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剪梅》標準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標準教案

  引導語: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這麼細膩優美的詩句出自《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它是李清照的作品,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因戰亂失散,故而有此作,這首詞可謂真摯感人,歷來是考試中的重點。作為語文老師,怎樣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的意思呢?
 

  

  《一剪梅》標準教案

  教學目標:

  1、識記基本字詞義、疏通詩意、學會朗誦,《一剪梅》體裁、題材、詞牌特點;

  2、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經歷以及時代對她詞風的影響,掌握“易安體”基本特色;

  3、掌握、理解詩詞意境及其分析詩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詞作中體現出的作者情感;

  4、學會寫作簡潔精練的詩詞鑑賞短評。

  教學步驟:

  一、匯入:

  1、請大家聽一首歌(《月滿西樓》),請注意傾聽裡面的歌詞。

  2、這首歌大家熟悉嗎?歌名是什麼?裡面的歌詞來自宋代一位著名女詞人的詞《一剪梅》。

  二、作者簡介

  同學們對於李清照了解有多少呢?讓學生述說他們所熟悉的李清照

  明確: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初中時候我們學過她的《如夢令》,大家還記得嗎?(師生齊背《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詞中寫的是作者少女時代無憂無慮的生活和開朗愉快的心情。當年她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啊。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的變遷,女詞人還能一如既往地做個快樂天使嗎?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學習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

  三、吟誦詩文,品味音韻

  吟誦是我們學習古詩文的第一步,到底李清照在這首詞當中表現了怎樣的情感呢?下面就讓我們先一起來齊讀。

  1、師生齊讀詞文。 正字音:簟、裳

  2、這首詞當中表現了怎樣的情感? 相思之愁。

  3、應該用怎樣的一種語氣語調來朗讀呢?緩慢、悠長。我們來試讀。

  4、教師範讀,希望同學們隨著老師一起讀。

  5、同學們已經慢慢進入情感了,下面請大家聲情並茂地自由讀一遍。體味詞中一種迴環往復的音韻之美。

  6、指名朗讀:

  四、細讀品味,重點賞析

  經過多次地朗讀, 我們的腦海中是否浮現出一位清麗端莊、多愁善感女詞人的形象。

  1、背景介紹:

  李清照的相思之愁從何而來?她在思誰?

  明確:寫於她新婚不久,屬於是少婦時代。新婚不久的李清照,丈夫趙明誠經常要外出遊學、為官,這就給多情的李清照帶來極大的悲愁和苦悶。思戀之中,作為一個聰慧穎悟、才華過人的女性,她自然不免抒寫她思念丈夫的愁情。

  2、她的詞和人一樣,也是籠罩著一層淡淡的哀愁,讓我們一起體味這位千年美麗女子的愁情。本詞一定有打動你的地方。請同學們暢所欲言地談談你欣賞的詞句。

  明確: “紅藕香殘,透過景物的描寫,點明瞭時節,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蕭條,這是一種以點帶面的寫法,而且渲染了環境氣氛,對作者的孤獨閒愁起了襯托作用。如果說 “紅藕香殘”是從客觀景物(視覺、嗅覺)來表現秋的到來,那麼“玉簟秋”就是透過作者的主觀感受竹蓆生涼(觸覺)來表達秋的到來,一句話,把客觀和主觀, 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第一句描繪了一個荷殘席冷、萬物蕭疏的景象。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明確:古 代有“鴻足傳書”的傳說,所以在詩中,大雁往往承擔著傳遞音訊的作用,表示盼望、惦今外出在外之人的音訊,傳達思人之情。為了稍減閒愁,詞人又臆想鴻雁能 傳書信。當空中大雁飛回來時,誰託它捎來書信?我正在明月照滿的西樓上盼望著呢。雁傳書信,故可暫得安慰,但不可能消除的是一份什麼情感呢?是詞人的相思 之情啊,“月滿西樓”不正是“西樓望月幾回圓”嗎?

  “花自飄零水自流”,詞人的思緒又由想象回到現實。眼前的景象是落花飄零,流水自去。由盼望書信的到來,到眼前的抒寫流水落花,詞人的無可奈何的傷感油然而生,尤其是兩個“自”字的運用,更表露了詞人對現狀的無奈。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寫詞人自己思念丈夫趙明誠,也設想趙明誠同樣在思念自己。這樣的斷語,這樣的心有靈犀,是建立在夫妻相知相愛的基礎上的。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詞人以逼近口語的詞句,描述自己不僅無法暫時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兩個副詞“才”、“卻”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現了詞人揮之又來、無計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五、帶情入詞,深情朗讀

  下面就請大家帶著對這首詞的理解,再一次深情地朗讀。

  六、披文入情,以情寫文

  大家有感情的朗讀聲仍然餘音繞樑,久久還在耳邊迴響吧?請大家把你的理解、你的情感融進你的筆端,將全詞改寫成情景連貫、意境優美的抒情散文 。(可適當新增詞語)

  示例:改寫的'散文詩(大螢幕顯示、音樂背景)——

  粉紅的荷花已經凋謝,鋪著的竹蓆也生秋涼,

  輕輕解下絲綢帔(pèi,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飾),獨自登上木蘭船。

  天邊飛來隊隊鴻雁,是誰捎來了遠方的佳音?

  西樓灑滿月光,思念的人兒啊該早日歸來。

  花兒自管飄落,水兒自管流淌,

  彼此都在思念對方,卻只能獨自愁悶各天一方。

  這樣的相思愁苦,哪兒有辦法可以消除,

  皺著的眉頭方才展開,心裡頭卻又想念起來。

  六、總結:

  思念之情是人類最普遍的情感之一,它“剪不斷,理還亂”,一旦萌發,難於消失;它刻骨銘心,像遊絲一般縈繞於心。它可以從外在情態的“眉頭”上消失,卻又不自禁地鑽入“心頭”。我們再來齊背。師生齊背《一剪梅》)

  小結:《如夢令》《一剪梅》《聲聲慢》三首詞從三個不同的時期即少女時期——少婦時期——晚年寡居,反映了不同的生活經歷。這些經歷在作者筆下得到形象逼真的再現, 由此可見,生活是文學創作取之不盡的源泉。

  【知識擴充套件】

  一剪梅因周邦彥詞起句有“一剪梅花萬樣嬌”,乃取前三字為調名。

  一剪梅的故事

  其實以前每次看見‘一剪梅’這三個字的時候,總讓人想起費玉清演唱的那首抒情歌曲《一剪梅》的。可是後來聽了安雯的《月滿西樓》後,我更喜歡這樣的曲調了,因為歌詞正是李清照的詞,而且曲子很傷感,所以就特別喜歡。

  既然說到這個關於梅的詞牌,那麼我不得不說一說梅花了。因為我們學習的是不僅是詩詞的有關知識,也要懂得更多的其它的知識。

  梅花又稱春梅,紅梅,多在早春開花。有粉紅,白,紅等顏色,品種可達300多種。(值得注意的是,梅花和臘梅是兩種完全沒有關係的植物的。臘梅最高僅三 米,且花為黃色)梅花原產我國,是我國特有的傳統花果,文字記載的是有3000多年的應用歷史,而考古發現得出的是在7000年以上。湖北黃梅還有株一千 六百多年的晉梅,至今還在歲歲開花,真是令人吃驚!梅花又是“歲寒三友”之一,被譽為“花魁”,可見梅花獨特的魅力.

  《詩經。周南》寫有“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說的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說梅子都落地紛紛了,樹上還留有七成,有心追求我的小夥子啊,請不要耽誤良辰。這是一首多麼委婉而大膽的求愛詩啊。以梅來抒情,這恐怕是關於梅最早的抒情句子了。

  梅花因為代表的是堅強和高貴,它給人的感染力極強。正是因為這一種民族的精神,所以被歷代文人用來吟詩填詞,真是舉不勝舉的,我也就不多說了。觀賞梅花 的興起,大致始自漢初。到了宋代,藝梅技藝已是興盛時期。怎麼詞和梅花到了宋代都是繁榮一片的啊?可見宋代真是個文人彙集,萬紫千紅的時代。可惜的是,同 樣是個風雨飄搖,家破國亡的時期。

  一剪梅

  一剪梅,雙調小令,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句句平收,叶韻則有上、下片各三平韻、四平韻、五平韻、六平韻數種,聲情低抑。亦有句句叶韻者,如《一剪 梅·溫州》:“人說繁華比帝鄉,館廈皇皇,道路皇皇。山川瑰麗勝蘇杭,樓外花香,樓里人香。 攘往熙來富貴商,天上機航,水上舟航。王孫到此也牽腸,欲把他鄉,落作家鄉。”(摘自《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詩稿》)

  來源

  此調因周邦彥詞起句有“一剪梅花萬樣嬌”,乃取前三字為調名。又韓淲詞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臘梅香》,李清照詞有“紅藕香殘玉簟(diàn)秋”句,故又名《玉簟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