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溫庭筠

南湖溫庭筠

  這是一首來自唐代詩人溫庭筠,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此詩表達了詩人對於故鄉的思念之情。全詩如下:

  南湖

  湖上微風入檻涼,翻翻菱荇滿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鳥帶波飛夕陽。

  蘆葉有聲疑霧雨,浪花無際似瀟湘。

  飄然篷艇東歸客,盡日相看憶楚鄉。

  [註釋]

  ⑴南湖:即今浙江紹興的鑑湖。

  ⑵檻(jiàn):欄杆,此處似指湖邊臺榭上的欄杆,亦泛指臺榭。按:劉學鍇先生據末句“篷艇”二字斷言此“檻”指上下四方加板的船。“檻”字確實有指船之意,但所指多為大型船隻,又與“篷艇”不符。不過,對此字的理解並不影響全篇,讀者可自辨之。

  ⑶菱荇(xìng):二者結為可食用的水生植物。

  ⑷飛夕陽:即“夕陽飛”的倒裝,意謂在夕陽下飛。

  ⑸霧雨:濛濛細雨。

  ⑹瀟湘:今湖南湘江與瀟水的並稱。

  ⑺篷艇:即篷船。

  ⑻楚鄉:指飛卿在吳地(吳被楚滅,故又稱楚地)太湖附近的舊鄉。

  [簡析]

  “野船”的“野”字用得好,像是刻意凝練過才下筆的`,其中透著一股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意蘊,而飛卿之所以客居他鄉,不正是被俗事所擾麼?飛卿筆下多次出現類似這般適於隱逸的景物,可見他對野趣是頗有眷戀的。“疑霧雨”的“疑”字用得亦傳神,濛濛如霧靄之雨仍嫌太大,故用“疑”字更進一步的將雨“細”化,細到只能聞聲,不能辨形的程度。古代文學中,常有將動詞用作形容詞的,然而若使讀者可以明顯感覺到詞性的轉變,則雕鑿之跡顯矣,實非上品。而觀飛卿此“疑”字的用法,詞性未變,但卻有形容詞之效,極妙。

  [作者簡介]

  溫庭筠:(約812 — 約870),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唐宰相溫彥博後代。早年才思敏捷,以詞賦知名,然屢試不第,客遊淮間。宣宗朝試宏辭,代人作賦,以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後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客於江陵。懿宗時曾任方城尉,官終國子助教。詩詞工於體物,設色麗,有聲調色彩之美。弔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氣韻清新,猶存風骨。

  [練習及答案]

  (1)簡要賞析頷聯中“偎”或“帶”字的妙處。

  答:1、“偎”字運用了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小船輕倚著長滿青草的湖岸時的溫馨、靜謐景象,表達了詩人對眼前景象的喜愛之情。

  2、“帶”字生動形象地寫出水鳥伴著餘暉從水面飛掠而過的輕靈(輕盈)的動態美,使整幅畫面活潑靈動。

  (2)請從情景關係的角度簡要賞析此詩。

  答:觸景生情。前三聯從觸覺、視覺、聽覺角度寫舟中所見南湖清新幽美的景色,(詩人之舊鄉即在煙波浩渺之太湖濱,故見此“浪花無際”之南湖)自然引起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