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心得(精選20篇)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

  在倡導素養教育、“人”的教育和終身教育的今天,學習語文是為了生活中經常要用文字與別人交流,為了學習、工作的需要,為了人的精神需要,為了人的發展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心得(通用2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1

  關於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我在這裡談幾點膚淺的個人看法。

  一、以學生原有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為教學切入點,促進新知識的建構

  閱讀教學作為文字解讀活動,它是一場多向度的對話,即透過讀者對語言文字的確認,以及對單詞意義和音像檢視的解碼,然後進行意義重構和綜合,使讀者與文字之間相互作用。這一互動過程激活了讀者的社會知識、先前經驗、期望以及直覺,使其與文字進行交流、碰撞和對話,並理解文字,從而獲得精神參與的愉悅。然而,在我們的閱讀教學活動中,學生似乎很少產生這種愉悅。這是因為長期以來,閱讀教學忽視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經歷,把閱讀教學侷限在課堂、課文和各類語文知識點上。其實,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當作重要的課程資源,儘可能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作為教學的切入點,使學生產生閱讀期待,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與探究的興趣,更有效地促進學生新知識的建構。

  例如,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前,我先讓學生回憶自己的一次(或幾次)冒險經歷,回想在自己的冒險活動中父母的反應及態度。然後水到渠成地追問學生:“如果類似這樣的事情發生在美國的家庭,情況又會怎樣呢?”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感受與體驗,營造平等、民主、開放的教學氛圍

  傳統的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追求共性,忽視個性,強調統一,迴避差異,出現了教參為教師導讀,教師為學生導讀,基本上把教參視為唯一標準的現象。所以,要使語文新課程閱讀理念付之於教學實踐,必須營造師生平等、民主、開放的課堂氣氛,淡化教參、教師的權威意識,尊重學生獨立思考的結果,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分享彼此思考體驗觀念、實現教學相長的互動過程。在具體實施策略上應注意以下兩點:

  民主、開放的課堂,並不等於課堂是放任自由的,是天馬行空的,甚至是一盤散沙的。一堂課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放與收的尺度的把握。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懂得在細心聆聽學生對文字的感受與見解的同時要及時介入,善於評價、總結、拓展、補充、提升,不能整節課都讓學生說了算,因為雖然學生對文字有自己的感受、體會,但對文字的理解是不同層次的,甚至是膚淺的。

  三、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整合、利用,拓展延伸學習的視野和空間

  教材本身就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利用教材中的學習資源,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學習價值。特別是在學校圖書資源、學生家庭藏書嚴重不足的落後山區,教師應善於挖掘教材中的內容,把其變為更有利於學生學習、發展的內容。例如,為了讓學生掌握多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可以對教材內容作如下篩選、整合:

  材料一: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裡,田野裡,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趟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春》)

  材料二:草坪綠得可愛,像鋪上了用純羊毛織出的最精緻的綠毯子。(《駱駝尋寶記》)

  材料三:(花園)長滿了綠茸茸的青草,美麗的鮮花隨處可見,多得像天上的星星。草地上還長著十二棵桃樹,一到春天就開放出粉撲撲的團團花朵……(《巨人和孩子》)

  首先讓學生分小組從修辭、表現手法等角度賞析並討論這三則材料,教師作出適當點評、小結後,讓學生選取夏、秋、冬的任一季節,作一段景物描寫,儘可能抓住該季節的景物特點,寫出新意。這樣把教材中相對零散的學習資源進行最佳化組合,使之更具有系統性和針對性,對學生學習、積累語言,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2

  語文教學大體分為基礎知識、閱讀和習作。我就我平時的教學工作跟大家分享一點我的心得,期望大家能給我提出寶貴意見。

  一、基礎知識方面:注重點滴積累,重複出現

  學生語文素質的提升表現於基礎知識的遷移運用。基礎知識包括:拼音、文字、詞彙、句子、語法、修辭、邏輯,乃至細小的標點等等。實踐中我感悟到:嚴把關,是提成績的關鍵。處理這個環節的教學,我很多翻閱相關練習題,提煉出重要易錯的知識點,以重點強調,每一天聽寫,多種形式練習的方式反覆出現,久而久之學生們能熟記於心了。

  二、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升學生學習本事的重要前提,也是學生興趣培養的有效途徑。

  1、課前有主動預習,上課勤作筆記,課後自覺複習的習慣。

  2、閱讀過程中有查閱字典、詞典等工具書的習慣,自我解決生字、新詞。

  3、閱讀時自我提出問題,邊讀邊思考,設疑研讀的習慣。

  4、勵學生多讀作文書,多看課外書,增加知識儲備,豐富寫作素材。我班學生有這樣一個習慣,還沒上的課文,學生自覺、往後讀,還沒要求背的課文和日積月累,學生會自覺去背。所以,我在教學新課時,學生對新課已經很熟悉了,上起課來就比較簡便。

  三、寫作教學

  鼓勵孩子們多讀書多積累,平時注重積累寫作文時才有話可說。那麼如何積累素材呢?我認為可經過以下兩種途徑:

  1、閱讀中積累。在閱讀教學中,有很多課文的課後練習中都會出現“背誦自我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現實中,優秀習作舉不勝舉,學生能夠把課內、外積累的好詞佳句、片段、精彩的故事情節,分門別類地摘抄在自我的積累本上,並在後面寫上一點感想或是模仿一個小片段,時時去翻閱,這樣時間久了,用的多了,就會熟記於心。最終把積累來的東西變成自我頭腦中的東西。

  2、從生活中積累。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世界。《爬山虎的腳》和《蟋蟀的住宅》這兩篇課文,之所以能寫的準確生動都源於作者連續細緻的觀察。

  以上是我從知識教學上分享了我的一點兒拙見,我再從學生管理方面分享我的管理習慣。

  1、關心和愛護學生,僅有孩子們喜歡你了。才會願意跟你交流溝通。才會願意學習你的學科。

  2、聽講習慣的培養很重要。我喜歡營造一個簡便愉悅但不是亂而無序的課堂。這樣學生就喜歡參與到課堂中來。願意進取思考問題,願意進取回答問題。

  3、學習小組長的培養很重要。小組長管理本組學習、衛生、紀律,這樣一個大的團體就變成一個個小的團體。管理起來很容易,小組裡一幫一接對子還十分有利於後進生的轉化。

  4、班級裡乾淨整潔、秩序井然也有利於學習。我不相信亂哄哄的髒兮兮的教室會有人願意學習。有好的班風才會有好的學風。除了班級管理,我還注重學生夢想的樹立。學生有夢想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學習態度的端正也很重要,我經常對孩子們說:“學習態度就等於學習成績。沒有行不行、能不能、僅有想不想。”我們的口號是:別人能做的我就能做;別人不能做的我還能做。每一天提高一點點!有好的生活習慣,好的學習習慣,有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孩子的學習錯不了。

  5、關心重視後進生,多與家長溝通,多瞭解學生在家的生活習慣,多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情景,是轉換後進生的一個重要途徑。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3

  一、大量閱讀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閱讀對人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腹有詩書氣自華”,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人的一生。語言文字的表達需要一個積累和內化的作用,長期而大量的閱讀是最好的積累。當孩子的語言有了很深的積澱後,寫作水平就會逐步提高。

  那些成績優秀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喜愛閱讀。因為閱讀廣泛,相較於那些不愛讀書的孩子,他們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以及邏輯思維更加突出,學習能力也比較強。

  閱讀量大的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積累,詞語的積累,素材的積累,情感的積累,在寫作上就會有異於常人的用詞和構思。總之,他們由於見多識廣而語文根底厚實。

  堅持閱讀是培養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特別是多讀一些文辭優美、氣魄宏大的散文,對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幫助,比如《魯迅文集》,《讀者》雜誌對培養這些能力和素養都很有幫助。

  博覽群書不但是孩子語文素養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是孩子成材的一個重要條件。因為豐富的知識是創造力必不可少的一個條件,也是見識增長,智慧來源的途徑之一。

  這裡需要強調一點: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不能遠離名著,培養孩子閱讀經典名著要從小引導,循序漸進。同時要注意不但要閱讀,而且要寫讀書筆記或者書評。

  二、背誦經典

  背誦經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養孩子語言素養基本功之一,中學畢業孩子如果能背誦150首古今詩詞,25首白話詩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現代白話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條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麼,他的語文功底應該是不錯的。如果在孩子記憶的黃金時間——16歲之前,讓孩子記誦大量的語言精華,那麼,這個孩子從小就奠定了堅實的語文根底。

  如果不能在孩子們閱讀背誦的“童子功”季節引導他們走向閱讀的海闊天空,讓他們在書中與歷史對話,與高尚交流,與智慧撞擊,從而打下沉實、厚重的文學素養、人文素養的基礎,將來孩子就很難成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創造性的現代人。

  三、勤寫日記

  日記能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別能力,增強孩子的自我約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練孩子的意志力和積累作文素材。

  寫日記的好處大大超過了教育者的想象。培養孩子寫日記的習慣要循序漸進,開始可以寫短些,每天一、兩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長。內容也不拘格,什麼都可以寫,想象的,現實的,國內的,國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國家大事,小到雞毛蒜皮等等,要做到有聞必記,有為必記,有見必記,有感必記。但一定不能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哪怕一兩句也要寫上,寫得荒誕一點,不合常規也行,但必須要寫下去,目的是為了習慣的養成,終止了,就前功盡棄了。

  只要老師與家長引導得當,一定能夠大幅提升孩子的寫作水平與語文水平。

  四、開闊眼界

  要孩子懂得: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語文學習應該在課堂上,但絕對不是隻靠課堂就能學好的,生活也是語文學習的課堂,語文學習還要在廣闊的天地中,引導孩子睜開驚奇的眼睛面對世界,去直面精彩紛呈的生活場景,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去逛書店、旅遊、看展覽、做採訪、搞調查、看焦點訪談;討論下崗分流、西部開發、腐敗現象、庸俗文化……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世界裡,懂得我們生活在奇妙的大自然裡,生活在多變的資訊社會中,感受人世間的愛與恨,美與醜。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4

  以追求美的享受——語文課注重審美體驗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本事,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資訊的本事。

  語文教育應當並且能夠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構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標中在闡釋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中將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本事、閱讀本事、寫作本事、口語交際本事。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構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語諧發展,作為重中之重。另外還需要清楚的是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當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很多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每個語言文字都是一顆跳動的生命,都具有必須的感情色彩,豐富的內涵,“花”能使你想到百花盛開,那五彩繽紛的大花園;還會是你想到,那不十分引人注目卻那樣堅韌,在風雪中傲立的小花。“百合花”讓你感覺到清純,淡雅。“玫瑰花”則讓你感覺豔麗芬芳,熱情似火。僅僅是“百合”與“玫瑰”兩個詞語的不一樣,僅僅是這兩個字的差別,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不一樣的刺激,感受。這就是我們的母語所賦予我們的空間,靈感。也是唯有我們的母語才有如此的魅力。每個跳動的音符都會激起孩子們的遐想,給人以美的享受。都能使你產生豐富的聯想,都會讓你想到一幅幅生動的畫面。

  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應指導孩子們賦予每個文字以新的生命賦予它變化的色彩,使他盡顯英雄本色,盡其使命。也應讓孩子們盡情享受文字給他們帶來的歡樂,用孩子們的特有的童音,用他們獨特的理解,讓他們暢遊在知識的海洋中,那是最高的一種境界。我在不斷追求著。我們努力創造機會,讓孩子們在學習語文中不斷感受美,創造美。讓每個中國人都喜歡我們的母語,這是每位語文教師甚至說是語文教育工作者肩負的職責。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5

  時間飛逝,在繁忙和有序中一學期悄然而過,加入“自治區李芳初中語文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已經有一學期了。回顧在工作室的學習,我感受到這個集體給我帶來的歡樂與收穫,也讓我在這個團隊中成長。也許這一學期我並沒有值得誇耀的榮譽,值得炫耀的成績,但工作室主持人李芳老師及同行們好學上進、樂於創新、勇於開拓的精神給予我很大的動力,讓我在教育教學實踐的崗位上邁著堅實的步伐。成長是一個過程,是一份快樂。一學年來我收穫了很多,同時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現將一學年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名師引領,提升思想

  在工作室,雖然工作繁忙,但是工作室的活動我都積極參加。我很喜歡來工作室,這裡團結、充滿學術氛圍,體會相互學習的快樂。工作室成員各有特色,每一次的活動,我們都是互相問候、交流談心、暢所欲言。透過互動聽課、研討和交流,相互啟發,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我時刻以工作室成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思想上要求上進,業務上刻苦鑽研,時時以身作則,處處為人師表。為了能在李芳老師的培養下儘快成長,我積極參加各類活動,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二、積極參加工作室活動,不斷提升。

  一學期來,我積極參加了工作室的各項活動,從不無故缺席。透過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使我不斷提升。在與同行們的交流中,我受到了啟發。一個個原來模糊的授課環節,一個個苦思冥想的教學設計,在這裡得到了解決。老師們的作品都是自己教學中的嘔心之作。各種課型的處理,各種教學問題的探討都是非常典型的,既有可觀性,又要實用性。知識性、趣味性、前瞻性,都讓自己大開眼界。在聆聽精彩的講座、參加活動中,被他們高超的教學藝術所折服,同時也找到了自身的不足。所有的課都是無不貫穿著新課改的思想,學生也沉浸在全新授課的陶醉和享受之中。無論是同行還是專家,他們獨到的絕活,高深而又實用的理論知識,都讓自己找到了學習的目標,學習的方向。特別是原來只有感性認識,透過學習,也找到了及時總結,慢慢提升的途徑。這為自己今後的成長打下了較好的基礎。過去的授課思路和指導思想得到了根本的變化。

  三、學以致用。

  學習之後我並不是把這些知識束之高閣,而是經常把它們運用於我的工作實踐中。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反思學習物件,從自己最困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不斷地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為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明確了思路,提供了方法,切實改進課堂教學行為。實踐中我積極撰寫教學設計、教學隨筆、教後反思、讀書筆記等。

  總之,自治區李芳初中語文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的學習為我提高教育與教學水平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我要珍惜在工作室學習的機會,在今後的學習中要更加努力,向李芳老師學習,向工作室的各位同行學習,充分利用好這一學習平臺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6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於教育,作為新時代的教育者,我們揹負著歷史的重託和社會的期望。“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在十幾年的教學生涯中,我不斷探索,不能說形成了一套理論,但也積累了一點經驗,供大家商榷。

  一 、學生是主體 關愛每一個學生

  常言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月有圓缺,學有遲速。學生的差異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韓鳳珍說過:“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

  1、給優生以雄心

  優秀的學生有他紮實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還有獨道的學習方法,基於這些優越的條件,我要求學生擁有的是雄心壯志,要定下更遠更高的目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13班的李冰倩和14班的成清源是極具語文天賦的女生,她們的語文學習興趣濃烈,文筆優美,閱讀鑑賞及審美能力都很強,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老是給她們灌輸要爭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闖的勇氣和決心,因此,在多次考試中,她們都能考出105分甚至是110以上的高分,她們的語文功底是不錯的。

  2、給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總是吊在中間,因而好多易滿足的同學也就樂於呆在這個位置,平平而過,懶懶散散,消極地對待自己的成績。針對這種心理,我給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勵他們透過努力趕超優秀生,因而好多學生恢復了信心,他們努力趕超,擴大了優生的範圍。原來有些人成績平平,但到了現在都取得了優異成績。

  3、給差生以上進心

  一個優秀教師的眼中,應該沒有“差生”,只有學有困難的學生。我尊重這類學生。努力激發他們的上進心,“我並不比別人差”,“我還有優於別人的長處”我班有個李某某,學習上一竅不通,但他會些小發明,因此我常常在課堂上擠出時間,讓他表演,獲得大家稱讚,還有一位王某某,學習極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難題(也許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機會大肆渲染,鼓勵他,促使他上進。這樣,這些所謂的差生嚐到了一點學習的甜頭,也就多了一點學習的勁頭了。

  二、把情傾灑給每一個學生

  1、 對好生注入嚴厲的情感而非寵愛。常言道,嚴是愛,松是害。我對學生要求嚴格,愈是好生,我更是當面說壞話,背後說好話。在我的班上,優生沒有趾高氣揚的神態和養尊處優的病態,因為他們跟所有同學是同等的,有時甚至更苛刻些。

  2、對中等生關愛並非溺愛。

  我所帶的兩個班級中,有這樣一類女生,語文成績較好,但理科成績弱,總名次總是上不去,因而也沒了位置,失去了信心。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於是找她們談心,肯定她們的長處,教會她們協調各科的關係,樹立她們單科精品意識。發揮自己的優勢科目,不放棄自己,因此,這類同學的語文成績往往保持優秀。

  3、對差生包容而非放棄

  王某某是個眾所周知的差生,但我對他採取了包容的態度,允許他課堂上犯一點點小錯誤,如聽課走神,作業做不完等,但我並沒放棄他的求知,能少做作業但不能不交.

  三、把業授給每一個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因此,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創造者。

  1、課堂進度顧及每個學生

  我通常上課的進度不快,我的每堂課要能使每個同學聽懂,每個同學有所得。

  2、課堂提問針對每一層學生

  提問中我因勢利導,難題拋給優生,而易題留給了中下等同學,這樣優生感覺有挑戰性,而差生也不會因答不上而尷尬,失去學習的信心。

  3、課後輔導落實每一類學生

  培優補差是落實的重點,對待優生我在課堂上進行拔高訓練,比如寫作技巧的指導,閱讀的綜合能力的提高,讓這類學生真正優起來,而對於差生則注重基礎的訓練,有關語文知識,學習方法,淺易的閱讀等達到一個鞏固過程,這樣因地制宜,適得其所。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7

  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而要備好課,不能光依靠於“教參”,要讓學生學好一篇課文,教師先要反覆研讀課文,摸清課文的思路、抓住重點詞語、弄清重點詞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範文語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歸納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這方面,我作了如下歸納。

  一、設計好教學環節。

  我認為,在制定教學環節時,教師要像導演一樣,精心設計出層次性清、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引導學生自我實踐的課堂活動程式。要根據教材資料和學生實際,把握住教學必須突出的重點和需要解決的難點,圍繞一個“讀”字,做到以問促讀語文教學心得體會、讀必所思,以議細讀、讀能明理。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範讀、師生的齊讀等形式有機地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要精心設計課堂設問,每次讓學生讀書時,都必須帶著問題去讀。杜絕“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的讀法。課堂設問要有思維的容量、思考的價值、恰當的深度,著眼點要放在文章的關鍵處、作者的精心構思處、事物的聯絡處、學生的不意處、情感的發展處以及資料的矛盾處。相信,如果能做到這些,將會是一節不錯的課。而實際操作過程中,總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時明明是a想法,上課時卻變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錯,不成熟,令我汗顏。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

  有人說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教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進取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這樣學生就會從中潛移默化的受到薰陶和感染,課堂也將不再空乏,學生也將不再是可憐的傾聽者。

  三、聯絡學生生活實際。

  以課堂學習為核心,主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構成有序、趣味、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經過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資料奠定了基礎。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8

  雖然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只有短短兩年的時間,但是我卻深深的感受到語文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了,這時每位語文老師都需要仔細思索的,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

  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型別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鬆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

  1、要培養學生髮現美的意識

  米開朗基羅在被視為平常的大理石中發現“大衛”,牛頓在蘋果落地後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卞和在執著信念中發現和氏璧。要想讓學生能發現美,除非培養他們善於觀察的眼睛。

  “一花一世界,一鳥一天堂”,運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這裡有母親的呵護,朋友的問候,老師的關心,一絲一縷中都寓含濃濃深情。

  朱自清在《背影》中發現濃濃的父愛,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愛的溫馨。

  要從身邊瑣碎生活小事中引導學生去發現美,感知美。從花的香、草的綠中體味自然,從陽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活,從絢麗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豐富。

  2、培養學生深刻思考意識

  感覺於世界豐富多彩,體會生活絢麗繽紛,要能學會思考。創造人的是自然,啟迪和教育人的卻是社會。要能感動於社會中事、物、人,並且能激盪內心的揚善溢美的思想情感。

  學會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對生命意義感悟,對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的真諦。

  四、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我們生存的環境變得愈來愈惡化,矛盾愈來愈尖銳,競爭愈來愈激烈,節奏愈來愈緊張,人際關係愈來愈複雜。這一切,都給人,也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在這種情況下,良好的心理素質就顯得極為重要。

  1、要寬容,我們的教育物件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計較他們的過錯,更不能和自己的學生鬥氣,如果老師能寬容他們,能喚回學生內心深處善良的本性,學生會更快的改正錯誤。

  2、要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好學生的表率。我們不能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順利時,就對學生和藹可親;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緒低落時,就把不愉快的情緒發洩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自己的出氣筒。這種對學生忽冷忽熱的態度傷害了學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師要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到不把情緒帶進課堂,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著面對學生,始終對學生熱情、耐心。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9

  我是一名從事教育工作二十年的農村語文教師,學校曾多次組織我們出去聽課,學習其他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回來也曾多次效仿別人的教學模式,但結果總是不太理想。透過長期的實踐與摸索,我認為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實際出發,讓每個學生每堂課都能有所收穫,這才是我們所需要的。

  農村的學生和城裡的學生不同,透過比較,我認為最明顯的區別就是放不開手腳,學生比較害羞,知識面過於窄,語言表達能力差,這樣學生學習語文就有很大的難度,同時對語文教師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如何從實際情況出發,體現教學個性呢?我做了以下嘗試。

  首先,認識到有效教學的理念,關注學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關注的心理基礎則是尊重,尊重是平等的具體體現,是社會交往中的素質要求,是誠信、關愛、協作等品質的形成基礎。有效學習主要是指學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學習,這也是我們要著重發展的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尊重學生,是實行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沒有尊重學生,課改無從進行。 古人常說的“師道尊嚴”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解釋,即有尊嚴的是知識,而不僅僅是早一點掌握知識的人,教師不應該僅僅停留在“陽光下最燦爛的事業”這一光環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態,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學生,才能切實地關注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關注學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學生,使每一個教學環節能夠在學生身上發生作用。比如在我工作的學校,學生的基礎都比較薄弱。學生學習沒有一個計劃,系統性不強,許多學生不知道該怎麼去學習語文。在教學過程中,我遇到這樣一名學生,他的語文基礎比較差,又比較厭學,所以他每次考試時作文都不寫。當我第一次看到他的試卷時,我感到很驚訝。作為一名學生,語文試卷中作文不寫就意味著你考試失敗。於是,我就去詢問其他學生,經過多方瞭解,我知道了其中的原因了:一是因為他自己不愛學習;另一個是因為以前老師總是批評他,久而久之他就不願意去學習。針對這一情況,我在後來的教學中九經常讓他去回答問題並給予鼓勵、表揚,慢慢的上課時他也敢於發言了,考試時作文也能寫了。最終在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由此可見,我們對待每一名學生的態度都應該一樣,要尊重他們,要慢慢的去引導,讓他們逐漸樹立信心。

  其次,認識到語文是一門交際工具的學科,是人類語言的基礎,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指導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因此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對學生字詞句的積累,這是學生理解說話寫作的基石。針對那些放不開手腳,比較害羞,知識面窄,語言表達能力差的學生,要加強誦讀,特別是現代文的誦讀,優美的語段的背誦,古詩文的背誦等;加強造句練習;加強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特別是平時在搞一些活動時,要讓這些學生多發言,這樣既鍛鍊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又可以讓學生找到自信。

  再次,認識到實施有效教學,最關鍵的因素是教師。當前,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

  一是觀念舊,拿著新教材,用老的教學模式去教學。

  二是沒有創新,教師上課就抱著教參去講解、報答案,學生失去了思考的空間。因此我們平時就要注意多啟發學生,讓學生去思考、理解,從而提高他們的能力。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10

  語文教學存在著方方面面的問題,要全面系統地去研究和講解,不是一時半刻能做到的。在此,我僅從寫作方面進行一些簡單的總結。觀點想法不算成熟,有待大家共同探討和激勵。

  幾年下來,我發現一個現象:很多學生語文成績很好,也寫得一手好文章,可是他們中大多數不太喜歡語文課,因此上課也是漫不經心的;另外一些學生很認真,語文課上老師說的每句話,板書的每個字,他們都會記錄下來,可是語文成績卻不盡如人意。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結局?原因很簡單,前者愛看書,而後者卻把看書當成了任務,努力完成,體味不到其中的任何樂趣。針對這種現狀,我認為語文教師給自己的定位就十分重要了。

  第一,充當引路人角色。

  首先我們要充當引路人,引領我們的每個學生走進文學的殿堂。其實,想想我們自己,當你把閱讀變成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時,還用擔心讀書認真不認真的問題麼?所以,面對初一的學生,我並不急著分析課本,而是向他們介紹中外名著,把其中的經典情節用幽默的語言簡單的講給學生聽。這樣做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吊起學生的胃口,讓他們自發的去找名著閱讀,這樣比你苦口婆心的向他推薦,聲色俱厲的強令的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活躍課堂氣氛。

  分析課文時沒有一個人喜歡板著臉的嚴肅說教,孔子說的好:"己所不欲,勿施與人"。找到可以引起學生興趣的相關話題後,我儘量讓學生笑著聽課,隨意發言,只要是跟這個話題相關的,你想說就說。慢慢的,學生有了更高一層的要求,他們有了寫的慾望,很想把心裡話寫下來,因為是自發的寫作,他們也會自覺的錘鍊字詞,不厭其煩的改。我想,到了這個程度,我們還擔心學生不願意學習語文麼?

  第三,注意語文課的深度。

  我覺得語文學習決不能停留在表面。所以,我經常給學生讀美文,引導學生討論其中蘊涵的哲理,提醒他們其中優美字詞句的意境,並要他們寫下聽後感。這樣訓練的結果,學生從文章中提取有效資訊的能力提高了,而且因為聽的多,視野也開闊了,寫起作文來也是素材多多,觀點新穎,經常會有讓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出現呢!

  第四,讓學生養成寫隨筆日記的好習慣。

  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一方面為將來提供了一個回憶的出口,讓大家練就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另一方面也是為寫作積累素材。很多學生一到寫作時就覺得沒有東西可以寫,就是因為缺少了生活的素材。

  第五,養成摘抄的習慣。

  但凡平時覺得優美的語句,可以摘抄在一個本子上。還有一些名人名言啦,名人事蹟啦,作為寫作時的範例引用,增強寫作說服力。不至於使文章顯得過於空洞。

  第六,開展課前三分鐘活動。

  要求每一位同學按照學號的順序,一課一生,在課前三分鐘進行一個簡短的演講。一方面鍛鍊了他們的膽量,口才。另一方面,他們為了演講勢必要做一些演講準備,收集材料等。對寫作也是有益的鍛鍊。

  以上是關於加強寫作能力的一些淺見,寫出來只是想告訴大家,語文教學效果的呈現必須以老師與學生的完美配合為前提。若忽視這一點,教語文真成了費力不討好的事了。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11

  一、將分層教學進行到底。

  這裡我重點講一下作業的分層設計。我覺得班上學生可分為ABCD四組。A組同學是沒有作業的,他們在語文晚休時可以看小說,可以做其它學科的作業,他們是絕對的自由。我絕對相信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課堂上掌握的情況。我們能做的是給他們開一些書單。B組同學的作業一般是以閱讀和寫作為主。C組同學以課內文言文,閱讀,古詩為主。D組同學只需要要默古詩和抄文言文的翻譯。D組的同學能考上50分,我就能開心10多天。當然除了這四組,也許有些班上級還會有特殊人物,他們的成績比較有穩定性,一般在5――10 分。他們屬於“高智商型”的學生,我們實在教不了,真的不想放棄,但也無可奈何。

  二、課堂上的時間多些給學生。

  先說一個事實:上週三我們在舒早霞老師英明領導下開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備課組成績分析會。我們沒有按照以往的會議義務性輪流地說一些,而是每個老師都暢所欲言積極投入到討論中去。我們在輕鬆的氛圍中把自己的疑惑甚至好的建議拿出來一起交流,一起討論分析。應該來說,我們每個人都獲益匪淺。回去之後,我就在反思:我們能不能在課堂上營造一種輕鬆的氛圍多些時間讓學生去交流去討論。美國的教育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告訴我,我會忘記;分析給我聽,我可能記住;如果讓我參與,我就會真正理解。”我把它做為我教學的宗旨。一堂課45分鐘,如果整節課都是我們在講,累不累啊?答案無疑是肯定的。我們整節課辛苦地自認為把重難點滔滔不覺地講得滴水不漏。學生掌握情況呢?這就不得而知了。也許我們覺得把該講的都講了,應該是 NO PROBLEM 。也許只不過是我們在聊以自我安慰罷了。也許只不過是我們在求個心安理得罷了。

  三、再來聊聊一個古老的話題:

  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得確很有道理。我曾經無數次的對學生說:如果因為我教你們的語文,你們對語文感興趣,自己會去積累,會主動去讀,會主動去寫。那我的目的達到了。學生因為老師的原因,而對學科感興趣,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我就經常覺得留有遺憾:因為我從小學到高中的數學老師都是55歲到60歲的男老師,把我學習數學的興趣扼殺在搖籃之中。如果換成年輕漂亮的女老師,那也許高考的數學成績不至於那樣“丟人現眼”。總的來說:要讓學生對我們的語文學科感興趣,得讓他們對我們人感興趣。所以我覺得一堂課的前三分鐘先和學生聊聊別的,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如果學生見到我們就想K我們一頓。那無疑不管我們的課堂是多麼的生動,不管我們是多麼的有才華。不好意思,他們不感冒。他們只想早點下課去飯堂,或者整節課在想什麼時候什麼地點扁我們一頓。

  四、讓“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不在成為一句空話。

  這裡重點講一下書寫。我相信大家都會認為學生的書寫不是很重要,而是非常非常重要。前段時間驀然發現很多省的文科狀元都是女生,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也許和她們的書寫有很大關係。其實,很多聰明的男生,理科成績尤其突出,但恰恰就是寫的字能和醫生相媲美,龍飛鳳舞說得是好聽,其實就是亂草一把。為了閱卷老師少燒一點這些亂草,我們有必要重複N次地提醒學生書寫工整。從初一開始開設書法課,這也是一種趨勢。當然,初三的學生也可以在早讀前三分鐘默兩首古詩。要求只有一個,書寫工整。如果長期堅持下來,收效應該是不言而喻的。

  五、讓“小組合作”在作業的跟蹤上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我們給學生下達的作業任務,需要跟蹤到位。我們一個人的時間精力是非常有限的。我們必須藉助小組長的力量。班級的語文學習互助小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編排。可以四個人一組,一個小組長。如果班上有足夠的語文精英,也可以兩個一組,一個組員和一個組長。組長對組員必須嚴格監督。比方說今天的任務是默寫三首古詩。組長必須督促組員完成,並負責組員的批改工作。如未完成,組長必須陪同組員在下午下課後相約教室,繼續完成那沒有完成的任務,爭取做到日日清。堅決杜絕組長與組員共同作弊。一經發現,老師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或者給定一週的任務,週五下午還未完成的同學,在放學後繼續留教室戰鬥。同時邀請其家長來校上演新時代的“陪太子讀書”。

  六、合理利用早讀晚修時間。

  早讀時間為25分鐘,分為集體讀和自由讀,或者集體讀和聽寫兩段。效果也許會更佳。默寫和聽寫的內容仍由小組長負責批改。小組長必須把組員易錯的字反饋給科代表。科代表必須找時間在黑板上給與提醒及訂正。

  晚自習的時間,應該給學生安排作業。作業的安排可分層設計。強調把作業當考試,保持考試時的高度緊張感。這裡的學生學習主動性及差,如未安排作業,整節自習他們只有一件事可做。那就是:發呆。

  說了這麼多,最根本的仍需要學生有好的學習態度,仍需要學生願意去學。如果只是我們老師“一廂情願”,我們再多的方法,再多的策略也枉然。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12

  新一輪的語文課程改革需要教師改變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樹立嶄新的教育理念。這對我們每一位教師是一次通透的洗禮。如何教好新教材,用好教材,推進新課改,是對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的機遇和挑戰。作為新教材的使用年級,我校七年級語文組在校領導和其他年級語文教師的指導和協助下,認真學習、大膽探索、勇於實踐,取得了些許成績。我們的主要做法有:

  一、採取多種形式,落實培訓學習

  我校教研採取短期培訓與長期學習相結合,集中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等形式,注重校本培訓,每週定時定點學習,讓理論學習成為教師的內在需求,並在專門的研討會上將教學中出現的預設外、生成性的問題共同解決;學校創設條件,選派青年教師到武漢等地參加新課改研討學習班和新課標培訓,同時請市、區教研員到校講學、講課,努力將最前沿的教育教學思想呈現於一線教師面前,有針對性的解決實際問題。透過這一系列手段使新課程理念滲透於教師的教學行為中,轉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觀念上變“以教師為本”為“以學生為本”,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組織者與引導者,在教學中我們準確把握師生角色定位,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掘學生潛能,舒張學生個性。在第一冊的“口語交際DD這就是我”教學過程中,我們為學生設立了語文學習的成長記錄本,讓學生寫出一個真實的自我,“自我介紹”,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個性。其後的點點滴滴則是成長中的心路歷程。如學習《理想》這一課時,結合課後名言,讓學生在記錄本上記下自己的座右銘,既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也讓學生下意識地積累了許多知識。再如我們學習《鄧稼先》和《音樂巨人貝多芬》時,我們請學生談談自己心中的偶像,說說為什麼佩服他,那麼自己準備做一個怎麼樣的人?鼓勵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志存高遠,做一個有抱負的人。

  二、深入集體備課,注重教學反思

  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組織者和引導者,要尊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個體體驗,實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而集體備課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

  在這一年的課改實驗中,我們充分反思過去備課的弊端,在此基礎上,對備課進行了改革,制定了"集體備課、互相協作、資源共享、個人加減"的新的備課方式。其中,集體備課是進行資源共享的前提,個人加減是體現教師個人創造和適合不同班級學生特點的保證。透過討論,我們對新的備課方式形成了以下幾條意見:第一,在備課形式上,我們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注意側重設計好教學的基本思路。第二,教學設計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學生的學法,尊重學生思維的多樣性,講求教案的實效性和創造性。

  每單元課文由教師分工備課,再集中彙總,討論修改,用集體的智慧形成一整套精品詳案。這樣一方面減輕了教師的備課負擔,另一方面使教師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研究教材,指導學法,輔導學生。與之配套的還有一系列說課設計、研討課、評課,也有問題解決式的互動研討和教師的教學反思。學校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舉行了相應的具有競賽性質的活動。如剛剛結束的中學部青年教師基本功大獎賽,青年教師從講課、說課、教案編寫、現場評課等方面展示出各自的風采,顯示我校青年教師較高的教學水平,並有力地促進了我校新課改的行進。 學校規定全體教師每節課後必寫教學心得,透過自我反省,以反思日記、課後備課、成長自傳等形式進行內省式反思,透過理論學習或與理論對照進行學習式反思。透過與他人交流、過程觀察、學生反饋、專家會診等方式進行交流式反思。以研究的態度從事教學、以研究的視角反思教學、以反思的成果改進教學,強調課後反思的重要性。學校還定期對教師課後反思情況進行檢查、評比,並將評定等次在全校公示。

  三、改革課堂教學,注重知識積累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提出了“讀書、積累、提高”的主題活動,運用各種措施利用生活中的語文資源。如“精彩的課前三分鐘演講”。既可以是學生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也可以摘錄自己欣賞的雋永小文。每節課訓練一人,要求人人能講,並能從中獲益。經過長期堅持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表達能力,都有明顯進步,學生作文的整體水平也相應提高。

  積累是學好語文的關鍵。郭沫若有"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均任翕張。"積累是語言材料的內化為個人語言儲備的過程,我們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注意積累,可以是生活中自由點滴積累,也可以根據老師的安排積累,值日生每天在板報專欄上抄寫一首詩、一句名言,一組優美的句子或其它內容,並向學生推薦《讀者》、《中學生閱讀》等書目,定期指導學生閱讀中外名著,適時作時事點評。在課堂、學校的大環境中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關注社會的責任感。 營造人文化的語文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情感,體現學生接受的個體性。每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課程標準設定綜合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多層面的實踐學習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真正實現“人的發展”這個根本性的要求。例如在進行“探索月球奧秘”的主題研究活動中,教師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提出關於月球知識的研究小課題,於是“月球知識知多少”、“有關月亮的對聯和謎語”、“月亮的傳說”等一系列子課題產生了,帶著這些課題,學生們興致勃勃地投入了研究中。有的學生幾個人共同研究一個課題,你上網查閱資料、我上圖書室借閱書籍、他負責整理資料,個個幹得頭頭是道;有的學生則和家長一起合作研究,在自己研究的同時也讓家長更新了一回教育觀念。還有學習《魚化石》一詩時,請學生自己收集關於化石的資料,學生們帶來的成就出人意外:圖片、論文摘選、文章、詩歌,甚至有的同學搬來了自家的大百科全書,可見學生們對活動課的期待與熱忱。綜合性學習課《黃河,母親河》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分成“黃河歷史組、黃河詩歌組、黃河傳說組,黃河環保組,收集資料,歸納整理,顯示了很好了自學才能,更體現了學生集體的智慧。

  與時限較長的綜合性學習課相得益彰的是一些小活動。如課本劇,像《醜小鴨》,學生們自制卡通面具,設計臺詞,自編自導,還煞有介事;還有課文人物的心理訪談,學生研讀課文,體會課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扮演主持人,為課本人物作內心獨白,於其中折射出自己的精神世界;組織學生編寫手抄報,學生自己分工合作,採訪、排版、配圖、發行,充分展示了自我才能。我們透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引導學生運用理論分析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接觸現實生活,擴充套件知識視野。

  四、開發現代資訊科技資源,為新課程改革提供支援

  我校緊緊抓住現代資訊科技三個支撐點,即硬體建設、軟體開發、潛件發展,努力開發現代資訊科技資源,為新課改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援。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恰當運用電化教育手段,製作多媒體課件,可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課件具有形象、直觀的效果,融圖、文、聲、像於一體,便於以另一平面呈現課文,幫助學生理解。如《竹影》一課中關於中西方繪畫的差異,難以捉摸地在一個個方塊字間遊移,可當多媒體呈現出兩組各具特色的中西方繪畫作品,像鄭燮的《竹石圖》,塞尚的《靜物》等,則一切盡在不言中了,學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水到渠成地歸納出其不同。《觀舞記》課件的導語部分恰到好處地引入印度舞蹈錄影,讓學生領略到異域風情,對課文中冰心女士的描繪則更充滿了期待。課件《神州大戲臺》進一步將展示平臺的作用發揮盡致:各種臉譜、唱腔讓學生讚歎不已的同時心領神會。《黃河頌》課件中黃河壺口大瀑布騰挪宇宙的姿態、《黃河大合唱》吐吶山河的氣勢使光未然的詩歌靈魂於聲色大動之中赫然顯現。

  新課標下的教學每一步前進都需要探索總結。還有許多問題亟待明確。如新課程中“雙基”的落實情況,教學評價的把握,我們的課程內容對於形成學生素質過程中的作用等等。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語文無處不在,作為語文教師,應當讓學生愛上語文,因為它是一門神奇而美妙的學科,快樂地學習語文,學習快樂的語文。讓生活走進語文,用語文來描述生活!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13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實施,本人在新課改的過程中,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在初中語文課文教學中運用自主學習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具體操作如下:

  一、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自主定向

  教師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引導明確學習目標。根據建構主義理論,讓學生自主定向,使學生學有目標,攻有方向。在自主定向的過程中,學生初次與文字對話、與老師對話、與學生對話。如《小石潭記》的教學可以從學生原有知識出發,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文章整體情緒,抓住理解文章主旨的關鍵所在,把握文章情感基調。在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在教師指導和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明確學習目標:通曉文章大意,瞭解一些文言實詞與虛詞的用法;寫景及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理解文章抒發的抑鬱憂傷之情。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了目標,有利於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把握文章。

  二、激發疑問,讓學生主動探究習得

  引導學生從教學目的出發,緊扣教材,提出問題。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無論會不會答,都應給予熱情的表揚和鼓勵,讚揚他們勤于思考的可貴精神,鼓勵他們敢於在別人未發現問題的地方大膽質疑,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權利和學習個性,真正保證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例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篇課文較長,如果教師眉毛鬍子一把抓,那麼學生肯定會無所適從。在教這篇課文時從文章題目入手,引導學生只提了兩個問題:一是為什麼要打鎮關西?二是魯提轄是怎樣打死鎮關西的?由這兩個問題作為課堂討論的向標,學生圍繞這個問題自由發揮提出問題。在發現問題、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要放手於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的過程中目標的達成是透過小組內部交流答案,探討最佳方案,教師巡查情況,學生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實現的。這一環節中最核心的問題是發現問題,質疑交流。教師透過讓學生自己提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為他們創設動腦、動口、動手、釋疑解難的機會,透過交流,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在學生合作探討中進行自主學習

  問題提出來了,如何解決,常用的辦法是以小組為單位抽樣展示嘗試結論,教師適時進行學習方法指導,便於學生舉一反三,拓展視野。學生自由發言評價,展開討論,對學生而言,這是學習語文最需要實實在在行動的一個階段,學生將帶著問題回到文字中去有針對性地閱讀,展開較有深度的思維。如,在學習《同志的信任》一課時,學生提出了六十多個問題。經過分類和篩選,把學生可以自己查閱工具書解決的問題,全部都交由學生自己查詢討論來回答;把牽涉到文章主題的學生提問,做了一個統計和歸納:

  1.這篇課文主要寫到了誰?

  2.誰寫信?

  3.誰收信、看信、藏信、送信?

  4.這是一種什麼記敘順序?

  5.同志的信任到底是誰信任誰?

  6.誰才是文章的主人?

  7.主人公有什麼樣的優秀品質?

  8.這些優秀品質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9.作者又是用哪些寫作手法來表現的?

  經過合併處理,重新安排後,學生提出的問題,就形成了一個層層設疑、步步啟發的提綱。在這些問題最佳化初中語文教學策略的探究與實踐中,再把比較淺顯的,仍然放手讓學生去尋根究底,充分發揮不同層次學生的互助性和互動性,讓他們在相互爭論中,去補充和校正,得出相對一致的看法,最終獲得問題的答案。這一過程是全體教師指導下自主學習、探究研討、合作交流的過程,而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其核心。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14

  時光匆匆,教學改革已有三年整,回首教學改革所做的點點滴滴,看見學生自學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設計實驗能力,分析歸納總結能力等大幅度的提高,頗感欣慰,這完全得益於教學改革。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學改革將進一步帶給學生更多的受益,培養學生更多的能力,現就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談我的一點體會。

  一.利用課前學案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課前預習對於“自主學習”方式來說相當重要,學生只有在課前掌握了一些知識,思考了一些問題,準備了一些東西,課堂上才能進行互動交流,我在課前下發學案,學案中提出知識要點,學習重點,學習難點。學案中設定查閱教科書,探究性問題,設計實驗等問題,學生預習中一定有問題,我讓學生講述本節課的知識要點,重難點以及碰到的問題,自學探究知識過程中發現了什麼,有什麼疑問,詢問學生透過預習學到了什麼知識。例如:講牛頓第一定律時,課前在學生交流時,學生沒明白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是怎樣推翻亞里士多德觀點的,我只點拔一下:當斜面變成水平面而且光滑時,物體受幾個力?學生答:兩個力。我又問,這兩個力怎麼樣?學生答:二力平衡。我又問:此時物體可不可以認為不受力?學生答:可以。我最後又問,那麼不受力對應物體的狀態是什麼?學生答:運動。此時學生恍然大悟,馬上反應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透過我及時給以引導和點撥,學生在課前能繼續自學探究。我的監督和引導無疑是學生自學下去的最大的動力。同時我也鼓勵和表揚學生,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從而更自覺的預習和探究,大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利用課堂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

  課堂是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主陣地。課前我科學的分組:學習好的和壞的搭配開,男生和女生搭配開,學生在我的指導下組成學習小組討論。討論基礎知識,重點知識,難點知識,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學習小組之間也進行合作探究。我也參與到小組討論中,成為與學生平等相處的參與者,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姿態。在講庫侖定律時,其中一組認為:兩個半徑為r的帶點球體相距為r時可以看成點電荷,而且拿萬有引力中兩個均勻球體都可以看成質點來對比,而答案說不可以。這組學生找我詢問是不是答案錯了。我請求另外一個學習小組幫忙探究。並讓他們一起探究分析實質,最後經過合作,半徑為r帶電體靠近時,電荷重新分佈不分佈在球心了,不能看成質點,而萬有引力中兩個均勻球體不涉及電荷重新分佈問題,因此可以看成質點,小組合作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學會團結就是力量,學會合作探究。

  三.利用物理實驗課堂,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設計實驗能力

  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做實驗是解決物理問題一份重要途徑,現在的物理課本沒有把演示實驗與學生實驗分開,目的就是讓學生多做一些實驗,而不是讓他們看著老師在臺上做。自己經歷過的與看別人的畢竟不一樣。在學習必修一“超重和失重”時,讓學生感受超重和失重的現象。學生自己設計出實驗:在加速上升電梯裡稱體重,看秤的示數大於人本身的體重;加速下降的電梯裡

  稱體重,秤的示數小於重力,從而讓學生徹底理解超重和失重現象,如何設計實驗,實驗原理,所用的器材,實驗現象,實驗資料怎樣處理。讓學生感受自己像一個科學家一樣做實驗來研究問題,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設計實驗能力。

  四.利用課後整理學案培養學生分析歸納能力

  歸納總結就是對所學物理知識進行整理,將一個個零散的知識點構建成有機的物理板塊讓學生在整理中鞏固提高。

  我每節課後都督促學生把學案中的重點知識,難點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在筆記上。在學習3-2的交流電時,有電動勢的瞬時值,平均值,最大值,有效值,學生課下及時整理筆記就會很容易區分開而不易混淆。一旦忘記或者混淆立即開啟筆記進行核對。透過歸納、整理,把本節課的知識能進一步梳理、系統,可以反思哪個問題還沒解決,哪個問題順利解決等,某一類問題的解題思路是什麼?物理模型怎樣?透過課後整理學案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總結能力。

  讓學生做課堂主人,讓學生在課前,課堂以及課後都成為主人,讓學生自己動起來,讓學生主動地去學習,從而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能力,相信這樣的課改!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我願意不斷探索適合二中學生的教學模式。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15

  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我們一生不斷創新、進取的不竭動力。一個人一旦形成一種自覺的穩定的內動力,就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進入初中後,我想沒有一個學生是真的不想學好英語,只是他們英語基礎比較差,自己喪失了信心。但是,他們都決心在初中這三年,把薄弱的科目補上去,都希望能考上自己理想的高中。因此,他們的學習慾望是十分強烈的。幫助學生樹立“不怕苦,不怕疲勞,不怕障礙,不怕失敗”的堅強意志。鼓勵他們不僅要做學習的智者、方法的賢士,更要做精神的勇者、意志的勇士。讓各種考試來證明自己的實力,要有鼓足幹勁,一拼到底的拼搏精神。事實證明,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的態度,使其產生內在的學習動力,會使教師所付出的勞動事半功倍!

  二、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重視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就是讓學生懂得如何學習英語,如何理解英語語言學習,瞭解和掌握英語語法結構及知識點之間的聯絡,這些正是學生學習英語的缺陷。因此,老師不能只注意灌輸知識,搞一言堂,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呢?

  1、幫助學生克服“記單詞難”的關卡。

  學生詞彙量的大小會直接影響做題質量的高低,對文章的理

  解程度,以及做題速度的快慢。但是,如何記住這麼大的中考詞彙呢?首先,我認為非常有必要花一定時間專門訓練學生的拼讀能力。透過複習字母組合,子音字母的發音規律及母音字母在開、閉音節的發音,使學生建立音、形結合的概念,做到會寫就會讀。其次,詞彙複習在初三總複習階段至關重要。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避免詞彙複習的枯燥性,增加其趣味性、科學性。我嘗試利用同義詞與反義詞,如複習read這個詞,我就把與“看”有關的單詞,透過這樣的排列對比,學生就比較容易記住單詞。還有一種我較常用的方法,就是把一個詞及與其有關聯的片語歸納在一起比較。這一方法,對初中學生特別有效,在複習階段尤其如此,並輔之以適當的練習,使學生有種新鮮感。這些方法,讓學生從縱向、橫向及各個方面將詞彙的雪球越滾越大。

  2、提高學生聽力理解能力。

  多年來,在中考中,英語聽力都是一個容易得失分的環節。在幫助學生記單詞的同時,也透過多聽一些聽力材料,只有在學習與實踐中,不斷總結與積累聽力的背景知識,還有在對日常生活用語方面的積累,用心體會生活,從生活中的聽、說、讀去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除了增加詞彙量,還要有針對性的訓練內容,學生剛開始做練習時有些困難,所以訓練前,可以先給學生複習有關知識。這樣透過實踐和努力,不斷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因此,在教學中,我不停反思、探索行之有效的聽力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聽力學習能力。

  3、加強英語閱讀能力。

  平時我們都愛看小說、雜誌和報紙,所以提倡多看些課外的與英語有聯絡的雜誌或讀物。在新課標的精神下,學生的閱讀篇章越來越長,詞彙量也不斷增加,這就給缺少背景知識的學生在短時間內無法消化多而繁瑣的單詞,從而難以理解文章的內容,針對這些現象,我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課文進行閱讀訓練。透過教材提供的題材各異的文章讓學生了解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擴充套件他們的文化視。野,同時讓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積極帶動學生去思考文章的內涵,形成自己的觀點,體會到思考的快樂。讓他們走出課文,深入自己,深入外界,不知不覺地提高了英語綜合能力。

  (2)著重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閱讀方法,科學的閱讀技巧和合理的閱讀速度的能力。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指導,如尋找主題句、猜測詞義、推理、跳讀、略讀等閱讀技巧來獲取資訊。同時,根據不同的文章題材,整理和歸納部分閱讀文章,如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等文章。針對不同體裁,抓關鍵資訊。如說明文,科普讀物和小品文等,首句通常為主題句,其餘的句子都是圍繞主題句進行說明或闡述;新聞報道的首句透過概括整個事件;幽默小品等的末句往往含蓄,要仔細品味。

  平時在訓練閱讀理解中常用的方法是:先看短文第一句或第二句,因為英語短文開頭往往是概括型的。學生看完之後,就知道該文涉及到什麼。然後直接閱讀所有題幹,並劃出關鍵詞。比如一些術語,數字,專有名詞等,再通讀全文。經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十分省時間,且在閱讀中可以有重點地讀,對提高閱讀速度和答題準確率有一定幫助。

  在講評閱讀理解時,不是單純對答案,而是幫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整體理解文章以及理解資訊形成內心思維構造能力。並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的長難句,特別注意培養學生閱讀信心和毅力,使他們儘快適應中考較長文章和多篇文章快速閱讀的要求。

  4、巧學英語寫作。

  限時模擬寫作訓練,加強考生臨場應變能力。每年中考的作文分為小作文和大作文,知識覆蓋面廣,這就要求學生在做題時必須注意速度和節奏,而中考書面表達從時間分配上看,最多也只能是25分鐘左右的時間,學生必須在這點時間內完成書面表達,並且意思連貫,無嚴重的語法錯誤。可以給學生做一些具體的練習題,每週五佈置下週要練習的文體,讓學生看懂上面的指導語,做對應練習,對照答案自己修改,把該記住的一些套語記住。摘抄出普遍性的錯誤,抄到黑板上,讓全班一起糾正,同時也暗示是哪位同學的錯句,其目的是給本人以深刻的印象,下次一般不會犯類似錯誤。寫作是一種綜合能力的訓練,是對學生所學語言知識的綜合運用,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應貫穿於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作為教師,必須長期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定全方位的訓練,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寫作的能力。

  三、加強教學的計劃性,安排好教學和複習

  每個學期初,教師要先根據內容和課時制定出切實可行的上課計劃,並注意上課內容的系統性。例如,語法內容在授課過程中一般都是化整為零,分散在各課,在複習時就將他們聚零為整,把幾種動詞時態放在一起復習比較,表示相近意義的結構放在一起進行識別。同時,還要處理好初中教學與高中學習之間的關係,在教學環節中恰當地滲透中考資訊。

  總之,教師只有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以有效的方法和培養良好的習慣來學習,學生才能滿懷信心地迎接中考,奪取更優異成績。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16

  語文素質對學生的影響是終身的,也是巨大的。然而,長期以來,語文學科並沒有得到學生應有的重視,其地位甚至已被列在主課之外,這一點在許多學校都已是不爭的事實,非重點學校尤其如此。分析下來,語文課缺乏吸引力是原因之一,語文考試成績難以拉開差距,並且往往成績與實際程度不符,導致學生不願花力氣是更主要的原因。改革考試方案是上級有關部門的工作,作為一線語文教師,我們則一直致力於尋找一條能將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較好地結合的道路,在幫助學生提初其考試分數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激發其學習語文的興趣,奠定其文學素養的根基。應該說,我們還沒有找到最佳的道路,只是在摸索中積累了一些做法,介紹出來,以期拋磚引玉。

  一、夯實基礎。

  (一)早下手,抓反覆。

  語文是一門積累的學問,靠短期強化往往毫無效果,況且從初一到初三,學生的各科學業難度逐漸加深,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年級越初就越難在語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學生初一剛入學時就抓緊其語文的學習。初一剛開學,我們就分發了一套文學、文化常識和古詩詞名句名篇摘錄的材料,讓學生在空餘時間背誦。為了克服遺忘,我們將這部分內容定為每學期開學摸底測驗的必考內容,讓學生在反覆不斷的複習中加強記憶。

  在文言文語法知識上,我們採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學策略。即在初一一開始就讓學生徹底弄清楚文言語法規則,第一篇文言文課文就讓學生自己歸納文中的各種語法現象,這樣做雖然在一開始佔用了較多課時,但幾篇課文下來老師就再不必進行文言語法方面的教學,學生的文言文學習便有了較快的初始速度,為後來的大量閱讀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二)用足教材,以“本”為本。

  針對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非常重視利用教材,按照H版教材的體例,有步驟有計劃地提初學生的能力。

  六冊書的課內文言文我們幾乎全部上過,總體上採取先慢後快、重點篇目慢非重點篇目快的原則,有變化有側重地實施教學。

  課內現代文中的必讀篇目我們也是篇篇必上,但教學重點不是讓學生記住對課文字身理解的結論,而是使其瞭解得出結論的思維過程,並將這種思維過程中所用的方法遷移到課外文章的閱讀中去。泛讀課文則是選擇某一側面,以學生討論為主,運用所學方法自主解讀文字。

  (三)分步前進,學寫作文。

  在作文教學上,我們沒有一蹴而就,而是從夾敘夾議的記敘文開始,逐步訓練論點型議論文、論題型議論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讓學生先列並列式、層進式結構提綱,再連綴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認真批改,詳細講評,學生的寫作能力一步步提初起來。

  二、廣泛拓展

  (一)擴充套件閱讀課外文言語段。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們儘量選擇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文章,鼓勵學生將有些故事作為論據寫入作文,檢測學生掌握情況。

  (二)引導學生課外自讀。

  (三)堅持以剪報的形式擴大學生閱讀量,把握時代脈搏。

  (四)堅持寫隨筆,抽時間做評講,優秀作文印發給全年級。

  (二)專項複習。包括文言虛詞、實詞,古文化常識,詩詞鑑賞等,每項複習結束都有自編配套試卷加以檢測鞏固。

  在作文方面,抽出課堂時間寫限時作文,提初學生臨場作文能力。根據各班不同情況,從審題、結構、材料、語言等方面專項突破。

  (四)適度訓練綜合性試卷。為避免重複操練,我們對眾多綜合性試卷作了挑選,選擇難度不同的試卷,全年級統一測試,重在訓練考生考試的感覺。

  老師兢兢業業,認真塌實,任勞任怨。不僅解答學生的質疑,而且常常與學生談心,進行心理疏導。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把對老師的感情轉移到學科學習上來,產生更大的學習動力。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17

  其實,在剛開學的那段時間裡,初來乍到,在很多方面都頗為費力,備課的時候雖然也有看課本和教參,但是真正講下來發覺整堂課都是我的自導自演,學生課堂掌握不足,檢測過程中暴露的問題也多,那時我的心情也很複雜。直到在一次複習《承天寺夜遊》時偶然翻閱了餘老師的教學設計,突然發覺自己的問題是出在備課這一環節了。回憶自己當時上這一課,按照大綱要求先是解決字的翻譯、詞的理解和斷句,接著就是文段翻譯然後就是各種貼近考點的理解等等。結果等課後檢測中發現很多反覆講過地方學生還是出問題。抱著嘗試的心理,我先是蒐集了學生易錯的地方,接著“厚著臉皮”在學生中“不恥下問”出錯的原因,最後分類為:記不到、記混淆、無法理解這三類。在具體複習這一課的時候只抓住蘇軾的情感變化進行有針對的記憶、區分和理解。在這裡,我就借用了餘老關於此文的結構變化處理的過程,從概括到情感流露的分析再到細化,就很輕鬆地讓學生領悟到文章的思想。

  從這裡,我明白了自己往常備課是一種毫無目的的備課,即使把知識點歸納得再齊全,學生吸收不了還不如精簡為一節課突出一個目標。當然,如今期末臨近了,如何進行有效的複習,避免複習課上學生無精打采,可能在板塊式練習的過程中要加強方式的靈活變化,讓學生集中注意力。

  其次,要抓緊平時所學知識點的複習。

  從理論上講,學生學習最重要的任務是要解決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絡問題。要學會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歸納、抽象、概括,從而完成知識系統化的工作。概念是思維活動的細胞,本來想透過複習用思維的細胞組成一個思維的有機體,或者說,把概念組成一個概念體系,形成基本的理論,所以如果平時不抓緊學習,很多學生在複習時一下子就會陷入到對一個個基本概念的理解上。這種複習其實就是對遺忘知識點的重新建立連線了,而且在考場上還容易出錯,所以說這樣的複習進展極慢還“不討好”,長此以往學生會逐漸厭煩這樣的複習。可以說,平時學習是準備原材料的過程,而複習是組裝知識大廈的過程。平時不備料,“知識大廈”在複習時就建立不起來。可見,抓緊平時的學習是搞好複習的基礎,複習是平時學習的深入和繼續,二者不可分割。

  綜上所述,如果教師能在教學設計、教法選取、目標確立以及課後複習引導等環節,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水平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多次的系統複習,那麼學生學到的知識不僅質量會越來越高,而且會以少而精的形式牢固地貯存在頭腦中,為實現學生獨立地應用這些知識創造極好的條件。

  教學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講,要摸索的道路還很長。雖然自己從教時間不長,成長也不太明顯,但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希望自己在將來的每一天能過得充實快樂,收穫成長的幸福感,不過實話實說,自己也確實不夠勤奮,平常充電不足,所以希望各位前輩們能多加督促,幫助我改掉這種壞習慣。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18

  一、建立分層檔案,樹立施教思想

  實驗之初,我根據自己班每位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把他們分成不同層次的學習組:學習有困難的後進生組合成為“直接輔導、互助學習組”;學習能力較強,完成常規學習任務的組合成“間接引導,自主學習組”;學習任務完成後還有餘力,常感吃不飽的優秀學生組合成“特殊引導,創造學習組”,接著,再實施非同步教學,從而在分層教學活動中,對後進生以“樂”激趣,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在進行自主學習和創造性學習中,讓中等生力爭優秀。優等生更加優秀。

  二、課堂分層引導,練好基本功

  一位教育專家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們要教給孩子們的僅僅是知識,那就直接告訴他們好了。(教學論文 )在課堂教學中,常常出現後進生“陪讀”,中等生“門前冷落鞍馬稀”,優等生“一言堂”的局面。怎樣讓後進生、中等生也成為活動的主體,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悅?優等生要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適時在小組中開展噹噹“小老師”,讓有進步的學生都能當“小老師”,都能體驗“小老師”的滋味,都能適時組織小組開展活動,展現自己的才能,得到別人的監督,在自我實踐和小組成員的客觀評價中找到自我、肯定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就能大大激發他們學習熱情和自信心,使他們形成一種自覺、主動、持久的內驅力,不斷求知、不斷創新。在一段時間的實驗之後,我發現,讓一部分人頻頻發言,一部分人“坐冷板凳”的現象徹底消失,大多數的課堂都能讓每個學生都有所得,有所獲。

  如在上《蘆花蕩》這篇課文內容理解的提問上,就這樣設定了層次,引導學生參與:對後進生要求用講故事形式複述,中等生要求用自已的話概述主要內容,要求優等生能用簡煉準確地語言概括主要內容。在教學《湖心亭看雪》一課時,也注意了在設問上的分層:後進生回答文中寫景的句子是哪些?請找出來。中等生回答寫出景物什麼特點。優等生有感情的朗讀並回答寫景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由於課前設定了分層目標,使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既有可學性,又有驅動性。所有學生都能參與行動,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悅。每個學生都能在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中主動發展,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三、合作學習,激發求知慾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因此,在新型的師生關係中,教師的角色地位發生了強大的變化,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學生間的互動,需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自始至終處於自主學習的狀態中。在一般情況下,學生在初讀課文後都會發現一些問題和提出一些問題。但是,對於這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可能會存在一定的難度,這時教師要給學生適當的幫助,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和開展辯論等方式進行學習。

  我在教學《背影》一課時,就預先按學生學習的接受程度,給學生分好了學習小組,每組都安排有優中差學生。分組討論:文中幾次提到背影?每個背影的作用是什麼?重點寫了哪個背影?三個問題有層次,有梯度。在後進生,中等生,優等生逐一解決三個問題的過程中,每個孩子都動腦、動口、動手,都進行了獨立思考,在討論中學生逐漸學會了思考、學會了表述,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由此可見,正是因為有了學生之間的積極對話,才有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創造能力等一系列個性化的語文素養才得以提高。

  四、分層佈置作業,落實梯度訓練目標

  學生的作業能準確、完整地反映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教學反饋資訊的學主要形式。由於課內時間的客觀侷限,同樣分量,同樣難度的作業很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同

  步完成。若老師統一要求,不僅使老師難以調配教學活動,又使“優生吃不飽”“差生受不了”。長期下去,會造成優生感到簡單而課內無所事事,紀律渙散,學習興趣降低;差生則感到負擔過重不能按時完成,留下作業的尾巴,逐步導致厭學情緒。因此,教學中對學生的課內作業可以堅持“優生多而適當提高難度,差生少而適當降低要求”的原則。

  如學完課文後,我們把課內作業從數量上進行分層要求:差生完成優生作業量的二分之一,即完成大部分基礎知識題;中等生完成優生作業量的三分之二,即完成全部基礎知識題和部分雙基綜合題;優生則完成所有基礎知識題和雙基綜合題。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作業大約同步完成,教師可以統一調控教學活動,及時收集反饋資訊,查漏補缺,杜絕課內作業課外做,課內損失課外補的不良現象發生。比如,我在讓學生背誦文言古詩詞時,差生有時很難背全。我就劃出一些重點語句讓其背誦。優等生,我就額外的補充一些名篇給他們背誦。

  再如,寫作文時,我對後進生的要求是語句通順、能扣住主題,對中等生的要求則是主題鮮明,材料安排合理,語言力求生動、優美,錯別字少,對優等生的要求是主題有新意,能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材料安排恰當,正確使用標點,無錯別字。這樣,每次作業,後進生不望而生畏,優等生一也不覺得乏味了。

  五、分層評價,激勵學生共同進步

  本期,在評價時,我們遵循了弱化差別、淡化分數競爭的原則。採用“等級評價”與“百分評價”相結合的“雙軌制評價”方法。從基礎知識的掌握、朗讀水平、思想素質、思維能力、作業完成情況、說話能力、參與合作精神等方面進行評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感覺自己在各自的原有水平上都有所進步,保持了良好的學習心態,產生成功的喜悅,從而為持續發展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我在努力的找尋一些方法去調動所有的學生的學習勁頭,最怕的是落後的學生徹底的放棄,所以照顧到他們的需求,給他們一個可以摘得到的蘋果,遠比高高懸掛的蘋果更有實際意義。不放棄一個孩子,這是我唯一的宗旨,願八班越來越和諧。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19

  一、整體把握教材,取其理念

  在新教材培訓的過程中,我在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同志的講話中以及人教社中語室主任王本華教授的影片“守正創新。構建三位一體的語文教科書編寫體系---部編《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介紹”中明白了新教材編寫的理念:以人文主題、文體組元的雙線組織單元,建立靈活的單元結構,努力做到一課一得,建構適合中學生的語文核心的素養體系和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設計,即由“教讀”到“自讀”再到“課外閱讀”強化閱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真正做到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體的書。

  二、注重名著閱讀的引導,給學生學習搭建平臺

  新教材和以往對比,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更加註重名著閱讀。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讀課中,重視名著導讀,運用一定的閱讀策略或閱讀方案,完成閱讀任務,達成閱讀目標的學法。可以採取多種靈活有趣的形式,例如設計搶答,遊戲等環節,讓學生對名著感興趣。完成從被動讀書到主動讀書的轉變。在自讀課中,指導學生在教讀課中獲得的閱讀經驗,自主閱讀,強化閱讀方法,沉澱為一種能力,關鍵是引導學生用法。

  三、教師設計教學,學生在自己體驗中學習

  在7月28日上午,我們觀看了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新增課文《竊讀記》的課堂實錄。從影片錄影中我領略到了名師獨特的教學方法。老師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課堂氣氛活躍,寓教於樂,很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給我今後的教學提供了指引和幫助。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應遵循新教材設計原則,在教讀課、自讀課、綜合課、作文課中解放學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解放頭腦,讓學生能想;解放眼睛,讓學生能看;解放雙手,讓學生能幹;解放嘴巴,讓學生能談;解放空間,讓學生能接觸自然;解放時間,讓學生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

  這就是我在新教材培訓中的點滴體會,抓住文字,取其本意。在今後的教學中努力鑽研,勤於總結,相信自己會有更深的認識與體會。

  初中語文教學心得20

  上學時,因為喜歡語文課,所以喜歡上了文學,也因為喜歡文學,所以選擇了語文教學。一直覺得語文世界有無窮的美麗,可如今身為老師,卻越來越怕上語文課。語文的世界過於博大,究竟教什麼對學生最有價值,怎樣教才最有意義?尤其經歷初三之後,順應中考成了語文課最主要的方向,教會學生如何答題成為老師最重要的使命。語文早已偏離了最初的軌跡。

  這學期,再回初一,面對那一張張尚顯稚嫩的笑臉,突然對如何上好語文課產生了很大的困惑。對於剛從小學來到初中的孩子,哪些才是適合他們的教學內容?第一課《散步》,我用了兩節課教學,精心設計了幾個能促進學生對文章深入思考的問題,得到的卻是學生茫然的眼神和答非所問的回答。在深深的無力感中,課堂草草結束。思考良久,似乎意識到我忽略了初一孩子的語文能力,一些我認為簡單的內容可能學生並不能理解。

  所以上《金色花》時,我便讓學生在預習的同時,將自己閱讀的困惑記錄下來。發現學生提出了許多疑問,如“孩子為什麼要變成金色花?”、“他為什麼要躲起來,惹媽媽著急呢?”、“為什麼媽媽一點都不關心,還是做著自己的事?”、“媽媽為什麼要說孩子是壞孩子”、“作者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等等,我發現這些問題中的很大一部分在備課時都是被我視作沒什麼思考價值而忽略的,而學生其實在用自己的生活經驗體會詩的內涵,用自己熟悉的母子感情感受作者的情感。

  於是課堂上,我讓學生在反覆朗讀中感受孩子的天真可愛和媽媽的慈愛的基礎上,出示了他們的問題,展開對文章情感進一步的感受,並引導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回想自己小時候和媽媽嬉鬧的情景,來體會孩子對母親的依戀、體貼,以及母親對孩子的疼愛。詩中所洋溢的那種溫暖的情愫在孩子們對文章的充分理解中被慢慢感受。

  從初三到初一,或許對於學生學情的定位還需要一些時日的摸索和適應,但相信建立在學生初步“生成”基礎上的以學定教會讓我慢慢找回對語文的感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