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絲翎羽丹砂頂》閱讀答案
《白絲翎羽丹砂頂》閱讀答案
白絲翎羽丹砂頂
賈祖璋
① 鶴有許多種,最著名、最常見的一種是白鶴。除了羽毛潔白這個特徵以外,頭頂有一塊硃紅色的皮膚,因此又叫做丹頂鶴。丹頂和潔白的羽毛互相映襯,顯得格外鮮豔。白居易《池鶴》詩“低頭乍恐丹砂落”,劉得仁《憶鶴》詩“白絲翎羽丹砂頂”,都指的是這一點。但羽色方面,說鶴潔白,並不確切。因為它的頰、喉、後頸到背部都是灰黑色的。翼羽也有一部分黑色,當它斂翼的時候,這部分覆在背上,遮上短短的白色尾羽,就好像有一個黑尾。
② 鶴的長嘴、長頸和長脛,都是生活環境和取食習性所造成的。《淮南八公相鶴經》說鶴“食於水,故其喙長……棲於陸,故足高而尾雕”,《莊子》說“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都能說明它的適應意義。當然,這裡也講得不夠準確,鶴一般棲息在沼澤地帶,脛長與涉水有關,而不是棲息於乾燥的陸地所造成的。
③鶴休息時,常常直立身體,伸起長頸,向四方瞭望,故有“鶴望”、“鶴立雞群”等詞語。鶴能生活數十年,是一種比較長壽的鳥類,所以又有“鶴壽”這一詞語。在繪畫上,它與松、竹、靈芝配在一起,稱為“松鶴延年”。
④ 關於鶴的鳴聲,《詩經》就有“鶴鳴九皋,聲聞於野”之句。朱熹注說:“聞八九里。”是說它鳴聲響亮,很遠就可聽到。這有生理根據,因為它的項頸長,所以氣管也長。氣管又在胸膛裡蟠曲幾轉,增加了長度,像喇叭的管子一樣,加強共鳴作用,因此,鳴叫起來,聲音就顯得格外嘹亮。
⑤鶴的飼養歷史,已很久遠,最早的記載,見於《左傳》。《花鏡》上說“畜鶴之地,須近竹池沼,方能存久”,這是為了適應它野生時棲息沼澤間的習性。繪畫中也常以修竹為背景,既與鶴的修長姿態相調和,也反映了鶴的生活環境。
⑥古人養鶴還注意訓練它振翼徘徊,迴旋舞蹈,叫做鶴舞。《山家清事》敘述訓練的方法:“欲教以舞,其餒而置食於闊遠處,掌誘之,則奮翼而唳,若舞狀。久之,則聞掌而必起,此食化也。”這正是應用了條件反射的原理。在科學上說來,是一則有價值的記載。
⑦ 鶴夏季在西伯利亞、蒙古和我國北方的沼澤地上築巢育雛。巢形很大,用雜草造成。每次產卵二三個,色,有不顯著的紅色或灰色斑點。《花鏡》說:“生卵多在四月,雌若伏卵,雄則往來為衛,見雌起必啄之。見人數窺其卵,即啄破而棄之。”鶴在冬季,南飛到長江流域一帶過冬。《風土記》說:“鶴性警,至八月,白露降,流於草葉,滴滴有聲,即高鳴相警,徙所宿處,慮有變害也。”“徙所宿處”是說它開始遷移。候鳥每年隨季節而南北飛行,原因很複雜,把它歸結為是由於聞到露滴聲而引起的,那就太簡單化了。
⑧ 隨著人類的活動區域擴大,原始森林、草原、沼澤受到砍伐、墾殖或破壞,會影響到許多野生動物的生存。像鶴一類大型鳥類,因為它們生卵少,殖率比較低;身體大,食量也大;又因為身體大,目標顯著,容易受敵害攻擊,也容易給人捕獲。現在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如何讓它們以及其他的珍禽異獸能夠很好的殖,如設定自然保護區,規定狩獵期等,是一件重要的工作。
(節選自《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賈祖璋科學小品選讀》)
[注]本文寫於1962年6月,作者賈祖璋(1901—1988)為我國著名科普作家,中國科學小品文的開拓者之一。
13.下列對文章的括與分,不正確的兩項是(5 分)
A.首段緊扣文題介紹了丹頂鶴的外形特徵及其形成原因,並指出古代詩歌中相關說法的不確切之處。
B.第③段在說明鶴直立伸頸的習性和長壽的特點時,分別用“鶴立雞群”和“松鶴延年”等詞語加以證。
C.鶴的鳴聲因存在較強的共鳴現象而顯得格外嘹亮,這與鶴的頸項長,氣管長且蟠曲的特點有關。
D.鶴的數量少與它的生存環境受到人類的破壞有關,還與它體形大、生卵少和生性多疑等特點有關。
E.本文對鶴的`生活環境作了細緻的描寫,對其生活習性作了形象的說明,體現了科學小品的生動性。
14.本文多處引用了古詩文,請分其作用。(4分)
答:
15.這篇科學小品體現了作者怎樣的科學精神?請簡要探。(6分)
答:
參考答案:
13.A E(A項,首段沒有解釋其特徵的形成原因。E項,文中並無對鶴的生活環境作細緻描寫。)
14.要點:(1)增強文章的文學性,形象地介紹了說明物件。如標題引用唐人詩句。(2)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如第⑦段對《花鏡》的引用,介紹了鶴殖率較低的原因。(3)據以指出古詩文在相關知識上的不確切之處,普及正確的知識。如第②段對《淮南八公相鶴經》的引用。
(答對一點2分,意思對即可。)
15.要點:(1)嚴謹求實。本文對鶴的生理特徵、生活習性和生存保護等方面進行了客觀準確的介紹。
(2)批判質疑。作者透過考證,用科學的態度不斷糾正古人在相關知識上不確切或錯訛之處。
(答出一個要點並能舉例說明得3分,答出兩點並舉例說明可得滿分。若從生態保護的角度談,言之成理,亦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