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和辛棄疾寫詞風格的異同

蘇軾和辛棄疾寫詞風格的異同

  導語:蘇軾和辛棄疾的詞的風格有什麼異同呢?蘇軾和辛棄疾是家喻戶曉的文學家,他們為宋詞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蘇軾和辛棄疾的詞風格的異同,歡迎閱讀!

  蘇軾

  1.蘇軾的詞.蘇軾是北宋繼柳永之後第二位對詞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詞人.但他的詞在當時引發了兩種絕然不同的爭論:一方面,有人充分肯定其對詞的開拓和革新之功;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他"以詩為詞",要非本色.

  2.蘇軾詞在內容方面的突破.蘇軾的詞被稱為"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他的詞可分為三類1)抒情詞.蘇軾的抒情詞具有嚴肅博大的`特點,具體包括從政之情,愛國之情,懷古之情,人倫之情等.(2)詠物詞.蘇軾詞中約有30首詠物詞.他的詠物詞形神兼備,富有寄託,代表作有《卜算子》(缺月掛疏桐)和《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等.(3)農村詞.蘇軾的農村詞約有10多首,代表作為《浣溪沙》五首,時作者在徐州任上.

  3.蘇軾詞在風格上的突破.蘇軾詞風可分三類1)豪放風格.這是蘇軾故意追求的理想風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涼的感情融入詞中,寫人狀物以慷慨豪邁的形象和闊大雄壯的場面取勝,代表作有《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2)曠達風格.這是最能代表蘇軾思想和性格特點的詞風.(3)婉約風格.蘇軾婉約詞的數量在其詞的總數中佔有絕對多的比例,這些詞感情純正深婉,格調健康高遠,也是對傳統婉約詞的一種繼承和發展.

  辛棄疾

  1.辛棄疾的生平與思想.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歷城(濟南)人.辛棄疾早年受祖父辛贊影響,培育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精神.他20多歲時,曾組織了一支抗金義軍.並受當時義軍統帥耿京的派遣,與南宋朝廷聯絡,試圖裡應外合,協同作戰.後南下,任江陰籤判,在此後四十餘年的生涯中,他除了有一半時間輾轉在江西,福建等地任地方官外,大部分時間賦閒在家.作為一個主戰派,他有勇有謀,但生不逢時,鬱鬱而終.

  2.辛棄疾詞的分類.辛棄疾的詞集名《稼軒長短句》,存詞600餘首,是宋代存詞最多的詞人.他的詞大致可分為三類1)愛國詞.主要追憶當年的抗金生活,抒發自己的報國壯志,表達對於淪陷區人民的同情和對投降派的憤懣之情.代表作有《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等.(2)農村詞.主要描寫農村生活和田園風光,以化解現實中的痛苦.代表作有《清平樂》(茅簷低小)等.(3)閒適詞與言情詞.代表作有《西江月·遣興》和《祝英臺近》(寶釵分)等.辛棄疾詞的內容雖有差別,但都貫串著愛國主義的英雄情懷.

  3.辛棄疾詞的藝術特色1)以蒼涼,雄奇,沉鬱為主導風格,但不拘一格.(2)意境開闊,氣勢飛動.(3)多用比興,博徵典故,語言繁富.

  4.蘇軾與辛棄疾的異同.相同之處:兩人都是至情至性之人.不同之處1)蘇軾天性忠愛,自如暢達;辛棄疾氣勢沉雄,豪壯悲憤.(2)蘇軾詞風曠達,辛棄疾詞風豪健.

  5.辛派詞人.在辛棄疾愛國情懷和豪放風格的影響下,出現了一批風格相近的詞人,如陳亮,劉過,劉克莊,劉辰翁等,被稱為辛派詞人.

  辛棄疾的詞《西江月》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 體裁:【詞】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大意】

  明亮的月光驚起了正在棲息的鳥鵲,它們離開枝頭飛走了。在清風吹拂的深夜,蟬兒叫個不停。稻花香裡,一片蛙聲,好像是在訴說好年成。不一會,烏雲遮住 了月亮。只有遠方的天邊還有七八顆星星在閃爍,山 前竟然落下幾點雨。行人著慌了:那土地廟樹叢旁邊過去明明有個茅店可以避雨,現在怎麼不見了?他急急從小橋過溪,拐了個彎,茅店就出現在他的眼前。

  【註釋】

  ①這首詞寫的是作者在山鄉夜行中所見所聞。明月清風,驚鵲鳴蟬,稻香蛙聲,溪流小橋,構成了江南山鄉夏夜一幅優美動人的畫面。而貫徹全篇的卻是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豐收的喜悅。作者善於抓住夏夜山鄉的特點,又理解農民對豐收的熱望,加上筆調輕快,語言優美,音節和諧,使人讀了這首詞彷彿臨其境,餘味無窮。

  ②《西江月》: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

  ③黃沙:黃沙嶺,在信州上饒之西,作者閒居帶 湖時,常常往來經過此嶺。

  ④別枝:旁枝。

  ⑤舊時茆店:過去很熟悉的那一所茅草店。

  ⑥社:土地廟。社林:土地廟周圍的樹林。

  【簡析】

  詞的上片以鳥驚、蟬鳴、蛙噪這些山村夏夜特有的音響,把黃沙道寫得生機勃勃,頗不寂寞;詞的下片以輕 雲小雨,天氣的突然變化,和舊遊之地的突然發現,表現夜行鄉間的輕鬆和饒有興趣。上下片都寫的情真 景真,筆調輕快,是一支醉人的鄉間夜行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