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經典文化演講稿(通用10篇)

傳承經典文化演講稿

  演講稿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演講稿在演講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演講稿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承經典文化演講稿(通用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傳承經典文化演講稿1

  今天我讀完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我知道了:當今的少年兒童應當要將中華文化的精髓化作自己的思想,指導自己的行動,弘揚時代精神,緊跟時代步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我知道了: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總彙,是漢民族同兄弟民族在不斷融合中共同創造的寶貴財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著5000年的悠久歷史;我知道了:從諸子百家到四大發明,從四大名著到數學醫學,從書法繪畫到建築水利,無不閃耀著中華民族智慧的光芒。我知道了,孔子、老子、屈原、司馬遷、李白、蘇軾、關漢卿、曹雪芹······他們用不朽的名篇在史冊上寫下了閃光的名字。而在其中,我最敬佩的就是孔子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開創了私人講學的先河。孔子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色弟子72人。他帶領弟子周遊列國14年,晚年修訂了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這是孔子的簡介,從這兒就可以看出孔聖人的偉大。然而,他真正讓我崇拜的地方在於他不在乎冉雍家境貧寒,接受他,還讓弟子們改變對冉雍的看法,讓冉雍愉快的學習,而冉雍也不負重望成為了“孔門十哲”之一。

  “至聖先師”孔子令我們崇拜,所以,我們要學會做一個像孔子一樣的人,即名聲遠揚,又不會歧視那些弱小的人,只有這樣,中華傳統美德才能傳下去。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沉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出色傳統文化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永遠不能離別的精神家園。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是整個中華民族共同依託、共同傳承、共同發揚的文化精神和價值觀念的總和,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財富。正因為有了中華傳統文化所營造的民族共同擁有的精神家園,才使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和發展壯大有了豐厚的精神滋養。這本書讀完了,複雜的心情化為了一句話: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

  傳承經典文化演講稿2

親愛的老師同學: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中華美德弘揚孝道文化》。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歷經五千多年的滄桑時光和歷史演變,造就了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如今的中國帶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講究高尚美德的一個民族,中國有“禮儀之邦”、“文明之邦”的美稱。從孔融讓梨,到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再到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以及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一連串膾炙人口的美德故事,都無一不體現出了擁有高尚的傳統美德對一個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國學中有一部《弟子規》,它這樣講:“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一段話的意思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他人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向有仁德的人學習,在做了這些事情以後,如果還有時間,就應該好好的學習有益的學問。它告訴我們,做人,最重要是孝。“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我們的身邊也發生過扣人心絃的感動故事。有那麼一個人,被稱為“最美的女孩”,並不是她長得有多麼的美麗漂亮,而是她任勞任怨照顧自己的養母十幾年,這個女孩叫做孟佩傑。孟佩傑生長在農村,在她五歲時父親因車禍去世,母親因為生活艱難,不得已將她送給了別人。1998年,養母患上了疾病,只能癱瘓在床,養父無法忍受生活困境悄然離家出走。從那時起,年僅8歲的孟佩傑便開始承擔起照顧癱瘓養母的重擔,用孝心和毅力支撐起了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孟佩傑初中畢業時,為了照顧養母,孟佩傑主動選擇就近的學院學習。在學院學習過後,學校安排孟佩傑到外地讀書,孟佩傑毅然決定帶養母去上學,依舊不離不棄悉心照顧養母。孟佩傑十幾年來,4000多個日日夜夜,知孝感恩、無怨無悔照顧養母的事蹟感動了無數人。

  俗話說:“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孟佩傑與養母並沒有血緣關係,

  她還能這麼悉心孝敬養母,同學們,我們對待自己的父母呢?雙休日,父母下班回來,能遞上一杯熱水沒有?能掃地,整理房間沒有?在學校,能認真學習,用進步的成績回報父母沒有?自己做事情不好或做錯了,父母指責,恭敬聆聽沒有???同學們,孝順父母,不難做到。只要我們有感恩的心,聽父母師長的教誨,從小事做起,我們也可以成為孝子,報答父母之恩。

  同學們,讓我們常懷孝子之心,行動起來,孝順父母,弘揚中華燦爛的文化吧!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謝謝大家!

  傳承經典文化演講稿3

  同學們是否知道世界上收錄漢字最多的詞典是什麼?它不是中國的《漢語大詞典》,而是韓國編纂的《韓漢大辭典》,它裡面所收的詞條和詞彙量均比《漢語大詞典》多。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的那場官司——中國和韓國因端午節的文化產權而產生的爭執。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令人費解的事情呢?歸根到底,這是一種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態度。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程序中,積澱了眾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經典,湧現出了難以計數的為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優秀人物。走進經典之中,我們會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咀嚼《論語》,我們懂得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習之道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態度;我們學會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真智慧;我們知道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惜時如金,我們還理解了“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敢與執著。

  走進《史記》,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自黃帝到漢武帝3000多年的成長畫卷,我們更感受到了司馬遷身殘志堅終成鉅著的頑強與不屈。

  吟詠李白,我們驚歎“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的奇特想象,佩服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豪邁情懷。誦讀杜甫,我們感動於他身處貧困卻思索著“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博大胸襟。

  泛舟赤壁,我們不僅領略到“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的壯美景觀,更感受到蘇子身處逆境卻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欣賞《竇娥冤》,我們不僅瞭解了封建社會下層勞動人民的悲慘命運,而且感受到了作者關漢卿揭露黑暗的勇敢與犀利。

  閱讀《三國》《水滸》,我們感受著戰爭的慘烈和忠義的價值。賞析《紅樓》,我們在驚歎賈家的奢華糜爛的同時有流連於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和敏銳的洞察力。

  同學們,中華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國的經典著作浩如煙海。走進其中,你能找到道德的榜樣,清楚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走進其中,你能領略學習的樂趣,明白什麼是忘我,什麼是充實。在經典中,你能感悟到做人的道理,生活的藝術,文學的境界。

  同學們,想想你自己,面對愈來愈那學的學業知識,你是否想到了孔子的執著?面對與同學的摩擦,你是否選擇了楚莊王的寬容?面對人生的不幸,你是否想到了司馬遷的頑強?在個人愛憎和集體利益發生衝突時,你是否明白了蘇武不因家亡而投降匈奴?

  走進經典吧!走進經典,你就能更快的完善你自己,走進經典,你就能為弘揚中華文化盡一份力。讓我們行動起來,走進經典,傳承文化,弘揚傳統,完善自我。

  傳承經典文化演講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大家好!

  文明美德,你猶如一泓清泉,滋潤我幼小的心田,你猶如陽光雨露,沐浴著我健康向上、茁壯成長。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做一個大寫的人。是啊,“人”字是一撇一捺相互支撐起來的,是頂天立地的。它寫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我也常常在思考,我要做一個怎樣的人呢?答案毋庸置疑:做一個文明的人!做一個具有中國傳統美德的人。文明是什麼?美德是什麼?是路上相遇時的微微一笑,是他人有難時伸出的熱情之手,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真誠付出,是見到師長時的深情問候,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彎腰將一片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美德是尊重,是禮讓,是誠信,是寬容……是一種品質,一種修養,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少年兒童,我必須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在家庭裡,我孝順長輩,關愛兄弟姐妹,主動幫助父母親分擔家務,不讓爸爸媽媽操心;在學校裡,我文明禮儀,團結友愛,勤奮學習,當好老師最滿意的小助手,做同學最好的朋友;在社會上,我尊紀守法,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守公共秩序,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正是這些良好的美德,所以我經常得到人們的信任、誇獎和喜愛。

  我用我真誠的心,溫暖著身邊的每一個人。記得去年冬天,快放寒假時,六二班的楊椿楓同學家裡不幸著了火災,看著他傷心的樣子我真的好難過。我和同學們一樣,把自己積攢了一年多的零花錢,全部捐給了他們家,還把自己的衣物、學習用品送給了他。當我看楊椿楓同學的媽媽,拿著大紅紙書寫的感謝信來到學校時,我覺得心裡暖烘烘的!張超同學是從鄉下轉學到我們班來的,由於他家境貧窮,學習成績也不太好,他總是顯得有些恐懼與不安。我要主動地向他伸出溫暖之手,讓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我向班主任要求和他同桌,和他一起學習,下課和他聊天,幫他熟悉學校環境,邀請他參加同學們的活動,我還發動同學們捐給他許多課外書籍和學習用品,幫助他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漸漸的,他的臉上的笑容增多了,成績也有了飛速的進步!重陽節,我和班裡的幾位同學,買上幾個大的西瓜,到敬老院去看望老人們,為老人們唱歌、跳舞,陪老人們開心地玩了一整天。像這樣的小事,我總是在默默地做著。送人玫瑰,手有餘香。文明美德之花,裝扮了我心靈的春天,讓我感到無比快樂。

  大家一定聽過《讓地三尺》這個具有中國傳統美德的故事。清代禮部尚書張英在京在官,他的家人修治府第,因地界的問題與鄰居發生了爭執,兩家誰也不讓誰。張英知道此事後,給家人寫了一封書信,內容是一首詩:“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他勸解家人,對人要寬容,主動謙讓。張英的家人接到信後依照他的意思,在原地界上讓出了三尺土地,以示不再相爭。鄰居看到張家這樣心胸寬廣,非常感動,也朝裡讓了三尺,過道多了六尺,為此陡然開闊,行人不再感到狹窄,一時間,兩家處理問題的做法傳為佳話。

  尊重、寬容和謙讓,是一種美德,令人間平添許多溫情!古人尚且如此,那麼作為現代社會的我們,更應該學習。星期一的那天,我特別高興,因為我穿著姑媽從上海給我寄來的漂亮的群子去上學。可是意想不到地事發生了,當我蹦蹦跳跳地去學校食堂吃早餐時,突然與端著一碗粉只顧埋頭走路的張明宇同學撞了個滿懷。明宇一個趔趄,將一碗粉全潑在了我的身上。突如其來的意外,讓所有的人都楞住了,似乎等待著一場“唇槍舌戰”暴風雨的來臨。明宇也嚇呆了,結結巴巴地說:“對不起……對不起……”我微微一笑,關切地問“你沒燙髮著吧?”瞬間,矛盾在微笑中變得雲淡風清。是啊!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其實,文明美德,離我們不遠,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繼和弘揚傳統美德嗎?讓我們從小播下文明美德的.美好種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爭做一位名副其實的文明美德好少年!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傳承經典文化演講稿5

  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源遠流長。中華民族五千年來,講究的是:仁、義、禮、智、信。僅僅五個字,就表達出了中華民族對文化精神的觀念。

  仁即仁義,義即道義,禮即禮節,智即智慧,信即誠信,簡單易懂的五個字大家知道,卻在思想意識裡越來越淡薄,大人的行為習慣越來越不能給我們做出標榜,闖紅燈,不走斑馬線等不良行為侵襲著我們的視線,但幸運的是國家現在非常重視經典文化,大街小巷都張貼著孝、勤、禮等傳統美德,公交車上也有24孝的經典小故事,越來越多的優良傳統,不時的映入我們的眼簾。

  並且現在從小學生開始學習國學,傳統文化,孔孟思想等,讓中華的文化精神再次得到頌揚併發揚光大,從古代我們的先賢孔子就不時的警戒後人要懂仁義、理智信。作為一名當代小學生我因該積極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傳承民族文化,說好每一句話,做好每一件事,以仁、義、禮、智、信五字為原則嚴格要求自己,做好自己能做好的每一個細節。

  我相信透過我們不斷的努力學習,應用到實踐,我們的中國大家庭會重拾傳統美德,在科技發達現代化的基礎上,更好的傳承我們的民族文化,我們的家園會越來越美好越來越強大的。

  讓我們一起傳承經典文化,共築精神家園吧!

  傳承經典文化演講稿6

  中華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且不說那完備深刻的道德倫理,且不說那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就說那獨具一格的語言文字,那精彩紛呈的文學藝術,就讓我們由衷地產生深深的自豪。

  那獨具一格的語言文字,是中華的瑰寶。看,那倉頡早的漢字神奇奇特。端正的楷書規範又漂亮,飄逸的草書龍飛鳳舞。這些無不展現了文字獨特的藝術魅力。平平仄仄平平仄,獨特的拼音和有趣的繞口令,都讓漢語變得妙趣橫生。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當我們吟誦品味這些精美的文學藝術作品時,我們更是為之魂牽夢縈。唐詩、宋詞、元曲,都是中華的藝術結晶。富有深情的每首詩每首詞都有美麗的故事,讓我們一邊讀一邊似乎身臨其境,浮想聯翩。優美動聽的元曲,或熱烈,或深沉,或淒涼。每個音符,每個曲調,都在向我們傾訴著曲中人的心情。

  《國學啟蒙》踏著輕盈的步伐悄悄地來了,它安靜地躺在我的書桌上,那淡淡的棕灰色外皮透著濃郁的古典風,開啟了我的好心情。就這樣'我便不知不覺地拿起了《國學啟蒙》有興致地讀了起來。

  國學,故名思議,一國所有的學術。我認為國學蘊藏著中華五千年曆史智慧的精髓,也正是因為有了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做支柱,才有了我們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綿延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所以我們應該對國學有進一步的瞭解才對!

  我在《國學啟蒙》中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比如說:在《論語?述而》中有一句: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它正是出自偉大教育家孔子所說。意思是說:做為一位學生,首先要使自己得有遠大的理想,具備優良的道德品質,再用"仁"的方式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最後才落實到在各方面的才藝上。告訴我們應把思想道德放在首位,這樣才更好。現在,誰不注重出自己的技能?有多少人能夠把道德品質放在第一位?所以我想要成才,得先成人。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哪個人沒有過錯?有了過錯能夠改正,就沒有比這更好的事了。這句話教育了我們:做人犯錯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我們應該知道錯誤而及時改正,而不斷強化自己,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一件好事了。

  "時上則上,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這句話的意思是:其時應當停止就該停止,應當行動就得行動;不論是動或靜,都要把握好時機,這樣前途便才是光明的。同時它也告訴我們:要善於觀察,相機而行。不論做任何事情都先要了解條件是否合適,如果一味地堅持是固執,盲目地行動是莽撞,凡事要三思而後行。

  當然,裡面還包括了有:詩詞、歌、賦等,一首首優美的詩詞,透露出作者豐富的情感和想象力,也無不顯現出祖國傳統文化的巨大魅力!

  讀了《國學啟蒙》這本書,讓我走進了經典之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嘆華夏文化之璀璨,歷代先賢之智慧偉大!《國學啟蒙》到底是一本怎樣的書?在這裡我看到了中華民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程序中,積澱了眾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經典,湧現出了難以計數的為民族文化的傳統和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優秀人物!讓我們走進經典吧!多讀經典故事,你就能為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盡一份力。行動起來吧,讀國學經典,弘揚民族文化!

  傳承經典文化演講稿7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論語》,傳達的是一種態度,一種簡單而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子的這種態度也影響了他的學生。

  顏回,他最喜歡的學生之一,孔子曾經稱讚他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即使一個社會物質文明十分繁榮,享受這種文明成果的現代人仍然有複雜的精神困惑。只有真正的聖人,才能不厭倦物質生活,始終保持那種寧靜平和的心境。

  孔子的學習態度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兩句話在《論語》中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第一個說是的幾個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者告訴我們要努力學習,不要羞於請教那些不如我們的人。

  雖然這兩句話是孔子在兩千多年前說的,但它們仍然是真理,具有重要的意義。“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了一個廣泛的真理:能者為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很多人,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這是值得學習的,也可以成為我們的導師。

  我們要多向身邊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綠葉下的幼苗吸收豐富的營養。山是如此雄偉和漫長;海是如此壯麗和遼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頭;海之所以遼闊,是因為它積極地收集每一滴水。這就是所謂的海納百川。如果我們想要有山的情懷和海的淵博,我們必須汲取凡人身上的優點。

  《論語》有太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智慧。我慶幸書香味浸潤著我。讓我感受到經典文化的薰陶。我知道學習任何經典,先人的真諦都只有一個,就是讓我們生活在這些智慧的照明下,能夠有仁愛之心,建立一個有價值的人生。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傳承經典文化演講稿8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高二六班的x,今天我演講的目題是:傳承文化,誦讀經典。

  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孫奮鬥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大家是否還記得精忠報國的岳飛,他力抗金兵,保家衛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誦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民族氣概!是否還記得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釃酒臨江,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鬚髮,仍舊高唱&qut;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懷好歌!是否還記得亂世漂泊的李清照,將國家之恨紡成染柳煙濃,吹梅笛怨的哀愁,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言壯語!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給我們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寶典,誦讀中華經典詩文可以加深我們對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在誦讀中親近中華經典,在親近中接受中國文化,在熱愛中弘揚中華文明。

  誦讀經典的目的在於啟迪同學們心智,培養大家良好的思想品質,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並懂得愛國、愛家、愛父母的人生道理。經過一階段的誦讀,雖“滿腹經綸”但只能悶在肚裡,或“紙上空談”,誦讀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因此,我們必須要學以致用,用經典來指導自己的言行,從“幼不學,老何為”的教誨中瞭解時間的重要性,勤學需趁早;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吶喊中明白生命的價值……其實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們要能在經典誦讀中真正理解為人處事的道理,昇華自己的思想。

  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同學們,讓我們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用最高亢的聲音誦讀經典,用最昂揚的激情書寫青春,用最執著的信念成長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者。

  傳承經典文化演講稿9

  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孕育了底蘊深厚的民族文化,而華夏源遠流長的經典詩文,是文化藝苑中經久不衰的瑰寶。它猶如春日的百花,散發著馥郁的芳香;又如夏日的繁星,閃爍著奪目的光彩。它記載了中國五千年來的悲與苦,蘊含了五千年來中國人民的喜與樂。

  經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類文明的積澱,“腹有詩書氣自華”,祖國優秀的文學經典,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在讀經誦典中培養德行,學會做人,它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我們怎樣做人,它像雨一樣無聲地滋潤著我們的心靈,使我們自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優秀的道德育品質,同時了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誦讀經典就像喝上一杯好茶,需要我們入情入心,細細品嚐,才能在樂中學會享受,憂中學會思考。

  以詩詞歌賦觀人文精神,在歷史縱橫中尋千年文化。中華經典將我們帶入了一場真實的穿越。在這裡,我們可以和智者進行穿越時空的心靈對話:渾然天成的陳子昂;清朗雄健的王之渙;恬淡嫻靜的孟浩然。他們從散發著油墨清香的古詩詞,沿著字裡行間的陣陣豪情向我們走來。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巍巍大中華,浩浩民族風。那鏗鏘有力的吟唱,那憂心天下的胸襟,那回眸一笑間的柔情,怎能不讓我們為之折服?

  幾聲蟬鳴,幾縷殘風,嘈雜難訴心腸,一輪孤月,一雙棹槳,淅瀝雨絲之後,卻無奈對離傷,千鍾風情縱難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千里煙波,惜別之情已餘,千種風情,相期之願又賒。

  不學詩,無以言,我們需要以傳統文化塗亮人生底色,滋養心靈家園。

  為了不讓這些隔世經年的藝術就這樣在它們誕生的地方,黯然地消亡,每一箇中國人,尤其是我們這些正值青春的少年,在面對幾千年經典文化時,都應是渺小而謙遜的。這一條路,從淺嘗到深愛,從瞭解到發揚,是我們一輩子的職責。讓我們去學習,去珍愛。我們會發現生活裡靜靜的美好,看見血脈裡的東西,無比鮮亮。

  傳承經典文化演講稿10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時間的長河奔騰不息,在歷史的沖刷下,秦漢的輝煌淡褪了,唐宋的壁影斑駁了,明清的宮牆頹圮了……而中國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卻在歷史長河中愈加鮮豔亮眼,值得我們去傳承,去傳播。

  暢遊詩詞的海洋,從中汲取九萬里風鵬正舉的力量。

  詩詞是千年的時光構建的家園,收藏著一代代中國人的喜怒哀樂。得意時一日看盡長安花,艱難時潦倒新停濁酒杯。但生命的跋涉不能回頭,哪怕是畏途巉巖不可攀,也要會當凌絕頂;哪怕無人會登臨意,也要猛志固常在。這裡有蕩胸生層雲的曠達,也有瀟瀟雨歇的悵然;有長太息以掩涕兮的悲憫,也有悠悠我心的真情。時光總像林花謝了春紅,腳步太匆匆,在尋夢的路上,何妨吟嘯且徐行,從典籍中歷練,也無風雨也無情的豁然,待到重陽日,我們還來就菊花。

  傾聽聖賢的心聲,從中學習如太陽般耀眼的人格。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學習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襟懷擔當,學習誡子書“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自我追求,學習曹操“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老驥伏櫪。靠近光,成為光,發散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從經典中傳承先賢智慧,如朝日普照四方。

  傳承文化經典,講好中國故事,於創新發展中展現大美中國。

  古典中國源遠流長。時間可以是淘沙大浪,也是距離的製造者,《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等文化節目,以創新的方式講古典文化,將之推向全國乃至世界。讓我們乘著典籍的翅膀,穿越千古江山,百年悲歡,相遇生命中美好的時刻,品味命運跌宕釀造出的情感,讓中國文化展現永久魅力,讓文化經典唱響時代的殿堂。

  大風泱泱,大潮滂滂,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光,傳承經典,讓經典永流傳。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