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唱和詩的藝術特色

元稹唱和詩的藝術特色

  稹一生仕途失意,然而卻意外造就了其詩歌上的成就,由於其失意的內心需要傾訴,所以在他仕途不順時寫了很多唱和詩,這些唱和詩無論從形式上還是語言表達特點上對後世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行九,世稱元九。河南洛陽人,六世祖時遷居長安。生於唐大曆十四年,死於大和五年(779—831年)。元稹的一生,命運多舛,愛情上失意,仕途上也屢屢被貶,自十五歲登明經科到五十三歲去世,短短的一生五次被貶。元稹的興趣不在詩歌,他一生的真正抱負是“達則濟億兆,窮則濟毫釐”,詩歌只是他抒發牢騷的一個工具,然而他的仕途不順卻意外地成就了他的詩歌。縱觀元稹一生的詩歌創作,大部分都是創作於被貶時期,他一生中詩歌創作的高峰期都是在貶謫時期,尤其是被貶江陵、通州時期,可以這樣說恰恰是政治上的失意成就了他文學上的輝煌。本文主要就其唱和詩的藝術特色進行分析。

  一、次韻作品大量出現

  所謂次韻是舊時古體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次韻就是和詩的一種方式。關於唱和詩的型別,胡震亨《唐音癸籤》卷三交代得比較清楚:“和詩用來詩之韻曰‘用韻’,依來詩之韻盡押之不必以次曰‘依韻’,並依其先後而次之曰‘次韻’。”可見次韻難度最大。在元稹的唱和詩裡不僅出現了大量的次韻相酬詩,而且元白還首創了五十韻、百韻次韻唱和以及次韻組詩唱和的形式。如白居易的《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雲:

  憶在貞元歲,初登典校司。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肺腑都無隔,形骸兩不羈。疏狂屬年少,閒散為官卑。分定金蘭契,言通藥石規。交賢方汲汲,友直每偲偲。有月多同賞,無杯不共持。秋風拂琴匣,夜雪卷書帷。高上慈恩塔,幽尋皇子陂。唐昌玉蕊會,崇敬牡丹期。笑勸迂辛酒,閒吟短李詩。儒風愛敦質,佛理賞玄師。度日曾無悶,通宵靡不為。雙聲聯律句,八面對宮棋。

  元稹的《酬翰林白學士代書詩一百韻》雲:

  昔歲俱充賦,同年遇有司。八人稱迥拔,兩郡濫相知。逸驥初翻步,韝鷹暫脫羈。遠途憂地窄,高視覺天卑。併入紅蘭署,偏親白玉規。近朱憐冉冉,伐木願偲偲。魚魯非難識,鉛黃自懶持。心輕馬融帳,謀奪子房帷。秀髮幽巖電,清澄隘岸陂。九霄排直上,萬里整前期。勇贈棲鸞句,慚當古井詩。多聞全受益,擇善頗相師。

  兩首詩分別以“司,知,羈,卑,規,偲,持,帷,陂,期,詩”為韻。據卞孝萱統計,元稹次白居易韻者55首,白居易次元稹者26首。

  二、語言質樸,感情真摯

  縱觀元稹的唱和詩,無一不是平實的語言,然而樸實無華的語言卻無不包含真情,無論是在情場上的生活中的還是官場失意時的唱和詩,元稹都習慣用平常語來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思想感情。《酬樂天頻夢微之》雲:

  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我今因病魂顛倒,惟夢閒人不夢君。

  這首詩是元稹在接到白居易的《夢微之》而和的一首詩。白居易《夢微之》:雲

  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

  白詩在詩中寫出了自己內心因思念遠方的元稹而惆悵,即便是面對早上的微風拂面也不能拂去心中的惆悵,思念元稹但卻不能見面,於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而元稹的和詩前二句寫對白居易的答謝,緊接著的三四句說了自己對白的思念,但是與白不同的是自己卻沒能夠夢見他。簡單的一句“惟夢閒人不夢君”道出了自己因思念朋友但卻連夢中都不能相見的相思之苦!“文章看似不喜平”可見元稹是深解其味的。

  再如《予病瘴樂天寄通中散碧腴垂雲膏仍題四韻以慰遠懷開拆之前因有酬答》雲:

  紫河變煉紅霞散,翠液煎研碧玉英。金籍真人天上合,鹽車病驥軛前驚。愁腸欲轉蛟龍吼,醉眼初開日月明。唯有思君治不得,膏銷雪盡意還生。

  面對白居易的關心倍至,元稹沒有過多的言辭而只一句“唯有思君治不得,膏銷雪盡意還生”,可見對朋友的思念比病症還“頑固”,即便是“藥”到也不能“病除”。語言質樸無華,然而蘊含其中的深情感人至深。正是這平實淺易的詩句,卻能勾起人們的情思,喚起人們感情上的共鳴。

  三、敘事性強,以詩代書

  敘事性強,是元稹唱和詩的一大特色,元稹的多數唱和詩都起了書信的作用,尤其是長篇排律,如元稹的《酬樂天白學士代書一百韻》、《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白居易的《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東南行一百韻》這些詩多是敘述生活中的日常瑣事,如元稹的《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雲:

  楚風輕似蜀,巴地溼如吳。氣濁星難見,州斜日易晡。通宵但云霧,未酉即桑榆。瘴窟蛇休蟄,炎溪暑不徂。倀魂陰叫嘯,鵩貌晝踟躕。

  詩中元稹向白居易敘述了被貶貶途中的情景,作者內心的苦悶、沿途的艱辛及自然環境的惡劣在詩中一覽無餘。讀起來更像是一封往來書信。

  四、語言通俗易懂

  “元、白詩,言淺而思深,意微而詞顯,風人之能事也。”語言通俗易懂是元稹唱和詩的'又一特色,元稹的詩和白居易的詩一樣通俗易懂,被稱為“元和體”。據說,白居易每作完一首詩,都會讀給老婆婆聽,如果老婆婆聽不懂,白居易就會立刻修改,直到對方聽懂為止,從中可見其對語言的推敲,元稹詩風如白居易,讀來淺顯易懂。如元稹《仁風李著作園醉後寄李十(一)》雲:

  朧月春月照花枝,花下鶯聲是管兒。卻笑西京李員外,五更騎馬趁朝時。

  在元稹詩歌中這種平實易懂的詩句處處可見,詩人未經任何雕琢,不加修飾,平實但不簡陋。元稹注重學習民間語言以更好地服務於社會。尤其是在元、白唱和詩中二人更注重語言的通俗化,白居易還從理論上提出了詩歌語言通俗化的主張。“其辭直而徑,欲見之者易諭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其事核而實,欲採之者傳信也;其體順而斯,可以播於樂章歌曲也。”元稹的《得樂天書》雲:  遠信入門先有淚,妻驚女哭問何如?尋常不省曾如此,應是江州司馬書。

  此詩讀來就像是在與人聊天,語言通俗,絲毫不加修飾,然而正是這份自然天成才真實感人。也正因為如此,他們的詩歌才能廣題於“鄉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風傳於“士庶、僧徒、孀婦、處女之口”。

  元稹詩歌這種通俗易懂的語言特色對後世影響很大,後世很多詩人學習借鑑了元稹清新自然的詩風。

  五、多細節描寫

  所謂細節描寫是指文學作品中對人物動作、語言、神態、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觀、場面氣氛等細小環節或情節的描寫。細節描寫在刻畫人物性格、豐滿人物形象、連線故事情節、豐富作品內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動的細節描寫,有助於折射廣闊的生活畫面,表現深刻的社會主題。

  元稹唱和詩敘事強,且多細節描寫,並且往往是這些細節之處最是動情之處。如元稹《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雲: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此詩作於元稹貶居通州(今四川達縣)時聽到白居易也被貶的訊息時寫的,“垂死病中驚坐起”這一細節描寫把元稹當時吃驚、不平、擔憂、無奈的複雜心境表露得淋漓盡致。不難想象,當時元稹久病臥床,卻忽驚聞自己的好友白居易被貶江州,於是病中坐起,連連哀嘆。此時此刻,窗外悽風苦雨寒風吹來,二人的境遇就如同外面這悽風苦雨。同是天涯淪落人!即使是再堅強的人,其心情也會是悽苦至極。不久之後,鬱悶中的白居易收到了這首詩,被好友的關切之情深深感動,他在給元稹的信中寫道“垂死病中”這句,就是不相干的人看了都會感動得不忍再看,何況是我呢?每次看到它,我心裡還是悽惻難忍”。這首詩同時深刻地刻畫了當時知識分子的社會境遇,某種程度上揭示了社會的一面。可以說這種細節描寫起到“此處無聲勝有聲”的作用,又如元稹在如展去世後一年再看到如展生前的題壁,詩云:

  碧澗去年會,與師三兩人。今來見題壁,師已是前身。芰葉迎僧夏,楊花度俗春。空將數行淚,灑遍塔中塵。

  此中“數行淚”這一細節描寫表現作者心中“物事人非事事休”的感慨,痛失朋友的悲傷。正所謂“欲語淚先流”,一切盡在不言中,只是“數行淚”已將因逝去友人的悲傷及自己的獨存的孤苦表達得淋漓盡致,無需更多的言語也沒有更好的言語能比“數行淚”來得更真切實在。

  綜上所述,元稹唱和詩中除了有大量次韻作品出現外,語言講求質樸,通俗易懂並帶有敘事性,多細節描寫,透過用大量的細節來表表達真摯的感情,這對後世的詩歌發展是有很大影響。到了北宋,大量次韻作品出現,這不能不說是受元稹次韻詩作的影響。

  燈影牛肉是四川的風味美食,已有百年曆史。其口味麻辣香甜,備受吃貨們青睞。燈影牛肉是把牛後腿腱子肉切片後,經醃、晾、烘、蒸、炸、炒等工序製作而成。因肉片薄而寬、可以透過燈影、有民間皮影戲之效果而得名。

  元稹者,唐代文學家也。燈影牛肉乃達州之美食也。名人,美食,就如同英雄與美人一般。那麼元稹、燈影牛肉之間究竟有什麼關係?是什麼將元稹與燈影牛肉纏在一起?這裡,就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小插曲,可解其謎。

  燈影牛肉攝影圖

  元稹,仕宦坎坷,升沉不定與“燈影牛肉”結下“姻緣”就在他任通州司馬與這一仕途軌跡之中。通州,山青水秀,人傑地靈,地處四川省東部,今達州市也。

  元和年間的一天,案牘勞形之後的元稹,到一家酒肆小酌,興致盎然。下酒菜中的一種“牛肉片”,色澤油潤紅亮,十分悅目,味道麻辣鮮香。吃進口裡,酥脆化渣,回味無窮,使元稹讚歎不已。更使他驚奇的是,這牛肉片特薄,呈半透明狀,用筷子搛起來,在燈光下,肉片上絲絲紋理會在牆壁上反映出清晰的影像來,他頓時想起當時在京城裡盛行的“燈影戲”(現稱皮影戲),當即稱之為“燈影牛肉”。於是達州這種牛肉就以“燈影牛肉”之名傳開,成為四川的一道名小吃。

  燈影牛肉之所以色、香、味俱佳,令人回味悠長。其秘訣在何?

  燈影牛肉選料和做工非常講究。一頭牛,只能取其腿肉、裡脊肉十幾塊,一共才十幾公斤,用長竹片刀切成十分薄的肉片,經暴曬去除水分,再放進特製的烤爐烘烤至熟,裝入用油紙襯裡的竹筒或紙罐,摻滿純香麻油,撒上少許花椒粉,密封而成。

  巴山蜀水長,燈影牛肉香。據史書記載,清光緒年間,達縣城關大西街上有一家店主名叫劉光平的酒店所製作的燈影牛肉最為有名,1935年,這家酒店製作的燈影牛肉作為地方特產送到成都青羊花會展出被評為甲級食品,可見,燈影牛肉已為廣大消費者所厚愛,其風靡之勢,可見一斑。

  美食,因名人而美。然今人只知燈影牛肉是四川達州的傳統名食。有誰知那仕宦坎坷,升沉不定的元稹?又有誰知那辭淺意哀,彷彿孤鳳悲吟,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之“元和體”。時光荏苒,人已化土,稹之盛名隨風而逝,愛燈影牛肉者,甚蕃!為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