經濟。一時間大家紛湧而上,倪彥虎看到後,覺得大家如果盲目的發展種養業,就很容易走上歧途。於是則主動引導村民改變觀念,合理分流,搞特色養殖,整合有限的土地資源,擴大生產規模,走專業化之路。在鄉黨委的大力支援下,倪彥虎以市場為導向,以專業協會為手段,成立華強專業合作社,合理分配種養資源,避免盲目發展,從而導致內部惡性競爭;
並利用專業合作社的集中優勢,從資金和技術上幫助各養殖戶,發展三高農業,提高種養業經濟效益,以達到共同致富的目的。
華強專業合作社從一成立之時起就樹立了“自己致富,並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發展理念。合作社以“養殖—銷售”一條龍的產業經營模式進行養殖。華強專業合作社作為養殖基地,吸收農戶加盟,由農戶出資入股,合作社進行統一養殖、銷售。年底農戶按比例進行分紅。華強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不僅給養殖加盟戶帶來經濟效益,同時也給周邊群眾帶來養羊積極性,在無償服務下,他們也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而且使農民朋友更深刻認識到,養羊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遠遠大於耕種土地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倪彥虎不僅要增加收入,為農民提供更多的服務,他的發展目標已經確定:設計總投資450萬元,計劃發展養殖2000只規模。現已完成投資140萬元,新建辦公用房10間,飼草貯藏加工室、防疫室、標準化棚圈等共計110間,購買鍘草機5臺。目前,羊存欄420只,其中小尾寒羊200只,絨山羊220只。該合作社建成後,年出欄羊只可達3200只,可產絨1600斤,實現年純利潤約200萬元。該合作社的建成極大提高了群眾的養殖積極性,拓寬了貧困鄉村群眾增收致富的路徑。
創業致富帶頭人事蹟5
陳建能於2003年在村委會工作,擔任團支書一職、平時完成好村會的各項工作之餘,利用空閒時間,從事漁業、生豬方面的養殖。
農業的發展隨時代步伐而改變,簡單的病害都依靠科學,不能以傳統的防治辦法,既費時又擔誤防治的適合期,他結合實踐與交流經驗,聽取科技人員推廣新出產的藥品進行對症下藥,做到事到功倍。在經濟市場的環境下,以最小的空間創造最大經濟利潤、投資少獲利多是農民朋友最大的心願。前年的生豬市場價格下滑波動比較大,虧損現象比較嚴重,在此期間他虧損基本為零。原因是採用一條龍的效益生產,即由母豬到商品豬出市都是自產自養,可以從中提高生產效率,同時相應減少仔豬死亡率而提高效益。今年生豬價格高漲,他採用自繁自養的生豬飼養技術,平均每頭豬可增多200元的利潤。
在漁業、生豬養殖取得較好效益的同時,他沒有忘記昔日傳授自己養殖優質魚和飼養生豬技術的養殖戶,他決心幫助他們更早走向致富之路:
一、迅速將自繁自養的生豬飼養技術向全村推廣,與群眾共同致富。
二、更好地幫助飼養戶掌握好技術,扶持生豬飼養。他把自己在生豬自繁自養過程中總結出來的成功經驗,毫無保留地向當地的養殖戶推廣。向本村生豬飼養戶介紹技術關鍵所在,推廣生豬自繁自養技術。在一年的推廣期間,本村現進行自繁自養的養殖戶有20多戶,年增長利潤約60萬元。
良好的政治作風作為村委幹部必須具備,樹立刻苦學習的精神,努力改造人生觀、世界觀,事事走在群眾的前面,在平時崗位上做好群眾表率,發揮黨員的先模範作用,絕不參佔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
創業致富帶頭人事蹟6
90後大學生創業憑啥估值過億?受創業基因薰陶的潮汕仔創業似乎是潮汕人天生的基因,對於王銳旭來說,這種基因在遇到特殊情況下自然而然地迸發出來,發揮力量和作用。"我的父母也是創業者,家裡開一個毛紡廠,"在父母廠裡,他逐漸認識到企業管理的重要性,"我覺得廠裡的工人的管理、包括經營過程中財務賬務,都有待提高。"小小年紀,他也會給父母提一些建議。
不過,儘管大家都很努力,依然沒有挽救回這家小工廠,在王銳旭讀大學時,工廠破產,他的生活也陷入了窘境。"那時出來打工意味著生存,我得賺自己的生活費。"他做了很多兼職,派傳單、做保安,擺地攤,做促銷,都是希望能掙到錢。"我覺得我已經是成年人了,不能再向家裡要錢了"。
讓大學生找兼職不再難現在兼職貓的估值已過億,不過,這距離王銳旭小打小鬧的創業折騰也已經快四年了。
2020年,那是他在大學校園創業的初創年,從小薰陶出的創業基因這時發揮作用了。"雖然創業沒想好一定往哪個方向,但會把自己的一個個創業目標分解出來:未來一年和三年都需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什麼時候儲備資金和人才,賺來的錢是留下來進行資金積累還是分紅獎勵。"當時,這個學生小團隊已開始進行公司化的運作,一方面陸陸續續接各種業務維持團隊的運營,另一方面在尋找長遠創業目標。
這樣運營了一年後,他們發現,他們接觸的公司都樂於給付錢去經營學生團體,給在校大學生做個兼職平臺的想法,就慢慢浮出水面。對於大學生找兼職,王銳旭就有切身的體會。一些釣魚中介、無良網站會利用大學生迫切需要掙錢的心裡,提供虛假服務。
2020年初,做完深度市場調查後,兼職貓在手機移動端搭建了求職功能的APP,"我們先實現這樣的功能——讓學生在手機上找到靠譜的兼職。我們最初和一些大型企業和兼職網站合作,把崗位提供到上面,使用者看到資訊可以電話報名。"雖然目前網上求職習慣用PC端的人還比較多,但兼職是個細分領域。"兼職的頻率會比較高,年輕人使用移動端求職會高出很多。"慢慢地,兼職貓在網際網路招聘市場逐漸脫穎而出。
盈利模式:兼職交易平臺在盈利模式上,兼職貓連線的是大學生和有用工需求的企業,一端對學生群體是免費的,另一端是商家提供的付費服務。他分析說,現在一個月的人工成本在廣州至少4000-5000元,但用兼職貓,這個工資可以降到原來的三分之一。另外,包括社保五險一金之內的其他附帶成本,也無需企業負擔。受此吸引,兼職貓註冊的企業使用者已達15萬,除了大大小小的網際網路公司,還有大型連鎖公司、會展、廣告公司等等。
如果僅僅只提供這些服務,那麼兼職貓就是一個資訊中介平臺,現在,他們又走到了一個新的領域,"我的定義是兼職招聘的交易平臺,除了商家來這裡招聘,商家也可以把招聘需求託管給兼職貓。我們提供更深層次的專業服務,除了招聘需求,還有人員處理把控、工資發放以及報稅環節"。
創業致富帶頭人事蹟7
侯亮,男,33歲,漢族,家中6口人,住勉縣老道寺鎮侯寨村五組,主要從事生豬養殖與飼料營銷。
幾年來,他憑著自己特有的頑強與拼搏,憑著一雙勤勞的手,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打拼,走上富裕之路。家有飼料機2臺,飼料配送車1輛,有現代化大型養豬廠房12棟,年出欄生豬5000頭以上,向社會提供優良三元仔豬4000頭,獲利20多萬元,。多次被縣委、縣政府評為“萬頭豬養殖示範場”、“養殖業大戶”、“致富帶頭人”。
2000年,目光敏銳、富有經濟頭腦的他看到當地糧食價格低,結構調整路難找、種植糧食收入少,本地有種植玉米、大麥的習慣,飼料資源豐富,又有養豬的基礎經驗,又加上生豬行情看好,每頭豬盈利在100元以上,透過市場調查與分析,他決心走科學養豬致富之路。
2000年7月,他克服沒有資金的困難,採取自己拿一點、親戚借一點、朋友幫一點、向信用社貸一點的辦法,投資近2萬元,建成豬舍20多間,購買小仔豬200頭。剛開始沒有科學技術怎麼辦?還得學習,於是他又從書店抱回厚厚幾本科學養豬資料。很快掌握了生豬的繁育、餵養、疾病防治等一整套養豬技,由於他精心管理、科學飼養、定期防疫,加上自己的刻苦鑽研和實踐,飼養的仔豬3個月即育肥出欄,當年就出欄肥豬800多頭,淨獲利1萬多元。侯亮從第一批養豬中嚐到了甜頭,從養殖業中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第二年,又擴大養殖規模,由於科學飼養,當年出欄生豬1000多頭,淨獲利12萬元。
侯亮的手頭有了積蓄,但這些錢如何用,他有自己的打算。在這幾年的養殖實踐中他發現當地生豬品種落後,生產效益差,飼料轉化率低的問題,他決定要解決目前存在於自己場和農戶養殖中的這一難題,他先後到楊凌、四川等地考察,透過調查瞭解後,他決定要甩開膀子大展宏圖,加大投入,擴大圈舍,2002春天,侯亮在親友的幫助下,又投資30萬元,建起現代化的養豬場房,又購買二元母豬200頭,種公豬10頭,實現自繁自養、科學飼養,年出欄肥豬4000頭以上,。年獲利20萬元以上。
侯亮在產業政策的推動下,在省農業廳和市縣政府的重點扶持下,透過引進化良的變肉型豬種,推行標準化生產現在存攔母豬已發展到360多頭,每年向社會提供7000多頭商品仔豬,此外還可向周邊養殖戶提供1500頭優良二元雜交後備母豬,以改良當地的生豬品種。侯亮在自己的豬場裡從品種和飼養管理入手,嚴格實行成本管理,以優良的品種,先進的技術,科學的管理有力地帶動了全縣規模化養殖業發展。
侯亮在養豬的道路上發展起來了,但是他總是想:“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他熱情地鼓勵鄉親們和他一起發展養殖事業,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養殖經驗傳授給當地農民群眾。為了進一步提高當地農民群眾的養殖效益,侯亮把優良的二元母豬推廣到廣大養殖戶,把飼料轉化率高、生長速度快的`三元仔豬提供給養殖戶,並且向他們提供養殖技術及飼料,使他們養豬無後顧之憂。
“以點示範,帶動全鎮”,這是侯亮發展養殖的一大心願在他的帶動和指導下,如今,老道寺鎮發展生豬養殖大戶600多戶,平均每戶年出攔在100頭以上,該鎮養殖業的迅速發展已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之路,使養殖業逐漸成為農村家庭經濟的主導產業,逐步走上了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子,家庭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勢頭,大大地帶動了本地養殖業的發展,他已成為養殖戶心中一盞不滅的燈塔。
創業致富帶頭人事蹟8
xxx現年46歲,1980年高中畢業,xx年10月入黨。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能發揮自己的先鋒模範作用,帶頭創業,帶領全村群眾致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演繹一個普通黨員的閃光風采,嬴得全村群眾的信賴,先後多次被鎮黨委評為“優秀黨員”,受到表彰獎勵。
籌資辦廠,克服困難創大業甘當“紅娘”,引進專案富鄉親xxx村有許多富餘勞力,除了一部分常年外出務工外,還有一部分人留守家中,有的因為沒有一技之長,除了做做一些家務、農活,服侍老人、照顧孩子外,好多人無所事事。他們中的一些人就在閒聊甚至玩撲克、打麻將中打發日子。這些,xxx看在心裡,急在心上。他想,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自己富了算不了什麼,只有大家都有事情做了,都有錢賺了,才有意義。他時時留心,為村民找到致富的好專案而努力。今年春節前,他在與本村一名外出務工人員的座談中得知,無錫一個軍工企業對外尋求合作伙伴。這是一個手工編織帽風帶業務,恰恰最適合不出家門的留守人員操作。於是,他多次前往無錫,找到客商,積極向客商介紹本村富餘民力多的優勢,要求將這個專案放在xxx村。在務工青年的積極協助下,春節期間,無錫的客商到xxx村進行實地考察,確信該村有編織的條件後,決定在xxx村設立帽風帶編織點。一開始,有些婦女由於不熟悉編織業務,認為有難度,只有10多個婦女勉強領料編織,xxx就挨家挨戶進行宣傳動員,還讓自已的妻子帶頭學習編織,然後手把手教給他人。很快,很多人便熟悉這項技術,大家紛紛自覺加入編織行列,特別是一些留守婦女更是熱情高漲,連一些粗手大腳的男勞力也從事起這項業務。本村村民張雲貴,以前喜好,是當地出了名的“賭命漢”,雖多次受到處理,但是還是小賭不斷,為此,欠下了不少賭債,鬧得家庭不和。引進帽風帶編織專案後,xxx主動找到張雲貴,引導他學習編織技術,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起初,張雲貴認為xxx是多管閒事,又認為自己一個大男人,幹不了那細活。xxx就苦口婆心地勸導他,還讓技術人員對他單獨指導,很快,張雲貴掌握了這一技術,也迷上了編織,現在,他的技術比一些婦女還好,每天收入都在30元以上。說起這件事情,張雲貴感動地說:“以前,自己只知道拚命的賭錢,把什麼都輸掉了,現在,多虧了xxx這個“紅娘”,使我體會到用自己的勤勞賺錢是最快樂、最有意義的事情”。
如今,xxx村從事帽風帶編織的民力由開始的10幾人發展到現在的300人,人均月收入500元左右。xxx村也成為全鎮第一個“三來一加”專案專業村。
創業致富帶頭人事蹟9
xxx,女,大學文化程度,1970年9月生於xx縣拼茶鎮,現任xx農村商業銀行公司業務部經理。42歲的她,成熟而睿智,熱情而不失嚴謹,身上洋溢著xx農村商業銀行人特有的開拓豪氣和創新膽魄。秉承長期積澱的職業道德修養,發揚一貫的專業專注精神,她在農村金融世界裡演繹著別樣的精彩。
作為一名中小農村金融機構從業人員,時刻不忘服務三農、支援中小企業發展。她靠著一股持之以恆的精神在農村金融領域服務了近二十年,為轄區內廣大創業者默默無聞奉獻。
一、專業品質贏得社會讚譽
專業,是xxx贏得客戶信賴的制勝法寶。從接觸這個崗位開始,她就踏上了一條悉心鑽研、持續提升的專業修習之路,再忙再累也要擠出時間學習。幾年來她深入學習了信貸領域專業書籍,先後參加了上海起航、人民大學、北京對外經貿大學等知名培訓機構的系統培訓。同時,他藉助各種論壇、考察和會議的機會與金融同業的客戶經理深入交流,不斷開闊眼界,取長補短。
二、做實授信,滿足中小企業資金需求。
在中小企業信貸服務過程中,xxx始終堅持把貸前調查和評級授信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認真做實授信工作。任職xx農村商業銀行拼茶支行行長期間,結合轄內企業經營發展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全轄範圍內的中小企業調查、授信、評級等工作,親自帶隊,帶領客戶經理下鄉入戶進企業,先後走訪了xx纖維有限公司、xx橡膠製品有限公司、xx紡織有限公司、xx水產品有限公司、xx紡織有限公司等多家中小企業,透過深入企業生產車間進行摸底排查,詳細瞭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在摸底調查過程中,認真調查收集了企業業主個人信用狀況、家庭收支狀況、企業經營管理情況、技術水平、行業狀況、貸款需求情況及市場前景等,在深入細緻的瞭解企業經營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根據企業的存續時間、經營者素質、資信狀況等因素進行評級授信,特別是對信用條件好的企業,在授信金額、期限、利率和擔保條件上給予優惠,不僅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保障,也為全年貸款投放做足了準備。
創業致富帶頭人事蹟10
她,是一名普通的農家婦女,22年一直堅守著創業致富的夢想,雖歷經眾多坎坷,但從未停過創業的步伐;
她,幹過冷飲批發,販過雞蛋,還搞過剷車生產……面對千變萬化的市場,敏感地捕捉著一個個行業的商機,不斷摸索著、前行著;
她,就是xxxx市xxxx鎮xxxx村十一組村民xxxx,今年45歲,如今經營者一個輻射周邊鄉鎮的糧庫。
如今的xxxx皮膚顏色有點深,可年輕時也曾美麗過。嫁給丈夫xxxx時,朱家較為貧寒,連第一次訪親時的家電,還是公婆為撐臉面而向親友臨時“借”的。面對這樣一個家境,她沒有抱怨,而是和丈夫xxxx一道不斷探索著致富門道。xxxx年,她和丈夫東挪西借,湊足4萬元建起了半間房屋大的活動“冰箱”,做起了冷飲批發生意,兼代儲存牛肉和羊肉。那時候,xxxx和丈夫幾乎不分日夜地幹,每天凌晨1點就起床,卸下外地客商送來的冷飲;天亮後,丈夫騎著摩托車將冷飲送到本鎮、張橋、河失、廣陵等鄉鎮及靖江季家市的零售戶,而她則在自家店裡銷售冷飲,通常夏季每天需忙到晚上10點多,一天只睡四、五個小時。
天道酬勤,xxxx夫婦的汗水換來了業務量的不斷擴大。後來,建起了30噸儲存能力的冷庫,成為全市三大冷飲批發商之一。那時農村用電還緊張,三夏大忙期間經常停電,可冷飲一旦保不住低溫就會融化。為此,她又專門添置了一臺柴油機,一旦停電就立即加足馬力發電,確保冷庫正常執行。在xxxx眼裡,辛苦算不了什麼,酷暑夏天穿著棉衣進出冷庫,經受住了冰火兩重天的“烤驗”;60多個種冷飲,品種不同,價格各異,她記得絲毫不差。
冷飲批發,每年就5至8月份的四、五個月時間,其他月份除了種好田,幹什麼?閒不住的xxxx就冬天販賣雞蛋,春節前還到集鎮農貿市場賣對聯。隨著農村超市的增多,xxxx的冷飲批發生意越來越冷清,甚至出現虧損。“任何行業都有盛衰,關鍵要看準其趨勢,適應其變化,抓住其先機。”這是她多年闖蕩市場的心得之一。xxxx2年,忍痛將幾十萬元的冷庫當做廢鐵賣了,放棄經營了10年的冷飲批發生意,搞起了剷車加工。沒想到,由於技術不過硬,發往東北的兩批貨質量不合格,一下子虧了10萬元,使生產經營陷入困境。xxxx4年,苦撐不下去的xxxx夫婦再次連續幾天茶思不香、徹夜未眠。“東方不亮西方亮”,看準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新趨勢,當年xxxx夫婦就多方籌資12萬元,購買一臺收割機,當起了走鄉串村的麥客。後又投入24萬元,添置了一臺新式收割機。36萬元,那兩年可到城裡買一套面積較大的商品房,可在xxxx看來,購置房產將使資金固化,而投入經營則能生錢並增值。於是,她搶得了農業機械化收割的先機,很快就掘得了創業致富的又一桶金――10萬元。
與一般農民創業者不同的是,xxxx夫婦還逐漸學會了“發明創造”。收割機因缺油突然在田間熄火怎麼辦,學過機械、幹過車工的其丈夫xxxx想法設法在收割機上加了一個副油箱,及時補充用油,確保了搶天時收割到位。xxxx年,夫婦倆投入50多萬元搞起了物流運輸,將米廠的稻糠送到相關企業,用於生物發電。他們在米廠發現了一樁怪事:灌裝一袋稻糠勞務費50元,但由於又髒又累,幾乎沒有人肯幹。沒多久,xxxx就在收糠的卡車上裝上了風機,進行抽吸上貨,一下子解決了這一難題,引得我市和周邊的米廠紛紛效仿改革。如今,物流車輛已由當初的2輛車子增加到5輛,聘用2名駕駛員及親戚4人幫助管理,服務於11家米廠,年獲收入20萬元。
“創業不僅要看準時機上,也要適時放手。”隨著這幾年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農村收割機日益飽和,機手收入逐漸下降。2012年,xxxx當機立斷,將收割機賣掉。不過,一直閒不住、不甘於在家養老的她,又思考著如何獨自開拓創業新門類,與丈夫的物流業務交相輝映。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農村外出務工人員不斷增多,在家種田的多為老弱病殘,即使有力氣拉板車賣糧,也需走上好幾公里。“別人的難處,就是新商機。糧庫經營,前景看好!”思路即成,立刻付諸於行動。當年4月份,總投入近30萬元的糧庫基建動工,5月份就竣工。短短28天裡,她幾乎沒睡過安穩覺,人瘦了一大圈。糧庫建成開市後,她一個人幹幾個人的活,每天上午6點多就開秤,一直忙到天黑。得知誰家運輸賣糧困難,就上門收購;收下的糧食,則一小推車、一小推車地運進糧庫。連續幾天運輸10噸糧食,直累得她腰疼。
有付出總有回報。由於公平買賣、保護價收購,再加上對顧客總是笑臉相迎,xxxx的糧食收購生意很快就走上了正軌,覆蓋了本鎮及張橋鎮、河失鎮的部分村,並開始盈利。忙時,一天收購糧食幾十噸,而一噸糧食可獲利40元。
xxxx有句俗語:八派命不怕死來做。多年來,xxxx經常眼睛一睜,天亮忙到天黑,即便如此辛苦,但她一直盡心盡力孝敬公婆。特別是公公xxxx年中風癱瘓後,她一有空就幫著照顧公公,被鄉鄰們稱道。
命運要靠自己掌握,只有不斷努力,才能擺脫困境、獲得成功。為此,xxxx時常對親友們說,貧窮並不可怕,關鍵要將脫貧致富作為謀事創業的動力和壓力,不斷追求、創造財富。對於身邊想創業的親朋好友和村民,他們夫婦總是盡力相助。在其夫xxxx的物流公司,有個來自安徽的年輕駕駛員,有車子、想創業,但沒門路。xxxx夫婦倆就將部分物流客戶交給他,讓其單幹。如今,這一安徽小夥年獲物流收入近10萬元。
創業動力,來自貧窮逼迫;創業艱辛,充滿酸甜苦辣。至今,xxxx還記得,當初做批發冷飲時,炎熱夏季,別人躲在屋裡息伏或樹蔭下納涼,而他們夫婦卻是天氣越熱越得向外跑,只為及時送貨、做好生意。如今,她正盤算著將糧庫經營得更大更好、惠及更多鄉親。
創業致富帶頭人事蹟11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不是等出來的;我堅信只要勤勞肯幹,日子總會越過越好的。”太湖縣江塘鄉五星村貧困戶石純英動情地說。
今年57歲的石純英,妻子去世的早,自己又身患膀胱癌,治療費用花光了家裡的積蓄,生活十分困難。2014年精準扶貧政策開始,經評定,石純英被評為貧困戶。鄉村扶貧幹部瞭解其家庭情況後,鼓勵其發展產業致富。石純英通過了解養殖行業發展情況,查詢相關政策,最終決定養殖肉豬,每頭生豬淨收入200元,一年兩批100頭就能收入2萬元,前景巨大。說幹就幹,2016年,石純英透過小額扶貧貸款5萬元在新屋組山場搭起了豬棚,養豬生豬50頭。從養殖場的選址,到買飼料,到購買豬崽再到養豬的防疫等,幫扶幹部和村幹部們都一起為他牽橋搭線。2016年當年,石純英戶生豬養殖就賺了2萬多元,再加上殘疾人補助、產業補助、減免新農合等政策,石純英戶住房、醫療得到了保障,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多元,年底順利通過了省第三方評估,實現了穩定脫貧。
天有不測風雲,正當石純英戶生豬養殖發展的如火如荼之際,2019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造成石純英戶所養的*一百頭生豬死亡,經濟損失達8萬餘元。剛剛過上的好日子頓時又有陷入困難風險,但是在困難面前,石純英並沒有喪失生活的信心與奮鬥的目標。透過鄉村兩級幫扶幹部的幫助和石純英本人的努力,石純英利用原有豬棚又幹起了家禽養殖業,養殖鴨、豚等肉禽達到3千多隻。每隻家禽淨收入約5元,年出欄三批,年養殖淨收入達到5萬餘元,一年就將瘟疫造成的損失賺了回來,石純英又對未來生活充滿了信心。
“養殖的過程中,一定要學*養殖技術,特別是防疫知識,注重風險的防範,這樣才幹得長,養得久”石純英現在面對幫扶幹部經常這樣說。
石純英戶的脫貧故事感染了很多人,增強了周邊貧困戶透過自身發展脫貧致富的信心。五星村現有貧困戶212戶710人,已脫貧203戶686人,貧困發生率已降至0.5%,今年將實現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20年五星村自身發展產業的貧困戶達到120戶,越來越多的貧困戶透過自身的發展實現了脫貧致富。
創業致富帶頭人事蹟12
百里杜鵑xxxx鄉永興村條件艱苦,土地貧瘠,村民生活水平差。一直以來,過著“靠山吃山,依水吃水”的日子。近年來, 民眾的思想在開放,路子在拓寬,日子也在進步。這不?村支部主任xxxx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xxxx透過自己的努力和政府的支援,從當年打工仔搖身變成了今天的致富能手,不僅為xxxx村的人民群眾指明瞭道路、樹立了楷模,還為自己的致富之路建立了身價。多年來,在上級黨組織的領導下,xxxx極力響應黨工委管委會的號召,帶領村民調整產業結構,大膽探索,多方瞭解,親身體驗,將平時只能種植玉米、土豆的土地開拓出來種植經濟作物,開創在荒山上種植金銀花,收效明顯,這不僅保護了生態,美化了荒山,保持了水土,還能為人民群眾帶來經濟利益,為家鄉人民群眾開闢了致富之路。
“林藥結合之路”在xxxx村小有成就,也讓民眾嚐到了甜頭。
早在xxxx年,xxxx的金銀花種植就已初具規模,xxxx鄉黨委高度重視,將金銀花種植髮展列為xxxx鄉農村產業化調整的重點,把這一種植技術作為推薦品牌,要求大規模種植,建立了“貴州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金豐綠色食品開發有限公司”,xxxx為該公司的主要負責人。金豐綠色食品開發有限公司主要加工“金銀花保健茶”,作為風景區的名優特產上市銷售,全年收入達50餘萬元。如今,該公司已擁有苗圃基地一個,面積200多畝,育種子苗、杆插苗300多萬株,可以滿足上萬畝的種植面積。
今年,xxxx還將在xxxx鄉建立幾個基地,已經流轉土地5000餘畝,培訓種植農戶120人,爭取在杜鵑、永興、竹盈三個村大規模種植,把金銀花產業做大做強。誓把xxxx百姓帶上致富路,為建立“一鄉多業、一村一品”的事業發展,為新農村建設各項事業的全面推進,為建設和諧文明新xxxx做貢獻,為百里杜鵑經濟產業結構發展做貢獻。
創業致富帶頭人事蹟13
xx是麒麟鎮梅花村人,男,現年37歲,現任梅花村委會副主任,又是有名的種田大戶。從1997年開始承包團結圩內村集體耕地400畝,開展種植單季優水稻。十年來,他刻苦鑽研,勤奮耕耘,科學種田,不僅使自己走上了勤勞致富之路,而且心繫村鄰,不計報酬的幫扶、帶動本村56戶農戶走上致富之路,年人均增收1000元,贏得了本村村民的廣泛讚譽。2007年,種糧面積400畝,年產優質雜交稻600000斤,實現銷售收入48萬元,上繳稅費2萬元,年純收入16萬元,參與生產經營的農戶人均增收2000元。
xxx居住在菜籽湖畔梅花團結圩邊,站在門前,放眼望去,廣闊的萬畝圩田盡收眼簾;稍略觀看,河水清澈,圩田土質肥沃。就是在這塊“風水寶地”之上,滋生了種糧大戶農民創業帶頭人xxx。原先,xxx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但他文化程度較高,頭腦靈活,不安於現狀,大膽嘗試,敢於創新,由此走上了一條創業致富之路。
1997年,適逢改革開放中期,雖然當時糧食價格不斷回落,但剛從學校走上社會幾年的xxx敢於突破,大膽承包了麒麟鎮梅花團結圩400畝村集體耕地,並簽訂了十年長期承包合同,一次性拿出承包租金11.3萬元,開始進行單季優質稻種植,當年就取得了較好的收益,獲純利5萬元。經過數年的辛勤耕耘,不斷積累,xxx已成為全鎮有名的種糧大戶、致富能人。
小富不驕,富而思進。2004年,中央出臺一號檔案,制定了一系列惠農政策,增加了種糧補貼,規定了最低保護價收購糧食,xxx吃透政策,瞄準市場及時更新了水稻優質品種,400畝耕地全部種上了兩優培九優質雜交稻,他還加大了種植業方面的投入,投資10多萬元,添置了一臺大馬力旋耕機、一臺拖拉機、機械噴藥機、水泵等家用機械,季節性僱傭短工60餘人,甩開膀子大幹了四年。近四年來,由於糧食產量不斷提高,糧食價格連年攀升,每年純收入都在16萬元以上,短短几年時間,使他成為資產50萬元的致富能人。
十年求索,十年奮鬥,使xxx成為種糧大戶、創業能人,2005年,他被村民高票選舉為梅花村委會副主任。當上村委會副主任後,他更加熱情待人,樂於助人,不斷向其他種糧大戶傳授種植水稻經驗。當其他種糧大戶因秧苗受損不足時,他主動上門詢問,並無償地提供;當種植戶遇到技術難題時,他總是詳細詢問,耐心講解,多方指導;他還自費請來農業專家和農技人員到田頭,對圩內水稻實行統一管理,集中進行水稻病蟲害防治,僅此一項每年為周圍種植農戶每畝節省開支50元;他自訂報刊,廣泛收集水稻良種資訊,並及時向其他種糧大戶推薦和統一訂購優質高產水稻良種,使水稻單產由原來的1300斤/畝,提高到現在的1500斤/畝;他還多方聯絡,全面收集省內各糧食主要收購市場的行情,並及時向其他種糧大戶提供糧價最新訊息,促進增產增收。幾年種植,他使參與其生產經營的農戶人均增收2000元,幫助周邊56戶農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在他的示範帶動下,承包經營土地發展糧食生產在當地蔚然成風,土地資源得到了有效地開發利用和培植,梅花村先後湧現出二十多位種糧大戶,他們也都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入。xxx走上了一條帶頭創業、致富一方、帶動一方的成功之路,他致富後不忘回報社會,自己平時省吃儉穿,但樂於助人,關愛弱勢人群,關注社會公益事業。幾年來,他堅持接濟本村的困難戶和孤寡老人,逢年過節到他們家中看望,送接濟物1萬多元;梅花村修建村級公路、建造教學樓、團結圩防汛等,他都一一捐錢,捐助公益事業累計達5萬餘元。
如今,梅花團結圩經過歷時三年的土地整理及復墾建設,圩口萬畝良田更加平整劃一,xxx信心十足,充滿激情,他正在與村裡領導洽談,牽頭十多位種糧大戶,準備簽訂田地承包合同,整體承包圩內耕地,進一步擴大種糧面積,開創能人創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