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精選21篇)

創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

  創業是一種勞動方式,是一種無中生有的財富現象,是一種需要創業者組織、運用服務、技術、器物作業的思考、推理、判斷的行為、要能吃苦耐勞、經得起別人的臉色。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創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精選21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創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 篇1

  高煥球,男,1973年9月出生,漢族,東風橋鎮新東坡村一組村民,這個平凡而普通的家庭有成員5人,正是這樣一個普通的老百姓,譜寫了種糧新篇章。

  近幾年來,在農業生產上他堅持農業生產標準化,擁有農機裝置大型聯合收割機二臺、大型高速插秧機二臺、旋耕機一臺、小四輪拖拉機一臺、機動噴霧機三臺。承包了農田1000餘畝,年總產約400噸,全年實現糧食總收入近百萬元。高中畢業的他面臨著生計問題,作為一名年輕人,他敢闖敢幹,在家種田,在外打工,做過泥水匠,當過搬運工,1996年在鎮上開了石門橋第一家網咖,2000年利用開網咖賺的錢買了一臺收割機在農忙時幫別人收割稻穀。這段時期,他看到現在農村年輕勞動力不足,稻田拋荒嚴重,部分農戶在水稻種植上一直採用傳統的耕作方式,土地利用率低、科技含量低,水稻種植存在品種混雜、經營管理粗放、勞動力投入大、水稻加工銷售困難等諸多問題。為此,他經過多方考察、論證,看到了科學種糧的曙光,必須實行集中種植,形成規模才能節約成本。他毅然放棄了網咖經營,投身入老本行——農業生產中去,當起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他曾說自己是一名農民,國家也需要農民,要不然大家的糧食要誰來種,人民吃的糧食誰來出。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這幾年國家政策好,農業生產前景很廣闊,要把這塊農業蛋糕做大做強。2005年他開始承包水田,初時只承包了30多畝,透過科學管理、機械操作,節約了成本,慢慢到現在承包了1000餘畝。

  在水稻種植過程中,他堅持農業產業標準化,注重農業科技的運用,努力降低種田成本。

  一是應用優質的品種。在糧食品種選擇上,選擇品質好、產量高、抗逆性好的品種。

  二是積極應用免耕。抓好除草關、水分管理關。根據測產驗收,利用技術,減輕勞動強度,節省勞力,每畝能增收節支120多元。

  三是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根據水稻配方施肥建議卡,按卡施肥,施配方肥,有效地減少了農業面源汙染,提高了耕地綜合生產能力。

  四是在病蟲防治方面上。儘量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有效控制農藥對環境的汙染,維持良好的生態環境。在自己創收之餘,他注重維護廣大群眾的利益,承包農戶的耕地,透過與農戶簽訂合同,出租金的方式,不斷拾起石門橋鎮、德山鎮等地方村民拋荒的田地,綜合應用農藝與農機配套栽培技術,開展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水稻畝產最高達700公斤,他僱傭部分農民參加土地託管,並付給相應工資,這樣農民在自家的土地上勞作,卻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種種合作關係,與農戶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2005年至今累計完成水稻全程機械化作業6萬畝,為當地農民新增收入400多萬元。

  最近幾年,他先後投入50多萬元,用於擴大種植面積和購買農業機械,每年在水利方面都投入一萬多元進行溝渠疏浚,雖然投入多,但是效益巨大。現在農業機械除了滿足自身需求外,還可用於出租,目前年收益在四十萬元以上。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人,第一眼看上去不像一個老闆,而像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真是這樣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為我鎮很多群眾帶來了新的種糧模式,不僅自己創收,還帶動了周邊很多群眾。

  創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 篇2

  徐發青,山東省莘縣古云鎮徐莊村村民,現年52歲,被當地群眾評為“養鴨致富能手”。工作中,他務實創新,堅持不懈,奮鬥不息,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生活中,他樂於助人,熱愛集體,無私奉獻;是新時代裡精神文明建設的先進典型。

  勤學苦幹,成就致富夢

  夢想,如何啟程?一個農民的夢想,又如何實現?徐發青同志給了我們一個最生動、最完美的回答。

  過去,徐發青依靠傳統種地方式種植小麥和玉米,不少投資也不少流汗,增產不增收,難以發家致富。200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聊城日報》上看到了一條致富資訊:養鴨投資少、成本低、裝置簡單、鴨舍要求不如雞舍高、加之生長髮育快、見效快,收益大。說幹就幹,籌建資金建設養鴨場,自此開啟了他的養鴨事業和致富夢想。

  2004年剛開始的時候,他四處籌措資金,購買了只雛鴨,準備大幹一番。然而,由於缺乏科學的飼養技術,一場鴨瘟使雛鴨一下死去一半。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徐發青並沒打退堂鼓,而是透過冷靜的反思,認識到自己之所以失敗是吃了不懂科技的虧。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此後,徐發青主動地參加了農民科技培訓養鴨培訓班,系統地學習並掌握到稻田養鴨、飼料配方、快速育肥、提高雛鴨防疫,成鴨防病等實用技術。他嚴格按照所學的`養鴨技術餵養,定期為雛鴨進行疾病防疫。在不斷地實踐中徐發青總結出了科學養殖的五大原則:優良的品種、合理的防疫、完善的管理、全面的營養和整潔的環境。同時徐發青抓住機會,與朝城天天食品公司和莘縣立信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長期合作伙伴關係,所有的雛鴨有這兩家公司提供,養殖40天就銷售至市場,第一年養鴨淨賺2萬餘元。先如今他又擴大了養殖規模,建設80米長的養鴨棚2個,養鴨數量高達6500只,一年平均養鴨六茬,年收入高達10萬元。

  同業合作,成就致富帶頭人

  徐發青同志嚴格按照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秉承“帶頭致富,帶領集體共同致富”的理念,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在自己養殖業不斷髮展壯大的同時,徐發青看到其他養鴨戶因為養鴨觀念落後、設施條件不好、市場資訊不靈、盲目跟風飼養等導致養鴨效益不高。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主動聘請養殖專業解救這些人在養殖技術上的難題,還專門去外地學習先進的養殖經驗,以此來提高全村養殖戶的水平。在他的帶領下,村內的養鴨戶也逐漸多了起來,目前村內養殖專業戶有8家,向社會提供無公害肉食鴨3萬餘隻,創利100萬餘元,戶均收益5萬餘元,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每當提起徐發青這個人時,村民都會數起大拇指,誇口稱讚。他在農民中樹起一面致富帶頭旗,創先鋒爭優秀,是當地村民學習的好榜樣!

  創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 篇3

  陳建能於2003年在村委會工作,擔任團支書一職、平時完成好村會的各項工作之餘,利用空閒時間,從事漁業、生豬方面的養殖。

  農業的發展隨時代步伐而改變,簡單的病害都依靠科學,不能以傳統的防治辦法,既費時又擔誤防治的適合期,他結合實踐與交流經驗,聽取科技人員推廣新出產的藥品進行對症下藥,做到事到功倍。在經濟市場的環境下,以最小的空間創造最大經濟利潤、投資少獲利多是農民朋友最大的心願。前年的生豬市場價格下滑波動比較大,虧損現象比較嚴重,在此期間他虧損基本為零。原因是採用一條龍的效益生產,即由母豬到商品豬出市都是自產自養,可以從中提高生產效率,同時相應減少仔豬死亡率而提高效益。今年生豬價格高漲,他採用自繁自養的生豬飼養技術,平均每頭豬可增多200元的利潤。

  在漁業、生豬養殖取得較好效益的同時,他沒有忘記昔日傳授自己養殖優質魚和飼養生豬技術的養殖戶,他決心幫助他們更早走向致富之路:

  一、迅速將自繁自養的生豬飼養技術向全村推廣,與群眾共同致富。

  二、更好地幫助飼養戶掌握好技術,扶持生豬飼養。

  他把自己在生豬自繁自養過程中總結出來的成功經驗,毫無保留地向當地的養殖戶推廣。向本村生豬飼養戶介紹技術關鍵所在,推廣生豬自繁自養技術。在一年的推廣期間,本村現進行自繁自養的養殖戶有20多戶,年增長利潤約60萬元。

  良好的政治作風作為村委幹部必須具備,樹立刻苦學習的精神,努力改造人生觀、世界觀,事事走在群眾的前面,在平時崗位上做好群眾表率,發揮黨員的先模範作用,絕不參佔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

  創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 篇4

  熊小寧,男,漢族,1969年7月出生,初中文化,現任東岸村黨支部書記。近幾年來,東岸村在熊小寧的帶領下,不僅自己躍上了種糧大戶之列,而且帶動全村人走上了種糧致富之路,湧現出了年播種2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86戶。糧食生產在該村經濟中佔據主導地位,形成了抓規模種糧的新格局。他帶領群眾擺脫貧窮落後,走向文明富裕,率先奔上小康生活。農民人均純收入居全鄉第一,達到人均7369元;實現了100%的組通公路,100%的農戶通自來水,用衛生廁,100%的農戶擁有高等家用電器和農用機械;在外包田居全縣之首,達到一萬畝;群眾在縣城購買商品房30套,在村莊戶戶建有樓房。其主要先進事蹟表現如下:

  一、誠心、熱心、積極發展糧食生產

  2003年剛進入村委會工作,本地糧食市場疲軟,農戶種糧積極性不高,外出打工農民驟增。有的土地荒蕪,有的莊稼種後無勞動力管理,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糧食生產。熊小寧看在眼裡,痛在心裡。與土地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他盤算著:這麼好的地荒蕪了多可惜啊!民以食為天,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糧食是農業的基礎,糧食市場的疲軟應該是暫時的。古人曾說“逢俏莫趕,逢疲莫懶”,我何不把外出打工人員的土地承包過來,既使他們能安心地在外工作,又能增加我的收入。當年就承包耕地100餘畝。由於科學管理,合理施肥,成本較低,當年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嚐到甜頭以後,熊小寧堅定了種糧的信心和決心,至2011年種植面積突破2000畝,糧食產量達180萬公斤,他的示範帶頭作用,立即為當地群眾吃下“定心丸”。他們紛紛找到書記,要求熊小寧牽頭走出東岸,來到了與其相隔一岸的成新、朱港農場,找到他們的領導,逐年把兩個勞改農場的田全部承包過來,轉給本村群眾承包,實行大規模、機械化作業,種植面積突破10000畝。他的事蹟,很快引起了鎮黨委、政府的重視,並以他為榜樣,在全鎮廣泛宣傳和推廣。目前我鎮已湧現出規模種糧戶722戶,種植面積突破13萬畝規模種植已構成我鎮糧食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熊小寧重視糧食生產,更注重對土地的珍惜,不讓土地閒置,想盡辦法增加複種指數,提高土地利用率。每年科技下鄉、農機推廣,他都熱情歡迎。陪同農技幹部挨家挨戶作宣傳發動,推廣先進適用栽培技術,因為他心裡想到的不僅是自己要科學種田,更希望周圍的農民朋友也能搞好科學種田。每年村民開展技術培訓,他總是第一個到場,坐在第一排的位置,聚精會神地聆聽。村民中有思想不通、不樂意接受新技術的,他幫忙做動員工作;有沒領會技術要點的,他用認真聽講、勤奮實踐得來的知識無私地幫助別人弄懂。在生產過程中,他嚴格按照技術規程進行土、肥、水管理,不偷懶,不懈殆。堅持良種良法,優質品種覆蓋率達100%。由於他的勤勞加智慧,獲得糧食產量達1000公斤的好收成。

  二、無私、誠信,帶動周邊農戶科學種田

  熊小寧書記雖然文化不高,但他卻比任何人都相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每年農技部門安排在他那裡的試驗田,他都欣然接受,在試驗中,有的品種因為適應性差,或者不適應當地氣候條件,栽培條件而導致減產,農業部門按慣例要對他進行補償的時候,他都說:“我不要你們補錢,那樣就見外了。我把你們當作親人,讓我和你們一起做點事,篩選出哪些品種適合我們這個地方,哪些品種好,我們老百姓照著買,買到放心的品種,我只有高興的份,哪兒會要你們的錢。”一席話,說得農業幹部們心裡熱乎乎的。熊小寧就是這樣一個樸實、無私、誠信的人,他良好的公德意識確實也感染了一些村民,大家紛紛消除成見,樂意跟農技幹部聊天了,樂意跟幹部們接近,學技術了。東岸村的糧食生產面貌有了很大改觀,產量突飛猛進,成為當地糧食生產優質高產示範村。

  為了解決勞動力嚴重匱乏和機械緊張的矛盾,他率先購進了排灌機械和收割機械等機具6臺套,進行田間機械化作業,提高糧食生產效率,在他的帶動下,透過自籌資金,縣農機部門補助,先進購進了小型收割機、化肥深施器以及農副產品加工機具共238臺(套)。探索出了適合該村農業生產田間機械化作業的新路子,機械化田間作業的推廣運用,增強了該村農業生產,尤其是糧食生產的科技含量,年機耕作業面積可達9850畝,佔總耕地面積的95%,把農戶從高強度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提高了生產經營水平,對助農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村黨支部連年被縣委評為先進黨支部,他個人連年被評為縣、鎮優秀共產黨員、南昌市勞動模範。

  創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 篇5

  今年31歲的共產黨員xxx,現經營著4380畝土地,擁有迪爾9320t大馬力(375)整地機車一臺,654膠輪車一臺和一個聯戶規模家庭農場,他會種地、懂經營、會管理、有技術,是北安墾區聞名的種地能手、十大傑出青年和格球山農場模範職工標兵。

  xxx是格球山農場原十隊的一名普通修理工,1998年開始組建家庭農場,在希望的田野上,他以一個現代農民的氣魄和膽識實現了自己的致富夢想和人生價值。成為了全場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當時在創業之初阻力非常大。妻子對他組建家庭農場不同意。當時對土地不信任,覺得種地風險很大。一些親戚、朋友、同事也不理解,千方百計規勸他要謹慎從事,別吃兩天包飯就瞎折騰。這些並沒有動搖他創辦家庭農場的信心和決心。

  萬事開頭難。20XX年,想成立一個家庭農場需要承包一百垧地以上,還需要投入幾十萬元的資金。由於資金有限他就採取向親戚朋友借,貸款等方式。把200多垧地種上了。然而老天不作美,在麥油收期間,連續20多天降雨,眼看著小麥站杆發芽,機車下不了地。大豆收穫期間又趕上下雹子。畝產剛剛超過100多斤。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可這次年輕的xxx卻留下了辛酸的淚水。

  經濟的損失、精神上的壓力並沒有擊垮年輕xxx,他決心在哪跌倒在哪爬起來。為了使家庭農場不斷壯大,他積極參加各種技術培訓班。相信科學、依靠科學。20XX年他又貸款承包了290多垧地,同時又購買了一臺紐荷蘭110-90整地機車。準備大幹一場。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一年他獲得了大豐收,土地加機車共盈利8萬餘元。全家樂了。他的信心更加十足了。

  規模家庭農場的成功,使xxx更加堅定信心,他一心撲在家庭農場的事業上,使他們的事業蒸蒸日上,收入象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但是他並沒有象葛朗臺一樣做守財奴,而是把賺來的錢絕大多數用在購買農機具和擴大種植面積上,自從擴大規模後在經營致富的同時,沒有忘記幫助貧困職工發展生產,他每年都需要僱傭許多長工、短工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董志平是比較貧困的工人,一無資金買車、二無資金承包土地,致富無門整天愁眉苦臉的。xxx一直在惦記他,他在紐荷蘭機車買回來以後主動去找他,另外給他種150畝地,同時種地款全部由他來墊付,董志平聽了非常高興,當時就感謝再三,並表示一定好好幹。當年董志平就收入一萬多元,徹底的擺脫貧困。

  四年來他積累幫扶貧困職工16人,墊付資金和用機車擔保奶牛貸款達到18萬元,從而使貧困職工擺脫貧困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在廣大青年中產生了積極影響,發揮了一名青年黨員的模範帶動作用,樹立了良好的形象。而今的xxx帶領著他的規模家庭農場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步一步的向著和諧美好的小康目標邁進。

  敢“想”敢“幹”,在機遇面前從不束手束腳

  1984年,農村剛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楊德金從一個親戚家裡用一件“毛華達”的上衣換回了一棵桂花樹,並試著用泥土埋枝法進行繁育,沒想到一次性就繁育成功。第一批發展到500多棵,經過兩、三年培育,以每株90元的價格賣得4萬多元。這對於剛剛解決溫飽的農村來說是一筆不可想象的收入。第一次銷售苗木所得的4萬多元,不僅為他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也堅定了他發展的信心。他決心放手一搏,將他家裡僅有的8畝耕地、責任山、自留山全部用來發展桂花樹等苗木,甚至將已經受益的500多株柑桔樹,挖起來出售給了別人,全部植上了綠化苗木,這樣形成了70多畝的苗圃基地。

  為適應市場的要求,他於20XX年註冊成立了安誠綠化公司。為了進一步拓展業務,他又在猇亭區主幹道旁,花20多萬元購置了近500平方米的土地,建起了小別墅、停車場和綠化草坪,同時,還租了一塊20畝的土地,承包經營了一塊50畝的綠化苗木基地,栽植了40多個品種的綠化苗木。這樣,他就從鄉下打進城裡,在城裡有了自己的營業場所和苗圃基地,在城裡落住了腳、紮下了“根”。

  20XX年,公司承接了宜昌市萬家花園、富連江、中級人民法院等幾個知名企業和單位的綠化工程,其中中級人民法院的綠化改造工程被評為“全國綠化先進單位”。公司綠化工程業務發展到了武漢、天門等周邊縣、市、區,苗木遠銷到北京、浙江、湖南等8個省市。他又租用了20多畝農田用於發展從浙江、雲南等地引進了名貴彩色樹種,苗木基地達到了480畝、品種達到280多種、價值過600萬元。

  注重信譽,以誠信換財富

  1992年,楊德金透過軟磨硬泡說服葛洲壩集團的一位老總,給了一小段綠化工程讓他做。工程雖然他是接下了,但心裡卻是忐忑不安,因為這是他第一次接工程。於是,他吃、住在工地,最終保質保量完成了工程,用行動贏得了這位老總的信任。這位老總後來又主動給他介紹了好幾個綠化工程,使他很快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2000年,他為伍家區“昌豐”公司栽植一棵皂夾樹,時值高溫,栽植的樹難於成活,為了不失去公司信譽,他們採取了很多辦法,最終獲得了成功。雖然在栽植過程中虧了本,但是為公司爭取了信譽。後來“昌豐”公司照顧了他15萬平方米的綠化工程。現在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每年的綠化工程都在約二、三百萬元左右,最大的一項工程多達15萬平方米,工程造價近200萬元。但對待每一項工程他都是認認真真,兢兢業業。他設計、施工的東山花園小區綠化專案獲得了“省級綠化先進單位”稱號,為市夷陵中學、中級人民法院設計施工的專案榮獲“全國綠化先進單位”稱號。

  富不忘本,以一腔熱忱反哺鄉親

  在發展之初,楊德金的左鄰右舍非常地不理解。看他嚐到了甜頭以後,鄉親們漸漸改變了看法,於是,他利用他自己的切身體會動員左鄰右舍發展,並免費為他們提供幼苗和技術指導,幫助他們聯絡銷路。鄉親們看到他真心實意地幫他們,沒有了後顧之憂,所以膽子也大了。有幾個年輕膽大的迅速加入了他的隊伍。他公司現有的30多個員工大多都是當初和他一起闖市場、同甘共苦的兄弟和後輩。

  他在承包工程中需要苗木時,都是優先收購周邊鄰居的苗木。在引導大家發展的基礎上,還指導他們進一步拓展業務,帶領他們出去學技術,搞推銷,實地施工。原趙家灣村110多個農戶,幾乎戶戶植苗木、販苗木,出售、販賣苗木收入成了這個地方所有農戶最大的收入來源。目前以趙家灣為中心,輻射帶動茅家店、穿心店等周邊村搞綠化的村民不少於300戶,從事販買販賣的村民,已經成為一種常年務工的形式。他的鄰居楊德才,在他的帶動下96年開始做苗木生意,現在每年的純收入都在15萬元左右;趙有華原來是一名民辦教師,2000年才跟著他一起搞綠化,現在家裡擁有了近20畝的基地,出售自己培育的苗木的同時還收購販賣苗木,年純收入達到了20多萬元。20XX年,他出資5萬元,帶動他趙家灣苗圃基地周圍的農戶一起共同出資硬化了到自家田頭的公路,極大地方便了苗木運輸。在他的家鄉土城,知道他楊德金的人很少,但知道趙家灣的苗木的人很多,趙家灣已經成為了宜昌江南最大的苗木基地、成為了當地一塊響噹噹的綠花勞務品牌。

  創新取勝,以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贏得市場

  近幾年來,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宜昌的綠化公司大大小小不下數十家,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佔領一席之地,就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產品、豐富品種、提升綠化檔次,才能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楊德金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精。首先,他在觀念上做到了超前更新。他是從土城趙家灣走出來的一個地道的農民,是實實在在的“泥腿子”,能一步步發展到今天,靠的是先進的理念和知識武裝頭腦。1987年,他在承接工程的過程中,他深感自己園林專業知識的缺乏,於是決心學習園林專業知識。主意已定,他不顧當時年齡偏大,跑到武漢學習大專園藝課程,經過三年的努力,終於具備了園藝工程資質能力,獲得了助理工程師的職稱,為他以後創業打下了基礎。他公司裡的員工,雖然大多都和他一樣是農民,但都經過了專業培訓,具有相應的資質和相當的專業水平。其次,他堅持不斷更新產品。從當初500棵桂花樹到現在已發展到近200個品種的綠化苗木。近幾年,他從外地引進的新品種有數十種。20XX年,他花巨資從浙江、成都等地引進了以“紅”、“黃”為主體的彩色綠化品種,有紅葉石楠、紫玉蘭、彩色草等十多個品種,其中彩色草已投放市場,很受市場歡迎。現在,無論什麼季節,當你走進他那片苗圃,都會看到滿山遍野、錯落有致、紅綠相間、繁花似錦,鳥語花香,好像一片世外桃源。再次,他堅持在技術上的不斷創新。他做苗木生意二十年了,在這個過程中,他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培育、繁殖、養護的經驗。如運用樹木同科的原理嫁接繁殖名貴樹種,已成功的在野櫻桃樹上嫁接日本櫻花、在火炬樹上嫁接海棠、在本地楓樹上嫁接了紅楓。這些技術上的創新不斷充分利用了本地資源、變廢為寶,而且大大降低了他的經營成本。

  二十幾年來,楊德金不斷積極探索,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不僅為他下一步拓展業務奠定了厚實的基礎,而且為幫助當地群眾致富走出了一條新路子。20XX年,他被區委、區政府評為“農村鄉土拔尖人才”;20XX年,被區委、區政府評為“首屆區管優秀人才”; 20XX年2月,被省政府表彰為“全省勞務創業之星”;20XX年4月,被市政府表彰為“市勞動模範”;20XX年,被區委、區政府再次評為“區管優秀人才”。

  創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 篇6

  1971年出生的劉小燕原籍廣東肇慶,1993年她為愛遠嫁到了古井鎮文樓新坑村,成為了當地的外來媳婦。結婚之初,夫家家境清貧、生活艱苦,劉小燕和丈夫只能靠外出打工掙的微薄薪水來養家。

  1996年劉小燕和丈夫用多年來外出打工的積蓄承包了8畝甘蔗田,正式開始了與甘蔗同甘共苦的日子。一開始因為缺乏種植經驗,對甘蔗的生長習性不瞭解,第一年他們連投下的成本都虧了。面對這巨大的挫折,劉小燕和丈夫沒有放棄。沒有資金,他們厚著臉皮向肥料店賒肥,等甘蔗收成賣出之後再還錢;沒有經驗,他們就積極往別人的甘蔗田上跑,看別人怎麼種,虛心請教,如果碰到其他種植難題,他們就自己去書店買相關的書籍回來學習。憑著越挫越勇的奮鬥精神,在交了連續虧損四年的學費之後,他們的甘蔗田從當初的8畝擴大到23畝,2003年再次擴大到45畝,一直到現在的50多畝,他們還充分利用甘蔗田周邊的小塊土地來種植新會柑,多樣化的種植取得了一定成效,年產值超過幾十萬元。另外,劉小燕還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做起了甘蔗北運的工作,為附近的種蔗農戶提供了廣闊的銷路和市場,沒有車就自己去聯絡車隊,沒有熟人幫忙就自己北上聯絡想代理甘蔗批發的客戶,經過幾年的市場勘察和開發,他們一年收購的甘蔗超過了400萬斤,每年為他們帶來了40多萬的收入。2009年他們用種甘蔗掙到的30幾萬建了90幾平方的二層小洋樓。

  梅花香自苦寒來,經過十幾年的打拼,劉小燕成為了當地遠近聞名的甘蔗種植大戶。現在,她的甘蔗田有53畝,畝產甘蔗1.5萬斤,年產值達50多萬元,而她的南蔗北運收購隊輻射了古井鎮十幾戶蔗農,為他們甘蔗的銷路問題找到了很好的解決途徑。另外,劉小燕的甘蔗田除了2個固定的長工之外,每到甘蔗的收穫季節還請了十幾個農村婦女幫忙打理田地和清洗甘蔗,為附近的剩餘婦女勞動力提供了就業,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

  創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 篇7

  張家樹,1976年2月出生,中國共產黨黨員,1994年12月入伍,服役期間參加過98九江抗洪,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現為高流鎮花木協會會員,綠園花木合作社社長,家樹園林綠化供苗公司負責人,目前花木種植面積253畝,有100多個品種,主要經營常規綠化用苗為主,年銷售收入達300萬元,每年獲利30多萬元。2006年以來因成績突出多次受到表彰,先後獲得致富帶頭人,優秀黨員,優秀十佳黨員致富帶頭人,黨員創業致富帶頭人榮譽稱號,2010年2月18日作為科學發展學習代表,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採播。

  作為高流鎮花木協會會員,遠近聞名的花木種植大戶,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開拓進取精神,能吃苦,會鑽研,是花木種植的示範戶,勤勞致富的帶頭人。他致富不忘鄉親,積極帶動周圍群眾共同致富。幾年間共扶持26戶花木專業戶,為80多名群眾解決了勞動力出路,多次自費慰問困難戶及孤寡老人,2008年共三次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並繳納“特殊黨費”1000元,支援災區生產,受到了黨員群眾的一致好評。

  花木產業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高流鎮耀南村老百姓有著種花養花的傳統習慣,但過去都是零星種植且品種單一,檔次較低,群眾種花只能解決油鹽醬醋等生活補貼,並沒有起致富興農的作用。張家樹與生俱來就對花木格外感興趣,1994年12月入伍後來到浙江金華,發現金華原來是全國著名的苗木之鄉,於是利用課餘時間,到當地的花農家取經學習,在當地的新華書店,購買了大量有關花木種植、培育等書藉。有點空閒就到當地的花農家無償幫工,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積累,從基礎理論到田間地頭,他寫下了大量的心得體會,又有幸得到老花農鮑克文的親身指導。1998年在部隊退伍回來,利用在部隊所學到的知識,充分發揮自己的種花養花的特長,克服資金不足等不利影響,走上了艱難的創業路。首先從精心挑通過幾年的打拼,他的花木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手裡的資金多了,經驗多了,做事的信心足了,開始醞釀自己更大的引進新品種,搞起了示範園,積極引導當地老百姓走出了一條依託花木產業奔小康的路子。

  近年來,他承包綠化工程30多個,還無償為周圍群眾提供資訊,幫助銷售。周圍許多群眾剛開始種花時,都是張家樹供應種苗,手把手指導種植技術,防病治蟲,聯合成品銷售等。使周圍的群眾每人增加收入近3000元。張家樹已連續多年被評為鎮級致富能手,成為遠近聞名的花卉狀元。經過幾年的打拼,他的苗圃面積已達200畝,每年獲利都在30萬元以上。他深知: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高流花木協會成立後,他把帶領群眾致富的突破點放在花木產業上,以做大做強花木產業來實現群眾的共同致富。

  為了使廣大會員種上“放心花”,張家樹以個人名義與群眾簽訂包銷合同,讓群眾吃上“定心丸”,耀南村唐莊組的土地全部規劃種花木。村民馬明發說什麼也不願意種,張家樹多次上門做工作,唐恆水就是不聽,張家樹又對他說“苗子種好賣給我,要是因為種花沒飯吃,你一家都到我家吃。”就這樣他還是想不通,張家樹和他商量,最後以當時最高價每畝280元的價格承包了他的10畝地,當年在承包的土地上種植了金葉女貞,一年後,以每株0.55元的價格全部出售,當年獲利15萬元。村民的想法變了,馬明發的思想也通了。第二年,在張家樹的帶領下,全組百分之八十的農戶都種起了花木。馬明發自己也承包了二十多畝,他逢人便說:“聽他的沒錯,多虧了他幫忙”。張家樹就這樣走村入戶做大家思想工作,並且和鎮裡的技術人員一起,向花農無償提供技術支援,主動解決大家的後顧之憂。以實際行動把大家的思想都統一到“種花發家”這一點上,當年村裡花木種植面積擴種2000多畝。

  為了更好的發展花木產業,以張家樹為主的向個花木種植大戶成立了高流花木協會,以花木協會為龍頭,動員廣大村民發展花木生產營銷,發揮較好的示範帶動作用,形成了“協會+農戶”的良好經營模式。目前,耀南村700多戶、2800餘人從事花木生產經營,其中有80多名會員在沭陽等地承包土地,帶動囝高一村、高二村、程徐村、夏塘村、高流村、三岔村、溝埃村等周邊村民發展花木產業,為鎮政府爭創“國家級花木之鄉”打下了良好基礎。長年在外的花木經紀人有200多人,大江南北都有耀南村的客戶。

  為了擴大知名度,暢通銷售渠道,張家樹積極在《中國花卉報》、《苗木商情》等雜誌刊登廣告,本著當了帶頭人,就要有奉獻精神,廣告費全部由張家樹和幾個花木協會種花大戶分攤,沒有向普通會員要一分錢。而在售花過程中始終優先銷售群眾花木。

  在生意場上以誠信經營為立身之本是張家樹的座右銘,有時協會按照貨主要求,貨到後再付款。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讓群眾放心,張家樹就親自跟車送貨,來回10多天,路上辛苦可想而知。從來不克扣群眾一分錢,所有差旅費自掏腰包。家人、朋友說他是自討苦吃,但他心裡卻感到踏實。

  2004年春,張家樹和天津一個客戶魏玉龍簽訂34萬株紅葉小檗銷售合同,合同簽訂後一個月,他來取貨時,紅葉小檗每株市場價格比合同價漲了2角,供應苗木的協會花農說反正沒關係,仍按合同價格,按時起苗裝車發走。客戶十分感動:“別看你們是農民,做生意卻不為小利而動,重合同,守信用,真是實在,以後,我肯定還會來買貨的`”。楊老闆現在已是該村的回頭客。今年,他又透過傳真和協會簽訂了價值100萬元的綠化苗木合同。就這樣和客戶們加強聯絡溝通,密切了感情,並透過他們在大連、瀋陽、北京、山東等地設立了銷售視窗,及時瞭解外地市場行情,擴大了高流花木的知名度。

  在下一步的產業規劃中,以市場為導向,以技術為支撐,以適合不同地域不同氣候為多種新品種為所示目標,在下一步促進花木產業的升級換代,配合鎮政府提出的花木四期規劃,明年繼續擴大花木種植規模3000畝;努力提高花木的技術含量,打出自己的品牌;完善銷售網路,努力實現提高城市品位,綠化山山水水,為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做出自己的貢獻。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張家樹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特長,引導當地群眾走上花木致富之路,帶動更多的農民在花木產業上發展致富,加快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實實在在的顯示出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創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 篇8

  xxxx,xx鎮xx村人,原來是縣醫藥公司的董事長,因多種原因,離開了醫藥公司,返鄉創業。四處考察專案未果,村支部書記xxxx建議其找鎮農業經濟技術服務中心唐善利主任,探討創業專案。xx在唐善利主任的建議下,帶領人員參加了泗陽縣農幹校舉辦的創業培訓班學習,明確了自己的創業方向和專案。

  根據所學的生豬養殖技術以及和省農科院畜牧研究所聯絡,xx投資3500多萬元成立了蘇種豬養殖專業合作社,蘇鍾豬養殖專業合作社擁有兩個子公司:宿遷市銀農蘇鍾豬養殖有限公司和宿遷市聖農蘇鍾豬養殖有限公司,分別坐落在xx鎮xx村、沈圩村。這是繼宿遷市廣源種豬養殖有限公司建成後,又一大型養豬場落戶xx鎮,加上50多戶小規模養殖戶和洽談之中的養殖專案,使得xx鎮的養殖產業已初具雛形。

  蘇鍾豬養殖專業合作社是由xx、張雪冰、唐善曙、薛家虎等四位外地客商申報註冊。兩個公司第一期佔地面積150餘畝,投資3500餘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500萬元,流動資金XX萬元,總建築面積2.5萬平米,存欄蘇鍾能繁母豬2500頭,年出欄商品豬3萬頭,還可為入股農戶及周邊養殖戶提供豬苗0.5萬頭。

  蘇鍾豬因產仔率高,育肥速度快,胴體瘦肉率高而成為江蘇省主要推廣品種之一。xx鎮蘇鍾豬擴繁基地的建成將成為江蘇省目前最大的蘇鍾豬擴繁基地,每年可帶動入股的500名養殖戶走上致富之路。不久的將來,養殖業將會成為xx鎮木材加工業之後的第二大支柱產業。

  創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 篇9

  XXX,男,1982年出生,黨員,土橋鄉楊河村青年農民。20xx年從土橋中學畢業後,到到西安學習電焊技術。後到油田務工。20xx年底回家創業,大力發展種草養畜業,現在是土橋鄉農村青年創業致富的典型之一,年獲利達20萬元。

  現年31歲的XXX,給人的感覺他是一個頭腦靈活、思維敏捷的人,而且他敢闖敢幹,大膽創業,吃苦耐勞,勤奮好學。當年從土橋鄉中學畢業後,不甘心一輩子在家守著幾畝簿田過日子,毅然選擇了外出務工。透過虛心學習和悉心鑽研業務,在短短三年時間,倪彥虎熟練的掌握了電焊技術,透過熟練的技術他成為油田公司的一名電焊工,他在這裡一干就是7年,在這7年中積攢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20xx年春節回家,看到以前和自己一樣的同齡人生活還是很貧窮,於是他想:“我能不能回來帶領大家一起致富。”2010年1月他去了外地進行專案考察,他認為種草養畜很適合自己的農村,因為這裡有土地等養殖場地和豐富的飼草來源,同時羊糞又是很好的肥料,能給村民減少種草所需的花費,最後他選中了在當地很容易發展的種草養羊產業。隨後他翻閱各種養殖書籍,學習養殖理論知識,併到周邊一些養殖場借鑑他們的寶貴經驗。2010年8月他用自己的積蓄蓋起了三間羊棚,購買羊只100只,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歷程。

  創業後,他邊幹邊學,遇到困難不悲觀失望,更不氣餒退縮,而是積極進取,分析研究,努力學習科學的養殖方法;透過各種途徑籌措資金,逐步擴大養殖規模,積極主動改變傳統養殖習慣,靠改革創新觀念。在鄉黨委、政府的支援下,大力發展種養業,依靠“雙聯”貸款活動和信用社的擔保貸款,擴大養殖場規模,擴大再生產,走規模經營的路子。

  通過幾年的不斷努力,如今,XXX已經成為土橋鄉的能手之一,青年致富的領頭雁。在自己致富的同時,他沒有忘記為鄉親們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本村和外村的養殖戶來求他幫忙,他總是很熱心地幫助他們,無償提供技術諮詢和養殖書籍。幾年來,共為群眾講解技術問題近百次,到村民家中提供服務四十多次,無償提供養殖書籍二十多本,同時,倪彥虎同志在多年的實踐中摸索出了一些非常實際的養羊經驗。

  在廣大村民看到倪彥虎養殖場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後,各村民紛紛上門取經,積極效仿,大力發展種養業,都想透過種草養畜發展家庭經濟。一時間大家紛湧而上,倪彥虎看到後,覺得大家如果盲目的發展種養業,就很容易走上歧途。於是則主動引導村民改變觀念,合理分流,搞特色養殖,整合有限的土地資源,擴大生產規模,走專業化之路。在鄉黨委的大力支援下,倪彥虎以市場為導向,以專業協會為手段,成立華強專業合作社,合理分配種養資源,避免盲目發展,從而導致內部惡性競爭;並利用專業合作社的集中優勢,從資金和技術上幫助各養殖戶,發展三高農業,提高種養業經濟效益,以達到共同致富的目的。

  華強專業合作社從一成立之時起就樹立了“自己致富,並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發展理念。合作社以“養殖—銷售”一條龍的產業經營模式進行養殖。華強專業合作社作為養殖基地,吸收農戶加盟,由農戶出資入股,合作社進行統一養殖、銷售。年底農戶按比例進行分紅。華強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不僅給養殖加盟戶帶來經濟效益,同時也給周邊群眾帶來養羊積極性,在無償服務下,他們也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而且使農民朋友更深刻認識到,養羊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遠遠大於耕種土地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XXX不僅要增加收入,為農民提供更多的服務,他的發展目標已經確定:設計總投資450萬元,計劃發展養殖2000只規模。現已完成投資140萬元,新建辦公用房10間,飼草貯藏加工室、防疫室、標準化棚圈等共計110間,購買鍘草機5臺。目前,羊存欄420只,其中小尾寒羊200只,絨山羊220只。該合作社建成後,年出欄羊只可達3200只,可產絨1600斤,實現年純利潤約200萬元。該合作社的建成極大提高了群眾的養殖積極性,拓寬了貧困鄉村群眾增收致富的路徑。

  創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 篇10

  在一片蔥蘢繁茂的田壠裡,迎著紫薯特有的芬芳,隨著大型拖拉機挖掘的轟鳴聲,幾十個工人正在檢薯、裝袋、忙得不亦樂乎。在這群人中,一個忙碌的身影正指揮著工人們分工協作。她,就是xx,今年32歲,是零陵區郵亭圩農技推廣站的一名農藝師,也是這二百多畝蔬菜、紫薯、水稻的種植者。

  這塊地裡的紫薯,品名叫“一點紅”,因其具有產量高、品質好、易種植的優良品性,由xx遠赴xx省xx考察後引進的。今年“一點紅” 紫薯的種植面積在60畝左右,由於種植早,在4月初已插播完成,八月初就陸續收穫上市,每畝產值在3500元以上,純收入達每畝20xx元,今年僅紫薯一項創收高達10萬餘元。另外,今年還種植了早秋白菜薹40餘畝,水稻120餘畝,實現20xx年純收入在25萬元左右。獲得這樣的收成,xx心中自然十分高興,可回想起創業這幾年的艱辛,一幕幕的往事仍然清晰地呈現在這個勤勞的湘妹子的眼前。

  早在20xx年,xx不顧家人反對,承包了富家橋陽河村土地160餘畝。雖然是農校畢業生,又在鄉鎮農技站工作,但對本地氣候及市場把握不準,當年種植的反季節包菜80餘畝正準備在六月中旬上市,可五月正是湘南區梅雨季節,連續半月的陰雨讓正處包心期的包菜,因排水不良而全部感染軟腐病,80餘畝包菜幾天之內全部腐爛,投入的12萬多元也就打了水漂。

  20xx年,xx種植的160多畝xx香芋,長勢喜人,可到收穫季節,當年市場行情差,香芋無人問津,市場批發價也僅有每斤0.5元,20xx多噸優質香芋一等再等,在年底不得已以每斤0.76元的價格出售,細算帳本,還虧了五萬餘元。這兩年的失敗讓她明白,蔬菜種植一定要結合天氣,掌握一整套科技知識,根據市場來合理安排茬口,無論哪一環節出錯,未能及時、迅速地解決問題,都有可能全盤皆輸。

  20xx年,xx經大量的市場調查,結合對地區的氣候條件的研究,引進早秋白菜薹的種植,種植面積50餘畝,由於陽河村的土質成沙性,又處潛水河邊,溫差較大,採摘的白菜薹品質極好,一經上市,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每天20xx斤的白菜薹在本地市場上也能銷售完成,實現當年白菜薹收入共10萬餘元,但在當年種植中,又表現出兩個主要問題:一是勞動力不足,由於白菜薹的採摘用工量大,特別是雙季初收穫期間,農戶忙於自家的水稻收割,勞動力嚴重不足,很多白菜薹採摘不及時或未採摘,造成一定的損失;再一個就是市場問題,在零陵、冷水灘兩區批發市場內,每天超過3000餘斤白菜薹就很難銷售完成。如若擴大生產,必會造成滯銷,如何解決勞動力不足和市場的問題成了擴大白菜薹種植的關鍵。近兩年中,xx實行分散各村各農戶種植,共同對白菜薹進行遠銷xx、郴州、長沙等市場,使這兩個問題得到了一定的解決。

  當然種植業中最核心的問題還是技術,要想蔬菜獲得高產,必須加大科技投入、設施投入,為了更合理地安排茬口,掌握各種蔬菜的種植技術,xx先後到山東、桂林、新田、江華等多地考察學習,引進以xx菜心、早秋白菜芸、紫薯、早秋紅皮蘿蔔為主的高效益品種,還從網上《中國瓜菜》、《上海蔬菜》等書籍上搜集相關的蔬菜種植技術,與此同時,積極請教市縣農業局,科技局等相關部門和零陵農校的有關專家,把一系列先進的科學技術用到實踐當中,在蔬菜種植上採用高壟種植、滴灌栽培等措施,在水稻種植中採用配方施肥,統防統治,稻草還田等一系列先進科學技術,取得了產量效益較當地農戶平均水平高10%的良好收益,也為當地農民起到良好的示範帶頭作用。

  種植業中最關鍵的是市場,為了開拓市場,xx先後對xx江南批發市場,長沙馬王堆批發市場等一些大型批發市場和本地各大超市進行調查研究,進行合理安排茬口,使蔬菜能在空檔期上市,跟家家福、步步高、建都、心連心等超市及幾位xx老闆簽訂供貨合同,實行了訂單種植,解決了銷售難的問題,在20xx年中,供應本市各超市和江南批發市場紫薯70餘噸,早秋白菜薹100餘噸,水稻稻穀110餘噸,實現純利25萬餘元。

  由於近年來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常年在家的村民大部分在50歲以上,是以婦女為主,xx主動與當地農村婦女簽訂了用工合同20餘份。為解決當地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在她的帶動下,以陽河、張阿復、大廟頭、木山底等地出現一批種植大戶,她以自己的理論、實踐經驗毫不保留地對他們進行技術上指導更新,讓大家少走彎路,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深受廣大種植戶歡迎。

  創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 篇11

  紀xx,有道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初心難忘,從最初到外地打工的幾年時間裡,沒有什麼遠大理想,從北方到南方,從小飯館的小老闆到中介公司的總經理,努力賺錢成了她一切初始的動力。直到2010年,她回到了家鄉,感受到了家鄉急劇發展的脈動,欣欣向榮的氣象,讓她觸景生情,激發了內心中一直潛藏的一個夢想。回家鄉創業,為家鄉父老做些事情。改變他們的面貌,也改變她自己的人生。

  經過對家鄉環境考察,紀xx信心滿滿地回到了家鄉,自籌資金180萬元,在遼源市西安區燈塔鎮龍背村建了肉雞的飼養場。創業計劃得到了燈塔鎮黨委、村黨支部的一致支援,找場地,建雞舍,通水通電。功夫不負有心人,肉雞養殖場很快就建立起來,當年第一批肉雞出欄8000多隻,賺了11萬多。村裡的百姓看到她的收益,紛紛都向她學習養雞技術。但紀xx卻非常顧慮,害怕帶不了這個頭,如果村民們跟著賺不到錢怎麼辦?而這個時候,鎮黨委的支援和鼓勵給了她信心,2011年,她聯合多家養殖戶,創辦了遼源市西安區元豐養殖專業合作社,龍背村的肉雞存欄很快發展到了10萬隻。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養雞收入就實現150餘萬元。每個養殖戶的純收入都在5萬元以上。

  2013年8月,紀xx組織成立了遼源市西安區有鄰養殖專業合作社聯社。2013年9月,註冊2000萬元,吉林有道現代農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搞養殖、做企業的過程中,某一天,一位老黨員不經意地問起紀xx是不是黨員,這個問題讓她心頭一顫,“我可以入黨嗎”,她在心裡自問。儘管心底的答案有些模糊,自身有許多缺點,但不忘初心,就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去改變,去幫助,去帶領鄉親們一同致富。因此,她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向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從那時候起,便努力地向黨靠近,學習理論思想,向身邊的老黨員學習,以身做責。並在2015年,成為一名預備黨員。

  雖然企業規模越來越大,但肉雞養殖市場的風險也越來越大。僅僅依靠傳統養殖,是難以做大做強的。2015年初,我遠赴廣東“取經”,學習蚯蚓養殖技術,並帶回了200斤養雞用的蚯蚓苗。經過細心管護,5月份,有道現代農業公司的第一批“蚯蚓蛋”面世。同年,在黨的關懷下,紀xx得到一次深造學習的機會,進入到北京大學培訓,這次學習,徹底打開了她的眼界和思路。“網際網路+農業”擁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潛力。從北京回來後,有道現代農業開始了在電子商務、020經營模式的開拓。同年8月,蚯蚓蛋開始進入網際網路平臺銷售,並註冊了“兩隻母雞”商鋪名稱。因為獨特的理念和特色產品,微店開業3天營業額就做到了17萬,蚯蚓雞蛋成了“網紅”。2016年底,有道農業透過電商平臺營業額突破2000萬元。與邏輯思維、萬科物業等多個著名電商平臺和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與此同時,在有道農業的帶動下,周邊200餘戶農民實現了共同致富。現在,有道農業已經打造出初具規模的有機迴圈農業。

  事業的成功並不足以讓紀xx欣喜若狂,2016年7月1日,面向黨旗,大聲宣誓,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從此,便擁有了另一個溫暖的大家庭,也擁有了矢志終身的信仰和追求。

  一個好的企業不僅是在市場上搏擊風雨,更應該擁有遠大志向,承擔社會責任。幾年來,有道農業公司,為本地農民提供就業崗位,直接帶動就業100餘人,間接帶動創業就業500餘人次。同時,也非常關心社會弱勢群體,每年組織員工到敬老院、兒童福利院開展送溫暖、幫扶聯誼等慰問活動。今年,有道農業計劃建設迴圈農業採摘園、建設特色玉米冷藏基地,並計劃在三年內完成特色農產品物流園擴建專案。

  在黨的光輝、正確領導下,在黨的鼓勵和幫助下,紀xx和她的有道農業公司將會不斷壯大,取得更大的成績。

  創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 篇12

  xx,女,谷城縣石花鎮小坦山人,1982年4月出生,2004年畢業。畢業後曾赴廣東打工,2010年返鄉進入小坦山村委會工作,2011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1年9月經換屆選舉進入村兩委班子。現任小坦山村委會委員、村(苗木花卉專業合作社)團支部書記,分管村內日常工作、共青團工作、財務管理、村級企業、稅費結算、村級集體經濟合同的簽訂與管理、民政相關事宜,及村內“三資”管理問題的處理。

  一、年輕姑娘為盡孝回家鄉,志願服務農村

  2006年,xx來到廣州東莞打工,憑藉著紮實的知識儲備、積極認真的態度和樂觀豁達的性格,很快在公司裡做出了自己成績,被公司任命為部門主管,並被許以高薪。2010年,28歲的xx已經擁有了一個幸福的小家庭和一份待遇優厚的工作,但是她就在這一年決定回到家鄉石花鎮小坦山村,因為她要照顧日益年長的公公婆婆。她對別人說:“在外面,小家庭過日子當然很輕鬆,但是家中老人年紀越來越大,我們當小輩的每年緊緊逢年過節回去看望一下、留點兒錢,是絕對不管用的。他們把我們養到這麼大,現在該是我們回報他們的時候了。”

  回到家鄉的xx,抱著為家鄉做點小貢獻的熱情,積極參與到村兩委的各項事務中,從最簡單的端茶倒水做起,一點一點將自己紮根在這座村莊的每一個角落裡。以對任何事情都是認真的態度、紮實的工作作風和敢闖敢幹的進取精神,得到了村兩委的一致好評,也在全村群眾中樹立了不錯的口碑。2011年7月,xx剛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9月經過公開選舉,進入小坦山村委會,成為兩委班子成員,並被委以重任,在原有工作內容的基礎上,更加深入的參與到全村各項工作中。因為xx出了名的“犟脾氣、好較真”,全村各項工程建設的程序都由她進行全程監管,工程的各項用材、出工情況、建設進度、工程建設是否嚴格按照標準進行等問題,都由她參與一一確認。每次見到xx時,她的桌子上總是堆放著各種材料和表格,電腦上總是有正在總結的材料。她總是會笑著說:“事情總是做不完的,但是事情總是要人做的,人怕幹活兒,活兒怕人幹。”

  二、有志青年紮根故土、積極創業求發展

  在回到家鄉後的一段時間裡,她看準了村裡的苗木花卉產業良好的發展前景,在家裡人的支援下,她在工作之餘也開始開創自己的苗木花卉種植事業。從品種挑選、幼苗購買再到田間管理、成品銷售,xx用所有的業餘精力把花花草草事業經營的有聲有色。短短三年時間裡,她憑著當初的毫不懂行,不認識產品,揹著各種苗木花卉的樹葉樣本去湖南和浙江等全國大型苗木花卉市場找產品、摸行情的衝勁和一手拿滑鼠,一手拿鋤頭的紮實幹勁兒,硬著頭皮闖到如今發展基地20餘畝,年營業額過百萬的驕人成績。就是這股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帶領著xx在自己的創業路上走出了一條通向光明未來的康莊大道。

  三、心懷鄉親,自己富了不忘家鄉人

  她在自己透過苗木花卉產業的發展,嚐到了甜頭後。沒有獨享成果,而是第一時間想起了家鄉的廣大青年朋友。在看到全村苗木花卉組團發展的優勢前景後,立即結合村團組織平臺,在苗木花卉產業服務小組基礎上成裡立了苗木花卉專業合作社團支部,形成了團社合一的團建格局,並將自家的部分苗圃地和鄰近幾家的苗圃地聯合起來,經過她多方聯絡和爭取,在小坦山村建立了一塊“雙帶雙新青年創業示範基地”,大力開展“雙帶雙新”活動,全面推進農村青年創業;同時,充分發揮團組織網路廣、有活力的優勢,組織社會力量從資金扶持、技術培訓、網路營銷、資訊傳遞等方面進行支撐,大力推進本村青年創產業、團員幹部創事業;帶動了小坦山村孫大偉、朱群、李靜、鄭漢森等一批優秀青年參與到了苗木花卉種植產業中來。後續她還計劃爭取每年逐步帶動一批青年成為產業大戶,每年帶動和推出一批創業典範,繼續擴大創業基地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凝聚力。目前,該基地成為各級團組織開展活動的主要場所,在團中央書記處書記羅梅同志今年3月到小坦山村視察共青團工作時,被給與了高度的評價和讚賞。

  四、把激情投入到平凡的崗位上,不斷增強組織活力

  她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不懈地把村裡日常工作和共青團工作真正落到實處。身為村委會委員和團支部書記的xx,在2000餘人的大村裡身肩兩職,她深知沒有高度的責任感、紮實的業務水平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是行不通的。為了使自己的思想觀念和業務政策水平更好地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她下決心為自己“充電”。她在緊張的工作之餘,除了搞好花花草草業務外,還不斷的透過各種渠道給自己充電學習,孜孜不倦地追求,使她視野不斷擴充套件,知識面不斷拓寬,思想觀念不斷更新,幹起工作更加得心應手,創造性地組建了由40餘名優秀青年組成的青年志願者隊伍、開展了以“陽光家園”為主題的“關愛留守兒童、關愛空巢老人、關愛殘疾人”等活動,在支部成立苗木花卉產業服務團小組、鄉村旅遊接待服務團小組、特殊群體幫扶團小組及老年人互助照料服務團小組,並長期不間斷的開展各類服務活動。透過這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反響強烈的活動的開展,使小坦山村級共青團工作開創了新局面,進一步夯實了小坦山村團的工作基礎,讓他們不斷的在學習中錘鍊、在工作中錘鍊、在產業中錘鍊、在服務中錘鍊,進一步提升了團乾的實踐能力,培養造就了一支敢於吃苦、群眾滿意、業績優良、充滿活力的青年團員隊伍,充分發揮了黨的助手和後備軍作用,為新農村建設凝聚了合力。

  創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 篇13

  xx,男,30歲,1982年2月10日出生於河南省鞏義市小關鎮張莊村。2008年他創辦了鄭州嘉豪置業有限公司,任總經理。2010年創辦了鄭州市中州鋁業有限公司,任董事長。2011年3月公司投產,當年實現銷售收入4.5億元,利稅2200萬元,為當地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2012年3月,他當選為鞏義市人大代表。他本人連續兩年榮獲小關鎮黨委政府年度“新建設專案”重大貢獻獎。

  立志創業情繫家鄉

  xxx,一個普通而又不普通的創業者,一段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經歷。他自參加工作以來,能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熱愛祖國,擁護黨的方針政策,具有較高思想覺悟。他從小就非常熱愛自己的家鄉,對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是那麼的眷戀。在家鄉上小學和初中時,他學習刻苦,尊重老師,成績優良,一直是班幹部和“三好學生”。他父親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聞名鞏義的農民企業家,曾獲得過全國農民企業家稱號。1995年在xxx13歲時,其父帶領他們全家到美國創業發展11年並有了一些資金積累。期間他先後在美國完成高中、大學學業——企業管理專業。隨著年齡增大,他回返祖國、思念家鄉的情感非常強烈,他決定放棄在美國前程似錦的發展機會,多次懇求父親回家鄉做貢獻,回報父老鄉親。在他多次懇求下,他父親2006年3月帶領全家回到了闊別11年可愛的家鄉。回到家鄉後,他父親很快投資創辦了中州特鋼有限公司,而他自己在公司工作,從一名員工做起,從最基層開始鍛鍊,曾擔任公司辦公室主任,經管科長和副經理等。凡是他負責的每項工作都按照高標準、嚴要求去完成。2008年4月,他與父親商量將中州特鋼有限公司以全部資產售購的方式轉讓給鄭州永通特鋼有限公司經營。在小關鎮黨委政府和鞏義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援下,當年10月份一個計劃總投資4.9億元的河南永通鎳業有限公司年產3萬噸鎳提純專案在小關鎮落戶建設。

  大膽創業開發房產

  家鄉的人說起xxx,多數都把他稱為富二代,因為他擁有千萬元的資產。但他不願坐吃山空,坐享其成,而他弘揚父輩和家鄉敢想敢幹、敢闖敢試、創新創業的精神,靠自己的拼搏努力,紮實苦幹去開拓一片天地。2009年初,他父親留在新上的永通鎳業專案協助建設,而他坦誠告訴父親自己想離開去獨自幹一番事業,他父親知道xxx是一個只要自己認準要乾的事,誰也別想改變的倔強性格,就同意兒子自己去創業發展。就這樣華祥踏上他艱辛創業的征程,去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當年2月,他透過對國家和我省提出加快新農村建設和推進農村城鎮化等政策分析研究後,結合小關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群眾居住生活標準的提高和需求的實際,他決定利用關閉停產的鎮一水泥廠地方,進行房地產開發。說幹就幹,他很快就註冊成立了鄭州嘉豪置業有限公司並自任總經理。在鎮政府的支援下,他自籌資金1000萬元實施小關鎮鑫樂苑小區建設一期工程,前後僅用10個月的時間,就完成4棟住宅144套,建築面積20000平方米建設工程。緊接著他又籌措資金1200萬元,實施了小區二期工程。2010年底,又完成3棟100套,建築面積達9000平方米的住宅房和總面積5500平方米的臨街門面房43套及地下商場超市。開發房產事業的成功,充分顯現了他的才能。小區建設速度之快,在小關鎮地區實施罕見,即安置新上的永通鎳業專案建設中搬遷的原中州企業集團的職工搬遷戶,也為部分群眾提供了集中住宅房,為加快鎮重點專案建設和城鎮化程序做出貢獻。

  勇於創業造福一方

  開發房地產的成功,更使他增強堅定創業發展信心和決心。2010年5月份xxx在建設鑫樂苑小區的同時,他又擠時間對創業發展工業預選的幾個專案進行調研、考察,終於毅然決然選定了鋁加工行業。同年6月份,他註冊成立了鄭州市中州鋁業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長。8月27日計劃總投資4億元的鄭州市中州鋁業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鋁板帶箔生產專案,在已經倒閉11年的原鎮辦耐火材料廠區內動工建設。其中一期工程總投資1億元資金全部由他自籌。建廠初期,他運籌帷幄,合理調配人員,保證房地產開發和鋁業專案建設兩不誤。期間他日夜奮戰在施工一線,不以董事長身份自居,與職工同吃同住同勞動,同甘苦,共患難,克服嚴寒天氣施工難度大,施工條件差的種種困難。拆除舊廠房7000平方米,挖、填、磊、砌土石方1200立方。於2011年2月28日,冷軋1650軋機成功穿帶試車,3月實現成品入庫550噸,當年累計完成產量26000噸,實現產值4.5億元,利稅2200萬。短短10個月時間,鄭州市中州鋁業有限公司創造了國內同行業需3-5年才能達到的產能水平,同時安排了360名勞動力就業,也帶動了一些連體企業的發展,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2012年1月計劃投資1億元的二期工程緊接著開始建設。至12月底,全年完成產量10-12萬噸,產值18億元,利稅9000萬元。他採取邊生產邊投資的擴建辦法,計劃到2015年完成累計總投資4億元工程建設任務。預計2015年將實現年產20萬噸的鋁板帶箔加工生產規模,年產值達35億元,利稅達到1.7億元,安xx鴕等嗽貝鐧600-800人。為了企業人才培養和提高現代管理水平,他本人還到北京清華大學參加為期3個月企業管理進修學習,努力提高個人領導能力和企管水平。他從外地高薪聘請技術人才22名,建立完善了公司各項管理制度,公司建立黨組織和工會組織,為全體員工辦理了保險。2012年鄭州市中州鋁業有限公司列入鞏義市和小關鎮重點工程建設專案之一,隨著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關心支援,鄭州市中州鋁業有限公司必將對小關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帶動作用。

  創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 篇14

  紀廷虎,男,1962年12月出生,中國共產黨黨員,現任建安縣利民生豬養殖合作社社長,花荄鎮前進村村委會主任。在創業的道路上,他善思勤奮,好學務實,在養豬事業上闖出了一番天地,為他的絢麗人生增添了濃重色彩的一筆。

  善思求變辦豬場

  花荄鎮前進村是安縣新縣城部的城郊村,全村共有13個村民小組,756戶2798人。因縣城建設和工業用地的需求,緊鄰城周的5個壩區村民小組的土地被徵用,脫離祖祖輩輩靠種地為生的農民成為城市市民。失去土地的農民,除部分有文化、懂技術的年輕人很快適應的城市生活,並在城中實現的二次就業外,大多數村民因文化、技術、生產習慣等因素只能遊離於城市裡,靠打短工或社會救濟度日。對於因年齡不足無法領取社保,靠打短工維持生計的村民來說,隨時都有失去生活來源可能,而淪為城市貧民,給城市文明和社會穩定造成負面影響。面對可能發生的情況,作為村主任的紀廷虎,感到肩上負有一種沉甸甸的責任。他冥思苦想,決定為這部分村民尋找一條既穩定、又能增收致富的路子。

  思路確定後,他入組到戶,遂行民意;實地勘察,拍板定案,決定在距城市3公里外的前進村9組山腰荒坡上建立養豬場,在帶領群眾透過養豬致富的同時,吸引脫離土地在城市裡無法實現就業的村民的到養豬增加收入。透過立項、報批、籌資、租地、建設等環節的艱辛努力,紀廷虎在荒坡上建起了佔地150餘畝,建築面積7000多平方米,13棟生豬養殖房的大型養豬場,吸收了11名脫離土地的農民到養豬場養豬增收。

  刻苦鑽研學技術

  養豬,對於農家出生的紀廷虎來說,一點兒也不陌生。但要辦好規模化養豬場,使之形成產業,讓更多農民透過生豬養殖增收致富,對於懂事後就隨父親從事經商的紀廷虎來說,確實是一道不宜輕易逾越的障礙。為了克服養殖技術匱乏這道難題,紀廷虎先後赴正大公司學習,到規模化生豬養殖場參觀,拜學者能人為師,刻苦學習生豬養殖技術。同時,他購買了《養豬技術指南》與養豬技術光碟;訂閱了《農業科技報》、《農村養殖報》和《村鎮百業資訊報》等報刊雜誌,堅持自學不斷豐富養豬知識。

  透過學習,紀廷虎掌握了品種選育,疾病防治,飼料選配,豬場管理等關鍵技術,先後從北京、廣州、湖北、福建等地引進英系、法系、美系大白,挪系、美系長白,臺系、美系杜洛克,以及法系、比系皮特蘭等一批優良種豬,安裝最先進的溫、溼空調裝置,使豬隻的生存環境得到更大的提高,同時科學地匯入人工受精技術,應用BLUP法進行育種測定,種豬質量明顯提高。實踐中,他總結積累了生薑桔皮保健催肥、薑茶紅糖止瀉除痢、柿皮棗皮消炎解痛等簡而易行驗方100多個。

  2006年,他引進EM生物技術養豬法,用益科樂活力菌進行厭氧發酵飼料餵豬,使母豬產仔率提高50%,存活率由60%提高到95%以上,出欄時間由6個月提前到5個月,由於實行了科學化、規範化、集約化和產業化管理,他的養豬業不斷壯大,所辦豬場成為全縣標準最高、規模最大的養豬場,起到了典型樣板作用。

  擴大規模促發展

  養豬技術的掌握和不斷豐富完善,為辦好養殖場、實現生豬產業的專業化和規模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5.12”大地震,給剛剛開始正常運營的生豬養殖場造成了慘痛的損失。面對圈舍毀損,大量生豬死亡的的局面,敢想敢幹,不畏困難而折腰的創業能手的紀廷虎,緊緊抓住恢復重建的歷史機遇,在積極爭取政策支援的同時,不等不靠,奮力自救。他一方面清理廢墟,埋葬四豬屍體,對舊場地進行徹底消毒防疫;另一方面積極與當地農戶聯絡,新租荒山100畝,將原來僅有50畝的生豬養殖場擴大到150畝,將原來僅有4棟2000多平方米養殖房擴大為現在的13棟7000多平方米,將原來的磚混圈舍改造為現在不鏽鋼金屬圈舍,將原來單一養殖商品豬的養殖場改造為目前的商品豬養殖、種豬繁育、仔豬銷售的綜合性生豬養殖基地,吸收了當地16名失地農民到養殖場務工。目前,紀廷虎創辦的養豬場養母豬近700頭,育肥豬近4000頭,每年向社會提供種豬4000頭,商品豬6000頭,年產值達到4300多萬元,銷售額突破1360萬元。

  帶領群眾奔富路

  為回報社會,紀廷虎充分利用養殖場規模大、品種全、有場地的優勢,吸引農戶進場參觀,定期舉辦專項技術培訓班,動員農戶養豬增收致富。在他的帶領下,生豬養殖戶不斷增多,僅周邊養殖300頭以上的農戶就達60多戶。

  養殖戶的增多,養殖的規模的擴大,養豬的風險不斷上升,農戶要求組織起來共同應對風險的慾望愈來愈強烈。紀廷虎順勢提出了建立生豬養殖合作社的倡議。他的倡議得到了養殖戶的廣泛響應,大家紛紛推薦紀廷虎的擔任合作社社長。經過充分醞釀,大家一起制定了《合作社章程》,以“安縣利民生豬養殖合作社”註冊農民轉和組織正式成立。在合作社社員大會上,紀廷虎被選舉為安縣利民生豬養殖合作社社長。

  通過幾年的努力,安縣利民生豬養殖合作社已發展成為安縣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農專合組織。目前,安縣利民生豬養殖合作社社員覆蓋到了花荄鎮的7個村13個村民小組,並輻射到了安縣興仁、黃土、樂興、界牌和江油方水、涪城河邊等村社,擁有社員138戶,出欄生豬近5.6多萬頭,年產值達到1.1個億,會員們正透過生豬楊一步步走向富裕。

  創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 篇15

  xxx,男,53歲,中共黨員,小學文化,xxxx黨支部書記。該同志是個頭腦靈活、敢為人先的好支書,近年來除了自己種地,還帶領中心村村民創業致富,他本人也成了中心村黨員創業帶富第一人,其主要先進事蹟如下:

  一、加強學習,用知識武裝頭腦

  自覺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鄉黨委關於加強農村黨員教育培訓的部署精神,積極參加各種農村黨員實用技術培訓活動,思想超前,敢想、敢幹,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是我鄉率先勤勞致富的一個優秀共產黨員。

  二、敢為人先,勇闖致富新天地

  瞄準前景努力探索,勇闖富路終獲成功。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同時他也是一個敢想敢做的老支書,至他當選中心村支書以來,他就積極探索,努力尋找致富的新路子,常常組織春景村黨員和村民透過遠端教育平臺學習農業實用技術和養殖技術,為了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成果,給廣大黨員群眾開好頭、帶好路,他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搞起了蜜蜂的養殖。平時,他努力鑽研蜜蜂養殖技術,積極透過遠端平臺學習各種實用技術,自己也訂購報刊,購買有關資料回來自學,拓寬知識面。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積累,他終於掌握了一套紮實的蜜蜂養殖技術。

  三、心繫鄉親,多為群眾辦實事

  (一)熱心推廣致富法。他在依靠養殖蜜蜂致富以後,不忘鄉親們。他積極組織XXX村黨員和群眾學習各類種植技術和養殖技術,熱心地帶領群眾致富。同時組織有志於養殖蜜蜂的青年刻苦學習蜜蜂養殖技術,爭取讓他們走出去,因為坐地養蜂最大的缺點就是蜜源有限,不適合專業養殖,他認準了養蜂是條致富的好路子,並且自己經過幾年來的努力鑽研,掌握了人工育王、人工分蜂等技術。他無償讓有志於養蜂的年輕人跟他學習技術。他說:“我要培養幾個年輕的養蜂土專家,並努力爭取政府的專案支援,設法籌建一個育種基地,不斷擴大養殖規模和養殖的專業性,把養蜂業做大做強”。

  (二)扶困濟貧。他致富的同時也非常熱心扶助困難家庭的孩子讀書,每逢村裡有人患重病住院,他都去慰問,並慷慨解囊,捐幾百甚至上千元錢給病人治病。據瞭解,他多年來捐資助學、為病人捐錢累計有10000多元。

  xxx依靠科技勤勞致富,熱心帶領群眾致富,扶困濟貧的典型事蹟深受當地群眾的稱頌。他真不愧為我鄉創業帶富的優秀共產黨員。

  創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 篇16

  永xx,男,漢族,xxxx年8月出生,康縣兩河鎮中營村花園社人,中營村養雞大戶。

  中營村花園社位於兩河鎮西面,距鎮政府1.5公里,交通相對便利,經濟來源主要依靠種植和外出務工為主;生活條件極其艱苦。於是他外出務工了幾年,由於接受新事物快,他充分發揮自己的的優勢,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他於xxxx年3月份開始了土雞養殖。

  精明強幹的他將目光投向了養殖業後,他拿出多年的積蓄新修圈舍220餘平方米,特意到外地土雞養殖場考查併購買先進裝置。自己透過翻看大量的家禽養殖技術書籍,很快的就掌握了基本的養殖知識。他堅信,以自己的聰明才幹和勤勞的雙手,一定能闖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致富路。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透過自學判斷生雞病情,自配飼料,有時候,碰到仔雞孵化到產房裡,24小時照顧,直到天亮。自20xx年以來,土雞價格較為穩定,使他們嚐到了養雞的甜頭。現如今鞏永樂的養殖規模達到了:年產土雞1000多隻,幼雞500餘隻,年產值在5萬元左右,透過一年多的摸索,鞏永樂練就了一手養雞好技術。自己也透過養殖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致富不忘鄉親,他作為一名中營村花園社村民,始終不忘自己的責任。"多幫幫鄉里鄉親,他們掙個錢不容易"。由於他的"傳、幫、帶",中營村的養雞產業得到迅速發展,養殖戶如雨後春筍地湧現,全村及周邊鄰里的養殖戶都得到了他的幫扶,在他的示範作用下,全村養殖大戶達4戶以上,形成中營村新的經濟增長點。"與外面相比,我們不算富,但看到周圍鄉親比以前富了",我感到自豪;鞏永樂話裡充滿了自豪感,也透出自信,透過敢闖敢幹,取得了自己的成功,在自己致富和幫助別人致富的過程中,贏得了許多人的尊重。鞏永樂在大山深處,以他堅韌的毅力,不服輸的性格和幫助他人的熱心,成為大山的掘金人。我們相信:他的養雞事業會更好,在致富的路上會走得更順、更遠。

  創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 篇17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不是等出來的;我堅信只要勤勞肯幹,日子總會越過越好的。”太湖縣江塘鄉五星村貧困戶石純英動情地說。

  今年57歲的石純英,妻子去世的早,自己又身患膀胱癌,治療費用花光了家裡的積蓄,生活十分困難。2014年精準扶貧政策開始,經評定,石純英被評為貧困戶。鄉村扶貧幹部瞭解其家庭情況後,鼓勵其發展產業致富。石純英通過了解養殖行業發展情況,查詢相關政策,最終決定養殖肉豬,每頭生豬淨收入200元,一年兩批100頭就能收入2萬元,前景巨大。說幹就幹,2016年,石純英透過小額扶貧貸款5萬元在新屋組山場搭起了豬棚,養豬生豬50頭。從養殖場的選址,到買飼料,到購買豬崽再到養豬的防疫等,幫扶幹部和村幹部們都一起為他牽橋搭線。2016年當年,石純英戶生豬養殖就賺了2萬多元,再加上殘疾人補助、產業補助、減免新農合等政策,石純英戶住房、醫療得到了保障,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多元,年底順利通過了省第三方評估,實現了穩定脫貧。

  天有不測風雲,正當石純英戶生豬養殖發展的如火如荼之際,2019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造成石純英戶所養的近一百頭生豬死亡,經濟損失達8萬餘元。剛剛過上的好日子頓時又有陷入困難風險,但是在困難面前,石純英並沒有喪失生活的信心與奮鬥的目標。透過鄉村兩級幫扶幹部的幫助和石純英本人的努力,石純英利用原有豬棚又幹起了家禽養殖業,養殖鴨、豚等肉禽達到3千多隻。每隻家禽淨收入約5元,年出欄三批,年養殖淨收入達到5萬餘元,一年就將瘟疫造成的損失賺了回來,石純英又對未來生活充滿了信心。

  “養殖的過程中,一定要學習養殖技術,特別是防疫知識,注重風險的防範,這樣才幹得長,養得久”石純英現在面對幫扶幹部經常這樣說。

  石純英戶的脫貧故事感染了很多人,增強了周邊貧困戶透過自身發展脫貧致富的信心。五星村現有貧困戶212戶710人,已脫貧203戶686人,貧困發生率已降至0.5%,今年將實現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20年五星村自身發展產業的貧困戶達到120戶,越來越多的貧困戶透過自身的發展實現了脫貧致富。

  創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 篇18

  xxx,男,1957年生,復轉軍人,中共黨員,原寶雞市鳳縣留鳳關鎮麻峪河村黨支部書記。

  “當幹部,不說讓全村人富起來,但最起碼得富起來一部分人,這才算當成了。”這是xxx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時的心願。他始終沒有忘記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用林麝養殖這一特色產業不僅自己富起來了,還帶動了全村人脫貧致富,還給鳳縣樹起來了一個“金牌”龍頭產業。

  一、自學成才

  他出生在秦嶺大深山中的瓦房壩鄉,由於家庭貧寒,沒有上過學。1979年當兵復原後,他決心尋找門路,改變貧窮的生活。後來聽到了國家許可人工養殖林麝的政策訊息後,他終於有了以養殖林麝來創業的機會。由於他不識字,前期學習技術知識很吃力。但是他不怕困難,為了把林麝養殖知識學到手,他請人教自己查字典、學識字,從刻苦學習文化知識開始,提高自己的文化基礎,長期認真鑽研林麝養殖技術。請縣林業局和縣藥材公司領導幫忙,邀請來了原陝西省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鄧鳳敏同志和他的團隊同事們,他把自己的家當做林麝養殖基地,讓專家們吃住在他家,全家人為他們做後勤。他恭敬拜師,如飢似渴的學習。專家團隊在他家一年的研究探索過程中,他學到了林麝養殖飼料配方和疾病防治知識,基本上掌握了人工養殖林麝的科學管理技術。在此基礎上,他把學習來的科學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反覆驗證,親自掌握林麝馴養的第一手資料。為此,他常常一連幾個月吃住在圈舍,通宵達旦進行觀察,做詳盡的記錄,做深刻的理論分析,不斷進行系統總結,特別是對突發情況,更是詳記深思,悟其原由。就這樣堅持了十幾年,用別人難以想象的毅力,探索出了一整套的林麝人工養殖管理經驗,2010年自己編寫出林麝養殖管理、防病治病及麝香提取的相關技術資料。

  這套資料後來作為全縣林麝人工養殖實用技術成果,正式編印出《鳳縣林麝飼養管理》、《林麝養殖技術資料彙編》,併發給了全縣所有林麝養殖農戶學習,作為當時唯一的培訓班教材使用。王洪永教授和北京林業大學的教授們,經過幾年在他家座談交流,整理他的經驗體會後,編輯出版了七十萬字的《實用養麝學》和近百萬字的《中國麝類》兩書。

  二、無私奉獻

  他依靠林麝人工養殖由貧窮變富裕,成為全村致富帶頭人、林麝養殖能手、陝西省林麝養殖第一人。他家現在林麝人工養殖資產總值超過2000萬元,每年林麝人工養殖純收入200餘萬元(包括技術服務)。2007年他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當上了村支書。他致富不忘群眾,自己拿出100餘萬元為村上改善基礎設施,自己擔保為村上貸款200餘萬元,給村上修建了通村的水泥公路、四座人行吊橋、一座平板水泥橋、完成了村上人畜飲水工程和農電網改造,為56戶300餘名群眾解決了生產生活基本難題。他還為40多戶貧困戶賒給近200萬元價值的林麝讓他們飼養,使這些農戶在2018年創造經濟效益800餘萬元,戶均收益40多萬元。原來全村八成以上日子難過的村民,如今三分之二的家庭都開上了小轎車。在他的帶動下,鳳縣林麝人工養殖產業迅速發展壯大起來,成為寶雞市鳳縣的扶貧主打產業。目前,寶雞市鳳縣全縣現有林麝人工養殖大型企業31家,養殖場700多個,2020年鳳縣林麝人工養殖存欄規模達2.5萬多頭,年產值達4億多元,9000多名山區農民在產業中脫貧致富。2019年鳳縣老科協寫出他的4000多字的先進事蹟《老支書的富民路》被寶雞市老幹局以正式檔案印發至全市學習,《人民日報》“人民網”隨後全文播發。因為他的帶領下,鳳縣林麝人工養殖佔到全國的65%以上,2017年鳳縣榮獲國家授予的“中國林麝之鄉”美稱。

  三、高技能服務

  近十幾年來他不斷鑽研林麝人工養殖管理技術,在林麝人工養殖疾病救治中,特別是在林麝剖腹產、截肢、化膿性胞瘡手術上,開創了全國先河。xx能獨立做好林麝各類疾病的大型手術,成功率95%以上,2019年他又在林麝毛球病手術上開創了又一個全國先河。他現在每年給林麝做剖腹產手術150多例,毛球病手術200多例,截肢手術400多例,化膿性胞瘡手術600多例。

  從2012年起,他為全國最大的林麝養殖醫藥企業“逢春濟民可信科技養殖有限公司”擔任技術總監和技術顧問,這九年以來xxx讓該家公司的林麝疾病死亡率降低了60%以上,提高經濟效益超過25%,該企業領導人給鳳縣領導做彙報時說:“他比我們企業聘請的專家教授都厲害”。多年來全縣其他養殖企業和養殖戶有任何難題他都能做到隨叫隨到,樂意為大家精心服務。除此之外,他這些年在北京、山西、湖南、河南、重慶、山東、河北、陝西等地區,開展技術培訓300多場,3萬多人接受過他的技術培訓,每年還有多家集團公司到他家中學習。初步統計已有100多個單位、高校、公司帶人住在他家進行學習培訓。特別是在近10年中,北京林業大學多次聘請xxx為大學生就林麝人工養殖管理技術講課,並與他們合作進行林麝疾病救治難題科研攻關。

  四、榮譽滿載

  在林麝人工養殖中和擔任村幹部之中,由於xxx有突出貢獻,2007年被聘請為寶雞市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林麝疾病救治中心專家,享受專家津貼、2013年榮獲寶雞市科學技術三等獎、2013年當選全省勞動模範、2015年當選全國勞動模範、多年來多次當選寶雞市老科協會員先進個人、2015年至今擔任陝西省林麝養殖協會副會長、2015年2月縣上確認他為林麝養殖“土專家”、2016年3月至今他被鳳縣職業教育中心聘請為林麝養殖專業任課講師、2019年起擔任中國野生動物協會保護與利用委員會麝類養殖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副主任委員、2020年10月陝西省老科協評定他為高階畜牧師、2021年5月寶雞市委評選他為全市優秀共產黨員。

  創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 篇19

  xx,33歲,中共黨員,退役軍人,奇臺縣西戈壁村生豬養殖場負責人,西戈壁村黨總支副書記。曾在新疆阿克蘇軍區邊防十團服役,服役期間,擔任文書兼軍械員,士官支部委員,被評為優秀士官2次。2009年12月退伍回家,發揚革命軍人艱苦奮鬥的精神,堅持自主創業,不等不靠,認真學習養殖知識,截至目前已形成800頭規模的生豬養殖場,年出欄1300餘頭,2020年產值500多萬元,年收入150萬元。不僅自己創業致富,而且帶動周圍養殖戶,實現增收致富,被評為致富能手,科普致富帶頭人。2019年2月經村委會推薦,鎮黨委批准任命擔任西戈壁村黨總支副書記,他認真服從組織安排,虛心學習,積極配合村兩委開展工作,抓好黨員的管理教育,積極協助村上打造州級黨建示範點,高標準錄入黨建平臺,取得了全縣、全鎮第一的好成績。

  作為一名退伍軍人、黨員村幹部,他發揚優良作風,做到退伍不褪色,永葆革命軍人本色,服從組織安排,安心基層,紮根基層,服務群眾,為家鄉社會和諧穩定,經濟發展發揮餘熱。

  創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 篇20

  xx,男,漢族,現年45歲,新開鄉姚家灣村塬上社人,宇宏營旺特種養殖公司負責人。

  2016年,面對群山環繞、土壤貧瘠,資訊閉塞、交通不便的村情實際和孩子上學、妻子患病常年服藥花銷頗大的家境,如何改變村上面貌、脫離貧窮,讓全家過上幸福的生活成了壓在xx心口的一塊大石,久久難以忘卻。在經過深思熟慮後,他決定透過養豬改變家庭現狀、帶領鄰里鄉親脫貧致富。但沒有技術,靠老辦法在今天還行得通嗎?一句反問讓他再次陷入了沉思,但他並沒有退縮,而是積極想辦法、謀點子,幾天之後他遠赴陝西、平涼、涇川等地進行了參觀學習,透過學習拓寬了思路、提升了眼界,也學了不少養殖知識。最後他立足於實際,決定回家開辦野豬養殖場。面對家中沒有積蓄,資金困難的現狀,他沒有放棄,找親戚、找朋友,找銀行貸款,最後勉強建起了廠房,購買了仔豬與種豬,最初廠子只有他一個人,每天天不亮就得起來,天黑了他還睡不安穩,可喜的是,功夫不負有心人,付出總有回報,第一年他就盈利了,後來他用餘錢對養殖場進行了擴建,規模越來越大,目前豬存欄達到了220頭,養殖場日常管理也由起初的他一人變成了現在的18人,自己成了名副其實的老闆。

  在致富的路上,xx一直在探索中前進,在前進中探索,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得到了村、社幹部群眾的高度稱讚和認可,他的先進事蹟也得到了傳頌。主要表現在:一是理論與實踐結合,以學帶動。在創業過程中,沒有技術他就到外地考察學習,為了把野豬場辦的更好,他買了好多關於養殖的書進行自學,遇到有些專業性強、看不明白的內容時,他就到鄉畜牧站請教專業人員,學懂之後他就在野豬養殖上付諸於實踐,用理論指導實踐,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他養的野豬大多數都達到了300多公斤。二是甘於奉獻,忘我工作。他不畏艱難,腳踏實地,甘於奉獻。在三年的創業生涯中,他沒有抱怨過一句,每一次遇到困難,他都能從容面對。當有鄉親問他養殖技術的時候,他都能耐心細緻的講解,甚至放下手裡的活,手把手指導,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三是致富路上不忘鄉親。作為一名一名共產黨員,他一直牢記使命,牢記黨的遵旨,全心全意幫助群眾脫貧致富。他的養殖場吸納了許多出遠門脫不開身的在家的群眾,幫助解決了貧窮家庭中的實際困難,帶領他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在他的帶動下,村裡一些貧困戶也學著養起了豬,促進姚家灣村在養殖產業路上越走越遠。

  經過幾年努力,xxx真正實現了利用養豬這一產業帶動大家脫貧致富的目的。三年以來,xxx養豬年均收入20萬元以上,純收入15萬元。透過xxx的示範帶動作用,姚家灣村的生豬養殖產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

  這就是一位共產黨員,一個把鄉親當親人的優秀共產黨員,相信他在致富奔小康路上會越走越遠,也會帶領更多鄉親脫貧致富,共同奔小康。

  創業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 篇21

  xx,1966年出生在右玉縣高家堡鄉宋官屯村一個貧窮的家庭裡,家有兄妹7人,她排行老四。少年時因為體育非常好,10歲就選上田徑運動員,14歲被評為省三好生,15歲那年,全縣實行包產到戶,因其父親重病在身,不能務農,三個姐姐都出嫁,她就輟學回家,扛起家庭重擔,一邊幹活,一邊懷念幸福的校園生活,因為她想做一名優秀的.運動員,想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才,但當時因為家庭原因,她告別了心愛的校園,從此放棄心中理想。

  20歲時,經人介紹與高家堡鄉小屯村農民徐秀成結為夫妻,兩個人一邊幹農活,一邊想如何能走出貧窮,創出一條發家致富的道路。1992年,夫妻二人帶著三個孩子來到縣城打工,夏天的時候丈夫做技工,她揹著孩子做壯工;冬天,天氣冷了,她就開始賣瓜子、蔬菜、水果。過了小雪,就開始收購牛羊皮,販往河北唐縣等地。她夫妻二人靠著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用7年的時間,一共攢了6萬元積蓄。1999年,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街上貼的“退耕還林、大力發展畜牧業”的標語,她們夫妻二人商量著用積蓄共買了80頭生產母牛,從此走上了養殖生涯的道路。因為沒有圈舍,她白天放牧,晚上和丈夫輪流看牛。整整度過了三年時間,2003年,透過借高利貸在南移民村建起5畝大場地,為了節省飼草飼料,每年開春,她和孩子們把牛趕到沒有人煙的地方放牛,早上五點背上乾糧,帶上水壺,晚上9點再回到住的土窯周圍,不管刮多大的暴風雨,每天和牛在一起,整整度過了16個春秋,就靠著這樣吃苦耐勞的精神,xx得到右玉縣領導的讚揚和老百姓的信賴,她被選為兩屆縣人大代表,多次獲得市、縣“勞動模範”、“三八紅旗手”和省“脫貧致富的領頭雁”、“經濟人資格證”等。

  歷經坎坷,不忘初心壯大養殖規模

  從最初的80頭牛生產母牛,在2008年發展到300多頭,她們全家人高興的無法形容。2008年5月,註冊資金120萬成立了合作社。因圈舍擁擠,秋天在徐村南灘又建起佔地面積100畝,4000多平米圈舍,憑藉她們的養牛技術和母牛的繁殖能力,2012年發展到800多頭牛,安排本村及周邊貧困村貧困人員和閒散30多人。2012年秋天開始,又擴建圈舍5000多平米,冬天800多頭牛需要大量的時草時料,因資金不足,擴建圈舍靠貸高利貸建設,透支200多萬,建起新的圈舍。合作社的不斷壯大,得到上級的充分肯定,在2013年被評為“朔州市第十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13年4月,她的兒子因小時候得過肺膿腫,因多次感冒咳嗽咳斷了毛細血管,在北京重病監護室住了40多天,花費了50多萬,又因風大刮斷牛場的電線,連電三次打死30多頭牛,大車撞到牛群裡連傷帶死15頭牛,五號病突然來臨,死了600多頭豬,小牛犢30多頭,大牛50多頭,在山上放牛因大暴雨摔死20多頭,買回100多頭快要出欄的育肥牛,受到了五號病的影響,又餵了8個月才出的欄,連利息帶時草時料整整賠了70萬。面對艱難險阻,她們靠著頑強的毅力,永不放棄的精神,終於挺了過來。近幾年合作社的高利貸基本已經還完,信用社的貸款因為無法償還利息,把牛場和住房房本全部抵押。2017年,合作社加大註冊資金,達到1600萬。目前現存欄肉牛70多頭,繁殖母牛80多頭,肉羊1500只,繁殖母羊300只,種燕麥草1000多畝,玉米草100多畝,黃芥、苦蕎、高粱1000多畝。牛羊糞便上在地裡,種草,雜糧,既保護了生態環境,育肥土壤,提高了飼草、雜糧的產量,成為右玉縣種植、綠色迴圈養殖牧廠。

  帶貧致富,勇當鄉村領頭雁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創業19年來,她經歷了無人受過的艱心,無人受過的困難,她不忘初心、堅持創新,雖然困難重重,但沒有影響到她帶動周邊婦女大力發展養殖種植的信心,反而更是起到了鼓足他們創業和脫貧致富的作用。其中,多多養牛合作社被朔州市婦女聯合會評為“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並積極發揮現代科技示範作用,在帶動周邊農村婦女增收致富起了很好的效果。

  養殖場在新技術、新品種、新設施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生產經營效益良好,並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在同行業處於領先地位,並對廣大農村婦女進行了各類培訓6期,學員都已掌握養牛、養羊等科學技術,成為了熟練的養殖、種植能手,在19年的創業發展中,共帶動了560多戶農戶發展養殖業和種殖業,增加了他們的副業收入,個個都高興的合不上嘴,合作社還積極申請了貸款和縣裡的有關輔助資金,不斷提高基地、養殖、種殖、加工、培訓、示範作用,帶動更多的農戶發家致富奔小康,為實現中國夢做出她們的貢獻。

  激流勇進,發展自身服務社會

  從2018年到2020年,全縣肉牛、飼養量達20萬頭,肉羊飼養量達100萬隻,土地資源豐富,牧坡廣闊,發展養殖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建設上規模、上檔次的養殖場,以龍頭企業帶動千家萬戶分散的家庭牧場,以高科技含量和優良的牲畜品種及機械化的養殖取代傳統落後的餵養方法。這樣才能將畜牧業產品打到省外,衝出國門,走向世界。

  透過第十二期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的培訓學習,xx在種植經營管理上更是受益匪淺,下一步她決定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的號召,向生態羊生產鏈發展,政府對養殖戶有些優惠政策和扶持,更是鼓足了擴大養殖規模的勇氣。計劃新擴建羊舍20000平米,購優種母羊2000只,肉羊1600只,建屠宰車間300平米,吸收閒散勞力50多名,把她場的牛羊發展成為綠色無公害肉類,屠宰、加工、分類打入全省各個超市,成為右玉縣一個強大的支柱產業,為建設生態好產業優人民富的美麗右玉作出新的貢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