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剪梅》結構特色分析

李清照《一剪梅》結構特色分析

  在認真地欣賞完李清照《一剪梅》之後,讀者一般會帶著李清照對丈夫的相思之情回過頭重新閱讀全詞,再回想一遍李清照的“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更覺形單影隻、顧影自憐,生孤寂之感,發慨嘆之情。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李清照《一剪梅》結構特色分析,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www.ruiwen.com/wenxue)。

  1 內斂式的結構特色

  全詞的結構是內收型的。第一句“紅藕香殘玉蕈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在詩篇中的寫景之詞是“紅藕”、“香殘”、“玉蕈秋”,它們有較為穩定的隱喻意義在文學作品中,這些詞所表達的情感容易激起人孤獨、寂寞、淒涼等感覺。李清照描寫這句實際上是鋪墊了後面的內容以及渲染了氛圍。在“紅藕香殘玉蕈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的引導下,後面“輕解羅裳”、“獨上蘭舟”的具體意義,表達出著孤寂、愁苦的感情。接著的一句 “雲中誰寄錦書來”出現得很忽然,但它真正的目的是為了突出作者李清照內心的真實情感,它是上面的“紅藕香殘玉蕈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引發的慨嘆。

  2 移情入景的結構特色

  在《一剪梅》這首詞中,詩詞裡面的“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是描寫風景,但作者真正要表現的是自己的情感,《一剪梅》的結構特色是觸景生情,也是移情入景、借景抒情。作者透過間接地描繪一幅大雁南歸、月人定的畫面,來側面描寫她的心情,讀者可以從悽情的畫面和深邃的意境中感受到李清照無限的情意。《一剪梅》這首詩的藝術性之所在是作者透過情境表達情感,這種做法更耐人尋味。它的'語詞結構可以歸納為:外在的景物與內心的感受的相互結合。從本首詩詞的詞語而言,比如“紅花”、“站立”等詞語的動作性、形象性很強,而另一些詞則直接表現一種情緒或心理狀態,如“高興”、“思索”等,這些表達情感的詞有一定的指導作用,讀者在欣賞這篇詩文的時候無法看見作者的高興或者悲傷的表情,但可以從這些詞語中感受到作者要表達的感情。倘若李清照的這首詩全用這些淺顯易懂的詞寫成,就很難含蓄而深刻地表現出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同時也很難激發人的情感體驗,也無法達到詩的效果。在《一剪梅》這首詩中,李清照把這兩類詞恰到好處地聯起來用,沒有直白地表現出對丈夫的思念之情,而是透過某些生動的藝術形象去抒情地把所要表達的情緒寄寓在客觀物象身上,這樣做不僅會使讀者得到豐富而飽滿的審美快感,而且還會讓人有一定的聯想和回味的餘地,這種寫詩的做法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李清照《一剪梅》整首詞的上片所描寫的景物或動作均帶有一定的感情傾向性,讓讀者在閱讀欣賞的同時感受到那種悽清、孤寂的情感。《一剪梅》中的充滿意象的組合又給人造成一種模糊感和不確定性,這樣做不僅不會使本篇詩文有缺陷有瑕疵,反而促使讀者在閱讀《一剪梅》的過程中賦予了文字的未定性以確定的含義。

  3 “外在情境+內在情緒”的結構特色

  在認真地欣賞完李清照《一剪梅》之後,讀者一般會帶著李清照對丈夫的相思之情回過頭重新閱讀全詞,再回想一遍李清照的“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更覺形單影隻、顧影自憐,生孤寂之感,發慨嘆之情。透過對李清照《一剪梅》這首詞認真而又透徹的分析之後,筆者覺得可以更加準確而又直觀地把握全詞的結構形式,即“外在情境+內在情緒”。《一剪梅》這首詞呈現出的是一種內收型的結構,它主要是由外在景物、動作收到內心的感受和體驗。一般情緒憂鬱、內心孤獨的讀者的心理體驗型別是偏向於這種型別的詩詞,他們對外界事物的感受是消極的、被動的。他們偏於接收外來的刺激(即使是客觀無意味的事物也被強加了主觀偏見)而不是主動地改變環境,甚至不能調整自己去適應外在環境。《一剪梅》這首詞一開始就確定了“悽清、孤寂”的模式,在這首詞的後面,詞人反覆運用了內收型的結構模式,而結構上的重複是為了和思想相對應。在一般的詩歌中,任何語音上的明顯的相似都被判斷為意義上的相似或分岐,結構也不應例外。但是這種相似結構的關係構成一個完整而複雜的情感空間,反而使詩的意蘊瀰漫其中。總之,在欣賞李清照詩詞的時候,總是在她的詞中感受到她要訴說的揮之不去的如絲如縷的憂愁、點點滴滴陣陣襲上心頭的清愁。李清照透過自己獨特的敘事特色和抒情方式使讀者在閱讀她的詩歌時,感受到無處不在的憂愁、淒涼、孤獨等感情。這種感情就像是影子一樣環繞在讀者的腦海之中,於是這影子也成了詞人賞玩品味的知音,但它不是積鬱心胸的固有情緒,也非浮泛而生的莫名之愁。在這種表達情感的過程中,我們能從詩詞的意境中真正地感受到那無比美麗而真切的愁。李清照的《一剪梅》在用詞藝術上,體現出筆觸細膩、含蓄、耐人尋味的藝術特色;在敘事藝術上,體現出直抒胸臆、平鋪直敘的別具匠心的藝術特色;在抒情藝術上,體現出移情入景、真摯感人的藝術特色;在意象藝術上,體現出借景抒情、意蘊深藏的藝術特色。這正是至高無上的詞藝境界,與女詞人的心理性格渾然一體、相互映發,美學魅力無窮。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