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天祥詩作:得兒女訊息
宋代文天祥詩作:得兒女訊息
得兒女訊息是宋代文天祥的詩作,這首詩可能會令讀者感到不是很好理解,但詩人那種忠貞不渝的愛國熱情依舊透過千年的歷史奔襲而來。
原文:
得兒女訊息
作者:文天祥
故國斜陽草自春,爭元作相總成塵。
孔明已負金刀志,元亮猶憐典午身。
骯髒到頭方是漢,娉婷更欲向何人。
痴兒莫問今生計,還種來生未了因。
得兒女訊息翻譯:無
得兒女訊息字詞解釋:無
得兒女訊息背景:無
得兒女訊息賞析:
這首詩表面的意思理解起來確實有點難度,從文字上來說,表面上難點可能會出現在頜聯和頸聯。
"孔明已負金刀志,元亮猶憐典午身。"中"金刀"是繁體字"劉"(劉)的組成部分,"典午"是指"司馬",是晉朝的隱稱。明代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四》有分析:"當塗為魏,典午為晉 ,世率知之,而意義出處,或未明瞭。案......典,司也;午,馬也。"其實,早在晉朝後期的《三國志.蜀志.譙周傳》中就有:"周語次,因書版示立曰:“典午忽兮,月酉沒兮。”典午者,謂司馬也;月酉者,謂八月也。至八月而文王(司馬昭)果崩。"。由此可見,這是當時對當朝者的`避諱,是故意用的隱語。"典午"至今一直如此引用。孔明是劉備的軍師和丞相,"元亮"是指陶淵明,"元亮"是陶淵明的字,陶淵明是東晉時人。詩中文天祥是以諸葛亮和陶淵明自擬,前一句是說諸葛亮最後沒法實現劉備的遺願,與他當時的情況有些相似,這相對好理解一些。後一句大意是說陶淵明尤其看重自己"晉朝人"身份的意思,這裡"猶憐"的"憐"字不應以"可憐"來解釋,相對應比較接近"珍惜"、"憐愛"的意思。這就涉及到陶淵明本身的典故了。
當元興二年桓玄在建康公開篡奪了帝位改國為楚時,陶淵明作為晉朝人在家鄉躬耕自資,閉戶高吟:"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以此表示對桓玄稱帝之事不屑一顧。元興三年,劉裕聯合劉毅、何無忌等起兵討伐桓玄、進行平叛,陶淵明離家投入劉裕幕下任鎮軍參軍。期間他曾冒險奔赴建康,把桓玄挾持安帝到江陵的訊息馳報劉裕,為東晉的延續立下了一份功勞。為此陶極其高興,並以此寫詩明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脂我名車,策我名驥。千里雖遙,孰敢不至!"。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劉裕為了剪除異己,殺害忠良、殘害無辜、徇私等黑暗現象,使陶深感失望並選擇辭職。最終成就"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人生。不僅如此,陶淵明還在劉裕公元420年建立"劉宋"後更名為"潛",這是陶表示反對劉裕篡晉,誓不為之所用之意。因此,文天祥才會在詩中說陶淵明特別重視自己東晉人身份,這也與文天祥對元朝的態度相似。也就是說,文天祥在此借古喻今,是經典的用典範例。
如果說頜聯的意思還能最終自己分析出結果的話,頸聯"骯髒到頭方是漢,娉婷更欲向何人。"兩句恐怕就很難找到合適的解析了,至少到目前為止,我是沒能找到。
"骯髒"當然不能按現代"汙濁、汙穢、齷齪、卑鄙、醜惡、不乾淨、不文明"之類的意思來解釋,總不能認為文天祥覺得"汙濁、汙穢、齷齪、卑鄙、醜惡、不乾淨、不文明"這樣的人才算男子漢,並將這意思用詩詞的形式來頌揚吧?!