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質的村莊》閱讀答案

《木質的村莊》閱讀答案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我們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對有關閱讀題所做的解答。你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幫助到我們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木質的村莊》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木質的村莊》閱讀答案1

  ①溯流而上,大致可以發現,木質的多寡,是判斷村莊古老程度的一種標尺,也決定著一座村莊由內而外散發的氣質。

  ②南方的傳統村莊,多木。木是結構房屋的主體,構造實用的部分,也鑲嵌於修飾的部分。木的包容、溫和質感,滲透於宅屋的角角落落。我喜歡這樣的村莊,除了天然的草本木本植物四處見縫生長,數人才能合抱的大樹棲息在村頭村尾、橋邊河沿,還有一座座進去就能感覺清涼與妥帖的老宅。

  ③這樣的老宅經過時光的沉澱,牆體泛出斑駁之色,複雜得難以用顏料描述。木質的部分也無預期地殘損了,有人為的破壞,也有歲月隨性的手筆。但它安詳,如同村頭的老樹,似乎可以承受一切,佈滿瘡疤,依然無損它的安詳。我固執地以為,這些老宅,可以安妥地、舒展地放置身心。

  ④村中那些老樹,巨枝虯結在半空中,如巨大的手掌托住了流轉不定的時光。樹下,總有一群群不知疲累的孩子玩耍著,捉迷藏、抓蚯蚓、滾泥球、抓沙包……他們一茬接一茬地長大,老去,最終銷匿了身影。而樹還在那裡,成為村莊不離不棄的陪伴。

  ⑤有了這些樹,再寡靜人稀的村莊,也有了安慰。在江西宜豐採風時,去過一個叫坪上的古村。繞村半壁的石壘古牆上,散佈著數十棵八百至千歲的古樹,大多為樟樹,看起來三四人方可伸臂合圍,還有生長極緩慢的石楠和羅漢松,腰身緊緻。它們與村莊的年歲相仿,一路綿延成環抱的姿態,護衛著這個村莊。村民出門抬頭便見它們的身影,一年四季被它們蔭庇。它們彷彿一條隱秘的時光通道,連線著村莊的源頭。

  ⑥盛夏,慕名至婺源,隨古村落立檔調查人員走訪古村。這裡古村密集,因被群山抱持而得以保持本真生態。同行的當地女子有個男兒氣的名字,顯峰。她家在一個尚未被旅遊開發的古村,村內老宅不少。她家的宅子建於十九世紀後半葉。在這些上百年的老宅裡,每一年都有木質的部件在悄悄地裂變、腐爛、風化,在眼睛看不見的地方,直到坍塌碎裂才被 ① 。

  ⑦木質的物件,有自身的壽限。這樣的老宅牽繫著久遠的祖先的脈息,在歲月的起承轉合中不斷儲存著生活的細節、時光的重量。即使有人居住其中,整日小心翼翼地維護,還是有人力難及之處。而且,真實的生活,有著凸凹粗糙的質感,哪裡可以做到周全無遺的呵護?

  ⑧老宅裡,愈是繁複的細部,那些鏤空或雕花的雀替、柱礎、窗框、飛樑、翹簷,有著目光和手指難以觸及的細微轉折和深部空間,卻可以被粉塵、蟲豸、風雨、陽光輕易抵達。這些來自自然的物事,在漫長的時光中,隨性出入,耐心地對這些部件迚行二次雕琢,直到它面目全非。

  ⑨每走進一處老宅,當我們留意著那些難以複製的精美細節時,顯峰卻專注於詢問房主如何俅保,如何維修,如何保持品質地仿舊。她與古宅是一體的,即使她已經搬進縣城,住進水泥樓房多年,只在年假時偶爾回一趟老宅,但她與老宅有過相同的呼吸節奏,生活習慣也延續著對老宅的遷就與貼合。無論離開多久,她對老宅始終懷有親人般的牽掛和擔憂。與我們說起老宅,她的語氣裡有些許驕傲,也似連綴著無聲的嘆息。

  ⑩在虹關村,詹姓老人正在翻修老宅。三米長的橫樑是精挑細選的好木,此時,它安臥在老宅正中,比周遭的木色都新、都亮,有一股安妥的氣息。似乎有它穩穩地坐鎮一方,這滿屋的狼藉躁動之氣,都不足為訓了。梁的下方,幾位木匠師傅正在趕活兒。木屑散佈在老人稀疏的頭髮、圓眼鏡片和臉頰、鼻端。他端舉著一張被木屑粉塵“裝飾”癿臉,好奇地探出頭來打量我們。

  在上海工作退休的詹老,對這座老宅念念不忘,對這座古村也是。街頭巷尾的粉牆上,都能看到墨色塗寫的巷名,這都是他的作為。他樂之不疲地將時間打發在這些事情上,全然出於自覺自願,似乎想在老年一氣償還遠離古村的那些時光。

  也是在虹關村,我們路過一處只剩支離骨架的老宅,頹敗癿臟腑 ② 在半人高的草木中。野草恣肆地橫逸斜出,瘋狂滋長,改變了老宅原本封閉自潔的空間。已經沒有門扉的木框上,懸有一枚藍色簇新的門牌“浙源鄉虹關村100”。新與舊,如此突兀地組配在一起,頗為觸目驚心。不知這老宅是無人居住而自行毀敗的,還是主人主動地放棄,在他處修建了新宅。

  在古村,你會不斷地與呈現頹態的老宅相遇。頹而不倒的它們,支撐著骨架,挺立在同樣古老癿街巷與樹影中。你也會不斷地與形態如舊但質地簇新的新屋相遇。人們改善生活品質的渴望,是無法阻擋癿。老宅的好,老宅的親,老宅的貴,老宅的不可復得,只能在懂得、體恤、珍惜它的人那裡,才能得以保全並延續。

  也有老宅被移植。人挪活,樹挪死,那麼老宅呢?它們被從埋入土中的基礎上挖掘而出,遠離了自己植根多年的村莊,整體標記後遷至新地,再按標記組裝起來。移植者,多是承包了某一村落旅遊業癿投資者。他們出於打造景區的目的,將一座古村的村民遷空後,再填置進一些移植來的老宅。看起來整個村落的古宅生態更加豐美,可被抽空的村莊,還能葆有多少本真的活潑潑的生氣?

  那些老宅在被移植的過程中,也被修復。朽敗的骨架,用水泥框架支撐。門頭簷角,

  借用日益高階的修舊如舊癿技術,老的於新的、真的與假的,混淆一體,看起來面目無異,

  可氣息不對。那種走進老宅可以聞見的,從老宅骨子裡、木縫中散發出的天然木香,被生硬粗暴的水泥氣取代。

  我靜靜地望著這些被拆骨又接骨的老宅,不知它會否在夜深人靜時發出壓抑的呻吟,

  又會否在體內留下反覆發作的傷痛。這些,都叧有老宅來默默地承受了。

  頹敗的老宅與簇新的門牌,存留在相機裡,那一點亮藍和一片深暗的木色之上,有挺立的生氣勃勃的草莖。在按下快門的一刻,我記得有風吹過,輕輕搖動它們。這一切構成了某一時刻的記憶,留於感覺,留於影像,留於文字。但,這不是完結。

  11.將下列詞語依次填入文中橫線①②處,最恰當的一項是(2 分)

  A. 警覺 隱沒 B.驚覺 隱沒

  C. 警覺 湮沒 D.驚覺 湮沒

  12.文中黑體字成語,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3 分)

  A. 小心翼翼 B.面目全非

  C. 不足為訓 D.觸目驚心

  13.作者對老宅的整體印象,下列概括不恰當的一項是(3 分)

  A.古舊 B.安詳 C.妥貼 D.壓抑

  1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文章題目強調的“木質” ,既包括建造村莊房屋的木材,也包括四處見縫生長的草木,還包括村頭村尾、橋邊河沿棲息的大樹。

  B.顯峰和老詹作為文中描述的人物,他們擁有對木質村莊眷戀不捨的共同情懷,跟江南

  傳統的古村老宅一起成了作者的審美物件。

  C.作者只抓住“木質”這一南方傳統村莊的構成元素細加品味,便道出了村莊的特點和

  其蘊含的古風古韻,展現了獨特的寫作視角。

  D.文末提到“有挺立的生氣勃勃的草莖”被風搖動,寓意這座老宅有望如作者所期參照

  商業模式得以復建,這是暗示之法,耐人尋味。

  15.文章第④段有兩處畫線句,任選一句,進行賞析。(4分)

  村中那些老樹,巨枝虯結在半空中,如巨大的手掌托住了流轉不定的時光。樹下,總

  有一群群不知疲累的孩子玩耍著,捉迷藏、抓蚯蚓、滾泥球、抓沙包……他們一茬接一茬地長大,老去,最終銷匿了身影。而樹還在那裡,成為村莊不離不棄的陪伴。

  16.請分條概括文中老宅的幾種命運及各自背後的原因。(6分)

  17.文末“但,這不是完結”體現了作者對古村未來的思考。作家馮驥才也說:“近10年間,我們失去了90萬個村落。村莊在崩潰,大批人往城裡走。村落問題,越來越讓人心疼。”

  你怎麼看待古村逐漸消失這種趨勢?請談談你的看法。(5分)

  《木質的村莊》閱讀答案2

  (甲)木質的村莊

  王芸

  ①南方的傳統村莊,多木。木的包容、溫和質感,滲透於宅屋的角角落落。我喜歡這樣的村莊,除了天然的草本木本植物四處見縫生長,數人才能合抱的大樹棲息在村頭村尾、橋邊河沿,還有一座座進去就能感覺清涼與妥帖的老宅。

  ②盛夏,隨古村落立檔調查人員走訪古村。同行的當地女子有個男兒氣的名字,顯峰。她家在一個尚未被旅遊開發的古村,村內老宅不少。她家的宅子建於十九世紀後半葉,在族譜上可查詢到源頭。在這些上百年的老宅裡,每一年都有木質的部件在悄悄地裂變、腐爛、風化,在眼睛看不見的地方,直到坍塌碎裂才被驚覺。

  ③每走進一處老宅,當我們留意著那些難以複製的精美細節時,顯峰卻專注於詢問房主如何保全,如何維修,如何保持品質的仿舊。她與古宅是一體的,即使她已經搬進縣城,住進水泥樓房多年,只在年假時偶爾回一趟老宅,但她與老宅有過相同的呼吸節奏,成長的記憶滲透著被老宅過濾的光線的質感,生活習慣也延續著對老宅的遷就與貼合。無論離開多久,她對老宅始終懷有親人般的牽掛和擔憂。與我們說起老宅,她的語氣裡有些許驕傲,也似連綴著無聲的嘆息。那是時光的饋贈,也是無法挽留的遺憾。無法,卻又拼力想去挽留。

  ④在虹關村,詹姓老人正在翻修老宅。三米長的橫樑是精挑細選的好木,前一日進屋時,因為老宅低調的門臉、高聳的板壁、緊湊的結構,木匠師傅們想了很多種辦法。此時,它安臥在老宅正中,比周遭的木色都新、都亮,有一股安妥的氣息。似乎有它穩穩地坐鎮一方,這滿屋的狼藉躁動之氣,都不足為慮了。不遠的天井一角,堆放著比人高的沙土、瓦當,瓦當是從老宅屋頂上揭下的,有著讓今天的匠人稱羨的結實質地。梁的下方,幾位木匠師傅正在趕活兒。進門的一側廂房裡,也有木匠師傅在忙,木屑散佈在老人稀疏的頭髮、圓眼鏡片和臉頰、鼻端。他端舉著一張被木屑粉塵“裝飾”的臉,好奇地探出頭來打量我們。

  ⑤在上海工作退休的詹老,對這座老宅念念不忘,對這座古村也是。街頭巷尾的粉牆上,都能看到墨色塗寫的巷名,這都是他的作為。他樂此不疲地將時光打發在這些事情上,全然出於自覺自願,似乎想在老年一氣償還遠離古村的那些時光。

  ⑥在古村,你會不斷地與呈現頹態的老宅相遇。頹而不倒的它們,支撐著骨架,挺立在同樣古老的街巷與樹影中。你也會不斷地與形態如

  舊但質地簇新的'新屋相遇。人們改善生活空間,生活質地的渴望,是無法阻擋的。老宅的好,老宅的親,老宅的貴,老宅的不可復得,只能在懂得、體恤、珍惜它的人那裡,才能得以保全並延續。

  ⑦也有老宅被移植。它們遠離了自己植根多年的村莊,整體標記後遷至新地,再按標記組裝起來。移植者,多是承包了某一村落旅遊業的投資者。他們出於打造景區的目的,將一座古村的村民遷空後,再填置進一些移植來的老宅。看起來整個村落的古宅生態更加豐美,可被抽空的村莊,還能葆有多少本真的活潑潑的生氣?

  ⑧那些老宅在被移植的過程中,也被修復。朽敗的骨架,用水泥框架支撐。門頭簷角,借用日益高階的修舊如舊的技術,老的與新的、真的與假的,混淆一體,看起來面目無異,可氣息不對。那種走進老宅可以聞見的,從老宅骨子裡、木縫中散發出的天然木香,被生硬粗暴的水泥氣取代。

  ⑨我靜靜地望著這些被拆骨又接骨的老宅,不知它會否在夜深人靜時發出壓抑的呻吟,又會否在體內留下反覆發作的傷痛。這些,都只有老宅來默默地承受了。

  ⑩頹敗的老宅與簇新的門牌,存留在相機裡,那一點亮藍和一片深暗的木色之上,有挺立的生氣勃勃的草莖。在按下快門的一刻,我記得有風吹過,輕輕搖動它們。這一切構成了某一時刻的記憶,留於感覺,留於影像,留於文字。但,這不是完結。

  (乙)挽留記憶——楊瀾訪談馮驥才

  ①楊(主持語):馮驥才在為全中國56個民族做一次地毯式的文化普查和整理保護。這個聽起來十分龐大的目標,馮驥才在酸甜苦辣中,一點一點靠近。

  ②楊:從什麼時候開始,你的這根神經被觸動了?

  ③馮:觸動我應是在上世紀1990年到1991年的時候,我去周莊。那時候周莊沒名氣,正面臨改造。我看見老遠河岸邊上有一幢房子探出來,它留下一個倒影,房子邊上還繫著一葉小舟,簡直跟畫一樣。他們說,這幢房子馬上就要被拆了。舊房主現在都在拆老房子,要把木頭賣掉,然後用那個錢來蓋一個水泥的新房子。我說這麼好的房子拆了

  不覺得可惜?他說你還不知道,這幢房子不僅好看,柳亞子當年搞南社就是在這裡。當時我說,好,需要多少錢?他說需要3萬。我說我在上海正辦畫展,原先我辦畫展是不賣畫的,現在剛好有些臺灣人找我買畫,我賣兩幅小畫,準備幾萬塊錢把這房子買下來。我回到上海就把畫賣掉,跟當地聯絡,當地一聽說是我買,馬上就漲到15萬。

  ④楊:啊,我以為是降到1萬。

  ⑤馮:結果漲到15萬。

  ⑥楊:這回來了個冤大頭。

  ⑦馮:我說怎麼辦,那就再賣掉幾幅畫。後來他們說你別賣了,如果你再賣的話,它還會漲價;但你已經做了一件好事,他不會再拆了,因為他已經知道它有價值了。後來這幢房子果然保留下來了。

  ⑧楊(主持語):相對於“保護”的艱難,民間文化“消失”的速度,卻快到不可想象。馮驥才奔走呼號、上山下鄉,只為用最快的速度摸清民俗文化的家底,即便如此,這項計劃也將耗時十年。然而從2003年“遺產搶救工程”開始,馮驥才都是靠著自酬資金,在支援著幾乎所有的經費支出。

  ⑨馮:後來又一次,我們決定開有關年畫的全國性旅遊會議,當時我覺得沒有辦法開,也沒有那麼多錢。有山東人說,馮先生,那你到濰坊來開吧,所有的費用都由我們花銷。我們就到山東去了,在開會的時候,北京有一個出版社叫學苑出版社,那個社長也是山東人,挺義氣,他說:“那麼《楊家埠卷》(木版年畫全集之一)這本資料畫冊我來出版。”他說他給我出書一分錢不要,他走後,到了第三天,我忽然得到一個訊息,他被調動工作了。我當時覺得一切全都落空,那時候我想,我必須得有一筆錢,正好國家允許搞私人基金會,我來做這件事吧。但是我怎麼辦,我必須畫畫,因為我手裡的畫已經不多了。那時候,我白天要跑到各部門去,我管著各式各樣社會上的事情,又管著小說協會的事情,我必須夜裡畫畫,那幾個月畫到什麼地步,你看,這手有這麼大一疙瘩。

  ⑩楊:真是啊,非常突出。

  11 馮:非常突出,就是那麼畫到十月份的時候,我忽然覺得腕子彎不過來了,有個東西擋著,我一摸已經起來那麼一疙瘩。可我覺得我還必須繼續畫,才能把這兩百萬賣出來。後來我的好朋友趙文瑄,他是臺灣的演員,喜歡看我的散文和小說,有時候到天津來找我要一本書。他知道這個事了,他說馮老師感動我好幾次了,就讓我也感動他一次吧,他正好有一筆一百萬的稿酬,

  他說全交給我的基金會。

  12 楊:他也很棒。

  13 馮:非常棒,我當時眼淚都快下來了,我想不到還有這樣的人。

  14 楊:您說過,沒有情懷,就傳不了文化。 ▲15 馮驥才:讓青少年熱愛,迷戀傳統文化,根底在教育。或者說,人文精神就是教育的靈魂。教育,不只是知識教育,更重要的是精神教育。沒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殘缺的、無靈魂的教育。反過來,自覺而良好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則可以促使一個人心清目遠、富於責任、心靈充實、情感豐富而健康。只有擴大學生的精神視野、關切社會難點、加強心靈脩養與審美素養,深化校園裡崇尚精神的人文氛圍,才能使我們的“80後、90後”熱愛傳統文化,具有文化情懷。

  【初讀】

  1.閱讀《木質的村莊》﹐思考老宅面臨著哪幾種命運?請根據全文分點概括。(3分)

  2.請閱讀《挽留記憶——楊瀾訪談馮驥才》,根據上下文補全第?段楊瀾的採訪詞。(3分)

  【品讀】

  3.結合語境,賞析《木質的村莊》第④段的句子。(4分)

  進門的一側廂房裡,也有木匠師傅在忙,木屑散佈在老人稀疏的頭髮、圓眼鏡片和臉頰、鼻端。他端舉著一張被木屑粉塵“裝飾”的臉,好奇地探出頭來打量我們。

  4.《木質的村莊》第⑦段寫到“看起來整個村落的古宅生態更加豐美,可被抽空的村莊,還能葆有多少本真的活潑潑的生氣?”明明村莊被“填植”後更“豐美”,為什麼又說“被抽空”?結合上下文,談談你的理解。(4分)

  5.閱讀《挽留記憶——楊瀾訪談馮驥才》,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 ) ( ▲ )(4分)

  A.第③段周莊的老宅主人不斷漲價,是因為他知道了老宅的文化價值,從而有了保護它的意識。

  B. 第⑨段馮驥才談到出版社社長贊助落空一事,意在說明搶救文化遺產自籌資金的艱難。

  C. 第?段寫趙文瑄贊助一百萬,因為馮驥才不遺餘力保護文化遺產的舉動感動了他。

  D. 第?段馮驥才說“我想不到還有這樣的人”,“這樣的人”指像趙文瑄那樣仗義疏財、對朋友慷慨相助的人。

  E.第?段馮驥才認為培養青少年的人文精神有利於推動文化遺產的保護。

  答案:

  1.(3分)老宅所面臨的命運有:有些老宅裂變、腐爛、風化直到坍塌碎裂;一些老宅被翻修,

  被搶救;也有老宅被移植,被修復。(共3分,一點l分)

  2. (3分)如何培養青少年自覺“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呢? (意思接近即可)

  3.(4分)這句話運用了外貌描寫(1分)和動作描寫(神態描寫)(1分),生動地寫出了木匠師傅工作時認真專注的狀態(1分),以及被陌生人打攪後流露出的好奇的樣子(1分)。(共4分)

  4.(4分)村莊雖然被“填植”,更“豐美”,但這只是表象,這種被改造的村莊已經失去老宅應該有的本質上的一切。(1)老宅與老街、老樹以及村民相處的和諧被不倫不類的組合所取代;(2)老宅的質感、自然多年形成的一種氛圍被商業化的銅臭氣所取代;(3)老宅的珍貴和文化傳承的本真被新舊夾雜的虛假取代;(4)從老宅骨子裡、木縫中散發出的天然木香,被生硬粗暴的水泥氣取代;(5)一座古村的村民遷空以後,沒有了人的生活氣息,老宅失去了生命力。(每點2分,答出兩點即得4分,意思接近即可)

  5.(4分)A、D

  6.(5分)例一:我更願意聽到詹姓老人的聲音(觀點l分)。老人生於古村,長於老宅,對老宅有著更多的情感上的理解,他的講述一定會生動形象,會有更多真實與細緻的故事與我們分享(2分)。再者,詹姓老人完全出於自覺自願儘自己的力量維護老宅,樸實真誠,邀請他走進我們中間,會更多地感受到一個普通人的文化情結,更容易喚起我們的人文情懷(2分)。(結合人物形象與作為,各2分,語言不通酌扣)

  例二:我更願意聽到馮驥才的聲音(觀點l分)。馮驥才是一個文化學者,高瞻遠矚視野開闊,能從更高的層面理解傳統文化(身份介紹2分),並且他幾十年如一日身體力行無私地奉獻出自己的時間與金錢致力於“挽留記憶”,致力於文化普查和整理保護。在整個搶救保護過程中,他一定有著很多鮮活的故事,這些故事也一定能對我們產生影響,在我們的心底引起共鳴(具體作為2分)。(結合人物身份與作為,各2分,語言不通酌扣)

  7.(7分)“文化保護”舉步維艱有著多種因素。首先很多人沒有認識到“文化保護“的重要性,缺少人文情懷,沒有長遠的目光,讓值得保護的傳統文化一代代得到保護與傳承(3分);

  其次,很多人的功利心太重,動不動就與金錢掛鉤(2分)。(語言通順、條理清晰2分,共7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