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綠色學校的自評報告(精選9篇)
建立綠色學校的自評報告
環境教育對於社會與個人的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建立綠色學校的自評報告(精選9篇)供大家參考!
建立綠色學校的自評報告1
環境教育對於社會與個人的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因此我校積極開展環境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把“立足學校,擴充套件家庭,服務社會”作為開展環境教育的基本模式,並提出了“文明、節約、關愛、和諧”八字綠色方針,讓環境教育深入課堂、深入生活,師生同樹綠色理念,實施綠色教育,促進人與環境的相融相和與健康發展。
一、營造綠色環境,實施人文教育。
陵陽中心小學座落於舉世聞名的陵陽河文化遺址北側,始建於1956年,1996年正式搬遷到此。學校佔地64畝,總建築面積43290平方米。現有21個教學班,在校生968名。現有教職工66人,其中專任教師48名,市縣級骨幹教師、教學能手20人。
學校在上級的領導與指導下,學校緊緊圍繞“崇文尚德,以德立校,特色興校”的辦學理念,確立“崇尚科學,追求真知”的校訓、“民主合作,奮進創新”的校風、“平等寬容,和諧互助”的教風、“善思好問,愉悅體驗”的學風,先後榮獲“市級規範化學校”、 “日照市優秀家長學校”、“縣級課堂教學示範校”等近30餘項榮譽稱號。
二、建立綠色學校,豐盈學校內涵
(一)健全組織機構,提供物質保障。
環境教育利在當代,功在千秋。學校重視環境教育,把建立綠色學校納入工作日程。成立建立學校組織機構,由校長任組長,做好學校環境教育工作的規劃與實施,並按計劃一步步展開工作,明確任務,責任到人,保證了環境教育在決策、師資、設施和經費上沒有後顧之憂。在全校形成了校長親自管理,分管人員具體操作,全體師生齊動員的良好教育局面。
(二) 專題培訓學習,提升教師認識。
為了加強師生對環境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提高環境教育的效果,我校透過組織的環境教育專題全體教師進行培訓,從中學到了必要的環境知識和開展環境教育的方法,從而在全校範圍內普及環境教育理念,使學校的每一個老師對環境教育的認識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和發展。
(三)校園環境典雅,文化環保相融。
學校佈局合理,校內綠樹成蔭,幽靜恬美。學校注重綠化、美化、淨化建設,校內景觀樹木近千株,綠化面積達5千餘平方米;校園文化建設格調高古,兩座校園雕塑昂揚向上,藤蘿景觀翠綠如蔭;植物園樹木、花草依時令生髮,成為學生實踐活動的樂園;家鄉文化牆彰顯家鄉歷史悠久燦爛,環保牆展示藍天碧水美好願景;學校的兩條主路——尚德路、崇文路,古樹遮日,意韻雋永;教學樓內名人長廊、經典階梯時時啟智、處處育人。形成“兩塑、兩牆、兩路、兩壇、一園、一架”的校園景觀格局。
(四)、開展環境教育,提高學生素養。
1、重視學科教學,滲透環境教育。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因此我們把環境教育與各學科課堂教學相結合,根據各學科的實際特點,挖掘環境教育結合點,把環境教育與教學目標有機結合、有效滲透。比如在語文課中,《春天來了》、《美麗的小興安嶺》、《海底世界》、《只有一個地球》、《桂林山水》、《鳥的天堂》等課文,聯絡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數學課中,學生收集身邊的環境資料,並把它們改編成數學問題進行解決,如“家庭日均使用垃圾袋的統計”、“小區月用電量的粗略計算”、“一億張紙有多厚”等,透過這樣的學習,即提高了學生的環境意識,同時又培養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思品課中,讓學生走進動植物的世界,培養愛護動植物的習慣;科學課中,老師介紹自然現象、各種動植物形態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瞭解大自然;美術課指導學生繪畫,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2、誦讀文化經典,感悟綠色之美。學校結合新教育實驗中的兒童課程,進行“晨誦、午讀、暮寫”活動時,要求每班學生每天堅持利用早、中、晚各時段的活動中,找尋意境優美之詩詞,進行誦讀、描繪,從中體驗環境之雋美。如學生從《春日》、《詠柳》等膾炙人口的古詩中體會到春天的美好,萬物生長的快意,明白了擁有一個和諧環境的重要性,從而懂得關愛身邊的一草一物。在 “地力之生物有大數,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則常不足”語句中,明白資源的有限,懂得珍惜資源的重要,學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3、課外豐富多彩,行知環境教育。環境教育不僅滲透到各科的日常教學中,而且貫穿於系列的第二課堂活動中,學校充分利用“植樹節”、“地球日”、“世界環境日”、“無煙日”、“衛生示範周”、“文明示範周”、“主題活動月”等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定期舉辦環保書畫比賽、綠色校園黑板報、手抄報設計比賽,以及徵文、演講等比賽,這些活動順利有效開展,反映了師生們有良好的環境意識,大大促進了學校的環境教育工作。
(五)開展節能活動,倡導綠色工作。
1、開展回收活動,回饋班級建設。節儉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做為當代的學生更應傳承。“取之有度,用之有節”這個道理學生明白不難,但更重要的是讓其付之行動,為此學校要求每個班級為單位,進行日常垃圾分類、收集舊報紙、撿拾飲料瓶桶等活動,其收入用以班級購買圖書;實行圖書、文具、玩具漂流或捐贈活動,讓學生把自己讀過的書籍、不用的文具、玩具進行二次利用,充分發揮其效用,讓學生體驗變廢為寶,節約能源節能過程與意義。
2、實行節約辦公,倡導綠色工作。學校積極開展節約辦學,做到物盡其用,倡導綠色工作。學校在水、電使用等方面採用層層落實責任和環境教育相結合的辦法,總務處制訂有節水、節電措施。除正面引導學生珍惜資源外,公共場所的水電使用由後勤專人負責,教室的水電使用由各班指定專人負責,明確責任,落實到人,使水電的浪費大幅度減少。教師提倡綠色辦公,多使用電子文稿,做到雙面用紙;合理使用電器,做到人走燈關、儘量少開空調、節約用水等,這些綠色行為,節約學校辦公費用。
(六)、探究環境問題,經歷感同身受。
1、校外環境探究,宣傳環保意義。學校組織學生開展《陵陽河汙染源》調查,同學們用行動研究的形式,透過實地觀察、訪問、實驗、思考、做方案、提建議等方式,深刻感受到環境保護的意義。在學校老師的帶領下,成立了由四、五、六年級學生組成的課題活動小組,經過細緻的討論,師生共同制定出了課題活動計劃和方案;小組的同學實地考察,調查汙染的程度。經過實地考察,小組成員親身體驗受到汙染的嚴重性。他們寫觀察日記――我們一定要愛護環境,環境才不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接著採訪附近居民對河水汙染的看法,並整理所收集的意見。小組成員寫出活動日記,整理出活動的小結,並將資料整理後向學校、社會宣傳,加強全民的環保意識。
2、校內製度規範,做到身體力行。學校制定文明禮儀條規和衛生公約,落實“ 一衛、兩崗、三無、四淨”制度。“一衛”指綠色小衛士,負責檢查個人衛生;“兩崗”指文明言行監督崗、環境衛生監督崗;“三無‘指室內外無一片紙屑,無一人說髒話,無一人打架;“四淨”是指手、臉、頭髮、衣服乾淨。實行督查員制,督查亂扔紙屑、垃圾和說髒話、互相追打的等違紀同學,做到“兩帶”“四勤”“八不”。兩帶指帶手絹、帶廢紙袋;“四勤”指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髮、勤洗澡;“八不”是指不喝生水、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不到垃圾、不破壞綠化、不損壞公物、不說粗話、髒話、不帶廢物品(早點盒、零食袋)進校園。透過一系列的規章制度,讓學生形成衛生意識、環保習慣。
(七)活動提升行為,行為養成習慣。綠色代表的是純潔、環保、健康,綠色教育就是要強調培養學生的純潔心靈、文明修養和高尚情操,養成關注、保護、完善人類生存的環境意識、能力和行為習慣。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學校主要透過社會活動、環保小組活動和少先隊活動三個方面的綜合實踐來培養和提高師生的綠色行為。
1、定期服務社會,宣傳綠色行動。學校定期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潔淨校園環境”活動。每年的“環境日”都組織學生對校園進行大掃除,做到室潔角淨;隨時監控學校周邊環境衛生情況,發現髒、亂、差及時組織學生進行打掃,並向附近居民提出建議,透過活動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經過長期努力,環保意識都內化為同學們自覺的綠色行動。
2、環保小組跟進,室潔園淨花紅。精細校園花草樹木的管理,按區分班管理,負責平時的衛生整平、澆水護理等,透過學生辛勤的勞動,做到草青樹綠花紅。當校園櫻花盛開之時,熱烈的粉紅色便溢滿校園,樹下留下了學生賞花的身影。不久那一樹鮮紅明淨的櫻桃便俏立枝頭,從末出現折花摘果現象。校園裡,綠色小衛士檢查校園,看看地面是否乾淨,提醒同學們說話走路輕點,使全校學生養成了講衛生、不隨地吐痰、扔垃圾的好習慣,養成了彎腰撿紙的行為,保證了校園的整潔、安靜。
3、同步主題活動,內化環保意識。少先隊根據工作計劃,在每年的世界地球日(4月22日)進行“地球媽媽我愛您”、每年的世界環境日(6月5日)“低碳節約小公民”、每年的世界糧食日(10月16日)“收穫的快樂”等主題活動,並透過演講、畫手抄報等形式倡導學生綠色行為,內化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校園綠意無限,師生共享健康。
經過不懈努力,全校師生在時刻牢記“文明、節約、關愛、和諧”的綠色行為,學校的育人環境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教師隊伍積極開展環境教育,學生視校為家,養成了良好的環保行為規範,自覺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保持校園的美化、綠化與淨化。同學們已經把節水、節電、惜糧,回收可利用資源作為一種自覺的行為,並且不時的提醒身邊的人,使他們也認識到浪費資源的可恥。從而增強了師生的環境意識,行知環保行為,培養了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良好的文明行為,提升了學校的辦學質量。校園內教育、人文、知識、綠色如空氣一樣,瀰漫於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總之,學校已達到建立市級綠色學校的標準及要求,特提出申請參加第六批市級綠色學校的評審,歡迎各級領導專家到學校指導與評估。莒縣陵陽中心小學20XX.4
建立綠色學校的自評報告2
一、學院概況
XX是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面向全國招生的公辦全日制綜合性普通高等學校,現有在校生5300人。學院隸屬於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建校歷史五十餘年,學科涉及文、管、農、工等應用領域,畢業生遍佈全國各地,素有“管理人才的搖籃,科技專家的沃土”之稱。全院共有教職工363人,其中專任教師178人,含省級學術帶頭人7人,副教授以上職稱教師87人,雙師型”教師54人,具有註冊執業資格的教師8人。學院佔地1900畝,建築面積20.3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7億元;辦公樓、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公寓樓、餐飲樓、俱樂部、產業化教學基地群、標準化田徑運動場、商業服務中心等設施一應俱全、功能齊備;各類實驗室、標本室55個。建有電視衛星接收站、外語小電臺和校園資訊網。圖書館藏書21.8萬冊,電子讀物3.93萬種。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學院形成了人才培養基地化,合作辦學國際化,校企一體、雙元制教學,校農合作、產學研緊密結合,教科農工貿一體化,模擬模擬教學,多種形式辦學,與就業准入制度接軌,畢業生就業率高等特色和優勢。已跨入全國高校600強行列。
二、工作開展情況
我們的目標是:不但要成為環境保護、環境治理和綠色農業生態示範區,綠色食品生產基地,而且還要成為環保知識教育宣傳基地,為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做出更大的貢獻。
(一)組織管理學院領導十分重視綠色學校建設工作,從20XX年開始就制定了綠色學校建立工作方案,成立了以院長為組長,教務處、專業系、學工團委、辦公室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併成立了宣傳教育、課內教育、課外教育、環境建設四個工作小組,分工負責組織綠色學校的建立工作。同時,為了保證建立工作的順利進行,透過培訓、派出學習等多種形式對員工進行培訓。20XX年10月份結合學院實際,進行了ISO14000環境管理國際標準認證工作,對相關人員進行了有關環境、環保等方面知識的學習,目前,此項工作已透過初審。
(二)課內教育
1、開設選修課全院公共選修課中開設《可持續發展理論與實踐》、《農業生態與環境保護》、《綠色食品管理與生產技術》等課程。
2、課內滲透在全院各專業公共基礎課中滲透環境教育內容,在《思想品德修養》課第九章(追求高尚人格)的第一節(道德品質的形成與作用)中滲透“保護環境”等內容;在《鄧小平理論》課中第三章(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戰略)的第五節(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中滲透“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和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等內容。在《經濟學原理與農村經濟》、《農村經濟》、《農業經營與管理》等課程中滲透“農業資源管理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等內容。在《園林植物環境》、《園林綠化》、《旅遊地理》、《農村政策法規》、《花卉學》、《作物栽培學總論》、《植物保護學通論》、《家畜環境衛生學》、《農業生物技術》、《藥用植物栽培學》等課程中滲透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環境教育的意義、作物生長與環境條件、農業自然資源和可持續發展等內容。
3、班會課各班級定期在班會課中專題或滲透環境教育內容,加強對學生的環境教育,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
4、環保實驗操作技能培養種植類專業在實驗中滲透環保內容,注重在相關實驗中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具體表現在噴霧器的使用、肥料鑑別實驗、作物病蟲害的防治、野生植物標本的採集、土壤剖面觀察等項實驗中。
(三)課外教育
1、成立課外活動小組。學院團委組織成立了3個環保課外活動小組。分別組織了植樹、節約用水實踐周、保護環境主題教育會、環保知識競賽等活動。課外小組活動要求定期、定內容、定輔導教師、定地點。
2、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環保科普宣傳活動。黨辦、團委、德育教研室共同進行組織,採用廣播、板報、徵文、宣傳畫、講座等形式,開展環保主題教育活動。
3、環境教育與團隊活動相結合。每年組織教師及學生參加牡丹江市、寧安市組織的春秋兩季植樹活動,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精神,也使學生受到了熱愛環境、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
(四)環境建設學院將環境育人納入學院的四育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方針之中,並已付諸實施。
1、校園綠化美化多年來,共植樹60多個品種36000多株,種植草坪1.2萬平方米,覆蓋13萬多平方米,佔可綠化面積的100,實現了多年來裸露地全部進行軟硬覆蓋的目標,另撥出3萬平方米土地作為環境保護和綠化美化的園林、風景林、豐產林苗基地,近幾年,每年用於環境建設方面的投資均在20萬元以上,為環境建設任務的落實提供了保證。
2、開展ISO9001國際質量標準認證和ISO14001環境管理國際標準認證工作為實現教學質量管理、環境管理工作與國際接軌,達到標準化的規範,也為滿足專業實訓的需要,學院與北京世標認證中心聯合,於20XX年10月份開始進行ISO9000國際質量標準和ISO14000環境管理國際標準認證的準備工作,並於今年5月末通過了ISO90001:20XX國際質量標準認證,通過了ISO14001:20XX的環境管理國際標準的初次稽核。這標誌著學院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及服務質量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環境建設也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3、制訂校區環境保護辦法學院針對實際,制定了校區環境保護法,對產生的煙塵、異味、噪聲等汙染行為及對衛生的不規範行為進行有效制止,並採取防汙治汙措施,多年來,共消滅小鍋灶200多個,集中鍋爐房,採用符合國家防汙標準的鍋爐,保證了校園內空氣清新,取締校園內的遊戲廳及不規範的經營行為,保證了校園環境的健康有序。
4、定期進行衛生清掃對校園的衛生堅持經常清掃,保持校園乾淨、教室整潔、食堂衛生符合標準、廁所清潔無味,並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能回收再利用的進行回收,不能回收利作的進行集中處理,保證了校園內的潔淨。
三、工作成果
多次獲得區、市級綠化先進單位稱號;城市園林綠化甲級單位、市級綠色學校、省級綠色學校、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精神文明單位、精神文明標兵單位,省級庭院綠化先進單位、省級甲級庭院綠化先進單位、省級花園式單位、省級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省級精神文明單位。透過多年的努力,學院的環境建設逐步提檔升級、學生的文明程度逐漸提高,營造了優美、文明的育人環境,為學院更大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培養優秀人才創造了優越的條件。但是,仍存在由於資金方面的限制使環境建設檔次不高,地處村鎮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學生環境意識還需進一步提高等不足和不利之處,我們今後還將進一步努力,加大育人環境的建設力度,加快學院的建設和發展,使學院早日成為環境一流、學風一流、師資一流、管理一流、質量一流、特色一流的職業學院。
建立綠色學校的自評報告3
一、學校簡介
邵陽縣巖口鋪鎮中學肇始於1932年,其前身是“民國立勝鄉小學”。解放後,在原校址建起一所完全學校;到七十年代初,中小學分離,更名為“邵陽縣第十一中學”;1984年改為“邵陽縣第四職業中學”;19xx年,改為現名“xx鎮中學”。2004年,因為老校區地域狹窄,政府規劃選址、多方籌資建設新學校;2009年新校建成並順利完成搬遷;2010年2月,原皇安寺中學合併於巖口鋪鎮中學,是此,巖口鋪鎮中學成為巖口鋪鎮唯一一所農村寄宿制初級中學;2011年建立為省級合格學校,此後學校還陸續獲得了全國文明校園、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園、湖南省生態文明校園、湖南省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示範點、邵陽市關愛農村留守學生示範學校、邵陽市校園文化建設示範學校等十多項殊榮。
二、綠色學校建立階段成果
巖口鋪鎮中學老校區雖然師生為了改變環境作出許多努力,但都收效甚微。搬遷至新校區後,透過近十年的改造,特別是近五年來,學校的自然環境、教育、文化環境品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為了加快學校環境建設,我校在建立綠色學校的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加強領導,完善組織。
領導小組
組長:劉勇偉
副組長:羅劭蕾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發展改革與規劃處,主要負責與上級部門的聯絡對接工作,協調處理綠色校園建立過程中的有關問題。
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袁湘軍 楊勁松 唐明飛 胡慧利羅小剛畢鋒羅苗苗 夏欣 孟劍軍
辦公室主任:孟劍軍
我校領導非常重視環境教育,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建立綠色學校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學校環境教育工作。從人力、物力、財力給予環境教育以保障,有力地推動了學校發展。同時,每學期學校工作計劃中都有開展環境教育的具體要求,“綠色環保”教育主題也列入德育工作計劃之中,國旗下的講話開展關於綠色學校建立的具體內容。師生透過認真學習,明白建立綠色學校的重大意義,明確了各項指標的具體要求,並以較大的熱情投入到建立綠色學校這一活動中。
2、創設一流校園環境。
近年來,我們抓住國家重視環境保護的機遇,把建立平安校園和文明學校,跟建立“綠色學校”有機結合起來,整體規劃,以淨化、美化、綠化為原則,對校園佈局重新進行設計,對校園區域性設施進行了有效改造。使校園基本建設與綠化建設上了新的臺階,使環境教育真正納入到學校各項工作中,把環境教育引向深入。同時,我們加大了校園綠化的力度,校園綠化面積達17000多平方米,校園綠化覆蓋在40%以上。現在,我校校園佈局合理,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已自成體系。學校每日的衛生檢查和嚴格的通報制度,讓美麗的校園保持潔淨。校園整潔漂亮,為育人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3、注重學科教育滲透環境教育。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在各科教學中,我校教師結合各學科教學,使環境教育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
第一,我們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環境教育教師隊伍。積極進行建立綠色學校知識、資訊培訓,建設骨幹教師隊伍,把環境教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之中。
第二,我們要求語文、數學、地理、生物、美術等學科教師,把環境問題與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各專業知識的同時,對環境科學的基本原理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使教師成為我校環境教育的主力軍。現在,全校已形成了多學科、多角度地滲透環境教育,人人參與環境教育的良好局面,同學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也明顯增強。
第三,我們把日常班級管理定為滲透環境教育的有效渠道。規定每學期組織一次以環境教育為主題的班會課。在班會課中老師開設小型的專題講座,如節約用水,保護野生動物,減少白色汙染等。透過專題知識的學習和活動的開展有效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自覺的環保行動。
第四,在新課程的實施中,建立健全學校綠色管理機制,人文關懷教師的發展,關注學生終身發展。形成了師生、家長和諧的交流氛圍。從而在學校、家庭中,在教師、家長、學生之間營造相互善待,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援的氛圍。為了及時溝通學生學習、生活情況,學校還安裝“校園熱線電話”,方便教師與學生家長的聯絡,學校和家長之間的關係和諧了,學校與家長之間的“牆”也逐漸拆掉了。
第五,讓愛學習、愛讀書成為巖口鋪鎮中學的文化特色。學校利用80多平方米的學生閱覽室,開展課外閱讀。學校2019年對圖書館花費2萬多元經費對原有近3.2萬冊圖書重新整理,篩選出2.6萬冊圖書,確保學生入館閱覽的質量。同時還建立了班級書庫,並發動家長和學生一起讀書。透過固定的閱讀時間與流動相結合的方式,組織並指導學生閱讀,適時反饋,交流、彙報心得,提高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質量,也逐步養成學生閱讀的習慣。
建立綠色學校的自評報告4
一、學校簡介
1、我校始建於1969年2月,校名為鄒樓學校,屬村級學校,1987年7月更名為慎水鄉第二初級中學,當時只有6個教學班,1994年8月開始擴招,到19xx年增為12個,2004年6月,學校又再次更名為正陽縣實驗初級中學,教學班增至為17個,在校生數由建校時的87人增至為現在的1800餘人,學校生源除本學區外,還吸納了周邊鄉鎮的學生。
2、學校現有教職工89人,其中高階教師11人,一級教師36人,中高階職稱佔總人數的52.8%。在整個教職工隊伍中,具有本科學歷的27人,其餘均為專科學歷,學歷達標率100%。另外,有3位同志被國家基礎教育司外語教研中心聘為中心教研員,16位同志被縣教研室聘為學科帶頭人,縣級及其以上級骨幹教師21人,省級模範教師2人,市級優秀教師7人,縣級優秀教師16人。
3、學校佔地面積37畝,擁有教學樓一棟,住宿樓2棟,食堂1棟,花池4塊,讀書林1塊,草坪1塊,綠化面積近15畝,建有無塔供水裝置2套,能夠充分滿足寄宿學生的用水需求。
二、活動開展情況
1、為了使建立“綠色學校”工作正常有序地進行,學校專門成立了建立“綠色學校”領導小組,校長兼黨支部書記彭運海任組長,副校長韋金龍、肖才中、陳海建任副組長,李立事、張平、葉衛東、石廣友、魯學明、劉新建、張曉東、楊海軍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李立事任辦公室主任。
2、學校相繼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A.政教處制定了《班級量化考核細則》,從紀律、衛生兩個大方面對學生在環境保護上加以制約,充分利用班會、升旗儀式、電視直播、宣傳欄等宣傳形式,對學生進行環保知識教育,鼓勵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養成一個講衛生,爭當環境衛士的良好風氣。B.充分發揮學生會、團委的特殊職能,利用學生會成員、共青團員的模範帶頭作用,以點帶面,影響、帶動其他學生,增強環保意識。C.教導處制定課堂教學環保教育實施方案,從設計教案組織課堂教學入手,根據各科課程的不同特點,在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必須滲透環境保護教育,以加強學生對環保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提高環保意識。
3、規章制度的落實情況。A.政教處加大對教室、寢室、食堂衛生區、廁所的衛生檢查力度,勤檢查,勤評比,評比結果與班主任津貼、班主任評先掛鉤。B.學生會和團委成立文明糾察隊,建立白色汙染清除組、綠化組、汙染調查組,就學生中出現的有礙環境保護的言行,加強監督,發現一例,電視曝光一例,以消除破壞環境衛生的不良行為。C.教導處在檢查教案及課堂教學常規中,重點查是否設計、滲透環保知識,否則,視為該教案不合格,該堂課不成功。
4、學校設立固定的環境教育宣傳欄,把有關環保方面的報刊、雜誌、宣傳畫等進行張貼,讓學生了解、感受環保知識。
三、學校目前環境狀況
1、透過宣傳、學科滲透,師生的環保意識增強了,清除“白色汙染”成立師生的自覺行動,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只要看到校園內任何地方有紙屑、廢塑膠袋等雜物,都會自覺地撿起來扔到垃圾箱中。
2、教學樓或寢室樓樓道、走廊道的環衛標語、警示牌,時刻提醒同學們要保持環境清潔,起到了警示牌的感召力。
3、校園內環境幽雅,一年四季花香不斷,美麗的鮮花、清脆的草坪令人賞心悅目,挺拔的樹木給人以自信……,師生在這充滿詩情畫意的環境中學習和工作,心靈得到淨化,智慧得到啟迪,情操得到陶冶,既有益於身心健康,又能得到文化上的薰陶、精神上的享受和體力上的調劑,從而振奮高昂的工作、學習熱情。
4、教室內窗明桌淨,地面無灰塵紙屑,寢室內地面整潔,衣被疊放整齊,生活用品擺放有序,同學們養成了在教室、寢室內等公共場合不大聲喧譁,不隨地吐痰的好習慣。
5、食堂實行微機刷卡售飯,操作間、加工間、燒火間、更衣室、儲藏間嚴格分離,食品包管妥善,餐具定期消毒且分類擺放,內外地面乾淨整潔,環境幽雅,可大大增強同學們食慾。
6、廁所做到每天打掃、沖刷,同學們自覺做到大小便入池,地面清潔無手紙汙物,定期噴灑藥水,防止蚊蠅等有害昆蟲孳生。
7、自覺節約用水用電。同學們能夠自覺做到人在水電為己用,人走即關閉電源開關、水龍頭,切實提高水電的利用率。
四、今後的思路
學校每年根據財政情況,堅持“分塊規劃、逐年綠化”的原則,合理規劃、綠化校園,走花園式學校之路,讓校園春色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讓師生更多地去感受大自然的那份溫馨。
1、在中心路西側建一條百米文化長廊,設閱報廊、書法廊、師生作品廊、討論交流廊等。
2、將實驗室門前的小樹林修建成休閒讀書場所,砌成石桌、石凳,供同學們讀書、休閒。
3、將教樓前的兩處草坪進行改造,建成兩個圓形花壇,砌上鵝卵石崎嶇小經,提高藝術品位。
4、將在新建成的食堂前建一處小型花園。
建立綠色學校的自評報告5
富家小學在上級主管部門領導下,對建立“綠色校園”,推動社會環保工作非常重視。從校長到教師、學生自上而下,齊抓共管,收到了可喜的效果。在建立“綠色校園”過程中,提高了全校師生的環保意識,而且,促進了學校的環境衛生工作的開展,使學校環境衛生得到各級領導的好評。
我們的具體做法:
一、近年來,我校對建立“綠色校園”工作的領導,校長親自部署,將環境教育列入校工作計劃。
教導處、後勤、班主任、科任教師、學生會、共青團等,帶動全校開展建立“綠色學校”工作,促進校園衛生工作和綠化環境工作的開展。首先,校長本人利用行政會議、全體教師會議進行環境教育;其次,各學科教師充分利用學科教學特點,對學生進了環境教育滲透、組織校園活動,滲透環境保護,環境衛生的教育,我們在學生會成立校園環保組織“綠色使者”,他們以身作則。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開展課間保潔活動,舉辦環保徵文活動、主題實踐活動,愛惜糧食、節約用水、電、紙張等。形成自上而下的環境教育和校園環保、衛生工作隊伍,有效地提高全體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學生的環保行為習慣,全面落實《體育、衛生工作條例》、《全國環境教育行動綱要》等項方針政策。
二、學校的環境教育、衛生、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
全校師生自覺養成愛護校園環境,文明衛生的行為習慣,環境保護工作深入人心,形成制度化。
1、學校將環境教育內容列入議事日程,要求全體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創新,積極地貫徹落實黨的'可持續性發的方針政策;
2、校長在周立會上定期對全校師生進行環境教育,不斷地把環境教育貫穿在課堂中;
3、倡導全體教師對學生環境教育,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學生“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行為習慣;
4、加強對新生的環保教育,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各種環保活動;
5、校園廣播、牆報定期宣傳環保知識;
6、各班值日生做到每日一次搞好教室衛生;
7、學生會對全校的環境衛生進行多次檢查、評分、登記,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建立綠色學校的自評報告6
一、建立完善的領導小組
自20xx年以來,學校就提出建立綠色學校的倡議,組建了以校長王全民位組長的領導小組,成員有學校的領導班子及各班的班主任。並制定了建立計劃,四年多來,我們每期都有建立計劃、建立活動和建立總結。
二、把環境教育融入到德育工作及各科教學之中
我校每學期制定的學校工作計劃、德育工作計劃中,都明確的提出環境教育的內容和措施,特別是我校近幾年來開展的“樹文明形象工程”明確提出:“做文明教師,當文明學生,創文明班級,建潔美校園”。在開展文明形象工程的基礎上,我們又開展了建立“十無”校園活動,即:地上無紙屑,牆上無印跡,桌內無雜物,桌面無塗刻,室內無垃圾,窗臺無積灰,花區無雜草,飯菜無亂棄,語言無髒話,資源無浪費。確保環境教育滲透於德育之中。
在學科教學在中,我們學校的各科任課教師都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特別是王曉瑞老師的地理課,崔繼紅老師的生物課,張亞紅老師的英語課,焦紅梅老師的語文課等,在環境教育方面的教育最為突出,他們能夠充分利用學校的多媒體和寬頻資源,聯絡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並經常組織學生參加校外活動,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高尚情操。
三、搞好學校綠化工作
我校歷來把學校綠化工作當作學校的一件大事來抓,有高群花老師專人負責花草的移植和修剪,各個班級分有綠化區域,每天定時做好綠化區域的環境保護和花草的保養工作,學校定期組織檢查落實。每年冬季都要對凍青、月季等花木進行修剪和移植,培育優良、名貴花木,進行澆水、施肥,不斷擴大綠化面積,如今學校的綠化面積已佔學校可綠化面積的90%以上,實現了“四季有化,四季常青”。
四、搞好環境衛生。
的環境衛生是學校的文明程度有力體現,是學校精神面貌的象徵,我校的環境衛生實行每天定時打掃和不定時保持相結合的方法,學校的衛生區域分到各個班級,每個班級也有明確的分工,有保潔小組,如果發現費紙或雜物在清潔區超過兩節,學校政教處就要對班級衛生評分進行扣分,政教處每週要對各個班級的衛生工作進行總結、評分,如今,學校的全體師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無論什麼時候走進校園,始終感覺到的是清潔和優美。
1、五、組織學習,開展活動
1、自我校計劃建立綠色學校以來,校長親自帶領負責此項工作的負責人多次外出學習。我校也多次組織教師和學生學習環保知識,進行環保知識講座。要求各個班級定期開展有關方面的主題班會,以增加全體師生的環保知識。
2、介紹環保書籍,增強環保意識
學校先後向學生介紹了一些有關環保的書籍,如《保護環境隨手可做的100件小事》、《保護母親河》、《人類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等書籍,利用集會、班會、手抄報、課外活動等形式告訴學生廢電池、塑膠袋,一次性飯盒、筷子等東西對環境的危害,介紹瞭如今世界環境和我國環境狀況,使他們清楚的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現在,一次性用品在我們的學校根本就看不到。
3、開展徵文活動
為認真落實環保工作,同時響應上級的號召,我校開展了以《可持續發展》、《保護母親河》等為主題的徵文活動,目標任務下達到班級和語文教師那裡,要求每一個學生,每一個語文教師都要以這個主題認真做好文章,要在作文或週記中體現出來,要精選一些優秀的作文進行展評,學校也要向上級選送一些優秀的文章參評,如:以《保護母親河》為主題的徵文活動中我校向縣團委選送了40餘篇優秀作品,在市環保局、教育局組織的“美麗地球—我們家園”美術徵文大賽中我校有3名教師獲輔導獎,30餘名學生獲獎,同時我校獲優秀組織獎,在環保教案評選中,我校報送八篇,有三人獲獎。另外,我們還據不同時期結合學校的活動,在各個方面滲透綠色環保的內容,結合每次讀書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
4、開展演講比賽
學校利用學生比較喜歡的演講形式,以環保方面的內容在班級、學校開展了一系列的演講比賽,同學們在演講的時候,聲情並茂,興趣盎然,不僅豐富了生活,同時也瞭解了環境保護的意義和重要性,增強的環保意識,表白了自己的環保決心。湧現了一批演講能手,如:我校的司卓亞,李文淵等同學多次代表學校在縣、市演講比賽中獲獎。20xx年x月,我校學生李文淵代表縣環保局到市參加環保方面的演講比賽並獲獎。20xx年,我校學生司卓亞參加洛陽市舉辦的“可持續發展”演講比賽並獲獎,同時我校的兩名教師獲市級輔導獎。20xx年我校的潘音、呂夢菲等5名同學和1名教師還代表我鎮參加縣委宣傳部、縣環保局、教育局、縣團委組織的“保護母親河行動”演講比賽。
5、組建興趣小組
我校各個班級不僅組建有保潔小組,不定時保持環境衛生外,每個班級還有回收費紙興趣小組,回收塑膠瓶興趣小組,回收廢電池小組,保護野生動物小組,栽培花卉小組等,每天茶餘飯後,你就會看到各個興趣小組活動於學校的每個角落,他們不僅為環境保護做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同時也培養了勞動觀念,每個班級還把賣費紙、塑膠瓶的收入作為班費的來源。如今,在我們的校園裡,亂扔費物,浪費水電,毀壞花草的現象已經銷聲匿跡,花草叢中、綠萌場上不時有麻雀,野鴿互相嬉戲,為奼紫嫣紅的春天增添了許多生機。
6、開展植樹活動
每年我們學校全體師生都進行植樹活動,每個人都要種上一棵樹,養活一棵樹,特別是這兩年,我們學校的師生在公路邊、校園裡進行了大型的植樹活動,同學們還經常外自己親手種下的小樹澆水,確保小樹能夠成活。
7、開展校外實踐活動
每一個學期,我校都要開展多次的校外環保實踐活動,同學們走上街頭,進行環保知識的宣傳,進行費舊垃圾的回收。春天剛到,我們就組織學生到校外踏青,培養他們熱愛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操。夏秋兩季,我們組織學生到田間地頭進行禁燒的宣傳,同他們的家長簽定禁燒目標責任書,以保護環境不受汙染。兩年來,我們還組織了兩次放飛活動,同學把受傷的小動物透過自己的細心餵養,學校統一組織放飛。
建立綠色學校的自評報告7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保護環境,教育為本。幾年來,我校為了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科教興國的戰略,落實《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營造一流的育人環境,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各級環保部門的指導以及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扶持下,全體教職工同心協力,以爭創“綠色學校”為契機,加快精神文明建設的步伐,把環境教育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組織、計劃、人員、經費四落實。參與環境教育的師生從少數到多數,活動內容從單一到多樣;觀念認識從模糊到清晰;活動空間從學校到社會,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如今,我校有一個強有力的環境教育領導班子,有一支熱愛環境建設,積極參加環境教育和活動的師生骨幹隊伍,學校環境教育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形成了環境教育的特色。
重視環境教育,形成環保氛圍1、成立機構,計劃和方案的實施得以保障:
1、學校領導非常重視環境教育,把它作為工作的重點
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建立計劃和實施方案,並做好每學年、每學期環境教育工作計劃,做到有計劃、有活動、有成效、有總結。同時還成立環境教育領導小組,由教務主任和相關學科教研組長組成,具體執行領導小組制定的計劃,安排好活動,開展社會實踐,進行學術研究和經常性研討學科滲透等工作。幾年來,我校在環境教育實踐與探索過程中注意教學要素的建設,教育氛圍的營造,依靠一支熱心環境教育的教師隊伍,做到環境教育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
2、學科滲透,環境教育的主渠道
學校專門開設環保課程,但並不拒絕其他部門提供的環保教材,做到採用跨學科課程的教學法,推動了環境教育的發展。學科滲透教育是建立“綠色學校”活動的重點,因此我校由教務處牽頭組織各學科進行環境教育滲透,各學科根據各自的特點,積極在學科中開展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
3、成立興趣小組,張揚學生個性
為了培養學生環保興趣,生動活潑地開展環境教育,學校成立環境保護興趣小組,由一名教務主任分管,三位生物老師具體負責。環境教育不搞假、大、空,我們從身邊事說起,從小事做起,讓學生在喜聞樂見中接受教育。學校從平面綠化向立體綠化延伸,做到遠近高矮各異的多層次綠化景象。利用這個契機,對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綠化環境的教育,各班團支部包塊認養花草樹木,掛牌設崗,精心養護。初一、初二少先隊員也發出了"我們和小樹苗一起成長"的口號。學校因勢利導,引導了學生把興趣放到周圍環境的瞭解和認識上,從而培養了環保意識,增長環保知識。
4、雙管齊下,活動競賽並舉
學校透過專題講座、各種教學的滲透、社會調查、各種課外活動等,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和義務感,逐步養成為維護環境而約束自己行為的自覺性和與破壞環境的行為作鬥爭的勇氣。我校於每年都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有些同學以環境為主題,用小品、相聲等文藝表演形式,表達對生存環境的關注和保護環境的願望,達到良好的宣傳教育效果;各教研組、各年級也舉辦了各類專題教育活動,在初一年學生中開展“愛鳥周”活動;每年的3月12日,學校都要組織學生參加植樹活動;結合“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環境日”、“地球日”、“水日”等開展各種宣傳教育活動;開展“綠色生活行動”,提倡自覺節能節水,購買綠色產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膠袋,清除白色汙染,分類回收生活垃圾,拒食野生動物等。透過開展這些活動,使學生牢固樹立環保意識,促進學校環境教育的全面實施。我校把“環境教育”列入德育工作內容,狠抓環境課程,包括塑像、名人畫像和優美校園等物質空間層面,管理隊伍、評價制度和量化評分等組織制度層面,學風、教風、校風以及百高精神等文化心理層面,使之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效應。學校政教處、保衛處、團委會、學生會聯合制定了關於“環境教育”的一系列規範養成制度,在愛勞動、講衛生、護公物、守法律等方面加強學生的環境意識,充分利用國旗下的講話、團課、年級會、班會,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國情、市情、校情教育,積極營建“百高是我家,環境靠大家”的家園意識,以環境教育為突破口,提高新時期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同時將競爭機制引入意識的培養之中,在年級與年級、班級與班級之間開展各類評比:如實行衛生區班級輪值制,化零為整,責任到班;實行衛生評比,讓“流動紅旗”在教室重新飄起來;在初中部開展“植綠、護綠”競賽活動等,從而在全校範圍內掀起“綠化校園、美化校園”的熱潮。在這種潛移默化中,今天百色高中,人人以自覺保護環境為己任,人人以爭創“綠色學校”為目標,營造“花園式”校園,爭創“綠色學校”,是全體百高人孜孜以求的目標。
5、延及校外,輻射社群
我校多層次的環保教育活動,不僅僅侷限與校內,現已輻射社群,並形成一種制度。我校積極開展“綠色社群”聯建活動,以百色市城鄉路文化區為試點,動員社群內各路專家、人士各展所長,宣傳環境保護,出謀劃策;展示家庭節能節水好方法,推廣綠色產品,回收廢電池;開展的家庭廢物或閒置物品集中交流和扶貧幫困活動;種植“愛心樹”等。
成績只能說明過去,環保教育是學校科技教育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為此,我們將繼續努力為美化和綠化環境創造更好的條件。
建立綠色學校的自評報告8
一、生態與生態文明的內涵
三百年的工業文明以人類征服自然為主要特徵。世界工業化的發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達到極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態危機說明地球再沒能力支援工業文明的繼續發展。需要開創一個新的文明形態來延續人類的生存,這就是生態文明。如果說農業文明是“黃色文明”,工業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態文明就是“綠色文明”。
生態,指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與存在狀態,亦即自然生態。自然生態有著自在自為的發展規律。人類社會改變了這種規律,把自然生態納入到人類可以改造的範圍之內,這就形成了文明。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指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迴圈、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形態,它以尊重和維護自然為前提,以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宗旨,以建立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為內涵,以引導人們走上持續、和諧的發展道路為著眼點。劉驚鐸在其《生態體驗論》中把生態文明定義為從自然生態、類生態和內生態之三重生態圓融互攝的意義上反思人類的生存發展過程,系統思考和建構人類的生存方式。生態文明強調人的自覺與自律,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既追求人與生態的和諧,也追求人與人的和諧,而且人與人的和諧是人與自然和諧的前提。可以說,生態文明是人類對傳統文明形態特別是工業文明進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類文明形態和文明發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進步。
二、生態文明的突出地位
為什麼報告把生態文明提到這麼高這麼重要的位置,放在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的突出地位?建設生態文明,是中國共產黨基於對當今世界出現的能源資源環境瓶頸約束、氣候變化異常、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持續等問題的科學分析,制定的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戰略對策。如何解決這一系列全球性的嚴峻問題?一個非常重要的對策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從根本上挽救地球生物圈,改變人類的不良行為、觀念、習慣。不管是什麼政治制度,不管是什麼階級階層,不管是什麼民族種族,不管是什麼宗教信仰,都能接受生態文明建設這一超意識形態的全人類共同利益原則,使人類利益原則恢復了本來的權威。這一決策既能夠贏得全國人民的擁護,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生態文明建設之中;又能夠把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緊密連線在一起,增強“地球村”的意識,共同保護地球生態系統。這是從根本上、源頭上治理全球一系列惡性迴圈問題,實現永續發展的一個關鍵。建設生態文明,當然要加強保護、最佳化和建設生態環境,但絕不是單純的保護和最佳化生態環境,而是關聯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的重要紐帶。我們堅持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目的是“保護地球,最佳化自然生態,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難題,實現發展與環境雙贏,造福人類”,實現生產方式根本性變革,必須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落實四個“著力”,五個“更多依靠”的要求。實現生活方式根本性變革,必須徹底改變人們奢侈過度消費的不良觀念、行為、習慣,經濟發展與財富增加並不能讓我們丟下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
三、生態文明建設的措施
建設生態文明,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汙染控制和生態恢復,而是克服工業文明弊端,探索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道路的過程。由於我國巨大的人口基數和經濟規模,即使採用各種末端治理措施,也難以避免嚴重的環境影響。要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需要大規模開發和使用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實現對自然資源的高效、迴圈利用。這對於尚處於工業化時期的我國來說,挑戰是巨大的。但作為後發國家,我們又具有積極借鑑和吸收其他國家經驗的優勢。我們必須抓住歷史機遇,採取有力措施,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一)建設生態文明,觀念要先行。
要使生態文明觀深入人心,在全體公民中強化我國人口多、人均資源少、環境形勢嚴峻的國情意識;強化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的效益意識;強化經濟指標、資源指標和環境指標、人文指標全面發展的政績意識;強化環境就是資源、環境就是資本,破壞環境就是破壞生產力,保護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環保意識。在全社會形成了解國情、珍愛環境、保護生態、崇尚自然、節約資源、造福後代的共識,使生態文明觀念成為13億中國人共同的價值觀念和自覺行動。
(二)建設生態文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關鍵。
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來,統一到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上來,樹立保住綠水青山也是政績的理念,把產業結構調整與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結合起來,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迴圈經濟,推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逐步改變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的狀況,達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
(三)建設生態文明,告別“黑色文明”是核心。
告別“黑色文明”要堅定不移地抓好節能減排工作,這是建設生態文明的核心。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好”是基礎,“好”的體現之一是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做到節能減排。要讓節能降耗和汙染減排成為兩根“高壓線”,加快利用先進技術改造高耗能、高汙染企業,堅決淘汰落後的生產力,堅定不移地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四)建設生態文明,實行嚴格的制度是保障。
完成硬指標要出硬招數,不動真格的換不來藍天碧水。要像控制人口、保護耕地一樣,實行嚴格的環境資源保護制度,嚴肅法律制度、環境標準、執法紀律、執法手段,建立健全節能目標責任和評價考核制度,將能耗降低和汙染減排完成情況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實行政績督察制和行政問責制,對那些我行我素、無視法紀、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人要堅決懲處,杜絕一切環境違法行為,絕不允許“少數人發財、人民群眾受害、全社會買單”的情況再出現。
建立綠色學校的自評報告9
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我終於把《美麗中國,勇做生態文明建設者》這本書看完了。
從這本書中,我知道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市與農村,山川與河流,我國的人民以及我們青少年學生身上,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同時,本書也嚴肅的指出了在資源環境,生態文明以及人的素質等方面還存在著很嚴峻的問題,如水資源汙染,生態環境破壞,以及大氣環境受到汙染等,人類的生存空間和地球母親的的前途正被陰雲所籠罩,看到這些,我感到特別的痛心。
聯想到我的身邊,這樣的例子真是舉不勝舉。平時爸爸送我上學,經常遭遇大堵車,有時候急得我恨不得從車上跳下去步行上學;週日上鳳凰山遊玩,山道上不時出現一些礦泉水瓶以及五顏六色的食品包裝袋,真是大剎風景,也嚴重影響了我遊玩的心情。尤其讓我難受的是6月初的時候,由於周邊農村焚燒秸杆,老家那個小區全籠罩在一片濃煙中,在那邊呆了半天,我便咳嗽不止,眼淚鼻涕嘩嘩的流個不停還不時的打噴嚏,去醫院找醫生看了下,說我的過敏性鼻炎發作了。想到這些,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作為一個學生,我是不是應該以自己的行動,為生態文明貢獻一份力量呢?
作為一個小學生,我知道我的力量是很有限的,但我們要從小培養“生態文明,從我做起”的理念,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在家的時候提倡低碳生活,比如要將垃圾袋分類後再丟入樓下的垃圾箱;少用塑膠袋,不使用泡沫盒和一次性筷子並用手絹或毛巾代替一次性餐巾紙;路程不遠的,儘量不開車而改騎腳踏車;每次洗澡不玩水,洗澡時間不超過15分鐘;夏天開空調溫度不得低於28度,不頻繁開關冰箱門等。在學校的時候注重文明禮儀,比如不亂扔紙屑,少用或不用木製鉛筆、不拿粉筆頭玩;上下樓梯一律右行;愛護學校的花草樹木和一切設施,不穿越綠化帶,不在課桌椅或牆壁上留腳印,認真做好值日工作,對一些不文明的現象主動上前制止。這樣的事情雖然很小,但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勇做生態文明的建設者,明天的家園一定會更美麗。
讓我們共同保護環境吧!讓天空增添一抹藍,讓大地增添一抹綠,我呼籲:生態文明,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