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送廓之秋試辛棄疾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辛棄疾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這是一首送別詞,詞題顯示出作者給送別的人範廓之所做,有資料說範廓之是辛棄疾的學生,廓之要去參加秋試,辛棄疾寫下此詞表達對他的良好祝願。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辛棄疾《鷓鴣天送廓之秋試》賞析

  白苧新袍入嫩涼。春蠶食葉響迴廊。禹門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明年此日青雲去,卻笑人間舉子忙。

  ——辛棄疾

  在秋試,即秋闈,是對科舉制度中鄉試的借代性叫法,考試時間在秋季農曆八月;地點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駐地;放榜之時正值桂花飄香,故又稱桂榜;考中者稱舉人。在鄉試的次年春天,鄉試的得中者在京城的禮部貢院參加會試

,因而會試又稱春闈;傳說河津桃花浪起,江海之魚集聚龍門下,躍過龍門者化為龍,於是也以“桃花浪”比喻春闈。

  鑑賞:

  廓之在這初秋微涼的時候,身著白色苧麻織成的新衣,離開我去參加科舉考試。我彷彿看到了你以後參加考試的情景,你將與其他考生們一道在考場裡專心致志地書寫,猶如春蠶啃食桑葉迴廊裡沙沙有聲。鄉試放榜時飄拂的桂花香已經先散向了月殿,你一定能名登桂榜,蟾宮折桂;不僅如此,連下一年桃花浪湧起時鯉魚躍龍門一樣,考試得中的會試也已經為你準備好了。  現在你攜帶著書和劍走向應試的遼遠廣闊之路,就像鯤鵬從北海展翅翱遊到南海,又像鳳凰飛向東昇的太陽。明年的今天,你將早已青雲直上,那時你可以輕鬆愉悅地閒看世間的舉子還在為功名奔忙。

  這首詞突出的表現手法是虛實相生。

  上闋,“白苧新袍入嫩涼”實寫送別的季節——初秋,點明當時自然環境是天氣微涼,廓之衣著白苧新袍;下來虛寫,想象廓之考試情境:“春蠶食葉響迴廊。禹門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是虛寫,想象仲秋時節廓之參加秋試的情景、此次秋試的結果以及下一年參加春闈的結果。

  虛實結合。下闋,“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用比喻的.手法實寫廓之攜書佩劍登程的情景,實中有虛,以虛喻實,喻體“鵬北海,鳳朝陽”意境豪邁雄壯,充滿對廓之的鼓勵;“明年此日青雲去,卻笑人間舉子忙”完全是虛寫,想象廓之連中兩試後輕鬆愉快的心情,表達了對廓之的美好祝福,虛實相生。

  這首詞用典也很突出,“春蠶食葉”“禹門”“桃花浪““桂子香”“鵬北海”“鳳朝陽”“青雲”都用了典故。

  雖是送別詞,但因為是送人參加科考,自然不必如一般的送別詩般抒寫離情別緒,而側重於對應考者熱情的鼓勵和美好的祝願,合情合理。

  1。“春蠶食葉” ”“春蠶”句的意思是:範廓之(也可以說是考生們)穿著白色苧麻做的新衣服在微涼的天氣裡端坐在考場中,他們奮筆疾書,發出瞭如春蠶嚼桑葉般的沙沙聲。值得一提的是首句中的“嫩”字很有意蘊,詞人將天氣的涼爽感受著一“嫩”字來表現,可謂出語驚人,這種“陌生化”的表達,將秋天天氣微涼、清爽和清新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樣寫,突出了“秋試”之“秋”的季節特點,在秋高氣爽的季節,參加應試的舉子們奮筆疾書,緊張忙碌的情狀透過“春蠶食葉”的比喻表現出來。

  2。“桃花浪”,典出宋張世南《遊宦紀聞》卷六:“ 鮑氏安國 、 安行 、 安世兄弟,三科連中,故程文昌 伯禹 贈之詩,有‘七年三破桃花浪’之句。”《古今小說趙伯升茶肆遇仁宗》:“來年三月桃花浪,奪取羅袍轉故鄉。”清李漁《慎鸞交悲控》:“虧你做中流砥柱桃花浪,不似那跳龍門的個個顛狂。”

  3。折桂”: “月殿先收桂子香”暗喻“蟾宮折桂”,“折桂”一詞源於《晉書 詵傳》“累近雍州刺史。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此後即將朝廷科舉中選拔人才稱為“折桂”。借喻高中狀元。詞人借用這兩個典故,含蓄地表達對範廓之參加“秋試”的美好祝願。祝願他金榜題名。

  詩人評價:

  詩人辛棄疾在文學上與蘇軾齊名,號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有人這樣讚美過他:稼軒者,人中之傑,詞中之龍。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自辛稼軒前,用一語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軒,橫豎爛熳,乃如禪宗棒喝,頭頭皆是;又如悲笳萬鼓,平生不平事並巵酒,但覺賓主酣暢,談不暇顧。詞至此亦足矣。”

  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號“忠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