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原文及賞析
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原文及賞析
原文: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
怨春不語。
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
(怕一作:恨)?? (無歸路一作:迷歸路)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
閒愁最苦!
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譯文: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晚春時節,百花凋零,風雨常至,難免令人傷春。詞人對這一切更是敏感。他牽掛著那美麗的春花,還能經受得起幾番風雨?他心緒不寧,為春的匆匆離去惋惜,卻又無可奈何。
惜春長恨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花是春天的象徵。花開得早,自然落得早,春就去得早。詞人對春天是這般珍惜,連花兒開早了都會感到遺憾,又怎能忍受落花無數呢。
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迷歸路。
花兒既然無法遲開晚放,那麼就留住春天離去的腳步吧。“春天啊,聽說海角天涯並沒有你的歸處,你就留在這裡吧!”情至深處,詞人彷彿一個天真任性的孩子。
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
春天沒有理會詞人的挽留,她依舊悄然離去。詞人只能輕輕埋怨春的無言自去,只能四處尋找一些春的痕跡,給自己一絲慰藉。
他找了又找,最終發現,只有屋簷上的蛛網,沾滿了飄飛的柳絮,還留有少許春色。
五彩繽紛的春過後,是綠意盎然的夏。按說生性豪放的詞人應該看到這一點。然而,他深深地陷在春逝的傷感中,難以自拔。這是因為觸景傷情,落紅無數的暗淡讓情緒低落的他更加黯然傷神。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蛾眉”,形容女子眉如飛蛾觸鬚,代指美人。
據《文選·長門賦序》,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先得寵幸,後來失寵被廢,貶居長門宮。陳氏聽說司馬相如的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百斤黃金,求得一篇《長門賦》。後來漢武帝看到此賦,有所感悟,陳皇后再度承寵。事實上,《長門賦》並非司馬相如所作,史書上也沒有陳皇后被廢后復得寵幸的記載。
正如《長門賦序》的作者敢於不拘泥故事真偽一樣,辛棄疾此處也來了個大膽生髮。他說,被冷落的陳皇后本已有了與漢武帝重聚的希望,但是由於遭到武帝身邊其他女子的妒恨,致使佳期無望。這時候,縱使陳皇后千金買得相如的生花妙筆,脈脈真情又能向誰傾訴呢?
詞人似為陳皇后而傷感,其實是為自己傷感。
南宋國勢日衰,政權腐朽,收復中原的希望渺茫。辛棄疾熱愛自己的祖國,卻又不免對它痛惜、失望。在詞的上片,春的離去,實際上喻指國家的敗落。他期望春天長駐久留,但國勢卻如殘春,風雨飄搖。他不願面對這個現實,然而他又怎能迴避得了?他的濟世之志、救國理想都寄託在南宋王朝的復興上,可是事與願違,眼見這些都落了空,他的心中異常苦痛、矛盾。
愛而不成,則生恨心。他痛恨權奸當道,矇蔽君主、陷害忠良,痛恨朝廷不思恢復失地,反而排擠抗金志士。所以,他以長門陳皇后自比,哀嘆自己遭受小人妒忌,無法大展宏圖的悲慘命運。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
楊玉環、趙飛燕都是古代著名的美女。一個是唐玄宗的貴妃,“三千寵愛在一身”,後來安史亂中被縊死馬嵬坡下;一個是漢成帝寵極一時的皇后,結局是被廢為庶人後自殺。
詞人對妒恨陳皇后的女子說,你們不要高興得跳起舞來,須知玉環、飛燕也難免歸於塵土,一切成空。實際上,他是在申飭、詛咒那些打擊陷害忠良的權貴奸小:你們休要得意忘形,你們難道不知道,玉環、飛燕那樣的命運,最終也會降臨到你們頭上嗎?
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樓,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詞人此刻正與同事一道飲酒話別。在這閒暇之時,他的愁,依然是家國之愁、命運之愁。惟其如此,才令他感到“閒愁最苦”,才說道,不要去倚靠高樓,否則會看見斜陽墜落煙柳中,令人傷心斷腸。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唐溫庭筠《望江南》);“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北宋柳永《蝶戀花》)……從這些詞中,讀者可以想見:靠著高樓,會看見一點點下墜的殘陽、蒼茫迷濛的江水、輕煙籠罩的垂柳。這些都會令人傷悲。所以,辛棄疾說“休去倚危樓”,他害怕看到那落日殘陽的光景,害怕由此想到江河日下的國家。他的哀愁,本就已經太多太多了。
註釋: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晚春時節,百花凋零,風雨常至,難免令人傷春。詞人對這一切更是敏感。他牽掛著那美麗的春花,還能經受得起幾番風雨?他心緒不寧,為春的匆匆離去惋惜,卻又無可奈何。
惜春長恨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花是春天的象徵。花開得早,自然落得早,春就去得早。詞人對春天是這般珍惜,連花兒開早了都會感到遺憾,又怎能忍受落花無數呢。
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迷歸路。
花兒既然無法遲開晚放,那麼就留住春天離去的腳步吧。“春天啊,聽說海角天涯並沒有你的歸處,你就留在這裡吧!”情至深處,詞人彷彿一個天真任性的孩子。
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
春天沒有理會詞人的挽留,她依舊悄然離去。詞人只能輕輕埋怨春的無言自去,只能四處尋找一些春的痕跡,給自己一絲慰藉。
他找了又找,最終發現,只有屋簷上的蛛網,沾滿了飄飛的柳絮,還留有少許春色。
五彩繽紛的春過後,是綠意盎然的夏。按說生性豪放的詞人應該看到這一點。然而,他深深地陷在春逝的傷感中,難以自拔。這是因為觸景傷情,落紅無數的暗淡讓情緒低落的他更加黯然傷神。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蛾眉”,形容女子眉如飛蛾觸鬚,代指美人。
據《文選·長門賦序》,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先得寵幸,後來失寵被廢,貶居長門宮。陳氏聽說司馬相如的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百斤黃金,求得一篇《長門賦》。後來漢武帝看到此賦,有所感悟,陳皇后再度承寵。事實上,《長門賦》並非司馬相如所作,史書上也沒有陳皇后被廢后復得寵幸的記載。
正如《長門賦序》的作者敢於不拘泥故事真偽一樣,辛棄疾此處也來了個大膽生髮。他說,被冷落的陳皇后本已有了與漢武帝重聚的希望,但是由於遭到武帝身邊其他女子的妒恨,致使佳期無望。這時候,縱使陳皇后千金買得相如的生花妙筆,脈脈真情又能向誰傾訴呢?
詞人似為陳皇后而傷感,其實是為自己傷感。
南宋國勢日衰,政權腐朽,收復中原的希望渺茫。辛棄疾熱愛自己的祖國,卻又不免對它痛惜、失望。在詞的上片,春的離去,實際上喻指國家的敗落。他期望春天長駐久留,但國勢卻如殘春,風雨飄搖。他不願面對這個現實,然而他又怎能迴避得了?他的濟世之志、救國理想都寄託在南宋王朝的復興上,可是事與願違,眼見這些都落了空,他的心中異常苦痛、矛盾。
愛而不成,則生恨心。他痛恨權奸當道,矇蔽君主、陷害忠良,痛恨朝廷不思恢復失地,反而排擠抗金志士。所以,他以長門陳皇后自比,哀嘆自己遭受小人妒忌,無法大展宏圖的悲慘命運。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
楊玉環、趙飛燕都是古代著名的美女。一個是唐玄宗的貴妃,“三千寵愛在一身”,後來安史亂中被縊死馬嵬坡下;一個是漢成帝寵極一時的皇后,結局是被廢為庶人後自殺。
詞人對妒恨陳皇后的女子說,你們不要高興得跳起舞來,須知玉環、飛燕也難免歸於塵土,一切成空。實際上,他是在申飭、詛咒那些打擊陷害忠良的權貴奸小:你們休要得意忘形,你們難道不知道,玉環、飛燕那樣的命運,最終也會降臨到你們頭上嗎?
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樓,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詞人此刻正與同事一道飲酒話別。在這閒暇之時,他的愁,依然是家國之愁、命運之愁。惟其如此,才令他感到“閒愁最苦”,才說道,不要去倚靠高樓,否則會看見斜陽墜落煙柳中,令人傷心斷腸。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唐溫庭筠《望江南》);“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北宋柳永《蝶戀花》)……從這些詞中,讀者可以想見:靠著高樓,會看見一點點下墜的殘陽、蒼茫迷濛的江水、輕煙籠罩的垂柳。這些都會令人傷悲。所以,辛棄疾說“休去倚危樓”,他害怕看到那落日殘陽的光景,害怕由此想到江河日下的國家。他的哀愁,本就已經太多太多了。
賞析:
這是辛棄疾四十歲時,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暮春寫的詞。辛棄疾自1162年渡淮水來歸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擊金軍、恢復中原的愛國主張,始終沒有被南宋朝廷所採納。南宋朝廷不把他放在抗戰前線的重要位置上,只是任命他作閒職官員和地方官吏,使他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任所轉來轉去,大材小用。這一次,又把他從湖北漕運副使任上調到湖南繼續當漕運副使。漕運副使是掌管糧運的官職,對辛棄疾來說,作這種官當然不能施展他的大志和抱負。何況如今又把他從湖北調往距離前線更遠的湖南後方去,更加使他失望。這次調動任職,使辛棄疾意識到:這是南宋朝廷不讓抗戰派抬頭的一種表示。不讓抗戰派抬頭,關係到辛棄疾個人,事情尚小;關係到國家民族,那問題就大了。當時女真統治者的軍隊屢次南下犯境,南宋朝廷中的主和派採取妥協投降的錯誤政策。他們不僅忘了“徽欽之辱”,而且忍心把中原淪陷區廣大人民長期置於女真族統治之下,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收復山河的大計,已為納金幣、送禮物的投降政策所代替。辛棄疾目睹這種狀況,滿懷悲憤。他空有收復河山的壯志,而多年來一直無法實現。所以這次調離湖北,同僚置酒為他餞行的時候,他寫了這首《摸魚兒》詞,抒發他胸中的鬱悶和憤慨。這首詞內容包括:第一,對國家前途的憂慮;第二,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哀怨;第三,南宋當權者的不滿。
以下對這首詞作簡單的解釋:
上片起句“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其意是:如今已是暮春天氣,那裡禁得起再有幾番風雨的襲擊?這顯然不是單純地談春光流逝的問題。而是另有所指的。
“惜春長怕花開早”二句,作者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動:由於怕春去花落,他甚至於害怕春天的花開得太早,因為開得早也就謝得早,這是對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層的描寫。
“春且住”三句,由於怕春去,他對它招手,對它呼喊:春啊,你停下腳步,別走啊!但是春還是悄悄地溜走了。想召喚它歸來,又聽說春草鋪到了遙遠的天邊,遮斷了春的歸路,春是回不來了。因此產生“怨春不語”的感情。就是說心裡怨恨沒有把春留住,有話難以說出口來。
“算只有”三句,意思是:看來最殷勤的只有那簷下的蜘蛛,它為了留春,一天到晚不停地抽絲結網,用網兒來網住那飛去的柳絮。
下片一開始就用漢武帝陳皇后失寵的典故,來比擬自己的失意。自“長門事”至“脈脈此情誰訴”一段文字,說明“蛾眉見妒”,自古就有先例。陳皇后之被打人冷宮——長門宮,是因為有人在忌妒她。她後來拿出黃金,買得司馬相如的一篇“長門賦”,希望用它來打動漢武帝的心。但是她所期待的“佳期”,仍屬渺茫。這種複雜痛苦的心情,對什麼人去訴說呢?“君莫舞”二句的“舞”字,包含著高興的意思。“君”,是指那些忌妒別人來邀寵的人。意思是說: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沒見楊玉環和趙飛燕後來不是都死於非命嗎?安祿山攻破長安後,在兵亂中,唐玄宗被迫把楊玉環縊死於馬嵬坡。趙飛燕是漢成帝的皇后,後來被廢黜為庶人,終於自殺。“皆塵土”,用《趙飛燕外傳》附《伶玄自敘》中的語意。伶玄妾樊通德能講趙飛燕姊妹故事,伶玄對她說:“斯人(指趙氏姊妹)俱灰滅矣,當時疲精力馳騖嗜慾蠱惑之事,寧知終歸荒田野草乎!”
“閒愁最苦”三句是結句。閒愁,作者指自己精神上的鬱悶。危欄,是高處的欄杆。意思是:不要用憑高望遠的方法來排除鬱悶,因為那快要落山的斜陽,正照著那被暮靄籠罩著的楊柳,遠遠望去,是一片迷濛。這樣的暮景,反而會使人見景傷情,以至於銷魂斷腸的。
這首詞上片主要寫春意闌珊,下片主要寫美人遲暮。有些選本以為這首詞是作者借春意闌珊來襯托自己的哀怨。這恐怕理解得還不完全對。這首詞中當然寫到作者個人遭遇的感慨,但更重要的,是他以含蓄的筆墨,寫出他對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擔憂。作者把個人感慨納入國事之中。春意闌珊,實兼指國家大事,並非像一般詞人作品中常常出現的綺怨和閒愁。
上片第二句“匆匆春又歸去”的“春”字,可以說是這首詞中的“詞眼”。接下去作者以春去作為這首詞的主題和匯流排,有條不紊地安排上、下片的內容,把他那滿懷感慨曲折地表達出來。他寫“風雨”,寫“落紅”,寫“草迷歸路”,……讀者不妨運用聯想,這“風雨”,難道不是象徵金軍的進犯麼?這“落紅”,難道不是象徵南宋朝廷外交、軍事各方面的失敗,以致失地辱國、造成欲偏安江左而不可得的局面麼?“草迷歸路”,難道不是象徵奸佞當權,蔽塞賢路,致使一些有雄才大略的愛國志士,不能發揮其所長,起抗戰救國的作用麼?然後作者以蜘蛛自比。蜘蛛是微小的動物,它為了要挽留春光,施展出它的全部力量。在“畫簷蛛網”句上,加“算只有殷勤”一句,意義更加突出。這正如晉朝的著名畫家顧愷之為裴楷畫像,像畫好後,畫家又在頰上添幾根鬍子,觀者頓覺畫像神情生動起來。(《晉書·顧愷之傳》:“愷之嘗圖裴楷象,頰上加三毛,觀者覺神明殊勝”。)“算只有殷勤”一句,也能起“頰上加三毛”的作用。尤其是“殷勤”二字,突出地表達作者對國家的耿耿忠心。這兩句還說明,辛棄疾雖有殷勤的報國之心,無奈官小權小,不能起重大的作用。
上片以寫景為主,以寫眼前的景物為主。下片的“長門事”、“玉環”、“飛燕”,則都是寫古代的歷史事實。兩者看起來好像不相聯續,其實不然。作者用古代宮中幾個女子的事蹟,進一步抒發其“蛾眉見妒”的感慨,這和當時現實不是沒有聯絡的。而從“蛾眉見妒”這件事上,又說明這不只是辛棄疾個人仕途得失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關係到宋廷興衰的前途,它和這首詞的春去的主題不是脫節,而是相輔相成的`。作者在過片處推開來寫,在藝術技巧上說,正起峰斷雲連的作用。
下片的結句更加值得注意:它甩開詠史,又回到寫景上來。“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二句,最耐人尋味。
以景語作結,是詞家慣用的技巧。因為以景語作結,會有含蓄不盡的韻味。
除此之外,這兩句結語還有以下各種作用:
第一,它刻畫出暮春景色的特點。暮春三月,宋代女詩人李清照曾用“綠肥紅瘦”四字刻畫它的特色,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紅瘦”,是說花謝;“綠肥”,是說樹蔭濃密。辛棄疾在這首詞裡,他不說斜陽正照在花枝上,卻說正照在煙柳上,這是用另一種筆法來寫“綠肥紅瘦”的暮春景色。而且“煙柳斷腸”,還和上片的“落紅無數”、春意闌珊這個內容相呼應。如果說,上片的“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是開,是縱;那麼下片結句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是合,是收。一開一合、一縱一收之間,顯得結構嚴密,章法井然。
第二,“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是暮色蒼茫中的景象。這是作者在詞的結尾處著意運用的重筆,旨在點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趨勢。它和這首詞春去的主題也是緊密相聯的。宋人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中說:“辛幼安(即辛棄疾)晚春詞雲:‘更能消幾番風雨?……’詞意殊怨。‘斜陽煙柳’之句,其與‘未須愁日暮,天際乍輕陰’者異矣。……聞壽皇(宋孝宗)見此詞頗不悅。”可見這首詞流露出來的對國事、對朝廷的觀點,都是很強烈的。
詞是抒情的文學,它的特點是婉約含蓄。前人說過:“詞貴陰柔之美”。晚唐五代的花間詞,就是如此。花間詞是詞中的婉約派。這一派詞的內容大都是寫兒女戀情和閒愁綺怨,而且是供酒邊尊前娛賓遣興之用。到了宋代,詞壇上除了婉約派外,又出現了豪放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如蘇軾、辛棄疾,都是把詞作為抒寫自己的性情、抱負、胸襟、學問的工具的。內容變了,風格跟著也變了。比如辛棄疾代表作中有一首《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是抒寫作者抗戰的理想與願望的,它的內容和形式,都和婉約派詞迥然有別。在《花間集》中,是找不到這樣的作品的。
拿《破陣子》和這首《摸魚兒》比較,兩者內容相似,而形式上,也就是表現手法上,又有區別。《破陣子》比較顯,《摸魚兒》比較隱;《破陣子》比較直,《摸魚兒》比較曲。《摸魚兒》的表現手法,比較接近婉約派。它完全運用比、興的手法來表達詞的內容,而不直接說明詞的內容。這說明,辛棄疾雖然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是一個大作家,他的詞風是多種多樣的。儘管《摸魚兒》詞采用婉約的表達形式,並未完全掩蓋它的內容。讀這首《摸魚兒》時,讀者會感覺到在那一層婉約含蓄的外衣之內,有一顆火熱的心在跳動,這就是辛棄疾學蜘蛛那樣,為國家殷勤織網的一顆耿耿忠心。
總起來說,這首《摸魚兒》的內容是熱烈的,而外表是婉約的。使熱烈的內容與婉約的外表和諧地統一在一首詞裡,這說明了辛棄疾這位大作家的才能。似乎可以用“肝腸似火,色貌如花”八個字,來作為這首《摸魚兒》詞的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