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徐志摩原文及其賞析

再別康橋徐志摩原文及其賞析

  《再別康橋》是詩人徐志摩的一首膾炙人口的現代詩作品。再別康橋徐志摩原文及其賞析,我們來看看。

  原文

  再別康橋

  作者: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1928.11.6 中國海上

  注:寫於1928年11月6日,初載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志摩。

  賞析:

  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遊學於此。

  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自陳道:在24歲以前, 他對於詩的興味遠不如對於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因此他後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 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菸與文化》)

  1928年,詩人故地重遊。11月6日,在歸途的南中國海上,他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這首詩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上,後收入《猛虎集》。可 以說,“康橋情結”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而《再別康橋》無疑是其中最有名的 一篇。

  人物介紹: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1920年曾留學英國。1923年加入新月社,成為新月社詩派的代表詩人。

  “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好處就得不著,女人的壞處就使他犧牲了。” --- 冰心

  《再別康橋》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宛如一曲優雅動聽的輕音樂。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國訪問,舊地重遊,勃發了詩興,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化作縷縷情思,融匯在所抒寫的康橋美麗的景色裡,也馳騁在詩人的想象之中。

  全詩以“輕輕的”“走”“來”“招手”“作別雲彩”起筆,接著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緻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

  這首詩表現出詩人高度的藝術技巧。詩人將具體景物與想象糅合在一起構成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為意境,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詩的結構形式嚴謹整齊,錯落有致。全詩7節,每節4行,組成兩個平行臺階;1、3行稍短,2、4行稍長,每行6至8字不等,詩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詩與自由詩二者的形式糅合起來,使之成為一種新的詩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現代化的建築美。詩的'語言清新秀麗,節奏輕柔委婉,和諧自然,伴隨著情感的起伏跳躍,猶如一曲悅耳徐緩的散板,輕盈婉轉,撥動著讀者的心絃。

  詩人聞一多20年代曾提倡現代詩歌的“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築的美”,《再別康橋》一詩,可以說是“三美”具備,堪稱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註釋

  ⑴青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略呈圓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黃色。

  ⑵招搖:這裡有“逍遙”之意。

  ⑶篙(gāo):用竹竿或杉木等製成的撐船工具。

  ⑷溯(sù):逆著水流的方向走。

  英語譯文

  Very quietly I take my leave

  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

  Quietly I wave good-bye

  To the rosy clouds in the western sky.

  The golden willows by the riverside

  Are young brides in the setting sun;

  Their reflections on the shimmering waves

  Always linger in the depth of my heart.

  The floating heart growing the sludge

  Sways leisurely under the water;

  In the gentle waves of Cambridge

  I would be a water plant!

  That pool under the shade of elm trees

  Holds not water but the rainbow from the sky;

  Shattered to pieces among the duck weeds

  Is the sediment of a rainbow-like dream?

  To seek a dream?

  Just to pole a boat upstream

  To where the green grass is more verdant

  Or to have the boat fully loaded with starlight

  And sing aloud in the splendor of starlight.

  But I can't sing aloud

  Quietness is my farewell music;

  Even summer insects help silence for me

  Silent is Cambridge tonight!

  Very quietly I left

  As quietly as I came here;

  Gently I flick my sleeves

  Not even a wisp of cloud will I bring away

  法語譯文

  Adieux à Cambridge -- Xu Zhimo

  Douce et légère est ma démarche

  Tout comme mon arrivée, légère

  Ma main salue gentiment

  Pour prendre congé des brumes de l'ouest .

  Ce saule doré sur la rive,

  C'est comme une mariée au soleil couchant.

  Le reflet splendide des eaux qui chatoient,

  Les vaguelettes bercent mon c?ur.

  Ces mousses vertes sur le fond boueux,

  On les voit scintiller, elles se font remarquer

  Les ondes partent au loin, sur la rivière Cam

  Rester ici comme une herbe d'eau, cela m'irait !

  Ce point d'eau à l'ombre d'un Orme,

  N'est pas une source limpide ; il est plutôt comme un arc-en-ciel

  Tombé en morceaux entre les joncs.

  Des sédiments d'arc-en-ciel, comme un rêve.

  Poursuivre le rêve ? S'appuyer sur la perche d'une barque

  Remonter le courant vers des herbes vertes, plus vertes encore

  Remplir son bateau de belles poussières d'étoiles

  Chanter à pleine voix sous l'astre resplendissant

  Hélas je ne sais pas chanter

  En silence je m'éloigne de ma flûte

  Les insectes de l'été aussi se renferment, taciturnes

  Recueillement ce soir, au pont de Cambridge

  Je repars dans la paix,

  Comme je suis arrivé, silencieux

  Je me secoue les manches,

  Pour n'emporter avec moi aucun morceau de nuage

  創作背景

  此詩寫於1928年11月6日,初載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志摩。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遊學於此。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自陳道:在24歲以前,他對於詩的興味遠不如對於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心靈,喚醒了久蟄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因此他後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菸與文化》)

  1928年詩人故地重遊。11月6日在歸途的中國南海上,他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這首詩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10號上,後收入《猛虎集》。可以說“康橋情節”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而《再別康橋》無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此詩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歐遊的歸國途中。時間是1928年11月6日,地點是中國上海。7月底的一個夏天,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後,事先誰也沒有通知,一個人悄悄來到康橋找他的英國朋友。遺憾的是他的英國朋友一個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橋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過去的生活圖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現……由於他當時時間比較緊急,又趕著要去會見另一個英國朋友,故未把這次感情活動記錄下來。直到他乘船離開馬賽的歸國途中,面對洶湧的大海和遼闊的天空,才展紙執筆,記下了這次重返康橋的切身感受。

  作者簡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詩人。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留學學習經濟,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