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精選38篇)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

  在生活中教育孩子,在勞動中教育孩子,家庭教育的使命就是與孩子一起迴歸於創造美好的生活。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了一些優秀的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精選3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1

  今日觀看了《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感觸頗深,每個人的童年都只有一次,要怎麼才能有一個才能一個美好的童年呢?是約束著各方面,還是放養著各方面有個快樂的童年呢?新生代的我們,期望爸爸媽媽更多的陪伴寓教於樂,而不是傳統式的像警察抓小偷一樣!

  我們希望爸爸媽媽走進我們心裡去聆聽我們,感知我們,我們不是桀驁不馴的調皮搗蛋鬼,我們是你們可愛的寶貝,希望透過這次學習,我的爸媽們可以放下身段和我們好好相處!和我們一起快樂成長,度過一個有意義的,美好的童年,爸爸媽媽愛我們,其實我們也深愛著自己的爸爸媽媽!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2

  我從小就給女兒灌輸這個觀點,嚴管就是厚愛,因此她有時候雖有不滿,但還是能夠理解我們對她的嚴格教育。家庭教育公開課給我上了很好的一課,如何更好地在關愛和約束之間達成平衡。讓我明白了成功不只是有錢和有社會地位,更要做一個心裡有愛、眼裡有光的人。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無私地愛真實的孩子,而不是滿足自己內心對孩子的需求;我們應該尊重和保護孩子的內心需求,而不是隻照自己理解的成功去要求她;應該給孩子溫暖而理性的愛,並教會她如何關愛別人,而不是一味只滿足她的物質需求。父母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提供高質量的陪伴,共情孩子真實的感受,引領孩子的價值觀,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3

  今天,看了訪談,就“家庭教育要在關愛和約束之間達成平衡”這一主題,兩位老師提出了“寬嚴相濟”的觀點。老師說,“嚴”和“慈”實際上是家長應給予孩子溫和而有原則的教育。嚴的是“行為規範”、“道德準則”、“是非概念”,是為了適應社會必須做到的最基本的規則和秩序;寬的是給予孩子獨立思考和成長的空間。嚴,是在方法上可以柔和,要求上嚴格;愛,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懂愛的人。

  作為一名家長,我覺得確實是這樣。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身教重於言傳。其實,我們要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4

  古有云:養不教,父之過。而近現代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也同樣傳遞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透過本次“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學習,使我們家長更加深刻的瞭解和認識到了:美好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兒童成長的環境,有利於孩子自立、自強、樂觀、友好的性格培養;而孩子成年後的獨立性,社會適應性,社會責任感與孩子的家庭教育以及從小參與家庭勞動有很大的聯絡。

  我們要做個有遠見的家長,除了基本的言傳身教外,在生活中也要與孩子共同成長,相互促進。寓教於生活,成就的不只是美好的童年,更是家長送給孩子的一個能創造一生幸福生活的美好禮物。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5

  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家庭關係和積極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影響家庭生活教育的兩大要素,良好的生活教育有利於孩子成長成才,有助於孩子核心素養的提升,有助於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家長應該給予孩子溫暖而有力量的家庭關係,做好榜樣的作用,創造美好的家庭生活,在安全的情況下,給孩子儘可能大的自由空間,給孩子更健康成長的教育環境,家庭教育特別是勞動教育由家長正確引導,透過言傳身教,提升孩子核心素養,可以應對未來複雜環境,給孩子創造美好生活的技能。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6

  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曾說過:“家庭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從“家庭教育公開課”中,我深深體會到家庭教育是對孩子的一生影響最深的一種教育,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著一個孩子人生目標的實現。

  家庭環境、家庭氣氛、父母言行等等因素都會對孩子成長產生潛移默化和薰陶。作為家長,我們要明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覺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配合學校、盡好家長的責任與義務,為國家培養出合格的建設人才,亦為子女成才盡到家長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7

  有幸線上學習了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孫雲曉老師與國家督學劉可欽校長關於“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為主題的家庭教育公開課。明白了家庭教育本質上講就是生活教育,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家庭關係和積極豐富多彩的生活有利於孩子成長成才。

  美好的家庭生活需要一家人相親相愛;需要家庭教育中兒童優先;需要培養孩子自強自立;需要家庭成員共同成長。作為父母,我們要經常對孩子進行教育或潛移默化的影響,把家庭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經常進行。父母要擔當起家長的職責,要有陪伴與教育孩子的意識。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要注意教育的日常性,注意教育的細節。

  我想,生活是最便捷的也是作為父母最熟悉、最擅長的教育資源。只要父母認真努力地生活,生活處處都是教育的機會。比如疫情來了,可以告訴孩子疫情是怎麼回事,志願者是怎麼回事,應該怎麼防疫等。

  感謝學校為家長提供了這樣精彩的課堂,讓家校攜手,共同施教,共育孩子美好未來!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8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不光孩子需要接受教育,父母也需要不斷學習如何教育孩子,才能更好地配合學校,成就他們的美好人生。

  童年是影響孩子一生髮展的重要環節。積極豐富的多彩生活、相親相愛的和諧家庭會陪伴孩子一生成長。作為父母,我們要尊重孩子,不隨意評判他們對世界的認知;引導兒童,鼓勵他們共同參與生活實踐。在督促孩子學習之餘,我們常常忽視勞動的力量。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保持勞動的習慣,對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和堅毅的品質非常有幫助。

  生活無小事,處處細節都能折射出童年的身影,體現出教育的力量。非常感謝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和學校為我們家長提供了這樣精彩的課堂,讓家校攜手,共同施教,全力成就孩子美好的童年!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9

  第二次開啟智一起共讀《21天智慧父母養成記》,透過這段時間的學習,尤其聽了第三天的覺察精神供養重要性,我靜下心來思考:自己對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的需求,每一年和每個月分別付出了多少時間、精力和財力?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對待孩子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都照顧合理嗎?以後,做怎樣的打算?認認真真從現在開始做,無論是付出時間、精力還是金錢,要針對一個人的極大需求,平衡的付出和承擔,走對自己的人生,也能完成對孩子的完整教育。

  我覺得教育,特別是家庭教育作為家長的我們,首先應該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反省自己。我反思自己,在孩子們的童年成長,我給予她們的精神供養很少,那時只知道好好陪著,給予她們的物質供養讓她對物質沒有匱乏感,以至於後來因精神供養的缺乏,讓孩子們沒有安全感,失去目標,出現行為偏差,姐弟倆各種不和諧,總認為父母偏袒一方,所以我是一切問題的根源,我必須成長,提升自己的能力,去應對當下遇到的困難。我只有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給予她們無條件的愛,提升她們的自我價值感,儘量少嘮叨,多鼓勵,表揚,讓她們感覺到跟我在一起是舒服的,而不是處處看不到她們成長的媽媽。

  回想自己過往的人生。多少年來,自己僅僅是停留在生理需求,也就是物質層面的需求上。回想自己當初努力學習的目標,就是為了將來考上大學,然後有一個安穩的工作。工作後,自己除了做專業方面的習題,很少讀書。當時只希望自己的專業有所成就,能多獲得一些榮譽,能被領導重視,同事認可。對於自己的心理需求,從來沒有認真的探索過,只知道自己性格自卑,總感覺自己各方面都不如自己周邊的同事,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家庭,以至於後來有了孩子總與別人進行比較。經常否定自己,不認可自己,覺得自己命運不好,但也無力改變自己。從來沒有拿出過精力,時間,金錢,來學習,來建設自己的心靈。對待孩子也是如此,也是以自己的這些認知模式來要求孩子好好學習能夠考好的大學,將來有好的工作。經常給孩子講一些大道理,比如不好好學習,將來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會被社會淘汰,如果你想過好的生活就得努力學習,但是這些道理,所舉的事例,都不能讓孩子有學習的動力。我認為孩子現在不愁吃,不愁穿,父母辛苦地供你上學,為什麼還不好好學習呢?

  現在想來,無論是自己,還是孩子,都是精神需求嚴重的匱乏,心中沒有目標,沒有自己的使命感和價值感,因此內心沒有學習的動力。而造成孩子現在的這種結果完全是由於我的無知而造成的,今後透過學習不斷地修正自己,無論是在精力上,金錢和時間上,要對自己的精神需求加強投入,不斷踐行。希望透過自己的改變,用自己的愛來喚醒孩子的良知,開啟孩子的智慧。喚醒孩子先喚醒自己,喚醒自己內心的愛,讓自己的心變得柔軟,讓自己先擁有愛的能力,讓自己的內心強大起來,接納自己,修正自己,正確地去愛身邊的人。昨天和朋友聊天,她和先生的關係出現了一些問題,特別的痛苦,而她和先生的關係和她小時候和父親的關係特別相似,讓我想起了那句話,幸福的童年可以療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讓一生來療愈。孩子小時候我們給到他的“我不安全,我不重要,”會伴隨孩子的一生,這讓我更加羨慕群裡的媽媽們,能早早地加入到學習的行列中來。讓我也意識到孩子雖然大了些,我應更加得用心努力學習,精進自己。

  今天早上觀看《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有感:家庭教育大資料本質就是生活教育!學校育才,家庭育人。父母作為孩子的人生導師,一言一行將直接影響到孩子行為習慣。一個平和的家庭,會帶給孩子一種大氣的品質。給孩子創造一個美好的家庭生活,自立自強,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作為父母不能挑選話題隨意評判,這樣會干擾孩子對世界的認知。積極的解釋會給孩子帶來自信。孩子的眼光和角度不一樣,得到的結果也會大不相同,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一個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孩子走得再遠,父母也可以放心!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10

  父母和孩子之間,往往容易因為表達方式的不對而變得劍拔弩張。很多時候不是父母不愛孩子,而是父母太愛孩子,所以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不尊重孩子本身的意見,導致孩子對家長的話不僅不聽還會表示反抗、不耐煩,長此以往,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就變得越來越緊張。所以,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對父母和孩子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良好的親子關係需要父母學會讀懂孩子的表達,瞭解孩子用語言、情緒、行為等方式向父母傳遞的資訊,重視孩子的內心感受,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一、換位思考

  作為父母,我們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再從孩子的訴說中,中肯地給孩子分析問題,提出意見,讓孩子自己再判斷。家長和孩子有了這樣的互動,孩子就會把家長當朋友,從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二、學會傾聽

  只有讀懂了兒童的表達,才能給孩子正向影響,走進兒童的生命世界。當父母一直在喋喋不休地向孩子輸出自己的想法的時候,孩子往往是不願意聽的,家長要學會給孩子表達的機會,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就算先天不是完美的,也要通過後天的努力讓孩子變得完美。

  三、控制情緒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情緒已經爆發,那麼只能想一想解決辦法。父母可以選擇向孩子道歉,必須讓孩子知道錯誤的原因,在得到孩子的認可之後,再和孩子一起商討如何避免錯誤再。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11

  透過講座,我們瞭解到家庭教育本質上講就是生活教育,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溫暖而有力的家庭關係和積極且豐富多彩的生活體驗影響著孩子一生的發展。

  想要孩子獲得好的發展,需要給孩子創造一個美好的家庭生活:一個相親相愛、互相尊重、相互支援;有利於兒童生活優先、有利於兒童發展成長優先、有利於兒童自立自強優先;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生活環境。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對生活的解釋風格會深刻影響孩子人格的發展。父母正向積極的引導有助於孩子形成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

  理論的學習透過實踐才能真正被消化和理解。透過生活實踐能幫助孩子好品德的形成。家庭是實施勞動實踐的最好場所。培養孩子愛勞動的習慣,不僅有益於孩子手眼協調的發展,還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社會責任感。但是要注意堅持才能養成習慣,給孩子一個力所能及,能夠持之以恆的家務崗位。

  一個完整的家庭教育需要三代人的互動,以父母為主,祖輩適當參與。讓我們與孩子一起迴歸生活,一起長大,一起創造美好生活。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12

  有幸聆聽了由朱永新、李文道兩位教育專家關於2022家校共育,立德樹人的公開課,作為家長來說真是受益匪淺。兩位專家對關於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實施為大家進行了詳細的解讀,給萬千正處於迷茫焦慮中的父母指引了努力的方向。

  家庭教育基本的前提,尊重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個性的差異,每位父母都應該成為研究自己孩子的專家,尊重並瞭解自己的孩子,這樣才能提高對孩子教育的針對性及有效性。同時也意識到揚長比補短更重要,有時候父母習慣於會把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只看到孩子的短板。我們每一位父母都要善於發現自己孩子的閃光點,讓孩子在美好中發現最好的自己,找到自我成就更好的自我。使家庭和學校成為一個美好事物的匯聚地。讓孩子在這片美好匯聚地中發現最好的自己,找到自我,成就更好的自我。讓幸福完整的自我拓寬生命的長、寬、高。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13

  有幸觀看了本期家庭教育公開課之家庭教育要在關愛和約束之間達成平衡。讓我想到一句話:無規矩不成方圓。父母要恰當的愛孩子,必須將愛和嚴格統一起來,其實這兩者並並不衝突。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是需要和孩子有商有量,但是有些規則是必須知道的,是不可以破壞的。

  所謂的規矩不是說孩子必須樣樣聽家長的,而是在他這個年齡段必須要遵守的某幾個方面,比如:早睡早起,飯前便後要洗手,自己的事情學著自己做,遵守公共秩序等等。當然,這對家長也有要求,規矩標準是不是善始善終,有沒有隨著你的心情在變化,如果一個可以改變的那就不叫規矩。好的習慣需要慢慢養成,但是壞習慣可能一次破壞就很難再回去。我們做家長的需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多瞭解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去關愛他也要約束他。另外,平時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也可以多和老師交流,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有一個難忘而快樂的童年。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14

  今天,我觀看了家庭教育公開課第三講: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我覺得其核心思想就是,家庭不是學生的第二個課堂家長不能單純地以佈置作業的式來教育孩子,而是透過生活中的點滴來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責任心,從而推動孩子更好地學習,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的本質就是生活教育,溫暖的家庭關係、積極的豐富多彩的生活都是影響孩子一生髮展的要素。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榜樣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我們所表現出來的相親相愛、兒童優先、自立自強、共同成長等價值觀會深刻影響孩子人格的發展,有助於孩子核心素養的提升。

  根據教育專家的建議,我覺得言傳身教是一部分,具體的生活實踐也是必不可少的。透過安排一定的家務勞動,讓孩子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在勞動過程中力所能及、持之以恆,有助於增強獨立性和社會責任感,也可以養成整潔有條理的思維品質幫助學習。學習與勞動緊密聯絡,相輔相成,做到真正的寓教於生活。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15

  在8月5日,我有幸觀看了《家庭教育應該在關愛和約束中達成平衡》這一期節目,觸動較深。在節目中兩位資深兒童教育專家以及主持人,透過問答的形式,為觀眾提供了一些非常有價值的教育思路。

  眾所周知,隨著電子資訊科技的發展,當今的兒童比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接收的資訊更多,受到的影響更廣,怎樣教育孩子,使得其全面發展,對社會有益,這是讓許多人頭疼的問題。在節目中嘉賓指出要寬嚴相濟,而且管教的“寬”和“嚴”不應限定角色,而是要提高家長自身的素質的基礎上,做到寬和嚴的統一。對於原則問題要嚴,對於孩子的獨立發展問題,要寬鬆。

  此外,嘉賓還提出,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將“愛父母”融入到愛的教育中,讓孩子參與家庭的建設,瞭解父母的辛苦,懂得生活的不易,而不是隻想著自己。這種教育不是向孩子說教似的訴苦,而是要讓孩子切身感受,讓他有愛的能力。

  最後,家庭要樹立良好的家風和家規,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家庭氛圍,透過良好的家庭環境不斷地薰陶孩子,讓他自然學會社會規則,道理底線。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16

  有幸以線上方式走進了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孫副會長和原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劉校長的家庭教育講座。這節講座不僅提升了我對孩子心理發展的認知,同時也拓寬了家庭教育的新思路。

  講座中提到: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會有意識的模仿父母行為,關注父母的談論話題。所以我們要把生活教育作為一種有意識的行為。在孩子對事物認知還不夠成熟時,父母傳導的價值觀,會決定孩子認知世界的方法。比如當孩子在生活中有疑問時,積極的解釋帶來的是自信與樂觀。

  除了生活中價值觀的引導,也要關注孩子的生活實踐,比如主動參與家務勞動,不要過多包辦,打擊孩子參與的積極性。讓孩子感受到勞動也能培養其獨立性和社會責任感。

  童年對孩子未來的性格養成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感謝學校此次搭建的教育平臺,專業的課程體系。凝聚家校合力,才能共育孩子美好未來!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17

  家校共育,立德樹人——2022 年家庭教育公開課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觀後感 期盼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家庭教育公開課終於出第三期了,透過前兩期的學習,真的幫助我解決了很多問題,也讓我重新認識了教育,認識了孩子。第三期的標題是“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這正是現在家長的苦惱,現在孩子的童年幾乎就和補課密不可分了。透過學習讓我知道了很多比補課更重要的事情。

  一、家庭教育不可忽略 專家給出了這樣的觀點“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家庭關係和積極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影響家庭生活教育的兩大要素,良好的生活教育有利於孩子成長成才,有助於孩子核心素養的提升,有助於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對孩子的期望不就是成人成才嗎?所以才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助其成長,但最好的教育絕不是補課而是良好的家庭關係和多彩生活,用我們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孩子,幫助孩子,陪著他一起面對困難,一起解決困難。我想這也就是專家說的核心素養吧。

  二、家庭責任不可忽視 作為家庭一員,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員,那麼他對家庭也肩負起一定的責任。專家給出了這樣的觀點“ 孩子不參加勞動教育和未掌握生活技能是無法走向獨立的,孩子從小多做家務勞動,能增強孩子的獨立性和社會責任感。

  孩子對家庭責任的最直接認識就應該是家務勞動,從拿碗筷,幫爸爸、媽媽拿東西,打掃衛生等等。孩子建立起了家庭責任感,將來才能更好地經營自己的家庭,才能有社會責任感。

  三、 孩子的學業時間與家庭勞動時間並不矛盾,兩者是可以達到平衡的 學習固然重要,但只知道學習的孩子並不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專家給出了這樣的觀點“ 孩子的學業時間與家庭勞動時間並不矛盾,兩者是可以達到平衡的。孩子在家庭勞動過程中養成有條理的思維品質有助於學習能力的提升,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可以調節家庭氛圍和情趣。”當然讓他自己去平衡這個時間是很困難的,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就應該和他一起去制定一個合理的計劃,什麼時間學習,什麼時間勞動,什麼時間玩耍等,我們可以適時的進行提醒,我相信只要孩子願意和你一起制定這個計劃,他就一定會遵守的,就像在學校一樣,上課鈴響以後每一個孩子都會自覺的回到教室準備上課的。

  四、好習慣的培養在成長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我們都知道一個好的習慣能影響孩子一生。專家給出了這樣的觀點“父母培養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力所能及,讓孩子從感興趣的能做到的勞動開始做起。二是不要求繁重但要求持之以恆,只有堅持才能養成習慣。”習慣的養成可真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個習慣不單單要孩子自己去努力,家長也要一起努力,好習慣的養成也是需要父母陪伴的。習慣一旦養成,那孩子從各個方面都會有進步的。

  總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離不開父母。孩子成人、成才的道路上離不開父母陪伴。培養好孩子的前提是我們先要做好父母。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18

  看完了主持人對兩位老師的訪談,作為家長,我們的一言一行及營造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結合兩位老師的觀點,感受如下:

  1、家長和孩子的共同生活其實是一種教育,和睦的家庭關係和積極豐富的生活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會讓孩子養成謙和、大氣、積極的心態,勇敢和堅韌的性格,這些對孩子的學習有正向的幫助;

  2、愉悅的家庭生活利於孩子的成長,一是就算對孩子,也應做到彼此尊重,互相關心和支援。二是先考慮有利於孩子的教育;三是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並承擔責任;四是引導孩子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比如打掃衛生、買菜做菜和洗衣服等,以便日後能獨立生活;

  3、以前以為學習時間本來不充足,如果再勞動會佔用學習時間。其實發現純粹單調的學習會讓思維僵化,適當的勞動反而會調節家庭氛圍,增加情趣和活躍思維;

  4、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故要和父母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無論勞動成果如何,都要引導和肯定。讓孩子從勞動中逐步獲得認可,養成興趣,最終讓勞動成為習慣和生活的一部分。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19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講信修睦。以相親相愛為準則,以自立自強為原則,任自立自強為籌碼來鑄就教育。

  首先,是明白“家庭教育的本質”。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教育就是要去點燃學生的創新實踐之火,讓素質教育在新時代熠熠生輝,固然重要。

  其次,“力所能及”是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的平衡條件。在孩子所能承受的範圍內,去承擔自己的責任,讓他們明白不是“我儘量吧”,而是“全力以赴”。

  最後,“思維品質”是讓孩子們參加活動的勞動產物。可能在一個活動中,我們瞭解到人情世故,再另一個活動中,我們明白了共同合作 互利互贏。在每一個活動中,每個人的思維都在鞏固增強,品質都在成型,在此之後,孩子們在未來交手,這就是教育的意義。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20

  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家庭關係和積極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影響家庭生活教育的兩大要素。

  首先,家庭關係分為:

  ①相親相愛: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相互支援;

  ②兒童優先:家長重視孩子的教育和有質量的陪伴;

  ③自立自強: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鼓勵和引導孩子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

  ④共同成長:即是長輩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

  其次,獨立和主動做家務的好處:

  (1)從小培養孩子多做家務,可以增強孩子的獨立性和責任感;

  (2)孩子在家庭勞動中養成有條理的思維,有助於學習能力的提升。

  最後,如何培養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

  1)先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比如:掃地,洗碗,洗自己的貼身衣服……

  不要求做得多但是要讓孩子可以做到持之以恆。

  第三期的家庭教育公開課 兩位專家重點講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指出了家務在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培養孩子獨立性和責任心的關鍵之關鍵。培養孩子做家務的過程,不用過於繁重,更強調的是力所能及和持之以恆。生活即是教育,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成就美好生活。

  良好的生活教育有利於孩子成長成才,有助於孩子核心素養的提升,有助於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要做好一個積極的榜樣!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21

  第三期的家庭教育公開課,兩位專家以家庭為基點,利用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告知我們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重要性。

  一、孩子發展的關鍵——家庭關係。

  想要孩子獲得好的發展,必須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生活。什麼是良好的家庭生活呢?孫老師指出美好的家庭生活要有以下四點:

  1.要有良好的家庭關係。

  2.在生活中,以兒童發展優先。

  3.培養孩子自立自強。

  4.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影響著孩子的行為,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要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二、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責任心。

  兩位專家從學生的現有實際情況出發,強調了勞動的重要性。建議我們在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與習慣的時候要注意從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務做起並持之以恆。

  願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共同創造美好的家庭生活。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22

  感謝兩位專家聯手為廣大家長們奉獻上一堂精彩的家庭教育公開課,觀之頗受啟發。孩子生來就像一張白紙,未來描繪其上是五彩斑斕抑或陰暗扭曲的人生畫卷,童年生長環境之優劣佔據極為重要的地位。孩子對事物的認知總是偏向於感性,因此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影響最為深遠的一部教科書;而家庭作為生活的主場,父母的言傳身教如春風化雨,潛移默化帶來的影響毋庸贅述。

  營造一個有溫度、有力度的家庭環境,無疑是塑造孩子健全人格的陽光土壤。良好的生活教育有利於孩子成長成才,有助於孩子核心素養的提升,有助於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單純的言傳身教尚難竟其功,即便生活是最好的教科書,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勞動正是讓孩子參與進來且好處多多的絕佳方式:孩子從小多做家務勞動,能增強孩子的`獨立性和社會責任感;同時孩子在家庭勞動過程中養成有條理的思維品質有助於學習能力的提升;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還可以調節家庭氛圍和情趣。培養孩子養成愛勞動的習慣要從兩方面著手:一講力所能及,避免發力過猛打擊興趣;二講持之以恆,只有堅持才能養成習慣,自然達成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理想狀態。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23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就是孩子學習中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任何言行舉止都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明白這個理,但是很多時候往往會忽略細節,誤導了孩子的行為。

  透過這堂課的學習,讓我們的思路更加地清晰,老師在課堂中的觀點,是我們家庭教育的指南。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生活中孩子的行為習慣,往往會在學習中體現出來,經過日常生活細節的觀察和比對,發現出門時會拖鞋放整齊、開空調時會檢查門窗、洗手後會擦乾的孩子,他在學習中不容易因失誤而做錯;我們身邊的孩子很多都沒做過家務,不懂得珍惜勞動成果,曾經試過一段時間不幫孩子收拾房間,讓他感受到東西找不到、書桌沒地方寫作業,然後再和他一起收拾,後續真的有改觀,讓孩子從小多做家務勞動,真的能增強孩子的獨立性和社會責任感。

  美好的家庭生活是有利於兒童成長的生活,我們周圍的例子就有不少,有反面的也有正能量的,相信大家都想做好榜樣,但經常會是當事者迷,只有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的修為,才能給予孩子良好的生活教育。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24

  今天收看了孫雲曉和劉可欽兩位老師關於《寓教於樂,成就美好生活》的講座,感受頗深。

  “家庭教育從本質上講是生活的教育,好的生活是好的教育,壞的生活是壞的教育”。這句話是陶行知的名言,事實也是如此,看一個孩子發展的好不好,不能只從表面上看他學習好不好,重要的是要看他的家庭生活是不是積極的、正常的。我們每個人都是在生活中長大的,有兩個因素影響每個人一生的發展:1.家庭關係;2.積極的、豐富多彩的生活。一個人要有好的家庭關係才會幸福,溫暖的家是第一需要,溫暖有力量的家庭會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我們家庭生活的模式深刻影響了孩子在學校的生活模式,想要獲得好的發展就需要給孩子創造美好的家庭生活,美好的家庭生活是:1.一家人相親相愛的關係,相互關心、呵護、支援;2.兒童優先;3.自立自強;4.共同成長。

  要創造美好的家庭生活,就需要父母去陪伴孩子成長,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當社會出現一些熱點話題、不良現象時,父母不挑選話題隨意評價,干擾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家長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當我們給孩子解釋社會現象時,要注意:消極的解釋會導致孩子悲觀和絕望,積極的解釋會帶給孩子自信樂觀。父母的解釋風格會深刻的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

  美好的家庭離不開良好的生活教育,良好的生活教育有利於孩子成長成才,有助於孩子核心素養的提高。勞動是生活教育中關鍵的一環,培養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有助於手、腦、眼協調發展,從小多做家務也能增強孩子的獨立性和社會責任感。

  家庭是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場所,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愛勞動的習慣,不要事事包辦,從小要讓孩子持之以恆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我們和孩子一同做家務也能讓家庭的氣氛更和諧、親密。

  我們的孩子已經上初中了,讓孩子來一起分擔家務勞動,孩子從自己親手整理的房間體會到整潔,從自己親手煮的飯菜中品嚐生活的美味,自己動手修理物品能感受到與眾不同的成就感。多掌握一項生活技能一定會讓孩子對未來創造美好生活更有底氣。

  生活就是教育,好的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創造美好的生活。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25

  收看家庭教育公開課第三期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講座感受頗深,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良好的生活教育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孫雲曉老師說要用溫暖有力的家庭關係助孩子健康成長,有養有育,我們家長也是要共同努力學習成長,要積極豐富家庭生活,我們在這點比較不足,從此改變自己改變孩子,培養孩子愛勞動,有擔當,有責任心。

  學習與勞動並不矛盾,做家務可以換換腦子。生活實踐成就孩子的好品德。聽完講座後發現需要學習的很多,努力把家長的職責做到位,和孩子一起進步。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26

  聽了公開課,我明白了,家庭教育的本質就是生活教育。良好的生活教育有利於孩子成長,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必須以身作則,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隨著時代的發展,孩子在父母的包辦模式下帶來了很多弊端,也讓我們認識到孩子做家務,擁有獨立能力的好處,一般會做家務的孩子獨立能力都不錯,也很有想法,很會規劃自己的生活,很多父母覺得做家務是體內運動,其實不全是,做家務可以鍛鍊孩子動手能力,也會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做家務對孩子的學習,生活,為人處事都是非常有利的。在安全範圍內,孩子能去做的,儘量引導孩子自己去做,這樣不斷可以幫我們分擔一些家務,還能鍛鍊培養孩子一些技能,學會感恩。

  最後感謝老師們的講解,希望孩子在我們的榜樣下越來越好,寓教於生活。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27

  “好的生活是好的教育”家長積極的生活態度會“言傳身教”於孩子身上。

  每個孩子心中都希望有個溫暖的家,家裡不是隻有學習,而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溫暖而有力的家庭會助理孩子的生活。媽媽缺乏穩定的情緒,爸爸因為工作原因長期在外地,祖輩的溺愛致使我的孩子性格有所缺陷。為了給孩子創造美好的家庭生活,全家都應該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陪伴有助於建立良好的關係,生活中孩子會遇到很多想要而不得的時刻。父母在場給孩子灌輸什麼樣的價值觀就會讓孩子收穫什麼樣的認知世界的思想方法,這就是榜樣,父母是孩子的最好榜樣。

  培養孩子熱愛家務勞動的好習慣,有助於增強孩子的責任心,給孩子一個適當的崗位並持之以恆的堅持,堅持才能養成好的習慣。父母要幫助孩子養成各種好的生活習慣。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28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是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過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

  可是如何在真實生活中做好家庭教育,著實讓不少家長困惑。2022年家庭教育公開課及時為大家提供全面的解答,第三期主題便是: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

  家庭教育本質是生活教育,那麼家庭關係和積極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影響家庭教育的兩大要素。

  一、兩位專家老師舉例說明了家庭關係的重要性:

  1、家庭平和的關係能讓孩子比較容易包容,大氣;

  2、溺愛則會導致孩子不會分享;

  3、孩子在上學時已經不是一張白紙了,家庭生活模式影響了孩子在學校的模式;

  4、想要給孩子獲得好的發展,需要給孩子創造美好的家庭生活,如全家相親相愛、全家人共同成長,以有利於兒童發展和成長為優先考慮等;

  5、陪伴有助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利用一切在一起的時間做好陪伴;

  6、父母不挑選話題隨意批判會干擾孩子對世界的認知,避免出現5+2=0(在學校5天接受的教育及價值觀,回家2天被不恰當的家庭教育後等於0)的情況;

  7、兩位老師表示,父母消極的解釋導致孩子悲觀和絕望,積極的解釋給孩子帶來自信和樂觀;父母不能只說發洩的話,最後要引導孩子到積極的方向。這裡父母的解釋可以理解為一切日常中的對話、表達等言論,包括家裡大人們的日常聊天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成年人肯定或多或少都有抱怨的時候,當抱怨及發洩完了之後記得要給孩子一個引導,比如自己最後是如何成功解決了問題的,而不能光讓孩子聽到了抱怨。

  8、溫暖而有力量的家庭關係會助力孩子健康成長,提升核心素養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生活本身是真實的也是複雜的,家庭勞動是積極豐富多彩的生活的一種體現:

  1、家庭是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場所;學習是發生在學生的足跡所至和人際關係所在;

  2、培養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有助於手、腦、眼協調發展,從小多做家務勞動能增強孩子獨立性和社會責任感;

  3、孩子的學習時間與家庭勞動時間並不矛盾,兩者可以達到平衡;孩子在家庭勞動過程中養成有條理的思維品質有助於學習能力的提升,而且可以調節家庭氛圍和情趣;

  4、關於家務勞動,家長只要有意識去培養,重點是一起參與,激發動機:比如給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關鍵在於持之以恆。

  聽著課坐在機場等延誤了的飛機,轉頭看看在旁邊看小說入神的兒子,腦中回想著剛才課中老師的話:家庭教育就是生活教育,要與孩子共同成長!

  感謝家庭教育公開課和兩位老師,及時答疑解惑,讓我明白了教育的本質。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29

  首先感謝老師的分享。每次聽到老師分享案例中的父母和孩子成長過程遇到的種種問題困惑,其實都離不開“情緒”二字。情緒管理不恰當,親子關係越發僵硬,各種行為即出現。

  只有控制好了父母自身的情緒,才能和孩子之間建立良性的應答關係,才能用好的方式來溝通,才能達到正確的引導效果。陪伴孩子成長,絕不是單純的在孩子身邊,而是需要我們細心去捕捉孩子內心的真正需求,讓孩子能切實感受到愛和安全,以及被認可,建立親子間的信任。

  只有當孩子無條件信任我們時,我們才可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讀懂了孩子的行為,我們才知道如何處理解決心結。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相信親子關係一定會更加和諧愉悅。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30

  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老師,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榜樣,如何處理好親子關係、如何與孩子共同成長是值得我們每個父母深思的。今天觀看了孫雲曉、劉可欽兩位老師“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主題公開課,收益頗多。

  一、給孩子溫馨的家

  愉快的家庭氛圍是一個家庭幸福的基礎,孩子在健康和諧的家庭中成長才能有足夠的安全感,才能感受到快樂,性格也才能得到良好的塑造。試想如果家裡關係緊張,整天雞飛狗跳,孩子怎麼能夠靜下心來好好學習,又怎麼能夠友善地和他人相處呢?所以家庭和睦,父母之間互敬互愛,營造良好的氛圍,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二、不要過度安排孩子的學習,多陪伴孩子

  過分關注孩子的成長、追求完美、片面追求成績,是我們家長一不留神容易犯的“毛病”,孩子做不好,就指責、打罵等等,這些行為並不會改變孩子,反而容易造成負面的消極的心理障礙。所以,我們在安排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掌握好分寸,肯定孩子的努力、進步,講究方式方法讓孩子愉快高效地學習。其次,父母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富養,也是孩子成長的催化劑,當然,陪伴也不是簡單的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就可以了,而是應該做到真正靜下心來、放下手機,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活動、一起遊戲,避免“問題少年”的產生。

  三、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其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要怕孩子吃苦、翻跟斗,儘快教會孩子獨立,孩子才能走的更遠!當然,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啥都會的,作為父母,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示範,並教會他們怎麼做。讓孩子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事情,分擔家裡的家務,能做的事儘量做,不會的事學著做,父母學會適當偷懶、適當示弱,讓孩子有分擔、表現的機會,哪怕做的不好,也要給予孩子鼓勵,循序漸進,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家庭責任感。

  總之,孩子終究是要離開父母溫暖的懷抱,孩子進一步,家長退一步,把家庭教育寓教於生活,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3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句話許多人都耳熟能詳,但是要怎麼樣才能教育好孩子呢?聽了孫雲曉、劉可欽老師關於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主題講座後,更加理解了家庭教育、父母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生活中不經意的一件小事都是孩子的處事榜樣。父母對社會的解釋風格會影響到孩子的人格,應避免在孩子面前發洩個人的負面情緒,多分享遇到問題時,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的方式和過程,讓孩子學會正確的處理麻煩事情的態度。

  要培養孩子好的品德,不是單純講道理可以實現的,而是需要在生活實踐中養成習慣。一個沒有承擔過家庭勞動崗位的孩子,是沒辦法建立起其責任感的。父母應支援並要求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不需要多繁重,但一定要堅持下去,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生活自理能力。這會為孩子將來進入大學,步入社會,組建家庭奠定良好的基礎。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32

  觀看了兩位老師的公開課影片我個人的感受有以下幾點:

  1、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良好的生活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利。以鼓勵引導為主。生活中處處藏著知識學問。小道理大智慧。引導從小建立健全人格。幫助孩子核心素養提升。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父母從生活中的小事。一言一行做好榜樣。對待事物事態解決能力。分析利弊。引導孩子思考探索。從寓教於樂。勞動生活。接觸不同人。事物。引導孩子看到不同人生方向並鼓勵尋找幸福的過程。

  2、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有利孩子成長。認識親子關係中4個特點。相親相愛尊重支援 孩子優先 優質陪伴。 自強自立放手嘗試。 父母攜手共同成長。

  3、勞動創造幸福生活。從小多做勞動。增強獨立和社會責任感。引導鼓勵為主。做為家庭成員一份子有義務承擔家庭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家務。週末帶動全家參與家庭勞動。平時規定孩子完成生活中應承擔的小事。培養孩子小主人意識,堅持養成愛做家務習慣。

  一個健全。懂生活。有自律心態健康的孩子離不開家長在成長道路上的引導教育。家長陪伴。從小事做起。小事悟大道理。尊重孩子身心發展。力所能及。用勞動創造生活。培養髮現生活中的美。“寓教於樂。成就美好童年”。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33

  長期以來,受傳統家庭教育觀念影響,家長對於孩子的管教經常處於高高在上的命令狀態,“家長說啥就是啥”“家長讓幹啥就幹啥“,不允許反抗也不允許變通。可以說,孩子的德育一直是填鴨式灌輸、強制式執行,沒有輕鬆更沒有快樂。

  升入初中之後,突然發現孩子變了,變得愛頂嘴,經常發表自己的不同看法,甚至有時故意對著幹。有一個時期,感覺很是惱火,更感無助——動手揍一頓,感覺孩子這麼大了,不合適;光說教又確實不管用,沒有什麼實際效果。

  雖然,現在和孩子的溝通關係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牴觸情緒,比如,讓學習的時候,總是嘴上應和著,行動上卻遲遲沒有動靜;又比如,讓勞動的時候,標準不夠高,存在敷衍了事的現象;再比如,圍繞某個話題討論交流的時候,喜歡顧左右而言他,喜歡為自己的錯誤辯解;等等。

  作為家長,一直在摸索解決辦法,但苦於行業領域的差異、專業知識的匱乏,最終只能是皮毛而已,收效甚微。今天觀看了兩位專家的授課影片受益匪淺、獲益良多。

  下一步,我要嘗試多和孩子交朋友,讓孩子放下戒備心理,輕鬆對話,融洽相處。對於生活中的一些小缺點,不再指令性的喝止,而是透過講故事或以其他體驗式的教育進行循循善誘;對於品行方面存在的小缺點、小問題,不再簡單地批評教育,而是採取反面事例的教育方法,讓其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進而改正錯誤認識、錯誤行為;對於日常交流過程中出現的言語衝突,不再簡單地進行壓制,而是耐心聽取意見,針對性表達觀點,引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要自私以自我為中心,應多考慮身邊人的感受,養成與人為善、付出即得到的良好習慣與豁達認識。

  總的講,這堂課非常及時,讓我清醒地認識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今後將按照學校要求,及時抓好學習提升,多與老師溝通,形成合力,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當然,也希望老師針對孩子存在的缺陷提出指導意見,我也將虛心接受,積極配合,力爭把德育落到實處,讓孩子在輕鬆的氛圍中得到更多有益於身心健康的力量。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34

  教育孩子的問題,實際上是一個將孩子社會化的問題。魯迅曾經批評一些人只會做孩子之父,不會做人之父。按照魯迅的意思,一個孩子呱呱墜地,這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而是一個人胚;只有這個孩子進入人類社會,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社會化(接受了人類的語言、情感、生活常識、基本文化等),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孩子的社會化化得優還是劣,這和孩子的監護者和教育者密切相關。孩子從小生活在父母身邊,父母是孩子的起始性長期性的監護者和教育者,是造成孩子社會化優劣的重要因素。有的父母極不善於教育孩子,對孩子的社會化所起的積極作用很少,所以魯迅批評他們只會做孩子之父,不會做人之父。

  人的社會化是有層次的。學會在社會中生活與交往所需的基本語言、情感、禮貌、生活常識、文化知識等,這種社會化層次可稱為“基層次”;在基層次基礎上,還歷練了但任縣鄉領導、經營中小企業、協調小範圍人事關係的較好素質,這種社會化層次可稱為“中層次”;在基層次和中層次基礎上,還造就了擔任省、部、軍團領導、經營大型企業、戰略性協調大範圍人事關係的基本素質,這種社會化層次可稱為“高層次”;在高層次的基礎上,更生昇華了能引領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向前進的領袖性智慧、人格、氣質等,這種社會化層次可稱為“頂層次”。孩子從小生活在父母身邊,幫助孩子實現基層次社會化的重要人物是父母。在幫助孩子實現基層社會化這件事上,不一定文化程度高的父母比文化程度低的父母做的好。因為基層次社會化的內容是一般社會成員都能具備的,而從父母具備引起孩子具備,需要的不是父母具有很高的文化程度,而是父母具有對孩子的良好的感染力、引導力和細緻的行動。在這裡,成功的關鍵是注重細節、調動感情,即善於從細節上培養孩子的思想認識和行為習慣,從調動孩子的積極情感上加速孩子的社會化。

  請看兩位農家母親與自己的孩子的相處狀態:

  母親甲帶著四歲的兒子小敏洗菜、做飯、用餐。整個過程從坐在庭院裡剝豆莢開始。母親說:“小敏,你拿條小凳來給媽媽坐,媽媽的腳蹲痛了。”“噢,我去拿。”“媽媽,給你!”“哦,謝謝小敏,小敏真乖。”“媽媽,我也來剝豆莢!”“好的。”“哇,小敏剝了一個這麼大的豆莢呀!這麼大,裡面有幾顆豆子呀?”“媽媽,有五顆。”“哦,小敏能幹,能數五顆豆子了。”“媽媽,這個豆莢這麼小呢!”“哦,這麼小,裡面有幾顆豆子呀!”“媽媽,二顆。”“噢,大豆莢包著五顆,小豆莢裡包著二顆,五顆多還是二顆多呀?”------菜燒好擺到桌子上,小敏爬到凳子要去舀菜吃,母親說:“小敏,今天你舅舅要到我們家來吃飯的,舅舅是客人,應該等客人來了一起吃,這是禮貌。”“懂禮貌的孩子是聰明的孩子,是嗎媽媽?”“是,小敏真聰明,小敏是世界最聰明的孩子!”

  母親乙帶著四歲的女兒小慧洗衣、做飯、用餐。整個過程從站在洗衣池邊洗衣服開始。小慧拿過一隻襪子學著媽媽擦肥皂洗起來,母親歷聲說:“別動!你去玩!”小慧放下襪子呆了一會走開了,用一根棒子去撥大盆子裡的小雞。“別動!揍死你!”母親又嚴厲的說。小慧放下棒子走到洗衣水流出的水池口去玩水,一會兒就把褲子玩溼了。“你一下犯這樣一下犯那樣!看,褲子全弄溼了!”母親走過來“啪”的一巴掌,脖子上一把抓把小慧拎起來放到空地上。不聲不響的小慧這時“哇——”的一聲賴在地上哭起來,大而單調的哭聲在這個庭院裡孤零零的響了半晌。母親卻感到自在,其中或罵一句:“死哭!”並不怎麼理會他。飯還有燒好,兩碗菜上桌,小慧便爬上凳子一人吃起菜來了。吃得桌子上沾了許多菜湯菜碎,待父帶著客人回家吃飯,桌子上已“半邊席散”。

  在這裡,母親甲能在細節上利用許多機會教育孩子,能把孩子的積極情感較好的調動起來。這樣,孩子的智力發展和健康感情的培養就會比較容易,既孩子的社會化就會化得較優,較快。而母親乙只圖自己幹活自在,把孩子遣在一邊就算沒事了,結果孩子可能因不能參加感興趣的洗襪活動而失去了一個智力發展的機會;因受到母親不恰當的呵訴而情感受到壓仰和扭曲,萌發一定程度的反感、敵視、怪癖心理;因受到吃菜的放縱而增添了對事物與禮貌的違昧。這樣,孩子的社會化就化得劣、化得慢了。中國家庭教育網,孩子從小隨父母生活,父母會有很多機會感染和說孩子。做父子的積極情感,以幫助孩子較快的接受作為一個“人”所必須的基本語言、基本感情、基本禮貌、基本生活常識和基本文化知識,較好的完成基層次社會化。父母在家裡對孩子的生活、學習要作出有序、有理、有情、有樂的安排,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要給予耐心的幫助,讓孩子感到家庭是一個和諧快樂的、能解決許多問題的、既有自由又不可妄為的小天地。家庭教育所做的工程,是造“人”的奠基工程,這項工程對於孩子一生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父母要做好這項工程,必須的並不是自己具有很高的文化程度,而是自己具有如下四項素質:健康善良的人類心理、積極向上的公民生活態度、充滿熱情的愛子之心和強烈的家庭教育觀念(意識到家庭的言言、事事、物物、態態都是對孩子構成教育的)。這四項素質,是一般公民都能達到的。望子成才的父母們,只要好好盤點和充實自己的這四項素質,持之以恆付諸行動地重視家庭教育,在教育中做到“注重細節,調動情感”,那麼,其成功度相信一定不小。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35

  兒子睡著了,世界終於安靜了下來。圓圓的臉蛋、平靜的表情、均勻的呼吸,跟醒著的時候有著天壤之別,忍不住在他臉蛋上親了一口。坐在電腦前,回憶四年來養育兒子的點點滴滴,感慨良多,體會最深刻的一點就是教育孩子一定要放鬆心態、順其自然。

  兒子百天的時候請人給他照了一組藝術照,我和老公驚喜的發現兒子穿上不同的衣服是如此的精神、漂亮,之前家裡貼的一張張的宣傳畫也不過如此嘛,兒子完全可以和他們媲美!就在這一天我給兒子然然建了一個部落格,準備記錄兒子成長過程中的每個歡樂的瞬間,每個小小的感動。部落格取名“順其自然”,意思是希望我在教育兒子的過程中能不急不躁,讓兒子快樂、健康、順其自然的成長。

  願望是美好的,現實卻不總是那麼盡如人意。

  對兒子三歲之前的記憶是相當美好的,彷彿一切都是優點:不愛哭、不怎麼生病、不挑食、不跟小朋友打架、個頭高、長得帥、愛學習、動手能力強等等等等。就連他說話晚都被冠以“貴人語遲”而當成了優點。那時的部落格每週都會記上三四篇。三個月會翻身,一歲會走,兩歲能數到100,會拼圖,認識字,能自己看書講故事,會唱很多英文歌……一個接一個的驚喜,讓然然的部落格也相當的豐富。每每跟部落格裡的媽媽們交流我都為自已能有這麼一個聰明、健康、陽光的兒子而感到自豪和幸運。

  快樂的日子總是過得飛快,轉眼兒子三歲了,還有一個月就上幼兒園了。在對照著《入園準備》給兒子做各種入園的準備時,我震驚的發現兒子有很多能力欠缺。語言能力上:看書講故事沒問題,但不會與人交流,不跟人打招呼,有了問題不會求助,不能表達自己意思。自理能力上:洗手、吃飯、穿衣、上廁所都不能完全自理。理解能力上:不聽或是根本聽不懂別人說話的意思,或是把別人的話當耳旁風,別人已經很生氣了,他卻跟沒事兒似的。這樣的能力怎麼能在幼兒園裡照顧好自己!我彷彿看到了然然洗手時香皂還沒衝乾淨就去拿吃的,飯沒吃完就跑去玩玩具,尿完尿提不上來褲子急得哭,老師上課他到處亂跑……我一下子急了,擔心兒子在幼兒不適應,決定在這一個月培養兒子的能力。

  能力的培養豈是一朝一夕的事兒,開始的幾天我和然然都非常的痛苦。吃飯時沒吃飽就去玩,我好說他不聽,就耐著性子說:“你現在不吃就得等下一頓飯再吃了,中間餓了可沒有吃的。”可一會兒他餓了到處找吃的,我豈能讓他輕易就吃了,跟他說剛才為什麼不好好吃飯的事兒,他哪裡聽的進去,跟我搶吃的,還大哭,氣得我呼呼的。晚上睡覺我覺得他翻來覆去的就有尿,提醒他上廁所,他不尿,硬把他抱到廁所他都打著挺的不尿,又哭又鬧,放到床上轉臉就尿了。強壓怒火的給他換衣服,換被褥,恨不得在他屁股上打幾下。下樓進電梯非得他自己按1層,別人按了他就不上了,得等下一趟。要是我們著急硬抱著他上去,他就哭,驚天動地的,跟他講道理他完全聽不進去,全電梯人都聽著他哭、看著我這個失敗的媽媽拿他束手無策。

  在此期間我看了好幾本育兒的書,見到孩子的家長就跟他們交流,也嘗試了書裡和別的家長介紹的各種方法,但對於別的孩子有效的辦法對然然卻沒用。別的差不多大的孩子都比然然懂事兒、聽話。原來天使一樣的兒子怎麼突然變得這麼笨、這麼傻、這麼不可理喻了?我又氣又急,心情特別差。老公勸我孩子成長總得有個過程,不能太急躁,我一天到晚對然然橫眉立目的,然然的心情都不好了,原來一天到晚都在笑,現在動不動就哭。我一方面覺得老公只知忙工作,不知管孩子,對他很是不滿,另一方面也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對待兒子的態度也轉變一些,不再那麼跟他較勁了,但心裡的焦慮卻絲毫沒有減少,而是隨著入園的臨近與日俱增。

  不出所料兒子幼兒園的適應過程非常艱難,是班裡哭得最厲害的兩個孩子之一。那段日子真是不堪回首,現在想起來眼淚都止不住的往下流。好在然然的幼兒園非常好,管理規範,班裡的老師們都很有愛心,不僅對然然的生活照顧的無微不至,還經常提醒我不要焦慮,要放鬆心態,然然其實是很棒的,讓我非常的感動與感激。

  接下來的日子是比較平靜的,我調整了心態,坦然的接受了然然的種種缺點與不足,儘量創造環境鍛鍊他的能力。我又重新看了一些育兒的書,發現書裡的辦法其實是作者們在育兒的實踐中摸索出來的,是適合她們的孩子或是跟她們的孩子有共同之處的一類孩子的,我可以借鑑一些,而然然的獨特教育方法還需要我在教育然然的過程中去摸索、去總結。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作者們的育兒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她們在孩子身上付出了相當的心血。付出才會有回報。

  現在兒子四歲多了,換了一個心態去看兒子,發現調皮逆反的他也是那麼的可愛。我不再去想要把兒子培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但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關心他、愛他、教育他放鬆心態,順其自然,育兒和孩子成長的道路才會變得辛苦而美好。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36

  家是我們避風的港灣,成長的樂園,傾訴的天地,同時在家中也給了我們無數次的教育。有人認為這種教育是痛苦的,但也有人認為這種教育是幸福的,歡樂的,喜悅的,也許就因為這次家庭教育,造就了你的一生,也許就因為這次的家庭教育,使你走向了堅強的人生路,也許就因為這次的家庭教育,讓你“不費吹灰之力”輕而易舉的就摘取成功的桂冠,在家中我們會學到在學校中學不到的知識,所以家庭教育也是幸福的。在這裡,雖然有父母的批評的指責,但卻凝聚著父母對你一種特殊的愛——關愛,在這裡,有父母的鼓勵和支援,這是一種獨特的精神幸福,所以最美的幸福就是家庭教育。

  在我腦海中清晰的記著:在上小學的時候,那時的我和現在的我似乎判若兩人,在那時,我的學習成績一次比一次差,一次不如一次好,一次又一次的讓我傷心欲絕。剛開始,在上一年級時,我是班裡的第七名,二年級時,讓我跌入了第九名,在那時我想一次考不好沒關係下一次努力就行了,所以我並沒有在意,可是到了三年級,成績讓我跌入了深淵,跌得我好痛好痛,真的再也不想起來了,讓我對學習充滿了憎恨,厭倦,有時會在我的腦海中蹦出一個傻念頭:唉,看來,我的學習命運應該結束了吧,既然成績已經這樣不堪一擊了,不然就這樣混下來吧,反正我的學習已經不再是一種樂趣了,不如趁著美好的童年好好的“玩玩”吧。從那以後,我變了,已經不再是原來的我了,那時候我自己也認不出來我是誰了。在那時候,我開始不寫作業了,成天給別的同學找小麻煩,到處惹是生非,還經常的惹老師生氣,有時,我還會做出過分的事,比如,欺負班裡的小同學,還經常給別人弄壞東西,因此我經常被老師留下,媽媽也經常批評我。這種行為使我變的目中無人,但是俗話說“好景不長留”我的囂張只持續了幾天,就被無奈的制止了……

  在一次小測試中,我由於貪玩沒好好複習,所以當測試的時候,可想而知,我有如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這些題我毫無頭緒,看著簡單做起來比登天還難,真怕考不好老師會告訴父母,我又要挨批了,這是我心裡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一句話“現在著急了,早管著幹什麼了,後悔了吧,活該!”考完試後沒幾天,,不妙的事情發生了,老師把我的成績告訴媽媽了,還親自找媽媽談話,交流,當媽媽回到家後只見媽媽氣的臉有如煮熟了的大紅蝦,我知道已經大事不妙了,可是晚了,媽媽的表情似乎真想把我臭揍一頓,消消氣,但是媽媽並沒有這麼做而是說要和我談談,這是我嚇出了一身冷汗。

  我和媽媽進去後坐在床上,這是我發現媽媽在努力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不一會她心平氣和的對我說:“你也知道我這次叫你來的目的吧,你這幾天是怎麼一回事?成績為什麼一次不如一次呢?”我支支吾吾地說:“我~我~我不想學了……”媽媽似乎差點氣“暈,”於是,媽媽一邊嘆氣一邊無可奈何地說:“我和你爸爸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所以我們只能靠下地幹活為生,為此我們是多麼的後悔呀,真想回到過去再好好得聽一堂課,我知道這是一種極其可笑的奢望,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但世上沒有後悔藥,為此,我們真的想快點結束了這一生,在下一生中再好好的學習,這也是一種奢望,這是一種最“恥辱的奢望”。但是,你不同,你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中,無論是學校、家庭、社會都給了你們不同程度的教育,你現在還有機會,你還可以拼搏,還可以努力,還可以再次造就你的一生,原來的時候,我對,你抱有很大的期望,我相信你一定能做的很好,你一定能讓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健康快樂的生活,但是你辜負了我對你的期望,把我的夢打破了,你是我傷心欲絕,但你可知道,我現在對你還有一絲絲的希望,我希望你快速從‘黑暗’中走出來,讓我再次對你抱有希望,你再次圓了我的夢想……”當母親說完這些話時,我感到我的頭上猶如帶了一頂千百斤重的帽子,把我壓得抬不起頭來了,喘不過氣來了,這是我慚愧的看了媽媽一眼小學生作文,我驚奇的發現媽媽的眼睛中掛著已經毫無水分的淚珠,一直跨過了臉頰滴入了深淵這是我感到了媽媽對我的愛,我是多麼的幸福呀!我呆呆的在想媽媽剛才所說的似乎內涵深刻哲理的話,這時有一滴水珠在我臉頰上滾動著,我輕輕一擦,原來我哭了,似乎哭的那麼後悔,哭的那麼傷心,哭的那麼想走出陰影。最後,媽媽又說了一句話,這句話深深的震撼了我,使我在心中默默的發誓:“我一定要‘金盆洗手,重新做人’我一定要改掉以前的壞習慣,從新開始,好好學習,再次圓媽媽的夢,讓媽媽不在為我而傷心了,我要當一個孝順父母、尊敬父母的女兒!”其實母親說的是:“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就是對不起父母,不尊重父母,你一定要當一個孝順父母、尊敬父母的女兒!不要再辜負我。”

  這短短的一句話,使我在今後的學習中發奮了,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讓我對學習又充滿了興趣。當我對學習產生抱怨時,這句話時時刻刻環繞在我的身邊,時時刻刻提醒著我,是我的成績不斷提高,才造就了我今天的好成績,這是我最最最最幸福的家庭教育了,它改變了我的的一生的人生路,讓我走向了光明,幸福,快樂……它是我從壞學生成為了好學生。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37

  在生活中,企業、汽車等每年都要進行年審,主要的目的就是檢查執行的`質量如何,不好,就需要馬上整改,否則將受到處罰。既然這樣,我們如此重視的家庭教育為什麼不可以進行“年審”?

  家庭教育進行一次“年審”,這也源於昨晚的一封信件。當孩子興奮地收到好朋友的一封信時,幾乎都跳了起來。可當孩子看完這一封信後,心情憂鬱地把來信給我分享時我還很高興(高興是為孩子把我當朋友看待,才會把信給我看!)。當我看完信後,我卻不自覺地流淚了。不為自己的得失,而是為一個昔日無憂無慮的孩子,現在變得如此壓抑?如此孤獨?突然我想想自己對待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不是也得進行一次“年審”,正好是對孩子情感教育進行一次總結,也是對孩子教育的全面梳理,用坦誠的方式來迎接新的一天,為自己的鼓勁助力。當然“年審”的當局不是政府機關,也不是學校班級,而是我們自己。

  做父母的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事業,每一年裡,我們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在這希望裡面,處理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我們做父母的表現如何?

  首先“年審”是不是對孩子理解,我們是不是給自己的孩子足夠的樹立信心,支援鼓勵他。孩子“不聽話”,是要把這視為正常現象,對孩子多一份理解。如果父母有足夠的理解,孩子往往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指導,少一些不聽話的行為。

  第二“年審”自己是不是和孩子以朋友相處。隨著社會生活的民主化,家庭教育也將日益與時俱進了,平等的親子關係模式模式將日益發展和強化,這是一股不可逆轉的潮流。在歐美國家的家庭裡,親子關係是很平等的。在我們國家較開明的家庭裡,也有越來越多的親子能平等相處。我希望在這一點上,自己一定要提升,改變自己的大父母觀點。

  第三“年審”溝通。記得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了一份調查,100名父母每天與孩子交流的時間,發現大多數人的時間都很短,其中的一父親只有15秒。“功課做完了嗎?”“做完了。”“睡覺吧。”“嗯。”真是讓人難以置信,卻又似曾相似。同在一個屋簷下,卻聽不到彼此的心聲,於是家庭教育生出許多問題。教育專家說過最好的教育不是批評斥責和強制懲罰(當然這也是教育不可避免的形式)而是讓受教育者在沒有察覺到受教育的情況下受到教育。因此可以說,溝通是最好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經常進行交流,因人、因事、因時、因地制宜,採取恰當的溝通方式,兩代人就會情連著情,心連著心,家庭教育就會多幾分順利。這點,我感覺與孩子做的很好,我們經常談心或小紙條來交流。

  還要“年審”心理換位。在理解、平等、溝通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從孩子所處的位置、角色、情境支思考、理解和處理。這樣我們與孩子之間就會有更多的相容。

  “年審”自己的家庭教育,絕不是強詞奪理,也不是巴掌,是反省,是懺悔,是審視自己,是防微杜漸,更是自己對家庭教育的一次大檢閱。當你發現家庭教育這艘大船需要修補的時候,你就不會讓它一爛再爛下去。

  以後每一年裡,我都要盤點一下自己花費多少時間陪孩子?有沒有自己的私心、面子、夢想,逼迫孩子爬書山遊題海,以“為你好”為藉口去剝奪孩子的快樂?在出人頭地與健康快樂之間,如何選擇?

  好嗎?學習怎樣?陳海青他們也都好嗎?我很想念你們。

  英語現在學的如何?是不是有很大的進步呢?我想應該是不錯吧!

  在這裡的日子總是會有緊張感。既然新鮮度已逝去,現在的也就剩下緊張吧?親人們都把我送上書山,讓我獨立生存,把我扔到卷海里讓我以打魚為活口。但是我如果想反抗,將會被嘲笑,所以我只能一一順從。考上十二中的日子,雖然平淡如水,但會更加緊張萬分,快樂對我來說是什麼?是大人們排斥之外的一種東西,我想要把它找回來,但是不、可、能。

  那些什麼所謂的十二中、一中,我的前途,我的未來,只不過是沒有靈魂的空殼,它們有什麼意義?

  像朱自清在《匆匆》裡寫的:“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被初陽蒸融了……”我的日子在哪裡?如果它們離開了我,它們會不會孤獨?會不會害怕?會不會冷?會不會餓?我又要如何去尋找呢?

  幾顆星星伴隨著月亮,而我一無所有,只有孤獨。所以,我希望有人來陪我,一個動物也足夠了,假設在哪一天,你在咱們大院看到了我的貓咪,能不能喂些食物給它呢?

  寓教於生活成就美好童年的觀後感38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家長讓孩子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可有些家長一點活也不讓孩子幹,說是隻要讓孩子管好怎樣學習就行了,讀書才是最重要的。這一觀點我很不贊同。

  孩子讀書到底為的是啥?還不是為了將來投身於社會能夠立足罷了。那你沒有能力咋混呢?我們也應該掌握一些基本的社會能力需求。首先,應從社會實踐和勞動中汲取經驗。但也得讀好書,才能更好的掌握。讀書不能讀“傻”書,要將從書本中的知識靈活的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所以這些都是互相迴圈的,相輔相成。從勞動中,體會快樂和樂趣。現在在我們的中國家長就是太過於重視學習和溺愛自己的孩子,而輕視於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溺愛不等於愛。

  在現代社會里,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小孩。這樣父母的愛就都獻給了這個孩子。對這個孩子過分地疼愛。

  一次在大街上走,我看到一個小孩在路上摔了一跤,他只是被一塊小石頭拌拉一下,這件事本是一件再也普通不過的事啦,就是小事一樁,小孩子摔一跤有什麼大不了的。可就是這麼一件小事,卻讓我想到了如今的中國家長。當這個小孩子摔跤了以後,他的父母必會百般呵護地說:“我的小寶貝兒,沒事吧,疼吧?”有些家長甚至會帶孩子全面調查一下。這是不是離譜了些,本是一件極普通的事在中國家長的眼裡是都麼重要的一件事呀!

  這不是愛,是溺愛!

  這反而會使孩子失去自主能力和缺乏自立心理,最終全面的依賴父母。“挫折孕育著成功”要想孩子成為一顆小苗,那不經風雨怎能在這多面的社會圈子中,茁壯成長。

  我感覺還是讓孩子多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但也要抓住學習。這樣孩子在將來的生活中再會很輕鬆。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還可以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辛勞。只有從小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長大了才能讓父母少操點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如果家長不讓孩子勞動,把所有事情都包下來,那對孩子的`成長帶來一些缺陷。像這樣慣養他們,長大了只會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廢物。

  我同樣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可我的父母從來就嚴格地要求我,多做一下家務活。我的能力也慢慢地得到了培養。暑假的中午,父母不在家。我也只好自己為自己做飯,時間長了我也便學會了。甚至還能為大家露一手瞧瞧。勞動並不難,不知你願否?

  在激勵鬥爭的社會中,有許多有能力的人,但你是否有本事與勇氣和他們競爭。能力在於培養。在一次次失敗和成功之間積累經驗,這樣你才會越走越遠。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只要你願意不斷磨練自己,就一定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