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動植物的描寫段落

關於動植物的描寫段落

  關於怎樣描寫動植物 

  片段一、家雞孵祖先

  這是一座富有詩情畫意的寨子,依山傍水,一座座格調新穎的美麗竹樓,掩映在芭蕉、棕櫚和歪腳龍竹的綠陰之中。初來乍到,竟給人一種進入“世外桃源”的感覺。我們正瞪大好奇的眼睛觀賞那一座座竹樓,忽見路邊有隻野公雞正與幾隻家雞在一起散步,被小王一趕,它們連飛帶跳地逃進寨門,一頭鑽進一個雞圈裡去了。我們也緊跟著跨進寨門,恰好看見一位波濤(即“大伯”)在旁邊。於是,我們告訴他,剛才有隻野雞鑽到他的雞圈裡去了,請他快抓住它。誰知波濤聽了卻哈哈大笑起來。他一伸手抓出那隻野雞。我們仔細一看,這野雞的形狀與家雞差不多,只是身材比較矮小,但其羽毛卻比家雞要漂亮得多,尤其是尾部的羽毛又長又豔麗,站著就能拖到地上。波濤告訴我們,這並非一般的野雞,而是他飼養的一隻原雞。原來就在半年前,波濤在山上發現了幾個野雞蛋,於是就隨手撿回來讓家裡的母雞孵,結果還真的出殼了一隻小雞,這就是眼前的這隻漂亮的小公雞。這隻原雞雖然會飛,但似乎已跟波濤建立起了深厚感情,所以並不飛進大森林,而是整天在家裡與家雞為伴。波濤還向我們誇耀說,這原雞的價值可大呢,它是家雞的祖先,現在的家雞就是從原雞馴化而來的,因此,國家早就把原雞列為重點保護珍禽了。

  “家雞孵原雞,後輩孵祖先,真有意思。”我們連聲讚歎。(石玉生、徐祖根《西雙版納動物記趣》)

  西雙版納有“動物王國”之稱,單是陸棲脊椎動物就有500多種。寫哪一種?怎麼寫?本文題為《西雙版納動物記趣》,所以作者有選擇地寫了犀鳥抓蛇、懶猴睡覺、群猴表演、家雞孵原雞等有趣的動物故事,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這就告訴我們,寫這類遊記性的記敘文,必須在“趣”字上做文章。有趣的文章好讀,也好玩。

  這個島上都是清一色的有劇毒的蝮蛇,二尺多長,三角形的頭,灰白色的肚子,灰黑色的背部,全身有銅錢似的斑點和花紋,尾巴尖細。它們有兩顆管狀的毒牙,人被咬傷如不及時搶救,就會喪命。那些盤在樹上的蛇,姿態一樣,它們把身體曲成“之”字形,頭部微仰向天,有的一棵樹竟有十五六條蝮蛇,許多樹權上都盤滿了。這些蝮蛇以吃鳥為主,也吃老鼠和青蛙。我特意觀看了它們吃鳥的情形。平時它們盤在樹上不動,一旦小鳥落在樹上或從頭上掠過,它就敏捷地躍起,像彈弓射出的彈子似的衝上去,一口把小鳥叼住,雖然鳥比蝮蛇的頭部還大,可是蝮蛇張開大嘴,一會兒就嚥下去了。蝮蛇渾身肉滾滾的,老鷹一見格外眼饞,它在島上低空盤旋偵察一番以後,就猛然俯衝下來,閃電似的抓住一條蝮蛇向高空飛去。它們在空中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搏鬥。人們以為老鷹可以吃上一頓美餚了,不料忽然聽得一聲慘叫,老鷹像被擊落的飛機似的,翻滾下來,中毒而死,而掉在地上的蝮蛇卻早已逃之天天了。島上的海鷗是蝮蛇的敵手,海鷗的嘴又尖又長,總是安家在懸崖上,如果蝮蛇偷襲海鷗窩裡的蛋或幼雛時,往往被海鷗叼起來扔到海中或岩石上摔死。(《蛇島見聞》)

  作者在文中詳細描寫了蝮蛇捉鳥和鷹與蛇搏鬥的情景,因為這是人們難以見到甚至難以想象的場面。蛇捉小鳥時“像彈弓射出的彈子似的衝上去,一口把小鳥叼住”。而當老鷹“像閃電似的抓住一條蝮蛇向高空飛去”時,出入意料的是蝮蛇勝利了,身體龐大的老鷹卻“像被擊落的飛機似的,翻滾下來,中毒而死”。這些比喻不僅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的場面,而且突出了蛇島上蝮蛇的特點。

  片段三、聞名天下的夏威夷果

  名馳天下的夏威夷果,隨隨便便地掉落一地,散在樹下。果皮是青綠色的,乒乓球大小,除去堅硬的外殼,才有乳白色的圓形果仁,裂成幾瓣蹦開來。夏威夷果樹有點像中國枇杷樹,葉肥厚,乍一看,果實隱在樹葉中,不輕易示人。密密的樹林在島子深處,無窮無盡地延伸下去。若是走進樹林中,低頭細辨,才見眼前落果遍地,踢一腳滿盤皆活,圓果像檯球桌上的綵球溜溜亂滾。林中隔不遠就堆著一隻只滿滿的麻袋,遠處有彎腰的身影掠過,是島上的撿果人。

  夏威夷果的產量取之不竭,果樹們好像天天都在開花,天天都在結果;不需要發芽的'春天,也無所謂豐收季節,任你在島上的哪個角落睜開眼,摘些果子就可開飯,並非誇張得離譜。只是島人的繁殖力比不過瘋狂生長的植物們,先進的機器竟也對付不了樹林中的小圓球,於是採摘夏威夷果,人手永遠是不夠用的。撿一袋果子的工錢不菲.如此原始繁瑣的人工,放在中國不是什麼難題,在美國的夏威夷,常常眼看著果子一日日賴在土裡鑽人泥裡,’加工廠的老闆們也無能為力。這才算明白市場餐館裡,那種油汪汪脆生生香噴噴的夏威夷果,賣得好貴的原因,不是果子的錯是人的錯。(張抗抗《果島——天然夏威夷》)

  作者將夏威夷島上的“夏威夷果”、“番石榴”、“木瓜”、“麵包樹”、“懶人果”、“楊桃”、“奶油果”、“南瓜莓”等,由外形到內質、由顏色到味道,寫得形神兼備。好像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席極其豐盛的熱帶風味的果宴,讓我們目不暇接、饞涎欲滴。這是作者親眼所見、親口所嘗、親身體驗的結果。

  《果島》向我們傳達了這樣的資訊:對待任何事物,我們只有做了認真細緻的觀察,才能用筆把它寫出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