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讀後感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讀後感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是六百卷《般若經》的濃縮精化,全文共二百六十個漢字,卻是佛法的精髓要義所在,流通最廣、影響最大的佛教經典,傳入我國有多個譯本,其中以唐朝玄奘所譯的版本最有影響力.
記得那是十二年前.聽說佛門裡面有個寶貝叫開悟.不僅能開智慧又能解脫煩勞.在初次親近佛教經典時.拜讀的第一部佛教經典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當讀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亦空,空不亦色,一直到菩提娑訶.對這斷文字迷惑不解,不知句意,不知其理,不知其意.讀完後感到像雲裡霧裡的吃不透。是被很多佛教專用文字繫縛經義所在。這些佛教裡專業術語在社會上極少聽聞.對這本開智慧的《心經》 生起半信半疑思維。從而放棄會解《心經》的機會與機緣。
我是一家木雕佛像工廠的銷售主管。 因業務需要,常要與全國各地的寺院與和尚打交道.而主管寺廟建築的決定權,大都在寺院當家或是大和尚手裡比較多。在這種特定的工作環境中經常會聽到法師們讀誦《心經》.也經常聽到以音樂方式讀誦或歌唱《心經》。《心經》文字比較少.語句通順.寺院流通最廣的是玄奘法師漢譯本,共260字。在與寺院結觸長達十多年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對經文中的句子也慢慢地熟悉起來。慢慢地也會背誦了.在日積月累與《心經》結觸過程中,對《心經》產生了神秘感.好奇這部佛教經典在佛教圈裡:流通上最廣.讀誦最多.就連寺院免費流通的地方基本都有這部經.很多佛教活動中都要讀誦.(除此以外還有金剛經).因此想要了解心經的興趣又一波上來了。這次學習興趣目標很明確.就是要開悟,開智慧.解脫心裡迷惑.徹底開啟《心經》這層神秘的面沙.感受下開悟,開智慧是什麼樣的生活嗞味.感覺那個開悟開智慧一定很好的心境.因為與很多大德高僧們談塑造佛像生意時.在很多時候我完全搞不清楚這些法師是用什麼樣的思維在與我談生意.而這些高僧大德們看上去很歡喜,很灑脫的一副樣子.為了能更好的把生意做好,更好的生活.我一定要透過《心經》開悟.
剛開始我是在網路上找《心經》影片。最常見的是:淨空法師,慧律法師,母音老人,這些法師大德所註解。剛開始看影片感覺很開心!因為帶著找開悟的目的.心情自然不錯.但講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時候.又被佛教中的術語所引導至陌生的文字相里面所累。我學習有個習慣,影片裡法師們在註解經文裡字義時,我搞不懂的。我在接著往下看:就覺提有點累。沒搞清楚直接挑過去,覺得心裡有個疙瘩似的。心裡堵得慌.所以我是常常暫停影片去查百度。查佛學大詞典.有時候把一句名詞搞明白,一整句連起來的意思在心裡又透不過,有的一段句子搞點明白了,卻和已知的思維不契合.在《心經》 裡面的內容與自已在社會上所學到的知識不相應時。就沒辦法讓思維去契合心經中的義理.整個心經拜讀下來後.會糾結.糾結於自已經歷過的人生現實經驗與佛教圈所流傳《心經》裡可以開悟得大智慧產迷惑。不知道是自已沒悟性,還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裡的內容太難.越是搞不懂就越想去搞懂.這可能是與我的生活經歷與工作經驗有關.
在反覆探求,思維.查百度,查相關資訊.還是沒辦法吃透《心經》 到底想傳達給讀誦者什麼資訊.想想我這人不至於那麼愚蠢.在與社會上的朋友們打交道.與大和尚交流過程中,感覺自已的思維與理解能力不至於這麼差.越想越迷惑.越是迷惑越想去想.這可能與我做事情的經歷有關聯.(個人格言:只要去用心,鐵棒磨成針).
在幾次解讀《心經》 的歷程中讓我一次次對自已灰心.超出自已想象.為此:我特意打電話請示幾位業務往來過的法師與大和尚,溝通了我在拜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疑惑。法師們開導的大多數是推薦的都是一些高僧傳和其它的佛教經典.有的法師說先看《大乘百法明門論》《虛雲和尚開示集》《六祖法寶壇經》《金剛經》等。有的直接講佛學詞典上的解釋.還有的法師說法需恭敬心去求.電話不適合問這些.在與這幾位法師的電話溝通的過程中.其中有一位法師開示的方法:講的很對機,很入心.法師先問我為什麼去拜讀《心經》.我說明心意.法師開始把《心經》裡搞不懂的內容以日常生活中的白話的方式,一一解說,有的語句白話我都不知道法師心印,法師就以講故事的方式說給我聽。(後來才明白這位法師是雲門宗派,講故事是運用的是禪法).讓我即學習又能聽故事。讓我對這位法師結下了善與信的緣份。其中有一部分經文裡比較難懂的句子,法師開導!;讓我以平常心去拜讀經典.放下(開悟)的心思。先看看釋成觀法師的《大乘百法明門論》註解.釋印順法師註解的《金剛經》註解.隨佛尊者的《十二因緣法》影片註解。《六祖法寶壇經》.把這四部看完後再去拜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如果再有什麼地方看不明白的地方.我們再來交流.
佛法大海,信者能入。正是在這位善知識的引導下。我下始下工夫拜讀這四部經典.其中隨佛尊者的《十二因緣法》影片解說的我最感性趣.受用頗多.隨佛尊者開示的《十二因緣法》也是這四部當中最難的部份.收穫最多.實用性最普遍(遍一切法).因為裡面所講的白話,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經常要經歷的案例.一講心就開竅.我看了不少於五次以上.有些白話講的很直接.當時就是理不清.要在重複看的過程中才體會到.每次看都有斬新的收穫.不過(因緣法緣生法)確實有點難.在根,境為緣的當下生識會有無明我搞了好久.最後還是請教善知識才體會其理.
前後花了近三年時間拜讀這四部經典.在沒有完全吃透這四部經典前提下.我耐不住又去看《心經》。這次果然與至前所拜讀的心情與狀態大不一樣。基礎與信心都比以前足了,看起來也沒有以前那麼累。第二是平常心去拜讀。耐心也增上了.開始時被《心經》 中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這些文字給擋住了。幸好我至前拜讀過《十二因緣法》。這些內容是《十二因緣法》見我的部分又講到.我很耐心地,一段一段檢視.一段一段思維。直到自已認為在心裡能透過了。才進行下一段理法.現在回想.如果沒有拜讀過《十二因緣法》.想要搞懂《心經》內容.機會渺茫.因為(禪法與理法不合).好比沒學數學加法就學乘法.如空中樓臺.不接地.這次花了一整個晚的時間.看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很是歡喜.
然後我打了個單盤,在那先淨心再思索《心經》內容。經文的這些語句都是再講五蘊身心的內容.只要把文字上的理法搞清楚了.再進入禪法就不難了.在用心思索.分析,總結.忽然一下子開竅.(開竅不是開悟).原來心經是講的五蘊身心的內容.而這些內容在就是《十二因緣法》.感覺自已是把《心經》大義搞明一點點。只是一點點而已。前後大約二年多。在這二年多的`時間裡,我時常看經典至半夜甚至天亮(我在晚上心能淨得下來).看完後也不會覺得累。反而覺得很輕鬆,有些歡喜,同時也有些失落。在心裡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清幽的心境.
當下回想當初為什麼對《心經》看不下去,看的那麼很累,我總結三點心得與各位善知識分享。
第1):沒有挑伏(五蓋)中的昏沉與睡眠這二蓋.這是學習當中最大的障礙.如果沒辦法集中精神學習,就會在學術上斷鏈子.雖學也學不完整.不完整的知識再去思維時就不能連貫通達.
第2):學習信心不堅固.信心不堅固遇到一點難就易半途而費.
第3):沒有佛學基礎.基礎沒打好就直接看《心經》不接地氣.七菩提支第3個是擇法菩提支.我當初看《心經》看到雲裡霧裡的就是沒有擇法菩提支(沒有選擇正確的方法).沒有擇法菩提支是因為沒有念菩提支(沒有正確的思維).沒有念菩提支是因為《十二因緣法》.不知《因緣法》那麼(道次遞)出錯.(道次遞)出錯怎麼修也修不起來.
如果不從《十二因緣法》裡所講的五蘊的集法與滅法入手.那麼八正道也只是個名詞而已.不明《因緣法》就不知緣生法.不知諸法因緣生.怎可破常見與我見的妄見.所以佛陀與舍利弗一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舍利弗尊者就得明(正覺),我沒有舍利弗尊者上面分享中的三點根基。對(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十二因緣法)名詞不會。句義不知.缺少信,解,行,證的基礎。特別不知四聖諦中的集法,滅法不知.不見緣生法根本不知無常與無我真諦.所以佛陀與舍利弗講了《心經》後舍利弗就開悟。而這些我是在《十二因緣法》當中開過竅.《因緣法,緣生法》是學習佛陀教法,見法得法眼前期過程中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步.這是學習佛陀教法最正統的禪法.(這原始佛陀教導當中不爭的事實).《十二因緣法》裡面的內容是很精彩的.1.講的是凡夫的生死過程,2.禪觀都所見到的身心的緣起.3.識就是當前,迷惑,欲求,妄見與身心繫著的緣起.這個離貪段愛的滅苦正道.是通往了生死的解脫彼岸.感恩世尊教導:(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者,則不生世間有見,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這些可能只有在《十二因緣法緣生法》裡才能吃透.《十二因緣法》把世間三種人分析的非常的實際化.感恩隨佛尊者開示.分享世尊真實教導!慚愧頂禮!
學佛陀教法(道次遞)為最要.如果不是從(因緣法緣生法)這裡切進去.您所看到的無常,無我,無我所,捏磐寂滅.這些也只是烏鴉學舌.不知其然,怎用其理.當遇根境識的緣也無法提起自覺.只能無情的被入生死之流.必須先得明.《十二因緣法》是得明得正法眼的關鍵正見.好比(無常):要想了解無常第一步要了解《因緣法》,第二步瞭解諸法因緣生.第三步才能明白緣生法無常.第一步說的是:觀察真實.第二步是建立諸法因緣生的正見.第三步是破除遠離妄見.只有看到真實.才能建立正見,方可破除妄見.這樣才是正統禪法.見法得法眼.所以學佛陀教法(道次弟)為最要.如果沒有正知正見(道次弟)為導.一門深入會變成一門陷入.因為理法與禪法不合.怎麼修也修不起來.慶幸的是我在這方面只陷入了三年.提出這點是希望我們佛子在學習佛陀真實教法前,一定要搞清楚(道次弟),這點必須要明白.推薦:隨佛尊者開示的:(中道禪法)(一乘菩提道次第)(十二因緣法略說)這三部.
學佛法能有善知識或法師的引導是最好.我也只是個半桶水.還在這裡寫心得.可見還在晃動著.親近善知識恭謹與禮節為首要.隨喜佈施為次.慚愧居士合十!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願所有佛子:未成佛道。先接眾生緣.感恩三寶恩德.
希望我與《心經》 的一斷因緣.能讓各位善知識在初學佛陀真實教法中有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