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堂教學反思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堂教學反思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單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思,淳厚的感情。在這裡,讀者也可以領略到稼軒詞於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以下是yjbys小編和大家分享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堂教學反思,更多相關資訊請訪問(www.ruiwen.com/wenxue)。

  篇一: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堂教學反思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人教版第11冊語文第六單元的一首詞。這首詞是辛棄疾貶官閒居江西時的作品,著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 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風光。情景交融,優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宋詞中以農村生活為題材 的佳作。本文語言優美,富有詩情畫意,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首詞,我採用了以下教學策略和手段: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樂學氛圍。

  為 了讓學生喜歡這首詞,幫助他們理解詞的意思,這節課我創設了多次的情景。第一處是在教學伊始,透過師生介紹詩人及創作這首詞的背影,讓學生初步感知這首 詞。第二處是在學生質疑“誰在說豐年”處配了一幅稻花的田園圖,讓學生扮演農民、詩人和青蛙之間的對話,學生在這種具體情境中感受到了農民豐收的喜悅和詩 人興奮的心情。第三處是在學生感悟這首詞的意境時,出示了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透過看圖和反覆有感情地讀詞,學生能很好地理解了詞中的意境,並能賞析好 詞,體會到這些詞的妙處。第四處是學生在回顧練習中,透過配樂和看圖片總結了整首詞的內容。第五處是學生在古詩新創中,利用扇子等道具表演自編的這首詞。 這首詞有些地方比較難理解,透過多處情境的創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很好地理解了詞的意思和詩人表達的感情,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 、採用“設疑、探索、評價、生成、運用”的學習模式進行學習,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為 了培養高年級學生自主學習、探索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整節課我採用了“設疑、探索、評價、生成、運用”的學習模式進行教學,收到比較好的教 學效果。在學習詞語和詩句意思時,先主學生自學,再小組交流,最後在全班交流已懂的詞語和句子的意思,提出的詞句意思;在理解詩句時,先讓學生質疑,他們 紛紛提出了自己不懂的地方,如誰在說豐年?為什麼過去非常熟悉的茅店,現在出現了會使詞人覺得忽然呢?這些疑難點正是全文學習的難點,面對這些課堂學生生 成的問題,我沒有馬上把答案告訴他們,而是引導學生自由讀書,給他們充分的時間討論,他們在討論中得知了答案,在交流中思想得到碰撞,最終自行解決了問 題。在回顧總結中,學生透過看圖理解了整首詞的意境,並能用自己的話把詞的畫面說出來,達到融會貫通的程度,最後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自由創作這首詞。

  三、以讀為主。

  古 詩教學,我認為讀非常重要,只有充分地讀,才能深入理解詩句意思。本節課,我非常重視讀,透過多層次地讀,最終達到理解內容的目標。本節課分為幾個層次地 讀,第一層次讀的要求是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按一定節奏讀。透過讓學生輕聲讀、個別讀、自由讀、齊讀,四次的讀書,初步感知詞的內容及詞的節奏,達到了讀 準、讀通順的目標,也為下文教學讀好詩句內容打好基礎。第二層次是讀懂詩句內容這次採用;默讀和表演讀的方式達到學生理解詩句的目標。第三層次是讀好詩 句。透過看圖讀、配樂讀、賞讀、挑戰讀、邊想象邊讀等方式達到有感情朗讀的目標。最後一層次是感悟讀。學習完整首詞後,再讓學生回到古代那個月光如水的夜 晚,假如你是詩人,你看到這麼美的畫面,你會怎麼吟誦出來?在這種具體情境中讀出詞中的畫面,並把這種畫面用現代的方式演譯出來。這課教學通過了多次不同 層次的讀,學生的感情都能在讀中體現出來,受到了聽課老師的好評。

  這節課按照簡溢鑄校長提出的““設疑、探索、評價、生成、運用”模式嘗試進行教學,開放了課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體現了以學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學習效果比較好,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1、應放手讓學生充分地質疑。

  本 節課能放手讓學生質疑,並且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自主探究,但是還沒充分放手,對於課文的其他疑難點,應引導和鼓勵學生質疑。如對於“路轉溪橋忽見”的 理解可能會存在分歧,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詩人是先過溪橋才看到茅屋,可以抓住學生的爭論進行點撥和引導,這樣學生理解更深入。對於“說豐年”,課堂上學生只 是說了青蛙、農民和詩人談論豐年,還可以再發散學生思維,這首詞裡還會有哪些景物在彷彿說豐年呢?

  2、應關注後進生,詞句的理解就給予充分的時間學習和反饋。

  理解詞的句的意思是這節課的重點,在這節課教學中,學生都能彙報已懂的和不懂的,但是給予學生單獨思考和質疑的時間不夠,未能給予中下生一個充分學習和提出質疑的時間,照顧中下生,並且再提高中下生,瞭解他們掌握詞句意思的情況,這樣學生更紮實。

  3、應充分利用圖片感悟詩句的意境。

  本文的教學突出的特色是採用了情境教學,特別是以圖片幫助學生理解和感悟詩句的意思,但是學生在理解詞句意思時是孤立地理解的,如果能結合出示的相關詩句圖片,學生理解會更容易,更到位。

  以上是這節課的一些收穫和反思,有得有失,有喜悅也有改進的地方。感謝學校領導和同行的`老師給我提出的寶貴意見,希望以這課為例,及時摸索和總結教學經驗,以便在今後的教學後探索出更佳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篇二: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堂教學反思

  朱熹說過:“教人不見意趣,必不樂學。”教學 本詞是我能圍繞文章詞句的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自然奇妙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去感受和體驗詞的精美意境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恃趣,張揚了學生學習的個性,也豐富了課文的內容. 在教學中,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注重朗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是組織一堂課的基礎和前提,特別是詩歌的學習,是培養學生語感能力的過程,是把學生帶進文字構建學習的起點。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爭取讓學生每讀一遍都有所收穫。同時注意閱讀方式的多樣性,如自瀆、範讀、齊讀 讓同學單獨朗讀. 緊緊圍繞“讀”,這樣的教學設計,這樣就使學生在熟讀成誦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緒美的滋養和藝術美的薰陶。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索

  這節課,我根據不同內容創設了不同的討論環節。以4個同學為一小組自主學習探討課文難點重點。

  第一次討論設計了:上片首句描寫哪些景物,有怎樣的特點?上片首句是從什麼角度來描寫這些景物的?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表現農村怎麼樣景象?表現了作者怎麼樣的心情?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從什麼角度來寫這句話的?第二次討論設計了:下片首句寫了怎麼樣的氣象情況?有什麼特點?為什麼作者熟悉的茅店卻忘記了,這表達了什麼意思? 又說明了什麼? 此環節的安排同學充分的調動其學習的自主能動性,積極的參與到學習當中來, 真正的讓學生去研究分析課文. 收到的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注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詞人描繪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一片詩情畫意,優美動人,夜色那麼清幽,氣氛那麼恬靜,充滿了樸野成趣的鄉土氣息,表現了田園風光的美麗.課文開頭匯入時的圖片和《油菜花的季節》的音樂,都很好的展示了田園的美麗景色.這些都可以引導,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美的認識。

  “教學有法,教無法定“,這只是我詩歌教學的一次嘗試,其中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還需要我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

 

  篇三: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課堂教學反思

  課堂開始我就利用學生頭腦中積累的古詩詞知識,激起了學生熱愛詩詞的情感,學習詩詞的慾望。隨後讓學生在風格迥異的兩段辛詞中(配上不同的音樂與畫面)真切感受到辛詞的藝術魅力,從而,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課。

  課上“讀”字當頭,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讀,如:個別讀、賽讀、齊讀、配樂讀、搖頭晃腦讀、手舞足蹈讀等。一方面透過讀,讓生走進文字,走進作者,走進那些獨特的歷史時空;另一方面透過讀,讀出意、味、形、神,準確地感悟作者的感情。

  營造開放民主的教學情境。我努力以情激情,以智啟智,以“鵲兒因什麼而驚?”“誰在說豐年?”這有趣的問題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學生潛心思考、爭鳴與辯論, 鼓勵各抒己見、自圓其說。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間,充滿了多元性和不確定性,它強調的就是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發展。課堂上辯論聲、笑聲、掌聲,不絕於 耳。隨之而來的情感朗讀更是饒有情趣。

  結合詩人的生平背景,適時地指導品悟,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和體會詞中所表達的情感。並且瞭解他的愛國情懷以及英雄閒置的憤懣。

  體會詞的意境,藉助語言文字,充分展開想象,感悟詞中景、心中情,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以及古詩詞的熱愛與讚美之情。

  透過推薦閱讀,本課有效地做到了詩詞教學的“三拓展”:把詩文讀寬、讀深、讀美。如果課前佈置學生多閱讀一些與課文相關的詩詞的話,我想,學生在體會詞人的情感會更順暢一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