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課堂筆記與教學實錄
圓明園的毀滅課堂筆記與教學實錄
《圓明園的毀滅》文字優美,字裡行間飽含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下面是圓明園的毀滅的課堂筆記與教學實錄,以供參考。
圓明園的毀滅課堂筆記
教材分析
《圓明園的毀滅》是小學語文第七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仇恨。圍繞這一中心,作者著重寫了兩個方面內容,一是圓明園的宏偉壯觀和它所收藏的大量無價之寶,突出了它是“園林藝術的精華,建築藝術的瑰寶”;二是強盜們肆意毀壞圓明園的罪行,激起了人們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透過美與醜、善與惡的對比,學生潛移默化地體驗到了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更進一步認識到:侵略者之所以膽敢如此為非作歹,是因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從而激發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學生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意義建構的主動者,四年級的學生,知識面較寬,對新鮮事物注意力持久,已具備了豐富的想象能力和較強的理解能力,他們善於探索,敢於質疑,敢於創新,但當今學生對圓明園的瞭解一般囿於文字介紹,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訊資源,創設好良好的人文環境,使其在圖、文、聲、像等資訊的刺激下充分感知,從而激發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設計理念: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切實地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位置,注重學生的自我閱讀,自我理解和情感體驗,教師在關鍵處作些點撥和引導,體現教師是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2、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絡的橋樑,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
教學目標:
1、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訓練學生在讀中認真思考、認真體會,從而獲得真實的感受。
3、通過了解圓明園的輝煌和它的毀滅。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教學流程
一、從圖入手,形象感知
(多媒體出示課文插圖)課文插圖畫的是圓明園毀滅後西洋樓的一片廢墟,史書記載,西洋樓是宮廷畫家義大利人郎世寧和法國蔣友仁、王致誠等人設計、監造的,是圓明園一處西洋景觀。從圖中你看到了什麼?引導學生有順序地觀察景物並抓住其特點進行敘述。
如今,我們只能看到荒草叢中、亂石堆上幾根劫後殘留的煙痕猶存的石柱,石柱上雕飾的長青藤依然頑強地攀附在石柱上,遠近石柱子高低錯落,我們不難想象出此樓昔日的宏大與輝煌,四周綠樹鬱鬱蔥蔥,颯颯作響,彷彿向世人訴說著什麼,那麼,這破敗、荒涼的圓明園廢墟,昔日又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呢?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圓明園的毀滅》。(教師加以引導、梳理、評說,突出廢墟的衰敗,引起學生的聯想,激發閱讀興趣。)
此環節設計的主要意圖是利用影象造成強烈的視覺形象,為形成圖、文內容(景物)的強烈反差打好基礎。
二、探索內容,生成情感
1、默讀二到四自然段,概括地說一說你讀到的昔日的圓明園是什麼樣的?課文又是怎樣概括的呢?齊讀。
2、請你以小組為單位,以讀讀、品品、感悟的方法合作學習。
3、彙報自學,相機點撥,深入理解。
(1)第二自然段:指名學生上黑板畫出圓明園的整體佈局示意圖,理解"眾星拱月般地環繞"的意思。板書:規模:非常大。
(2)第三自然段:在學生讀、品、悟的過程中結合課件講解“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是杭州"西湖十景"中的兩處,補充瑤臺、武陵春色的出處,引發學生進行想象,體會為什麼作者會產生“漫遊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置身在幻想境界”的感覺,並想象著讀文。
講述:這樣的一座宏偉壯觀的園林,匯聚了天下風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了中外風格的建築藝術,當你漫步圓內——(引讀)流連其間——(引讀),誰還想再讀一讀這句話?難怪課文中稱————“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
瞭解了昔日的圓明園的景象,你覺得圓明園怎麼樣?
板書:景觀千姿百態。
如果圓明園現在還完好地儲存著,你會以一種怎樣的`心情去讀二、三自然段?讓學生再次投入地讀一遍課文第二、三自然段,去想象圓明園中的輝煌景觀。(透過逐層深入的讀,個性化的品,使學生展開想象,生成自豪感、美感)
(3)第四自然段:引導學生從年代之長、物品之多、價值之貴三個方面體會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板書:收藏:最珍貴文物。
如果圓明園的文物還完好無損地在那兒,我們應該以怎麼樣的心情讀第四自然段?誰來試一試?
(4)當你瞭解圓明園的燦爛文化和輝煌景觀之後,你對它產生了什麼樣的情感?想到了什麼?
三、領悟中心,昇華情感
1、圓明園是一個奇蹟,是一個神話,如果圓明園完好無損地儲存著,我們每個中國人現在看了該是多麼自豪!可惜,它被英法聯軍掠走了,搬走了,毀掉了。讓我們記住這一天,1860年月10月6日,這是中華人民的國恥,讀一讀第五自然段,看一看“火燒圓明園”的資料片,能說一說你讀到了怎樣一種情感或你產生了怎樣一種情感?(恨,一恨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的無恥;二恨滿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惜。為失去園林藝術的瑰寶和無價的文物而痛惜)
2、想想你能不能用“不但……而且……甚至……"的句式來說說強盜們毀滅圓明園的經過。板書:掠、搬、毀、燒。
3、價值連城的國寶統統掠走、搬走,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最可恨,他們企圖放火燒燬罪證,罪行是活的東西,銷燬了嗎?請同學們再看書,這就是帝國主義的嘴臉,帶著你的滿腔仇恨一齊把最後一段讀一讀。(學生思想上形成強烈反差,心理上產生極大的不平衡,怒火中生,此時讀課文,無須從技巧上指導,感情是體會出來的,是感悟出來的,學生透過悟,將體味出一個“恨”,學生會讀得很到位)
4、再讀第一自然段,圓明園的毀滅對於世界文化遺產的確是不可估量的損失。板書:損失不可估量。
然而僅僅是個損失嗎?你對作者對這一部分的議論有意見嗎?我想每一箇中國人讀了這篇課文一定有很多話要說,(再次多媒體顯示課文插圖)看了那樣好的皇家園林變成殘垣斷壁,你一定有很多話要說。把此時此刻要說的話寫下來。寫後交流,即時評價,激發學生的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四、結語:
雖然140多年過去了,但當年的這把火把恥辱烙在了每一箇中國人的臉上,同時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裡烙上了深深的仇恨,這把火騰空燃燒的時候,一個擁有黃河和長江滾滾波濤的民族,一個擁有億萬雙有力的手和億萬雙淚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卻只能握著空拳,眼睜睜看著這座萬園之園化為一片灰燼。為了讓歷史永遠成為過去,讓我們發奮學習,振興中華!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實錄
課時目標:
1、能正確地讀出並理解瑰寶、銷燬、眾星拱月、不可估量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圓明園毀滅的經過和輝煌的過去,激發對侵略者仇恨的情感及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課前準備
1、課前蒐集圓明園的相關資料。
2、影片《火燒圓明園》片段以及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題,激發情感
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現在日益強大,香港、澳門的迴歸,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等就是證明。但是,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祖國曾有段屈辱史嗎?那是在100多年前,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導致西方列強不斷入侵。就在1860年10月9日這一天,北京城就正上演著一幕讓國人悲憤、世人震驚的事—————你們知道是什麼事嗎?(圓明園被毀滅了!)
2、對!那麼被他們毀滅的圓明園究竟是怎樣的一座園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21課《圓明園的毀滅》,讓我們走進圓明園,去了解它的昨天與今天。
3、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
細讀課文第2—4段,瞭解圓明園的佈局、建築風格及收藏
1、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想,透過讀書,你對圓明園有了哪些瞭解?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幻燈片2:
2、為何世人對圓明園有如此高的評價呢?讓我們在文中去尋找理由。
⑴針對第二自然段:
①指名讀此段。
②“舉世聞名”是什麼意思?(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這裡指圓明園在世界園林史上享有盛名。)
③這段介紹了什麼?(圓明園的佈局)那它的佈局有何特點?(眾星拱月)
結合學生回答出示幻燈片3,(它由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佈在它的東、西、南三面,課件標示出三園及周圍的小園,弄清三園的大概方位及小園的分佈情況,進而理解“眾星拱月”的意思,分辨哪是“月”,哪是“星”。)
⑵針對第三自然段的內容:
①指名讀第三自然段。課文的第3自然段介紹了什麼?(圓明園的宏偉建築)
②圓明園的哪些建築給你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引導生結合課文內容來談,感悟重點語句。)
a、出示幻燈片4:
圓明園中,有__的殿堂,也有__的亭臺樓閣;有象徵著__的“買賣街”,也有象徵著__的山鄉村野。
b、園中許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
c、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築,還有西洋景觀。
③請同學們自己潛心讀一讀,邊讀邊感悟,再與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④比較句子,體會用詞出示幻燈片5
⑤學生欣賞圓明園的美景圖片出示幻燈片6—15。看後師再補充介紹:課文中沒有介紹的景觀還有很多。(園內有145處景觀)(以水為主題的“蘇堤春曉”“三潭印月”“麴院風荷”都來自於杭州西湖的十景。仿廬山的“西峰秀色”,仿獅子林的“疊石迷宮”,仿瞻園的“茹園”等等)
⑥指名讀圓明園的景物,腦海裡想象著畫面。
師:當我們走進這樣宏偉、這樣精美的圓明園心中怎能不發出這樣的讚歎──出示幻燈片16:漫步園中,有如漫遊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彷彿置身在幻想的境界裡。
指名讀這一句,相機鼓勵有個性地讀。
⑦引導學生朗讀第3自然段,讀出欣賞、自豪、讚美、陶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