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範文4篇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範文4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範文1
6月9日上午九點,學前名師基地的活動在華東師範大學藝體樓301報告廳準時開始。周兢—徐則民學前名師基地及另兩個學前名師基地的導師和學員悉數到場,參與了此次活動。活動由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名師基地導師之一的周兢老師主持,主要內容是由三位學前教育的專家向學員們介紹三個領域PCK(專業教學知識,或者叫學科教學知識)的核心經驗及研究現狀,讓學員對於這三個領域的核心經驗有相對比較深入的瞭解,從中選擇出自己感興趣的PCK研究領域,與華師大的專家們一起進行後續的研究。
周兢教授首先做了題為《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的核心經驗》的報告。周兢教授首先向大家重申了PCK研究的重要性及積極作用,要大家明確掌握領域關鍵經驗(WHAT,即孩子學什麼)的意義。其意義在於:
(1)獲得有關兒童發展和教育領域的專業知識;
(2)懂的兒童領域學習和發展的特點與規律;
(3)建構教師指導兒童有效學習的方法策略。
周兢教授指出,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的核心經驗包括:交流談話的經驗、敘事描述的經驗、說明講述的經驗(三者為口頭語言經驗);閱讀圖書的經驗、熟識符號文字的經驗、創意書寫的經驗(三者為書面語言的經驗);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欣賞理解文學語言的經驗及創造運用文學語言的經驗。周兢教授還向大家列舉了高瞻課程、光譜方案等課程方案中提到的語言活動關鍵經驗,與她所說的核心經驗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周兢教授就語言學習的四個關鍵經驗(談話經驗、講述經驗、文學經驗、讀寫經驗)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分別向大家介紹了四個關鍵經驗下的不同分類及每一種分類下的具體要求,並向大家展示了這四個關鍵經驗的結構與維度。她最後指出,一個活動中,活動領域和活動的認知要求決定著孩子學什麼以及怎麼學,這就要求教師充分把握關鍵經驗,知道應該教孩子些什麼,透過什麼方式去教,這是活動成功的關鍵。
接著,華東師大學前系的黃瑾老師做了題為《數學領域的關鍵概念》的報告。她首先對“關鍵概念”做了解釋:所謂關鍵概念,是指對於兒童掌握和理解某一學科領域的一些至關重要的概念、能力或技能。她將早期兒童數學的認知發
展分成了五個維度:數、運算、測量、幾何空間和模式。在梳理關鍵概念時,黃瑾老師詳細論述了五個維度的確定、它們與數學教育目標的關係以及各自的闡述角度。接著,黃瑾老師著重介紹了自己及其團隊在一些維度上的關鍵概念的研究情況。她談到:
(1)分類。根據物體的屬性或維度可以將物體分類成集合;同樣一組物體能按照不同的特徵進行分類。這是有關於分類這一關鍵概念所要達到的目標。
(2)模式。模式就是某物的不斷重複;模式是按照一定的規則排成的序列(可以是重複或發展的);模式的識別有助於進行預測和歸納概括;模式的能力包括識別、複製、擴充套件、創造、比較和轉換等;同一種模式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徵。黃瑾老師用了大量篇幅向我們闡述了匹配、分類、模式、排序之間的關係。使我們搞清楚:匹配→分類→模式,其中的依據就是幼兒的年齡線索。而模式與排序,則是交叉的關係,其中有相同的部分,也有許多不同之處。
(3)數概念。她簡單的介紹了數概念的基本內容,並說明了確定集合中數量的基本原則,此外還描繪了幼兒計數能力發展的一般線索,談到了數符號所表示的多種含義。
黃瑾老師將一些重要的有關PCK數學領域關鍵概念的研究成果給大家做了彙報,讓大家明白了數學領域的研究方向和內容。
最後,華愛華老師做了題為《美術領域關鍵經驗》的報告。報告雖短,但是卻讓大家對於PCK的意義、PCK在中國的具體運用、教師在PCK研究背景下的行為和作用等做了深入的剖析。
華老師首先發問:我們知道,PCK是學科教學知識(或者叫專業教學知識),它將研究的重點聚焦在某一個特定的領域、特定的學科,這似乎與當前我國的“國情”不相吻合。因為當前國內的學前教育要求課程整合、教學整合,要將每個領域的內容郵寄的融合在一個活動之中。那麼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為什麼要研究PCK?
華老師指出:研究PCK是相當有必要的。因為現在的教師,往往專業知識、學科知識學習的不充分,並不清楚語言、數學、美術、音樂等領域有哪些關鍵經驗,哪些內容是真正適合幼兒的,這些內容應該透過什麼方法傳授給幼兒。如果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一味的要求老師整合,其結果就會導致整合不充分、不科學,並不能真正的達到整合的目的。因此,現在就需要我們把握好每個領域的核心經驗,諳熟於胸,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進行整合。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好好的學習和研究PCK,明白對於不同年齡段、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到底應該教些什麼,用什麼樣的方法教。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範文2
本學期讀了關於幼兒《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這本書,其中對對於兒童前閱讀學習的核心經驗、教學策略方法和案例分析讓我印象比較深刻。
一、創設閱讀情趣,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利用一切機會和場所,將季節的變化、動植物的生長規律、幼兒的日常生活等與閱讀教學相結合,讓幼兒充分享受書面語言,潛移默化地接受有關書面語言的知識,透過不斷的感知內化,積累閱讀經驗,讓幼兒自由地選擇交流物件、交流內容、交流地點,進行閱讀各種交流活動。根據幼兒認知的水平,閱讀的材料、內容的需要,教室內設立了閱讀角,有目的、有計劃地為幼兒提供了內容豐富的幼兒讀物,自由活動時間讓幼兒自由閱讀,使幼兒將已有的閱讀經驗同化於自主閱讀之中。
二、追求教學藝術,吸引幼兒閱讀興趣。
幼兒的閱讀常常會依賴於耳朵的“閱讀”,為了逐步引導幼兒,我們常常安排午間活動為幼兒朗誦繪本故事,教師朗誦時咬字清晰,語調抑揚頓挫,富有感染力,不是完全照搬書中的文字,而是根據故事情節增添一些形容詞或象聲詞如“老山羊‘嘭嘭嘭敲門,門‘吱呀一聲開了。”“狐狸‘撲通一下摔了個四腳朝天”等等,這樣就抓住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能聽清、聽懂、愛聽,漸漸地“迷上”那些豐富多彩的文學作品。
同樣一些生動活潑,形象有趣的活動,必然能調動幼兒學習興趣,要做到這一點,我們追求教師言語、動作、表情在教學方法上的適當運用,例如:小劇場中表演的故事《拔蘿蔔》採用”感知——體驗”教學模式,教師與幼兒共同扮演圖片的角色邊看邊說邊做,從而使幼兒在模仿體驗中快樂地開展閱讀學習,使幼兒在閱讀中做到動靜交替,從“不願讀”到“願意讀”,從“被動學”到“主動學”,開啟了幼兒主動閱讀的大門。
三、強調“理解至先”,注重閱讀活動的過程。
幼兒的感知、理解、體驗是外顯的,即透過感知形象的動作,模仿形象的語言,從而完成圖畫中的形象記憶、想象思維等一系列較複雜的認知心理活動過程。在閱讀中,可以採用大圖書來啟發幼兒思考,加深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將內容自制成大型圖畫故事書或漢字大範文,主要幫助幼兒學習按序仔細觀察畫面並加以理解的閱讀活動。在大圖書閱讀活動中,教師可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變化,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幼兒思考。
四、強化“以人為本”,明確閱讀目標。
在閱讀中,重視“以人為本”的原則,尊重幼兒的年齡特徵和個體差異。在幼兒對閱讀產生興趣後,提問偏重於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幼兒找出相應的圖片來回答,並講出理由,這樣既可促使幼兒仔細觀察故事人物的動作、表情,理解畫面內容,又可把語言符號和圖畫符號對應起來,從而逐步獲得閱讀必需的能力。為不同層次的幼兒設計難度不同的問題,儘量使每個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問題涉及的範圍儘可能廣一些,使幼兒能從各個方面回答。能力強的幼兒可多講一些,能力弱的幼兒可少講一些,當幼兒回答不出時,可以提出輔助問題進行引導,拓展幼兒回答,經常讓幼兒圍繞一些問題展開討論,使幼兒人人參與。
在閱讀中,要將幼兒作為學習的主動參與者、思考者,透過圖書的名稱,提出相關的資訊與問題,來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使他們能帶著問題,認真地觀察畫面,尋找線索,學著有目的地觀察事物,建立畫面之間的聯絡,從而逐漸掌握閱讀的方法,同時,讓幼兒將閱讀中的問題提出來,進行研討,共同尋求答案,使幼兒學習了發現問題、表達觀點、聽取他人的意見的交流方法,增長了與人交流的經驗。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範文3
在著重關注幼兒口語交流能力學習與發展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學前階段兒童的早期書面語言準備經驗。社會和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人的閱讀能力被視為當今社會獲得成功的基礎。近年的研究的結果告訴我們,3—8歲是兒童學習早期閱讀和讀寫的關鍵期,教育者要切實把握這個發展的時機,在培養兒童口語交流能力的同時,幫助幼兒做好書面語言學習準備。
1、前閱讀:
閱讀是從書面語言材料中獲取資訊、建構意義的過程。幼兒的閱讀不同於成人的閱讀,其中最大的區別在閱讀材料和閱讀物件上。
學前兒童主要以閱讀圖畫書為主,並遵循著從“圖畫到文字”的規律逐漸增加閱讀的經驗。學前兒童前閱讀的經驗,重點在於透過學習閱讀圖畫書,建立熱愛閱讀的行為習慣;逐漸學習觀察理解圖畫書內容,感知圖畫和文字、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關係;並逐步形成一定的閱讀策略。
2、前識字
“前識字”的核心經驗是指幼兒在接受學校教育之前,獲得的有關符號和文字在功能、形式和規則上的意識,並在有目的、有意義的情景中初步習得符號與文字的經驗。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學前階段,我們不以兒童識字、認字為目的,早期書面語言準備的經驗重在激發兒童對符號和文字的興趣,發展兒童文字意識。前識字的核心經驗範疇包括三個範疇,一是獲得符號和文字功能的意識;二是發展符號和文字形式的意識;三是形成符號和文字規則的意識。
3、前書寫
前書寫是兒童讀寫學習的一部分。主要指兒童在未接受正式的書寫教育之前,根據環境中習得的書面語言知識,透過塗鴉、圖畫、像字而非字的符號、接近正確的字等形式進行的書寫。早期的前書寫經驗對兒童整體的語言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兒童應當在前書寫過程中獲得與漢字的紙筆互動的體驗,建立書寫行為習慣的經驗,感知理解漢字結構的經驗,並且能夠形成創意書寫表達的經驗。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讀後感範文4
我們要創設幼兒的閱讀情趣,激發幼兒閱讀興趣。利用一切機會和場所,將季節的變化、動植物的生長規律、幼兒的日常生活等與閱讀教學相結合,讓幼兒充分享受書面語言,潛移默化地接受有關書面語言的知識,透過不斷的感知內化,積累閱讀經驗,讓幼兒自由地選擇交流物件、交流內容、交流地點,進行閱讀各種交流活動。
根據幼兒認知的水平,閱讀的材料、內容的需要,教室內設立閱讀角,有目的、有計劃地為幼兒提供了內容豐富的幼兒讀物,自由活動時間讓幼兒自由閱讀,使幼兒將已有的閱讀經驗同化於自主閱讀之中。
幼兒的閱讀常常會依賴於耳朵的“閱讀”,為了逐步引導幼兒,我們老師應常常安排午間活動為幼兒朗誦繪本故事,教師朗誦時咬字清晰,語調抑揚頓挫,富有感染力,不是完全照搬書中的文字。
我們要追求教師言語、動作、表情在教學方法上的適當運用,從而使幼兒在模仿體驗中快樂地開展閱讀學習,使幼兒在閱讀中做到動靜交替,從“不願讀”到“願意讀”,從“被動學”到“主動學”,開啟了幼兒主動閱讀的大門。
在閱讀中,重視“以人為本”的原則,尊重幼兒的年齡特徵和個體差異。在幼兒對閱讀產生興趣後,提問偏重於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幼兒找出相應的圖片來回答,並講出理由,這樣既可促使幼兒仔細觀察故事人物的動作、表情,理解畫面內容,又可把語言符號和圖畫符號對應起來,從而逐步獲得閱讀必需的能力。
為不同層次的幼兒設計難度不同的問題,儘量使每個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問題涉及的範圍儘可能廣一些,使幼兒能從各個方面回答。
能力強的幼兒可多講一些,能力弱的幼兒可少講一些,當幼兒回答不出時,可以提出輔助問題進行引導,拓展幼兒回答,經常讓幼兒圍繞一些問題展開討論,使幼兒人人參與。
在閱讀中,還要將幼兒作為學習的主動參與者、思考者,透過圖書的名稱,提出相關的資訊與問題,來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使他們能帶著問題,認真地觀察畫面,尋找線索,學著有目的地觀察事物,建立畫面之間的聯絡,從而逐漸掌握閱讀的方法。
還要讓幼兒將閱讀中的問題提出來,進行研討,共同尋求答案,使幼兒學習了發現問題、表達觀點、聽取他人的意見的交流方法,增長了與人交流的經驗。
近年的研究的結果告訴我們,3—8歲是兒童學習早期閱讀和讀寫的關鍵期,教育者要切實把握這個發展的時機,在培養兒童口語交流能力的同時,幫助幼兒做好書面語言學習準備。所以語言的發展我們要從小抓起,以上也是我們老師閱讀本書的一些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