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本學期讀了關於幼兒《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這本書,其中對對於兒童前閱讀學習的核心經驗、教學策略方法和案例分析讓我印象比較深刻。

  一、創設閱讀情趣,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利用一切機會和場所,將季節的變化、動植物的生長規律、幼兒的日常生活等與閱讀教學相結合,讓幼兒充分享受書面語言,潛移默化地接受有關書面語言的知識,透過不斷的感知內化,積累閱讀經驗,讓幼兒自由地選擇交流物件、交流內容、交流地點,進行閱讀各種交流活動。根據幼兒認知的水平,閱讀的材料、內容的需要,教室內設立了閱讀角,有目的、有計劃地為幼兒提供了內容豐富的幼兒讀物,自由活動時間讓幼兒自由閱讀,使幼兒將已有的閱讀經驗同化於自主閱讀之中。

  二、追求教學藝術,吸引幼兒閱讀興趣。

  幼兒的閱讀常常會依賴於耳朵的“閱讀”,為了逐步引導幼兒,我們常常安排午間活動為幼兒朗誦繪本故事,教師朗誦時咬字清晰,語調抑揚頓挫,富有感染力,不是完全照搬書中的文字,而是根據故事情節增添一些形容詞或象聲詞如“老山羊‘嘭嘭嘭敲門,門‘吱呀一聲開了。”“狐狸‘撲通一下摔了個四腳朝天”等等,這樣就抓住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能聽清、聽懂、愛聽,漸漸地“迷上”那些豐富多彩的文學作品。

  同樣一些生動活潑,形象有趣的`活動,必然能調動幼兒學習興趣,要做到這一點,我們追求教師言語、動作、表情在教學方法上的適當運用,例如:小劇場中表演的故事《拔蘿蔔》採用”感知——體驗”教學模式,教師與幼兒共同扮演圖片的角色邊看邊說邊做,從而使幼兒在模仿體驗中快樂地開展閱讀學習,使幼兒在閱讀中做到動靜交替,從“不願讀”到“願意讀”,從“被動學”到“主動學”,開啟了幼兒主動閱讀的大門。

  三、強調“理解至先”,注重閱讀活動的過程。

  幼兒的感知、理解、體驗是外顯的,即透過感知形象的動作,模仿形象的語言,從而完成圖畫中的形象記憶、想象思維等一系列較複雜的認知心理活動過程。在閱讀中,可以採用大圖書來啟發幼兒思考,加深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將內容自制成大型圖畫故事書或漢字大範文,主要幫助幼兒學習按序仔細觀察畫面並加以理解的閱讀活動。在大圖書閱讀活動中,教師可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變化,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幼兒思考。

  四、強化“以人為本”,明確閱讀目標。

  在閱讀中,重視“以人為本”的原則,尊重幼兒的年齡特徵和個體差異。在幼兒對閱讀產生興趣後,提問偏重於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幼兒找出相應的圖片來回答,並講出理由,這樣既可促使幼兒仔細觀察故事人物的動作、表情,理解畫面內容,又可把語言符號和圖畫符號對應起來,從而逐步獲得閱讀必需的能力。為不同層次的幼兒設計難度不同的問題,儘量使每個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問題涉及的範圍儘可能廣一些,使幼兒能從各個方面回答。能力強的幼兒可多講一些,能力弱的幼兒可少講一些,當幼兒回答不出時,可以提出輔助問題進行引導,拓展幼兒回答,經常讓幼兒圍繞一些問題展開討論,使幼兒人人參與。

  在閱讀中,要將幼兒作為學習的主動參與者、思考者,透過圖書的名稱,提出相關的資訊與問題,來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使他們能帶著問題,認真地觀察畫面,尋找線索,學著有目的地觀察事物,建立畫面之間的聯絡,從而逐漸掌握閱讀的方法,同時,讓幼兒將閱讀中的問題提出來,進行研討,共同尋求答案,使幼兒學習了發現問題、表達觀點、聽取他人的意見的交流方法,增長了與人交流的經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