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與《心經》

玄奘與《心經》

  《心經》在中土曾有過七種漢譯本,其中以後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法師所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和唐代三藏法師玄奘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著名。《心經》是怎樣的一部經典呢?我們由玄奘大師和《心經》的關係來加以探討。

  玄奘,俗姓陳,名禕,河南洛陽人。其兄長捷法師,出家於洛陽淨土寺。受兄影響,陳禕13歲亦入淨土寺禮道基法師出家。他聰穎異常,讀了很多經論,並且遍遊國內叢林名剎,參訪善知識,研究大乘佛學。結果發現兩個問題:一、覺得中國的經論還不完備,而且也多隱晦難明之處;二、教義矛盾、歧見頗多。加上原來就欣慕法顯法師西行取經的壯舉,於是發願西行求法。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四月一日,他偷關出國。一路受盡千難萬險,西行五萬多里,直至貞觀七年才到達印度。他遍歷印度諸國,廣學聖教。在中印度摩揭陀國的那爛陀寺,師從戒賢論師,學習唯識宗要。隨著學問漸高,聲望日隆,受到當時印度的戒日王推崇,特在曲女城召開無遮大會,敷設寶座,請師為論主。法師升座,大開法席,一連講了十數天,眾皆折服,莫不皆大歡喜,嘆未曾有。

  法師先後留印達十數年,一共遊歷三十個多國家。於貞觀十九年正月回國。唐太宗敕住弘福寺,在玉華宮專事翻譯。所譯經論共有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其中以六百卷的大般若經為傑作。

  玄奘法師西行求法,一路上受盡艱險, 是怎樣克服的呢?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說:大師經過八百多里的沙漠時, 上無飛鳥, 下無走獸, 也無水草, 單騎獨行, 常常遇到諸多惡鬼怪, 奇形異狀, 在他前後圍繞, 惟念《心經》, 怪影才會消滅。

  據說還有一次,他走到一條河邊。當時印度外道眾多,迷信愚昧。當地人相信河神,每年都要用活人祭祀。玄奘大師碰到他們正舉行祭祀,而且已經指定了一個人,正要把這個人扔到河裡去。這個人正與家人告別。在時,突然看見玄奘大師,就一擁而上把他捆起來,要讓他代替原先選定的人。他這個時候看到大眾不可理喻,就說:“我們出家人都要修行,要念經的,你們送我祭神,我也沒有辦法,你們讓我念唸經好不好?我死之前想念唸經。”大眾說:“好吧!你念吧!”他開始誦持《心經》。當誦到第三遍時,天地變色,飛沙走石,這些人害怕了,一位得罪了神,就連忙放了玄奘法師,聽任他離去。

  玄奘大師,歷經數年,能夠克服種種艱難困苦,到達印度,除了大師的菩薩之大願力,堅韌不拔之毅力,也得益於《心經》神力效能。

  那麼玄奘大師是在哪兒得到《心經》的呢?

  《西遊記》第十九回“雲棧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經”裡提到過,唐僧收了八戒為徒後,師徒三人辭別了高老莊的高老及眾親友,投西而去。三人走了一個多月,行過了烏斯藏界,猛抬頭見一座高山。八戒道說:這山我認識,叫做浮屠山,山中有一個烏巢禪師,在此修行。師徒三人老遠看到一棵樹上搭有一屋。剛走到樹下,就見一禪師出了草屋,跳下樹來。三藏下馬拜請西天大雷音寺在哪裡。禪師說,很遠,而且路上多有虎豹。三藏殷勤致意,再問:“路途果有多遠?”禪師道:“路途雖遠,終須有到之日,卻只是魔瘴難消。我有《多心經》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計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處,但念此經,自無傷害。”三藏拜伏於地懇求,那禪師遂口誦傳之。

  這是小說中玄奘大師得到《心經》的過程,不足為據。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

  《敦煌遺書》中有《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此經原文見日本大正藏第八卷第八五一頁)。該文是從“西京大興善寺石壁”上錄出的,由玄奘親授、不空和尚潤色。經文的`《序》中說:

  梵本般若多心經者。大唐三藏之所譯也。三藏志遊天竺。路次益州。宿空惠寺道場內。遇一僧有疾。詢問行止。因話所之。乃難嘆法師曰。為法忘體。甚為希有。然則五天迢遞。十萬餘逞。道涉流沙。波深弱水。胡風起處。動塞草以愁人。山鬼啼時對荒兵之落葉。朝行雪巘。暮宿冰崖。樹掛猿猱。境多魑魅。層巒疊於蔥嶺。縈似帶雪之白雲。群木蔟於鷲峰聳參天之碧嶠。逞途多難。去也如何。我有三世諸佛心要法門。師若受持。可保來往。遂乃口受與法師訖。至曉失其僧焉。三藏結束囊裝。漸離唐境。或途經厄難。或時有闕齋。饈憶而念之四十九遍。失路即化人指引。思食則輒現珍蔬。但有誠祈。皆獲戩佑。至中天竺磨竭陀國那爛陀寺。旋繞經藏。次忽見前僧。而相謂曰。逮涉艱險。喜達此方。賴我昔在支那國所傳三世諸佛心要法門。由斯經歷。保爾行途。取經早還滿爾心願。我是觀音菩薩。言訖衝空。既顯奇祥。為斯經之至驗。信為般若。□為聖樞。如說而行。必超覺際。究如來旨。巨歷三隻。諷如來經。能銷三障。若人虔誠受持者。體理斯而勤焉。

  起初,玄奘法師來到四川益州,掛單在空惠寺裡。遇到一位僧人有病,他前去慰問。交談中說到他要往西方天竺等國學法取經。那位僧人慨嘆說:“為了求法而不顧個人安危,真是非常少見。但天竺等國路途遙遠,總在十萬裡以上。路上有流沙、深水,漫無人跡,只有烈風呼嘯,像山鬼啼哭,荒丘上的落葉野草,瑟瑟抖索。白天行走雪山上,晚上宿在冰崖下。猿猴和魑魅,出沒在崇山峻嶺、參天密林中。路上這樣艱險,怎麼去呢?我有三世諸佛心要法門,法師如果受持,可以保護你平安往返。”這樣就把心經口授給了玄奘法師。到次日早晨,那位僧人影蹤不見,玄奘法師就打點行囊啟程。此後,有時候路上經歷厄難,有時候沒有食物,回憶所受經文,唸誦四十九遍,則迷失路徑則有人來指引,肚中飢餓食物蔬菜就有人奉獻於前。凡是誠心祈求,都獲得回應。來到中天竺磨竭陀國那爛陀寺,在圍繞經幢誦經時,玄奘忽然見到那位僧人。僧人對他說:“很高興你憑著我昔日授你的三世諸佛心要法門,跋涉艱險,從遠方來到此地。今後將保佑你早日實現取經的心願。我是觀音菩薩。”說完騰入虛空。

  從記載中,可知《心經》由觀音菩薩示顯僧人之相授給玄奘法師的。

  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

  初法師在蜀見一病人。身瘡臭穢衣服破汙。將向寺施與衣服飲食之直。病者慚愧乃授法師此經。因常誦習至沙河間。逢諸惡鬼奇狀異類,繞人前後。雖念觀音不能令去。及誦此經發聲皆散。在危獲濟實所憑焉。

  此段與序中菩薩授經因緣相合。而本經持誦之神驗,亦即此可為證,可見一斑。

  傳記中說到玄奘法師照顧病僧,病僧無以為報,授《心經》予之。

  兩種說法, 雖然稍有些不同, 但心經是有人口授給玄奘法師, 心經的效應, 那都是一樣的。當然,伴隨著玄奘法師平安往返的《心經》,可能是梵文的《心經》,也可能是鳩摩羅什法師所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玄奘法師翻譯的《心經》, 簡明扼要,言簡意賅;義理更是精妙, 不可思議。 它只有一卷, 260字,屬於法師所譯的《大品般若經》中600卷中的一節。(《心經》經文結構之來源,大部分出於《大般若經》第二會觀照品第三之二,即《大品般若》習應品第三。“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一段,出於《大般若經》第二會功德品第三十二,即《大品般若》勸持品第三十四。咒文則出於《佛說陀羅尼集經》第三卷,般若大心陀羅尼第十六。故《心經》是出自《般若經》的中心精髓,附加密咒真言,同時奉請觀自在菩薩為其說法主,才完成現今《心經》組織的型態)但卻由淺入深全部概括了《大品般若》的義理精要。它能給一切眾生,打破迷情妄執,啟示解脫法門;處處即色明空,層層破妄顯真,乃至廣闡諸法皆空之理,從世間有情的五蘊,一直空到出世間的無智無得。可謂言簡而義豐,詞寡而旨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