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達爾文的祖宗

易經:達爾文的祖宗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人類文化最大的哲學問題出現了,關於這個方字,我們都曉得四四方方是方,方也可以代表空間的方位。但就文字學來說,講中國字要知道它的來源,方是怎麼來的呢?方是個象形字,像個猴子,這是簡單的象形。

  就像我們人,隨便這麼一畫(),就像人了。所以方字就代表了猴子,或者是長的人,這就是本字的由來。後來簡用了,就給它改做四方的方;方方正正的方,是借用來的。

  我年輕時候看到一本《易經》的註解,也是受了近一百多年西方文化進來的影響,解釋這一段方以類聚,說方是代表細菌,人是細菌生物變的,就是克爾文的思想,並以為人是由微生物慢慢變成猴子,猴子變成人 類,所以猴子是我們的老祖宗。

  當時有位同學非常贊同這種說法,我說你們的祖宗是猴子變的,我的祖宗不是猴子變的,大家還拿了很多證據,辯論得一塌糊塗。

  實際上,這句話是非常明白的。方以類聚包括了些什麼呢?譬如拿政治來講,就包括了地緣政治、地理環境等待的關係。像我們這個地球,乃至任何一個地方,東南西北方位不同,那個地方生長的'物類,以及人的形態個性也都不相同。

  平常我們看到一個陌生人,一看便知道他是北方人、南方人或者廣東人,大概判斷得八九不離十。不像你們在寶島溫 室中長大的人,沒有這種經驗。

  由於每一個地方的不同,生長的植物、動物都有差異。新竹以北的壁虎不會叫,新竹以南的壁虎會叫,這就是所謂的方以類聚,類就是所謂的歸類。彰化人、嘉義人都不同,有些植物也是一樣。

  像阿里山種的香蕉,我只要拿不一看,就知道是阿里山的,尤其吃到嘴裡,一下就分別出來了。日本的蘋果與韓國的完全不同,這就是方以類聚。所以西方人是西方人,東方人是東方人,由於地區不同,所生長的人物,乃至萬物都不相同。

  物以群分的這個物,指的是籠統的物,不定的物,一層一層的分類,一種一種的分類。這是自然的現象。雖然說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是一種自然的現象意識,但這裡邊就有好有壞了。

  中國人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已經鬧了幾千年。清入關,有滿漢之爭;後來革命後,又有南北之爭,可以說從一九二四年以來,都是南北之爭。

  再後來革命黨 內部又有廣東人與外省人之爭.......一路的到底,反正是方以類聚,物以群分!人類只要有空間、有時間,人類只要存在、只要有社會就有紛爭。

  大家注意社會這兩個字,我們當年一般稱社會學不叫社會學,而叫群學。當時有一本很有名的著作,是嚴復翻譯的,叫《群學肄言》,就是社會學。

  到現在《群學肄言》的價值還很高,他用中國的文字,比較接近新舊之間的文學技巧來翻譯,現在重新拿出來看看,它的社會思想價值還是很高、還是存在的,而且,比現在人白話翻譯的還要好。

  物以群分,就是說形成社會物類的不同。於是吉凶生矣,有人類就有意見,就有問題。因不同意見而相爭,這是沒有辦法的事。

  所以讀了《易經》以後來看天下事,看天下的治亂紛爭,就知道那是人力很難挽救的事實。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這裡從陰陽剛柔、天地宇宙講到物理世界,講到物質世界;講到物理世界與物質世界空間關係;然後講到方以類聚這個地球、人群物理的關係;因為人類有物以群分,就有意見,有意見便要爭,爭就有吉有兇。所以吉與兇就是類聚群分,群體社會出現後的必然結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