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次韻和史館呂相公九日偶成》介紹

晏殊《次韻和史館呂相公九日偶成》介紹

  晏殊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有《珠玉詞》一百三十餘首,風格含蓄婉麗,多表現詩酒生活和悠閒情致,頗受南唐馮延巳的影響,與歐陽修並稱“晏歐”。

  次韻和史館呂相公九日偶成

  【作者】晏殊 【朝代】宋

  鳳闕千門製不奢,上公精意在朝家。

  重陽蜜餌承班詔,西苑璆樽輟泛花。

  蕭相未央功已半,漢皇宣室宴非賒。

  由來位極妨行樂,目斷黃壚酒旆斜。

  天賦才華

  晏殊從小聰明好學,5歲能創作詩,有“神童”之稱。景德元年(1004),江南按撫張知白聞知,極力舉薦進京。次年,14歲的晏殊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千名考生同時入殿參加考試,從容應試,援筆立成,受到真宗的嘉賞,賜同進士出身。第三天覆試“賦”時,看題後奏道:此賦題自己以前曾做過,請求另改它題。其誠實與才華,更受到真宗的讚賞,授其秘書省正事,留秘閣讀書深造。他學習勤奮,交遊持重,深得直使館陳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試中書,任太常寺奉禮郎。

  大中祥符元年(1008)任光祿寺丞;次年,召試學士院,為集賢校理;三年,任著作佐郎。七年,隨真宗祭祀亳州太清宮,賜緋衣銀魚,詔修寶訓,同判太常禮院、太常寺丞。爾後,歷任左正言、直史館、王府記室參軍、尚書戶部員外郎、太子舍人,權知制誥,判集賢殿。天禧四年(1020),為翰林學士、左庶子。其學識淵博,辦事幹練,真宗每遇疑難事,常以方寸小紙細書向其諮詢。他也將自己的.答奏慎密封呈,多獲真宗採納,被倚為股肱。

  乾興元年(1022),年僅12歲的仁宗繼位,劉太后聽政。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想獨攬大權,朝中眾官議論紛紛,束手無策。晏殊提出“垂簾聽政”的建議,得到大臣們的支援。為此,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加給事中,後任禮部侍郎知審官院、郊禮儀仗使、遷樞密副使。因反對張耆升任樞密使,違反了劉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宮怒以朝笏撞折侍從的門牙,被御史彈劾。天聖五年(1027),以刑部侍郎貶知宣州,後改知應天府。在此期間,他極重視書院的發展,大力扶持應天府書院,力邀范仲淹到書院講學,培養了大批人才。該書院(又稱“睢陽書院”)與白鹿洞、石鼓、嶽麓合稱宋初四大書院。這是自五代以來,學校屢遭禁廢后,由晏殊開創大辦教育之先河。慶曆三年在宰相任上時,又與樞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導州、縣立學和改革教學內容,官學設教授。自此,京師至郡縣,都設有官學。這就是有名的“慶曆興學”。

  個人作品

  清平樂·紅箋小字

  清平樂·金風細細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木蘭花·燕鴻過後鶯歸去

  木蘭花·玉樓朱閣橫金鎖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浣溪沙·小閣重簾有燕過

  踏莎行·小徑紅稀

  撼庭秋·別來音信千里

  踏莎行·碧海無波

  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華

  訴衷情·芙蓉金菊鬥馨香

  採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

  踏莎行·細草愁煙

  踏莎行·祖席離歌

  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

  蝶戀花·簾幕風輕雙語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