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過揚子江二首》閱讀答案

楊萬里《過揚子江二首》閱讀答案

  《過揚子江二首》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組詩作品,寫景結合形勢,意境開闊,感慨深遠。分享了楊萬里《過揚子江二首》閱讀答案及賞析。

  過揚子江二首

  楊萬里

  只有清霜凍太空,更無半點荻花風。

  天開雲霧東南碧,日射波濤上下紅。

  千載英雄鴻去外,六朝形勝雪晴中。

  攜瓶自汲江心水,要試煎茶第一功。

  其二

  天將天塹護吳天,不數崤函百二關。

  萬里銀河瀉瓊海,一雙玉塔表金山。

  旌旗隔岸淮南近,鼓角吹霜塞北閒。

  多謝江神風色好,滄波千頃片時間。

  楊萬里《過揚子江二首》閱讀答案

  1.詩的前兩聯描繪了什麼樣的圖景?在全詩中起到什麼作用?(5分)

  2.這首詩感慨頗深,感情豐富,請結合最後兩聯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1)前兩聯描繪了一幅冬日清晨揚子江上雪過天晴\壯麗開闊的畫面。首聯寫空中流霜,寒氣猶在,風平獲靜,江水無波;頷聯寫雲開霧散,天色澄碧,旭日東昇,光芒似箭。

  (2)這兩句景物描寫,既照應了題目“過揚子江”,也為下文由景入情,抒發感情做了鋪墊。

  2.①頸聯寫昔日的英雄如飛鴻一去,渺然難追,空于山川形勝,照應著雪霽晴空。在山川形勝中寄寓了對英雄人物的感懷和對局勢的憂慮。

  ②尾聯寫到正是過江之時,且攜瓶及水,煮清茶一杯,此時詩人正在迎接金國使者途中,將在金山絕頂的吞海亭煮茶招待金使,這兩句看似曠達,實則流露了對現實的`無奈。

  賞析:

  《過揚子江二首》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詩從江上景色寫起,由景入情,表現了英雄不留,江山空在,人事徒勞的思想,隱含著對當時國家形勢的擔憂。

  第一首詩開頭寫江上景色。首聯上句寫空中流霜,寒氣猶在,見其時為晨;下句寫風平荻靜,江水無波,狀其日為晴;頷聯出句寫雲開霧散,天色澄碧,復狀其晴;下句寫旭日東昇,光芒似箭,又見其時為晨。若詩到此結束,那也不過描寫了清晨江面晴朗、平靜的景色而已,但緊接著的一聯,為全詩開拓了一個新的境地。

  頸聯對句的一個“晴”字,將前兩聯的描寫作了一個概括。但與“六朝形勝”連在一起,其意就不止於描寫氣候的晴朗了。揚子江畔,為六朝故都所在,而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左,又與南朝十分相像。此時宋金已締結和議,宋朝以屈辱的條件,換得了一個苟安局面,因此揚子江畔,這古戰場也漸趨平靜。這裡的“晴”字,除指氣候外,也含有形勢平靜之意。“雪”字與出句“鴻去”呼應。此處“飛鴻”,指“千載英雄”,也就是楊萬里同一年在《初入淮河四絕句》中提到的岳飛、韓世忠、趙鼎、張浚等名將良相。頸聯的意思是:昔日的英雄如飛鴻一去,渺然難追,空餘山川形勝,映照著雪霽清空。尾聯回到題上,“汲江心水”,正是過江之時。這兩句的意思是:英雄不留,江山空在,人事百般,終歸徒勞無益,不如且飲眼前一杯茶。

  第二首詩從議論入題,載重而來,不見痕跡。開頭表出長江的天險地利。首聯極言長江之險,用“天塹”直接代指揚子江,說長江天塹是南宋的天然屏障,崤山、函谷關也難與之相提並論。頷聯以具體的形象加以形容,上句描寫長江澎湃的氣勢,如萬里銀河一瀉千里,奔流到海不復回;下句描寫金、焦二山挺拔的氣概,高聳雲霄,隔江對峙,猶如一雙玉塔。前兩聯極寫長江天險,氣勢宏偉,意境開闊。尤其是頷聯,“銀河”“瓊海”“玉塔”“金山”,句中自對,“表”名詞轉動詞,“金”字一字兩用,都顯得巧而不俗。清詞麗句,把祖國山河寫得非常可愛。

  頸聯從正面點明當時的形勢。出句寫江之北岸,戰旗飄拂,正是淮南邊備之地,著一“近”字,金人逼迫之勢可見。船行離對岸越來越近,詩人的心情越來越沉重。對句寫“鼓角吹霜”,正是邊塞景象。看金兵“舳艫千里,旌旗蔽空”,聽金人“羌管悠悠霜滿地”(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揚子江此時似乎變成了玉門關,直教“金山端的替人愁”(楊萬里《雪霽曉登金山》)。著一“閒”字,則宋之無能,金之得意,自在言外。此句與前首“六朝形勝雪晴中”,同一意思。尾聯點題,以輕筆很巧妙地結束全篇。“風色”便是“天時”,“滄波千頃”便是“地利”,然而,“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這天時和地利只不過是“片時間”而已,實不足恃。陸游之憤激在這裡是看不到了,因為楊萬里實在是太“溫柔”了,因而“關心國事的作品遠不及陸游的多而且好”(錢鍾書《宋詩選注》)。

  這兩首詩在章法上頗為一致:首、頷二聯,描寫江上景緻,氣象宏闊;頸聯結合形勢,感慨深遠;尾聯似乎難以與前三聯相稱,實極有深意。

  楊萬里簡介:

  楊萬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南宋大詩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歷任國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公事,廣東提點刑獄,吏部員外郎等。反對以鐵錢行於江南諸郡,改知贛州,不赴,辭官歸家,閒居鄉里。在中國文學史上,與陸游、范成大、尤袤並稱“南宋四家”、“中興四大詩人”。他作詩25000多首,只有少數傳下來。

  淳煕六年(1179年)至十一年任職廣東,發現惠、潮等州外皆無軍營,將士皆居城中,遂奏請同意,在所有諸路鄉間外砦蓋造廨舍營房,不準士兵遷駐城內。在惠州先後寫下膾炙人口的詩作如《白鶴峰》《遊東坡故居》《解舟惠州新橋》《遊豐湖》等,其中《遊豐湖》是惠州西湖歷代名詩之一:“三處西湖一色秋,錢塘潁水及羅浮,東坡原是西湖長,不到羅浮便得休”。其人其詩在惠州影響很大,被祀於西湖畔的景賢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