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靖筆下的楊貴妃形象
井上靖筆下的楊貴妃形象
楊貴妃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她與唐玄宗的故事不僅在我國,也在日本廣為流傳。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井上靖筆下的楊貴妃形象,歡迎大家閱讀!
楊貴妃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最受唐玄宗寵愛的妃子。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安史之亂時唐玄宗攜楊貴妃逃往四川,途經馬嵬坡時將士發動了兵變,以 “清君側”為名殺死了奸相楊國忠,並迫使玄宗將其妹楊貴妃賜死。而這一傾國美人的悲劇結局卻在文學藝術創作中獲得了永恆的生命。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漂洋過海傳入日本後,楊貴妃成為了日本人最為熟悉的中國歷史人物之一。詩中所描寫的楊貴妃與唐明皇的悲傷愛情故事與日本文學纖細感傷的“物哀”審美精神相吻合,激起了日本人的同情和感嘆,因此日本古代以楊貴妃為題材的詩歌、戲劇、繪畫等各種藝術形式的作品屢見不鮮,甚至有楊貴妃是熱田神宮之明神的化身的傳說。近代以來,著名作家菊池寬的劇本《玄宗的心情》,以及奧野信太郎、近藤經一、飯澤匡等以楊貴妃的故事為題材的劇本,都屢屢被搬上舞臺。但是,以楊貴妃為題材的長篇傳記小說卻始於井上靖。與我國不同,他在《楊貴妃傳》當中,既不意欲讚歎楊玉環的美貌,也不側重歌頌李楊的愛情,更未怒斥她是紅顏禍水,彷彿只是以楊貴妃的視角將一段事實原模原樣地娓娓道來,並不明顯地表現出個人的好惡。
《楊貴妃傳》最初是從昭和三十八年(1963)的《婦人公論》二月刊到昭和四十年1965五月刊共分28回連載的,雖然從標題看是一部傳記小說,實際上是雜糅了編年體和紀傳體兩種體例寫成的。小說從唐朝開元28年(740)壽王妃楊玉環奉詔入宮起筆,寫至天寶15年(756)馬嵬兵變,楊貴妃被縊身亡。小說以楊貴妃的命運為主線鋪陳開來,透過描寫楊貴妃命運的變遷、悲慘的結局,以及唐明皇、高力士、安祿山、李林甫、國舅楊國忠及貴妃的三個姐姐等若干人物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來展現唐代政權、社會及宮廷生活的動盪與危機。小說是根據史傳寫作的,但是許多地方卻與真實的歷史有很大的出入。
井上靖先生在對本民族審美受納傳統的繼承下引進了楊貴妃形象,那麼他筆下的楊貴妃也難免“入鄉隨俗”地帶有“日本式”的色彩。在小說的描寫當中可以看出,楊玉環對老邁的玄宗召幸自己這個兒媳一事並沒覺得有什麼屈辱,初次被賜浴驪山盛裝打扮時她的心裡想的是:“要求自己的,是人世上的絕對掌權者,如果說這是無法拒絕的,那麼她的想法就是倒不如把自己所有的最美的東西獻給對方,她覺得這樣也並非壞事。”[1]當某個方針失敗或無法實現時日本人就會將之放棄,甚至徹底地倒向相反的方向。井上靖對楊玉環的這一段心理描寫可謂明白地顯露出了日本人的這一行為方式。賴肖爾在《日本人》中寫道“一位刻薄的評論家把日本人比作一群小魚,秩序井然地朝著一個方向遊動,直到一塊石子投入水中,打亂了這個佇列,它們就轉變方向朝相反的方向游去”[2]這段話雖含有諷刺意味,可也十分貼切地描述出了日本人的性格特徵。
楊玉環要將自己最美的東西奉上,是因為她愛唐玄宗嗎?未見得。皇帝是天地間最高的掌權者,也是玉環命運的主宰和依託。如果沒有皇帝的`寵愛,她在三千佳麗的殘酷競爭中將無法生存。只有牢牢地掌握皇帝的恩寵,她才能在後宮傾軋中活下來,才能得到財富,地位,榮耀,等等。雖然在嫁做壽王妃時她也曾有過一絲受寵若驚的情緒,但在她被召入宮後“雖然想起了自己的丈夫面孔,可是心裡毫不作痛”,也並沒有為了救丈夫而犧牲自己的感慨。由此可見,楊玉環並不十分愛自己的丈夫壽王,或者說在她的心中愛情並不足以抵擋命運給予的誘惑。她對唐玄宗也許是有愛情的,但她的愛情也只不過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活下去。她的愛情只是給能夠“掌控自己命運的人”的,可見她的愛情十分功利。
對於疑心病極重的老邁皇帝,楊玉環可謂用盡了心思。她安慰他,討好他,她在床榻上向他索取一切,又在白天裝出一副賢德的樣子拒絕一切,以這樣的手段來博取掌權者的認同和青睞,逐步地實現了她的渴望,甚至培植起自己的勢力,到了一舉一動影響前朝的地步。她變得不但工於心計,而且報復心強。元宵燈會上梅妃對玉環的辱罵使玉環感到極度憤怒。玉環“極力壓制著自己憤怒的感情。這劇烈的憤怒是想把對方從地上抹殺掉。”當玉環獨霸皇恩時,井上靖用他那優美的文字為我們導演了一場不見血的廝殺。直到玄宗偷偷摸摸看望梅妃被她發現後,梅妃委頓而逃、遺失金釵時,我們知道貴妃勝利了。但她又是可悲的。即使被封為貴妃,她的生活也不是從此就無憂無慮了。相反,她非但不快樂,還時常感到孤獨和恐懼,她的內心滋生出一種強烈的不安,她開始像老邁的皇帝一樣覺得黑暗裡潛藏著危機。這場后妃之間的戰爭是註定的,當玉環身處於永遠的競爭環境時,她只能選擇一一擊敗對手,否則下場慘烈的那個人只能是她自己。所以她的手段,她的心機,也帶有著那麼一些無奈和不得已。可以說,小說當中的楊貴妃是權欲和物慾的犧牲品,從侍奉聖駕開始就已經奠定了她的悲劇命運。對於唐玄宗來說,無論他給予她多高的地位榮耀,她也只是一個玩物,所以在最後關頭他為了拯救自己幾乎是毫不猶豫地拋棄了她。而楊玉環自己,也被權欲和物慾引誘和束縛著,一步一步走向毀滅。
《楊貴妃傳》並不像其他傳記作品那單純地批判楊貴妃荒淫誤國,將其視為“惡”的化身,而是根據歷史的邏輯、人性的真實與自己的審美追求,努力揭示出楊貴妃身上矛盾對立的多重性格,將一個活生生的人展現在我們面前。在井上靖看來,作為給唐代帶來許多不幸與災難的歷史人物,楊貴妃固然有可憎的一面,但在那樣的歷史背景下,她的行為邏輯必有一定因素的驅使,因為歷史不像書簡上那樣簡單絕對。正是立足於此,井上靖在將楊貴妃進行藝術轉化時,以其獨到的睿智和審視力,以及歷史的、人性的、審美的尺度,用他的生花妙筆描繪了楊貴妃的一生。這種描寫極大地豐富和深化了楊貴妃性格的內涵,有效地避免了因過分典型化造成的貶斥弊病,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歷史和藝術豐富性、複雜性的深刻理解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